关于地理论文怎么写
小学地理论文8篇

小学地理论文8篇
1. 世界地理简介
地理是一个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构成和形状,不同地理特征的分类,以及地球上的大洲和海洋。
2. 我的家乡
本文介绍了我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
还探讨了家乡的自然资源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3. 大自然的奇观
地球上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
本文列举了其中的一些,包括大峡谷、瀑布、火山等,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 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城市和乡村是地理上重要的概念。
本文比较了城市和乡村在人口密度、建筑风格、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讨论了城市化对乡村的影响。
5. 气候与气象
气候和气象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解释了气候和气象的区别,介绍了不同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6. 动植物的适应能力
动植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本文讨论了动植物的适应机制,并以一些典型的适应案例为例进行说明。
7.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建议。
8. 重要的地理发现
地理学家通过不断的勘探与研究,不断发现新的地理现象和知识。
本文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地理发现,包括新的地理特征、地理理论和技术创新等。
以上是我为您准备的八篇小学地理论文的标题和简要内容概述。
每篇论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研究。
希望对您的写作
有所帮助!。
地理论文参考范文

地理论文参考地理论文参考范文导语: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参考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地理论文参考范文一摘要:人文精神体现着人类文明素养和文化精神,教师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
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建立做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对真理不懈追求的信念。
本文就对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精神;教学方式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文精神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教师要将人文精神作为初中地理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有着更大的紧急性和迫切性。
纵观当前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想情感和人文素养缺失极为严重,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把让人文精神回归、重建当作重要前提。
一、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1)新課标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随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的内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建立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对于实际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的特性,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新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人文精神,让地理教学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论文范文800字【三篇】

【导语】⾼中地理是研究地球表⾯的地理环境中各种⾃然现象和⼈⽂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中地理论⽂范⽂的内容,欢迎⼤家阅读参考! ⾼中地理论⽂范⽂篇1 假如没有秦岭 从1908年我国地理学家张相⽂⾸次提出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到2009年在江苏淮安建成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百年中秦岭⼀淮河被⼈们⼀再关注、议论和认识。
且让我们⽤逆向思维探究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假如没有秦岭? 假如没有秦岭,南北⽅地理分界会在哪⾥?南⽅与北⽅的地理环境⼜会怎样? 要回答这些问题,先来了解⼀下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的确丰富且重要。
秦岭⼀淮河是我国⼀⽉份OoC等温线;⽇均温≥lOcC积温4500。
C等值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年降⽔量800mm等降⽔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候和温带季风⽓候的分界线;旱地农业与⽔⽥农业的分界线;⽔稻主产区与⼩麦主产区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位变化⼤、有结冰期,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位变化⼩、⽆结冰期;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岭;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是我国南⽅和北⽅的分界线;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此外还有⼤家不怎么关注的⼲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量⽐值)为1的等值线也与秦岭⼀淮河吻合得相当好。
⼀⽉份是我国⼤陆⽓温最低的⽉份。
当北国“千⾥冰封,万⾥雪飘”时,南国却是⼀派“草长莺飞,绿意盎然”。
我国南⽅与北⽅存在较⼤温差,除了因南北纬度跨度⼤,昼夜长短和太阳⾼度⾓的较⼤差异拉⼤了太阳辐射的差异外,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北⽅地区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之影响⼤,加剧了冬季的严寒。
⽽南⽅地区远离冬季风的源地,加之诸多⼭脉的阻挡削弱作⽤,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然⼩于北⽅地区。
秦岭横亘在黄⼟⾼原的南缘,犹如⼀个巨⼤的天然屏障,既阻挡了北⽅频频南下的猎猎寒风,也截住了南下的滚滚黄尘。
初中地理论文(5篇)

初中地理论文(5篇)学校地理论文(5篇)学校地理论文范文第1篇1.被调查者基本状况调查对象中男性27人,女性17人,年龄在23~45岁之间,分别是来自四川省12个市州下属44所不同县级以下学校的地理老师,地域分布广,具有较强代表性。
被调查者学历结构为讨论生学历2人,本科30人,大专11人,中等师范1人。
专业结构为地理科学18人,汉语言文学14人,物理1人,化学1人,美术3人,计算机2人,历史1人,教育学2人,英语1人,其它1人。
表明学校地理老师学历水平较高。
任教科目结构:专职地理老师31人,兼职地理老师13人,兼任科目有:体育1人、数学4人、信息技术2人、生物1人、英语1人、历史1人、语文1人、美术1人、物理1人。
表明地理老师师资短缺,兼职较多。
入职以来参与连续教育培训状况: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中学地理老师中,参加部级培训21人次,省级培训16人次,市级培训17人次,区级培训15人次,校级培训16人次,县级培训5人次。
被调查者均参与过不同级别的连续教育培训。
参加部级培训者占被调查者的47%,表明骨干老师参加培训等级较高,培训素养较好。
在参与此次培训的遴选方式中,96%的老师是受领导支配,仅4%的老师是主动争取。
由此看出,老师培训的个人乐观性不高。
除个人因素外,连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和教育管理的行政干预性较强可能是导致老师乐观性不高的缘由。
2.学校地理教学状况简析(1)教材使用状况:中国在2021年义务教育改革以来,发行多个版本的学校地理教材,各地依据需要自主选择。
在44所调查学校中,使用人教版教材21所(48%),北师大版3所(7%),使用中图版4所(9%),湘教版5所(11%),其它11所(25%)。
被调查者大多在教学中只参考了学校规定使用的教材,少数老师也参阅其它版本教材。
(2)学校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问卷设计了"你认为影响你的教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28名老师认为地理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10名老师选择课时少,10名老师选择教学资源不足。
地理论文三篇

地理论文地理论文三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运用于地理教学过程中。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地理论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德育渗透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摘要】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
根据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分初中的地理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实效不如人意。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插入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德育,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一些思想道德素质知识传递给学生。
【关键词】德育;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和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比较注重才智的培养,却忽视了品德的教育。
所以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还应该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
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浅谈初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做好言传身教,从生活中小事做起韩愈《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这句话用现代文来理解就是“教师,是指能够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并能解答疑难困惑的人”。
而这句话将“传道”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传道”是为师者的首要目标。
古语还有云“为业师易,为人师难”,也能看出对为师者而言,“立德树人”也是最难以实现的一个目标。
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做好德育知识的传达首先自己就应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
这就需要我们的初中地理老师能够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学生,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来影响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显而易见的是,这样持续下去,学生不仅能够在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师的帮助之下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够拥有美好的人格,这其实是学生人生中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挖掘地理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初中地理教材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部分,主要认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与地理有关的论文

与地理有关的论文与地理有关的论文导语: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地理有关的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与地理有关的论文一内容摘要:自主创新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发展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
调查表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然是目前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中学地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本文着重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改善中学地理所面临的现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地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自主创新学习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全国各地区逐步实行第八次课程改革,构建新课程体系。
《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审视目前中学的地理学习,存在的问题颇多。
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围绕老师的教转,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少,兴趣低;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多考多学,少考少学,不考不学。
针对目前教学现状和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会学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增加的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观念、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
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呢?首先,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引导,创新就像种子,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和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教师就是要去创设这样的环境,一种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

《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论文(一):一、做好备课工作,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潜力的锻炼。
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用心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能够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
二、结合生活实际,贴近自然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高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我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必须的畏惧感,缺乏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
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
从而在必须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高中地理成绩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能够将高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时,则能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地理教学论文(10篇)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地理教学论文(第一篇: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料有目的的将学生引入到自我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到达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
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巧妙的地理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带给一个解题思路参考资料,将学生引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我正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困惑、惊奇的心理,从而产生用心探究的欲望,用心思考。
如,在学习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何交通灯要以红色灯表示禁止、停止,而用绿色灯表示安全通行,以黄色灯表示有危险呢?进而透过学习大气对不一样光谱的散射与折射,从而逐渐解答问题,学习知识。
二、巧用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领土广阔,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超多的名句,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名诗、名词相结合,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气候时,用不一样的诗句来描述不一样的季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讲述气候的垂直分异规律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
三、巧用民谣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民谣谚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恰当的运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相关系列知识的理解掌握。
如在讲述我国内陆地区气候温差大时,可借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
在讲述生态平衡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时,可借用谚语一山不容二虎,不仅仅言简意赅,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在讲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时,可引用抢季节、不违农时等谚语。
在讲述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时,可利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方马儿跑,让学生理解到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地理教学论文写作[五篇材料]
![地理教学论文写作[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1988551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b.png)
地理教学论文写作[五篇材料]第一篇:地理教学论文写作中学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文献综述在当前名为素质教育实则应试教育的中学教育大环境下,中学地理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怪圈,现在的中学生,做起高考题是得心应手,可是有时却连基本的关于国家领土的地理常识都不知道,闹出笑话。
中学地理教育存在重“理”、轻“地”,重应试训练、轻情感培养的问题。
在情感培养领域,爱国主义教育则是核心主旋律。
众所周知,地理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
正是由于地理学科这样特殊的性质,使得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知识内涵极为丰富,其德育因素也丰富多样,其核心内容是:把国情、国策、国法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强化爱国主义;把加强国际意识、全球意识与国际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深化国际主义教育;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使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体化。
国际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深化开展,实际上也就实际上也就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很重要一个前提就是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就会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就会对祖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这样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也会有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
要爱国,必先知国。
只有全面认识祖国,才能更好地热爱祖国,进而致力于建设祖国。
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大量体现在阐述祖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方面。
海陆兼俱的地理位置,宽广辽阔的领土范围,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体现了中国国土条件优越的主要特征。
通过这样有意识地将思想教育融合于知识的传授之中,学生能具体感受到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土优势,从而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充满信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普遍提高。
大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0篇

大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0篇范文1:城市化对农村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论文研究了城市化过程对农村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了城市化带来的农田面积减少、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政策建议。
范文2:环境保护在旅游地理中的应用本论文研究了环境保护在旅游地理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旅游业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范文3:气候变化对地理生态系统的影响本论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地理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模拟实验和统计分析,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
范文4:地理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本论文研究了地理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地理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探讨了跨文化交流对地理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建议。
范文5: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本论文研究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优化策略。
范文6:全球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论文研究了全球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统计数据和实地考察,分析了全球化带来的市场竞争、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范文7:区域发展差异的地理解释本论文研究了区域发展差异的地理解释。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等因素,探讨了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范文8:地理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研究了地理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型模拟,讨论了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范文9:城市交通拥堵及解决对策本论文研究了城市交通拥堵及解决对策。
通过分析城市交通流量、道路规划等因素,探讨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交通状况的具体对策。
范文10: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论文研究了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初中地理小论文(最新5篇)

初中地理小论文(最新5篇)高中地理小论文篇一[摘要]新课程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对地理课程的教育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以及工作中,所以学好地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相比于其他版本的地理教材具有浓重的地域气息,也正是这一点对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对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做出了一些分析,希望能够对地理教学中所存在一些困惑做出指引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鲁教版;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对于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社会的实践与生活,对人地关系的发展和协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是贴近真实生活的,还有一些实际的事例,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由于地理所涉及概念性的问题较多,仅仅通过阅读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了解到的只能是浅显的知识,如果遇到相似的问题也很难去正确的判断。
鲁教版的地理教材很重视实践的内容,相比于其他教材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了解地理。
一、鲁教版地理教学资源的含义对于鲁教版地理教学资源的研究能够从了解教材的内容开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高中地理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这种直观、形象的信息展示。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从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来看能够分为文字资源、语音资源、视频资源。
文字资源就是文字表达的教材内容,就是地理书,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最广泛、方便实用的教材资源;语音资源包括录音、广播等通过声音能了解到的内容。
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比如,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地理课程教学课件,课件当中含有图片和视频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思维意识,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
二、对地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运用针对鲁教版地理教材特征来讲,教学方法的探索应随着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来变化和革新。
自然地理论文(共5篇)

自然地理论文(共5篇)第一篇:自然地理论文论环境要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和生物群周围一切生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或生物群生存的各种因素。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人类开始认识到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和各种反应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是指阳光、水、空气、温度、生物、岩石、土壤等。
人工环境要素包括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
在这里我们只讨论自然环境要素对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及地理分布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
一.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植物对光强的生态适应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较低,阳生植物高,如果长期低于此值将造成饥饿而生长不良,或受荫部分枝叶枯落。
(2)动物对光强的生态适应光强影响动物的生活方式。
如弱光下的夜行性动物(猫头鹰)和强光下的昼行性动物(大多数鸟类)。
二、温度与生物温度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1)植物对低温的适应形态结构适应:有些植物通过改变生长形态躲避寒害,例如高山上匍伏地面的乔灌木和分枝密集的垫状(枕状)植物。
(2)植物对高温的适应:植物避热方式主要在于减少强烈辐射造成的增温,如叶面或表皮毛反射光线,叶片侧向阳光等,或通过蒸腾消耗热能降温。
(3)动物对温度的适应: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同类个体大,因为它们单位体重的散热量比个体小的动物相对少些。
三.水对生物的生态作用旱生植物能借助生理上和形态上的一些特性在干旱条件下保持植物体内适宜的含水量。
Ⅰ.根系很深且比较发达Ⅱ.叶面积缩小或消失Ⅲ.茎叶肉质化Ⅳ.叶面具有角质或腊质保护层,可以在体内保持大量水分,茎杆发生肉质化。
(3)动物对水分的适应生态类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动物出现了许多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① 迁徙,旱季来临时往往发生大规模迁徒。
地理生活论文(精选11篇)

地理生活论文地理生活论文(精选11篇)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现象,善于观察,发现这些现象,独立思考,找到导致这些现象的缘由。
只有深入生活,才会发现地理之美。
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理生活论文,欢迎阅读!地理生活论文篇1“地理就像万金油,东抹一下西抹一下皆可以,什么科都可沾上边。
”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
因为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地理,只要做有心人,地理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地理课程资源之丰富,可能是任何其它学科不能比的。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如何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设疑激趣,阐述地理知识。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等,但学生却有可能“熟视无睹”,因太过熟悉了,反而没有更好地思考它们与地理的联系。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这点“空白”,从平时日常生活入手,在相关的地理教学中适当插入,并进而用地理知识阐述,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极大的兴趣,对地理知识也会变得乐学、爱学,并将之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我会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昼夜更替现象?雅典奥运会,有时要到半夜才收看比赛,为什么?”“我们一年会经历四个季节,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呢?四个季节的昼夜长短一样吗?为什么?我们哈尔滨人买房子为什么愿意买朝南向的房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指导学生用手电和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观察日、地、月天体演示仪,从演示实验中学生找到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
关于地理环境保护论文(优秀范文5篇)

关于地理环境保护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关于地理环境保护论文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
以上各要素之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
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因受其影响,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
如人类在沙漠地区引水灌溉,改变水这个要素,就会使其它因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沙漠中的绿洲。
又如,在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地区,但在赤道两侧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非高原,由于地形这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也发生变化。
安第斯山脉地理环境呈垂直分布,而东非高原则属热带草原景观。
另外,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如赤道两侧低平地区,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因而生长茂密的热带雨林,地面发育着砖红壤,森林内生活着多种动物,在这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原因,茂密的热带雨林等是结果。
但在某些热带雨林地区,由于人为的滥伐,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反过来也会影响气候、土壤、动物等,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
显然,在这里植被的变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变化却成了结果。
其次,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如北美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北美洲位于两大洋之间,但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
地理的论文

地理的论文•相关推荐关于地理的论文(通用14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地理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的论文篇1摘要: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认识不正确、学习不科学、依赖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和提高学习效益等措施,进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学习思维多元化地球知识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
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1、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
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
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一、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地理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教学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探讨了地理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地理信息技术(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本文分析了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势,提出了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策略,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本文针对初中地理教学,探讨了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研究地理教学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本文从环境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策略,提出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地理教学中的乡土资源利用研究乡土资源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乡土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提出了乡土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地理教学中的户外实践活动研究七、地理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研究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探讨了地理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策略,提出了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八、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九、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本文探讨了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分析了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作用,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了借鉴。
十、地理教学中的评价改革研究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讨了地理教学中的评价改革策略,提出了在地理教学中实施评价改革的方法,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一、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地理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教学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地理的论文(优秀9篇)

地理的论文(优秀9篇)摘要:生态式教学充分贯彻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念,符合高中地理的学科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弘扬人文科学精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对构建高中地理生态式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态式课堂构建策略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态失衡问题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
生态失衡是指外来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能恢复到原有状态。
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是由课堂环境、教师、学生和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社会舆论、高考制度等)构成的。
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行的考核机制的偏向高考,导致学校系统的能量流、信息流失衡,导致高中地理教师生态群自我效能感偏低;二是由于当前社会中或多或少存在“重理工而轻文”的思想,地理学科夹在文理科之间,无法成为高中学科中的主角,地位在无形中降低,外部环境的变化势必引起地理课堂这个微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是高中地理课堂的内部生态失衡,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过多以教材为中心,教法不适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差异。
由于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有的教师会片面追求教学效率,这样就压缩了学生成长的空间,由此带来的还有师生关系的异化。
二、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的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地理课堂成为促进师生生态主体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一要协调师生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的关系,营造舒适的精神氛围;二要协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三是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倡导多样性的教学风格。
(二)整体性原则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取向是坚持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性的统一,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整体发展。
地理论文范文大全

地理论文范文大全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范文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
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
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反思,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教育,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
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
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
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
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
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
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地理论文怎么写

地理论文怎么写地理基础教育应面向生活,培养生活中需要的地理能力。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地理论文篇一地理源于生活,地理服务生活为了响应“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们石河头初级中学地理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学习,深刻理解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内涵。
教学设计要尽可能地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锤炼成教学案例。
让学生从现实事例中感悟到地理知识的应用,从生活中走进地理,让地理服务于生活,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使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到教学行动上,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我们地理组经过一学年多的实践,从学生身边教起,从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地理事物教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地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学好地理课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贯穿于地理教学中。
一、教学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1.衣着方面。
如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
2.行的方面。
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理论文怎么写
:
论文要怎么写?这是每一位要发表论文的朋友都会问的问题。
我们到底要怎么写论文才能写好呢?下面小编整理的关于地理论文,欢迎来参考!
一、地理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1、选题不合适
撰写毕业论文首先从选题开始,题目难易度适中,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或被自己所熟知,论文才能写的好。
有的学生在选题初期,不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也不考虑专业特长和工作实际,等到了规定交选题的时间,盲目选择,对所选题目没有进行认真思考,因此,有的学生选择的题目难度太低,有的学生选择的题目过大或过于陈旧。
2、题目更换频繁
由于选题不认真,撰写论文时无资料可查,没有实际内容可写,只好更换题目。
另外,有的学生是写完了初稿甚至第二稿,需要进行修改时,不会修改或是不愿意修改而更换题目。
题目的频繁更换说明学生没有从始至终按照一个方向进行潜心研究,不利于论文的写作,更谈不上论文质量的提高。
同时,也加大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使论文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
3、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在论文指导和答辩过程中,时常会发现整篇论文是从网上或杂志上抄袭的,还有的学生论文是由几篇文章拼凑在一起的,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论文不能通过的原因之一。
4、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论文层次不清楚,结构不合理,内容前后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缺乏逻辑关系,只是将几个问题简单堆积在一起,还有的学生对文章内容不进行筛选,前后内容重叠。
二、地理毕业论文指导创新理念
1、实行开放式选题指导
选题是毕业论文成败关键的第一步。
但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毕业论文仍在采用约束性选题方式,它既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又抑制了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发
展的愿望,使其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环节中处处显露出被动的局面。
导师在地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选题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大学本科地理科学毕业生的客观实际,遵循毕业论文选题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论题;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所学专业的要求出发,选择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题;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研究的论题等原则。
论题应该面向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开放性特点,且论题大小适中、难易适度,符合大学生实际水平。
2、注重研究方法和技能训练
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即学习和认识的过程,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将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二是要把知识再转化为能力,即获取知识和探究未来世界的能力。
知识掌握和智能发展,都是属于精神的内容,只能通过本人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认识、情感意识、思维、判断等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来完成,这就是学习和认识不可以代替和包办的道理,只能进行学习或研究方法与研究技能的培育。
“方法”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哲学的方法论,它是一切科学最普遍的方法,即教会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个层次是教会学生运用逻辑的方法,即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教给学生地理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的方法,即教会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收集和选择材料,如何撰写论文提纲,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起草、修改和定稿,如何进行研究论文的答辩等知识理论和方法。
如选题方面应该讲清选题的四项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即只能在客观现实存在中选题,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性原则,即选题要有一定难度,有利于挖掘作者的潜力,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能提出见解;科学价值原则,即要有现实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可能性原则,即选题要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要有较大把握收集和查找到相关资料。
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因材施教
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表象和形象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发展到了较高水平,促使他们能超越有形的物质条件束缚而思考问题,其思维富有独立性、批判性、组织性和深刻性。
与此相关,其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注意力,都已经达到基本成熟的程度。
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明显的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
通过自我意识,大学生可对心理特征进行评价,分析自己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特征等的优势和特点,并力求使之趋于完善。
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中也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与补偿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由此可见学生认知过程和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发展水平,表明大学生要求独立、要求发展个性的愿望更加强烈,大学阶段也就成为了创造性
发展的“关键期”。
地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只要能遵循其心理活动规律,并循循诱导,大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便会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而出现质的飞跃。
但必须承认,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发展并非匀速,其能力亦各不相同而表现出个人特色。
研究实践表明,能力的个别差异不但表现为个人所具有的能力不同,也表现为同一种能力的发展水平有高有低,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地理毕业论文指导中,既要考虑学生心理的共同规律,又要考虑其心理的个别差异,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指导效能,使学生的心理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三、地理毕业论文创新指导中需重视的问题
1、尊重学生选题的权益
创造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特别重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处理学生选题工作中必须明白“没有个性便没有创造性”的道理,应承认、尊重学生个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趋向的时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学生消费者第一”的观点,即学生作为消费者进入学校,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买方,学校则成为卖方,学生具有获取知识、选择专业、选择教师等权力,学校有不断改善自身培养模式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义务,只有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才会有所发展。
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实现以创造型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上的转变,同时,要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选题要求。
2、创新性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学术作风正派、专业知识渊博、有科学研究经验并善于指导地理毕业论文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首先,应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学习和研究地理,使部分教师有较为专深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理论;其次,应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地理研究课题,形成较强的地理研究学术群体。
只有从各个方面去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又掌握了应用方法和教育规律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指导好学生的地理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创作实践的时间保证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高、难度大,加之教师指导力量相对薄弱,学生要完成一篇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科学严密性的毕业论文,更为不易。
为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并符合学士学位论文要求,给予足够的研究时间便显得十分必要。
本科毕业论文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学生所要完成的不仅仅是一篇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探索未知的能力,即创新意识与能力。
因此,毕业论文完成时
间不能少于三个月,而且仅仅只是就完成毕业论文的本身而言,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还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专业理论和技能,独立完成查阅文献和资料、野外考察和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研究课题和撰写论文等教学环节。
通过申报和完成院级大学生专项科研项目或参加省级大学生论文竞赛选拔等活动,还可以培养一部分学生有能力完成质量较高的科研论文,这就等于提前了毕业论文指导的时间。
鉴于本科高年级学生毕业前夕面临考研和找工作两项关系切身利益的任务,要单独安排更多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也不现实,但可以提早明确指导教师、选题、进行资料准备和调查研究,从实质上获得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这才是最现实、最切实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