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颅内动脉支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颅内动脉支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颅内动脉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手术。
尽管它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使用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了解这些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血栓形成颅内动脉支架术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血栓可在支架表面形成,导致血流堵塞。
处理血栓形成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血栓溶解剂治疗以及血管成形术。
支架移位术后可能发生颅内动脉支架的移位。
支架移位可能导致血液不再顺利通过被治疗的动脉或阻塞其他血管。
处理支架移位的方法包括重新植入支架、使用导丝重新调整支架位置以及进行球囊扩张术。
动脉瘤再发颅内动脉支架术后,动脉瘤可能会再度出现。
这可能是由于治疗过程中未能完全堵塞动脉瘤的血液供应所导致。
处理动脉瘤再发的方法包括再次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修复或更换支架,以及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支架在手术中断裂颅内动脉支架在手术中可能发生断裂。
这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支架质量问题或血管壁结构异常所导致。
处理支架断裂的方法包括重新植入支架、使用血管成形术进行修复以及采用其他替代治疗方法。
输血和感染颅内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可能需要输血,并且存在感染的风险。
处理输血和感染的方法包括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输血治疗、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严格遵守消毒和洁净操作规程。
以上只是一些颅内动脉支架术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具体的处理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在术前和术后,医生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详细了解并发症的风险以及可能的处理方法。
原创-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精选5篇)
原创-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精选5篇)第一篇:原创-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目的和要求:掌握: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如出血﹑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气胸的判断﹑预防及相应处理。
熟悉:预防气道内灼伤﹑气道壁穿孔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3了解:少见并发症的种类。
目前所开展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有高频电、氩气刀(APC)、激光、腔内近距离放疗、球囊扩张、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及冷冻治疗。
其中高频电、氩气刀和激光发挥治疗作用都是以电、氩气及激光所导致的即刻的组织破坏为基础,由此导致的并发症有一定的共性,可以综合论述。
而腔内近距离放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和冷冻治疗,它们的作用机理不同,各有其特点,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高频电、氩气刀(APC)、激光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1.1 出血导致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变组织血供丰富,如恶性肿瘤、新生的肉芽组织、及存在血管变异时。
(2)对于血供丰富的病变,清理表面坏死组织时,其深部没有完全坏死的组织钳夹后容易出血。
(3)支气管壁穿透导致伴行的肺动脉或肺静脉损伤出血,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
在进行此类介入治疗前,应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的检查,详细评估基础疾病,行胸部增强CT、必要时进行气道三维成像,了解有无凝血功能的异常、以及病灶部位的血供情况、管腔的走向,并结合镜下表现评估出血的风险。
另外,操作时应注意防止出血,具体方法有:(1)应在组织充分坏死后,再进行钳夹、清理,清理时不宜过深,损伤到深部组织。
(2)当治疗达到病变基底部时,应慎重,不要损伤气道壁,甚至破坏支气管伴行的血管,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3)对于远端管腔走向不明的病变,应慎之又慎,避免穿透气道壁导致出血。
出血量较少时,可局部滴入1:10000肾上腺素、凝血酶、冰盐水等止血。
大量出血时应按照以下处理:(1)使患者采取患侧卧位,避免大出血时血液灌入健侧,同时积极吸引出血。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严选材料)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并发症在综合导管室里,不管是经血管内操作还是非血管操作都有它的共性,好多并发症的出现并非仅在心内科或外周的介入手术中,也并非局限在经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手术中,有它的共性也就是常见性,这里仅将常见的并发症做一阐述。
一、血管夹层(一)血管夹层:在影像上的表现(1)注入对比剂时仅见内膜下的小的透明双轨,对比剂无残留,属于轻度夹层。
(2)双轨增大,无或仅有轻度对比剂残留,属小夹层对血流几乎无影响。
(3)成分离的帽状,持续对比剂残留。
(4)螺旋形充盈缺损。
(5)持续性充盈缺损。
(6)血流完全中断,属重度加层(二)血管夹层形成的原因夹层是指血管扩张部位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内膜片,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
(1)穿刺成功后植入导丝有阻力是导致穿刺点夹层的的关键。
(2)推送导管时,导丝不在导管的尖端先行,导管会损伤动脉内膜。
(3)操作粗暴盲目推送导管。
(4)血管钙化较重,球囊导管没能逐级扩张,植入直径较大的支架。
(三)夹层的处理(1)根据夹层出现的病种、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下肢夹层的出现一般不需特殊的处理,可以用球囊扩展,必要时置入支架。
(2)冠状动脉夹层的出现,对于轻度的夹层甚至是螺旋型的夹层出现也可以尽快置入大小直径相等的支架。
(3)对于重度血流完全中断的夹层需紧急处理。
二、栓塞性并发症(一)血管内介入治疗与血栓的关系(1)导管室大部分手术在血管里操作;(2)导管在动脉里滞留易形成纤维蛋白包而出现栓塞;(3)术前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到位;(4)导管材料在血管里操作致斑块脱落;(5)患者高凝状态、卧床、肢体制动、加压包扎、静脉曲张等。
(二)血栓形成的表现1.肺栓塞临床表现肺栓塞临床表现胸闷憋气、胸痛,卒死。
心电图:v1-v4 T 波改变或ST段异常;Ⅰ导联S深、Ⅲ出现Q波联合T波倒置等。
2.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体温底下肢体感觉迟钝、肿胀、肤色变深、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等。
介入治疗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手段
介入治疗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手段1. 血管穿孔血管穿孔是介入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当导管或器械刺穿血管壁时,可引起血管造影剂或血液外渗,导致出血甚至血肿形成。
处理手段1. 立即停止进一步操作,保持镇静。
2. 在血管穿孔点处使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压迫。
3. 如果出血持续或无法控制,应及时寻求医疗人员的帮助。
2. 血栓形成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血栓形成可能会发生。
这是由于血管内腔的损伤或抗凝治疗不足导致血液凝集而形成血栓。
处理手段1. 针对血栓形成的部位和程度,可考虑使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
2. 密切观察病情,如症状明显恶化或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应立即就医。
3. 冠脉痉挛介入治疗过程中,冠脉痉挛可能会发生,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等症状。
处理手段1. 立即停止操作,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2. 给予予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3. 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导管扩张、支架植入等。
4. 麻醉相关并发症介入治疗中使用麻醉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低血压等。
处理手段1. 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呼吸等情况。
2. 如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手术,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理措施。
3.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
5. 异位置管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导管可能出现不完全插入到目标位置的情况。
处理手段1. 确认导管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出现堵塞或异常弯曲。
2. 如导管位置不正确,可以尝试重新调整导管位置。
3. 如无法调整或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6. 感染介入治疗中,患者可能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如局部感染或系统性感染。
处理手段1. 操作前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2. 如出现感染征象,应及时使用适当抗生素治疗,并注意局部伤口的护理。
以上是介入治疗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手段的简要介绍。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就医。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03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血管损伤
血栓形成
采用合适大小的鞘管,尽量减少鞘管对血管 的损伤。
术后充分抗凝,拔管后压迫止血,并观察肢 体的血供情况。
血管栓塞
腹膜后出血
避免使用过大的球囊,术后充分抗凝。
避免损伤腹膜后血管,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 。
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抗凝、抗炎等,以促进患者尽快康 复。
05
结论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影响
并发症影响患者健康
冠脉介入诊疗是常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但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健康威胁,严 重时可危及生命。
增加医疗费用
并发症的发生会导致患者治疗周期延长,增加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 处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冠脉介入诊疗 并发症及其处理策 略
提高冠脉介入诊疗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分析并发症的预防 、诊断、治疗及护 理措施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是指在进行冠状动脉 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 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等操作过程中出现的 意外情况和不良后果。
3%。
心脏穿孔
03
心脏穿孔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由介入操作不当引起,发生
率较低。
全身并发症
出血
出血可由血管损伤、抗凝治疗不当 引起,发生率约为5%-10%。
感染
神经介入并发症及处理
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凝药和护理措施,以预防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抗凝治疗与护理
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并发症
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面评估和管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06
研究结论和未来方向
神经介入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及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神经介入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史、手术类型等。并发症的类型包括颅内出血、脑梗塞、血管穿通和栓塞等。
处理方法
立即进行手术取出残留的弹簧圈,并进行相应的并发症处理。
弹簧圈脱落或断裂
原因
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感染、过敏反应、心肺功能异常等。
处理方法
根据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保护心肺功能等。同时经介入手术并发症处理
脑出血处理
脑出血并发症处理首要目标是控制出血,防止血肿扩大和颅内压增高。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复查CT以了解出血情况和程度。
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躁动和搬动,以免加重出血。
对于严重出血或形成脑疝的患者,需及时手术治疗。
脑梗塞处理
脑梗塞是神经介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由于导管、导丝或栓塞物等所致。
对于非急性脑梗塞,应明确病因及评估风险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xx年xx月xx日
神经介入并发症及处理
目录
contents
引言神经介入手术简介神经介入手术常见并发症神经介入手术并发症处理降低神经介入手术并发症的策略研究结论和未来方向参考文献
01
引言
神经介入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血管内介入和立体定向手术等,主要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与监测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病 情及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术中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况。
术后护理
术后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观察,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促进患者康复。
PART 04
并发症处理方法及效果评 估
对于肝功能损伤,给予保肝药 物治疗,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肾功能损伤,采取利尿、 透析等措施,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
对于心肺功能损伤,给予吸氧 、强心、利尿等治疗,必要时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感染风险防控策略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减少介入治 疗过程中的污染机会。
对于已发生感染的患者,积极寻找感 染源并控制感染扩散。
风险
介入治疗虽然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手术并发症、过敏反应、感染等。因此,在进行介 入治疗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术前准备,以降低手术风险。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严格 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PART 02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
血管损伤与出血
01
02
对介入治疗并发症的研究将 更加深入,处理手段将更加 丰富和有效。
介入治疗并发症患者的长期 随访和管理将受到更多关注 。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肾功能损伤
造影剂肾病是最常见的并 发症,由于造影剂对肾脏 的毒性作用导致。
心功能损伤
介入治疗时可能导致心脏 负荷增加,心肌缺血、心 律失常等。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可编辑全文
右椎动脉V1术后15h, 滞留的造影剂消失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4. 其他罕见并发症 ➢ 碘源性涎腺炎:以腮腺、下颌腺肿大为主 ➢ 血管源性水肿:头面部、口唇肿胀为主 ➢ 其他
应用碘佛醇后5h出现双侧颌下腺肿大(A), 11h后恢复正常(B)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3. 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 预防和治疗:主要是补液、对症处理,对无禁忌证者可适当应用类固醇激素
右椎动脉V1狭窄术前
右椎动脉V1狭窄支架术后
右椎动脉V1术后即刻 后颅窝造影剂滞留
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图A腿部,图B腕部 ),应用碘佛醇后第3天 出现的药物性皮炎(充血及水泡)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介入并发症及处理流程
全身并发症(一)对比剂过敏处理与护理配合:1,面部潮红、眼及鼻分泌物增加、打喷嚏、恶心、头痛、头晕、皮肤瘙痒、发热与搔痒,结膜充血,少数红疹、咳嗽、恶心、轻度叹吐、轻度荨麻疹等轻度反应:一般不需用药,症状可自行缓解,如需处理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
安静休息,吸新鲜空气,大量饮水,服抗组织胺药,或静脉注地塞米松10m g,非那根25mg肌注或苯海拉明25mg。
严密观察30分钟后方可让病人离去2中、重度反应:胸闷、气短、剧烈叹吐、腹痛腹泻、大片皮疹、结膜出血。
表现为麻疹样皮疹,眼、面、耳部等水肿,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发音嘶哑、肢体抽动等、呕吐,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等,血压也可呈暂时性下降,此类反应表现较危急,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平躺并保持新鲜空气,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
3,抗过敏药: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5-10mg.4,对无高血压、心脏病、甲亢患者,用肾上腺素0.25-0.5m g皮下或肌内注射,危急时可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 g静脉注射,可反复给药。
5,当血压下降合并心动过缓(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时,快速滴注血浆代用品500~ 1000m1,阿托品0.5~3. 0mg,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0. 25~0.5mg,缓慢静脉注射。
6.出现呼吸困难,痉挛性咳嗽可用氨茶碱0.25g静脉注射(0. 25-0.5g/次,以50%葡萄糖溶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注,不得少于5分钟注完);糖皮质激素250~500mg 泼尼松龙,静脉注射5~10min后起效,必要时可静脉给予安定10mg以镇静。
7.喉头水肿者用地塞米松5m g,加肾上腺素1m g作喉头喷雾。
8. 呼吸抑制时,给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尼克刹米(0.25-0.5g/次,皮下、肌内、间歇静注或咖啡因。
(二)血管迷走反射处理与护理配合:1,一旦患者发生迷走反射应立即去枕平卧,备好污物袋,嘱患者头偏向一侧,将呕吐物收集到污物袋,防止患者窒息及污染手术台和床2·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 1~2分钟心率无变化再追加0.5~1 mg;血压明显下降时,静脉注射多巴胺35mg,视病情可反复追加,若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可加用多巴胺维持滴入或泵入,同时积极快速补液扩容,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直至患者症状缓解。
介入术后出血风险、预后及处理
股动脉径路出血、血肿
预防 严格、规范、准确穿刺 严格肝素用量 避免反复、多次穿刺
腹膜后血肿
腹膜后为人体内一个潜在的大间隙,上界为横隔, 下界为盆膈,前界为腹膜壁层和部分腹腔脏器的腹 膜后部分,后界为腰大肌。
腹膜后血肿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隐蔽,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多数是 血压明显下降才开始考虑该并发症。 表现有腹痛、出汗、低血压、心动过缓、腹部膨隆、 部分患者可触及腹股沟血肿或腹部直肠周围包块, 多数有腹肌紧张。
较高
股动脉径路出血、血肿
识别: 局部表现:穿刺部位周围青紫、淤血,肥胖者不易
识别 压迫表现:胀痛,可压迫神经引起剧痛 全身表现:较大的血肿可出现贫血、低血压、发热
等 B超、CT
股动脉径路出血、血肿 处理: 小血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 较大血肿,可注入透明质酸酶1500~3000U 33%的硫酸镁覆盖 引起压迫症状的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彻底止血 血压高--控制血压 咳嗽--镇咳 肝素用量大—鱼精蛋白
介入术后出血风险、预后及处理
株洲市人民医院
王成明
出血的定义
出血是介入术后患者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根据不同定义, 严重出血发生率可以低于2%或高于8%。
在OASIS-2、PRISM和PURSUIT等随机试验中出血发生率大 于2%。以输血作为大出血的CRUSADE注册研究竟然有15% 的患者接受了输血。GRACE注册研究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 死(STEMI)患者中大出血的发生率为3.9%,非ST段抬高的 ACS为4.7%。
股静脉径路出血
2、血管或心脏破裂
处理:心包填塞者立即心包穿刺,腹腔、胸腔、盆 腔出血者,根据出血量、血流动力学状态决定保守 治疗或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定义: 造影导管选择性插入冠状动脉开口 , 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解剖走行及病变, 属于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诊断技术。
CAG:心梗急性期准备行冠脉内溶栓者;心梗急性期:准备行急症 PTCA 及支架置入术者; AMI 继发机械性并发症准备急诊手术者;指导治疗性CAG 重大手术前行 CAG:(1) 年龄45 岁行瓣膜置换术者 (2) 不明原因,年龄45 岁乳头肌功能失调,准备手术治疗者 (3)先心病疑有冠脉异常准备手术者 (4) 中老年人 ECG 异常准备行较大手术者。
适应症:明确诊断须根据结果选择治疗方式,急性心肌梗塞, 须急诊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血管重建术后疗效随访,心脏外科手术前, 了解冠状动脉情况,特殊职业 PTCA 是经皮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递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的一种血管重建术。
作用机制:用球囊扩张导致斑块撕裂破碎、压缩,使内腔扩大,拔除球囊导管后,血压对扩张部的血管壁起到支撑作用,维持内腔通畅,以达到显著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和改善左心室功能,从而有效地增加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病人的远期生存率。
冠脉支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与 PTCA 的操作相似,是通过植入一个特别的特定型号的金属支架于冠状动脉狭窄处,使冠状动脉持续扩张,从而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通畅,保证病变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血管治疗技术,是 PTCA 的后盾。
适应症:PTCA 并发冠状动脉夹层、严重冠状动脉内膜撕裂、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濒临闭塞。
冠状动脉血管直径3mm 的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
冠状动脉再狭窄病变。
慢性闭塞性病变。
心脏介入治疗及护理:心脏介入治疗是集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的交叉学科,对疾病诊疗具有微创化,闭合化和教学化,逐渐成为与内科学,外科学并驾齐驱的三大医学技术之一,是经皮穿刺途径进入血管或心腔内进行的诊疗技术。
正确的选择是:早检查、早诊断,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病人准备:术前知识宣教: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采用不同的宣教形式,简要讲解支架植入手术的目的、意义及大致过程,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术中配合,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如注射局麻药时出现的疼痛,球囊扩张时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出现的短暂性心绞痛等,同时介绍导管室环境,使病人心中有数,必要时术前晚适当应用镇静剂,使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保证良好的体力及心理状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支架植入术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让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不良反应的处理文章来源:百度空间 2010年09月08日文字大小:【大】【中】【小】一、与穿刺和插管有关的并发症及处理(一)暂时性血管痉挛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原因为:1.多次穿刺不成功或插管时间过长;2.既往有血管病变史,如动脉粥样硬化等;3.局部血肿形成;4.导管导丝损伤刺激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痉挛时表现为局部疼痛,并可导致动脉血栓形成,而造成该动脉供血器官的缺血改变,如肢体坏死、偏瘫、癫痫等。
处理方法:轻者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无效者可用盐酸罂粟碱60mg 静脉注射(也可用类似扩血管药替代),每4 -6 小时1次。
也可用交感神经阻滞药皮下注射,以增加血流量。
如怀疑伴血栓形成,可在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注入稀释的尿激酶1000u,绝多数病人能自愈或治疗后完全恢复。
(二)穿刺点出血或血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原因:1.操作技术不熟练,多次损伤性穿刺,穿透动脉前后壁,人工压迫不得法;2.穿刺器械过粗或弯曲度不合适损伤血管壁;3.肝素用量过量或病人凝血机制障碍。
处理方法:加固压迫,抗感染,一周后理疗,局部湿热敷及静脉注射肝素100-150mg(肝素125u相当于1mg)。
大血肿可用透明质酸酶150-300u 向血肿内直接注射。
如以上处理无效,血管受损明显,即应行手术清除。
(三)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原因:1.导管表面粗糙,损伤血管内皮,血小板聚积其表面逐渐形成血栓;2.导管长于导丝,导管远端凝血块被推出形成栓塞;3.肝素化不足,操作时动脉硬化斑块脱落,血液高凝状态。
处理方法:于血栓或栓塞血管内注入稀释的尿激酶1000u,再经静脉给溶栓,扩血管药继续治疗。
必要时可用导丝或导管通开血栓后,再灌注溶栓药物。
(四)脊髓损伤损伤原因:1.离子性高渗造影剂毒性作用;2.导管插入血管后阻碍血供,引起暂时性脊髓缺血;3.抗癌药物的毒性作用;4.凝血块引起脊髓节段动脉的栓塞或血栓形成;5.多次反复操作后血管的机械性损伤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
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术中紧急情况及处理
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术中紧急情况及处理一、术中低血压及处理(一)发生血压降低的情况1.迷走神经反射性血压降低精神紧张、局部疼痛、导管刺激、饥饿等均可引起血管迷走反射。
临床表现为迅速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胸闷、恶心、呕吐、全身大汗。
大多数发作短暂。
由于过度紧张,血管极度收缩,使血压突然降低。
多发生于女性、老年患者、术前及射频消融中放电刺激等,同时伴有心动过缓出现。
2.晕针这部分患者在打麻药时,进针刺激即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脸色苍白,大汗,心率减缓,血压降低。
多发生年轻人和体质弱、女性患者。
3.冠脉开口处病变左主干病变、右冠状动脉近端或前降支近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时容易出现低血压。
患者的主干开口处有较严重狭窄的病变时,使用正常的造影或指引导管直径对比偏大,插入时阻塞了相关血管,直接影响血流灌注,也会造成血压急骤降低。
压力曲线呈单峰或心室化。
4.血管开口异常这种情况日常工作中很多见,因心脏病患者多伴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使主动脉根部增宽,冠状动脉开口随之移位变形,使用常规导管已不能与其开口同轴,术者操作时要反复调整,有时在调整过程中会使导管深插,发生堵塞血管,影响瞬间血流灌注,动脉压力急骤降低,抽出导管便可恢复。
这种情况发生不需给药物治疗,配合术者更换合适导管材料,避免超选即可继续手术。
5.冠脉急性血栓冠脉急性血栓通常是发生在PC1或急诊PC1手术时,靶病变血管或邻近靶病变部位的血管出现急性血栓,使其发生闭塞后,直接影响血管的灌注。
血压急骤降低。
情况发生后快速及时配合使用动脉溶栓、欣维宁、升压药物及血栓抽吸导管。
6.冠状动脉慢血流、无血流国际上已将T1M1o级称为无血流,TnIn称为慢血流;也有将T1M1O〜1称为无血流,而将T1MI2称为慢血流。
明确地说,只要冠脉Pe1术中无血流或慢血流直接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引发血压急骤降低、心动过缓等急症发生。
7.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出现穿孔是PC1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后由于部分血液和对比剂流入心包,形成心包填塞,压迫心脏,使其充盈受限,射血减少,血压随之急骤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在综合导管室里,不管是经血管内操作还是非血管操作都有它的共性,好多并发症的出现并非仅在心内科或外周的介入手术中,也并非局限在经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手术中,有它的共性也就是常见性,这里仅将常见的并发症做一阐述。
一、血管夹层
(一)血管夹层:在影像上的表现
(1)注入对比剂时仅见内膜下的小的透明双轨,对比剂无残留,属于轻度夹层。
(2)双轨增大,无或仅有轻度对比剂残留,属小夹层对血流几乎无影响。
(3)成分离的帽状,持续对比剂残留。
(4)螺旋形充盈缺损。
(5)持续性充盈缺损。
(6)血流完全中断,属重度加层
(二)血管夹层形成的原因
夹层是指血管扩张部位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内膜片,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
(1)穿刺成功后植入导丝有阻力是导致穿刺点夹层的的关键。
(2)推送导管时,导丝不在导管的尖端先行,导管会损伤动脉内膜。
(3)操作粗暴盲目推送导管。
(4)血管钙化较重,球囊导管没能逐级扩张,植入直径较大的支架。
(三)夹层的处理
(1)根据夹层出现的病种、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下肢夹层的出现一般不需特殊的处理,可以用球囊扩展,必要时置入支架。
(2)冠状动脉夹层的出现,对于轻度的夹层甚至是螺旋型的夹层出现也可以尽快置入大小直径相等的支架。
(3)对于重度血流完全中断的夹层需紧急处理。
二、栓塞性并发症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与血栓的关系
(1)导管室大部分手术在血管里操作;
(2)导管在动脉里滞留易形成纤维蛋白包而出现栓塞;
(3)术前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到位;
(4)导管材料在血管里操作致斑块脱落;
(5)患者高凝状态、卧床、肢体制动、加压包扎、静脉曲张等。
(二)血栓形成的表现
1.肺栓塞临床表现
肺栓塞临床表现胸闷憋气、胸痛,卒死。
心电图:v1-v4 T 波改变或ST段异常;Ⅰ导联S深、Ⅲ出现Q波联合T波倒置等。
2.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
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体温底下肢体感觉迟钝、肿胀、肤色变深、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等。
3.脑血管血栓塞形成的表现
脑血栓血栓塞形成的表现轻度时可出现不断地打哈欠,酸塞到比较大的血管时出现功能障碍、意识障碍。
4.冠状动脉出现血栓时
冠状动脉出现血栓时,血流变慢甚至无血流或无复流。
(三)血栓形成的处理
1.脑血栓急性血栓形成的处理
尽快地经导管注入尿激酶,根据患者的情况视尿激酶的应用计量;对较小较硬的斑块可使用微导丝将其顶到血管的远端,将并发证降到最低。
2.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可采用抽吸导管将12.5毫克的替罗非班稀释到10毫升,抽吸1ml(1.25mg)给操作者,让其再稀释至10ml,通过导管直接注入冠状动脉。
再将剩余的11.25mg稀释到50ml的空针中,用微量输液泵以2ml/h的速度给患者注入。
3.其他部位为血栓形成的处理
除了用尿激酶溶栓外,还可以置入溶栓导管将溶栓药带回病房处理,需按时复查溶栓的效果。
三、术中休克的病因与处理
休克是一种急性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是临床各科严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介入手术中因诸多原因并发的危险信号。
其共同的特征是有效循环量不足,组织和细胞的血液
灌注虽经代偿仍受到严重的限制,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液灌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因此,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损伤和细胞死亡。
多由于失血、脱水、创伤、感染、心功能不全,及过敏等原因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低血压,收缩压降至11970Pa以下,脉压小于2660Pa,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体发绀,浅表静脉萎陷,脉搏细弱,全身无力,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治疗休克最主要的是抓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中心环节,尽早解除病因,应用综合措施,中段恶性循环,以利于病情好转。
(一)介入手术中休克的监护要点
(1)精神状态:兴奋→烦躁→淡漠→晕厥→模糊→昏迷。
(2)呼吸:早期呼吸增快。
如频率大于25至30次每分,应警惕发生呼吸ARDS,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慢而深。
(3)心率和休克指数:休克指数等于心率除以0.5时为血容量正常,1.0时失血约为血容量的20%至30%,大于0.1失血占血容量的30%至50%。
(4)动脉压和脉压:动脉压(收缩压)降至10640Pa以下,或高血压患者较原来水平下降3990Pa以上,脉压小于2660Pa,是休克诊断依据之一,如收缩压小于6650Pa,易发生心脏骤停,
定时和连续监测可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在介入中可直接接有创血压,无创压受袖带和外周血管的影响有时不能得到确切的结果。
(5)毛细血管充盈试验:压迫甲床厚即放松,颜色由白转红正常时需要2至3秒。
休克时末梢血管收缩,微循环供血不足或血液滞留,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6)尿量:尿量反应血容量、心排血量和组织血液灌注的情况,当收缩压10640P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成人尿量大于30毫升每小时为少尿)。
尿量是判断休克轻重的良好指标。
(三)介入手术中休克的治疗原则
1、低血容量休克
低血容量休克去除病因,扩容治疗。
2.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来DSA的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多半是因阻塞性胆管炎,来势一般都比较急。
在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尽快备好肝穿刺引流的物品,以最快的速度消除感染病灶,引流出郁积在体内感染的胆汁并保持通畅的引流,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常发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但越危重的患者从直接PCI中的获益越显著。
随着介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DSA 内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会越来越高,而这部分患者往往都是因病情危急,并因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导致心源性休克。
鉴于此,
DSA的护士必须掌握这方面的治疗和抢救措施。
重视PCI术前、术中、术后的每一个环节,力求迅速、安全、有效。
(1)保持有效血容量.
(2)强心,一般在没有洋地黄蓄积的情况下缓慢注入20-40mg 毛花苷C(注意稀释浓度)。
(3)利尿,呋塞米静脉推注。
(4)解痉,准备好氨茶碱必要时静脉滴注。
(5)镇静,将吗啡稀释成每毫升含1mg浓度的液体必要时静脉给药。
(6)酒精湿化吸氧,严密观察氧饱和。
(7)备好主动脉球囊反搏设备,根据患者的身高选好反搏球囊调节好反驳频率。
4、过敏性休克
介入中出现的过敏性休克主要是造影剂引起,虽然都是非离子造影剂,但仍有特异质反应或迟缓的过敏反应,轻度的反应比较容易处理,当出现过敏性休克时除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治疗外,大量的补充血容量是非常重要的。
四、心脏骤停及复苏
心脏骤停会随时发生在介入手术前、中、后、非心源性的有肺栓塞、大出血、过敏性休克等。
以心源性患者为多,尤其急性心梗、多支病变、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主干病变、心源性休克等患者随时会因导管及其材料的刺激,并发症的出现,病情本身的恶性程
度等原因出现心脏骤停。
而心脏骤停的病人在4分钟以内开始复苏的为初期复苏,存活率较高,8分钟内为二期复苏,其存活率仅为43%。
因此DSA的护士必须熟悉心肺复苏技术。
(一)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1)自主心跳恢复:可听到心音,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是心房扑动或颤动亦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
(2)散大的瞳孔回缩小,对光反应恢复;
(3)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意识好转、肌张力增加、自主呼吸恢复、出现吞咽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