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复习)

合集下载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曹魏灭蜀: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3)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西晋的灭亡(1)背景:①少数民族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

②八王之乱: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

(2)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317——420)(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的崛起: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②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2.南朝(420——589):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改国号宋。

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定都于此的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统称为“六朝”。

3.江南的开发(1)原因:①社会环境: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②劳动力和技术: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

③政策: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④地理:南方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2)表现:①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4.南北对峙: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河一线。

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探究点二 区域开发——魏晋至隋唐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
[学术前沿] 小麦在南方推广的原因 北方南下的个体流民或农户,不可能有现成的良田耕种,所以深入 还未被圈占的山地,开垦小块土地以维生,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长江流域不少的丘陵、山地,为旱作农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东晋南朝政权在发生大旱,稻作因缺水难以进行时,敦促种麦。东晋 南朝面食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贡品。
知识点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鼎立:魏、蜀、吴,形成鼎足之势。 2.西晋 (1)建立与统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 统一。 (2)五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中国历史进入 了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 3.东晋 (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的崛起: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 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民族交融——魏晋至隋唐时期
[学术前沿] 唐朝的羁縻制度 羁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 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酋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 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这些都 督、刺史都必须由中央政府任命,同时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取消了少数民族 上层分子原有的“可汗”称号,从而保证了中央政府统治和行政管理的统 一,避免了民族地区的独立与分裂。这种民族管理制度,既保证了国家的 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又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和扶持。密 切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使他们仍按照原来的方式安居乐业,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的民族管理制度。
靺 鞨
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

3.思想文化 (1)律令儒家化 量刑原则: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 目的:维护三纲五常。 (2)儒佛道思想发展 ①道教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吸收儒、道的 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 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南朝范缜对佛教进行抨击。 ③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先后灭佛。
(3)文艺与科技 ①文学:出现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 歌等文学形式。 ②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东晋王羲之世 称“书圣”。 ③绘画:东晋以顾恺之为代表,提出“以形写神”。 ④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 敦煌莫高窟等。 ⑤科技: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 民要术》;西晋裴秀绘制出的《禹贡地域图》
(4)孝文帝改革 ①措施: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 阳、移风易俗、实行汉制。 ②特点:自觉汉化;全面汉化;汇通南北。 ③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加速了政权 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为隋唐 时期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经济文明 (1)农业:马钧革新翻车;庄园经济发展。 (2)手工业:匣钵;灌钢法。 (3)江南开发 ①原因:北方战乱,人口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 工具、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②表现: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纺 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③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交通贸易: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 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一些港口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发展,促 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交流。 (2)人口分布: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 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 民进一步南迁。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 重不断增长。 (3)人才教育: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 应变化,南方的科举人数不断增加。

高考历史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

高考历史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
高考历史知识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导读】在复习中大家都很重视对江南经济开发的复习。

不过,宋元经济一节成为阅读内容后,江南经济开发这一知识点也就不成体系了。

在复习中重点掌握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影响并能灵活的运用。

要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还要整体把握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理解这种经济状况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

(1)江南经济的发展
【试题举例】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江南开发的原因。

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A、B、C 三项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而D 项则是经济发展的表现。

(2)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3)手工业的发展
(4)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导读】此考点在2005 年涉及,2006 与2007 年都没有命过试题。

在复习时对同类知识点要善于联系前后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要重点掌握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

1。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一)考点解析: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问题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上。

需掌握重要制度。

兵制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比如府兵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很重要。

孝文帝改革是重点知识,无论是材料分析还是论述题都容易考到。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容易出选择题,要掌握基础。

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重要战役及战役后的政局变化。

2.了解曹魏的政治、经济改革,如九品选官制、曹魏屯田等重要措施。

3.了解魏蜀吴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注意孙吴对江南地区的开发等事实。

4.要了解曹操其人以及他的用人思想。

5.了解诸葛亮以及评价。

6.了解西晋的建立以及统一全国的过程。

7.掌握太康之治、八王之乱、门阀制度、淝水之战、祖逖北伐、“王与马共天下”等知识点。

(二)考研了解:围绕本章主题,把握三个要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昭示这一时期国家多,战争多,是一个动荡时期,主要掌握动荡时期我们国家发展的主流趋势统一,由多国走向少国,为最后统一奠定基础。

2.社会进步,在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积极的内容。

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出现了新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思想领域的变化,经济中心的开始南移。

3.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大动荡时期,其突出的历史特征就是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积极作用。

(三)研究大家:(1)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2)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3)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4)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5)田庆余:《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学术界所称誉的“四大名旦”为:唐长孺、周一良、王仲荦、何兹全。

被誉为“四小名旦”为:田余庆、韩国磬、高敏、万绳楠。

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五分钟学常识

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五分钟学常识

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五分钟学常识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五分钟学常识定期更新公共基础知识各种内容,请关注哦~~~三国两晋南北朝一、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之后,曹操陆续统北方。

2赤壁之战,使得三国鼎立格局初步形成。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此后刘备建蜀汉、孙权建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二、西晋公元266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南北。

公元316年,匈奴与其他民族联合攻陷洛阳,西晋灭亡。

三、东晋公元317年,司욕睿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建立东晋。

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公元420年,掌握实权的东晋大将刘裕废帝自立,东晋灭亡。

淝水之战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四、南北朝1东晋灭亡之后南方政权更迭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史称南朝。

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南北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农学北朝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2地理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

3书法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书圣"《兰亭序》。

4文学陶渊明。

真题演练1(单选)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著名战役是()。

C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牧野之战2(单选)我国历史上最突出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是()。

C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明清时期3(单选)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政治家,如曹操孙权等。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是()。

C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八王之战收集整理资料不易,喜欢的给个赞,十分感谢每天不断整理更新各种学习资料,有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请关注我哦~~~。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十六国 时期
(1)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各国彼 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4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考点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七上第 18 课 P ) 89-92 (2022·宜昌 5)
(1)317 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建康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东晋的
(A )
命题点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2022·宜昌)《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
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 民族的大交融
( C)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命题点 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江南地
(1)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劳动动力、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

区的开 原因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 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表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 江南地 现 制盐等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区的开发 (3)商业: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 跃的大都市 影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响
一北方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1)迁都:494 年迁都洛洛阳阳 (2)汉化: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汉语语,禁用鲜 措施 卑语。②以汉汉服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汉姓姓。④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性质 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高三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复习材料【本课导言】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

尽管战火连绵,形势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进步,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

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脉络;南方经济的发展成就;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原因;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时空定位】【本单元主要知识】: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1.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2. 制度:(1)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

(2)九品中正制:曹魏时,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这样,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三、孝文帝改革1.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改革重点是建立新的制度。

2.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改革重点是实行汉化政策。

3.北魏孝文帝的主要内容四、思想文化1.三教并行:道教、佛教盛行,儒学受到挑战,但吸收佛、道精神,有新的发展。

(佛教传播:西汉传入,南北朝鼎盛;原因是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社会动荡不安,穷苦百姓寻找精神寄托;佛教教义的中国化。

)范缜:无神论者,主张 。

2.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 值(比欧洲早近1千年)。

农学:北朝贾思勰《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艺术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曹魏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 (书圣)。

绘画:东晋顾恺之,擅画人物,《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 和 时期。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现融合。

高二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
点总结
1.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1)政治上:①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交融加强。

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选拔官员看重出身和门第,不注重才能。

②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三省制。

(2)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①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较安定。

(2)庄园经济占有主要地位: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

这一时期,战乱频仍,劳动力损失极大。

庄园经济恶性膨胀,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非常剧烈。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但民族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交融中汲取了新的发展能量,为隋唐的经济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

(4)各民族经济生活交流加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反映出胡汉杂陈、相互交融的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复习)
5世纪,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01
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民族融合的典型:北魏孝文帝改革
思考:少数民族怎样才能在中原牢牢站稳脚跟?
孝文帝(拓拔宏),进行改革,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02
03
04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包含哪些措施? 迁都、说汉话、改汉姓、改汉服、与汉族通婚
成就
(1)江南地区开发; (2)兴修水利、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 (3)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影响
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南迁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心南移
三国鼎立
南北朝的对峙
少数民族内迁
(孝文帝改革)
政权分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A
B
C
C
C
B
C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123
A
C
B
C
B
C
C
19、
今天的新疆归魏国管辖,广东省归吴国管辖。
魏国,吴国,蜀国。
长江中游
B
A
C
D
20、
G
F
A
C
D
E
21、
22、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23、
问题一:北魏孝文帝 问题二: 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问题三: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等,使用方便,有益于身体健康。 问题四:因为自孝文帝以后,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儒学,以孝治国。

文学常识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

文学常识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1、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嵩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才高八斗)。

2、刘桢——《赠从弟》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

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3、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与之相关诗句:①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其一)4、曹植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后人誉为“草圣”5、陶渊明——《桃花源记》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

东晋田园派诗创始人《归园田居》《饮酒》伛偻、黄发:老人提携、垂髫:小孩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

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绍兴上虞区)。

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6、陶弘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北朝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7、吴均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
三国,两晋,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 1,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 开发的史实
东汉至隋朝政权分立示意图
东汉
魏 蜀 吴
(建业 建业) 建业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建邺 建邺) 建邺
北朝 南朝
(建康 建康) 建康

宋,齐,梁,陈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
3,分布: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 ,分布: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移民岭南一带 4,北民南迁的影响(作用) ,北民南迁的影响(作用) 劳动力增加; 劳动力增加; 先进技术和经验; 先进技术和经验; 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开发 原因: 原因:
1.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力, 1.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力,技术与工具 人口南迁 2,南方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和平环 南方社会安定, 境 3,南方地区自身的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经济 南方地区自身的自然条件优越, 发展 4,南方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 策措施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 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 迁都: 迁都:平城 汉化政策 洛阳
改穿汉服 学习汉语 采用汉姓 文帝的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 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汉族 和各少数民族彼此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和各少数民族彼此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文化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文化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4.基本认识,启示 .基本认识, 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1)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民 )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树立 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的意识. 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皇帝, (2)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 )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皇帝 胆有识的改革家. 胆有识的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改革. (3)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提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提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提纲单元综合点一:复习本单元,首先要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在这个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和,是民族发展的主流,分立中孕育着统一。

比如政权分立中孕育的统一因素有:1、;2、;3、。

单元综合点二:单元线索如图(熟记)城。

(三)三国时期经济发展1、曹魏:。

2、孙吴:。

3、蜀汉:。

(四)三国的灭亡顺序是。

详细写一写:。

(一)西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西晋灭亡的时间:,被少数民族所灭。

(三)西晋的统治:时间短暂。

西晋统治短暂的原因:1、八王之乱西晋衰弱。

八王之乱的原因: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灭亡的原因是,所以。

到晋惠帝时八个封王争夺中央政权,发动了“八王之乱”2、西晋统治,比如石崇和王恺斗富。

3、西晋对内迁民族统治,激起了少数民族的反抗。

(四)西晋灭亡后,国家分裂,南方建立了,北方15个政权加上西南的并称为“十六国”。

后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一)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东晋灭亡的时间:东晋灭亡后,南方相继出现了、、、四个朝代,合称为南朝。

(三)东晋的统治1、东晋建立后,多次北伐,目的是。

著名人物是,我们熟悉的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与他有关。

与淝水之战有关成语:、、。

3、东晋在南方的统治,经济发展,出现了“,”的局面。

(一)前秦灭亡后,北方陷入混乱,族部,建立北魏,重新统一北方。

(二)北魏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

2、北魏孝文帝的措施:(1)。

(2)采取了汉化措施:。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二)汉字书写字体的演变顺序是:(三)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2)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3)外来佛教的传入,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前提。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三国两晋南北朝

高中历史集体备课:基本原理、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尊敬的指导教师,各位老师:近年来,随着高中历史教育不断深入,教师们的备课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在历史教学中,集体备课不仅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更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因此,我们决定以高中历史集体备课为主题,撰写本次开题报告,以期为接下来的备课工作提供基本原理、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指导。

一、基本原理1.集体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是指许多教师在共同议定的内容范围内协助钻研教材,研究历史课程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共同度过历史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共同进步,提振教学信心。

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挥协作精神,从教师个人角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在班级和学校层面实现协调一致的教学目标。

2.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十分重要。

首先,它可以推动学科发展和习惯养成,促进教师自觉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策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

其次,它还可以促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发挥集体智慧,让每个教师在取长补短中得以发展优势,还有利于为学校提供一个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问题与对策1.缺乏有效的备课模式和规范性管理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缺乏有效的模式,没有规范性的管理,导致集体备课活动无法有效开展。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制定并实施备课流程、规范、标准,规范每次备课的工作流程,制定备课记录和细节事项(如会议时间、会议内容、会议人员),以此提高集体备课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2.缺乏备课资源和师资力量集体备课需要的备课资源和师资力量缺乏,缺乏优秀的专家、教材和活动资源,在备课活动中难以发挥作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当加强对备课资源的建设和投入,拓宽教师的教育渠道和学术交流机会,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让备课活动具有更高的实际意义和知识意义。

3.时间和地点的不足教师的时间和地点通常是不确定的,集体备课往往需要设置协调的时间和地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汇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汇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汇总秦汉之后,中国历史再次进入了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

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后进入了国力强盛的隋唐统一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注意以下几点。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特点: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

(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2、三国鼎立: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南京)。

(三国鼎立的形成如果要严格来说,应该是孙权建吴。

三国指的是三个国家政权,当孙权229年称帝时,正式开始了三国。

)●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

3、西晋的短暂统一:三国后期,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少数民族内迁:(“五胡乱华”)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向内地迁徙(东汉光武帝允许少数民族内迁);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4、东晋与南朝(1)东晋南朝的更替: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东晋灭亡。

420—589,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为“南朝”;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2)东晋的士族制度:(补充了解,教材只是简单一提)士族是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考点0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考点0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答案】D 【详解】材料无法体现“客”“思”寓意吉祥、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和受佛教影响,排除ABC项。故选D项。
06 真题引领
3.(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 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 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为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
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目的:减少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4)改革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四、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05 考点解读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表现: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①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③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④尤其是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 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影响:(★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 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原因: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易混易错: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虽然得到开发,但是总体上还是落后于北方地区,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清单)-七年级历史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清单)-七年级历史上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清单】一、知识梗概:(时空概念)(大单元概念)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二、考点清单考点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历史背景: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魏220年曹丕2.形成过程:蜀221年刘备吴222年孙权3.历史意义:政治上: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考点二: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1.西晋的建立:266 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八王之乱: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政权更迭①十六国: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②前秦: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4.东晋的兴亡: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420年,东晋灭亡。

5.淝水之战:①时间与交战双方:383年;双方:前秦苻坚和东晋;②特点及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③影响:前秦失败,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6.南朝的政治:420—589 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定都在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7.北朝:十六国后期,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姓元,史称元魏),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高考考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江南经济的发展;均田制。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道教与佛教;唯物论思想家;文学和艺术。

二、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发展的时期。

政治方面:封建国家长期分裂,南北长期对峙,政权并立且更替频繁,地主阶级内部分化,形成了士族制度。

经济方面:江南经济大开发,北方经济在破坏与恢复中交替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民族关系方面:民族融合出现高潮,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对外关系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仍保持着密切联系。

文化方面:承上启下,成就辉煌,一些领域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重点难点问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主要特点、经济地位及启示变化:(1)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特点:①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

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③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④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其中,江南经济赶上北方是最重要的特点。

(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一方面是江南经济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还是在恢复和发展。

江南经济开发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3)魏晋南北朝手工业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但品种更丰富,产量增加,技术有所进步,突出的手工业部门有纺织业、冶矿业、制瓷业和造纸业。

发明灌钢法,开始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白瓷产生。

(4)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畸形发展,钱币衰落,布帛、谷物等食物货币盛行。

但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

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不逊于前代。

主要特点:金太阳考案P21地位及启示:这一时期的经济从宏观上看,在纵的方面表现为艰难曲折、波浪式的前进。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23•宣城模拟)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

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关注的因素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经济实力的提高2.(2023•山东模拟)梁启超曾经说,“战国以后至今日”间的一段时代,社会阶层被区分为界限森严的高门、寒门、役门、吏门,各阶层的政治地位或社会地位有霄壤之别。

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历史名人是()A.商鞅B.王导C.武则天D.王安石3.(2023•盐都区校级一模)魏晋南北朝时,南齐政府曾出钱亿万,面向市场筹措物资以平抑物价,救灾度荒,称为和市。

和市规定,采购的必须是“土俗所产者”,如在扬州和南徐州“市籴”,建业和江州等先“市米”,再买“丝绵纹绢布”、“胡麻”和“布腊”等。

从颁布诏书到执行完成仅一年。

这反映了()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C.民族交融局面深化D.区域经济差距增大4.(2022秋•桂林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继承了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印度键陀罗艺术的重大影响,形成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石窟艺术,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是()A.佛教吸收了儒家思想B.多元文化的同一性C.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D.道教吸收法家思想5.(2022秋•邯郸期末)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A.南方统治范围不断扩大B.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东西对峙取代南北对峙D.国家统一趋势逐步明朗6.(2023春•太原期中)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出土物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画面数量日益上升,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

这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A.墓葬壁画风格多元B.农耕技术取得突破C.游牧文化完全消失D.民族交融趋势明显7.(2023•云南二模)东晋南朝时期,如果让南方的士人与当地庶民易服交谈,听几句就能从语音上分辨他们的身份;北魏统一北方几十年后,如果隔墙听士大夫与北方的平民交谈,很难断定谈话者的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世纪,鲜卑拓跋部建立的 世纪, 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思考:少数民族怎样才能在中原牢牢站稳脚跟? 思考:少数民族怎样才能在中原牢牢站稳脚跟? 孝文帝(拓拔宏),进行改革,废除鲜卑族的旧 孝文帝(拓拔宏),进行改革, ),进行改革 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民族融合的典型: 民族融合的典型:北魏孝文帝改革
经济重心南移
原 因 和 条 件 成 就 影 响
原 因 和 条 件 成 就 影 响
(1)北方的长期战乱,迫使大量的北方 北方的长期战乱, 北方的长期战乱 人南迁 。 (2)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 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 先进的生产技术, 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 (3)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安定的 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安定的 社会环境 。
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在 荡平袁绍,拥有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之后, 荡平袁绍,拥有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之后,即将兵锋 转向南方,企图一鼓作气,攻占长江流域, 转向南方,企图一鼓作气,攻占长江流域,进而统 一全国,208年曹操大军南下 年曹操大军南下…… 一全国,208年曹操大军南下 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与曹操对峙 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 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完成统一北方 无力南下,完成统一北方 曹操惨败 无力南下 孙权——在江东的政权更加稳固 在江东的政权更加稳固 孙权 刘备——占据荆州一部分,后又取得益州 占据荆州一部分, 刘备 占据荆州一部分
胡床、方凳、 胡床、方凳、 圆凳成为汉 族喜爱的家 具
6、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的杰出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政治家、改革家) 政治家、改革家)
内容 1、政治制度:采用汉的官制、律令 、政治制度:采用汉的官制、
2、社会生活:说汉话,穿汉服 改汉姓 、社会生活:说汉话 穿汉服 改汉姓, 穿汉服,改汉姓 与汉人通婚; 与汉人通婚; 3、思想文化:学习汉族的礼法。 、思想文化:学习汉族的礼法。
20、
• • • • (1)B (2)A (3)C (4)D
21、
• • • • • • (1)G (2)F (3)A (4)C (5)D (6)E
22、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23、
• 问题一:北魏孝文帝 问题一: • 问题二: 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 问题二: 展,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汉族地区先 进的文化, 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 伐。 • 问题三: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等,使用 问题三: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等, 方便,有益于身体健康。 方便,有益于身体健康。 • 问题四:因为自孝文帝以后,学习汉族的 问题四:因为自孝文帝以后, 礼法,尊崇儒学,以孝治国。 礼法,尊崇儒学,以孝治国。
意义: 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
这些改革的措施有什么意义? 这些改革的措施有什么意义? 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 本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本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是不是少数民族的东西都是落后的没用的呢? 是不是少数民族的东西都是落后的没用的呢? 今天璀璨 的中华文 明是中国 各个民族 共同创造 的结果。 的结果。
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南迁 中国古代社会 经济中心南移
少数民族内迁
(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
2
3
4
5
6
7
8
9
பைடு நூலகம்
A
A
B
C
C
C
B
C
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123 A
C
B
C
B
C
C
19、
• 问题二:今天的新疆归魏国管辖, 广东省归吴国管辖。 • 问题三:长江中游 • 问题四:魏国,吴国,蜀国。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发展;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蜀锦非常有名;吴国的造船业发 的丝织业兴旺, 发展;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的造船业发 船队曾到达夷洲(台湾)。 展,船队曾到达夷洲(台湾)。
西晋的短期统一
魏国灭蜀国,266年西晋建立 263 魏国灭蜀国,266年西晋建立 ,280 西晋灭吴。 结束分裂。 西晋灭吴。 结束分裂。
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其中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 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 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 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 供了劳动力; 供了劳动力; • 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 北方人口的南迁, 的技术; 的技术; • 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秩序比较安定
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社会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鲜卑族人积极学习 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 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 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7、汉、魏晋时期的文化
• (1)《史记》,黄帝,汉武帝,纪传 体,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王羲之,书圣,飘若浮云,矫若 惊龙,女史箴图。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天 下大乱。 下大乱。在黄 巾大起义的沉 重打击下, 重打击下,东 汉政权名存实 亡。各地豪强 地主、 地主、官吏趁 机扩大军事力 形成了大 量,形成了大 大小小的军阀 割据势力。 割据势力。
• 2、公元9年,西汉灭亡,公元 年, 、公元 年 西汉灭亡 公元25年 灭亡, 刘秀称帝,定都洛阳,是史称东汉 东汉。 刘秀称帝,定都洛阳,是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他统治时期, 光武帝, 刘秀就是光武帝,他统治时期,社会 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 3、三国两晋南北朝(见课本P127中 、三国两晋南北朝(见课本 中 国历史纪年表), ),从 ____年开始 年开始, 国历史纪年表),从 220 年开始, 589 年结束。 到 __年结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 年结束 大分裂和大动荡的时期, 大分裂和大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融合。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民族大融合。
三顾茅庐
孔明出山
刘备在群雄逐鹿中,没有 刘备在群雄逐鹿中, 地盘,到处流浪, 地盘,到处流浪,最后得 到高人的指点, 到高人的指点,三次到隆 中,请出大贤诸葛亮。 请出大贤诸葛亮。
隆中对
4、赤壁之战填表 (P88) 、 ) 时间 208年 年 地点 双方 结果 影响 赤壁 曹操 孙刘联军
曹操军队被打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1)江南地区开发; 江南地区开发; 江南地区开发
(2)兴修水利、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 兴修水利、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 兴修水利 (3)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 了基础。 了基础。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 三国鼎立 南北朝的对 峙
时 建立 都城 统治范 间 者 围 魏 220年曹丕 洛阳 黄河中 年 下游 蜀 221年 年 刘备 吴 成都
四川一 带 长江中 下游
222年 年 孙权 建业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1、从大一统的角度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国家 从大一统的角度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 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 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 不利的影响。 不利的影响。 2、从大规模分裂角度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从大规模分裂角度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从东汉末期, 因为从东汉末期,国家实际上已是一个群雄割据的 分裂国家而魏 吴的局部统一, 分裂国家而魏、蜀、吴的局部统一,是大一统的基 又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础,又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 • • 考点: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对峙;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对峙;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3、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
中国历史纪年表
6
东 魏
北 齐

东汉

西 晋


西 魏
北 周
三 国
两 晋
西汉的灭亡和东汉的建立 西汉后期,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公元 年 西汉后期,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公元9年, 西汉灭亡. 西汉灭亡 公元25年 刘秀称帝,定都洛 公元 年,刘秀称帝,定都洛 称帝 史称东汉, 阳,史称东汉,在刘秀统治时 减轻赋役负担, 期,减轻赋役负担,任用清廉 官吏,社会安定,经济好转, 官吏,社会安定,经济好转, 史称“光武中兴” 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相继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相继专权,朝 政日益黑暗
4世纪南迁移民分布图
北民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北民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躲避战乱
中原人民的南迁会给江南带来什么变化 中原人民的南迁会给江南带来什么变化? 的南迁会给江南带来什么变化?
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域 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域 辽阔,人烟稀少,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 辽阔,人烟稀少,老百姓以鱼米为食。 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但也少有挨饿受冻之人。 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但也少有挨饿受冻之人。 公元6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荣昌 公元6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荣昌 江南 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 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 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郡大丰 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