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策略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课题
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课题
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是一个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课题可以涉及各个学科领域,但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问题设计: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问题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密切相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和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学生需要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师指导: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 评价与反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之处。
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为依据,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
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课题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合的问题类型和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问题驱动策略单元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问题驱动策略单元1. 概述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三单元是问题驱动策略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和掌握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的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单元目标在学习完本单元的内容后,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何为问题驱动策略,明白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能够对问题进行提出、探究、分析和解决;- 运用问题驱动策略进行文本解读和理解;-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3. 问题驱动策略的基本理念问题驱动策略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什么是问题驱动策略,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如何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运用问题驱动策略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
5.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问题驱动策略进行学习和思考。
可以通过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6. 教学策略配合问题驱动策略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老师可以设置课堂问题导入,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引出学习主题;老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展开学习探究;老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
7. 教学案例以一个教学案例来说明问题驱动策略的具体运用。
老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健康饮食等,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最终向校领导发出倡议,或者组织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问题驱动策略学习和探究。
8. 总结通过问题驱动策略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得到很多启发和收获。
以主问题为驱动的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
以主问题为驱动的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摘要:以主问题为驱动,是对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细化,也是一种优化,它让阅读教学课堂的重点更突出,效率更高。
要在综合考量之下确定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内外的连接,集中解决主问题,是以主问题为驱动这种阅读教学策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主问题驱动阅读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鉴于此,用问题来撬动学生思维、推进课堂进度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活动。
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时候老师在一节课上提出的问题很杂、很碎,提问也比较随意,学生看似回答了很多次问题,课堂看起来好像很活跃,但最后反馈出来的是学生对当堂内容的掌握和吸收情况并不好,老师上课上得很辛苦,但教学效率并不高,如何提问成为了很多青年教师的困扰。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惑,有幸的是最近在学校执教了一堂以“主问题驱动”为主题的公开课,对以主问题为驱动的阅读教学策略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思考。
所谓“以主问题为驱动”,就是教师一节课设计一个主问题,然后本堂课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围绕这个主问题来展开,真正地让学生实现“一课一得”。
那么,怎样确定主问题?如何开展教学?课堂效果如何?笔者将结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个课例来进行阐述。
一、综合考量,确定主问题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泛指的是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来完成的、同时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重要提问或者任务,这个提问或任务能够形成课堂上一个较长时间的教学板块。
主问题的设计还应该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在深度思考中提升思维能力,同时提高答题分数。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要怎样确定主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量:(一)文本分析,选择教学价值点拿到一篇课文之后,教师肯定先要细读文本,首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看看它到底写了什么;然后要弄清楚文章的结构和章法,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其次还要思考这篇文章之所以被选入部编版教材供广大学生学习是因为什么,它有什么特别的教学价值。
问题驱动课题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决定开展以“问题驱动”为主题的课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以“问题驱动”为主题的课题教研活动三、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问题驱动的认识,明确问题驱动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0日-2022年11月10日五、活动对象我校全体教师六、活动内容(一)准备阶段(10月10日-10月16日)1. 教师收集和整理教学中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
2. 教师针对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3. 教师分组讨论,共同确定本组的研究课题。
(二)实施阶段(10月17日-10月31日)1. 各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 各课题组组织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各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交流阶段(11月1日-11月10日)1. 各课题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研究心得和经验。
2. 全体教师对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
七、活动流程1. 开幕式(10月10日)- 领导致辞,介绍活动背景和目标。
- 主持人介绍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
2. 问题收集与整理(10月10日-10月16日)- 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收集和整理问题。
- 教师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3. 分组讨论与确定课题(10月17日)- 教师根据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确定本组的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课堂模式探究
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课堂模式探究一、转变全新教学理念,发挥任务驱动优势在新课标发展背景下,为了促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贯彻和落实,语文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如何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日常所开展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的反馈,能够意识到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
因此,广大教师就需要在新时期转变为全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以往单一性和刻板性的教学桎梏,从而能够为学生呈现出更加活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教师可以在任务型教学方法下进行探究,通过给学生布置语文学习任务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探究行动,并且按照既定的任务要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时,教师不能运用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而是需要寻求其中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大意,并且能够自主理解古诗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
在不强制学生背诵古诗的情况下,学生也能潜移默化地记住诗句,思考诗句中一些细节性的知识。
如此这般才能够真正发挥任务驱动的教学优势,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堂任务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任务型教学探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确定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根据学生当前的语文学习水平,为他们科学设计一系列的课堂学习与实践任务。
因此,教师需要对于语文教材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其中的不同板块中构建出更加具体的教学目标细则。
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针对具体的课文内容给学生设计任务,这样一来,才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当前阅读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让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问题驱动,引领阅读
问题驱动,引领阅读作者:王维来源:《新课程》2024年第13期问题可驱动学生学习,引领学生进行有目标、有质量的阅读。
本文以《灰雀》阅读教学为例,对如何依托问题教学法,驱动、引领学生展开阅读进行探究。
一、创设情境性问题情境性问题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生动具体场景的过程,能够起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引领学生跟随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探索。
(一)问题情境激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可以多加入一些趣味性内容或生活化元素,确保学生对问题探索感兴趣。
在《灰雀》的教学中,教师便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情境,使学生于情境中自觉探究问题。
为了激活学生对《灰雀》的探索兴趣,我在教学中先是出示了灰雀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我们总会看到鸟儿在天空自由自由地飞翔,那大家知道图片中是一种什么鸟吗?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围绕两人一鸟展开的。
以上问题与图片相互辉映,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学生大胆问道:“老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是不是都非常喜欢灰雀?”接着便有其他学生表示:“肯定是,灰雀看起来确实很漂亮。
”我也就此表示:“既然大家这么好奇,一会儿可就要认真读一读,看看这‘两人一鸟’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基于这样的互动过程,学生也顺利进入特定情境中,将注意力集中于对课程知识的探索中。
在问题驱动下,我进一步以问题的形式安排学习任务:1.围绕“灰雀”,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课文中出现的“两人”是谁,你是怎么看待这两个人的?基于以上问题的驱动,学生快速展开对课文的阅读。
在观察中,我发现有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标记了一些词语和句子。
有“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有“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还有“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问及缘由,该生表示:“我觉得这些句子很有用。
”在之后邀请该生回答问题时,他便从这些句子入手,介绍了自己对这两个人的看法,认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小男孩也是因为喜爱灰雀才抓了它,最后又放了,说明男孩也很诚实、善良。
浅析任务驱动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任务驱动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熟练运用任务驱动,定位课堂学习目标、聚焦学习重点内容、促进语文课堂的多元对话、发展学生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任务驱动课堂教学策略运用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化已深深影响着课堂教学的革命。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已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
任务驱动是在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而高效地进行,教师以核心问题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在充分尊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创造性的挖掘、发挥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撬动学生的思维,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任务、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行为。
基于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任务驱动策略,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构建和共享学习成果,实现深度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任务驱动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一、以任务驱动定位课堂学习目标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常常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在创设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或是别致的肢体语言、新颖的游戏、图片、视频等情境时引入课题,确定课堂学习目标,引发学生的阅读、思考、探究。
这种老师直接给学生定位学习目标的方式,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步调进行被动的参与课堂的学习。
其实,如果我们在开课之机,以抛出问题、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现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文本材料等,自己围绕课题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方式等,学生就能在问题及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自然而然地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以最佳的学习状态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驱动教学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问题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的深入剖析,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驱动;教学法;实践案例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问题驱动教学法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问题驱动教学法通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旨在分析小学语文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实施策略及实践案例,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小学语文问题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问题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以问题为中心: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
2.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问题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合作与交流:问题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以实际应用为导向:问题驱动教学法强调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学语文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策略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具有思考性、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问题驱动”策略的课堂运用
任务 , 这样 的诵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诵读 。 如文 言文教学可让学生完成 如下诵读 目标任务 : 一读 , 读 清, 即读 清字词 。二读 , 读顺 , 即读顺 文句 。三读 , 读 懂, 即读 懂文义 。学生在诵读前 , 教师要明确地提出 问题 , 规定具体 的 目标任务 , 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
三、 问题 交 流— — 演 绎 多 元对 话
、
问 题 激趣 — — 定 位 课 堂 目标
课堂提问能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 ,从而引发认 知 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 每一篇课文 、 每一节课 都必须 有 明确 的课堂学习 目标 ,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 会有 的放矢 。而课 堂 目标如何 出示是很有技巧与讲 究 的, 一般的教者采取直接展示 式 , 这很难激发学生 学 习的兴趣 。 我们 的课堂 目标若 以问题 的形式呈现 , 通 过 提 问 让 学 生 注 意 和理 解 教 材 的 重 点 和 难 点 , 掌 握学 习的方法 , 同时又能便抓住学生的心 , 引起学生 的注意 与思考 , 激活学生的思维 , 使学生在问题的驱 动下 , 全身心地参 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 快速高效 地完成学 习任务 , 达到课堂高效的 目的。
一
情感 以及语 言表 达技 巧等方面有一个深 刻的 了解 、 理解与感悟 。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合 作学习 的方式 , 发挥小组集体智 慧 , 群 策群力 , 这样 才能保证学生在深度探究这一 环节学 习的高效。 3 . 思维拓展 。 通过具体问题 引导学生走 出文本 , 把文本的内容与现实生活 、 当今社会对接 , 把文本所 阐述 的道理与 人生感 悟 内化为学 生终 身有用 的东 西, 积淀为学生的精神财 富。
对 文 本 的 阅读 由浅 入深 , 由表 及 里 , 由感 性认 识上 升
问题驱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篇•高效课堂问题驱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马雄伟(甘肃省积石山县刘集乡大庄小学,甘肃积石山)摘要:语文学科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能力的综合性学科,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作为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导课堂教学层层递进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问题驱动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式的轻松课堂。
以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如何运用问题教学让语文课堂更加深入。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驱动;有效运用;教学策略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模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教材文本和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子连接师生交流和生本互动,在多种教学方式创新引导中促进学生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帮助学生思考探究语文知识。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深入了解文本内涵显然是仓促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生本理念,立足学生视角精心设计导学案,针对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预习导学案,让学生在预习中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对文本内容中有疑惑的地方做出批注,为后期课堂上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问题:詹天佑是如何修筑铁路的?作者在课文中是如何评价詹天佑的?有哪些内容反映了詹天佑的“杰出”?有哪些内容反映了詹天佑的“爱国”?预习课文,将这些问题解决后画出自己还有疑问的其他地方,和同伴交流。
又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在导学案设计中将基础的生字词罗列出来让学生自主掌握,将需要学生在课下搜集整理的资料指引出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解决,对于文章中描写闰土的外貌段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画出来,并交流这些描写表现了闰土的哪些性格特点。
这样,在有效的检测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知识,感悟文本内容。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的探究——以《劝学》为例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的探究——以《劝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03-28T13:19:28.23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1期作者:吴春莲[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高中语文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带动,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学习兴趣贯穿于整堂课程的教学中,而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正是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保持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导入方式,更是高中语文课文教学首要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一个良好的新课导入对于学生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黑龙江省明水县第一中学151700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高中语文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带动,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学习兴趣贯穿于整堂课程的教学中,而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正是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保持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导入方式,更是高中语文课文教学首要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一个良好的新课导入对于学生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在高中语文新课导入的环节中,教师应该积极地通过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导入内容与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新课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劝学》一、填空式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填空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个问题去挖其中的一个内容作为任务的布置,让学生来进行选择与填空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维,并能够利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积极性来更好地融入到接下来的新课知识学习过程中。
填空式的任务驱动方法应该遵循两个条件,第一是与课文的内容息息相关,不能够脱离了新课教学的内容来设计问题填空,否则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第二,填空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生活中的元素才能够更有效地去激发学生对填空与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才能够发挥出填空式新课导入的作用。
基于问题驱动的“五步教学法”
基于问题驱动的“五步教学法”摘要现当代课堂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包含了怎样教和如何学的两个活动形式。
基于问题驱动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讲、练、总的课堂教学流程,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展示、评价的教与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有效打造高效课堂。
教研之花绽放关键词:情境导入问题驱动精讲精炼思维导图总结展示评价引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谓“有法”是指不同学科的教学有一定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境而定,所以,最终还得是“贵在得法”。
但课堂教学怎样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去探究学习,则有规律可循。
以导、学、讲、练、总为思路的课堂教学流程,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展示以及评价的教与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有效打造高效课堂。
基于问题驱动的探究式“五步教学法”以“导(导入)-学(自学)-讲(精讲点拨)-练(课堂课下训练)-总(思维导图总结)”为主要教学环节,旨在使教师上课思路清晰,教法得当;学生学习指向明确,知识记忆有载体,课下巩固有针对性,课后复习有条理。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从而打造高效学习课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抛出课题,引发思考。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内容饱满而富有吸引力,精彩而生动,学生愿意学而且课堂高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个吸睛学习情境至关重要。
吸睛在心理学上叫唤起注意。
因此在创设情境选材必须是生动的、充满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是别致的肢体英语、新颖的游戏、图片、视频。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这些好的手段,有助于教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
2、抛出课题,引发思考。
根据导入情境,紧密结合学科实际,密切关联教学内容,抛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的“四动”与课堂的“四实”
111[课改在线衣仰的“回动”与课堂的“回实”■吴建兴董玉叶语文课堂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情境的设置、语言的启迪、智慧的渗入、情感的升华来塑造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
其实,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如果语文教师巧妙地运用“四动”,就可以达到语文课堂的“四实”,进而让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动”与“四实”包括:1.情境调动,让语文课堂“丰实”起来;2.问题驱动,让语文课堂“扎实”起来;3.师生互动,让语文课堂“充实”起来;4.工具撬动,让语文课堂“真实”起来。
一、教师的“情境调动”,让语文课堂"丰实”起来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常会有一种“干巴巴”的课堂体验,所谓“干巴巴”,可能是“干瘪”,也就是学生思维活动不充分,想法单调单薄;也可能是“干燥”,学生的表达机械化、术语化。
这种“干”是由学习的间接性导致的。
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相较之下,直观情境显然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提倡和重视的情景教学,想让语文课堂避免“干”,教师就需要制造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活力,使学生在情境中引发共鸣,从而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
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一文时,笔者深感文本博大精深,如何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构建桥梁,颇费思量。
而通过巧妙构建情境,就能迅速打破文本与学生的隔阂,为学生的理解扫清障碍。
课堂伊始,笔者就借用课本中的配图,让学生将孔子及其弟子在图中标识出来。
学生迅速进入“孔子的课堂”,将图与文进行对接,很快实现了文本的“破冰”。
图画中弟子四围侍坐,曾皙从容鼓瑟,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沐浴在礼乐之中的和谐的课堂,这就为解读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孔子对于曾皙之志的评价显然高于其他三位弟子,这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所在,但曾皙的话不易读透。
此时笔者将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想象倘若四子之志变为现实,而我们是生活在其间的百姓,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生活感受。
问题驱动式教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问题驱动式教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摘要:问题驱动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体现在“问”和“答”两个方面。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问题驱动式教学的优化应用,通过创设趣味驱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生活型问题引发情感共鸣、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本文就问题驱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化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驱动式教学;优化;策略引言:在教学改革的带动下,将探索能力与研究意识逐渐地融入了教育方案之中,这给老师在实践中的教育工作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们只懂得灌输知识,使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僵硬,所以这样落后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
而在现代课堂语言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僵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得以合理地运用,才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一、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概述问题驱动课堂是指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和反思学习内容,并利用独立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在"问题驱动"教学中,"问题"是教育的中心环节,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最大程度地发展,就需要在教学内容、课堂环节、教育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上加以反思,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并主动地反思和问题,以实现主体教育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过去,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并没有进行教学改革,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师的主体,而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遵循教师讲授、学生倾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固定流程。
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没有充分地关注学生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缺少实际的语言练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不佳。
三、小学语文问题驱动教学的最佳策略(一)创设趣味驱动式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性格活泼,好奇心重,上课时往往不能专心听讲。
“问题驱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神的一滴》教学设计为例
学 习, 使每 个 学 生都 成 为 成功 的 学 习者 。对 语文 这 样 一 门基 础 学 科 ,新 课 标 明确 指 出 “ 文 素养 是 学 生 学好 其 他课 程 的 语 基 础 ,也是 学 生 全 面发 展 和 终身 教 育 的基 础 ”, “ 文教 育 语
应 该 而 且 能 够 为 造 就 现 代 社 会 所 需 的 一 代 新 人 发 挥 重 要 作
在 合 作 中丰 富、 调整 自己的 见解 。 自我 调 节 学 习理 论 ( 图 如
难 点 ,引 入 或创 设 一些 问题来 引导 学 生质 疑 、 思考 , 为下 阶
1 r 课 l 示 )认为 学 者运 用 认 知调 节策 略 和动 机策 略来 促进 自己 段 的学 习 手好 伏 笔 , 真 正打通 语 文 教 学 “ 前 一 一课 中 一 一 所
自我 监控 和 调 节 的作 用 。同 时 ,基础 教 育 课程 改 革 的 目标 之 进学 生 的 终 身 发展 。
一
就 是 让学 生 成 为学 习 的主 人 ,让 学生 进 行 生动 活 泼主 动 地
二 、模 式 流程 “ 问题 驱 动 、学 案 导学 ” ,是 ‘ 以导学 案 为载 体 , 以 种 问题 解 读 为动 力 ,倡 导学 生 自主 学 习 ,促 进 学 生 自主 发展 语 文素 养 的 语 文教 学 模 式 。在 该模 式 下 的语 文 教 学过 程 中 ,学 生在 课 前通 过 语 文 导学 案 先行 预 习 、 自主 学 习 ,教 师在 导 学 案 的基 础 ~ ,将 语 文课 堂 教 学 分为 两 个有 机 联 系的 部 分 。课 }
成 长 ,越 来 越 成 为每 一 个教 育工 作者 的时代 共 识 。我们 充 分
“问题驱动”策略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同时 , 就 会领 悟作 品 的作 者是个 遭 贬谪 、 求 解脱 、 思 亲人 的形 象, 而 他 在词 末 发 出的 “ 人有 悲 欢 离合 , 月 有 阴 晴 圆缺 ” 的感 慨 及对 普 天下 “ 但愿 人 长久 , 千里 共婵 娟 ” 的美 好 祝 愿 , 也 会 让 学 生 悟 到作 者 豁 达 宽广 的 胸襟 。 当然 教师 的提 出问 题 的 交 流应该 从易 到难有 一定 的梯度 。 问题 太容 易会让 学生 感到
一
发 现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学生通过多读 、 多思考 , 去探索 问 题 的解 决方 法 , 从而有效地使学生 的思维能力得 到训 练 , 达 到训
三、 “ 问题交流” 。 演绎多元对话
、
“ 问题 激 趣 ” 。 定 位 课 堂 目标
每一 篇课 文 、 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明确 的课堂学 习 目 标, 这样 练学生思维 的 目的。
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教 育 2 0 1 6 . 1 1
高效课 堂
“ 问题 驱 动 " 策 略 的语 文 课 堂教 学 方 式探 究
黄 书平
( 江 西省 赣 州 市会 昌县 第二 中 学 江 西 会昌 3 4 2 6 0 0 )
【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呈现出多元状态与鲜明的个性, “ 问 题驱动” 应是课堂高效的有效策略。读书的过程是一个
在反思此课的教学 中, 感 悟到本文里的文言知识 并不难理解 , 学 生完全可 以按照课下注释 的提示 了解全文 的内容 。在 比较了多 种版本的教案后我认为 :若将本文 的解读仅停 留在 文言翻译和 问题 的解说上 , 那就削弱了语 文教学的丰富性。因此 , 教学 目标
就 是 以 问题 的形 式 呈 现 ,通 过 提 问让 学 生 注 意 和理 解 教 材 的 重
“问题驱动”一体教学模式下的读写双翼思考
写作教学[I I “问“动"一体获学謨丸下的诙写□翼思才團马腾笔者学校经过短短几年的问题驱动课堂的实践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教学成绩节节攀升,学校声誉日增。
生态化、生动性是“问题驱动”课堂的核心价值追求。
受专业水平所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生硬、低效的现象。
于是,寻求有效路径来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一、分析现状当前语文课堂,有的老师重“读”轻“写”,有的老师又重“写”轻“读”。
有的偏重工具性,读写脫节,强化了基础,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的偏重人文性,多为简单的说教,未品文先悟道;还有的偏重应试训练,忽略语言说写训练,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
”阅读教学中,读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由此看来,“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路径,应该从读写入手。
二、思考探索本着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的原则,紧紧围绕语言运用这个中心,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下,笔者开展了基于阅读教学的读写研究,旨在探索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新形式与实施策略,促进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进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坚持以语言运用为中心以课内外阅读为引领,将从文本中学到的语文知识、技能、方法,拓展到课外阅读与写作中去,尤其是“写”。
2.突出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字、词、句、篇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突出段落篇章;在注重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写作拓展训练。
3.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设计一是开发所需的适用于读写的优质课程资源,二是实施读写结合的学习活动设计。
4.处理好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三、研究实践针对当前教学现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探究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为出发点,以新课标为依据,拟谈谈如何借助“问题驱动”进行阅读教学,努力打造读写双飞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的有效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以下是具体的实施策略:1. 学生主体参与策略这个策略着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和让学生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兴趣。
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和个人经历进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语言的运用。
2.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策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等,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实地考察、实验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应用和乐趣。
3. 情景教学策略情景教学是一种将语文知识融入实际场景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古文时,可以通过模拟古代社会风俗、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背景和含义。
4.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 情感教育策略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方式。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各种情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情感体验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考。
6. 微课教学策略微课教学是指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传达。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制作一些精彩的微课视频,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供多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源。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初中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初中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一些高效的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进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课件、视频、音频等方式,让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知识等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师生互动:教师应与学生保持积极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的解答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5. 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一些情境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6.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
7. 讲究方式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例如讲解、演示、讨论、实践等方式。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8. 引导学生多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年龄段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通过读书分享、读书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驱动”策略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作者:黄书平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第11期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呈现出多元状态与鲜明的个性,“问题驱动”应是课堂高效的有效策略。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质疑、析疑、再生疑的过程。
在此策略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好角色,恰当地运用问题,通过“问题驱动”把学生学习状态调节到最佳境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驱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036-01
课堂教学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
课堂中有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认知才能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才能不断地历练,学生的智慧才可以得到不断地超越与升华。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问题驱动”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性呢?
一、“问题激趣”,定位课堂目标
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有的放矢。
课堂目标如何出示是很有技巧与讲究的,如果采取直接展示式,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课堂提问的巧妙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发认知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
如《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一组问题,并以“问题激趣”,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1)“记承天寺夜游”这是文章的题目,请同学们加上人物,事件把它说成一句完整的话。
经过学生阅读,师生总结出:“苏轼和张怀民在晚上在承天寺欣赏月景”。
(2)苏轼和张怀民是什么关系?经过学生阅读,师生总结出:“朋友”。
(3)朋友分一般朋友和好友及志同道合的朋友。
你认为他们属于哪一类,并从文中找出根据。
经过学生阅读,师生总结出:志同道合的朋友,根据“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事后在反思此课的教学中,感悟到本文里的文言知识并不难理解,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课下注释的提示了解全文的内容。
在比较了多种版本的教案后我认为:若将本文的解读仅停留在文言翻译和问题的解说上,那就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
因此,教学目标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通过提问让学生注意和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中拟从立足于文中的一个“闲”字,以朗读贯穿,巧借资料旁征博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培养身处逆境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问题生成”,催生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的特性及学生的认识水平,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
如:
教学《归园田居》时学习到“悠然见南山”一经典名句,对此句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质疑,就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和独立地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质疑,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才能培养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多读、多思考,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问题交流”,演绎多元对话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对话”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学生经过“问题探究”这个学习程序后,教师可在课堂设置一个“对话”环节,让学生交流思想与观点,汇报学习的收获。
如一位老教师在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就以问题交流的形式呈现课堂教学:(1)“我欲乘风归去”你认为作者想归到哪里去?是否真的想归去?(2)如果你是苏轼的弟弟子由看了哥哥写的《水调歌头》你最感动是哪一句?为什么?(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4)你认为作者从离愁别绪中走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寻求这些问题答案的同时,就会领悟作品的作者是个遭贬谪、求解脱、思亲人的形象,而他在词末发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慨及对普天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也会让学生悟到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
当然教师的提出问题的交流应该从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
问题太容易会让学生感到无味让提问流于形式;问题太难会让学生望而却步。
而提问从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同时兼顾了不同水平的各种学生。
话说回来,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育,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