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讲教案
化学优秀试讲教案模板及范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化学有什么了解?2. 回答问题,引入化学学科。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学键等。
2. 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滴定、过滤、蒸发等。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化学实验,如酸碱滴定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操作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五)讨论与总结1. 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3.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 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滴定仪器的使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滴定仪器的使用。
2. 教学难点:滴定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酸碱滴定吗?2. 回答问题,引入酸碱滴定实验。
(二)新课讲解1. 讲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中和滴定、酸碱滴定曲线等。
2. 讲解滴定仪器的使用,如滴定管、酸碱指示剂等。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酸碱滴定实验,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化学面试试讲教学教案万能模板
---化学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 能够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操作)的熟练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复杂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
2. (应用性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今天面试的化学教师,我的试讲题目是《(课题)》。
2. 导入方式:- 实验导入:展示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 直观导入:展示实物、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1. 知识讲解:- 讲解(知识要点),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 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展示关键概念和公式。
2. 实验演示(如有实验):- 演示实验步骤,讲解实验原理。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3. 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 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 反思:-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五、板书设计(根据具体内容设计板书,清晰展示知识要点)六、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请根据您的具体教学需求和课程内容,对上述模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全部教案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全部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区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化学元素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分类;化合物的定义、组成、性质和分类。
教学难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分,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教具准备:教科书、黑板、彩色笔、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种不同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是什么构成的,引出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二、讲解化学元素(15分钟)1. 定义:化学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基本性质: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符号等。
3. 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惰性气体元素等。
三、讲解化合物(15分钟)1. 定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组成:化合物的组成方式,如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
3. 性质:化合物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4. 分类: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
四、实验演示(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一些常见的化合物制备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化合物的理解。
五、梳理总结(5分钟)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性质和分类,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7篇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7篇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溶解现象,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溶液形成的两种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现象。
⑵、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溶剂。
⑶、了解乳浊液的形成,知道几种常见的乳化现象,并能简单地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验介绍和思考,学会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⑵、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和“乳化”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叙述】同学们喝过糖水吗?尝过盐水吗?他们有什么味道?为什么他们和清水的味道不一样呢?因为糖水和盐水中溶解了糖和盐。
今天我们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溶液的形成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糖水的形成【回忆思考】生活中大家都喝过糖水,糖水是怎么形成的?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吗?【总结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合教材中的实验,教师可以简单的介绍这些实验。
)活动二: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讨论交流】生活、生产中你见过哪些有关溶液的用途?(化学实验中在溶液中反应可以加快反应;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医疗过程中的注射现象;鱼池中的鱼较多时用喷泉的形式增加含氧量等。
)2、乳浊液的形成活动三:认识生活中乳化现象【讨论交流】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回忆生活中使用洗涤剂的过程,讨论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
【总结交流】共同总结乳浊液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活动四: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讨论交流】根据教材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讨论“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有什么区别?【师生总结】“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扩散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当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而“乳浊液”则是一种液体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并不聚成较大的油珠而存在于水中所形成的一种混合物。
化学优秀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化学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难点: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
(2)结合实例,阐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4. 合作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实验操作规范等方面。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2.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何避免。
4.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程度如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
2. 实验器材、实验药品。
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4. 网络资源,如化学实验在线教程、实验视频等。
通过以上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化学优秀试讲教案。
试讲导入初中化学老师教案
试讲导入初中化学老师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常识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做好实验室的安全保护
工作。
教学重点:实验室安全常识、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安全小册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用课件展示一些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情况。
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化学实验中会发生哪些安全问题?如何做好实验室的安全保护工作?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安全问题,如溅洒化学药品、玻璃器皿的破损、火焰的使用等。
2.介绍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包括穿戴实验服、佩戴护目镜、紧身胶手套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
1.让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注意安全操作。
2.观察学生实验过程,及时纠正错误操作,保障实验安全。
四、总结(10分钟)
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学生谈谈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2.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叮嘱学生以后进行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教学延伸:
1.让学生自主了解更多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
2.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训练学生处理实验室突发安全问题的应急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导入,学生对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安全操作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遵守安全规定的好习惯。
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面试试讲的特点和要求。
2. 掌握如何在短时间内清晰、简明地讲解化学知识。
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2. 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辅助讲解。
3. 确保语速适中,表达清晰。
三、教学内容:
1. 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过程:
1. 介绍学生面试试讲的背景和重要性。
2. 介绍硫酸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式H2SO4,提出问题:“硫酸被称为化学之王,你知道它为
什么有这样的称号吗?”
3. 用举例说明硫酸的强酸性和腐蚀性,同时介绍硫酸的用途,如制造肥料、炸药等。
4. 用图片展示硫酸的化学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硫酸的分子结构。
5. 给学生展示一个简短的试讲视频,让他们体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地讲解化学知识。
6. 分组让学生进行模拟试讲,互相点评、改进。
7. 最后,进行总结和答疑。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讲解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进行辅助讲解。
3. 学生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试讲练习,帮助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讲解技巧。
2.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或科技创新大赛,锻炼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化学试讲教案
化学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学会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析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化学反应的概念,即物质之间转化产生新的物质的现象。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等。
b. 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原则。
c. 通过示例将概念和规则具体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例分析(20分钟)a. 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实例,例如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
b.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解释方程式中各个物质的物质量比。
d. 让学生通过计算反应物的物质量、生成物的物质量等相关数据,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a.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给予一些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书写并平衡方程式。
b. 错误订正并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
5. 拓展应用(20分钟)a. 提供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反应实例,如消化食物、腐蚀金属等。
b. 鼓励学生尝试将这些实例化归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6. 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概括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和方程式的书写平衡规则。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示例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和方程式。
2. 合作学习法:在练习与巩固环节中,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讨论、纠错和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示例分析的实例。
2. 小组练习题:用于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互动,评价他们对化学反应和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练习题完成情况和纠错过程。
面试教师初中化学试讲教案
面试教师初中化学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性质;
3. 能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预测元素的性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一个化学元素周期表,并引导他们谈谈自己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用途和作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元素的命名和符号等。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周期性规律、元素的周期性性质等。
三、示范(10分钟)
1. 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元素周期表,找出元素之间的规律和周期性性质。
2. 根据示范,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和推理元素的性质。
四、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实验,巩固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2. 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元素周期表的见解。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探索更多元素周期表的奥秘。
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提高化学知识水平。
高中化学硝酸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硝酸试讲教案学科:化学年级:高中课时:1教学内容:硝酸教学目标:1. 了解硝酸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2. 掌握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3. 能够进行硝酸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硝酸的定义、性质、制备方法和使用。
难点:硝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机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剂瓶、量瓶、试管、烧杯等。
2. 实验试剂:浓硝酸、稀硝酸等。
3. 教学媒体:投影仪、板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硝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你知道硝酸是如何制备的吗?硝酸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二、讲解(20分钟)1. 第一部分:硝酸的定义和性质。
-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无机酸,通常为无色液体,但也有红色或黄色的浓硝酸。
- 硝酸具有强腐蚀性和毒性,必须小心操作。
2. 第二部分:硝酸的制备方法。
- 硝酸的主要制备方法是通过硝酸氧化金属或非金属,或通过硝酸铵的加热分解等方法。
3. 第三部分:硝酸的用途。
- 硝酸广泛用于化工生产、医药制造和实验室研究等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实验操作:制备硝酸银。
2. 实验步骤:将硝酸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硝酸银。
3. 实验效果: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白色,说明硝酸银生成。
四、讲解(15分钟)1. 第四部分:硝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机理。
- 硝酸与金属反应产生氮氧化物和相关盐类。
- 硝酸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类和水。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整个课程内容,强调硝酸的重要性和用途。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对硝酸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反馈:1. 反馈学生对硝酸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准备。
面试试讲教案范例初中化学
面试试讲教案范例初中化学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周期规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周期规律。
难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个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原子结构(15分钟)1. 老师简单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构成,并解释质子、中子和电子的作用。
2. 老师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理解原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三、讲解元素周期表(20分钟)1. 老师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逻辑排列,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规律。
2. 老师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周期性性质的变化,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进行针对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性质变化规律,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老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1. 本课堂设计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但在练习环节的设计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加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2. 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实例或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意义。
初中化学试讲15分钟教案
初中化学试讲15分钟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元素与周期表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时间:15分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周期表的结构。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归类和比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周期表的结构。
2. 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2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并谈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引入周期表的概念,说明它是化学元素组织的基础。
2. 学习(8分钟):a. 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结构。
b. 学生根据提供的周期表信息,回答一些与排列规律相关的问题,加深对周期表的理解。
3. 讨论与实践(3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不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周期表比较各元素之间的特性。
4. 梳理与总结(2分钟):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重点进行梳理,并指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点。
4. 课堂作业(1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更多关于化学元素和周期表的资料,并做一份简单的总结。
四、板书设计:化学元素- 基本概念- 重要性周期表的结构- 组成- 排列规律五、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内容生动有趣。
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元素和周期表的内容。
通过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化学试讲优质课初中生教案
化学试讲优质课初中生教案
教案题目:化学试讲课-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相关实验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验证。
教学重点:掌握酸、碱和中和反应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验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并能够解释产生产物的原因。
教学准备:酸、碱、试管、盐酸、氢氧化钠等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实验仪器和化学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酸、什么是碱? 酸和碱有什么不同?
二、讲解(15分钟)
1. 简要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有关性质;
2. 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原理;
3. 通过示范实验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盐酸滴入试管中,观察其性质;
2.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另一试管中,观察其性质;
3. 将两者混合搅拌,观察产生的现象。
四、总结(10分钟)
1. 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规范;
3.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加深对酸碱反应的理解。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份实验报告,描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验证实学习的价值。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验中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2篇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试讲教案:高中化学(第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具体内容包括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及其组成、元素的分类和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及其组成。
2. 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和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
3.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的化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备好投影仪和PPT课件。
2. 准备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图片或实物,以便于直观教学。
3. 准备一些化学问题,供学生课堂参与互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先通过投影仪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互动回答。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PPT课件,依次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概念、由来和基本结构。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结合实例解释,以增强学生的理解。
接着,介绍元素的分类方法,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的概念,以及化合价和元素周期表布局的关系。
最后,讲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包括元素符号的来源和命名的原则。
可通过举例来说明不同元素符号的含义。
3. 培养能力(15分钟)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找出某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某些元素的分类,或拼写一些元素的符号。
4. 归纳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互动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元素周期表- 概念及由来- 基本结构元素的分类- 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 化合价和元素周期表布局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 来源和命名原则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内容可包括继续研读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完成相关习题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结合实例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了基本的认识,并了解了元素的分类和符号命名规则。
通过互动环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篇一:化学试讲教案】化学课试讲教案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概念,区分元素与原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元素与原子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⑴课堂讲解,提问,总结⑵课后探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老师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我们把此类原子称之为氧元素。
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把核电荷数为1的同一类原子称为氢元素。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⑴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幻灯片展示]⑵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①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幻灯片展示:教材图4-4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②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碳、氢;③空气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氮、氧。
⑶学生讨论思考(课本p73页讨论)反应物和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七、作业:1、从本书中或者上网查找几种食品、药品的元素组成。
2、预习下节内容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篇二: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教案】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教案:化学式与化合价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化学式与化合价》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的内容。
校内备课试讲初中化学教案
校内备课试讲初中化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变化过程;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
三、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氢气、氧气、硫磺、铁、盐酸等;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等;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数的概念以及电子转移过程等内容。
3. 实验演示:进行氢气与氧气的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反应过程。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小组进行硫磺与铁的反应实验,观察反应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6. 练习与拓展:进行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7.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堂纪律:
1. 课前认真预习,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 注意听讲,认真思考问题,勇于提问和回答;
3. 实验中安全第一,听从老师的指导和安排;
4.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得到了加深,实验操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试讲的教案
初中化学试讲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化学试讲: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特征;
2. 掌握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的基本概念;
3. 能够通过实验和实例解释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
1. 物质的分类方法;
2. 不同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教学PPT和教学案例;
3. 教学实验操作指导。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思考,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讨物质分类的方法。
2. 学习: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质的特点及所属类别。
3. 实验展示:通过化学实验展示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性质变化,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4.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性质,掌握不同物质的特点和相互转化的基本概念。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展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化学试讲教案(精选7篇)
初中化学试讲教案(精选7篇)初中化学试讲教案【篇1】本学期化学组的工作重点是:认真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加大对高考备考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使备考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高考再创新辉煌。
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规范和健全教学常规管理为基本保障,认真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切实有效落实“三案、六环节”。
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我们化学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规范办学条件下的教学教改、教学科研、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力争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好效果。
针对我校学生的化学科基础的实际情况,做到:①每一次的组活动,都有关于高考备考的话题,包括短期的复习情况小结、近期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高考题型研究、平时训练题的组织、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研究、每次模拟考情况分析、各地信息题的归纳整理和运用等等。
②承担对学生的辅导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义务为高三化学班的学生解答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③虚心向名校教师学习,促进我们的化学组建设。
作为高三教师,做到了正确指导学生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复习方向和复习方法,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循序渐进,能做到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能做到学而后能用,用而后不忘;在学法指导的同时,善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特别是对某阶段的成绩出现波动的学生,施以关注和关爱,使之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但是,与全省的化学考生比较,我们的学生毕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考试的出错率方面、试卷卷面的整洁方面、考试的临场发挥方面、考生心态稳定方面、答题的规范性、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把握和运用方面,我们都存在不足;这些的不足,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考场的发挥和化学成绩。
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高考,高考复习将如何开展?如何更有效地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和江苏省高考化学科的命题特点开展高考复习指导?这将是化学老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初中招教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招教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氢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制备氢气的实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锌粉、氢氧化钠溶液、试管、试管架、气体收集瓶、导管等;
2. 实验物质:氧化锌;
3. 实验环境:实验室。
教学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1)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2)将锌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 实验操作:
(1)将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沸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锌;
(3)观察气体收集瓶中是否产生氢气。
3. 实验结果分析:
(1)氢气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2)氢气是轻于空气的气体,可以通过水分解生成氢气。
4. 总结与拓展: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制备氢气的方法,并了解到氢气的性质。
在生活中,氢气被广泛用于潜水、氢气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应用,深入理解氢气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
九年级化学试讲教案最新模板
九年级化学试讲教案最新模板积极探索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试讲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试讲教案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流回答】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阅读回答】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试讲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概念,区分元素与原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元素与原子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⑴课堂讲解,提问,总结
⑵课后探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老师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我们把此类原子称之为氧元素。
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把核电荷数为1的同一类原子称为氢元素。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⑴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幻灯片展示]
⑵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
①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幻灯片展示:教材图4-4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碳、氢;
③空气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氮、氧。
⑶学生讨论思考(课本P73页讨论)
反应物和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七、作业:
1、从本书中或者上网查找几种食品、药品的元素组成。
2、预习下节内容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