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试题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2题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问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E.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答:BE(B是动静结合,E应是触景生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悠然自得之情。诗人信马穿山径,看斜阳照山峰,听万壑流水声,看棠梨叶落,闻荞麦花香,心情悠然自得。②怅然思乡之情。尾联诗人看到村边的桥和原野的树,情绪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试题二】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3题。

登鹳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答:BE(B运用夸张,并非客观,E壮志豪情有意拔高)

【试题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4题。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答:BE(B应为去年同来今年未来,E睹物思人)

【试题四】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题。

新沙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5、对《新沙》一诗的解说恰当的两项是

A.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

B.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D. 与聂夷中《田家》中“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的主旨接近。

E. 与杜荀鹤《山中寡妇》中“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的主旨接近。

答:CE

【试题五】

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E.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答:CE

7、作者在尾联批评石老的诗没有捕捉到红梅最本质的特征。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答:“故作”一句,是说红梅尽管艳若桃杏,但其品性还是冰清玉洁,本质不变。(2分)“尚余”一句形象地再现了红梅孤瘦遒劲、凌霜傲雪的品格。(2分)这两句委婉地表现了作者身不由己的苦衷,也流露出他坚持节操,不变其本性而感到自我安慰的心情。(2分)

【试题六】

读下面的词,完成8-9题。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四句,碧云,黄叶,绿波,翠烟,作者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B.“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

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C.“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D.“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E.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答:AC(A从俯仰远近多个角度C思乡之情黯然销魂,纠缠着羁旅之思)

9、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答: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从“酒入愁肠”句可看出,诗人借酒浇愁,但愁情难遣,足见乡思之缠绵。

【试题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0、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B.“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E.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答:AB(A应为动静结合B断是停的意思)

1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试题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1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答案: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