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教案时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1教案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1教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3ec68e49649b6649d7471c.png)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1教案沪科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吸热、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反应热的含义。
2、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热化学方程式。
3、应用反应热的数据,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能量变化及化合物反应中生成物的热稳定性。
情感目标:1、创设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氛围。
2、树立起能源节约的意识,养成环保的理念。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推理等学习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1、反应热的含义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应用反应热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三、教学过程引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物质的变化总是和能量变化联系在一起,而能量变化通常以热量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要远大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引入1、相关材料阅读和分析。
2、演示实验:1)、不用火柴点燃酒精灯2)、锌和碘反应3)、原电池反应化学变化中有能量释放出来,形式有光能、电能、热能等,其中以热能最多见。
板书4、2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1、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变化中普遍伴随着能量变化。
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的热效应。
2、反应热效应的表示放热反应用“ Q” 表示吸热反应用“ Q” 表示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4、反应热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过渡:我们把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直接写入化学方程式,用来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这种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讨论: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不同点2H2+O2 点燃2H2O2H2(g)+O2(g)2H2O(l)+571、6KJ2H2(g)+O2(g)2H2O(g)+483、6KJ H2(g)+1/2O2(g)H2O(g)+241、8KJ 板书: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化学反应中的放出或吸收热量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要点:(1)、不在方程式中表明反应条件(2)、在方程式的右端注上热量的数值与符号,放出热量用“ ” ,吸收热量用“ ” (3)、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注明其聚集状态(4)、分子式前的系数只表明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可以用分数过渡:化学变化中会为什么普遍伴随着化学变化?讨论:1、放热反应中放出的能量从何而来?吸热反应中吸收的能量又转移到了哪里?(物质内部积聚着能量)2、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而有的化学反应却需要吸收热量呢?(各种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放热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吸热)3、请用图像表示出 H2(g)+1/2O2(g)H2O(l)+285、8KJ 的能量变化。
化学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教案时沪科版
![化学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教案时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acadf9f524ccbff0218411.png)
化学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教案时沪科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共4课时)第4课时铜锌原电池及其原理——电池生电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及生电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不同的电池,发现电池结构的共性。
(2)通过自主构建原电池,经历探究电池的构成条件。
(3)根据实验现象经历探究电池生电的原理。
(4)通过实验研究过程,认识控制变量的化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增强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电流产生的原理。
2.难点原电池中电流产生的原理。
三.教学用品锌片、铜片、碳棒、稀硫酸(1mol/L)、饱和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99%)、导线、电流表、培养皿、洗瓶、烧杯。
PPT课件、实物投影仪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寻找知识增长点,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首先从生活中的电池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让学生分析比较各类电池的结构;然后自主构建原电池。
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体验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应用”的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自主形成相关概念,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升华,初步形成了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2.教学流程3.教学流程说明(1)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①观察生活—发现电池结构。
②自主实验,构建电池—发现电池构成的条件。
③对实验现象进行反思—发现电池工作的原理。
④应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以下问题,教师应视情况给予适当的解释或引导:①理论上讲,在“Zn/Cu/稀硫酸”原电池中应该观察到Cu上有气泡,Zn上无气泡,但若Zn片的纯度不够,则Zn上也能观察到气泡。
②有一些原电池不是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而是空气中的一些成分参与了反应,如吸氧腐蚀等。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word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bc890228ea81c759f5780a.png)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word教案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判定热化学方程式正误,明白得热效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2)明白得热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和意义,学会反应热效应的简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鼓舞、目标引领和任务驱动等过程,感受主动交流,应用体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得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关系,感悟节能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和意义。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四.教学流程(2)初步认识化学 反应热效应(1)复习反应 的热效应表示反应热效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包含哪些内容?(3) (4)小组讨论交流,明白得系数、状态和热量的关系(5)热化学方程式 的正误判定(6)热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意义(8)巩固练习(7)讨论燃烧的 运算方法(9)摸索与讨论 P94页(11)作业布置(10)评判小结感悟获得五、教学过程:【师】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往往相伴着能量的变化,请同学依照下面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g)+B(g)→C(g)+D(l),是放热反应 (B) A(g)+B(g)→C(g)+D(l),是吸热反应 (C) C(g)+D(l)→A(g)+B(g),是放热反应(D) C(g)+D(l)具有的能量大于A(g)+B(g)具有的能量 【生】回答:选(A )。
【师】关于反应的热效应要如何表示呢?请同学摸索回答:阻碍反应热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生】小组讨论【师】表达热效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包含哪些内容?说明什么缘故? 【生】小组讨论【师】热化学方程式不同于化学方程式表达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我们来看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在相同的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g)+O 2(g) → 2H 2O(l)+Q 1 2H 2(g)+O 2(g) → 2H 2O(g)+Q 2 H 2(g)+1/2O 2(g) → H 2O(g)+Q3则Q 1,Q 2,Q 3的大小关系是( ) A .Q 1=Q 2=Q 3 B .2Q 3=Q 2<Q 1 C .Q 3<Q 2<Q 1 D .2Q 3=Q 1>Q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摸索讨论,交流小结,体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简单运算方法。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09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09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4a906f910ef12d2bf9e75f.png)
1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2.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拥有自主获取知识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原因【课前导学】(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自热海底捞火锅”发热原理)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
吸热反应:热量的化学反应(填吸收或放出)放热反应:热量的化学反应2、化学反应的实质:;当物质发生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而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要能量。
3、化学反应遵循的两条基本自然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种物质都储存有,不同的物质所包含的不同;正课化学能与热能一、在实验中感受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实验探究一】:实验步骤眼睛看到的现象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盐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①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反应一会儿后测温;②或加入适量锌粒,反应一会儿后测温;③或加入2~3ml6mol/LNaOH溶液,并测量反应后温度;2【实验探究二】:实验步骤:将两个杯子叠放在一起,夹层加入少量的水,在杯盖滤纸处滴适量酚酞溶液;将约40gBa(OH)28H2O晶体和约20gNH4Cl晶体(已分别称好装在两个广口瓶内),倒入塑料杯内,盖紧盖子,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观察滤纸(滴有酚酞溶液)和杯内物质的变化,用手摸杯壁,试着分开两个杯子;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
吸热反应:热量的化学反应(填吸收或放出)放热反应:热量的化学反应思考交流生活中的或者是学过的一些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并总结归纳常见的放热反应类型和吸热反应类型?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判断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NaOH溶于水会放出热量,它是一个放热反应。
沪教版化学高一上4 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沪教版化学高一上4 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3bcf7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f.png)
4.能源问题 (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化石燃料 ,它们的蕴藏量 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 环境污染 问题。
5.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①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②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一是保证燃烧时有 适当过量的空气 ,如鼓入空气、
考点四 能源 1.概念
能提供 能量 的自然资源。 2.发展阶段
柴草 时期→化石能源 时期→多能源结构 时期。 3.分类
(1)化石燃料 ①种类: 煤 、 石油 、 天然气 。 ②特点:蕴藏量有限,且 不能 再生。 (2)新能源 ①种类: 太阳能 、氢能 、风能 、 地热能 、 海洋能 和 生物质能 等。 ②特点:资源丰富,可以 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27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27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751c9b79563c1ec4da7165.png)
1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课题: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授课班级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2.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
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盖斯定律难点盖斯定律的涵义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一、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的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导课]这段视频是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中国人民骄傲的事情,那么你知道火箭为什么能上天吗?火箭中使用的燃料是什么吗?[讲解]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火箭使用了纯度极高的液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更多的热量。
[导课]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那么是否所有反应的反应热都能直接测的呢?视频2[科学探究]如何得到C(s)+1/2O2(g)=CO(g)的反应热ΔH?1.能直接测定吗?如何测?2.2.若不能直接测,怎么办?[讲解]由于不能很好的控制反应的程度,不能直接通过实验测得△H,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
为了方便反应热的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一、盖斯定律[讲]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高一化学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案(沪科版第一学期)
![高一化学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案(沪科版第一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60137933cc7931b765ce1589.png)
第二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多种形式,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2、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3、从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热能的充分利用两个角度了解节能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个实验的观察及思考,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形式之一(热能),训练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通过能量的充分利用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今天,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利用能源的同时要增强节能及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分析1、学情分析本节是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又一篇章。
本节教学中介绍的理论知识,主要用于联系实际。
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素养。
2、重点、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及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3、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探究式学习为主。
用“音乐贺卡”、“镁带燃烧”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认识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新能源的开发展望→自身做好节能减排的措施→布置思考题。
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介绍“音乐贺卡”、“镁带燃烧”问:“音乐贺卡”的使用过程是否有能量变化?问题一、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实验1]在一个含2厘米左右的镁带的试管中,加入2毫升左右的盐酸。
用温度计测定反应前后的温度并观察实验现象。
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实验现象描述[实验2] 用两只50mL量筒分别量取2mol/L盐酸和2mol/L氢氧化钠溶液各50mL,测定这两种溶液的温度后,将两种溶液倒入同一个烧杯里,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测量该溶液的温度。
观察混合前后温度有何变化。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21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21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44016cbcd126fff6050b1c.png)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40分钟授课人实验一中宋成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重点及理由分析教学重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难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练习巩固教学模式采用我校的“7+2+3”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七个教学环节(导、疑、点、探、思、练、评),运用两种教学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三个教学目的(自主学习,有效参与,达成目标)。
板书设计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3.决定因素: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宏观)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微观)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现场展示“自热饭”的加热过程。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9e09c010a6f524cdbf8549.png)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案【问题摸索】
1、人类在大约40万年前就明白使用火来照明、取暖或烧烤食物,改变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
能源在人类过去、现在及以后的生存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使用的煤、石油等能源所开释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什么?是通过什么作用而产生的?
煤、石油等能源所开释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煤和石油是古代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海湾、浅海等地点,通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2、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具体事例。
木炭取暖;木柴烧水;天然气煮饭菜等。
3、热量变化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要紧表现形式,你有什么方法能够感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①用手触摸②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活动内容】
【交流与讨论】
1、热量变化仅表现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吗?试分析家用电冰箱的制冷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样转化的。
热量变化既能够表现在化学过程,也能够表现在物理过程,例如: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2、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相伴着能量变化吗?试从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来分析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关系,说明什么缘故有的化学反应放热,而有的化学反应吸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相伴着能量和物质的变化。
因为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取能量,形成新的化学键需要开释出能量。
断开反应物化学键吸取的能量<形成生成物化学键开释的能量,反应放出能量,为放热反应;断开反应物化学键吸取的能量>形成生成物化学键开释的能量,反应吸取能量,为吸热反应。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word学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word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556ad4ba1aa8114531d95c.png)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word学案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粒子(原子、离子等)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粒子(原子、离子等)。
那个过程必定相伴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开释出的能量(要紧是热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重要能源之一。
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依照化学反应中相伴的能量变化,能够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假如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就会转变成热能的形式开释出来。
这确实是放热反应。
②吸热反应:吸取热量的化学反应。
假如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反应物就需要吸取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这确实是吸热反应。
3.燃料的燃烧燃料通常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常称为化石燃料。
属非再生能源。
而风能、潮汐能、水能等属于再生能源。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
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氧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太多会带走部分热量,造成白费;空气不足会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烧,不仅产生的热量少。
而且还会产生CO等有害气体和燃烧不完全的颗粒,造成空气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
扩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的方法是:将固体燃料粉碎或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从而提高燃料燃烧的效率。
摸索与讨论:1.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燃料在燃烧时对大气污染程度最小的是( )。
A.液化气B.柴油C.煤饼D.木柴2.煤通过加工处理后能够得到CO、H2、SO2、CH3OH(甲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醇和乙醇一样对人体无害B.CO、SO2差不多上大气污染物,是导致酸雨形成的要紧缘故C.CO、H2都具有可燃性、还原性D.甲醇能够燃烧,是液体燃料3.能源可化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高一化学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教案(第2课时)沪科版
![高一化学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教案(第2课时)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66ea6569eae009581bec88.png)
4.2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共4课时)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理解热效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2)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和意义,学会反应热效应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激励、目标引领和任务驱动等过程,感受主动交流,应用体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感悟节能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和意义。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和考试内容中的要求,在整个过程的设计中,力争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创设学习的情境帮助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
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和积极性情感形成的统一。
从对热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认识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分析理解,逐步达到对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准确完整的理解。
通过应用和练习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通过学生的交流反思,自我修正,与社会实际的结合等过程,感悟和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并完成和达到本节课目标要求。
2.教学流程(9)思考与讨论P94页(11)作业布置3.教学流程说明(1)创设情境。
通过复习反应的热效应,为下面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
(2)引入新课。
在化学方程式定义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从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初步认识入手,对热化学方程式的初步理解。
(3)思考讨论:表示反应的热效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包含哪些内容?说明为什么?引导同学思考讨论,逐步达到准确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4)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通过交流总结出不同于化学方程式表达的内容,如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存在状态和吸热、放热等,逐步达到能准确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5)练习巩固提高:通过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对错,检查理解的情况,巩固对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
(6)在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的基础上,师生互动小结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达到完整准确理解的目的。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c7d0f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b.png)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掌握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
3. 能够分析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
2. 热量、能量、热值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热量、能量、热值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变化的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并进行相关计算方法的讲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特点。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题和分析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问答等环节的参与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进行化学实验所需的烧杯、试管、量筒等。
3. 课件:制作涵盖热量、能量、热值等概念的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讲解相关计算方法。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b2d78bf5335a8103d2208f.png)
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认识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并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响的分类知识。
2、知识性介绍焚烧的条件,明确燃料完整焚烧的方法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几个实验的察看及思虑,指引学生认识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的形式之一(热能),训练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想过程;2、经过能量的充足利用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介绍燃料充足焚烧的条件,培育学生节俭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建立社会责任感,并启迪学生认识到探究新能源的重要性2.经过剖析空气用量对燃料焚烧的利与弊,浸透一分为二认识事物的辩证唯心主义看法的教育。
【教课重难点】要点: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和放热反响。
难点: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看法的成立。
【教课方法】实验、议论、指导阅读、解说等【教课器具】药品:高锰酸钾、浓硫酸、氯化铵、氢氧化钡晶体、盐酸、铝片(丝 )器具:酒精灯、玻璃棒、U 型管、试管【教课过程】19 层中心大楼爆破图片。
(原貌、爆破【引入】一组图片——上海高阳港务企业过程、成为废墟)【发问】是什么力量使一座大楼瞬时崩溃?【学生回答】炸药爆炸(化学反响)开释的能量。
【教师】化学反响开释的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
所以,研究化学中的能量变化对我们来说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本章的第三节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教师】在化学反响中能量是怎么变化的?先让我们经过几个小实验来感觉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吧。
【演示实验】“魔棒点灯”:蘸着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晶体的玻璃棒点燃酒精灯。
【发问】那么酒精灯为何会被点着呢?我们大家一同来想想。
第一,酒精灯被点燃,说明发生了焚烧反响。
我们在初三的时候学习过发生焚烧反响的条件。
谁能给我们谈谈发生焚烧反响需要哪几个条件?【学生】思虑,回答:焚烧反响有三个条件焚烧的三个条件:(1) 、可燃物(2)、氧气 (助燃气体 ) (3) 达到焚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叙述】很好。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12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12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e5cb680242a8956aece45f.png)
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本质原因2、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本质原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以生活中燃料的选择做突破口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我现在要选择一种燃料,基本情况是:天然气:价格第一档1.98元/立方米,第二档2.15元/立方米,第三档2.50元/立方米煤气:价格1.11元/立方米你们觉得我该选哪种燃料好呢?天然气和煤气都为我们提供了能量。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变化,同时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是多种多样的,如镁带燃烧时产生了光能,干电池反应产生了电能,这里的天然气和煤气产生了热能等,但大多的反应是有热量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就是温度的变化。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问题1:根据你的生活常识和实验结果,你认为那些反应是放出了热量,哪些反应吸收了热量?学生自主实验: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镁与盐酸反应实验二氯化铵与氢氧化钡反应实验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总结:常见吸热反应:大部分的高温反应,分解反应,铵盐和碱的反应等常见放热反应:燃烧反应,化合反应,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等(三)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问题2: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而有的化学反应却需要吸收热量呢?1、宏观: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反应物的总能量低化学物质具有能量2、微观:4、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四)热化学方程式【过渡】任何的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何简明的表达出反应过程的热量变化呢?----热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根据以下的信息,自主归纳总结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书写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书写注意事项:1、标明物质的状态s、l、g2、方程式后注明反应热效应:吸热反应为-Q,放热反应为+Q3、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物质的量4、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既表示物质的变化,也表示一定量的物质的能量变化如:C(s)+O2(g)CO2(g)+393.5kJ表示1mol碳与1mol氧气生成1mol二氧化碳需要释放393.5 kJ的热量。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a515b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b.png)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3. 培养学生利用能量变化解释化学反应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定律4. 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实际应用5.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原因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实际应用和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实际应用。
3. 运用讨论法,探讨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燃料燃烧,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思考。
2. 讲解能量变化的概念: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 分析能量变化的原因:探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如键的断裂与形成等。
4. 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能量守恒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能量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如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使学生了解能量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探讨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作业、测验等途径,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与资源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解答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共4课时)
第4课时铜锌原电池及其原理
——电池生电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及生电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不同的电池,发现电池结构的共性。
(2)通过自主构建原电池,经历探究电池的构成条件。
(3)根据实验现象经历探究电池生电的原理。
(4)通过实验研究过程,认识控制变量的化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增强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电流产生的原理。
2.难点
原电池中电流产生的原理。
三.教学用品
锌片、铜片、碳棒、稀硫酸(1mol/L)、饱和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99%)、导线、电流表、培养皿、洗瓶、烧杯。
PPT课件、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寻找知识增长点,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首先从生活中的电池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让学生分析比较各类电池的结构;然后自主构建原电池。
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体验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应用”的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自主形成相关概念,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升华,初步形成了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2.教学流程
3.教学流程说明
(1)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①观察生活—发现电池结构。
②自主实验,构建电池—发现电池构成的条件。
③对实验现象进行反思—发现电池工作的原理。
④应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以下问题,教师应视情况给予适当的解释或引导:
①理论上讲,在“Zn/Cu/稀硫酸”原电池中应该观察到Cu上有气泡,Zn
上无气泡,但若Zn片的纯度不够,则Zn上也能观察到气泡。
②有一些原电池不是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而是空气中的一些成
分参与了反应,如吸氧腐蚀等。
③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把两个电极直接接触或变化两电极间的距离,发
现电流的强弱不同。
还有的学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原电池的电流会越来越弱。
这些现象仅利用化学知识是无法解释的,可以鼓励他们请教物理老师,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3)根据具体的教学状况对教学过程可做以下调整或补充:
①课堂引入可改为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会比较容易上手。
②课堂最后可增加“废电池的危害”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③可以布置一些研究性小课题,如:调查废电池回收的现状、原电池电流
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电池发展史、形形色色的电池等,让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后得到延
续和发展。
五.教学案例
1.主题引入
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用过、见过、听说过的各种电池。
“干电池、纽扣电池、手机电池、充电电池、蓄电池、泡泡糖电池……”这些电池的共同点是都可以产生电,那么电池是怎样产生电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索电池生电的奥秘。
2.课的展开
教师给出几种不同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剖析图,请同学们观察各种电池的共同结构特点,再进一步利用老师给的实验用品自己尝试构建电池,由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电池的构成条件。
此处合理的处理了教材,对教材中可探究的内容进行了挖掘,对不适宜探究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处理,突出了教材的一个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紧接着由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即在铜锌原电池中气泡由铜片上产生而不是锌上产生疑问,进行交流讨论,推理发现电池能产生电的本质原因,到此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及难点“电池生电的原理”较自然的得到解决。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实验的基础作用,讲究了探究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3.课的总结
日常生活中应用愿电池的原理解决的实际问题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人类发明的电池,改变了人类几千年来的生活,人类在利用电池的同时,废旧电池也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了破坏。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废旧电池呢
4.作业布置
调查你的生活社区在回收废旧化学电池方面所做的工作,你有什么建议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很多可取之处:
1.合理地处理教材,对教材中可探究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对不适宜探究性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处理,补充了一些情景,拓展了教材的思想内涵;
2.教学过程中,讲究探究的教学策略。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学生互相讨论、主动发言、大胆质疑,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设计的问题恰到好处,并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得出他认为自己合理的答案。
课堂教学中,一个问题提出后,组内讨论,代表发言,教学气氛热烈。
3.突出实验基础作用。
从问题设置→假设验证→规律得出都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获得,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懂得了实验是研究化学不可或缺的手段。
4.发挥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