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奥数.行程 .发车问题 (ABC级 ).教师版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行程、速度、时间等。

2. 培养学生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介绍。

2. 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讲解。

3. 典型行程问题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行程问题的灵活应用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程问题。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典型行程问题案例。

3. 练习题。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行程、速度、时间等。

培养学生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介绍。

行程: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线长度。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线长度。

时间:物体完成一段行程所需的时间。

2. 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讲解。

步骤一:明确行程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步骤二: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步骤三: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步骤四:检验解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 典型行程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个人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求他行驶的距离。

案例二:两辆火车相向而行,第一辆火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第二辆火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两火车相遇需要多长时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行程问题的灵活应用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程问题。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行程问题。

2.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行程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PPT等教具。

2. 学生准备纸笔,课前复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行程问题,如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全程5公里,他骑了3公里后又骑了2公里,问他离学校还有多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行程是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程;行程问题是指通过已知的行程信息,计算未知行程的问题等。

Step 3:解题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介绍解决行程问题的常用方法,如:方法一:已知行程之和求未知行程:未知行程 = 已知行程之和 - 已知行程。

方法二:已知行程之差求未知行程:未知行程 = 已知行程 - 已知行程之差。

Step 4:练习与讨论(20分钟)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解答,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Step 5: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趣味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行程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Step 6: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行程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更复杂的行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编写自己的行程问题,交流分享,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奥数竞赛,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程问题教案(共五篇)

行程问题教案(共五篇)

行程问题教案(共五篇)第一篇:行程问题教案课题名称: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追及问题的中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2:能准确地画出线段图3:能结合线段图来抓住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来求解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把题意转化为线段图来解题2:掌握相遇、追及、行程问题中时间、路程、速度的数理关系教学内容知识点一:相遇问题1:两个物体在同一路段上两个不同的地点相对而行时,如果同时到达某一地点,通常叫做相遇。

2:基本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距离3:解题时的关键在于理清运动过程,抓住两者同时行驶的路程及速度和,同时结合线段图求解。

例题1: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遇问题。

所谓相遇问题就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

(基本相遇问题)练习:1,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0米,问: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2.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

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3.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

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例2:小明住东村,小牛住西村,小明和小牛同时从东村、西村出发到对方家走去,2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小明每小时走3千米,小牛每小时走4千米,东西村相距多少千米?练习二:1,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两车可以相遇,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2,两辆汽车从相距450公里的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求另一辆汽车的速度?课后作业:1、小明家和小牛家相距14千米,星期六小明和小牛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向对方家里走去,小明每小时行3千米,小牛每小时走4千米,经过几小时两人在途中相遇?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

(完整版)行程问题教案

(完整版)行程问题教案
提问:这个问题是求什么的?路程=速度×时间,小鸟的飞行时间就是两个男孩的相遇 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 速度和,
20 (10 10)1(小时)151 1(5 千米)
再提问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基本公式。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追及路程(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六、教学过程(说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3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 1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前三道例题的学习。 最后,用
1

约2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七、教学预测(反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解答本节课的问题时,不会数形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提 醒学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例2对应的作业题目和例题有点不同,会有少部分学生按 部就班,不认真审题,看到题目就做,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一)、故事导入(课前检测) 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O 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 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小鸟,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 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小鸟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 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O 千米的等速前进,小鸟以每 小时15千米的等速飞行,那么,小鸟总共飞行了多少千米呢?
(48 56)5 52(0 千米) (688- 520) 56 (3 小时)
答:再经过3小时,乙车也到达 C 站。 例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 A、B 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 50 千米,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 80%,相遇后客车继续行了 3.2 小时到达 B 地。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假设两车相遇在点 C,根据题意可知,客车走完 CB 用 3.2 小时,可求出 CB 之间的路

思维拓展第12讲《行程问题(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思维拓展第12讲《行程问题(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思维拓展第12讲《行程问题(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 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解决问题。

3. 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行程问题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a.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b. 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解决问题。

c. 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3. 例题解析: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行程问题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板书设计思维拓展第12讲《行程问题(二)》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 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解决问题。

3. 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小升初奥数综合教案及练习

行程问题小升初奥数综合教案及练习

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 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2. 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行程、速度、时间、路程。

2. 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3. 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行程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元素:行程、速度、时间、路程。

2. 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3. 通过例题讲解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行程问题。

4.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行程问题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评价学生对行程问题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行程问题(二)教学目标:1. 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2. 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行程、速度、时间、路程。

2. 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3. 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行程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元素:行程、速度、时间、路程。

2. 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3. 通过例题讲解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行程问题。

4.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行程问题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评价学生对行程问题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行程问题(三)教学目标:1. 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2. 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发车问题

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发车问题

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发车问题
A、B是公共汽车的两个车站,从A站到B站是上坡路.每天上午8点到11点从A,B两站每隔30分同时相向发出一辆公共汽车.已知从A站到B站单程需105分,从B站到A站单程需80分.问:
⑴8:30、9:00从A站发车的司机分别能看到几辆从B站开来的汽车?
⑵ 从A站发车的司机最少能看到几辆从B站开来的汽车?
解答:方法一:⑴从A站发车的司机看到的车辆包括两类,一类是他自己发车以前,已经从B站出发但还没到达A站的所有车辆,也就是发车前80分钟内B站所发的所有车辆、第二类是他发车以后到他抵达B站这段时间内从B站发出的所有车辆,即发车后105分钟内从B站开出的所有车辆.也就是说在A站车辆出发前80分钟到出发后105分钟之间185分钟时间区间,B站发出的车,该司机都能看到.实际上这185分钟中,只有发车前60分、发车前30分、发车当时、发车后30分、发车后60分、发车后90分,有车辆从B站开出,所以8:30从A站发车的司机能看到8:00到10:00从B站发出的5辆车,而9:00从A站发车的司机能看到8:00到10:30从B站发出的6辆车.
⑵11点从A发车的司机只能看到11点前从B站开出但尚未到达A站的车,即10:00、10:30、11:00从B站开出的3辆车。

方法二:
⑴ 我们画时间路线图,通过看图发现从8:30出发的车所走路线与从B站发车路线有5个交点,所以8:30从A站发车的司机能看到8:00到10:00从B站发出的5辆车,同理9:00从A站发车的司机能看到8:00到10:30从B站发出的6辆车.
⑵11点从A发车的司机只能看到11点前从B站开出但尚未到达A站的车,即10:00、10:30、11:00从B站开出的3辆车。

小结:时间路线图是解决发车问题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直观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教案:行程问题(一)

五年级数学教案:行程问题(一)

五年级数学教案:行程问题(一)五年级数学教案: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结合解题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具:演示相遇问题的活动教具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口答题:张华每分走60分,走了3分,一共走了多少米?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2、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以前我们研究了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今天我们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要研究两个人或物体运动后相遇的情况,看谁学得快,学得好。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二、教学准备题(P58上)1、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2 / 6教师读题后设问:这里讲的是几个人的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回答后教具演示2、填写表格,教具活动演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教具演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诚走过的路用绿色线段表示。

教师提问: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在图上分别是哪一段?路程和是多少?两人还相距多少米?(2)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二分钟,当再走二分钟的画面为:(略)学生自己填表(3)教师指着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诚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怎样求他们走的路程和?行了三分钟,两人的距离是0米,这说明什么?3 / 6引导学生懂得:张华和李诚走了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米时,走完了全程。

表示他们相遇了。

(4)教师板书相遇后提问:张华和李诚相遇了,他们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体会到张华和李诚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

3、研究解法(1)教师把准备题改为求两地距离的应用题。

同时,把线段图下的390米改为?米。

奥数第四次讲义 老师教案

奥数第四次讲义   老师教案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第四次讲义)(一)火车过桥过桥问题也是行程问题的一种。

首先要弄清列车通过一座桥是指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

列车过桥的总路程是桥长加车长,这是解决过桥问题的关键。

过桥问题也要用到一般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过桥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是:因为:过桥的路程= 桥长+ 车长所以有:通过桥的时间=(桥长+ 车长)÷车速车速= (桥长+ 车长)÷过桥时间公式的变形:桥长= 车速×过桥时间—车长车长= 车速×过桥时间—桥长后三个都是根据第二个关系式逆推出的。

火车通过隧道的问题和过桥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也要通过上面的数量关系来解决。

一、例题与方法指导例1. 一列客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这列客车长100米,火车每分钟行400米,这列客车经过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解析:从火车头上桥,到火车尾离桥,这之间是火车通过这座大桥的过程,也就是过桥的路程是桥长+ 车长。

通过“过桥的路程”和“车速”就可以求出火车过桥的时间。

(1)过桥路程:6700 + 100 = 6800(米)(2)过桥时间:6800÷400 = 17(分)答:这列客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需要17分钟。

例2. 一列火车长160米,全车通过440米的桥需要30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解析:要想求火车过桥的速度,就要知道“过桥的路程”和过桥的时间。

(1)过桥的路程:160 + 440 = 600(米)(2)火车的速度:600÷30 = 20(米)答:这列火车每秒行20米。

例3. 某列火车通过360米的第一个隧道用了24秒钟,接着通过第二个长216米的隧道用了16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长度?解析:火车通过第一个隧道比通过第二个隧道多用了8秒,为什么多用8秒呢?原因是第一个隧道比第二个隧道长360—216 = 144(米),这144米正好和8秒相对应,这样可以求出车速。

火车24秒行进的路程包括隧道长和火车长,减去已知的隧道长,就是火车长。

五年级奥数教案-11行程问题(第一课时)全国通用

五年级奥数教案-11行程问题(第一课时)全国通用

教案教材版本:实验版学校:第一课时200 米。

)师:在背向行驶的过程中,再相距200米,大家能否画出线段图呢?这种情况,根据线段图,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专车行驶路程+公交车行驶路程=3000米+200米。

师:明白了这些情况,大家尝试列式,独立完成解答。

(请两名学生分别上台板演,全班集体指正点评。

)3.学生完成列式,集体交流。

4.总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考虑全面,将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到。

相遇问题基本公式:速度和x相遇时间= 路程和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答案:(3000-200)-(250+150)=7 (分)(3000+200)-(250+150)=8 (分)答:经过7分钟或8分钟,专车和公交车相距200米。

(二)呈现问题2例2:在一次赛跑中,飞速豹的对手先跑了10秒。

如果对手每秒跑10 米,飞速豹每秒跑30米。

那么飞速豹出发多少秒后就能追上它的对手?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师生互动,教师引导。

师:飞速豹比对手晚走了10秒,对手在前面,飞速豹在后面追,飞速豹为什么会追上对手呢?生:因为飞速豹比对手跑得快。

师:因为对手已经以10米/秒的速度跑了10秒,所以飞速豹要比对手多行驶多少米,就可以追上对手呢?生:飞速豹在相同时间内,比对手多行驶10X 10米,就可以追上对手了。

师:同相遇问题一样,大家可以画出线段图吗?(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教师适时出示课件解析)师:我们将10X 10米称作“追及路程”或者“路程差”,现在要求追上时所用的时间,该怎么求呢?生: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十速度差。

3.学生尝试独立元成。

4.总结交流。

追及问题基本公式:路程差-追及时间X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答案:(10X 10)^(30-10)=5 (秒)答:飞速豹5秒后就能追上它的对手。

(三)呈现问题3例3:多利和急速羊同时从环形跑道的同一地点出发,急速羊每秒能跑15米,多利每秒能跑5米。

思维拓展第11讲《行程问题(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思维拓展第11讲《行程问题(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思维拓展第11讲《行程问题(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如速度、时间、路程,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上课开始,我会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行程的图片,如汽车行驶在公路上,火车行驶在铁轨上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的量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出速度、时间、路程等,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行程问题。

2. 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来探究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概念。

首先,我会给出一个简单的行程问题,如:“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步行30分钟,路程是1.5公里,那么他的步行速度是多少?”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问题,找出其中的速度、时间、路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给出一个行程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解决。

最后,我会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给出行程问题的一般解法。

3. 实践应用在学生对行程问题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行程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例如:“小红骑自行车从家到图书馆,路程是5公里,她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图书馆?”我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学生解答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4. 总结提升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五年级行程问题教案

五年级行程问题教案

五年级行程问题教案第一篇:五年级行程问题教案行程问题第一部分知识梳理1、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相遇问题中,总路程=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3、追击问题中,时间=路程差÷速度差第二部分例题讲解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3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

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

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例4甲、乙两车早上8点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到10点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

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点,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

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第三部分课堂练习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

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

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

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4,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

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5,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米,乙每分钟走90米。

五年级《行程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行程问题》奥数教案

备课教员:第五讲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画线段图或实际演示,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形成空间表象。

2、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应用题。

能用不同方法解答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弄懂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的变化,并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行程问题中的“相遇求路程”的解题思路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0分钟)一、外星游记(5分钟)师:老师遇到了困难,需要同学们帮忙,你们要不要帮忙?生:要。

师:今天我和妈妈打赌,晚上回家我要和她同时到家,但是我妈妈比我下班早。

生:那老师可以走得比老师妈妈快点。

师:那要快多少呢,我妈妈平时一分钟能走40米,她的公司到家里有1000米,而且她是5点钟下班的,我到家的距离是810米,我是5点10分下班。

生:不知道。

师:那你们想到了再告诉我好不好?生: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与我这个问题有关。

【出示课题:行程问题】二、星海遨游(30分钟)(一)星海遨游1(10分钟)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快慢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

3小时后两车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多少千米?师:快车和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两车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哪辆车行得更多?生:快车。

师:快车多行了多少呢?生:多行了12×2=24(千米)师:这里要计算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多少千米,那我们是不是只要用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距离除以时间就能算出了?生:是。

板书:12×2=24(千米)24÷3=8(千米)答: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8千米。

(一)星海历练1(5分钟)甲乙两辆摩托车同时从东与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40千米,乙每小时行32千米,两车在距中点8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两车在距中点8千米处相遇。

五年级奥数培优行程问题综合教案

五年级奥数培优行程问题综合教案

行程问题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析等量关系,并能解答行程问题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探索、认识行程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用数量关系的公式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行程问题的概念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我们每天在学习无时无刻与困难相遇,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并战胜它教学重点:把题意转化为线段图来解题教学难点:掌握追及行程问题中的时间,路程,速度的数量关系[知识引领与方法]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时间)行程问题(二)[例题精选及训练]【例1】货车和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驶42千米,两车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

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提示:由条件“货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驶42千米”可知货车、客车的速度和是48+42=90千米,由于货车比客车速度快,当货车过了中点又行驶了18千米时,客车距中点还有18千米,因此客车比货车多行驶18×2=36千米。

因为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多行驶48-42=6千米,这样货车多行驶36千米需要36÷6=6小时,即两车相遇的时间。

所以两地相距90×6=540千米。

练习:1.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驶20千米,乙每小时行驶18千米。

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

求全程长多少千米?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56千米,两车距中点16千米处相遇。

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3.快车和慢车同时从南、北两地相对开出。

已知快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经过3小时后,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例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4千米的两地同时向东而行,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3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几小时后甲可以追上乙?提示:这是一道追及问题。

根据题意,甲追上乙时,比乙多行驶了24千米(路程差)。

五年级奥数第27讲火车行程问题(教师版)

五年级奥数第27讲火车行程问题(教师版)

五年级奥数第27讲火车行程问题〈教师版〉教学目标清楚理解火车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够透过分析实际问题,提炼出等量关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识梳理一、基本公式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二、火车行程问题有关火车过桥〈隧道〉、两列火车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等问题,是一种行程问题。

在考虑速度、时间和路程三种数量关系时,必须考虑到火车本身的长度。

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可利用作图或演示的方法来帮助解题。

解答火车行程问题可记住以下几点:⒈火车过桥〈或隧道〉所用的时间=[桥长〈隧道长〉+火车车长]÷火车的速度;⒉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所用的时间=两火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和;3、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到超过慢车所用的时间=两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差。

典例分析考点一:求时间例⒈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钟行19米。

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解析】列车过桥,就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止。

车尾经过的距离=车长+桥长,车尾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车长与桥长和除以车速。

火车长桥长火车所走的路程解:〈800+150〉÷19=50〈秒〉答: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50秒。

例⒉一列火车长119米,它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驶,小华以每秒2米的速度从对面走来,经过几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解析】本题是求火车车头与小华相遇时到车尾与小华相遇时经过的时间。

依题意,必须要知道火车车头与小华相遇时,车尾与小华的距离、火车与小华的速度和。

解:〈1〉火车与小华的速度和:15+2=17〈米/秒〉〈2〉相距距离就是一个火车车长:119米〈3〉经过时间:119÷17=7〈秒〉答:经过7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

考点二:求隧道长例⒈一列火车长200米,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一共用了40秒。

第十讲 行程(一) 精英班 教师版-五年级

第十讲   行程(一) 精英班  教师版-五年级

第十讲 行程(一)在历年“小升初”与各类小学竞赛试卷中,我们不难发现,“行程问题” 的试题占应用题的比值是相当大的,所以,学好行程问题不但对应对小升初考试和各类数学竞赛有着举足重轻的关键性作用而且也为我们初中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本讲着重介绍行程问题中的两人及多人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 相遇问题涉及到:速度和=甲速+乙速、相遇时间和路程和三个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2) 追问题涉及到:速度差=甲速-乙速(甲速>乙速)、追及时间和路程差三个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是我们在小学课堂中经常解决的问题。

所以大家在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题中都给了那个量,让我们求什么?,例如:让我们求相遇时间,那我们的做题目的就出来了,找所求相遇时间对应的路程和及速度和。

其实行程问题并没有有同学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大家善于总结,其实行程问题是一类很好玩的问题。

希望大家在做题时好好体会做题心得,这对大家分析题会有很好的帮助。

分析:两人第一次相遇需360(7545)3÷+=分,其间乙走了453135⨯=(米).由此知,乙没走135米两人相遇一次,依次可推出第7次在CD 边相遇(如图,图中数字表示该点相遇的次数)专题精讲知识说明你想 挑战 么?右图是一个边长9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同时从A 点出发,甲逆时针每分行75米,乙顺时针每分行45米.两人第一次在CD 边(不包括C ,D 两点)上相遇,是出发以后的第几次相遇?I 、两个人的相遇和追及【例1】 (★★★)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钟走52米,小强每分钟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 处相遇。

若小红提前4分钟出发,但速度不变,小强每分钟走90米,则两人仍在A 处相遇。

小红和小强的家相距多远?分析:因为小红的速度不变,相遇地点不变,所以小红两次走的时间相同,推知小强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走4分。

第10讲 行程问题(讲义)

第10讲 行程问题(讲义)

第10讲行程问题(讲义)小学数学,第10讲行程问题(讲义)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理解行程问题的概念。

(2)掌握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理解问题,分析问题。

(2)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1)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

(2)综合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第1节汽车行驶问题第2节列车行驶问题第3节飞机航行问题四、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讲解时要注意生动有趣,启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教师需要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1节汽车行驶问题1.问题引入(1)小车行驶问题请看下图,小车从A点出发,行驶到C点,再返回B点,最终回到A点,小车的位置关系如何?[解析]小车的行程是从A到C再到B,最后回到A。

小车行驶的路程是AC+CB+BA,其中的公路均为往返行驶,因此可以表示为:路程=AC+CB+BA+BA+CB+AC=2×AC+2×CB+2×BA或者路程=AB+BC+AC+CB(2)汽车行驶问题请看下图,汽车从A点出发,到达B点后折返回A点,汽车的位置关系如何?此时,汽车的路程长度应该是多少?[解析]汽车的行程是从A到B再到A。

需要注意的是,汽车的路程并不是单向行驶,而是一个来回的往返行驶。

因此,汽车的路程长度应该是2×AB。

2.问题解决(1)汽车行驶问题请看下图,如果汽车从A点出发到达B点需要1小时,那么从B点返回A点需要多少时间?假设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

[解析]汽车从A点出发到达B点需要1小时,也就是说,汽车行驶的路程AB=60×1=60公里。

因此,从B点返回A点的路程BA也是60公里。

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60公里需要多少时间?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时间=路程÷速度从B点返回A点需要的时间为:时间=60÷60=1小时因此,汽车从A点出发到达B点需要1小时,从B点返回A点也需要1小时,总共需要2小时。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经典整理2教案资料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经典整理2教案资料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经典整理2第一讲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 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知识点拨:发车问题(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x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x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X汽车发车时间间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一一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一一结合s全程二v x 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一一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 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 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 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 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 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 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车问题要注意的是两车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

可以用线等距离连一些小物体来体会进车队的等距离前进。

还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有助于解题。

接送问题关键注意每队行走的总时间和总路程,是寻找比例和解题的关键。

一、 常见发车问题解题方法间隔发车问题,只靠空间理想象解稍显困难,证明过程对快速解题没有帮助,但是一旦掌握了3个基本方法,一般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一)、在班车里——即柳卡问题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

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二)、在班车外——联立3个基本公式好使(1)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2)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3)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三)、三个公式并理解汽车间距=相对速度×时间间隔二、综上总结发车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技巧(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 全程=v ×t -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 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知识框架发车问题【例 1】每天中午有一条轮船从哈佛开往纽约,且每天同一时刻也有一艘轮船从纽约开往哈佛.轮船在途中均要航行七天七夜.试问:某条从哈佛开出的轮船在到达纽约前(途中)能遇上几艘从纽约开来的轮船?【考点】行程问题之发车间隔 【难度】☆☆ 【题型】解答【解析】 这就是著名的柳卡问题.下面介绍的法国数学家柳卡·斯图姆给出的一个非常直观巧妙的解法.他先画了如下一幅图:这是一张运行图.在平面上画两条平行线,以一条直线表示哈佛,另一条直线表示纽约.那么,从哈佛或纽约开出的轮船,就可用图中的两组平行线簇来表示.图中的每条线段分别表示每条船的运行情况.粗线表示从哈佛驶出的轮船在海上的航行,它与其他线段的交点即为与对方开来轮船相遇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某天中午从哈佛开出的一条轮船(图中用实线表示)会与从纽约开出的15艘轮船相遇(图中用虚线表示).而且在这相遇的15艘船中,有1艘是在出发时遇到(从纽约刚到达哈佛),1艘是到达纽约时遇到(刚好从纽约开出),剩下13艘则在海上相遇;另外,还可从图中看到,轮船相遇的时间是每天中午和子夜.如果不仔细思考,可能认为仅遇到7艘轮船.这个错误,主要是只考虑以后开出的轮船而忽略了已在海上的轮船.【答案】15艘【巩固】 甲、乙两站从上午6时开始每隔8分同时相向发出一辆公共汽车,汽车单程运行需45分。

有一名乘客乘坐6点16分从甲站开出的汽车,途中他能遇到几辆从乙站开往甲站的公共汽车?【考点】行程问题之发车间隔 【难度】☆☆ 【题型】解答【解析】 提示:这名乘客7点01分到达乙站时,乙站共开出8辆车。

例题精讲【答案】8辆。

【例 2】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少分钟?【考点】行程问题之发车间隔【难度】☆☆☆【题型】解答【解析】方法一:骑车人一共看到12辆车,他出发时看到的是15分钟前发的车,此时第4辆车正从甲发出.骑车中,甲站发出第4到第12辆车,共9辆,有8个5分钟的间隔,时间是5840⨯=(分钟).方法二:先让学生用分析间隔的方式来解答:骑车人一共看到12辆车,他出发时看到的是15分钟前发的车,此时第4辆车正从甲发出.骑车中,甲站发出第4到第12辆车,共9辆,有8个5分钟的间隔,时间是5840⨯=(分钟).再引导学生用柳丁的运行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步:在平面上画两条平行线分别表示甲站与乙站.由于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出发,所以把表示甲站与乙站的直线等距离划分,每一小段表示5分钟.第二步:因为电车走完全程要15分钟,所以连接图中的1号点与P点(注意:这两点在水平方向上正好有3个间隔,这表示从甲站到乙站的电车走完全程要15分钟),然后再分别过等分点作一簇与它平行的平行线表示从甲站开往乙站的电车.第三步: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想使乙站出发的骑车人在途中遇到十辆迎面开来的电车,那么从P 点引出的粗线必须和10条平行线相交,这正好是图中从2号点至12号点引出的平行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骑车人正好经历了从P点到Q点这段时间,因此自行车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分钟).对比前一种解法可以看出,采用运行图来分析要直观得多!5840【答案】40分钟【巩固】A、B是公共汽车的两个车站,从A站到B站是上坡路。

每天上午8点到11点从A,B两站每隔30分同时相向发出一辆公共汽车。

已知从A站到B站单程需105分,从B站到A站单程需80分。

问:(1)8:30、9:00从A站发车的司机分别能看到几辆从B站开来的汽车?(2)从A站发车的司机最少能看到几辆从B站开来的汽车?【考点】行程问题之发车间隔【难度】☆☆☆【题型】解答【解析】方法一:A站到B站单程需105分钟,这个时间里,从B发出多少班车,就能看到多少车共有4辆(同时发的,30分后,60分后,90分后发的).至外,A站发车时,从B站发出的还在路上的车也能看到.共有2辆(30分前发的,60分前发的.这时90分前发的车已到A站了).所以最多能看到6辆.最少的是最后一班车所能看到的60分前发的,30分前发的和与他同时发的车.共有3辆。

方法二:柳卡图解题,下面的运行图所示,实线段表示从A站开往B站的车,虚线段表示从B站开往A 站的车,交点表示相遇.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多的是9点和9点半发车的司机,分别遇到6辆;最少的是11点发车的司机,遇到3辆.【答案】(1)8:30从A站发车的司机能看到5辆从B站开来的汽车9:00从A站发车的司机能看到6辆从B站开来的汽车(2)从A站发车的司机最少能看到3辆从B站开来的汽车【例 3】甲城的车站总是以20分钟的时间间隔向乙城发车,,有一名学生从乙城骑车去甲城,已知该学生平路上的骑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四分之一,那么这位学生骑车的学生在每隔多少分钟遇到一辆汽车?【考点】行程问题之发车间隔 【难度】☆☆ 【题型】解答【解析】 汽车每分钟行驶汽车平路上汽车间隔的1/20,那么每分钟自行车在平路上行驶汽车平路上间隔的1/80,所以在平路上自行车与汽车每分钟合走汽车平路上间隔的1/20+1/80=1/16,所以该学生每隔16分钟遇到一辆汽车【答案】16分钟【巩固】 甲城的车站总是以20分钟的时间间隔向乙城发车,甲乙两城之间既有平路又有上坡和下坡,车辆(包括自行车)上坡和下坡的速度分别是平路上的80%和120%,有一名学生从乙城骑车去甲城,已知该学生平路上的骑车速度是汽车在平路上速度的四分之一,那么这位学生骑车的学生在平路、上坡、下坡时每隔多少分钟遇到一辆汽车?【考点】行程问题之发车间隔 【难度】☆☆☆ 【题型】解答【解析】 先看平路上的情况,汽车每分钟行驶汽车平路上汽车间隔的1/20,那么每分钟自行车在平路上行驶汽车平路上间隔的1/80,所以在平路上自行车与汽车每分钟合走汽车平路上间隔的1/20+1/80=1/16,所以该学生每隔16分钟遇到一辆汽车,对于上坡、下坡的情况同样用这种方法考虑,三种情况中该学生都是每隔16分钟遇到一辆汽车.【答案】16分钟【例 4】某人沿着电车道旁的便道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步行,每7.2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过,每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过,如果电车按相等的时间间隔以同一速度不停地往返运行.问:电车的速度是多少?电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考点】行程问题之发车间隔【难度】☆☆☆ 【题型】解答 【解析】 设电车的速度为每分钟x 米.人的速度为每小时4.5千米,相当于每分钟75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如下:()()757.27512x x +⨯=-⨯,解得300x =,即电车的速度为每分钟300米,相当于每小时18千米.相同方向的两辆电车之间的距离为:()30075122700-⨯=(米),所以电车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003009÷=(分钟).【答案】9分钟【巩固】 某人以匀速行走在一条公路上,公路的前后两端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公共汽车.他发现每隔15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追上他;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迎面驶来擦身而过.问公共汽车每隔多少分钟发车一辆?【考点】行程问题之发车间隔 【难度】☆☆☆ 【题型】解答【解析】 这类问题一般要求两个基本量:相邻两电车间距离、电车的速度。

是人与电车的相遇与追及问题,他们的路程和(差)即为相邻两车间距离,设两车之间相距S ,根据公式得()10min S V V =+⨯人车,()15min S V V =-⨯人车,那么()10()15V V V V +⨯=-⨯人人车车,解得5V V =人车,所以发车间隔T =1()10()1051212V V V V V S V V V V +⨯+⨯====车车人车车车车车车【答案】12【例 5】在一条马路上,小明骑车与小光同向而行,小明骑车速度是小光速度的3倍,每隔10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光,每隔20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明。

已知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问:相邻两车间隔几分?【考点】行程问题之发车间隔 【难度】☆☆☆ 【题型】解答【解析】 解:设车速为a ,小光的速度为b ,则小明骑车的速度为3b 。

根据追及问题“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距离”,可列方程10(a -b )=20(a -3b ),解得a =5b ,即车速是小光速度的5倍。

小光走10分相当于车行2分,由每隔10分有一辆车超过小光知,每隔8分发一辆车。

【答案】8分。

【巩固】 从电车总站每隔一定时间开出一辆电车。

甲与乙两人在一条街上沿着同一方向步行。

甲每分钟步行82米,每隔10分钟遇上一辆迎面开来的电车;乙每分钟步行60米,每隔10分15秒遇上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

那么电车总站每隔多少分钟开出一辆电车?【考点】行程问题之发车间隔【难度】☆☆☆ 【题型】解答【解析】这类问题一般要求两个基本量:相邻两电车间距离、电车的速度。

甲与电车属于相遇问题,他们的路程和即为相邻两车间距离,根据公式得()10minS V V=+⨯乙甲,类似可得()10.25minS V V=+⨯乙甲,那么()10.25()10 V V V V+⨯=+⨯乙甲车车,即(60)10.25(82)10V V+⨯=+⨯车车,解得=820V车米/分,因此发车间隔为9020÷820=11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