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领域,旨在探讨人的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
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中,存在着多个主要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解释方式。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特点。
1. 心理生理医学派(Psychophysiological Medicine)心理生理医学派主要强调身体和心理的相互作用。
其核心概念是身体和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
这一流派的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而身体状况也可以对心理产生影响。
心理生理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应激反应模型”(Stress Response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人面临应激刺激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对身体产生影响。
这一模型的研究揭示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身体状况对心理的影响。
2. 行为医学派(Behavioral Medicine)行为医学派将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相结合,以寻求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其研究重点是探索人的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行为管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行为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行为与健康模型”(Health Behavior Model)。
该模型认为,人的行为与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因此,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
3. 心身医学派(Psychosomatic Medicine)心身医学派强调心理和身体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它关注情绪、心理状态和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张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身体症状。
心身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心身症状模型”(Psychosomatic Symptom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个体面临压力和情绪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背疼等。
医学心理学学习指导
医学心理学学习指导一、引言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医学领域的心理状态、行为和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医学知识,研究和应用心理学原理为医学服务。
本文旨在为医学心理学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
二、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医疗领域中人与健康之间心理状态和行为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医疗过程中的心理影响因素,包括疾病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的影响等。
2.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医学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疾病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包括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 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如压力、情绪、人格特征等对健康的影响。
- 研究心理干预措施对疾病治疗的作用:通过心理干预,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康复。
三、医学心理学的学习方法1. 深入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理解医学心理学需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各种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等。
只有对医学有一定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2. 学习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医学心理学是基于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因此学习者需要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例如,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典型实验设计等。
3. 阅读相关文献阅读医学心理学的相关文献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相关论文、学术著作和研究报告,学习者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前沿动态。
4. 实践经验的积累医学心理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习者可以通过参与实验、临床实习和参与研究项目等方式来积累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他们将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中,提高对医学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医学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医学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医学领域医学心理学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和治疗。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主要理论)
第2章主要理论2.1 核心讲义一、行为学习理论(一)行为的概念1.狭义的行为概念“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2.广义的行为概念“行为”是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不仅外显的行为动作可以进行观察和研究,而且这些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被观察或研究。
3.行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正常的或病态的行为,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对行为学习各环节进行干预,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
(二)经典条件反射1.实验与解释二十世纪初,巴甫洛夫用食物刺激使狗的口腔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当食物(非条件刺激)与唾液分泌无关的中性刺激总是同时出现(强化),经过一定时间结合以后,铃声成为食物的信号,转化为条件刺激。
此时,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称为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习得性行为,是大脑皮质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
这种条件反射过程不受个体随意操作和控制,属于反应性的行为,也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CS),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CR)。
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S对行为反应R的影响。
据此,许多正常的行为现象或异常的行为问题,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获得。
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敏疗法,则是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性的松弛反应,以帮助患者克服“习得性”的紧张行为反应症状。
3.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1)强化强化是指环境刺激对个体的行为反应产生促进过程。
如果两者结合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形成就越巩固。
(2)泛化泛化是反复强化的结果,不仅条件刺激(CS)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其主要机制是大脑皮质内兴奋过程的扩散。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 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五)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监督检查机制在睡眠时变得松懈,潜意识中的本
能冲动以伪装的形式趁机闯入意识而得到表现,构成了梦境。可见,梦是对清 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表达,是通往潜意识的一条捷径。借助对梦的 分析和解释可以窥见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并可以用来治疗心理疾病。
和思想负责,依赖人的理智和逻辑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合理的途径求得
问题的解决。它注意思维和行为,较少直接针对情感和情绪,强调现在和将来, 不纠缠于过去,重视“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三)认知行为理论 3. 贝克的认知疗法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治疗和情绪困 扰》中提出了认知治疗的理论观点: 个体的情感和行为是由其自身认识外部世界的方法决定的,即思想决定了 他的内心体验和行为反应。 心理障碍的产生不是激发事件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在歪曲 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 错误思想常以“自动思维”的形式出现,不易被认识到,不同的心理障碍 有不同内容的认知歪曲。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B 非理性信念
A 事件 D 观念调整
C1 消极结果
C2 积极结果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三)认知行为理论 2. 格拉瑟现实治疗理论 美国心理治疗学家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的现 实治疗理论是建立在控制理论基础上,假设人们可以对他们的生活、行为、感受
注意 保持 运动再现 动机确立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五、行为学习理论的临床应用举例
病人的一般资料:王某,女,20岁,大学生。 求助过程及方式:由父母陪同来心理门诊求治。 求助的主要原因:病人半年前与男友分手之后,心情低落,产生难以抗拒的饮食欲望,在外暴饮 暴食,一直吃到撑得难受才罢休,暴食后心情稍有缓解。之后每逢心情不好,或遇事不顺心即会 产生强烈的饮食欲望,暴饮暴食。开始时每2至3周发作一次,每次暴食维持1~2天,饭量是常人 的3~5倍。发作时,每1~2小时即会产生难以忍受的饥饿感,若不进食,则头晕、心慌、易怒, 进食后缓解。3个月前发作变得频繁,发作维持时间变长。体重明显增加。而因担心身材改变,而 在暴食后采用引吐、导泻、增加运动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身体发胖的恐惧心理。一再发誓 不再滥吃,但饥饿感来袭时,又无法控制。病人近半年来学习效率下降,有时旷课,感觉难以应 付考试。 重要的成长经历:病人9岁时父母离异,之后随父亲生活,在病人不开心的时候父亲就会给她买好 吃的东西来哄她开心,她就会觉得心情好些,病人认为吃东西让胃满满的能改善心情。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涉及到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在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理论流派逐渐形成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是医学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理论流派之一,它认为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的,疾病可以通过生物学机制来解释。
该模型关注身体的生理过程,例如遗传、神经系统、细胞水平的异常变化等,以解释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生物医学模型试图通过药物、手术和其他生物干预措施来处理身体上的问题,但它在解释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时有所局限。
二、心理动力模型心理动力模型强调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潜意识的冲突和不满,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动力模型将焦虑、抑郁、冲突和防御机制等因素与疾病的发展联系起来。
心理动力模型在医学心理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治疗和解决潜意识冲突来提高身体健康。
三、认知行为模型认知行为模型认为,人们对事件的反应主要是由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所决定的。
这个模型认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认知行为模型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压力管理、疼痛管理和心理康复等。
四、社会心理学模型社会心理学模型认为,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心理学模型强调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和文化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人关系的复杂交互作用决定的。
社会心理学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涉及到健康宣教、健康促进和社区干预等领域。
五、整合模型整合模型试图将不同的理论流派进行整合,以更全面地解释身心健康和疾病。
整合模型认为,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健康和疾病。
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第三讲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动力学理论(一)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分出三个层次,即潜(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潜意识(unconscious)指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这些东西具有强大的能量,是人活动的内驱力,决定或影响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活动。
2.前意识(preconscious)指无意识中那些能被召回的部分或能被人回忆起来的经验。
前意识介于潜意识同意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官”的角色,严密防范以阻止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进入意识之中。
3.意识指直接与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它调节着进入意识的各种心理现象,压抑着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本能和欲望。
(二)人格结构论人格(personality)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交互作用构成。
1.本我(id):又称伊底、原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其中性本能的冲动被称为力比多,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ego):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也有一部分处于潜意识水平。
从动力角度看本我的愿望和力比多能量充填到自我,自我成为本我或内驱力的执行者。
在现实层面,自我是现实生活的承担者,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通过延迟满足的方式以现实原则替代本我的快乐原则。
自我要协调本我和超我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外部现实的要求。
自我是否对环境有良好适应体现着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是判断人格成熟水平的重要标志。
3.超我(superego):类似于良心与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
超我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由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的,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按“至善原则”行事。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在性本能驱力和环境的影响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些与各阶段相关的心理特点。
医学医学心理学
THANKS
感谢观看
实践方向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提高心理健 康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5
医学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医学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
文化差异对疾病认知的影响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疾病的认知、解释和应对方式是否 存在差异。
跨文化心理评估
研究如何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准确的心理评估,制定适应 不同文化的评估工具和程序。
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恐惧 或焦虑的刺激,帮助其逐 渐适应并克服恐惧或焦虑 。
厌恶疗法
通过给予患者一些不愉快 的刺激,如轻微的电击或 注射药物,以消除不良行 为或瘾癖。
松弛疗法
通过教授患者一些放松技 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 肉松弛等,以缓解紧张和 焦虑。
认知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其非 理性信念和思维模式,以减轻
认知心理学理论
总结词
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解 释和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详细描述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他们对 客观现实的认知和理解的影响。这个理论关 注个体如何获取、储存、处理和使用信息, 以及这些认知过程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和行 为。它认为认知过程是有意识的,可以通过 自我观察和实验来研究。
理治疗。
03
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法律责任与权益
分析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为相
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
06
医学心理学案例研究
案例一: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是医学心理学中重要的案例之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1.精神分析基本理论 ⼜称⼼理动⼒学理论,于19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
强调潜(⽆)意识的研究,潜意识内的⼼理冲突是⼼理障碍的原因。
主要理论体系包括意识(⼼理)结构理论、⼈格理论、⼈格的发展性⼒学说、防御机制和精神分析治疗。
(1)弗洛伊德的⼼理结构将意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潜意识中有原始冲动、本能和被压抑的欲望。
前意识是“检查官”,防范和阻⽌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进⼊意识。
(2)⼈格理论认为⼈格是由本我、⾃我和超我组成,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是⼈格中最原始部分,遵循“快乐原则”;⾃我⼤部分存在于意识,是⼈格结构中最重要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超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超我类似于良⼼、良知,⼤部分存在于意识,按“⾄善原则”⾏事。
(3)⼈格发展理论将⼈格的形成分为五个时期,依次为⼝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殖期。
该学说过分强调早期性本能的压抑是⼈格发展不健全和⼼理障碍的主要原因,过分强调潜意识冲突的作⽤。
2.⾏为主义理论 代表⼈物是华⽣。
主要观点是认为⼈的所有⾏为(正常或病态、外显与内隐)都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形成。
⾏为主义者主张研究刺激(S)和反应(R),反对研究意识,因此称为S-R学说。
其他代表⼈物和理论有: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②斯⾦纳的操作条件反射;③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
3.⼈本主义理论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为代表,兴起于1950~60年代。
主张研究对⼈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个⼈成长受到阻抑是⼼理障碍的原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患者中⼼疗法”促进了⼼理学的发展。
⼈本主义理论反对精神分析学派把⼈视为本能的牺牲品,也反对⾏为主义理论视⼈被评为“巨⼤的⽩⿏”,因此称为“第三势⼒(阵营)”。
4.⼼理⽣理学理论 坎农、塞⾥、沃尔夫是代表⼈物。
它的基本课题是⼼⾝问题,研究影响健康和疾病的⼼理与⽣理中介机制,研究⼼理社会因素等各种信息如何影响⼤脑⽪质功能,研究⼼理-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在疾病与健康中的作⽤机制。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知识点[第四至六章]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心理动力理论,由奥地利维也纳的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最重要的发现是潜意识,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
知识点:潜意识的相关概念意识: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如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
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地带。
知识点:人格的相关概念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又称力比多)和攻击本能,人格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协调作用,使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如果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自我”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
超我:类似良心、良知、理性。
是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
其特点是能辨别是非、分清善恶,因而能对个体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完善的程度。
它遵循“至善原则”。
知识点:性心理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在性本能驱动和环境影响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些与各阶段相关的心理特点。
心理的性指的是口腔、肛门、肌肉、生殖器和皮肤等部位的躯体感觉,不同的发展阶段,快感集中在不同的部位。
性心理发展的五大阶段为:口欲期(又称口腔期,人格形成时间为1周岁之前)、肛欲期(又称肛门期,人格形成时间为2—4周岁)、性器期(又称性蕾期,人格形成时间为4—6周岁)、潜伏期(又称活动期,人格形成时间为6—10周岁)、生殖期(又称青春期,人格形成时间为10—20周岁)。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导言医学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的心理状态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心理流派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观点的集合体,代表着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医学心理学导论中的几个主要心理流派,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生物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派,它的核心理论是行为的反应性和独立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的反应,而不受内在思维和情感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实验和观察,并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和可观察性。
该流派主张通过刺激-反应的训练方法来改变人的行为,例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等。
在医学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医学行为治疗。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源于学习和环境因素,因此采用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例如,行为治疗可以用于减轻焦虑、抑郁和恐慌等症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应对技巧。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种强调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心理学流派。
它关注人类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和心理结构,认为人们通过内在的认知过程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行为疗法等。
在医学心理学领域,认知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认知行为疗法(CBT)。
CBT是一种结构化的、目标导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心理问题。
例如,针对焦虑和抑郁症状的CBT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消极的思维方式,并通过积极的替代性思维来改变他们的行为反应。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实现和人生意义的心理学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并通过自我实现和个体意义的追求来推动个体的成长和幸福。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并提倡关注个体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在医学心理学中,人本主义心理学被应用于治疗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和沟通。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精神分析理论
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 国主义阶段,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大资产阶级过着奢侈放纵的 生活,劳动大众却日益贫困,中小阶级也面临破产的困境。这 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导致各种病态的社会现象的出现,各种神 经病和精神病的发病率增加。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 人的本质是好的、积极的、善良的; 2.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当环境适当时,都会努力争
取实现自己的目标; 3. 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
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 才使人们成为不同的个体 代表人物: 马斯洛(创始人,需要和动机);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集大成者,心理咨询上:“来 访
用人类大脑的智慧去探寻大脑本身的奥 秘,可能吗?
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大脑功能的体现。(正常 心理、异常心理、超常心理)
大脑是个巨大的存储器,能存储信息和有选择地 提取信息
记忆:选择、编码、存储、提取。
大脑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和联想能力、能够进行
思维。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容错能力
联想能力
“你的朋友在外边等你。”
(3)各需要之间是
生理需要
彼此依赖、关联的。 高层次需要得到满
足,低层次需要并
不消失,但对人的
影响降低。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优点: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能够认识发挥人的内 在潜能,主张个人“自由选择”的积极作用。
不足: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 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 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 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 的影响;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 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连他自己 也承认,他“并不完全了解殉道、英雄、爱国者、 无私的人”。
医学心理学知识要点
六、心身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转归一级治疗预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有病理改变的一类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的理论基础:心里动力学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
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躯体诊断,心理诊断。
①全身适应综合症(GAS)的全过程分为警觉,抵抗,衰竭三个阶段
②应激:是机体与环境直接缺乏适应,是机体对各种各样的刺激,包括环境的,心理的,生物的刺激所呈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应激原:凡是向有机体提供适应要求,并引起应激反应的客观变化都是应激原,也可称为刺激原或刺激。
心理应激: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精神紧张刺激为应激原,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
情感属高级曾经,是和机体社会需要能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体验,为人类所特有,有明显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意志过程:
人在实践活动中自觉的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客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
意志的特征:明确的目的,克服困难,意识对行为的调节
4.个性: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
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作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前者刚刚能感受到最小刺激的能力,后者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感受性是感觉阈来衡量,二者呈反比关系。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识记过程,保持过程,再认过程,再现过程。
⑤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概括间接反映。
医学心理学重点
c.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细微变化都会对人的心身健康产生剧烈影响。
d.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人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个体的内环境的变化随时作出一些主动的适应性调整,以保持自身的健康水平。
1.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
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其研究范围包括:
定义: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特征:独特性与共同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功能性。
心理结构: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自我调节系统。
形成影响因素:先天遗传因素、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等。
人格是在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后天社会环境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育发挥了主导作用。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三者中以气质受其影响最明显。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它包括家庭、学校教育、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家庭中父母行为和教育方式对早期儿童人格的形成影响极大。
a. 感觉(sensation):
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多受客观刺激的影响)
特征: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后像、感觉的适应、感觉对比、联觉。
b. 知觉(perception)
医学心理学 第3章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总结词
提出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 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
详细描述
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个基本的需求层次,从 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 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 需求是人类内在的、固有的,只有满足了低 层次的需求,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涉及到个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 行为习惯。它强调对个体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深入分析,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疗法 来改善心理健康。
在医学心理学中,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和慢性疾病。例 如,对于慢性疼痛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他们改变对疼痛的消极认知,通 过调整心态和行为来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人潜能的发挥和自我成就的实现。
弗兰克·戈布尔的存在心理学
要点一
总结词Leabharlann 要点二详细描述关注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强调个体在面对生命中的挑 战和困境时所采取的态度和选择。
弗兰克·戈布尔认为存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验之一,每个人 都有对存在意义的追求。他强调个体在面对生命中的挑战 和困境时所采取的态度和选择,以及这些态度和选择对个 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戈布尔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 疾病的状态,还包括个体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态 度和选择,以及对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和追求。
荣格提出原型理论,认为原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模式,对个体的人格 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荣格强调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分析个体无意识中的情结来了解个 体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结构。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01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但 可以通过努力和成长来克服。
医学心理学目录---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述一、定义、范围、性质及目的二、医学心理学相关学科第二节医学模式的转变第三节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转变第四节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又称心理动力理论或泛性论。
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
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一)意识分域理论:意识(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潜意识(unconscious)(二)人格结构理论本我(id):又称伊的、原我:生物层面自我(ego):心理层面。
超我(superego):社会层面。
本我(Id):生物层面。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1.口欲期(oral stage)2.肛欲期(anal stage)3.性器期(phallic stage)4.潜伏期(latency stage)5.生殖期(genital stage)(四)防御机制理论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 hanism)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1.压抑(repression)2.反向作用(formation reaction)3.置换作用(displacement)4.退行(regression)5.投射(projection)6.升华(sublimation)(五)心理病理学理论精神分析认为潜意识里的冲突是导致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潜意识冲突主要指童年时形成的,没有得到解决的冲突。
当本能的冲动不得不以伪装的和歪曲的形式释放时,就是以神经症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躯体性语言”。
第二节行为治疗的理论一、主要理论内容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四、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理论1.Ellis的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2. Beck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3. Kelly的个人构念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纪中期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一精神分析、第二行为主义)。
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概述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综合概述》一、引言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的交叉学科。
它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基本概念1. 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它既关注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也关注生理疾病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心理健康的促进、医患关系、医疗决策等方面。
2.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患者、医务人员和健康人群。
对于患者,医学心理学关注其心理反应、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以及心理干预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对于医务人员,医学心理学研究其职业压力、心理健康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对于健康人群,医学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3.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融合了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医学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既注重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也注重心理现象的社会文化背景。
三、核心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强调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在医学心理学中,精神分析理论被用于解释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如神经症、心理创伤等。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包括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移情分析等,旨在帮助患者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和行为来改变人的心理状态。
在医学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理论被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如恐惧症、强迫症等。
行为治疗方法包括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行为塑造法等。
3.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人的认知过程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主要理论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合理化: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又称文饰作用。
(1分)指人遭受挫折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或做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时时,常常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以及原谅自己而摆脱痛苦。
(2分)示范作用: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②班杜拉提出的③它强调通过对具体模型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可以使人学会一种新的行为类型。
第三章人的心理社会化: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人,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
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感觉器官和脑对刺激做出的解释、分析和整合。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感觉记忆: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也称知觉前记忆或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称之为感觉记忆选择题: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
只有在感官层面,如不注意,转瞬即逝,直接以信息材料的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形象性,信息存储时间极短,仅0.25~2秒,储存容量很大,它的信息原始。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为7+2个创克,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又称二级记忆,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没有限度,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及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有时间长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豪斯对遗忘规律所作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绘制的,揭示记忆材料的保存数量(或遗忘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该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快,随时间的推移和记忆材料数量的减少,遗忘便渐渐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和动作对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