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尔

合集下载

这就是MIT!_人生故事

这就是MIT!_人生故事

这就是MIT!从无尽长廊到大穹顶从波士顿去麻省理工学院(MIT),最快的方式是坐红线地铁。

从坎道站下车,不用出站,一墙图文并茂、不时跳出“诺贝尔奖”字样的大事年表就告诉你,你已经来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理工学院的地盘上。

由无尽长廊所贯穿的、始建成于1916年的1号楼到10号楼,是麻省理工学院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它们很好地延续了老罗杰斯楼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也是当时新英格兰地区主流的建筑风格:庄严、宏大、简洁、质朴,讲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对称之美。

站在以MIT第10任校长詹姆斯·基里安的名字命名的基里安方庭正中,面向须仰视才见的10号楼的廊柱和大穹顶,处在一圈中楣上刻着亚里士多德、牛顿、富兰克林、巴斯德、拉瓦锡、法拉第、阿基米德、达·芬奇、达尔文和哥白尼等科学巨人名字的配楼的包围中,那种对科学传统的高山仰止之感会让你立时明白,为什么这里会成为MIT的标志性场景,频繁出现在明信片,照片和电影电视中。

然而,大穹顶真的能够代表今日MIT的形象吗?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曾总结过美国文化的一个有趣的特点:因为缺乏历史与传统的遗憾,而不惜补偿性地动用一切资源,营造一种古典和传统之美。

即使是历史较短的新兴大学,如东岸的芝加哥大学和西岸的斯坦福大学,也用大笔金钱打造出一种古老、神圣的近似欧洲大学的象牙塔氛围,以吸引捐赠人慷慨解囊。

与这些学校相比,MIT这所诞生了美国第一个建筑系的大学,校园总体上却显得风格极其混杂,草率而又凌乱。

以至于有这样的俏皮话流传:耶鲁=石头,哈佛=砖头,MIT=水泥板;耶鲁长于高,哈佛长于红,MIT长于丑。

施塔特的前世今生对于不那么熟悉MIT历史的外来者来说,施塔特中心是一个现在式。

人们看到的,是它与MIT所有现有建筑全不搭调,“像被锤子砸过”、“仿佛永远未完工”、“随时都会倒塌”的外观,是它曲里拐弯甚至需要“靠掌上GPS的帮助,才能从洗手间安全返回办公室”的内部设计,还有在它里面工作的那些MIT的在世传奇——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万维网的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密码专家罗纳德·李维斯特以及自由软件运动的领军人物理查德·斯塔曼等。

中国十大建筑

中国十大建筑

中国十大建筑奇迹关键词:中国的十大新建筑奇迹我们正在刊登的系列文章,是关于世界上最令人心动的建筑,我们目睹并研究了北京和其他地方前所未有的建筑热潮。

2008年,当全球的观众都打开电视,观看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吸引人们视线的,将不仅仅是世界上最快、最强的运动员们——新的一代建筑正在中国崛起。

蒸蒸日上的中国经济(按中国12月20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GDP达到1.93万亿美元,比原先的数据高了16.8%),将使中国很快就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可持续的城市,世界上最高的室外观景台等有创意的建筑,这只是仅举几例。

中国的住宅建筑投资每年以7.1%的速度增长,而非住宅建筑投资增长则达到7.4%(这是位于克利夫兰的Freedonia集团的研究),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正在经历一场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热潮。

这一现象正延伸到北京和上海以外的地方。

《纽约时报》最近报道说,就连不那么出名的北方城市哈尔滨,也在忙着重塑形象,修建新的城市中心。

虽然一切从头做起,但住宅和商业大楼很快就一幢接一幢地在一片285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崛起了。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得数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国内人口最多的城市。

看看被请到两个超大城市做项目的人名,简直是一部《建筑名人录》:荷兰的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瑞士的赫佐格与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英国的福斯特与合伙人公司(Foster & Partners),他们全都正在埋头苦干,他们的项目将在奥运的火炬点燃之前向世人亮相。

但比建筑师的名字更了不起的,是那些项目本身。

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大楼,看起来好像一座摩天大厦突然冲过去准备翻个筋斗,要建造它就必须来个彻头彻尾的新建筑构造。

由赫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新奥运场馆——人称“鸟巢”——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运动场馆。

以下10个项目既有住宅,也有基础设施。

每一个,都以其特有的方式,把建筑推进了一个新的境界。

贝尔拉格的零号学生

贝尔拉格的零号学生

贝尔拉格的零号学生STUDENT NO. 0 FROM THE BERLAGE对话:朱亦民、王泉整理:孙宁卿、那宇、于峰飞缘起朱亦民:贝尔拉格建筑学院是1990年成立的,王泉老师去到贝尔拉格比我要早上很多年。

我常说我是贝尔拉格第一个中国大陆的毕业生,但其实在我之前,还有一位中国学生到过贝校就读,就是今天一起对话的王泉老师。

王泉:那时中国人出国的状态是很特别的,在外面的留学生很少。

我是1992年去的贝尔拉格,当时它刚成立没多久。

孙宁卿:跟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的状态挺相似吗?王泉:真挺像的,那个电视剧反映的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人出国的状态。

朱亦民:王老师出国的整个过程非常神奇,属于改革开放的新一代年轻人,敢闯敢干,头脑灵活(笑)。

编者按:本期特辑所收录的十几位荷兰海归建筑师多是毕业于贝尔拉格建筑学院(Berlage Institute)或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简称TU Delft)。

其中,作为荷兰建筑学教育的旗帜之一的贝尔拉格建筑学院(以下简称贝校或贝尔拉格),它的第一位中国大陆毕业生在本期特辑中的角色,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这也是我们邀请到朱亦民老师担任本期特辑的学术召集人和学术主持人的角色的原因之一。

有意义的是,在朱亦民老师的介绍下,今天得以见到就读于贝尔拉格的第一位中国大陆学生—建筑师王泉先生。

由于王泉老师在贝尔拉格就读了三个月,随后到比利时的鲁汶大学(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简称KU Leuven)攻读硕士学位并完成学业,因此,王泉老师算得上是贝尔拉格建筑学院的中国“零号学生”。

本文即是由本期专辑的学术主持人朱亦民对话王泉老师,由《城市 环境 设计》孙宁卿主持并整理。

希望作为一种轻松的、口述的建筑史,为读者展现荷兰建筑留学的早期场景。

王泉1992年荷兰贝尔拉格建筑学院研究生1993—1995年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学硕士曾任北京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北京华诚博远集团总建筑师。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摘要】斯蒂芬·霍尔作为建筑现象学其中一领域代表,所采用的是梅罗·庞蒂的感知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实践。

本文论述现象学哲学基础和基本观点,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介绍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理论和主要作品,并指出其对现代建筑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通过对霍尔的设计思想与代表作品的分析评价,揭示了霍尔的建筑观与实践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斯蒂芬·霍尔;建筑现象学;建筑设计;建筑与场所;锚固;纠缠一、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生平简介斯蒂文·霍尔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建筑师,霍尔和他的现象学以及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上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1947年,霍尔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市(bremerton),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

1976年,在英国伦敦建筑学院(aa)完成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并于同年在纽约创建了steven holl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

2001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最优秀的建筑师之一,霍尔成为新一代建筑师中的领袖级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芬兰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公寓楼、西雅图大学圣伊格内休斯礼拜堂等。

斯蒂文·霍尔是建筑现象学的著名实践者之一。

二、斯蒂芬·霍尔和他的现象学建筑现象学有两大分支,其一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而另一个则是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侧重于理论与实践。

与前者相比较而言,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的著作对霍尔建筑观影响更大。

霍尔作为知觉现象学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和实践者,霍尔认为知觉在各要素当中处于首要地位,霍尔认为知觉要先于文化、科学领域等其它层次的研究,对于知觉载体的身体,霍尔和梅罗·庞蒂持有相同的观点,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身体是人进入世界的入口,世界和身体是同质的。

国际国内专家论证诺丽的作用

国际国内专家论证诺丽的作用

国际国内专家论证诺丽的作用著名营养学家约翰-海勒门博士“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以食品补充剂来维护我们平日的养生与保健;而诺丽正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人类的最好礼物。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顾问、著名营养学家尼尔-所罗门博士“诺丽是一种神奇的果子,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它的治疗功效都给予了肯定。

渐渐地,诺丽从传统医学的神秘中,从神化和民间传说中走向了大众健康的舞台,使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从这种具有很强药效的果子中受益。

”美国医师、营养学家史蒂芬-霍尔博士“我知道诺丽的神奇功效不是因为研究,而是通过自己亲身使用开始的。

诺丽的神奇功效让我更加深入的研究它,研究的过程让我兴奋不已,它确实可以对多种病症产生不同程度的疗效,当然,它的预防作用更棒!”美国加州大学感染性疾病系教授戴若西医师他认为治疗感染性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最佳途径是以天然、无毒的方式来刺激、平衡免疫系统。

在五年中戴教授从超过400种天然产品中筛检能够强化免疫系统的元素,神奇的NONI是众多产品中唯一使戴教授感到兴奋的。

他表示 NONI完全无毒,实验证明赛洛宁能使正常人免疫系统功能提升50%,使免疫系统功能大幅下降的病人免疫功能提升300~700%。

史蒂文·霍尔博士(DR.STEVEN M.HALL,M.O)美国华盛顿州执业医生犹他大学医学院毕业,具有美国家庭医生协会资格,自行开业多年。

我于1996年10月开始用NONI治疗病人。

自从我引入NONI疗法后,我的数百位病人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用NONI治疗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

疲劳: NONI对多种类型的疲劳很有帮助,对情绪紊乱的朋友也很有帮助。

II型糖尿病: NONI可使细胞壁感受器的功能恢复正常,很多II型糖尿病的病人恢复了健康。

血糖: NONI的作用不只是降低血糖更可以调节血糖达到正常水平。

内分泌失调: NONI对内分泌失调的病人也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极大地改善经前症候群病人的症状,许多有此严重病症的妇女已经恢复了正常水平。

斯蒂文霍尔

斯蒂文霍尔

类型学的设计方法:霍尔很关注城市形态与建筑类型,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
调查研究。他认为“地方建筑中有着大量的类型与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美”,这也正是当代建筑中所缺 少的。霍尔通过“强调地方建筑而将社会性和文化带回到设计中”,他认为类型学是从 对各种地方建筑的观察中得到的一种归纳性的方法,并为理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 理论指导。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景观规划将托罗湾延伸至建筑跟前,为将来沿逐渐变窄的水面进行的公众 活动提供了一处场地,同时也能倒映出芬兰会堂,还为南侧创造了新的滨水区域。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水平光照与如城市镜子般的水面交相辉映,把博物馆与赫尔 辛基的托罗湾核 心联系在一起: 在天气晴朗的日 子里,真如阿尔 托所说的一般: “延伸至拉普 兰”。立面上 根据水面的延展 和深度而作的变 化,都考虑了现 今多种规划中停 车用甲板的设置 以及与快速路的 联通。
个案分析(成都来福士广场)
Steven Holl
个案分析(成都来福士广场)
成都来福士由世界建筑大师Steven Holl主导设计,包括建筑面积75,645 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73,784平方米的商场,43,228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 13,214平方 米的服务式公寓和 27,671平方米的 Boutique Office。 按照绿色建筑 的标准,成都来福士项 目中运用了地源热泵供 热和制冷系统、热回收 系统、冷热水蓄藏、中 水回用、屋顶与裙楼绿 化、就地取材、太阳能 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节能环保措施,并已经 申请了美国绿色建筑委 员会颁发的LEED金奖。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博物馆位 于赫尔辛基的 中心地段;西 面是国会大厦, 东邻埃列尔· 沙 里宁设计的赫 尔辛基火车站, 北边不远则是 阿尔瓦· 阿尔托 设计的芬兰会 堂。基地的挑 战性来自多种 城市格网在此 处的交汇,亦 来自邻近纶念 性建筑的影响, 以及用地不远 处托罗湾开敞 的三角状形态。

建筑评析-当代MOMA建筑大师的童话世界

建筑评析-当代MOMA建筑大师的童话世界

彭涛蔚 P n aw i eg o e T
摘 要 :0 7年 1 20 2月 1 日, 国《 3 美 时代 》 刊 评 选 出 2 0 周 07 年 世 界 十 大 建 筑 奇 迹 ( h 0B s ( w n cm n ) r T e1 et Ne adUp o ig A — ci c r re ) 当代 MOMA 与 鸟 巢 、 C V 总部 大楼 一 ht t aMavl 。 eu l s C T 起 代 表 中国建 筑 位 列 三席 。
建 筑 评 析 一当代 MOMA
建 筑 大师 的童 话世界
Ar h t c u a m m e s M o e n M 0 M A c ie t r lCo nt: d r Th ar l faM a t rAr h t c e F iy Taeo se c ie t
读者客观而科学地对建筑及其作者进行叙述和评价 , 强调建筑
及 其设 计 的 重 要 性和 在 现 实 生活 中的 地位 , 可 以说 , 科 普 。 也 是
论界在新媒体 的影响下 , 当会发生 以下两个趋势 变化 : 、 应 一 建
筑 评论 迈 向大 众 。 息 传 播 走 向个 人 能 推进 建 筑 学 与公 众 的 互 信
因此 , 建筑评论者更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建筑评论在面对大众时 , 不应是专业艰深与造作的有意玩
弄 , 是 推 销教 条 , 当具 有 真情 实 感 、 不 应 明确 的观 点 和 很 好 的 文
字 表达 。大 众 需 要 的是 平 实 的文 风 , 实 的 语 言。 说 的 是大 白 平
() 3空中连廊层
八 栋塔 楼 连 接 在一 起 ,形 成 立 体 的 建 筑空 间并 融 入 多 样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思想表达方式分析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思想表达方式分析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思想表达方式分析———以网师园为例苏静,黄磊昌(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摘要: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主流之一,对于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以苏州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网师园为例,探究了苏州古典园林中道家思想表达的方式。

通过文献查阅、空间类比等方法,研究网师园中道家思想的表达方式,探析园林要素中所传达的“道法自然”、园林空间结构所内含的朴素辩证主义、园林色彩中所蕴含的道家审美观,以及楹联牌匾中所传达的道家文化,探索苏州古典园林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以期为当今园林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继承等提供一定理论与方法支撑。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道家思想;网师园;表达方式荟萃,而其多半精华,实聚于江南一隅[1]。

”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植物生长且植物种类丰富,水系便利和交通发达。

沟通南北经济的京杭大运河均流经苏州和扬州,商旅络绎不绝,交通便利等因素促使江南地区的商业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停,士人将对于政权的失望、人生的不得志寄情于山水、自然之中,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崇尚自然”为沉闷的社会带来新鲜空气,士人、文人纷纷将其独特的审美、理想、情趣等思想融进园林一方空间之中,通过参与造园,利用具体的实景表达绵绵不尽的意境之美。

明清时期,江苏地区的苏州和扬州由于经济发展和文化追求的不同,逐渐形成以文化氛围浓郁、世俗倾向强烈的“文人园林”为特点的苏州园林,以及以大众多元化、世俗奇观化的“商贾园林”为特点的扬州园林[2]。

2道家思想与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因素和人文背景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重政治教化和人格修养,被统治阶级封为治国安邦的教条;佛家重宗教,以宗教为人生的最高境界;道家思想以“道”为基础,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和注重个体的自然发展。

三者主张各有不同,但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坚实的支柱。

道家思想衍变发展历经先秦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5个阶段,期间有“道家”“道教”两词语的辨析。

现象学对建筑设计方法的影响分析

现象学对建筑设计方法的影响分析

现象学对建筑设计方法的影响分析现象学是由19世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一门哲学方法,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意向性活动与其意向对象。

现象学是与科学、哲学、美学、道德哲学密切相关的学科。

胡塞尔为现象学的方法设计了几个相互递进的步骤。

首先是要求观察者在现象面前暂时中止相信有关该现象的任何成见,应把后者仅仅看作是现象的一部分而不是真理。

其次,观察者必须在他的意识中幻想对象的变体,并直觉出什么是对象保持自身特性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这样,观者就可以描述事物的共有本质。

在方法论的层面上确切地说,现象学是在反思的目光中对各种类型的原初意识构造,包括空间构造的描述分析。

在以建筑空间的现象学研究中,可以使人可以感知空間,了解不同形式空间意识的产生、空间与事物的关系等。

1 现象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1 现象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尝试1976年,诺伯格·舒尔茨的著作《场所精神:走向建筑现象学》出版,该书“描述了关于‘建筑现象学’的第一步,即以具体、存在的词句来理解建筑的理论。

”其著作《存在、空间和建筑》、《建筑、意义和场所》提升了海德格尔的著作在英语建筑文化中的地位。

另外,梅洛-庞蒂的著作《知觉现象学》同样影响了一批建筑师与理论家。

斯蒂文·霍尔的《锚固》、《交织》和《知觉的问题》这几本著作和他另外一些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创作过程中有一条从对海德格尔“居住”思想的关注逐渐向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和知觉强调转向的线索。

在中国建筑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虽然有很多论文讨论海德格尔的“筑、居、思”,或者是单纯地介绍建筑现象学,但是仍旧没有引起建筑学界足够的重视。

1.2 现象学的建筑设计方法存在的误区目前在国内的设计实践研究当中,人们对现象学的建筑设计方法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些介绍和研究现象学方法与建筑设计结合的建筑理论作者,并没有搞清楚所引用的哲学术语的真正内涵,有时仅仅是将范畴庞大的哲学概念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并且在后续的研究当中并没有应用到现象学方法。

浮塔

浮塔

转自: 专筑网 浮塔
设计师:史蒂芬·霍尔李虎盛可以
所在国家:中国
所在地区:广东深圳
盘旋在热带花园上空的“浮塔(Floating Skyscraper)”如帝国大厦高度般的长度,是一个综合建筑群,其功能包括公寓、酒店,以及万科集团总部办公室。

会议中心、水疗中心和停车场都位于热带花园绿地下方,景观特点包括土丘下的餐厅和四百人座的报告厅。

此建筑看似曾经一度漂浮在较高海面上,如今海面已经退去,留下结构高高屹立在八个支撑腿上。

在35米限高下抬起一个整体的结构以取代数个小结构体分别满足特定功能,使绿化空间最大限度地敞向地面层公众。

深圳万科中心建筑案例分析

深圳万科中心建筑案例分析

室内空间
竹材做为 混凝土模 板在室内 设计中大 规模应用, 创造出独 特的艺术 空间。
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
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和采光。
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
坡地的灵感来自于柯布西耶对于白色方盒子的阐述。
室内空间
细节的处理
绿色巨构建筑
·自动调节外遮阳系统 ·太阳能热水及光伏发电系统 ·冰蓄冷空调系统及地板送风系统 ·中水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按需控制的通风及工作照明
功能空间灵活 性
水平方向的高层建筑
万 科 扩 展 空
万 科 总 部

高 档 公 寓
五 星 级 酒

枝状平面
交通流线 通道展开剖面图
枝状平面
强调人们在“路径”上 穿越空间的体验:建 筑的抬起、转折、高 低错落、场地起伏, 刻意营造的“不确定 性”暗示着建筑师对“ 运动”、“时间”、“片 段”等多重语汇的策 略化运用。
绿色技术
获得LEED白金级认证 2010年BCI绿色设计奖(商业建筑类)绿色领袖奖得主
绿色技术
作为办公建筑,设计采用了大面积玻璃以获得充足的日照阳 光。同时,为了避免由于这种设计产生过多的太阳得热,以 及冬季里的眩光现象,设计在采用通常使用的低辐射、高透 光玻璃的同时,亦配以创新式的、能够自动调节的外遮阳系 统,该系统根据太阳高度角以及室内的照度,自动调节水平 遮阳板,其开启的范围0~90
在匀空间中穿插变异空间,打 破狭长矩形空间的单调和沉闷。
枝状平面
基地与建筑
建筑与基地的关系
基地不仅仅是建筑的 一部分。 建筑的存在不是对基 地地景的入侵。 建筑与基地相互融合, 建筑的存在对基地作 出解释,并在两者之 间建立联系。

当代MOMA的当代观 袁强

当代MOMA的当代观 袁强
文ˉ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ˉ袁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ˉ冯 璐 强
“当代 MOMA”是美国当代建筑师史蒂芬・霍 尔(Steven Ho ll)的一个作品,这座被美国《时 代》 杂志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的作品坐落 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香河园路一号。在当代城市 化的进程中,生活节奏急剧加速,传统和人文不断 流失。建筑空间已经不仅仅是满足简单居住的功 能,史 蒂 芬 通 过 多 年 在 建 筑 设 计 中 的 体 验 ,在 MOMA 这一建筑诠释了反城市化、 自然生态化、 复 合化、协调化等当代观。 一、反城市化 美国建国以来,建造了诸如洛杉矶、纽约这样 的超级大城,随之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影响着整个美 到达商业区常常需要驱车很久。而之后美国城市化 进程导致大量的郊区变成城市。在城市和郊区之间 又逐渐形成了城市。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郊 区,以及郊区和城市之间的地带都逐渐成为了商业 城市。使自然环境不断被破坏,城市不断涌现。史 蒂芬先生在他的建筑体验中不断反思城市化进程带 来的诸多问题。他认为人们应该居住在相对集中的 区域,将居住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减少对汽车的需 求,释放出更多的空间归还给大自然。 但是人们一方面喜欢居住在郊区的松散感,一 方面又离不开繁华的商业区,所以史蒂芬希望找到 一种途径来实现这两种需求的结合点,也就有了当 代 MOMA 这样建筑的产生。他把 MOMA 的生活 区和多厅艺术影院、酒店、游泳馆、画廊、图书馆 等进行开放式的连接,试图创造一个开放的空间, 二、复合化 MOMA 设计灵感来自于法国绘画大师马蒂斯 (Matisse)的名作《舞蹈》 ,俯瞰其外形酷似中国的 “龙” 。他不仅仅将源自西方画作的灵感和中国传统 形象相结合,更将整个规划建筑的九栋塔楼、四栋 裙楼,由高悬空中的大型钢结构连廊连为一体,将 地面、 空中、 地下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复合在一起, 将居住、商业、教育、娱乐复合在建筑空间之内。 MOMA 还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现 代主义建筑为当代建筑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结构性

浅析斯蒂芬·霍尔的现象学态度及设计特征

浅析斯蒂芬·霍尔的现象学态度及设计特征

其实设计本身就是意念与现象的有机活动,不 可能只靠意念,纸上谈兵地赋予图形化的建筑以意 义和概念,只有将意念和现象之间相互缠绕到最后 和谐统一,才能使理智与感觉相融合,使设计更加 精准、合理[3]。
2.3 建筑的第一要素(Proto-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霍尔的要素理论虽然听起来像美术或者建筑中 的构成要素,但并非停留于简单的构成的成分阶段。 它类似一种开放性的建筑语法,它不同于场地,不 同于文化,它是一种美好的潜力:建筑的第一要素。
间,霍尔让自己的理论更加落地化。并涌现出青岛 文化艺术中心等具有个人艺术标签的作品。它还不 断充实自己的学术理论,完成了《视差》等著作。 他在MIT学生公寓中,将自己的多孔性体现得淋漓 尽致,这都是对他整个设计历程的全新诠释。
3.3 设计的现象学特征 霍尔并没有现象学既有的概念,而是通过具有 现象学性质的视角,窥探隐藏在建筑空间的“场所现 象”,并以“现象区”命名,他们分别是:①视差; ②现象镜;③材料和细部;④光;⑤纠结的经验;⑥ 建筑中的程序活动;⑦时间;⑧声音;⑨色差空间[7]。 3.3.1 地域性与场所。霍尔的作品到处充斥着 方言土语,他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对于美国西北 部太平洋地区的木结构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对他之 后的设计中融入地域性产生了影响。在日本,由于 用地紧张,霍尔运用窄深型的平面空间布局,针对 不同户型量身定制,在福冈11号住宅尤为明显[5]。 3.3.2 玻璃与映象。霍尔作品中第二个值得注 意的主题是他对夹层平面玻璃,特别是喷砂加工毛 玻璃的偏爱。这个主题曾首次在科恩公寓的室内高 窗上得到充分发挥,之后又以巨大尺度出现在他的 柏林美术馆扩建设计中。那里一面巨型磨砂毛玻璃 墙饰刻了比喻性的直棂与横档。这些轨迹线描述了 建筑物里面的活动。这个“悬挂式的风情画”概念 频繁出现在霍尔的建筑中[8]。 3.3.3 纠结的经验。所谓“纠结的经验”,就是 不断演化的场所经验。霍尔认为建筑与其存在的场所 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时间,气候、使用过程 中逐渐强化的。在霍尔有些作品中,它会运用倾斜的 墙面、视觉上有倒置感的楼梯、受到挤压的屋顶等表 现手法来造成视觉上的转移。这种冲击不同于解决主 义的天马行空。而是通过这些元素的刺激让人们能 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建筑场所经验的体验中去[9]。 3.3.4 桥与反复。桥一直是霍尔作品中不可或

建筑和规划典范_斯蒂文·霍尔

建筑和规划典范_斯蒂文·霍尔

被《时代》杂志誉为美国最优 秀的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对 “同时满足心灵和眼睛的建筑” 具有独一无二的设计敏感。
霍尔信奉现代注意思想的建筑师,强调设计目的是 在于寻找建筑难以琢磨的本质---把玩建筑空间 光影 锚固 建筑现象学,“无理念的建筑,没有建筑经历的意 识,没有建筑中的材料 光 影 色 尺度和比例,就只 不过仅为房屋而已。
关键词
交错 体验
美术馆的设计主题是纠缠。它包括城市与景观的 几何形态与建筑质量的纠缠,而各自从建筑形态 中都得到反映。 在赫尔辛基美术馆设计中,一条文化轴将其与芬 兰会馆连接。另一条自然轴使建筑背后的自然景 观与蒂罗湾连接起来。
赫尔辛基美术馆正面为矩形,与赫尔辛基棋盘式 的城市格局呼应,背后的弧形金属壳体与蒂罗湾 湖岸线相协调
地 形 环 境
• 概念· 构思
斯蒂文•霍尔最初的构想是在一个石盒子上 放置7个空瓶子,代表上帝创造世界用的7 天,不同的形式的七个光瓶子从屋顶把不 同的颜色、气氛带到室内不同的空间中, 配合不同的宗教形式。
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
丰富·立面
光影艺术
赫尔辛基现代美术馆
KIASMA
Museum Of Contempoary Kasma
伯克维兹住宅
建筑现象学—文学内涵
《白鲸记》
伯克维兹住宅
• 建筑现象学—音乐联系 • 巴拉克的乐曲 • 斯特莱托(迭句) 住宅
光 的 赞 美 诗
美 国 西 雅 图 大 学 圣 . 依 纳 爵 教 堂
• 一个浅浅的可 以看到倒影的 池塘和高耸的 钟塔把教堂与 校园的其他部 分隔开,教堂 从一个类似停 车场的平台上 竖立起来,并 用21块倾斜的 混凝土墙板, 使用象拼图玩 具那样的方法 装配成整个建 筑。

《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读后感

《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读后感

权利的相对性美国学者史蒂芬霍尔姆斯和桑斯坦撰写的《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一书以个人权利依赖于公权力机关为主线,提出权利具有成本的观点。

该观点具有新颖性,打破对权利的传统认识,引起对权力重新认识。

一、权利的含义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人权,如将权利定义为“自由”、“免受干扰的条件”、“不受限制的权利即依照自己意愿而行事的权利,并由此主张权利本位的社会,为权利而斗争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如耶林《为权利而斗争》中指出“不管是国民的权利,还是个人的权利,大凡一切权利的前提就是在于时刻都准备着去主张权利,无斗争的和平,无劳苦的享受,是天堂的神话,历史教诲我们和平和享受只能是前仆后继刻苦努力的产物”。

古典自由主义是从应然角度上思量权利,在道德上定义权利,即在道义上人类被赋予了什么来界定权利。

《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一书在导论中指出道德哲学把非法权利设想为一种道德诉求最强烈的权利,对权利的道德考量试图界定那些在良心的审判前不需要特别理由并从未被忽视或侵犯的人类利益。

古典自由主义采取二分法将权利分为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

消极权利是最早建立的自由。

消极权利是一个私人领域,禁止政府干涉,保护个人自由,即行使权利是个人主张,他人和政府不得干涉个人行使权利。

积极权利是后来添加进来的。

积极权利是国家进行再分配,需要政府参与,促进实质意义上的平等。

《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一书中指出权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界定:道德的和描述的。

道德是将权利与道德原则、道德理念相联系,如古典自由主义对权利的界定。

史蒂芬霍尔姆斯和桑斯坦认为权利是描述性的权利和法定性的权利,而不是道德性的权利。

这是一种挑战占据主导力量的古典自由主义的论断,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所谓描述性的权利是指在法律意义上被界定为“法律产物”,即被法律承认的权利(个体或者团体能够运用政府的手段切实地加以保护的重要利益)。

描述性的权利不存在权利的二分法,认为所有的权利都是积极权利。

15座最酷的学校建筑

15座最酷的学校建筑

如果所有的高中、大学校园都这么漂亮,估计入学率肯定暴涨。

有人可能认为,对于学校而言,虚华的外表并不重要,但是,这不能成为校舍乏味、死板和无聊的理由。

我们下面为大家盘点的15款校园建筑设计,以其创新的设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成为学生们引以为豪的光荣学校建筑。

毋庸置疑,至少在青少年们眼中,这些建筑成为了他们向往入读该学校的最大原因。

1、哥本哈根restad高中的“玩具大盒子”看看座位于哥本哈根的郊区的高中校园吧,很难想象有人会不想去这里上学。

这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高中,教学楼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明艳色调的彩色玻璃,可以随着太阳自动旋转的彩色窗户……整栋楼看上去就像一个玩具大盒子。

而内部更是惬意:梦幻般的旋转楼梯、学生休息室的平台上提供大大的橙色枕头,学生可以坐着躺着趴着,绝对释放压力。

2、新加坡绿色屋顶的艺术教学楼熟悉环保建筑的朋友对于绿色屋顶建筑一定早已不再陌生,不过这一座可谓是全球屈指可数的绿化屋顶教学楼建筑。

它是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媒体学院的教学大楼,从远处望去,很难看出这是一座5层楼结构的建筑物,因为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它都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

大楼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装饰,可以为室内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明,草地屋顶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会议场地。

此外,绿色屋顶采用了绝缘材料,绝热降温的同时还可以收集雨水灌溉周围的植物。

3、洛杉矶第九高中的先锋派现代艺术大楼这座由奥地利Coop Himmelb(l)au公司设计的教学楼位于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一所公立高中校园中,造型看上去更像一个前卫的先锋派艺术博物馆。

第九高中的这座教学场馆主要提供给攻读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课程的学生使用,内部还设置了一个可容纳1000人的剧院。

其先锋派的设计相信能给来这里上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感。

4、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奇形怪状的斯塔塔中心这座位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信息与情报科学斯塔塔中心大楼(Stata Center)是著名建筑师法兰克-盖瑞(Frank Gehry)的作品。

解读史蒂芬·霍尔——由建筑现象学开始

解读史蒂芬·霍尔——由建筑现象学开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分 。
二 、霍尔对建筑现象学的实践 霍 尔的作 品中,早期 的勃 ・ 奥住宅 是建筑 现象学在其 作 品 中运 用 的一 个 例 子 。 “ 营造 一 片景 象 ” 在作 品 形成 中
占有 特 别 的 地 位 ,景 观 、形 态 、 营造 方 法 ,都 融 合成 一 个 整 体 。 住 宅 坐 落 在 一 处俯 瞰大 西 洋 与玛 莎 园 的 小 山 上 。 霍 尔 对 它 的 构 思 来 自于 对 当地 人 文环 境 。 以一 部 当地 的 风 景

入 室内。这种 音乐上的隐喻 ,使树林 中的这栋住 宅充满 了 浪漫 的气息 ,又将环境的特质 与建筑 紧密联 系在一起。 三 、霍尔个性化的空间营造 霍尔的建筑 ,往往给人 以强烈 的视觉冲 击力。它是在 具体 的场 景下 ,对 当地的人文环境 、物理 条件 等多重 因素 综合考虑 下产生的。同时 ,它也和建筑 内部 非几何 性、动
的 “ 场 所 ”。 这 也 就 是 建 筑 存 在 的 目的 。 霍 尔 在 建筑 设计 中 ,更 是 强 调 “ 场 所 ” 的决 定 作 用 。他 的 建筑 现 象 学 有 两 个 基 本 原 则 :其 一 ,是 要 在 概 念 上 将 建 筑 与其 所 表 现 的 现 象 学 经 验 结合 起 来 ;其 二 ,是 将 建筑 “ 锚 固 ”在 场 所 中。
■ 甘 圆 圆
斯 蒂芬 ・霍尔 是美 国 当代最具 有影 响力 的建筑 师之

中,霍尔表达 出土地 的城市 意味与海洋粗犷之 间的差异 。 这种精妙 的象征 与文化 上的联 想 ,并结合人们在现 象学差
异 上 的感 受 ,正 是 霍 尔 的 匠 心所 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错和连续 芬兰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 (1993)
也被称为开斯玛,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西边是议会大厦,东边是沙里宁火车 站,北面是A.阿尔托设计的芬兰大厅。三角形的地段内会和了各种风格的城市 布局,近处有林林总总的各式纪念建筑,远处可望见开阔的图罗湾。
平 面 图
立 面 图
剖 面 图



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历史 建筑属新古典主义风格, 结构呈箱型,严格按垂 直相交布局。 整个建筑好像秉承了当 地建筑风格,整个建筑 为一超大的平行结构, 后部逐渐变异为郁金香 球根状的金属外壳。 正面为矩形,与赫尔辛 基的棋盘式城市布局配 合得天衣无缝,而后部 的圆形金属壳,则与图 罗湾公园连绵起伏的海 岸线及下面列车调车场 十分协调。
建筑的地板悬浮在地表之上来 保持当地海岸住宅的传统,但地 板随着地表的高低而起伏,随海 岸的坡度而逐级下降,由此建筑 与地形取得了关联。 凭借对基地和环境的关注建筑 和环境中海岸、荒原等自在的元 素达到了现象的融合,从而唤醒 了场所中潜在的内涵,人们感受 到的“经验”也就超越了建筑的 形式美,外在知觉的“秩序”和 内在知觉的“现象“在这里得到 融合。
霍尔从柯布西耶的设计中获得了灵 感,采用了瓶管式圣灵光的构思,各 种滤光灯和反射灯通过屋顶的6个弧 线形遮光板打下来,照亮不同的礼拜 地点(教堂前厅,洗礼池,侧礼拜堂, 唱诗班席,中殿教堂中心,以及忏悔 室。)这是一种理智与信仰之间进行 的一种和谐对话。 “不同光的聚集”的概念作为设计 的指导思想,这种隐喻描述了西雅图 大学的使命,同时也引用了圣徒圣伊 格内修斯对精神生活的幻想。 设计的原始构思是在一个石盒子上 放置着七个“光瓶”,每个“光瓶” 有不同的角度和形式,并且,光瓶的 彩色玻璃与互补色的有色区域相对立。
参考书目


《锚》 天津大学出版社 《GA 110 special issue》 《世界著名建筑师系列 斯蒂文霍尔》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Steven Holl事务所 官网
谢谢观赏
伯克威兹奥德吉斯住宅 1989
这座新型的茅屋仿佛搁浅在 海岸上的船只或鲸鱼,其设计灵 感来自以当地为背景的小说《 白鲸》(梅尔维尔著),小说 中记述了印第安人用皮革或树 枝盖在鲸的骨架上作为房子居 住。 这所房子像一个里外翻面的 热气球,构架的木质骨架撑起 一个环绕一周的走廊,暗喻鲸 的骨架。
当然,设计者本身似乎也没想着要怎么博大精深的去设计一个房子。在诸多的 前辈的努力下,如何从人的体验,真实的情感,环境的情况去控制形态去控制光 线及形成的空间,以及材料的选择,节点,甚至玻璃的透明度,这似乎是一种非 常正常的工作方法,很有可能随这设计师的情感变化而变化.但为何需要通过 “现象学”来看待这些房子呢,就好比问库哈斯“您是如何将解构主义运用到设 计中”一样,所谓学术的说辞,如何赶得上情感,体验,尺度的变化。
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 舒尔茨
舒尔茨
美国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
他的作品以梅罗〃庞蒂的“回到事物本身”的知觉现象学思 想为理论基石,力求摈弃一切强加于建筑外在的东西,为建筑 的体验再次引入本质的、内在的意义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他认 为,建筑与音乐、绘画、雕塑、电影和文学不同,是与它所存 在的特定场所中的经验交织在一起的。通过与场所的融合、通 过汇集该特定场景的各种意义,建筑得以超越物质和功能的需 要。
锚 (Anchoring )
斯蒂芬.霍尔
一. 个人简介


活跃在世界建筑舞台上的当代设计师。在建 筑设计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将建筑现象学成功 运用并赢得广泛关注和赞誉。
1947年出生于华盛顿州布雷 莫顿,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 华盛顿大学。 1970年到意大利罗马攻读建 筑学。 1976年到伦敦建筑学会 (AAschool)读研究生。 同年创工作室。 1998年,作品圣伊格内休斯 小礼拜堂获美国建筑师协会 (AIA)全美设计奖。 1998年,阿尔瓦阿尔托奖。 1999年,作品赫尔辛基当代 艺术博物馆,获美国建筑师 协会(AIA)全美设计奖。
场所与现 象
动态和连 续 光与空间
霍尔作品的解读
材料和细 部
场所与现象
把场地具体地凝聚成一个场所,这些线索有些是具体的,有些 是抽象的,包括原有的建筑建筑之间的道路,景观,河流,树木, 嗅觉,温度,地名以及与此地相关的记忆和传说,这样建筑就唤醒 了,场所中那些自在的物体所蕴含的联系从而锚固在场所中,并且 伴随其功能和社会要求融入到场所特定的历史中。 ——霍尔的作品集《锚》 霍尔认为:建筑是外在知觉的“秩序”和内在知觉的“现象” 的融合。 秩序——场所赋予建筑本质独特的特征是以客观智慧为基础形成的 设计概念。 现象——包括抽象观念在内的能够显现在意识中的一切东西,包 括直觉、回忆、判断、想象、经历等。
连续运动着的展廊,本身就是艺术品, 在参展过程中的空间是不断变化着的, 这是双向正交的空间所没有的?????
光线

展厅一般为半长方形,有一面为弧形墙,可谓现代艺术展提供一个 静谧单颇具戏剧性的背景。 弧形墙上的窗使光线从不同角度入射。
பைடு நூலகம்
材料与细部

博物馆借助细节,如螺旋状的门把手,楼梯镶边,玻 璃板的可见厚度,作为表达主题的主要手段,不是通 过圆柱,造型和开创来张扬主题。
光线与空间
度可建,在 的能筑他霍 “性中一尔 心及利直的 理暗用致众 空示光力多 间情的于设 ”感无探计 。尺限求中
“没有光,空间将有如被遗忘了般……光使空间产生了一种不可确定的性 格,形成了人们在空间中运动时短暂的实时性体验。“ ———霍尔的作品集《锚》的前言
西雅图大学 圣伊格内修斯礼拜堂 1997
教堂中殿 黄色背景蓝色透镜

教堂前厅,自然 光
材料和细部
霍尔的作品中欠缺华丽的装饰,却往往于扭曲的门扶手、楼梯 的边缘、暴露的玻璃板等细节上表露出他细腻的诗意情怀。 选材阿拉斯加雪松木,由手工雕 刻。 上面以不同角度钻有七个椭圆孔 ,与七个光瓶的隐喻相呼应。 倾斜的椭圆孔夸大了门的厚度并 且展现了木材真实的质感。 在位于角落的圣礼室墙壁上涂有 的蜂蜡,使整个礼拜堂里弥漫的特 殊气息。 青铜门把手、地毯、讲坛、座椅 、灯具等等大多按当地风俗设计, 当地工匠手工制作完成,共同营造 出神秘古朴的氛围。
室内与环境的结合

从博物馆内向外看,映入眼帘的是一种独特的景色,使人 强烈地感受到该博物馆与大都市赫尔辛基的密切联系。
空间体验
不对称的布局将动线安排穿越 一系列空间组织,使整个设计变成 一个微微扭曲的”房间连成的长 廊” 这些弯曲着展开的空间序列提 供了使人感到神秘而惊奇的元素 ,参观者面对的是一个持续展开 而变化着的透视场景,它们将室 内体验与交织扭曲的概念联系到 了一起。 在这里,“身体”成为我们自 身和建筑之间基本的联系,被当 作体验伸展、重叠空间的真正手 段。
光与空间
就而朴 出充质 现满的 了韵外 ,律观 建感, 筑与简 由动单 内感的 而。形 外当体 的建, !筑通 !与过 !场骨 !地架 !相的 !互阴 !锚影 固沿 时游 ,廊 第在 三移 种动 情, 况从
材料与细部

1.8*1.8M的垂直木框架经过自然风化的处理,窗户为油漆木框 和密封玻璃,壁炉用的是本地产的石头和混凝土。
霍尔


锚(anchoring) 意念与现象(idea and phenomena) 建筑的第一要素(proto-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意识形态与意念(ideology vs. idea)
Holl是一个富有激情的建筑师,他总是试图从每个特殊项目的环境,地理与文化遗存 中找到一些与当下的使用者之间的联系。而建筑就承担了表现,激发与引导这种观者与 环境之间的互相定义过程的容器或工具。用身体定义建筑,用建筑反观身体 。
平 立 面 图
礼拜堂中迷离的光线与空间相互交织 建筑的每种不规则的形体都旨在获得 特性不同的光。无论是朝东朝西,还 是朝南朝北,所有的光束都在试图烘 托和渲染仪式的氛围。
空间由过滤的和间接反射的自 然光所主宰,戏剧性的光晕投射 在白墙上,由此形成一种生机勃 勃的光环境。 每个瓶管灯的大窗户对面,都 有一块折流板,折流板的背面涂 有鲜艳的色彩,站在礼拜堂内只 能看见反射光,当云团经过太阳 时,这这种反射光的色彩就产生 了生命的律动。
圣伊格内修斯礼拜堂大门
其他作品

希金斯中心普拉特研究所
瑞士大使馆新所
近期在中国的作品
来福士广场,中国成都
万科总部,中国深圳
家具设计
总结


霍尔一直寻求在建筑的想象学设计上体现他的两个原 则。第一是使用建筑物融入场所,形成一个整体,对 于建筑师来说他们有责任来协调场所与建筑的统一, 第二是竭尽全力把自己作品的意构层次与自身所感受 到的触觉经验融合为一。在赫尔辛基现代艺术博物馆 采用了石材、金属和柔和的曲线形态。 他的作品里,没有太多商标的痕迹,也从不使用特定 的语汇进行设计。这一点和安藤忠雄、R· 迈耶有比较 明显的区别。霍尔对材料的理解,对场所的认识,和 对历史的尊重,将他对人、对社会的思考生动地再现 于作品中。他丰富的造型手段,在建筑作品中进行着 他特有的比喻性叙述,将建筑的物质存在和人的精神 世界联系起来,使人们去感知,去思考。
二. 建筑理论——现象学
以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 学为基础,建立了建筑现象学的基础和框架,主要侧重 于理论思维。他认为,只有当人经历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
,他才“定居”了。“居”意味着生活发生的空间,这就是场 所。而建筑存在的目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无特征的同一而均 质的“场址”(site)变成有真实、具体的人类行为发生的“场所 ”(place)。
位于海岸和荒原之间的伯克威兹奥德 吉斯住宅。
平 立 面 图
马撒蔓园住宅北向平台
马撒蔓园住宅南向入口
住宅北向是眺望海面的木平台,俯瞰大西洋,南向则采用了城镇化的入口 方式,造成一种现象学的区别。霍尔表达出土地的城市意味与海洋粗犷之 间的差异。这种精妙的象征与文化上的联想,并结合人们在现象学差异上 的感受,正是霍尔的匠心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