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归类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归类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归类一.不同性质的改革:1、封建性质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中国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

3、社会主义性质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等东欧改革,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二.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1、商鞅变法: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2、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两国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等东欧改革:社会制度蜕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三.不改变原有社会制度,而企图完善、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1、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触动封建制度。

2、苏俄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资本主义发展,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

3、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保持社会主义,甚至没能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

4、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罗斯福新政:在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努力摆脱经济危机。

四.成功与失败的改革:1.成功的改革:1)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力骤增,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胡汉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3)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两国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4)苏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恢复了国民经济。

5)罗斯福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6)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失败了的改革:1)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2)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尽管失败,但迈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第一步。

3)赫鲁晓夫改革:没能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

4)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10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0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推动社会封建化进程的改革1.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目的:。

内容及作用:①——有利于确立封建制度;②——提高生产积极性;③——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⑤——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意义:。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①;②(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通婚)。

(2)作用:。

二、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的改革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①内容:前期以“”为口号,创办工业。

(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

);后期以“”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张之洞创办的。

②作用:。

2.(1898年)(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开始标志:。

(2)内容:①经济:;②政治:;③文化上:;④军事:。

⑤历史作用:在社会上起了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俄国1861年改革目的:;人物:;内容: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农奴可以用的方式得到一块耕地(份地)和宅旁园地;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规所居住地区的管理。

实质:。

进步作用:通过改革,。

4.明治维新(1)目的:;(2)时间:;(3)内容:①政治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权力;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②经济方面,(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

③军事上,实行,建立。

④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提倡,实行(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4)积极作用:。

三、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1933年导致政治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目的:。

特点:。

内容:①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②农业上,;③调整工业(中心措施),颁布《》,新政的核心与基础。

④兴办,扩大就业。

评价:。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1.列宁的①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调动人们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历史上重大改革性质和异同点辨析

历史上重大改革性质和异同点辨析

历史上重大改革性质和异同点辨析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改革虽然不象革命那样来的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选修3模块精选了其中9个重大改革,这9个改革贯通古今中外,或成功或失败,其中也充满了曲折与反复,然而它们都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历史所铭记!9大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宗教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风俗改革。

改革性质梳理一、奴隶主阶级的改革1、春秋推行的一些变革措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辅佐,进行改革。

管仲首先从经济入手,实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管仲改革调动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履亩而税"。

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管仲和鲁国的改革,没有脱离奴隶制度的框架,属于局部改良,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2、梭伦改革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性质的改革,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下层人民的要求也没有很好地满足。

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

二、封建地主的改革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三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所进行的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改革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改革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改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历史上曾经经历了多次重大历史改革,这些改革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历史改革,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兵戈相见、诸侯割据的局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战国时期兴起了一系列的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旨在通过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改革来加强国家力量。

其中最著名的变法家就是齐国的管仲和韩非子。

他们通过建立法制、推行农业改革、兴修水利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社会经济状况,并为战国时期的秩序稳定和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秦朝的统一改革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统一改革是秦朝建立和巩固统一的重要手段。

秦始皇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治的力量。

其中最著名的改革是推行郡县制和车同轨法,这些改革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同时,秦朝还进行了多次的文字统一和典章制度的统一,为中国历史上其他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清朝的改革开放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在其晚期,由于内忧外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清朝进行了一些有限的改革措施。

其中最著名的改革是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的洋务运动。

这一运动致力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通过修建铁路、翻译西方书籍和发展重工业等举措,清朝在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经济困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挑战。

为了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1978年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改革及其启示

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改革及其启示

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改革及其启示中国历史上经历过许多重大改革。

这些改革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改革及其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看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为了应对外部压力和国内矛盾而发起的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提出了改革内政、强化军队、求和平、对抗外部威胁等目标。

它推动了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洋务运动的启示是,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国内矛盾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其次,我们来看看清末民初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主要针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改革,提倡科学、民主、进步等思想。

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的启示是,在推进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再来看看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后推行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

这些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政策的启示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革和开放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最后,还有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新政策。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的改革开放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针对农村地区的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新政策的启示是,农村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总之,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重大改革的成功,需要有正确的政策和管理,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历史上的重大变革

历史上的重大变革

6.改革开放 时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 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村改革“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1919年开设经济特区,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目标确立。 地位: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东汉末年,这次融合历经魏晋、 南北朝直到隋朝建立,时间长达400年之久。 第二次大规模的融合出现在唐朝末年,从公元881年 西夏政权的前身夏州政权算起经,历西夏、辽、 金、南宋,直到元末才告结束,这一次时间更长, 近500年。 第三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起于明末,止于清末,时 间跨度近300年。 这其中,每一次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几乎都伴随着 少数民族政权大举入主中原。
历史常识
重要的历史改革
周浩西
1.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350年(战国时期) 措施:①经济: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 土地买卖;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度,奖励 军功;废分封,行县制;实行编户制度和连坐法。 ③思想文化:焚烧诗书,实行文化专制。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法律意识。总之, 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目的,为秦灭六国、实现大 一统奠定了基础。同时,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 农抑商政策、户籍管理制度等都对后世产生深远 影响。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公元490年 措施:①经济:实行均田制、租调制。 ②政治: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与考核制度。 ③迁都洛阳,实行汉制。 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影响: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华文 明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 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 时间:公元1068年 措施: ①理财:采用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推行青苗 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市易法 等措施。 ②军事:采用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实行“省 兵”措施,推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③改革科举制度和选官制度。 影响: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社会危机,改良了北 宋的军队战斗力,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罗斯福新政:
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新”在哪? 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颁布了 《国家工业复兴法》。 作用: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 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 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
主要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前期):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②创办民用工业(后期): ___轮船招商局__(上海 李鸿章)、 ___汉阳铁厂_与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③筹建海防:南洋、__北洋_和__福建__三支海军 (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④兴办新式学堂:___京师同文馆___(1862年)
(2)起止时间:_1898 年6月—9月,历时103天, 又称“百日维新” (3)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①康有为、梁启超创办《_万国公报_》宣传维新变法 ②组织__强学会,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作为_强学会__的机关报
(4)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 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失败告终,__ 谭嗣同__等六人被杀害, 光绪帝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 外
破产:_北洋海军__在甲午中日战争 中全军覆没
评价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 自救运动 ②主观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是 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③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_开辟了道路。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1.中国古代的开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颁布一系列政策,使中国进入集权时代。

这些政策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货币、统一制度和文字,铸造统一的兵器等。

这一系列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英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次极其重大的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使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由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工业。

它引发了工业、交通、农业、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的大规模变革,促进了英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对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3.俄国的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俄国的政治格局,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导致了后来苏联的建立,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4.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旧制,建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并确立了民主制度。

法国大革命标志着现代民主政治的诞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冲击和影响。

5.美国的独立革命:1775年至1783年,美国进行了一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宣言成为美国独立革命的信条。

美国独立革命最终导致了美国的独立和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现代民主制度在美洲的确立。

二、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公元605年,隋文帝杨坚创立了科举制度,使得中国的选拔官员机制从世袭制度转向了考试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经历了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

2.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美国的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即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分属于不同的机构,相互制衡。

这一制度创新解决了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问题,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公民的自由。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1、管仲改革: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2、商鞅变法: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⑵时间:公元前356年;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5、日本大化改新: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6、洋务运动: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⑸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7、戊戌变法: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⑶内容:1898年6月至9月;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⑷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⑸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8、俄国1861年改革:⑴背景: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⑵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⑶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⑷影响: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9、日本明治维新:⑴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⑵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时间:1868年天皇:明治天皇学习对象:欧美⑶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⑷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10、美国罗斯福新政:⑴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⑵时间:1933年;前提: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⑶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目的:摆脱经济危机;⑷中心措施:对工业进行调整,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⑸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1、苏俄新经济政策:⑴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时间:1921年;实行者:列宁;⑵内容: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⑶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苏联改革:⑴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正孩子经济体制;⑵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后转到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苏联最后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⑶苏联解体: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13、匈牙利改革:核心:打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苏联镇压下去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⑴共同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改革没有突破原有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渗透;⑵影响:两极格局解体;长期被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引发冲突和局部战争;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⑷东欧剧变的表现:社会制度的变化实质;国家名称变化;国家版图变化;执政党变化;15、中国的改革开放: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⑵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乡镇企业也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⑶后来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规律总结:1、改革的基本要素:⑴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⑵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⑶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⑷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⑴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⑵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3、改革的启示:⑴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⑵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高考历史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1)

高考历史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1)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公元前六世纪初(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俊伦推行改革:一、梭伦改革的措施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平民沉重的负担解除了,土地回到平民手中;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2、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为雅典民主制形成打下了阶级基础;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3、按财产(而不是出身)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但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4、国家机构: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四百人会议,公民法庭。

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二、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1、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2、克里斯提尼在其基础上使雅典民主化进一步完成。

3、伯利克里时,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总之,雅典的民主政治进程为雅典的奴隶主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梭伦经济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政治措施使下层平民得以参与国家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与东方“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三、梭伦改革的特点1、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2、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3、改革获益:平民4、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

5、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总之,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下层人民的要求也没有很好地满足。

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世界的重大改革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世界的重大改革

一、奴隶性质的改革伯里克利改革:(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2)内容: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全体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津贴制度;但是,妇女、奴隶_和外邦人都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3)实质: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4)影响: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走向顶峰,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中国与此性质相同的改革——管仲改革二、封建性质的改革1、大化改新:(1)时间人物: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2)背景:A、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结合6世纪前大和统治下的日本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说明);B、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前提);C、国际上中国隋唐的高度繁荣;D、派遣唐使到达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与文化;(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世袭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对比中国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这些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大王”与地方贵族的关系,使天皇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些改革措施把土地和农民控制在国家手上,有利于在经济上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国家通过租地和收取赋税的方式确立了封建性质的剥削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大王”与部民之间的关系,部民不再依附于地方贵族,而是与国家形成了契约关系);(4)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5)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6)启示:A、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B、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⑴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 评价:是苏俄迫于国内战争和严重经济困难 而实行的政策,在当时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 力和财力,对于打退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 埃政权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经济方面挫伤了人 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
②新经济政策 • 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调动人民群 众生产的积极性。 • 内容:从1921年开始,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 制;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恢复自由贸易和商品货币关系。 •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把社会主 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 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探索走社会主义道路具 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历史专题复习
•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古代史上的改革
• 1、伯利克里改革﹙雅典,公元前6世纪﹚ • ⑴内容:扩大公民权,全体成年公民都可以参 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 • ⑵意义: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开创了 古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典范。 • 2、查理· 马特改革﹙法兰克王国,8世纪﹚ • 内容:采邑制 • 影响: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3、大化改新﹙日本646年﹚
• 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 尖锐,政局混乱。 • 内容: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近代史上的改革
• 1、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 ⑴彼得一世的改革 •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 内容: • 政治上---成立参议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 人才。 • 军事上---进行改革,并建立常备军和海军 •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俄国经济、军 事实力,推动了俄国社会进步,为俄国对外扩张 准备了条件。

比较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

比较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
④结果不同:一败一成。
3、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
相同点:
①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背景相同,都是封建国家面临统治危机,走向近代化的改革。
③目的相同,都是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④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⑤内容部分相同,学习西欧先进的生产技术,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性。
不同点:
①性质上,中国是地主阶级改革,日本和俄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内容上,中国未对封建制度作任何变动,仅仅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而日本和俄国改造封建制度,发展了资本主义。
③方式上,中国是在综理洋务的总理衙门和地方上办洋务的代表下所进行的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经济、文教等活动;日本是在经过武装倒幕,肃清封建幕府势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广泛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俄国是握有实权的沙皇代表贵族地主推行的改革。
2、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相同点:
①性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目的上,都要求摆脱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不同点:
①社会背景上,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也越来越不满;农民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勾结,且力量大。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回答:
(1)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施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2)特点:俄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上的三大改革

历史上的三大改革

意义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意义在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全面现代化的改革方案,尽管未能 成功实施。这次变法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热情和活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次改革的区别
意义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在于它废除了农奴制度,解放了农民,推动了农村的社会经济改革 。这次改革为俄罗斯帝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对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件概述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清朝末期的一次 政治改革,发生在1898年。这次 变法是由光绪皇帝和一群改革派 政治家推动的,旨在加强中央集 权,推动现代化改革,以及提高 国家的整体实力。变法涉及政治 、经济、教育、军事等多个领域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和光 绪皇帝的被废,这次变法仅持续 了100多天便宣告失败
事件概述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时期的一次重大改革,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这次改革 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动的,旨在废除农奴制度,使农民获得自由和土地。改革涉 及到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被视为俄罗斯近代化的重要步骤
内 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日本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以 及加强中央集权,使日本成为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
历史上的三大改 革
-
1
事件概述
目录
CONTENTS
2
3
根本目的
意义
4
三次改革的区别
内 事件概述

事件概述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改革 ,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这次改 革是由明治天皇和一群改革派政 治家推动的,旨在将日本从一个 封闭的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开放 的现代化国家。改革涉及各个方 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等,使日本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变法

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变法

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变法在听VOA的过程中,发现原来在美国眼中的中国国企是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变相的个人资本主义。

很是惊愕,随即看到网上火爆的议题“火车的站票是否应该收半价”,结合石油行业最近十几年的改革历程,不禁想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的变法或者改革。

(1)商鞅变法背景:诸侯分裂割据,兼并战争频繁的年代。

商鞅希望通过变法来强大国家。

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特权。

推行郡县制度,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

经济上:实行男耕女织,重农抑商,承认土地的私有和买卖。

变革国家的结果:直接打击了奴隶制,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秦国一跃为强国。

变革者的结果:秦孝王死后,商鞅遭车裂。

(2)王莽改制背景:西汉末年,朝廷赋税严重,阶级矛盾严重,各地起义不断,王莽希望通过改革来缓解社会矛盾。

政治上:更改政府机构和官职名称经济上:废除土地私有制,土地国有化。

变革国家结果:王莽是儒家思想的盲从者,以制礼以制民的思想来管理国家。

最终民不聊生,改制失败,被刘秀取代重立东汉。

变革者的结果:死于刘秀的乱军之中。

(3)王安石变法背景:宋朝积贫积弱,王安石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政治上:设立置制三司,限制权力。

经济上:在赋税、水利、军队、科举上都做了相当大的改革,符合富国强兵的目的。

变革国家结果:对富国强兵取到了积极作用。

变革者的结果:罢免江宁府,潜心学问。

(4)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背景: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目的是救亡图存。

政治上:君主立宪经济上:以工商立国,鼓励民办企业。

变革国家结果:清政府最终灭亡,但是一场资本主义的启蒙运动。

变革者的结果:著名的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每一次大的变革,必然到了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阶段出现。

而改革就是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只有当大部分的人民站在了改革派的队伍中,顺应民意,改革才会成功。

但是如果单从削减弱势群体人数的变革而维护自身利益的改革必然是一场伪改革,注定是失败的。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中国部分】一、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概况: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生产;3、推行县制;4、奖励军功意义:1、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公元4世纪后期人物:孝文帝拓跋宏概况: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3、改穿汉服;4、学说汉话;5、采用汉姓;6、与汉族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王安石变法时间:北宋宋神宗时期(1069年至1085)人物:王安石概况: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结果: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四、张居正改革时间:明神宗万历年间(1581年)人物:张居正概况: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考成法”。

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实行:“一条鞭法”结果: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但在张居正死后,一些改革措施遭到了破坏,比如考成法,可是另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一条鞭法”,或多或少地被保持了下来,甚至延续到了清朝(清代“摊丁入亩”改革是“一条鞭法”改革的延续)。

五、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人物: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䜣,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概况: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事工业2、创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海军。

意义:1、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3、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成功或失败的 原因及启示
1、(未)从本 国实情出发。 2、(未)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 3、(未)关注民 生
综上,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有: 1、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要坚持改革的 决心 2、重视民生,重视教育。 3、适应本国国情。
• 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1、学习外国先进成果。
2、适应本国国情
3、重视民生
2、从纵向(同国家、不同时段)来看,将 以将以下改革进行比较:
改革名 称
相同点
①在社会矛盾非 常尖锐的情况发 生的. ②都改变了日本 社会性质
不同点
①性质不同.大化 改新是封建主义性 质的改革,明治维 新是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②大化改新世学 习中国,明治维 新是学习西方国 家 ③大化改新是土 地国有,明治维 新土地允许私有 和买卖
一、改革的分类
1、按性质分类
奴隶制性质的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管仲改革
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中: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外: 查理马特改革 大化改新
•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苹:
中: 洋务运动 外: 明治维新 罗斯福新政 戊戌变法 1861年农奴制改革
•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中: 改革开放 外: 新经济政策 赫鲁晓夫改革
成功或失败的原 因及启示
①善于学习,有选择 性的学习 ②顺应潮流的改 革,推动社会进 步。
⑥和 ⑨ (日 本)
③都改革了当时 行政制度,实行
了中央集权.
改革名 相同点 称 ⒀VS⒁、 1、都是社会主义 ⒂(苏 类型改革 联) 2、国家改变了
农产品的征收方 式
不同点
1、苏俄新经济政 策是发展经济, 戈尔巴乔夫的改 革则是为了挽回 濒临崩溃的苏联 国民经济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及其之间的对比归纳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及其之间的对比归纳

历史上重大改革一、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二.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1)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2)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1)政治改革;(2)经济改革;(3)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从性质看:(1)奴隶制度的改革;(2)封建主义的改革;(3)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一)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二)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1861年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三.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四.改革的原因(背景)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五.改革的结果①成功: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②失败: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六.改革成败的原因(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这些变革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面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1. 秦朝统一天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统一等,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管理。

这一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唐朝科举制度的建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而唐朝建立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举制度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不再以出身为依据,而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从而提高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社会的稳定性。

这一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3. 清朝废科举与洋务运动清朝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后,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现代化改革尝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洋务运动也暴露出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薄弱之处,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新文化运动在20世纪初兴起,倡导民主、科学、自由等新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五四运动则是在1919年爆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呼吁民主、科学、民族独立等,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次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改革和变革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政令,取信于民;王安石变法包括理财、军事、取士等措施。 ③失败原因不同:王安石变法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 象,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庆历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因而失败。 ④影响不同: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庆历新政 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时间太短作用不大。 ⑤改革程度不同:庆历新政-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全面改革。 (2)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 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要关注老百姓的 利益。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相同点: 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④变法者的个人命运相似:商鞅被杀;王安石被革职,后又被迫辞职。 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 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 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 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④结果不同: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 (3)认识: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 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 人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穆罕默德·阿里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 处? 目的相同:都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创办方式相同:都采取官办方法。 内容相同:都是先重点建立军事工业,后又建立一些民用工业。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社会背 (1)人民的反抗; (1)封建危机严重(2)中

(2)新兴地主、商人不 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
满;(3)统治阶级内部 较强大。
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
的。
领导力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 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

等联合力量强大。
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
众,顽固派力量强大。
具体措 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 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
对中国改革不利。
④结果不同:一败一成。
12.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
相同点:
①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背景相同,都是封建国家面临统治危机,走向近代化的改革。
③目的相同,都是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④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⑤内容部分相同,学习西欧先进的生产技术,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的不可阻挡性。
不同点:
①性质上,中国是地主阶级改革,日本和俄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内容上,中国未对封建制度作任何变动,仅仅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而日本和俄国改造封建制度,发展了资本
主义。
③方式上,中国是在综理洋务的总理衙门和地方上办洋务的代表下所进
行的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经济、文教等活动;日本是在经过

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 推行。
行。
国际环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 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

方列强入侵中国
起瓜分中国狂潮
思想文 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 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
化传统 的新思想、新文化,西 较难接受新鲜事物
方学说普及早
14.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
相同点:
①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③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时。正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争夺殖民地高潮未到。欧美各列强一方面正忙于国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或
改革;另一方面正集中兵力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改革提供了一个
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戊戌变法发生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中国成了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
1.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 春秋改革 ①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②内容为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事; ③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 战国变法 ①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 ②内容为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 权; ③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2)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春秋时期,奴隶制仅仅开始瓦解;战国 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地主阶 级力量增强。 2.比较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 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 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 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3.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即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 官、冗兵、冗费,财政困难;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 ②目的相同:巩固统治,挽救危机。 ③作用相同: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④结果相同:旧势力强烈反对,失败。 ⑤性质相同: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不同点: ①中心内容不同:庆历新政的中心是整顿吏治,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是理 财。 ②措施不同:庆历新政主要在政治上,如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严肃
③目的不同,前者是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后者是要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④性质不同,前者是地主阶级改革,后者是资产阶级改革。
⑤内容不尽相同,前者只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后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⑥影响不同,戊戌变法比洋务运动影响大。
15.1861年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
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
结果不同,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
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结果不同的原因:
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守旧势力的阻挠。
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
洋--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力量强大 目的:阿--称霸、扩展中东地区
洋--镇压农民起义 内容:阿--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积极扩张
洋——未涉及政治体制改革 影响:阿--获得民族独立
洋--未挽救民族危机 7.阿里工业方面的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为什么都先重点发展军事工 业后又发展民用工业? ①基于两国都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的威胁和国内各种矛盾激化的背景,必 须首先壮大军事力量,才能巩固统治。 ②在发展军事工业过程中都遇到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困难,发展民 用工业才有出路。 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比较 相同: 背景: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 势。 领导者:都是封建统治阶级主持下的改革。 结果: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阻力:都受到来自旧势力的强大阻力。
武装倒幕,肃清封建幕府势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广泛地向西方
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俄国是握有实权的沙皇代表贵族地主推行的改
革。
④结果上,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没有走上富强之路,仍然是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惟一强国;俄国虽然废
除了封建农奴制,但改革很不彻底。
1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②都是以清政府为主体而进行的重大政策调整;
③都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
④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⑤都是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内容;
⑥虽然都失败了,但对历史发展的进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同点:
①国际环境不同,前者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后者发生在第二次工
业革命后。
②阶级属性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后者代表资产阶级。
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性质 封建性质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内容 鼓励工场购买农奴,强 废除农奴制,解放农
化农奴制,阻碍资本主 奴,促进俄国资本主义
义发展
发展
10.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
相同点:
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③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
1 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俄国没有遭受外国的侵略,日本则受到了 外国的侵略;
2 ②清除障碍的激烈程度不同:日本要激烈一些,爆发了推翻幕府 的武装斗争;
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日本摆 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国力发展超过俄国,成为亚洲经济、军 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16.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 三次改革成功的原因: 一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抓住问题的实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二是 调整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三是适当照顾人民利益,赢得人民 的支持。 认识: 三次改革各有特点,他们的成功说明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某一社 会制度中的特有产物,资本主义经济中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中也 必须市场化。 17.社会主义改革比较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运动。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指出这场改革的背景。改革主要针对哪些问题而展开。试 从经济、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分析中苏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解析】题目规定的时间是“50年代中期以来”,空间是“欧亚社会主义 国家”。要注意对改革背景和改革内容做出概括,对教材叙述的内容在 比较的基础上做归类。最后一问要抓住试题设问要点再现史实,联系结 果进行思考并通过比较的方式组织答案。 【答案】 (1)背景: 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悬殊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