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合集下载

道德标准及具体内容

道德标准及具体内容

社会公德规范标准
1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 必需的秩序。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 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所确定。主要包括社 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 场所秩序等。 社会公共秩序代表着全体公众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生活 的正常要求,建立良好公共秩序是促进社会稳定有序 发展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 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鲜明标志。 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标准
2.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一公民基本道德规 范的提出,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历史条件的变化,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 神的有机结合。既继承与弘扬了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又体 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道德建设的要求,并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急需解 决的问题有强版烈的针对性,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调节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个与国家有基本关系,提炼出了对公民权的基本道 德要求,是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表达 言简意赅、科学准确、通俗好记,可以利于道德教育,强化道德要求,提高公 民道德索质,锤炼道德品质,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社会主义公民。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 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 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 系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 殊领域
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性。反映着特定职业活动对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要求。每 一种职业道德都只能规范抄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在特 定的职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涵: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社会公德主要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一、公民道德的内涵所谓公民道德,就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综合。

这个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德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德着力点。

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德整个工作中,如何把上述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德行为规范,是摆在我们面前德一项重要而紧迫德任务。

因此,我们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一般说来,公民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

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它既包括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要求的共产主义道德;也包括对广大公民要求的公民道德。

对于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来说,要求他们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不应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同时,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不应当也不可能要求他们都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当然,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仍然要对所有的公民提倡和宣传共产主义的高尚品德。

二、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涵《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以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将我国公民应遵守、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20个字,即: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这些规范是第一次系统地、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地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应当引起全社会地高度重视。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40则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40则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40则一、社会公德10则:1、公共场合不插队,不喧哗;2、不说脏话、粗话,不打架斗殴;3、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者让座;4、捡到失物要设法归还失主;5、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共设施;6、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垃圾;7、自觉节水、节电、节约资源,爱护环境;8、不在公共禁烟场所吸烟;9、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翻爬马路护栏;10、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抵制邪教和有害气功活动。

二、职业道德10则:1、热爱本职工作,自觉创优争先;2、不发布虚假信息,不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缺斤短两;3、信守诺言,严格履行契约合同;4、依法纳税;5、公平公正,不徇私情;6、清正廉洁,克己奉公;7、热情服务,力戒“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8、勤于钻研,勇于创新;9、诚实劳动,平等竞争;10、忠于职守,富有团队精神。

三、家庭美德10则:1、满足老人衣食住基本要求,使老人心情舒畅、生活幸福;2、关爱儿童,不虐待、不溺爱;3、夫妻恩爱,主动承担家务,反对家庭暴力;4、坚持计划生育,不重男轻女;5、夫妻相互忠诚,维护家庭稳定;6、勤俭节约,合理消费,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7、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和睦相处;8、主动清扫公共楼道、院落;9、不占用公共楼道等场所设施;10、不在楼道大声喧哗。

四、个人品德10则:1、有理想、有志向、有抱负;2、顾全大局,自觉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3、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4、严于律己、公道正派、抑恶扬善;5、自觉承担社会、家庭责任;6、友善对待外来人员;7、有人遇险遇难要积极救助;8、文明上网,不说脏话,不利用网络窥探、传播他人隐私;9、捡到钱物要设法归还失主;10、不沾染“黄赌毒”。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指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守法指人们按照法律规范进行活动。

明礼就是对社会交往规则、仪式和习惯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诚信通常指诚实守信。

团结指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在思想和行动上相互一致,友善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友好帮助共求进步。

勤俭即勤劳节俭,自强指人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所具有的自信和进取意识。

敬业指要有正确的职业观念,热爱本职工作和对技术精益求精,奉献指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计个人得失。

这些基本行为准则,在同一道德体系中具有内容的广延性和层次的多样性,既包括社会主义的公民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又涵盖了家庭、职业、公共生活等各个领域所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与不同社会领域的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资料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社会公德的基本行为准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家庭美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主要前提和保证。

5、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根本目标: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尔社会主义公民。

其中,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文化是条件,纪律是保证。

6、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核心:为人民服务。

7、集体主义作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8、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9、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关键。

个人道德修养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意志、
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0、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讨论的讲话中正式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表述。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应当遵守的一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主要是通过法律、道德准则和社会习俗的形式来规范公民的行为和行为倾向,旨在建设和谐、稳定和文明的社会。

首先,公民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和权利。

法律是社会的最高准则,公民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法乱纪。

同时,公民应当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比如按时纳税、执行判决等。

公民还应当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比如言论自由、选举权等。

其次,公民应当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利益。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公民应当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人格,不得侮辱、谩骂他人。

公民应当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同时,公民应当帮助他人,提供援助和帮助弱势群体,形成一种互助、和谐的社会关系。

第三,公民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公民应当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具备正直、诚实、守信等品质,远离虚假、欺诈行为。

同时,公民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社会公德,倡导民主、平等、公正、文明的社会价值观念。

第四,公民应当关心社会公共事务。

公民应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公民应当扮演好家庭成员、社区成员、国家公民的角色,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和繁荣作出贡献。

最后,公民应当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公民应当尊重和继承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公民应当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观念,为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公民行为的一套准则。

公民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和利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只有公民们共同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才能建设和谐、稳定和文明的社会。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学 生守则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学 生守则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团结友善敬业奉献
学生守则
一、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人民,爱国爱校。

二、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

三、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提高能力。

四、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活动。

五、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爱他人。

六、生活俭朴,合理消费,爱护公物。

八、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学会与他人合作。

七、诚实守信,明辨是非;举止文明,仪表端庄。

八、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九、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学会自护自救。

十、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指公民在社会交往中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公民个人和社会全面发展。

下面是一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示例,供参考:一、诚实守信1. 不说谎、不撒谎言,遵守诺言,信守承诺。

2. 不以谣传谣,不传播虚假信息。

3. 不伪造、篡改、传播伪造或篡改的证据、文书等。

二、自律自爱1. 自律,遵守社会规范,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2. 自爱,尊重自己的身体、尊重自己的权益,不自暴自弃、不自我毁灭。

3. 不参与、散布淫秽、暴力、低俗、恶心的言论、图片、视频等。

三、尊重他人1. 尊重他人的身体、尊严和权益,不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名誉和隐私。

2. 不歧视、不侮辱、不羞辱他人,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

3. 和善待人,礼貌待人,不恶言恶语,不恶意伤害他人。

四、友善合作1. 保持社交礼仪,注重公共秩序和公共场所的卫生。

2. 热心帮助他人,倡导互助互爱,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

3. 注重团结合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不参与破坏社会秩序、制造社会纷争的行为。

五、弘扬公德1. 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不违法犯罪,不触犯公序良俗。

2. 尊崇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操守,不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

3. 勤奋工作,不迟到早退,不浪费公共资源,不滥用公共权力。

六、维护环境1. 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生态环境。

2. 注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推动可持续发展。

3.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七、遵从科学1. 坚持理性思考,关注科学知识,不相信和传播伪科学。

2. 尊重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和学术权威,不诋毁抹黑科学家。

3. 积极传播科学知识,提倡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

上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仅作为示例,并不穷尽所有可能的道德准则。

每个社会都有不同的道德规范和文化背景,公民应结合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为社会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力量。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什么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什么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什么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解析爱国守法《纲要》将爱国守法列为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首要规范,有其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爱国”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是公民遵守各种道德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

爱国必须守法,守法是爱国的重要表现和必然要求。

“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的统一,捍卫民族的尊严。

“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它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的道德义务。

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责任。

“爱国”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渗透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各种规范之中,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相联系,主要体现在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上,同时它还必须具体落实到以高度的责任感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每一件有利于祖国强盛的事情上。

同样,它还必须具体落实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上。

“守法”规范也主要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学法、知法、用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我国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很强的法治意识,有必备的法律知识,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的基本要求。

换句话说,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社会成员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维护宪法的尊严,那就不能说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我国社会中,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违背法律的行为同时也是违背道德的行为。

在有的情况下,违背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犯罪行为。

所以,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实质上也是在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中,我们要切实加强“爱国守法”教育与宣传,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思想感情,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公民。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箴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箴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箴言(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爱国守信,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摘自)(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诠释爱国守法。

国家是一个政治实体,是人民群众最高利益的象征和代表。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和第一义务,责无旁贷。

守法,法是国家纪律的集中表现,人人必须遵守,奉公守法。

明礼诚信。

礼是人们文明表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明者,懂也,明白也,实践也。

诚信,诚者,实也,真也;信者,实也。

诚信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方面,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的道德准则,不诚不信,将无法群处。

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准绳。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彼此必然发生各种关系,而处理彼此关系必须从好心出发,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勤与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及优良传统,勤与俭相辅相成,终成大业。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民要特别重视遵守哪些规范和要求敬业奉献。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三百六十行,即是“业”,这“状元”就是敬业中的优秀者。

个人的社会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个人要存在必须要奉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奉献是由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

爱国守法。

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荣誉和利益,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承担义务,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优良传统;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遵守法律法令,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明礼诚信。

举止文雅,说话和气,用语得当,守时守约;谦虚谨慎,豁达大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互尊重,相互礼让;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合法利益;以信立业,讲信誉、重合同、守诺言;平等竞争,以质取胜,童叟无欺。

团结友善。

追求共同理想目标,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不同生活习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同志团结,邻里友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爱国守信,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诠释爱国守法。

国家是一个政治实体,是人民群众最高利益的象征和代表。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和第一义务,责无旁贷。

守法,法是国家纪律的集中表现,人人必须遵守,奉公守法。

明礼诚信。

礼是人们文明表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明者,懂也,明白也,实践也。

诚信,诚者,实也,真也;信者,实也。

诚信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方面,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的道德准则,不诚不信,将无法群处。

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准绳。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彼此必然发生各种关系,而处理彼此关系必须从好心出发,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勤与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及优良传统,勤与俭相辅相成,终成大业。

敬业奉献。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三百六十行,即是“业”,这“状元”就是敬业中的优秀者。

个人的社会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个人要存在必须要奉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奉献是由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

广东省公民道德建设的三个实施阶段根据到2010年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2002年底,广泛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规范宣传年”活动,以“立志、立德、立规、立业”为重点,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大力宣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公民道德规范,做到家喻户晓,推动各级党组织积极制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规划、措施,推动人们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和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从2003年到2004年建国55周年,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和道德楷模,建成一批文明示范窗口,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道德风尚。

第三阶段,从2005年到2010年,重点放在巩固和提高上,实现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秩序稳定,治安良好,环境优美。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学要点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学要点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出: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5句话20个字,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国泰民安之本明礼诚信---安身立命之本团结友善---立足社会之本勤俭自强---生存发展之本敬业奉献---自我实现之本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五爱”“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当前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具体化为10个道德规范——功能互相渗透、交叉并行(1)“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2)“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即把“守法”作为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3)“明礼”,主要是规范公共场合的公共道德行为,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4)“诚信”,主要规范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是对“明礼”规范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5)“团结”,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

(6)“友善”,与“团结”是同一层次的道德规范,功能也是相类似的,但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7)“勤俭”,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的道德要求,勤俭的道德素质更多地在公民个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8)“自强”,主要也是对公民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出要求,与“勤俭”是同一层次的道德准则。

(9)“敬业”,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

(10)“奉献”,主要是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申出公民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

2、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要做到“六个坚持”(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箴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箴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箴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箴言(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爱国守信,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摘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诠释爱国守法。

国家是一个政治实体,是人民群众最高利益的象征和代表。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和第一义务,责无旁贷。

守法,法是国家纪律的集中表现,人人必须遵守,奉公守法。

明礼诚信。

礼是人们文明表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明者,懂也,明白也,实践也。

诚信,诚者,实也,真也;信者,实也。

诚信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方面,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的道德准则,不诚不信,将无法群处。

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准绳。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彼此必然发生各种关系,而处理彼此关系必须从好心出发,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勤与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及优良传统,勤与俭相辅相成,终成大业。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民要特别重视遵守哪些规范和要求敬业奉献。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三百六十行,即是“业”,这“状元”就是敬业中的优秀者。

个人的社会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个人要存在必须要奉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奉献是由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

爱国守法。

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荣誉和利益,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承担义务,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优良传统;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遵守法律法令,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明礼诚信。

举止文雅,说话和气,用语得当,守时守约;谦虚谨慎,豁达大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互尊重,相互礼让;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合法利益;以信立业,讲信誉、重合同、守诺言;平等竞争,以质取胜,童叟无欺。

团结友善。

追求共同理想目标,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不同生活习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同志团结,邻里友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

“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

公民应当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

“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

公民应当维护法律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尽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同时,“爱国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通过爱国守法去实践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

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之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世界对我们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

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经济活动中要诚信,杜绝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诺言,忠诚待人。

“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

每一个公民,不论民族、年龄、职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相互友,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

现实中,对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能否团结、友善,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兴衰。

要做到团结友善,就必须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就必须对已严、对人宽,就必须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然,团结友善必须是在正义原则之下的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是公民对待生活、对待自身的道德规范。

作为一个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义务,应当懂得没有勤奋就不会有社会财富的道理,推崇勤劳,反对懒惰和游手好闲。

公民还应该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应当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凡事尽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赖他人。

“敬业奉献”是公民对待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

每一个公民都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职业是公民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对待职业或事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有益的贡献。

社会公德主要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文明礼貌,提倡人们互相尊重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越来越摆脱原始野蛮的状态,人和社会的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趋势,是由野蛮向文明的过渡,由野蛮人变为越来越文明的人。

所以,人类行为文明的基本规范,就成为现代社会公德的一个首要内容。

作为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人们的行为文明状况,它集中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文明教养程度,而礼貌则是这种文明程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文明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道德信息,它说明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比如要做到衣冠整洁,举止文雅,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在社会的公共场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处处注意讲究礼节,这也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反映。

任何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般都要通过语言与对方交流思想和感情,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对工作效率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此相联系的是,在公共场合,在集体性的活动中,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地遵守群众活动(如集会等)的秩序或规定,并且相互礼让,这对于保证集体生活的正常进行,维护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是一个重要条件。

2、助人为乐,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作为社会公德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道德要求,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注意的是要求尽一切努力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和关怀老年人,尊重和爱护人才,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帮助那些陷入困难之中的人们,在全社会以至全世界的范围里,积极维护正义的事业。

具体来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主要应当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

第二,社会和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要切实关心和爱护,每个社会成员之间都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又一个显著的道德要求。

第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团体和每个社会成员,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们,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切实的帮助。

第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人的文明水平越来越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对分子,必须给予他们以人道的待遇,不准侮辱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和出路;对于被改造中的犯人进行刑讯、逼供及其他残忍做法,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所坚决反对的。

3、爱护公物,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物、集体的财产,是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性活动、实现共同利益的物质保证,也是满足劳动者个人利益和人们的当前利益的共同物质条件。

所以,以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明显地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如公路、铁路、水电线路、通信设备、卫生消防设施等等,能否受到妥善保护,使之发挥作用,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可想而知,这些公共设施中的任何一项遭到破坏,都会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或者说有良心的人,是决不应当有意去破坏这些公共设施的,相反地,应当像珍惜与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去精心保护这些公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常常发现,有些人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有意或无意地给公共设施造成了破坏,即使是无意的损坏行为,也是对人民的极大不负责任。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是缺社会公德的这个“德”的。

同样道理,能不能爱护这些公用设施,也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

在这里还应当指出的是,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而损坏公物,化公为私的,这是很可耻的行为,除了要受到法律制裁之外,还应当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4、保护环境,强化生态伦理观念人们遵循环境道德规范的实质,要求我们在正确处理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之间关系问题上要有科学的态度。

这方面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应当确立起对自然环境的正确价值观念。

这里所说的价值观念,不仅仅是指物质方面的,尤其是指精神方面的价值。

人类社会的生活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健康,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正是基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精神价值的认识,爱护自然生态环境,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已成为现代社会环境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环境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们应当热爱大自然。

热爱大自然,实质上也是对人类本身的热爱,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牛命价值的重视。

自觉遵守这样的社会公德,从根本上说,是对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维护,是对人类的生存利益的关心,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

有了这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质,就有助于我们自觉克服对自然界生物的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错误态度,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共同行为准则。

当然,我们应当把这些道德要求体现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上,比如要千方百计来节约自然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决不伤害国家规定要加以保护的野生动物,注意维护人文景观;按规定防治废渣、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等。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营造出一个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5、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有很强的法制意识,有必备的法律知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事实证明,在正常的情况下,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即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维护宪法的尊严,那就不能说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法律与道德的紧密结合、相互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在当前的我国社会中,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一般说来,违背法律的行为同时也是违背道德的行为,在有的情况下,违背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犯罪行为。

而且,这种情况总是反映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所以,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实质上也是在目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这也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对于每个公民来说,还有一个特别要求,即在社会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应该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坚决地与之进行斗争。

这个道德要求,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是有特殊重要现实意义的。

因此,有些地区,对见义勇为的人给予奖赏,并且用法律的形式把它规定下来了。

这不仅说明我国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而且也反映了我国人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职业道德的这种规定,既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又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所以,它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对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1、爱岗敬业爱岗与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深刻认识。

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

所以,不论做任何工作或劳动,只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辞辛苦,就可以说是爱岗敬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