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一、简答题

1、自然辩证法含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是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它的研究内容有:(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根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特征

(1)基本思想:

①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

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④人与自然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主要观点:

①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

②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③用辩证的思维认识世界

(3)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

4、系统自然观的特征

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

5、人工自然观的特征

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

6、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重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主要是认识世界,技术主要是改造世界。

7、科学的定义和特征

(1)定义:科学是人类求真的一种认识活动方法和知识体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和社会建设,是精神领域的社会劳动;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或者说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特征:

①客观性和实证性

②探索性和创造性

③通用性和共享性

8、技术的定义和特征

(1)定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和自身的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由物质手段、工艺方法、劳动技能以及相关知识要素构成的体系;是人类借以改造自然与控制自然以满足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物质、装置等。

①技术是人类活动的行为方式、做事或制作的方法

②技术是指劳动手段的总和

③技术是自然规律有意识的运动,是科学的物化

④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其方法的总和

(2)特征:

①技术是人类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相结合的产物

②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

③技术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④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水平和性质的标志。

9、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特征

(1)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新体系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

(2)特征:

①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高

②R&D投入占GDP的比例较高

③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

④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1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和总体战略方针

(1)根本目标: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

(2)战略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二、论述题

1、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中的一种形态,它与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自然发展观中的三种形态,共同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围绕人与自然关系这个主体展开研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和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观认为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的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的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目标。生态自然界是系统的、和谐的和演化的自然界;生态自然观具有全球性、批判性、和谐性的特征。

每一种观点和思想都有自己的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生态学。生态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化了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意识并促进其发展;而且生态自然观还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为科学发展观的制定和落实,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基础。生态自然观将随着系统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并促进其完善和发展。它作为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最先进的一种自然观形态,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的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我们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