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合集下载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定稿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定稿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板书)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选自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上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第一个框题。

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从第二课“普遍联系”中引出矛盾的思想,着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个辩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高中政治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是什么,而且还要能够学以致用,并指导实践。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对学情的具体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哲学上的矛盾,对立、统一、基本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运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认识到无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二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第三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而且,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

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

四、学生情况分析哲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并且学生容易把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矛盾混同起来,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好这一知识应该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提高教学效益。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五、说教法和学法。

考虑到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和设疑法、比较法,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当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高二政治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二政治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宁乡十三中谭胜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识记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含义,能运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先进与落后,奉献与索取,民主与法制,纪律与自由,个人与社会等辩证关系。

遵循从“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首先分析几个例证,进行分析,然后从中抽象出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共同本质,通过这一思维过程领悟给概念下定义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一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分析《为学》中化难为易的论述,认识到无论是在个人成长或社会进步,还是国家发展等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方面转化。

【重点难点】本框重点:矛盾的含义。

矛盾概念是矛盾分析法和辩证法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辩证法中的一系列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因而掌握矛盾的含义是本框学习的重点。

本框难点:矛盾的含义的理解以及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不可分都是本框难点。

【导读提纲】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矛盾的含义①对立②统一A相互依存B相互转化2.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是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4.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疑难阐释】1.矛盾的对立哲学上讲的“斗争”(对立)≠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

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的意义,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日常生活中所讲的“对立”和“斗争”仅只是哲学“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们之间有着共性和个性、一般和具体的关系。

2.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不可分⑴对立离不开统一。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哲学第三课教案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课时【总第21课时】课题: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目的:识记矛盾的含义;理解对立、统一重点: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难点:对立的含义教程:【复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

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联系是矛盾双方的联系)是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矛盾成引构起联系发展引起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

【导新】《老子论强弱》的故事:孔子带弟子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了老子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子那时很老了,正在闭目养神,抬了一下眼皮看了看,孔子忙说:弟子孔丘特来请教。

“过了很久,老子张开嘴问:“你看我的牙齿怎样了?”孔子说:“全掉了。

”老子又问:“我的舌头怎样了?”孔子回答:“还好。

”然后老子闭上眼睛,修身养性。

孔子带弟子告退出来,吩咐弟子驾车回家。

弟子奇怪,问:“老师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没问就回去呢?”孔子说:“老子告诉我,牙齿既是刚强的,又是软弱的;舌头是软弱的,又是刚强的。

刚强的牙齿敌不过软弱的舌头。

”同学们,老子告诉孔子一个辩证法道理。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强和弱性质相反,是对立的;同时牙齿的强和舌头的弱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哲学上把对立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导学检测】考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阅读教材第一至第二段回答:什么是矛盾?1、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①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阅读教材第三至第十一段回答:什么是对立、统一?哲学上的斗争与一切具体的矛盾斗争的关系是什么2、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1) 矛盾双方的“对立”。

第一, “对立”又称“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②、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第二,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③条件的。

(2) 矛盾双方的“统一”。

第一, “统一”有两种情形, 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并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⑤的方向转化。

4“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4“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二(上册)第三课第一节“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要说的课题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年级上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第一个框题,它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从第二课“普遍联系”中引申出来的,在整个辨证法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高二年级学生来讲,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

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基于此,我确立了以下几点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对立、统一的含义。

理解:矛盾的概念。

运用:运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先进与落后,奉献与索取,民主与法制,纪律与自由,个人与社会等辩证关系。

2.能力方面:⑴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

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觉悟方面:通过学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矛盾的含义。

2.难点:对立的含义,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

四、教学方法基于本框题知识点比较抽象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讲解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矛盾的基本概念,弄清矛盾的本质问题。

2.事例分析法:以生动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论联系实际。

五、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勾画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形成问题。

2.合作学习法,通过师生讨论、生生讨论,逐个突破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思想教案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思想教案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思想教案教材分析:第三课是对第二课内容的进一步展开,侧重揭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讲述对立统一规律最基本常识性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实质和核心地位。

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作为认识规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方法。

本课不仅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和关键,同时也为学习和理解全书各课内容提供了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所以正确地理解矛盾的概念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实际、政治学科知识能力思想觉悟三位一体的特点,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的含义:对立的基本含义;统一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以多种实例阐释矛盾的概念;不能把哲学上的斗争和政治上的斗争混为一谈;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着重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思想觉悟:通过本课的教学,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矛盾,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矛盾的概念。

因为此概念是本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懂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观点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

教学难点:矛盾的概念。

因为哲学上矛盾概念高度抽象和概括,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提纲导读法(设疑——讨论——讲解)学生学法:学生以自学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叫联系?什么叫普遍联系?(学生回答略)(2分钟)导入新课: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提问学生讲自相矛盾的故事,这里所讲的矛盾和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不是一回事呢?本课学习完之后,同学们就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2分钟)讲授新课:(25分钟)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课题)投影仪打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1、矛盾的含义2、对立的含义3、统一的含义4、正确理解矛盾含义应注意投影仪打出:一、矛盾的含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辅助文,思考并回答: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反相成的事物和现象?这些关系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且提问学生回答。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矛盾的概念及其在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性;2.理解对立统一的概念,掌握其在矛盾中的作用;3.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矛盾的概念与特点1.1 矛盾的概念矛盾是事物分析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工具之一。

矛盾是指事物内外在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下所呈现的对立和矛盾关系。

1.2 矛盾的特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例外;•矛盾是永恒存在的,没有终结;•矛盾的对立面是统一的;•矛盾的性质和作用是复杂多样的。

2. 对立统一的概念与作用2.1 对立统一的概念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因素,这些对立因素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2.2 对立统一的作用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是推动事物前进、发展、变化的内在力量。

三、教学过程1. 知识点讲解首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矛盾的概念和特点。

强调矛盾是事物分析的基本工具,介绍矛盾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然后,详细讲解对立统一的概念,揭示对立统一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讲解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关系。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理解对立统一的作用。

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并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自然资源。

3.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自由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思考和讨论,分析问题的对立面和统一面,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小组汇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矛盾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对立统一的概念及其作用,并能够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一些有趣的例子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在课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找出更多的矛盾和对立统一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矛盾的概念和对立统一的原理;2.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3.运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矛盾的概念和特点;2.对立统一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矛盾的概念矛盾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事物内部等。

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

2. 对立统一的原理对立统一是指矛盾的两个侧面、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事物的统一体。

对立统一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规律,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对立统一既包括对立面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对立面内部的矛盾关系。

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基础上产生的矛盾。

对立统一的原理是矛盾斗争和统一统一发展的辩证法。

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而统一又使事物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

3. 矛盾的解决矛盾的解决是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消除、调和等方式来实现的。

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可以是敌对的、对抗的,也可以是合作的、互补的。

矛盾的解决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解决矛盾要找出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实现对立面之间的转化。

4. 对立统一的应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科学研究中,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对立面,分析和解决矛盾。

在实践活动中,要善于处理矛盾,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在社会生活中,要善于协调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矛盾和对立统一的概念,讲解相关理论和原理。

2.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开思维碰撞,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分析矛盾的产生和解决过程。

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政治教案>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020-08-31政治教案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从第二课”普遍联系”中引出矛盾的思想,着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个辨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

2.教学重点及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第三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而且,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

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识记”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2.能力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4.美育目标:通过漫画,经典古诗词,了解既对立又统一的平衡美,提高审美趣味。

三、教学思想和方法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优秀教案

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优秀教案

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优秀教案高中政治教案是为贯彻教学大纲,准确把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哲学上的矛盾,对立、统一、基本含义。

2、能力方面: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觉悟方面:运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认识到无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学生情况分析]哲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并且学生容易把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矛盾混同起来,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好这一知识应该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教学难点]:矛盾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过程]:A、创设情境导入: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所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教师简单评述。

2、教师播放一段中国与阿曼足球队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并启发设问:“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了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

引出课题。

B、新授:一、矛盾的定义师:我们先来学习矛盾的含义(屏幕显示)让我们一起看屏幕上显示的这块磁铁。

它包含着N极和S 极,这是两种相反方向,但是N和S却又相互吸引着统一于磁体中。

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是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

磁铁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在这个统一体内,存在着N、S两极,N、S两极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在哲学上叫对立;N、S两极相互依存,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中,在哲学上叫统一。

(1)对立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哲学上的“对立”是什么?教师播放一段战争影片的片断,然后设问:“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否就是这样的矛盾双方你死我活的对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归纳,哲学上的对立“斗争”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对立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斗争的意思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学校教学(屏幕显示)先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3.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材料一;┅┅以上十条,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材料二:回首这十三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

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我们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

材料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 正像同学们所说,需要的国内条件有很多,比如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政治要稳定等,但最重要的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因为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最可靠保证。

需要的国际条件,最重要的则是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手就包含着矛盾,大拇指朝一个方向,其余四指朝一个方向,这样手才能握得拢,才能劳动。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要注意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9页第l自然段至第4自然段。

(l)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教师设疑:为什么说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这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教材只是通过举例(自由和纪律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要求学生知道这个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矛盾对立统一教案

矛盾对立统一教案

矛盾对立统一教案第一篇:矛盾对立统一教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案)课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授课班级:高中三年级教者:李念课型:授新课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五步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及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二)思想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会创造条件让事物往好的方面发展。

(三)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学习,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情意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三、教学难点: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四、课堂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了解学生出席情况(二)导入新课(1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

在正式讲课前老师给大家看一幅图片。

----中美关系。

最近因为钓鱼岛问题中美关系又一次走向了紧张,回顾一下从建国起中美关系在前进中总是充满波折,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以往我们都是从政治的、经济的角度来看待中美关系,今天我们就换个角度,用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下中美关系。

(三)正式讲授1.举例导入(5分钟):教师:教师播放一段中国与别国足球队比赛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引出课题,导入矛盾。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矛盾的内涵。

接着请大家看教材的第一个材料,并思考一下爱因斯坦的那段材料的两个问题。

2.学生看材料(1分钟): 3.讲解材料:(5分钟)好了,时间到。

大家都看完了吧。

我们一起来看书本的第一个材料。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小问题。

有哪位同学主动请缨的呢。

好,***同学来回答一下,①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略老师提示:①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的观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精选3篇)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精选3篇)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精选3篇)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篇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①识记:对立、统一的含义。

②理解:矛盾的概念。

③运用:运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先进与落后,奉献与索取,民主与法制,纪律与自由,个人与社会等辩证关系。

2、能力方面:⑴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

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觉悟方面:通过学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

【教学方法】: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即先从具体事例入手,通过分析,概括出矛盾概念,然后运用矛盾概念去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

举例中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

整个教学以讲读为主,辅以讨论、谈话等方法。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

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板书)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看P86第1段,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2024年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024年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024年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识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识记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材料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矛盾的对立统一,树立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发展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 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难点:1. 矛盾的含义。

2. 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展示漫画《不是两栖》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讨论后明确答案。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漫画中的两栖现象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普遍存在,我们要善于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二、讲授新课(35分钟)(一)什么是矛盾(3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第XX页相关链接l,思考什么是矛盾?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处处存在矛盾。

2. 教师讲解并总结什么是矛盾。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6分钟)1. 教师提问:什么是斗争性和同一性?各举一个实例说明。

2. 学生阅读教材第XX页相关链接2,思考为什么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并举例说明。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反之,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

所以,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三)普遍性(6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第XX页相关链接3,思考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它有什么表现?并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优秀版)word资料

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优秀版)word资料

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优秀版)word资料《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教案一、【教材分析】1、《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着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个辨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

2、【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在本节课中,(1)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2)对立的含义;(3)统一的情形;(4)对立与统一的关系【难点】(1)矛盾概念的理解;(2)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二、【学情分析】1、哲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并且学生容易把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矛盾混同起来,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好这一知识应该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提高教学效益。

三、【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哲学上的矛盾,对立、统一、基本含义。

【能力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初步了解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运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认识到无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四、【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1)遵循认识的秩序,从具体矛盾关系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出矛盾的含义,又在矛盾含义的指导下去研究具体矛盾关系;(2)通过对矛盾含义的分析与综合,上升到思维具体;(3)把问答、讲评、思考、讨论、练习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用新颖的事例激发兴趣,设计巧妙的问题启发思考,以实际的运用提高能力。

2、【教学手段】主要运用现代电化教学工具来进行讲解本课堂,将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3、【教学理念】(1)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寻到乐趣,全面发展。

_矛盾就是对立统一_创新教学设计_孙国峰

_矛盾就是对立统一_创新教学设计_孙国峰
四、学会用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经营自己的人生 引入图片故事: 《 棋圣的两个徒弟》— ——孟子讲的故事:棋圣有两个徒 弟,当棋圣给他们讲棋的时候,一个专心致志地听讲,后来成 了棋坛高手,而另一个却心不在焉,装着在听棋,心里却在想 带着弓箭去射大雁,后来在棋艺上毫无长进。 两个徒弟面对自己与棋圣在棋艺上的巨大的差距采取 了不同的态度,结果也各不相同。分析讨论回答: “1.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和“ 名师出高徒”的格言是 否有道理? 2.这一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预设结论要点: “1.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有道理的。一个人只有承 认矛盾,积极努力地解决矛盾,才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 “ 名师出高徒”也是有道理的。因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2.一个人的发展既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又离不开良好 的外部条件,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引入阅读材料⑨— ——11。 材料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 其所不能。” 材料⑩:清华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天( 即自然)的 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艰卓,奋发图强;大地 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材料 11:名言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树立的理想“: 选择最能为人 类谋 福利的职业。” 孙中山倡导“:天下为公。” 有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发展越快,他的 成就越大。”又有人说“:满足于吃吃睡睡,过安逸生活,这是 猪们的理想。”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 着事物的发展。我们要学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事物, 学会用对立统一规律经营自己的人生。请结合材料⑨— ——11 的提示,搜索相关的具体素材。就如何改变“ 自身现实”实现 “ 远大抱负”,如何利用承德一中这块热土发展自己写一篇随 笔( 课下完成)。

【教学设计】《矛盾即对立统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矛盾即对立统一》精品教案
学生思考、理解
深刻理解矛盾的
斗争性
深刻理解矛盾的
同一性
深刻理解矛盾贯通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深刻理解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推动食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理解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理解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关注社会
科技与人
出示新闻: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世界顶级选手李世石九段进行围棋大战,最终AlphaGo胜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对科技与人关系的思考,增强思辨意识,培养理性精神;通过对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面对科技发展的讨论,提升对中国制造、未来科技发展的政治认同与公共参与,增强做有立场、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使命。
2.通过对经典的剖析,在感悟经典哲学智慧的基础上,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区别生活矛盾与逻辑矛盾,并请同学们就对于对立统一的矛盾的理解,举一些例子
学生回答
进攻-防守
对抗、方向相反
学生回答
在同一场比赛中,比赛双方相互依存,互相离不开
学生回答
进攻、防守不是一成不变,转换位置,转变身份,推进比赛。
学生理解
思维运转
学生举例
感知比赛中的攻守关系,以初步认识矛盾的斗争性
初步感受矛盾的同一性——相互依存
问题1:你怎么看待AlphaGo的胜利?
问题2:人工智能会威胁到人类吗?
问题3: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科技和人类是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发展,理性地分析社会问题。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生活出发,到自然科学领域植物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分析,再到社会问题科技与人的关系的剖析,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普遍联系”,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识记“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举例和理论分析,让学生通过讨论、实例分析、总结理论知识等过程,逐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节课,使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第三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而且,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

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思辨能力的重要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3.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对立、统一的含义。

理解:矛盾的概念。

运用:运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先进与落后,奉献与索取,民主与法制,纪律与自由,个人与社会等辩证关系。

能力方面⑴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

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觉悟方面通过学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立的含义,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

教学方法①事例说理法:先由教师针对要讲的理论观点举一个事例或讲一个故事,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这个事例或故事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教师所举事例或故事务必生动、具体、富有哲理、且具趣味性。

②漫画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者老子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同样的,在古希腊也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认为“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

”同学们,世间的万物都包含着这样的道理吗?你能用其它内容把这个句子排列下去吗?(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入手,把握矛盾的概念)(学生举例。

)不论是老于的思想,还是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及同学们举的几个例子,都包含了事物一分为二的合理思想。

既然事物本身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如实地反映它们的本来面目,也要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这才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本课学习。

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从教材引用的老子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声音的高与低、前和后都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有区别,但它们又“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说明它们还有密切的联系;在赫拉克利特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高山区别于平原、冬区别于夏、春不同于秋,但它们又共同联系组成大地,组成一年的四季;同学们举的大和小、上和下、左和右、轻和重、黑和白、真和假等事例中同样具有这样的共同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既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上就叫做矛盾。

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准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矛盾概念是本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

第二,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

尽管高二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中,已广泛接触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但毕竟没能从哲学的高度来进行思考和把握。

第三,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理解矛盾概念时,疑难之点较多。

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

对于这个重点问题,要紧扣《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用多种实例阐释矛盾的概念”,以实例为基本进行阐释。

建议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把握由具体(个别)到抽象(一般),再由抽象(一般)到具体(个别)的教学思路。

“个别——一般——个别”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秩序。

先从具体事例人手,通过分析、概括出矛盾概念,然而运用矛盾概念去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哲学概念不等于具体的事例,而老师讲概念时又总是用事例来证明。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重视。

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例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概念不等于具体事物,概念又离不开具体事物,它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又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并通过具体事物表现出来。

把握这一思路和方法对于突破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对抽象的矛盾概念搞好分析。

教材在引出矛盾的概念之后,着重从“对立”、“统一”各自的含义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体现了用一般为指导去理解个别,由个别理解一般的思路。

搞好这一分析,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的关键。

在对具体事物的矛盾进行分析时必须做到:A:要具体说明而不抽象套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才干。

B:要科学不要肤浅,既通俗又深刻。

C:要通俗不要艰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辩证矛盾的概念,应尽可能的引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做到通俗明白,浅显易懂。

再次,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的比较中去说明问题。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时,要注意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比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例如,自由和纪律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把两者割裂开来,夸大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第2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矛盾是如何对立统一的。

首先看哲学上讲的“对立”的含义是指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6页第4自然段并思考:①在课初你举的事例中,事物两个方面的区别是什么?二者是如何对立的?②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是否是一回事?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阅读,结合事例分析、回答问题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归纳、总结。

)从同学们对一个个具体事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概括总结出共同的东西,对立指的就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

(1)“对立”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学生分析回答问题②,教师讲授。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矛盾双方互相对立、排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表现为外部冲突、对抗与非对抗,也可以不是。

哲学上讲的“斗争”不仅概括了社会领域中或政治用语中经常讲到的“斗争”,而且也概括了自然现象和思维现象领域中的一切对立和斗争。

例如生物学上讲的遗传和变异就各有不同特点,他们的对立表现在:遗传指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我国民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说法就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映;我国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这指的是变异现象。

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

遗传、变异的这种差异性也是哲学上所讲“斗争”的一个具体表现,其它还有同学们在学习上的比学赶超;理论专家们在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鸣、讨论同样也是“斗争”的具体表现。

因此,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斗争”同哲学上讲的“斗争”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因此我们不能把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那么,什么是统一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第4自然段至第88页第1自然段,并思考:①统一的两种情是什么?②分析课初你举的事例中,事物的两个方面是怎样统一的?(学生阅读,回答问题并分析自己所举事例,教师归纳、总结、补充讲授。

)(2)“统一”的基本含义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它有如下两种情形: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讲解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漫画讨论法”:题目:《他敢剪吗?》(教材第88页)组织过程:第一步,利用多媒体把漫画《他敢剪吗?》显示出来。

注意适当在漫画中添加有关信息,如颜色、海洋或剪刀等,以增强漫画的形象性、直观性。

指导学生读画:读人——多少人?人的动作、神态。

读物——什么物?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读言——人物语言、漫画标题、文字说明。

指导学生想象:漫画表达一个什么思想,告诉人们或警示人们什么。

第二步,设定拿剪刀的人为某甲,另一个人为某乙。

某甲要剪某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某甲、某乙所处位置与神态说明什么?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得出矛盾双方对立的一面:相互排斥、相互区别。

第三步,某甲想剪某乙头上的绳子。

请问他敢剪吗?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道理?这一步旨在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

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第四步,某甲,某乙分处在球的两端、绳的两头。

也正如此,某甲、某乙才能够维持平衡状态,保证其各自的存在。

这说明什么?假设某甲或某乙利用力的作用左右摇摆,想去抓住对方的绳子,到对方那一头去和对方在一块,行吗?会导致什么后果?这又说明什么?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得出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这就是相反相成的道理。

以上每一步问题提出之后,都要指导学生说读课文,理解课文,用课本上的话来回答问题。

“提问——看书——回答——讨论”把老师和学生连接起来,以学生主体思维为主。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各抒己见,如:假设把那球理解为地球,结论将是怎样?第五步,教师总结归纳点评。

对学生的读、想、议、答等活动过程做出评价,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同时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性的弥补和完善意见。

第六步,播放一些电视电影中与漫画相一致的这种互相不能离开且又是对手的画面片段,以进一步增强说服力,并加强趣味性和形象性。

活动目的:①锻炼学生阅读漫画的能力。

②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树立其作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一种意识。

③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融洽师生关系。

同学们回答得不错,对事例的分析也很好,但在理解“统一”的含义时,还需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在“一定条件”下的。

例如在空气、阳光、营养等“一定条件”下,同化与异化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生物体这个统一体中;在教育设施、教育设备、教育资金等“一定条件”下,教与学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教师的启发讲授,就没有学生的领悟与接受,没有学生的领悟与接受,教师的启发讲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双方共处于教学活动这个统一体中。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个道理。

第二,矛盾双方之所以能相互转化,是因为具备转化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