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实验(实验方案)
污水水质提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污水处理过程,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污水水质提升的效果,为实际污水处理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了解和掌握污水水质提升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评估不同处理方法对COD、氨氮、SS等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
3. 分析实验数据,为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1.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通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样中的有机物,消耗的氧化剂量即为COD值。
2. 氨氮的测定: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棕色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氨氮浓度。
3. 悬浮物(SS)的测定:采用重量分析法,通过滤膜过滤水样,烘干后称重,计算SS含量。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1. 仪器:COD测定仪、分光光度计、滤膜、烘箱、天平、pH计等。
2. 试剂:重铬酸钾、硫酸银、硫酸亚铁铵、纳氏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水样采集:采集一定量的污水样品,记录水样来源、取样日期等信息。
2. COD测定:按照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COD值。
3. 氨氮测定:按照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氨氮浓度。
4. SS测定:采用重量分析法测定水样SS含量。
5. 模拟污水处理:a. 预处理: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包括絮凝、沉淀等。
b. 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化处理方法,去除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
c. 深度处理:采用吸附、离子交换等深度处理方法,进一步去除污染物。
6. 水质检测:对处理后的水样进行COD、氨氮、SS等指标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COD去除效果: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对COD的去除效果明显,处理后的水样COD值显著降低。
2. 氨氮去除效果: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处理后的水样氨氮浓度明显降低。
3. SS去除效果: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对SS的去除效果明显,处理后的水样SS含量显著降低。
实验室污水处理详细方案
实验室污水处理详细方案一、背景介绍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场所,其日常运作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其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员健康,实验室污水需要经过专门的处理才干排放或者回收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污水处理的方案。
二、污水处理工艺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大部份油脂。
常用的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淀池和油水分离器等。
格栅过滤可以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沉淀池则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较小的悬浮物,而油水分离器则用于分离污水中的油脂。
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将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
生物膜法则是在固定载体上生长微生物膜,通过微生物膜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主要是对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达到更高的水质要求。
常用的方法包括吸附、活性炭过滤和紫外线消毒等。
吸附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活性炭过滤则可以去除有机物和异味物质,而紫外线消毒则可以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三、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1. 格栅过滤器格栅过滤器是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固体颗粒的设备,其结构包括格栅和清污机构。
格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间距和材料,以适应不同的污水处理要求。
2. 沉淀池沉淀池是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小悬浮物的设备,其通过延长污水停留时间,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将悬浮物沉淀到池底。
沉淀池的设计应考虑到污水流量、停留时间和污泥的排放等因素。
3. 活性污泥池活性污泥池是用于生化处理的设备,其内部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通过与污水接触降解有机物。
活性污泥池的设计应考虑到污水的水质、氧气供应和污泥的回流等因素。
4. 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是用于生化处理的设备,其通过在固定载体上生长微生物膜,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
生物膜反应器的设计应考虑到载体的选择、通气方式和污泥的回流等因素。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一、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实验报告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有机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的去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考察活性污泥的生物降解能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收集了来自生活污水管道的污水样品,并在实验室中将其投入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降解剂和调整剂。
之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测量。
首先,我们观察到添加降解剂后,污水中的悬浮物显著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已经增多,并且有机物浓度有所下降。
随后,我们对处理后的污水样品进行了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的测量。
结果显示,经过活性污泥法处理后,污水中的COD和BOD 浓度均有明显下降,达到了污水排放标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活性污泥法可以有效地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然而,我们也发现实验过程中温度和搅拌速度对活性污泥的生物降解能力有一定影响。
下一步,我们计划进一步研究不同操作条件下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以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案。
二、借助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处理污水的实验报告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这在污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植物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植物吸附机制。
实验中,我们收集了来自工业废水的样品,并选择了几种植物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在容器中加入污水样品,将植物的根部浸入水中,并适量调整温度和光照条件。
随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和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吸附效果不同。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植物根系的生理特性、表面积以及根部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对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
本次实验表明,借助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
然而,植物吸附作用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种类、环境条件等。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究植物吸附机制,并寻找适合污水处理的高效植物种类。
SBR实验方案
间歇式反应启动好氧活性污泥第二大组第一小组:孙佳琳、谢榕洁、罗卓婷、张桂烽、刘小辉一、实验目的:1、了解间歇式反应启动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2、掌握SBR 间歇式曝气池运行的五个工序。
3、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 30、MLSS 、SVI )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SBR 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该池集水质均化、初次沉淀、生物降解、二次沉淀等功能于一体,整个工艺简洁,运行操作可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完成,管理简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序批式”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运行操作在空间上按序列、间歇的方式进行,由于污水大都是连续或半连续排放,处理系统中至少需要2个或多个反应器交替运行,因此,从总体上污水是按顺序依次进入每个反应器,而各反应器相互协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污水净化功能,但对每一个反应器则是间歇进水和间歇排水;二是每个反应器的运行操作分阶段、按时间顺序进行,典型SBR 工艺的一个完整运行周期由五个阶段组成,即进水阶段、曝气反应阶段、沉淀阶段、排水阶段和闲置阶段,从第一次进水开始到第二次进水开始称为一个工作周期。
SBR 工艺是基于以悬浮生长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废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的工艺。
SBR 间歇式曝气池的五个工序。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的核心。
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组成的。
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的能力。
污水处理系统主要依靠细菌起净化和絮凝作用,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靠吞噬可溶性有机物和游离的细菌生存。
这些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上形成了食物链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SBR 法污水处理技术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反应器中有足够量的呈悬浮状的活性污泥好氧颗粒,通过选取一种或几种驯化方式,使来自其他活性污泥工艺的活性污泥经过一段时间在反应器内形成球形或椭球形的好氧颗粒,同时,污泥的性能(包括出水COD 、活性、沉降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污水处理实验
污水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污水处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污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初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1. 初级处理: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泥沙,如格栅、沉砂池等。
这些物理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
2. 二级处理:采用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常见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这些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污染。
3. 三级处理:主要通过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残留等难降解的物质,如吸附、氧化等。
这些化学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如反应釜、搅拌器、PH计、试剂瓶等。
b. 根据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参数和操作流程。
2. 污水样品采集:a. 选择代表性的污水样品,保证样品的来源和性质具有代表性。
b. 采集污水样品,注意采样的时间、地点和方法,避免污染。
3. 初级处理实验:a. 将采集到的污水样品倒入格栅中,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
b. 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样品倒入沉砂池中,使泥沙沉淀。
c. 测量初级处理后的污水样品的悬浮物和泥沙的去除率。
4. 二级处理实验:a. 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样品倒入活性污泥池中,加入适量的活性污泥。
b. 设置适当的温度和通气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c. 定期取样,测量污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浓度变化。
d. 记录二级处理后的污水样品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去除率。
5. 三级处理实验:a. 将二级处理后的污水样品倒入化学反应釜中。
b. 根据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如活性炭、氧化剂等。
c. 进行化学处理,记录污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
污水处理实验
污水处理实验引言概述:污水处理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对污水的处理,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污水处理实验的重要性、处理方法、实验设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在总结中强调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正文内容:1. 污水处理实验的重要性1.1 保护水资源:污水处理实验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1.2 保护生态环境: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实验可以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污水处理方法2.1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如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等。
2.2 物理法:通过物理过程,如沉淀、过滤、吸附等,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
2.3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如氧化、还原等。
3. 污水处理实验设备3.1 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采集系统、初级处理设备、中级处理设备和终级处理设备等。
3.2 实验室设备:包括反应器、培养皿、显微镜等,用于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微生物等。
4. 污水处理实验过程4.1 实验准备:采集污水样品,准备实验设备和试剂。
4.2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设计,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等。
4.3 实验观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如悬浮物质的沉淀、颜色的变化等。
5. 污水处理实验结果5.1 处理效果评价: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5.2 优化改进:根据实验结果,对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处理效果。
5.3 应用推广: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环境保护中,推广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总结:污水处理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对污水的处理,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从污水处理实验的重要性、处理方法、实验设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找到适合的处理方法,提高处理效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环境保护中,推广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污水处理实验
污水处理实验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索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进行污水处理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实验的五个部份,分别为污水处理原理、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及实验的意义。
一、污水处理原理1.1 生物处理原理:介绍生物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的工作原理。
1.2 物理处理原理:介绍物理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处理方法的原理。
1.3 化学处理原理:介绍化学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还原和中和等化学反应的原理。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2.1 实验设备:列举实验中所需的设备,如搅拌器、反应釜、离心机等。
2.2 实验材料:列举实验中所需的材料,如污水样品、生物菌种、吸附剂等。
三、实验步骤3.1 样品采集与处理:详细描述如何采集污水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工作,如去除悬浮物和调节pH值等。
3.2 实验操作:详细描述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包括投加生物菌种、添加化学试剂和调节反应条件等。
3.3 实验监测与记录:介绍实验中的监测方法,如测定COD、BOD和悬浮物等指标,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污水处理效果:分析实验结果,比较处理先后的水质指标变化,如COD和BOD的去除率等。
4.2 不同处理方法比较:对照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如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的差异。
4.3 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污水处理的优化方法和改进方向。
五、实验的意义5.1 环保意义:阐述污水处理实验对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重要性。
5.2 应用价值:介绍污水处理实验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如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等。
5.3 科学研究价值:探讨污水处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如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验证和评估。
总结:通过污水处理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处理方法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sbr处理生活污水课程设计
sbr处理生活污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学生能掌握SBR反应器的工作原理、运行参数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3. 学生能了解我国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环保政策。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SBR处理生活污水的基本技能;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评估SBR处理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生活观念;2. 学生能够主动关注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学会尊重、倾听、沟通、协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生活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化学知识基础,对环保问题有一定认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分解与落实,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SBR处理技术原理:介绍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SBR反应器的工作原理、运行模式及优缺点。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八章第二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 SBR反应器运行参数:分析影响SBR处理效果的主要运行参数,如污泥浓度、溶解氧、pH值、温度等。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八章第三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运行与管理”。
3. 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环保政策:介绍我国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解读相关环保政策。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八章第一节“我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政策”。
4.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开展SBR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操作,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处理技巧。
实验室污水进化处理流程
实验室污水进化处理流程
1. 预处理
- 初步过滤和沉淀,去除较大颗粒物和部分悬浮物。
- 调节pH值和温度,使污水达到适合生物处理的条件。
2. 生物处理
- 活性污泥法: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 厌氧消化:在缺氧环境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3. 物理化学处理
- 混凝沉淀:加入化学混凝剂,促进细小颗粒团聚,并将其沉淀去除。
- 过滤:使用砂滤池、膜过滤等方式,去除剩余悬浮物。
- 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溶解性离子。
- 吸附:采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去除难降解有机物。
4. 消毒和排放
- 消毒:使用紫外线、臭氧或次氯酸盐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
- 达标排放:经过综合处理后,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方可排放。
5. 污泥处理
- 污泥脱水:采用压滤、离心等方法脱除污泥中的水分。
- 污泥稳定化:使用好氧或厌氧方式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
- 污泥处置:经稳定化后的污泥可用于堆肥、焚烧或填埋处理。
实验室污水处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充分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实验(实验方案)
1. 实验目的:(1)了解SBR工艺原理。
(2)掌握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挂膜)过程;2.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组成。
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个生化系统的运行,必须要有活性污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物相。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 即营养物质、溶解氧、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 在这种情况下, 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 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 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3.实验设备与材料(1)SBR模型,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2)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3)生活废水(人工模拟配制)(4)100mL量筒4. 实验步骤第1天,投加30%活性污泥及生活污水,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循环运转。
第3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50%。
第5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70%。
第7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100%。
每天观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
5.实验观察与数据整理。
每天记录: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的活性污泥生长状况(每天测量SV30,方法见实验二,观察污泥量)。
6.结果分析对2种类型工艺的污泥驯化过程进行讨论分析。
1. 实验目的:(1)了解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完成的污泥性状;(2)加深对SBR 、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等工艺活性污泥性能的理解; (3)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30、MLSS 、SVI )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
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
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
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
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标题: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引言概述:实验室是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研究的重要场所,但实验室污水的处理向来是一个难题。
实验室污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果不得当处理,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一、污水采集与预处理1.1 划分污水种类:将实验室污水划分为有机废水、无机废水和生活废水三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1.2 安装污水采集系统:在实验室内部设置污水采集管道,将污水集中采集,方便后续处理。
1.3 进行初步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沉淀悬浮物等,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影响。
二、物理化学处理2.1 调节PH值:根据不同种类的污水,适当调节PH值,提高后续处理效果。
2.2 混凝沉淀:利用混凝剂将悬浮物凝结成较大颗粒,方便后续过滤和分离。
2.3 过滤分离:采用滤网或者离心机等设备将混凝后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净化水质。
三、生物处理3.1 生物滤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水进行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3.2 曝气处理:通过曝气设备提供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加速有机物的降解。
3.3 植物净化:在实验室周围种植一些具有吸附和净化作用的植物,进一步净化污水。
四、高级氧化处理4.1 光催化氧化:利用紫外光或者其他光源激发催化剂,促使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4.2 臭氧氧化:将臭氧与污水接触,氧化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的效果。
4.3 高级氧化反应:采用高级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臭氧等进行氧化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五、消毒处理5.1 紫外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破坏细菌、病毒的DNA结构,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5.2 高温消毒:将污水加热至一定温度,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5.3 化学消毒:使用消毒剂如漂白粉、臭氧等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结论:通过上述的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可以有效地处理实验室污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体健康。
在实验室管理中,应该加强对污水处理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确保实验室运行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污水处理实验
污水处理实验标题:污水处理实验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找到更有效的处理方法,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一、实验目的1.1 确定污水处理方法的适合范围:不同种类的污水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实验可以匡助确定最适合的处理方式。
1.2 评估处理效果:通过实验可以评估处理方法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确定其实际应用的效能。
1.3 寻觅提高处理效率的途径:实验可以匡助发现提高处理效率的方法,为污水处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二、实验设计2.1 确定实验样品:选择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污水样品,以摹拟实际处理情况。
2.2 设计处理方法: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处理方法,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
2.3 确定实验条件:确定实验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三、实验过程3.1 样品采集:采集不同来源的污水样品,保证实验的代表性。
3.2 处理实验:按照设计好的处理方法和条件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3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处理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实验结果4.1 处理效果评估:根据实验数据评估处理效果,确定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和效率。
4.2 问题分析: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4.3 实验总结:总结子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五、实验意义5.1 为环保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实验研究,提高了污水处理技术水平,为环保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
5.2 推动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实验结果可以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5.3 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
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
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场所,其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有机废水、无机废水和生物废水。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如果不经过有效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因此,制定一套高效的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标和要求1. 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的目标是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者降低到符合环境排放标准的水平,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可再利用或者安全排放的要求。
2. 废水处理过程应具备高效、稳定、经济、易操作等特点,以满足实验室的日常运行需求。
三、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与步骤1. 废水采集与预处理a. 安装废水采集系统,将实验室内产生的废水进行采集和集中处理。
b. 废水预处理包括沉淀、过滤等步骤,以去除悬浮物、颗粒物等固体污染物。
2. 生物处理a. 废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生物处理单元。
b. 采用生物反应器,如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等,利用生物菌群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c. 控制好反应器的温度、pH值、DO(溶解氧)等参数,以提高处理效果。
3. 深度处理a. 生物处理后的废水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以去除残存的有机物、微生物和无机盐等。
b. 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氧化、高级氧化等方法进行深度处理。
c. 控制好处理过程中的操作参数,如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温度等,以提高去除效率。
4. 除盐处理a. 如废水中含有较高的无机盐浓度,需要进行除盐处理,以降低盐类对环境的影响。
b. 可采用反渗透膜、电渗析等技术进行除盐处理。
c. 控制好处理过程中的操作参数,如膜通量、膜清洗周期等,以保证处理效果。
5. 消毒处理a. 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和除盐处理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残留的微生物。
b. 可采用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c. 控制好消毒过程中的操作参数,如紫外线照射时间、臭氧浓度等,以确保消毒效果。
6. 水质监测与控制a. 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悬浮物、pH值等指标。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综合性实验(学生)
环境工程学综合性实验——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环境工程学综合性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掌握水、大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各处理构筑物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工程应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使学生基本获得独立进行一般水污染控制工程项目(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或处理站)的工艺设计及运行管理的基本职业技能及动手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综合性实验方案中涉及到《环境工程学》中的生活污水处理单元设计、水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处理知识和《环境监测》中水质项目(水温、pH值、BOD5、COD、悬浮固体、浊度、NH3-N)的监测、《环境微生物学》中好氧微生物驯化原理过程、水中总大肠菌群及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AUTOCAD中环境设计单元制图。
该实验是将环境学科中的多个领域和环节加以综合、相互渗透的实验形式,带有一定的研究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它不仅需要综合的实验技能、独立的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同合作的精神。
二、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污水处理一般来说包含以下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它通过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油脂等。
二级处理是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
三级处理是污水的深度处理,它包括营养物的去除和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
可能根据处理的目标和水质的不同,有的污水处理过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过程。
机械处理工段机械(一级)处理工段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以去除粗大颗粒和悬浮物为目的,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这是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
机械(一级)处理是所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必备工程(尽管有时有些工艺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级处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别为25%和50%。
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法
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法标题: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法引言概述: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但实验室中产生的污水也是一大难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实验室污水的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污水处理的方法,帮助实验室科研人员更好地处理污水问题。
一、物理方法1.1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然后将上清液排出。
1.2 过滤法:利用过滤器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过滤掉,得到清澈的水。
1.3 蒸馏法:将污水加热至沸点,水蒸气升华后凝结成液态水,从而分离出纯净水。
二、化学方法2.1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氧化有机物质,使其分解成无害物质。
2.2 中和法:通过加入中和剂,调节污水的酸碱度,使其达到中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 氯化法:向污水中加入氯化剂,消毒杀菌,减少细菌和病原体的传播。
三、生物方法3.1 活性污泥法: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净化水质。
3.2 生物滤池法:将污水通过生物滤池,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3.3 植物净化法:利用水生植物如莲蓬、芦苇等吸收有机物和重金属,净化水质。
四、综合方法4.1 联合法: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实验室污水的不同特性进行综合处理。
4.2 循环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利用,如用于植物浇灌、冲厕等,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4.3 监测管理: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定期监测污水质量,及时调整处理方法,确保处理效果。
五、技术升级5.1 绿色技术:采用绿色环保技术,如生物膜反应器、光催化氧化等,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5.2 智能化管理: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污水处理过程的自动监控和调节,提高处理效率。
5.3 改进设备:更新污水处理设备,提高设备的处理能力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
结语:实验室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对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科研人员应该加强对污水处理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共同保护地球家园的清洁和美丽。
普通活性污泥法课程设计
普通活性污泥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及主要运行参数;2. 掌握普通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3. 了解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普通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数据,评估处理效果;2. 能够运用普通活性污泥法进行简单的污水处理设计;3. 能够熟练操作普通活性污泥法的模拟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激发学生对污水处理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环境科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可能对专业术语和复杂工艺流程感到陌生。
教学要求:1. 结合生活实际,以案例教学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普通活性污泥法原理- 污泥生长曲线- 污泥沉降性能- 好氧消化过程2. 工艺流程及运行参数- 充氧方式-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污泥龄- 污泥回流比- 污水处理效率3. 应用及优缺点- 处理各类污水的能力- 优点分析- 缺点分析- 改进措施4. 故障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 污泥溶解- 污泥反硝化- 污水处理效果不稳定5. 实践操作- 模拟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设备使用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 故障排查及解决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普通活性污泥法原理第二课时:工艺流程及运行参数第三课时:应用及优缺点第四课时:故障及解决方法第五课时:实践操作(实验课)教材关联:教学内容与课本第五章“污水处理技术”相关,涉及第3节“活性污泥法”。
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普通活性污泥法的相关知识。
实验室综合废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
实验室综合废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一、综述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本文设计的实验室废水处理技术方案主要包括:预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四个部分。
二、预处理实验室废水的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悬浮物、沉淀物、油脂等杂质,保护下一步的处理设备和工艺的正常运行。
预处理工艺可采用沉淀池、格栅过滤和溶气气浮等方法。
1.沉淀池沉淀池是将废水停留在一个设备内,使悬浮物和沉淀物通过重力沉降的过程。
在沉淀池中加入一些化学药剂,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可以增加悬浮物和沉淀物的沉降速度。
2.格栅过滤格栅过滤是利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的网格结构,将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拦截下来。
格栅过滤器可以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清理,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3.溶气气浮溶气气浮是将溶解的气体喷入废水中,通过气泡的浮力将悬浮物和油脂浮到水面上进行脱除。
同时搅拌作用可以提高气泡的分散性,提高油脂的浮升效果。
三、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和颜色等杂质。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降、过滤和膜分离等。
1.沉降沉降是利用重力原理将悬浮物和油脂沉降到底部,然后将清水流出。
可以采用圆形、方形或斜板等不同形状的沉降池设计,以提高沉降效果。
2.过滤过滤是通过滤料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拦截下来。
可以使用砂滤器、多介质滤器或活性炭滤器等不同类型的过滤器进行处理。
3.膜分离膜分离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材料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和颜色等有机物分离出来。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微滤和逆渗透等。
四、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药剂改变废水的性质,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调节pH值、氧化、还原和沉淀等。
1.调节pH值通过酸碱调节剂调节废水的pH值,使废水处于合适的酸碱条件下,有利于后续处理工艺的进行。
为了提高pH值的稳定性,常使用缓冲剂。
2.氧化氧化是通过添加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以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污水处理实验
污水处理实验引言概述:污水处理实验是一种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的实践活动,旨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实验的内容和方法。
一、污水处理实验的背景和意义1.1 污水处理实验的背景:介绍污水处理实验的起源和发展。
1.2 污水处理实验的意义:阐述污水处理实验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3 污水处理实验的目标:说明污水处理实验的具体目标,如减少污染物浓度、提高水质等。
二、污水处理实验的实施步骤2.1 污水采样与样品处理:介绍如何采集污水样品,并进行必要的前处理。
2.2 污水处理方法选择:列举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并根据实验目标选择适合的方法。
2.3 污水处理实验的具体操作:详细描述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试剂的使用、仪器的操作等。
三、污水处理实验中常用的分析方法3.1 水质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如pH值测定、溶解氧测定、COD测定等。
3.2 污水中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介绍常见的污染物分析方法,如重金属测定、有机物测定等。
3.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说明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如绘制曲线图、计算去除率等。
四、污水处理实验的效果评价4.1 水质指标评价:介绍常用的水质指标,如悬浮物浓度、化学需氧量等,并说明如何评价处理效果。
4.2 污染物去除率评价:介绍如何计算污染物的去除率,并分析实验结果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4.3 经济性评价:分析污水处理实验的经济性,包括成本投入和效益收入等方面。
五、污水处理实验的应用与展望5.1 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介绍污水处理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5.2 污水处理实验的不足与挑战:指出污水处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处理效果不稳定、技术成本高等。
5.3 污水处理实验的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污水处理实验的未来发展方向,如研发更高效的处理技术、提升处理效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实验(实验方案)实验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1. 实验目的:(1)了解SBR工艺原理。
(2)掌握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挂膜)过程;2.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组成。
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个生化系统的运行,必须要有活性污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物相。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 即营养物质、溶解氧、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 在这种情况下, 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 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 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3.实验设备与材料(1)SBR模型,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2)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3)生活废水(人工模拟配制)(4)100mL量筒4. 实验步骤第1天,投加30%活性污泥及生活污水,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循环运转。
第3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50%。
第5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70%。
第7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100%。
每天观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
5.实验观察与数据整理。
每天记录: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的活性污泥生长状况(每天测量SV30,方法见实验二,观察污泥量)。
6.结果分析对2种类型工艺的污泥驯化过程进行讨论分析。
实验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实验1. 实验目的:(1)了解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完成的污泥性状;(2)加深对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等工艺活性污泥性能的理解;(3)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30、MLSS、SVI)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
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
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
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SV30通常是描述污泥的沉降性能。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
MLSS描述污泥浓度,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和活性有关。
参考污水厂活性污泥培养驯化过程,是否驯化完成一般综合有机物去除率、活性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河微型动物情况等进行判断。
当有机物(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数据参考实验三),MLSS达到3000mg/L,SV>30%, SVI在10030左右。
3. 实验设备和试剂(1)电子天平;(2)烘箱和干燥皿;(3)真空过滤装置(布氏漏斗);(4)定量滤纸;(5)100mL量筒;4. 实验步骤(1) 污泥沉降比SV(%):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
(2) 污泥浓度MLSS: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mg/L 。
①测定方法a .将滤纸放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b .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称量并记录(W 1)。
c .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 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入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入漏斗)。
d .将载有污泥的滤纸折叠成1/4圆后放入烘箱(105℃)中烘干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 2)。
②计算计算污泥浓度:mg/L)12(VW W MLSS -=式中 W 1——滤纸的净重,mg ;W 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g 。
V ——水样体积,本实验为100mL 。
(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 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
计算式如下)g/L ()m L/L (10(%)MLSS SV SVI ⨯=5. 实验结果记录表1 实验结果记录6、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SV30、MLSS 、SVI ),描述实验活性污泥的性质(沉降性能,生长状况等),并判断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情况。
实验三: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实验1. 实验目的:(1)加深活性污泥法对生活污水污染物去除的理解;(2)掌握常规指标(COD、氨氮、pH)的测试方法;(3)了解活性污泥运行参数(进水负荷,曝气时间)与处理效率的关系。
2. 实验原理SBR的反应机理以及污染物质的去除机制与传统活性污泥基本相同,仅运行操作不同,操作模式是按时序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排泥5个程序组成,这种操作周而复始进行,以达到不断进行污水处理的目的。
3. 实验设备(1)COD快速测定仪(2)分光光度计(3)比色管(4)pH试纸(5)量筒,烧杯4. 实验步骤(1)测定原水COD、氨氮、pH值。
(2)取经过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处理的出水水样,测试COD、氨氮、pH值。
方法参考附件1、2。
5.数据整理1)污染物去除效率。
表1 进出水水质指标测定2)计算进水污泥负荷。
COD负荷:进水 COD浓度与污泥浓度比值。
单位为mgCOD/gMLSS。
氨氮负荷:进水氨氮浓度与污泥浓度比值。
单位/gMLSS。
为mgNH46.结果讨论1) 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对生活污水COD、氨氮的去除效率。
2)对比SBR与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对生活污水COD、氨氮的去除效果。
PHS-3D型pH计的使用方法1、将仪器连接好(已经连接好),插上电源,预热20分钟。
2、按“模式”键,选择温度调节模式,调节温度为25℃,然后按“确认”键。
3、将pH复合电极上方的盖子打开。
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电极,用纸巾擦干后放入pH为6.86的缓冲液中,按“模式”键,选择定位调节模式,将读数调为6.86,然后按“确认”键。
4、将pH玻璃电极用蒸馏水冲洗,用纸巾擦干后放入pH为4.00或9.18(当待测液为酸性时,使用pH为4.00的缓冲液;当待测液为碱性时,使用pH为9.18的缓冲液)的缓冲液中,按“模式”键,选择斜率调节模式,将读数调为4.00或9.18,然后按“确认”键。
pH计的标定则标定完毕。
5、按“模式”键,选择温度调节模式,调节温度为待测液的温度,然后按“确认”键。
6、将标定好的pH计的pH玻璃电极用蒸馏水冲洗,用纸巾擦干后放入待测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读取待测液的pH值。
7、重复步骤5、6 即可测定所有的待测液的pH值。
8、全部溶液的pH值测完后,用蒸馏水清洗pH复合电极,擦干。
将pH复合电极装入装有饱和KCl溶液的塑料套中(一定要将玻璃电极浸泡在饱和KCl溶液中,否则电极会损坏),将pH复合电极上方的盖子盖上(一定要盖上,否则当里面的外参比液干了,电极会损坏),关机,关电源。
9、搞好pH计和实验室卫生。
在仪器使用表填写好使用登记情况。
COD测定的简单步骤:1)吸取X ml (根据COD含量而定,经验值为3mL)过滤液于COD消煮管中(同时做一个空白,即吸取3.00ml 蒸馏水,其余步骤下同)2)加入1.00ml 掩蔽剂3)加入3.00ml 消解(化)液4)加入5.00ml 催化剂(小心操作,浓硫酸!)5)旋紧密封盖,摇匀6)放入已加热到165℃的COD消解装置中,消解22分钟。
7)拿出,稍冷却后用蒸馏水转移到250 ml 的三角瓶(锥形瓶),总体积约70ml。
8)加入2—3滴邻菲罗啉指示剂9)用已知浓度的硫酸亚铁(FeSO4)滴定,滴定终点颜色为红褐色(黄色——蓝绿色——灰色——红褐色)10)记录硫酸亚铁(FeSO4)的用量,计算出COD值COD(mg/L)=(V0-V1)×C×8×1000/V2式中:V0——空白消耗硫酸亚铁的量(ml)V1——水样消耗硫酸亚铁的量(ml)V2——水样体积(ml)C——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mol/L)8——氧(1/2,O)摩尔质量纳氏试剂比色法测氨氮1、取试样X mL(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进水的氨氮含量高,所量取体积小)于50 mL比色管中,加入1 mL酒石酸钾钠溶液,摇匀,再加入纳氏试剂1.0 mL(HgI2-KI-NaOH),摇匀。
放置10min后于波长420nm处进行比色,以水作参比。
2、在8个50 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50,1.00,2.00,3.00,5.00,7.00,10.00 mL 氨氮标准溶液(10mg/L),再加水至刻度。
加入 1 mL酒石酸钾钠溶液,摇匀,再加入纳氏试剂 1.0 mL(HgI2-KI-NaOH),摇匀。
放置10min后于波长420nm处进行比色。
吸光度为纵坐标,氨氮质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结果计算氨氮含量用下面公式计算:C N=M N/V N式中:M N---氨氮质量,ug,由查绘制的标准曲线确定。
V----取得试样体积,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