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 ,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辖区内本行业、本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 ),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监督主体与职责
监督主体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是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管理的监督主体,负责对应急 预案的制定、实施、更新等环节进行 监督。
监督职责
监督主体应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和程 序,组织定期检查、评估应急预案的 可行性、有效性和适应性,确保预案 与实际需求相符合。
监督检查内容与方式
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应围绕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可操作性、更新机制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 预案的目标、范围、组织体系、资源保障、应急处置流程等。
对于已经发布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 本办法的要求进行评估和完善。对于 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急预案,应当 及时修订或废止。
其他相关事项说明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涉及 的其他问题,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处理。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办法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和公众的 应急意识和能力。
应急演练: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 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而组织的模拟应 急响应活动。
应急预案:指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以上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总则部 分,主要明确了本办法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 以及相关的定义与术语。
设备、工具等。
储备数量与布局
根据区域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 科学确定应急资源的储备数量和 布局,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
够快速、有效地调动物资。
更新与维护
定期检查应急资源的有效期和完 好率,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确
保资源始终处于可用状态。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01
02
0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办法。
二、应急预案编制1. 按照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要充分考虑不同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
2.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件发生的预测、预警、预警信息发布、应急调度、救援措施等内容。
要明确各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不同阶段的任务和职责分工。
3. 预案的编制应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应急预案审批1.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对预案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2. 各级政府应当理顺协调关系,确保预案能够得到及时批准和发布。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培训内容包括预案的基本知识、应急措施的操作方法、责任单位的职责等。
2. 演练应充分考虑实战情况,模拟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应对过程。
要评估演练的效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预案。
五、应急资源储备1.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应急资源库,储备必要的物资和设备。
要定期检查和更新储备物资,确保其完好有效。
2. 应急资源库的管理应依据预案需求,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编号和存放。
六、应急指挥体系1.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指挥关系和职责分工。
要注重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指挥效能。
2. 高层领导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及时作出指示和决策,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应急警示和预警发布1.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制定相关规定和要求。
2. 预警信息应及时发布,且准确明确。
要规范信息发布渠道,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八、应急救援1. 各级应急救援力量要做好日常训练和备勤准备,确保能够迅速响应。
2. 在救援过程中要注重协调配合,提高救援效率。
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动合作,充分发挥群众的应急力量。
九、应急评估和总结1. 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及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总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的审批•应急预案的备案•应急预案的实施目录contents •应急预案的修订•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的总结评估•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目录01总则通过制定应急预案,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
目的和依据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
完善应急机制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最大程度地保障公共安全。
保障公共安全企事业单位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
各级政府适用于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
社会组织适用于社会组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适用范围工作原则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预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动态管理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着眼于实际应用和操作,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不断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02应急预案的编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负责组织编制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编制主体02 01负责组织编制本级人民政府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编制应急预案;预案编制应急预案应当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核审批,以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审核审批编制程序编制内容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专家组等;基本情况包括突发事件类型、发生地点、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运行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资源调配、信息报告、处置措施等;监督管理明确应急预案的演练、修订和监督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精选)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精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总则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刻不可预知,但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并确保人员安全、财产损失最小化。
为此,制定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害等。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1. 应急预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由专业部门负责编制,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台风、火灾等预案。
2. 编制应急预案时,需充分调研、分析风险评估,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进行制定。
3. 应急预案需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更新。
四、应急预案的内容1. 突发事件的快速通报和报警方式,包括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2. 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和指挥体系的建立,明确各责任部门、岗位职责和配备资源。
3. 危险区域的划定和人员疏散预案,包括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应急物资的储备。
4. 社会舆情和媒体管理预案,及时发布准确信息,防止谣言传播。
5. 损害赔偿和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处理流程,确保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6. 应急预案的演练和演练成果的总结和整改。
五、应急预案的执行1. 各责任部门需要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制订具体细化的工作方案,并确保人员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内容。
2. 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相关部门应立即行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快速组织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3. 各部门需要与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六、应急演练和评估1. 应急演练应定期进行,包括模拟演练和实地演练等形式,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改进。
2. 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演练情况、协调配合、救援效果等,评估结果作为应急预案改进的参考依据。
七、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1. 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更新,特别是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应对其漏洞进行修补。
2. 对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需报主管部门批准,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一)分类制定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程度及应对措施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类和公共卫生类等,每类突发事件都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预案编制1.明确责任主体每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应明确责任主体,包括领导协调机构、处置指挥部、工作组和各责任单位等。
2.明确工作内容每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应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预警发布、救援力量的组织和调度、伤员救治、群众疏散、会议和新闻发布等方面。
3.明确指挥系统每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应明确指挥系统,包括领导指挥、部门协调和信息通讯等。
4.明确资源调配每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应明确资源调配,包括应急物资、救援力量、医疗资源和通信设备等。
5.明确预案执行每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应明确预案执行,包括灾情评估、应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处置结果的监测和评估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一)预案演练1.组织演练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果。
2.演练内容(二)应急培训1.组织培训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包括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培训等。
2.培训内容(三)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供应。
2.人员保障建立应急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加强人力资源储备和培训。
3.通信保障加强应急通信设备的建设和维护,确保通信畅通。
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动态调整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评估与改进每个突发事件结束后,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与改进,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订与完善应急预案。
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监督与考核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各单位和个人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突发事件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突然发生的、具有破坏性和危害性的事件。
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一、背景突发事件的发生无法预测和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应急预案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针对各类突发事件,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以便在危机时刻能够保持冷静,并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
二、应急预案内容1.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等级划分为了便于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警机制。
例如,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地震、洪水等,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则可以分为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
等级划分可以根据事件威胁程度、影响范围以及紧急程度来确定。
2. 预案建立和完善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等级划分,相关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预案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资源的配置以及行动方案的可行性。
同时,预案还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3. 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及时预警和发布相关信息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指出了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体系的重要性。
这需要相关单位与政府、媒体、专业机构等合作,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并向公众发布。
4. 协同应对和资源调配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强调了联合指挥系统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资源调配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协调。
5. 事后评估和总结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应对措施需要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优化完善预案。
这些评估和总结可以帮助相关单位不断提高应对能力,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三、应急预案管理机构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专门的应急预案管理机构。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一、前言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提前制定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处置等措施的方案。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应急预案,保障公共安全,本文根据最新法规和经验总结,制定了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供参考和执行。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相关单位和组织,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审查1. 应急预案的制定(1) 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相关单位应制定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应急预案。
(2)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件背景、应急组织机构、处置流程、资源保障、沟通协调等内容。
(3) 应急预案应定期更新和修订,确保与时俱进。
2. 应急预案的审查(1) 各级政府应建立应急预案审查机制,由专业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核,确保其合理、可行。
(2) 相关单位应将制定的应急预案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审查,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3) 应急预案的审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指导其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和演练1. 应急预案的执行(1) 应急预案的执行应由预案责任人牵头,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2) 预案责任人应组织应急人员,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处置工作,确保应急措施的及时执行。
(3) 应急执行期间,相关单位应加强沟通协调,做好信息报送和汇总工作。
2. 应急预案的演练(1) 相关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
(2) 演练应重点考察预案执行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3) 演练结果应及时总结和反馈,为应急预案的修订提供参考。
五、应急预案的监督和评估1. 应急预案的监督(1) 上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监督机制,监督下级单位的预案制定和执行工作。
(2)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应急预案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相关单位应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整改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
2. 应急预案的评估(1)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预案的可操作性、可行性等。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我区各相关部门、驻区双管单位、社会团体等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订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区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区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区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分类分级、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体现原则性、政策性。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篇1)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平安地学习、工作、生活,打造平安校园,防范师生安全事故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处理突发的安全事故,切实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全面负责校园安全工作,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
第一副组长:协助校长全面负责校园安全工作,校园安全第二责任人;副组长:成员:二、现场指挥系统日常安全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各主管领导各负其责,协调各部门统一行动。
突发事件的临时指挥实行值班制度,即值班行政领导负责,再逐层报告。
三、突发事件逐层报告制度值班行政人员——> 学校主管领导——>校长——>县教育局主管副局长四、安全工作联络电话五、教学活动安全应急预案1、全体师生要加强校园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宣传。
2、教学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3、全体师生要熟悉防范措施和安全器材位置及使用。
4、全体师生要熟悉紧急疏散路线,并组织好紧急疏散。
5、全体师生和创安小组要及时发现和排除区内的安全隐患。
6、全体师生有义务将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协调解决。
六、学生宿舍安全应急预案1. 学生管理人员要组织紧急疏散及扑救工作。
2. 学生管理人员要做好维持秩序工作。
3. 学生管理人员要熟悉疏散路线。
4. 学生管理人员要将疏散线路告知每一位学生。
5. 学生管理人员要遇事镇定,指挥有方。
6. 学生管理人员要带领成员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7. 学生管理人员要熟悉防火设施和安全通道的位置。
8. 学生管理人员要熟练地使用各种灭火器材。
9. 学生管理人员要掌握各幢楼层内人员的分布情况。
10. 学生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和排除区内的安全隐患。
11. 学生管理人员要将隐患、问题和困难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协调解决。
七、学生活动安全应急预案1.凡组织20人以上活动的班级要向学校保卫科提出书面申请,经分管副校长、校长审定再报县教育局审批方可开展活动,未经审批的活动不准进行。
国务院办公厅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全文)
国务院办公厅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全文)人民网北京11月8日电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其中,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办法》规定,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印发后的20个工作日内依照下列规定向有关单位备案.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应向社会公布.对确需保密的应急预案,按有关规定执行.以下为《办法》全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政府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等内容,重点规范市(地)级和县级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能;乡镇街道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临时安置等内容,重点规范乡镇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先期处置特点.针对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重要目标物保护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紧急恢复等内容.针对重大活动保障制定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活动安全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等内容.针对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队伍、物资、装备、资金等资源保障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组织指挥机制、资源布局、不同种类和级别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资源调用程序等内容.联合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相邻、相近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间信息通报、处置措施衔接、应急资源共享等应急联动机制.第九条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大型企业集团可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参照国际惯例,建立本集团应急预案体系.第十条政府及其部门、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可根据应急预案,并针对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灵活制定现场工作方案,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应急队伍分工、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应急装备保障和自我保障等内容.第十一条政府及其部门、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内容一般包括风险隐患分析、处置工作程序、响应措施、应急队伍和装备物资情况,以及相关单位联络人员和电话等.第十二条对预案应急响应是否分级、如何分级、如何界定分级响应措施等,由预案制定单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第三章预案编制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针对本行政区域多发易发突发事件、主要风险等,制定本级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编制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完善.单位和基层组织可根据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制定本单位、本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计划.第十四条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组成预案编制工作小组,吸收预案涉及主要部门和单位业务相关人员、有关专家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编制工作小组组长由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第十五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一)风险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特点,识别事件的危害因素,分析事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的措施.(二)应急资源调查.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必要时对本地居民应急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依据.第十六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与相关的预案作好衔接.涉及其他单位职责的,应当书面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必要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要求或实际需要,征求相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第四章审批、备案和公布第十七条预案编制工作小组或牵头单位应当将预案送审稿及各有关单位复函和意见采纳情况说明、编制工作说明等有关材料报送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因保密等原因需要发布应急预案简本的,应当将应急预案简本一起报送审批.第十八条应急预案审核内容主要包括预案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是否与有关应急预案进行了衔接,各方面意见是否一致,主体内容是否完备,责任分工是否合理明确,应急响应级别设计是否合理,应对措施是否具体简明、管用可行等.必要时,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可组织有关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第十九条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审批,以国务院名义印发;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审批,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部门应急预案由部门有关会议审议决定,以部门名义印发,必要时,可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以本级人民政府名义印发;专项应急预案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必要时经本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审议,以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名义印发;部门应急预案应当经部门有关会议审议,以部门名义印发,必要时,可以由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转发.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须经本单位或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审批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二十条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印发后的20个工作日内依照下列规定向有关单位备案:(一)地方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二)地方人民政府专项应急预案抄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备案.(三)部门应急预案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四)涉及需要与所在地政府联合应急处置的中央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备案.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一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应向社会公布.对确需保密的应急预案,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五章应急演练第二十二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地震、台风、洪涝、滑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区域所在地政府,重要基础设施和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生命线工程经营管理单位,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等,应当有针对性地经常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第二十三条应急演练组织单位应当组织演练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的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指挥协调和应急联动情况,应急人员的处置情况,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对完善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机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鼓励委托第三方进行演练评估.第六章评估和修订第二十四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一)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三)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五)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六)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七)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第二十六条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等重要内容的,修订工作应参照本办法规定的预案编制、审批、备案、公布程序组织进行.仅涉及其他内容的,修订程序可根据情况适当简化.第二十七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可以向有关预案编制单位提出修订建议.第七章培训和宣传教育第二十八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通过编发培训材料、举办培训班、开展工作研讨等方式,对与应急预案实施密切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救援人员等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将应急预案培训作为应急管理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公务员培训、应急管理干部日常培训内容.第二十九条对需要公众广泛参与的非涉密的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制作通俗易懂、好记管用的宣传普及材料,向公众免费发放.第八章组织保障第三十条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对本行政区域、本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国务院有关部门可根据需要编写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指导本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第三十一条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相关具体工作,将应急预案规划、编制、审批、发布、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统筹安排.第九章附则第三十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大型企业集团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本文将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进行探讨。
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定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指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目的,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管理和执行的法规或规章。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预案编制与修订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其与时俱进。
预案编制要求全面、合理,包括突发事件的识别、报告、响应、处置等各个环节。
2. 预案审核与备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编制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审核,并及时予以备案。
预案的审核要求严格,确保其科学合理、可行有效。
3. 预案公布和宣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4. 预案执行与演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的指挥体系,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置工作。
定期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水平和效能。
5. 预案评估与总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6. 多方协调与配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执行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和协同工作。
应加强与公安、医疗、交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意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案,将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能力。
同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与修订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我区各相关部门、驻区双管单位、社会团体等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订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区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区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区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分类分级、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体现原则性、政策性。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1)信息报告: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2)组织力量:调集应急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
(3)救援行动: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开展救援行动。
(4)协调联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六、应急结束及后续工作
1.应急结束:当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时,经应急指挥部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4.预案更新滞后:
-解决办法:定期对预案进行评审和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和新兴风险调整预案内容。
5.公众应急意识不强:
-解决办法:通过媒体和公共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应急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2.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社会关注程度,将响应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三、组织架构及职责
1.组织架构: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下设办公室、各专项应急工作组及现场指挥部。
2.职责:
(1)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研究解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大型活动突发事件
增加条款:
-大型活动安全预案:针对活动特点,制定人群管理、交通管制、医疗救护等具体预案。
-现场安全检查与监控:强化活动现场的安全检查和实时监控,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详细说明:
-大型活动可能涉及大量人群,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增加相关条款,旨在提高活动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1.信息沟通不畅:
-解决办法:建立多渠道的信息传递系统,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设备,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救援资源分配不均: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篇)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二)为加强对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时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根据《____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____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和《张家口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更好地适应法律好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反应行动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____不足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二、应急救援____机构情况本企业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应急反应____机构分为一、二级编制,公司总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一级应急反应____机构,工程项目经理部或加工厂设置应急计划实施的二级应急反应____机构。
具体____框架图如图1、图2.图1:公司总部一级应急反应____机构框架(略)图2:工程项目经理部或加工厂二级应急反应____机构框架图(略)三、应急救援____机构的职责、分工、组成㈠、一级应急反应____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及职责1、应急预案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①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②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③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____和机构进行联络;④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⑤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⑥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____;⑦应急反应____的启动;⑧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⑨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2、应急预案副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①协助应急总指挥____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②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③保持与事故现场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⑤____公司总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⑥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____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⑦根据各施工场区、加工厂的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国____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4篇)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4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篇一校园突发治安事件应急预案,是应对校外人员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滋扰突发事件,控制事件发展,降低事故损失的有效措施。
学校建立以xx副校长为组长的处置突发治安事件工作小组,构建校园防范网络,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1、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
2、学校聘请的保安应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增加责任意识。
3、来人来访必须查验登记,执行好登记制度。
4、学校报警、监控设备应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5、学生进校后一般不得中途离校,确有需要,应出具出门证明。
6、学生不得携带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进校。
7、如发现不良分子袭扰,应立即制止、制服,并拨打“110”报警。
8、如遇恐怖事件,要尽力稳住局势,迅速疏散师生,并立即向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报案。
9、加强平时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
外来暴力侵害事故若外来人员强行闯入校园,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向其发出警告,并应尽力将其驱逐。
对不听劝拒者或遇突发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迅速与校领导取得联系并拉响警报铃,同时立即启动如下应急程序:1、学校领导立即报警110请求援助。
2、校长指挥护校队立即赶到出事地点,应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制止、制服,使之停()止侵害行为,及时控制事态、保护现场为公安部门勘察取证提供方便。
同时,安全专干xx 组织教师安抚保护好学生,作好疏散撤离准备,并视实际情况将学生紧急疏散撤离至安全区域。
同时,学校应及时向教育局报告情况。
3、总务处负责联系xx职工医院,请求“120”支援。
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总务后勤人员负责劝散围观群众,分散堵塞进入校门通道的车辆。
一名值日教师佩带标志,负责到路口引路接“110”、“120”车辆。
4、校医老师对受伤师生及时紧急止血、初步救治、护理。
5、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政教处或教导处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办法
02
应急预案的编制
编制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
预案的编制应基于科学的理念 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等, 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实用性
预案的编制应注重实用性,明确应 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预案 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动态性
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经验 的积累,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保 持预案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23-11-10
目 录
• 引言 • 应急预案的编制 • 应急预案的审批与发布 •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 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 应急预案的评估与改进 • 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 • 其他事项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应急预案的管理 ,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 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编制的程序和方法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组建由相关领域专家和应急管理人员 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和任务目标。
收集资料
收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历史数据、风 险评估报告、应急能力评估报告等资 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制定预案草案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分析结果,制定预 案的草案,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处置 流程、资源保障等。
预案经过批准后,需及时发布并备案,以 便各级单位和部门及时了解和执行预案。
发布的方式和对象
发布方式
应急预案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公告等方式发布,确保公众及时了 解和获取相关信息。
发布对象
应急预案适用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要求相关单 位和部门严格遵守和执行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我区各相关部门、驻区双管单位、社会团体等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订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区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区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区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分类分级、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体现原则性、政策性。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
区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等内容,重点规范区级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能;镇办专项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临时安置等内容,重点规范镇办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先期处置特点。
针对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重要目标物保护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紧急恢复等内容。
针对重大活动保障制定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活动安全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等内容,预先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性措施做出安排。
针对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队伍、物资、装备、资金等资源保障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组织指挥机制、资源布局、不同种类和级别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资源调用程序等内容。
第九条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的具体程序和措施、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
延长化建等大型企业集团和X大学、X职业技术学院等可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参照国际惯例,建立本集团、本院校应急预案体系。
第十条应急预案内容主要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与措施、应急保障措施、恢复与重建措施、监督管理、附则、附件等。
(一)总则:包括风险隐患分析、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突发事件应对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现场指挥机构、专家组组成及其职责等。
(三)预防与监测预警:包括监控、排查风险隐患等应急准备措施、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预警分级标准、预警信息发布或解除程序等。
(四)处置程序与措施:包括信息报告与发布、应急预案启动、分级响应、先期处置、响应终止的程序与措施等。
(五)应急保障措施:包括资金、物资、技术、通信、治安、应急队伍、社会动员、交通和医疗卫生救援保障等。
(六)恢复与重建措施:包括善后处置、调查评估、恢复与重建、信息发布等。
(七)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案学习、宣传、培训、演练及责任、奖惩等。
(八)附则:包括名词术语解释、预案生效时间等。
(九)附件:包括应急处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相关应急预案名录等。
第十一条区政府及其部门、有关单位和各镇办可结合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内容一般包括风险隐患分析、处置工作程序、响应措施、应急队伍和装备物资情况,以及相关单位联络人员和电话等。
第十二条区政府及其部门、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可根据应急预案,并针对突发事件现场处置需要灵活制定现场工作方案,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应急队伍分工、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应急装备保障和自我保障等内容。
第X 条对预案应急响应是否分级、如何分级、如何界定分级响应措施等,由预案制定单位根据本部门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第三章预案编制第十四条镇办和双管单位可根据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制定本镇办、本单位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第十五条编制应急预案应遵守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等应急管理工作原则。
(二)可行性原则。
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全面分析应急资源需求与现状,力求应急措施明确具体,符合处置突发事件实际,便于操作。
(三)简便性原则。
内容完整,格式规范,重点突出,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表述准确,简便易行,科学实用。
(四)协调性原则。
加强与应急预案涉及部门的沟通,增强上下级应急预案之间和同一层面应急预案之间的协调。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成立预案编制工作小组,吸收预案涉及主要部门和单位业务相关人员、有关专家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编制工作小组组长由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担任。
第十七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基础上进行。
(一)风险评估。
针对突发事件特点,识别事件危害因素,分析事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的措施。
(二)应急资源调查。
全面调查全区各单位、各镇办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必要时对居民应急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依据。
第十八条区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参照省级应急预案编制程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第十九条区政府总体及其专项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意见,与相邻预案做好衔接。
涉及其他单位职责的,应当书面征求相关单位意见。
必要时,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第二十条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原则,由主办或承办单位负责制定。
由区委、区政府主办或承办的大型活动应急预案,参照专项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办理。
由区级相关部门、单位主办或承办的大型活动应急预案,参照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办理。
第四章审批、备案和公布第二十一条预案编制牵头单位应将预案送审稿及有关单位复函和意见采纳情况说明、编制工作说明等有关材料送应急预案审批单位。
因保密等原因需要发布应急预案简本的,应当将应急预案简本一并报批。
第二十二条应急预案审核内容主要包括预案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是否与有关应急预案进行了衔接,各方面意见是否一致,主体内容是否完备,责任分工是否合理明确,应急响应级别设计是否合理,应对措施是否具体简明、管用可行等。
第二十三条区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必须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以区政府名义印发;专项应急预案应当经区政府审批,必要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审议,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部门应急预案应当经部门有关会议审议,以部门名义印发。
第二十四条区政府总体应急预案报示范区管委会备案;专项应急预案报示范区管委会主管部门备案;部门应急预案报区政府备案;涉及需要与区政府联合应急处置的驻地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向区政府备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在活动举办前3 天报区政府或主管部门备案。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应急预案,确需保密的按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第五章应急演练第二十六条区政府、各镇办和相关单位应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模拟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达到检验预案、完善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第二十七条应急预案演练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分项实施,突出实战,适应需求”的原则,按照计划准备、组织实施、评估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第二十八条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至少每3 年进行次应急演练。
区政府组织滑坡险段等自然灾害易发区域镇办,重要基础设施和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等生命线工程经营管理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医院、学校、图书馆、车站、体育馆、商场、宾馆、休闲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等,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
第二十九条区应急办要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统筹安排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演练计划,并派员参加、指导演练活动。
第三十条应急预案演练前,组织实施演练的部门、单位必须制订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演练方案应包括演练名称、演练队伍及人员、演练装备、器材、物资保障标准、演练经费来源、演练程序与方法、演练目标等内容。
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应当在演练开始前20 天报区应急办备案。
第三十一条应急演练组织单位应当组织演练评估。
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演练执行情况,预案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指挥协调和应急联动情况,应急人员处置情况,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对完善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机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
第三十二条应急演练对周围人民群众正常生产和生活可能造成影响的,应在演练7 日前公示告知并报区应急办。
第六章评估和修订第三十三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一)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三)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五)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六)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七)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