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完整版
《桃花源记》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桃花源记》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f7893649aef8941ea66e053a.png)
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 分)
A.便舍船,从口 入
竭其庐之 入(《捕蛇者说》)
B.复 行数十步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C.屋 舍俨然
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
D.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 辍耕 之垄上(《陈涉世家》)
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
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断断:争论不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愚溪之上买小丘 / 为愚丘 / 自愚丘东 / 北行 / 六十步得泉焉 /
又买 / 居之为愚泉。
B. 愚溪之上 / 买小丘 / 为愚丘 /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 得泉焉
(2)( 4 分)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 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是、得、家、焉” 翻译正确各 1 分)
附【《愚溪诗选》参考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个
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 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 还有人说, 溪水可以用来染色, 按照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 我因愚犯罪, 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 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 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 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 愚溪。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249d6ec77da26924c5b0b0.png)
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推敲》专项复习.(2004 •肇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①此人 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07重庆市,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仿佛若有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a331e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a.png)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渔人甚异之()(2)阡陌交通()答案:(1)以……为异,对……感到诧异(2)交错相通2.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答案:(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2)这个人详细地给他们讲述他所听到的事,(他们)都感叹惋惜。
3. 渔人“处处志之”的目的是什么?(1分)答案:为了以后能够找到桃花源。
4. 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原因有哪些?(1分)答案: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5-8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完整版)桃花源记中考题(含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中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a6ccc052d380eb63946d9b.png)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1)(2003年北京)10 分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 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通风换气B. 政通人和C. 通宵达旦D. 博古通今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缘:___________________ (2)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 分)<1> 渔人甚异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林尽水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第2 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 分)答: ___________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2)(2003年海淀)9分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 分)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2)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2)](https://img.taocdn.com/s3/m/06d99a2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67.png)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一.(2004 ·肇庆)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
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 .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D .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二. (07 重庆市, 15 分)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 . . . . .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
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仿佛..若有光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3)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3)](https://img.taocdn.com/s3/m/86b45a3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a.png)
精选题《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2004 ·肇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①停数日,辞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 叹惋” 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
是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 (07 重庆市, 15 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1)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1)](https://img.taocdn.com/s3/m/a96b72a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3.png)
精选题《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一.(2004 ·肇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 (07 重庆市, 15 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 不足为外人道也” 是因。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完整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b4dd1952ea551810a687c7.png)
(2010年浙江省嘉兴市)(二)(12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有良田美池之属.()(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便要.还家()(4)不足为.外人道也()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译文:19.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3分)答:20.“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答:(二)(12分)17.(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对(向)1 8.其余的人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19.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2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010年山东省青岛市)(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为7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口技》)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记住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译文:(2010年四川省巴中市)阅读下面这篇文段,完成2227题(2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渔人甚异之()(2)悉如外人()(3)阡陌交通()(4)便要还家()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24.翻译句子(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26.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27.请就文中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2010年湖北省襄樊市)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216题(10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答:12.(1)交错相通(2)计划(2分,每小题1分)13.B (2分)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15.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2010年广东省汕头市)(一)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林尽水,便得一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橘生淮南则为橘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11.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3分)答:1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4分)【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6分)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1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予始四望惨淡予:(2)泫然不能自已也已:14. 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2分)(1)风渐劲时:(2)猛风大起时:15.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2分)答:(二)(13分)9.(3分)C10.(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11.(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12.(4分)(1)(2分)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2)(2分)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三)(6分)13.(2分)(1)我(2)停止14.(2分)亦甚雄快(愉快)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15.(2分)抓住特征描写1分,语言优美1分(201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l0题(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阡陌:() (2)向:()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见渔人,乃大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③既出,得其船④设酒杀鸡作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极狭,才通人译文:(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10.(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答:(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10题(10分)7.(2分)(1)阡陌:田间小路 (2)向:从前的、旧的8.(2分)④9.(共4分)(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10.(2分)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1分)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③便要还家()④怡然自乐()11.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2分)答:12.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答:13.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9.陶渊明东晋10.(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愉快的样子1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2.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等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13.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20104年湖南省邵阳市)四)(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9、解释下列词(4分)俨然()交通()悉()要还家()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1、用“╱”线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2.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答:23.你认为作者在《桃花源记》和《饮酒》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2分)答:24、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即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意境请结合文意和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2分)答:19.(1)齐整有序的样子(2)交错相通(3)全(4)邀请20.有良田、美池和桑林竹林这类(东西)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2.例: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23.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和谐美好的社会24.例:城市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问题提供创意性的解决途径三.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1—14题。
(完整版)《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最新整理)
![(完整版)《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1d19005fbfc77da369b1be.png)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cf77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1.png)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及答案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根据题目要求来呈现《桃花源记》中的考试题及答案。
请注意,文章将按照考试题及答案的格式进行排版,以保证整洁美观。
以下是题目及答案的详细内容: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最好地概括了《桃花源记》的主题?A. 乐土遗境的憧憬与追寻B. 自然环境的荣景与繁华C. 社会现实的无奈与逃避D. 人性的贪婪与欲望答案:A. 乐土遗境的憧憬与追寻2. 《桃花源记》通过描述一个理想社会的遥远存在,表达了对于现实社会的何种态度?A. 进取与创新B. 反抗与抵抗C. 逃避与回归D. 妥协与忍让答案:C. 逃避与回归二、填空题1. 桃花源是一个被山水环绕、生活宁静而美好的地方,寓意着人们的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与_____。
答案:宁静2. 故事中的人们在桃花源中种田、渔猎,过着自给自足的______生活。
答案:农耕三、简答题1. 请简要叙述桃花源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答案:桃花源位于山水之间,四周环绕着高山、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
它被自然障碍物所封闭,几乎与外界隔绝,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乐土。
这里风景如画,物产丰富,人们过着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
2. 《桃花源记》的主要人物与现实社会有何联系?答案:虽然桃花源中的人们与现实社会隔绝,但他们所追求的宁静、和谐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的幸福和理想社会有共通之处。
虽然《桃花源记》是一篇童话式的故事,但它带给人们的思考和启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共鸣。
四、问答题1. 通过描写桃花源的生活方式,故事中想传达给我们怎样的信息?答案:通过描写桃花源的生活方式,故事想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纯朴的生活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内心的宁静。
尽管桃花源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但它提醒着我们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远离纷扰和欲望的困扰。
2. 你对《桃花源记》的思考及评价是什么?答案:《桃花源记》是一篇富有想象力和深意的文学作品。
它揭示了人们对理想境地的追求,以及逃避现实社会的渴望。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85b93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60.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性默写、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便要.还家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食物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古义:今义:黄颜色的头发(4)率妻子..妻子:古义: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女子是男子的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3.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原意为:惊异,诧异,句中意为:(2)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原意为:前面,句中意为:(3)名词作动词①处处志.之原意为:标志,句中意为:②未果.原意为:果实;结果,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2)落英缤纷缤纷:(3)欲穷其林穷:(4)林尽水源尽:(5)仿佛若有光仿佛:(6)初极狭,才通人才:通:(7)豁然开朗开朗:(8)屋舍俨然俨然:(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10)阡陌交通阡陌:(11)悉如外人悉:(12)并怡然自乐怡然:(13)咸来问讯咸:(14)遂与外人间隔间隔:(1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7)停数日,辞去辞:(18)诣太守诣:(19)欣然规往规:(20)后遂无问津者问津:5.一词多义(1)寻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2)异①渔人甚异.之②得无异.乎③奇山异.水(3)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4)具①具.答之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③百废具.兴④各具.情态(5)志①寻向所志.②必先苦其心志.③志.怪者也④志.虑忠纯二、文言虚词1.乃①乃.大惊②乃.不知有汉2.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三、句子翻译1.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文:2便舍船,从口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浙江省嘉兴市)(二)(12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有良田美池之属.()(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便要.还家()(4)不足为.外人道也()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译文:19.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3分)答:20.“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答:(二)(12分)17.(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对(向)1 8.其余的人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19.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2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010年山东省青岛市)(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为7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口技》)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记住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译文:(2010年四川省巴中市)阅读下面这篇文段,完成2227题(2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渔人甚异之()(2)悉如外人()(3)阡陌交通()(4)便要还家()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24.翻译句子(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26.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27.请就文中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2010年湖北省襄樊市)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216题(10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答:12.(1)交错相通(2)计划(2分,每小题1分)13.B (2分)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15.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2010年广东省汕头市)(一)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林尽水,便得一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橘生淮南则为橘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11.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3分)答:1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4分)【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6分)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1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予始四望惨淡予:(2)泫然不能自已也已:14. 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2分)(1)风渐劲时:(2)猛风大起时:15.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2分)答:(二)(13分)9.(3分)C10.(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11.(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12.(4分)(1)(2分)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2)(2分)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三)(6分)13.(2分)(1)我(2)停止14.(2分)亦甚雄快(愉快)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15.(2分)抓住特征描写1分,语言优美1分(201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l0题(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阡陌:() (2)向:()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见渔人,乃大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③既出,得其船④设酒杀鸡作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极狭,才通人译文:(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10.(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答:(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10题(10分)7.(2分)(1)阡陌:田间小路 (2)向:从前的、旧的8.(2分)④9.(共4分)(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10.(2分)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1分)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③便要还家()④怡然自乐()11.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2分)答:12.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答:13.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9.陶渊明东晋10.(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愉快的样子1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2.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等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13.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20104年湖南省邵阳市)四)(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9、解释下列词(4分)俨然()交通()悉()要还家()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1、用“╱”线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2.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答:23.你认为作者在《桃花源记》和《饮酒》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2分)答:24、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即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意境请结合文意和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2分)答:19.(1)齐整有序的样子(2)交错相通(3)全(4)邀请20.有良田、美池和桑林竹林这类(东西)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2.例: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23.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和谐美好的社会24.例:城市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问题提供创意性的解决途径三.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1—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