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专题1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范畴与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范畴:(一)组织:动态定义:对分散的人和物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安排及组合。
静态定义:按照一定的目标和结构建立起来的群体。
(二)行为:狭义定义:人受外部刺激的所有外显活动。
广义定义:人受外部刺激所表现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理活动。
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可控性5、受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影响分类: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组织行为:定义:社会组织为达到其目标,自行产生动机、行动和效果的过程。
评价:动机、行动和效果都很重要。
特征:1、是组织整体行为,由组织负责,非个人行为。
2、动机是组织建立的宗旨的反映。
3、组织行为效果具有二重性,即实现组织宗旨又对社会产生后果。
4、组织行为是全体组织成员共同活动的行为。
5、组织行为通过个体行为实现,又影响个体行为。
构成:1、管理行为:对全体成员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群体行为:正式和非正式群体行为。
3、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基础。
载体: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行为的要素:感觉、经验、学习、动机、认知、个性、社会因素等。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运行规律1、管理学的发展和分支学派:(1)早期的管理思想:圣经、孟子、孔子、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2)古典管理理论:A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3)人际关系学说:梅约的霍桑实验(4)组织行为理论(5)现代管理丛林:A社会合作系统学派B经验或案例学派C社会技术系统学派D人际关系行为学派E群体行为学派F决策理论学派G沟通信息中心学派H管理科学学派(6)管理学派的统一和发展趋势展望A系统管理理论B权变管理理论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吉尔布雷斯夫人“管理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20世纪60年代)3、研究内容:(1)个体行为研究(2)群体行为研究:正式和非正式群体(3)组织行为研究:组织设计、组织诊断、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等。
《组织行为学》主干课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主干课复习大纲南开远程主干课复习大纲(组织行为学)一、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最基本的基础课程之一,为进一步学习工商管理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的课程打下基础。
同时,该课程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是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提高组织运作绩效的科学。
本课程从导论(主要包括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组织的外部环境)、个体行为(主要包括第三章、个性和情绪、第四章、知觉和归因、第五章、工作态度和第六章、工作环境中的激励)和群体行为(主要包括第七章、群体行为的基础、第八章、团队、第九章、沟通、第十章、冲突和第十一章、领导)三个方面探讨组织管理中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以及组织行为的经典原理和一些研究成果。
与管理学科中以职能管理为研究范围的课程(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不同的是,组织行为学是在众多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多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经过百年的发展,其理论和应用价值,随着学科自身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受到管理者和研究者的承认和重视。
特别在今天,组织的内外部情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灵活性、扁平化这些二十一世纪“新组织”的特点,表现在组织行为的各个层面,带来了组织行为管理的重大变革。
管理劳动力多元化、应对员工流动性增强和忠诚度减弱、改善道德行为、跨文化沟通和冲突、平衡工作—家庭冲突、激发组织变革和管理工作压力等都成为组织行为学在新的情境下所面临的新课题,这就为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
本课程试图通过任课教师的上课讲授、案例分析、定期的课程报告、在线练习和课程考试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所涵盖的范围,以及进行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而对其规律性和可操作性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地加以运用。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
领导行为理论
研究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如何影 响员工和团队绩效,包括俄亥 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管理方格
理论等。
领导权变理论
强调领导者应根据情境灵活调 整领导风格,如费德勒的权变 模型、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
领导理论等。
组织变革与发展理论
组织变革模型
探讨组织变革的过程和 影响因素,包括库尔特· 卢因的三阶段变革模型 、约翰·科特的组织变革 八步骤等。
马约尔和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
关注员工需求、动机和激励对绩效的影响。
阿吉里斯和舍恩的组织学习理论
强调组织在变革中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系统管理理论阶段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01
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强调组织与环境之
间的互动关系。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权变理论
02 提出组织的权变因素,包括环境、技术、规模和战略
准实验
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类似实验的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组 织行为来推断因果关系。
案例研究法
单案例研究
对某个特定组织或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组织行为的 内在机制和规律。
01
多案例研究
对多个相似或不同的组织或事件进行比 较分析,以归纳出更一般的组织行为模 式和理论。
02
03
历史案例研究
对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组织或事件 进行回顾分析,以理解组织行为的历 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倡导组织应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 快速变化的环境。
04
PART 03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
研究个体如何获取、存储、处理 和运用知识,以及这些过程如何 影响组织中的行为和决策。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论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论第一章概论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为什么学习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三)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五)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二、组织的概念、类型与作用?(一). 组织的概念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含义:1.所有的组织都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组织的形态、功能、结构、管理活动都将受到环境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
2.人是组织的主体,人群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存在着分工和合作,正是这些关系使得组织能够在运行中保持较高的效率。
3.任何组织都有一定的目标。
不管这个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4.组织要有不同的权力层次的责任制度。
这是由分工而要求的,权力和责任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必要保证。
5.组织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组织会成长、会发展、会衰落、会消亡,组织管理效能、环境压力强弱,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重大。
(二)组织的要素组织的有形要素1.实现组织预期目标所需实施的工作。
2.确定实施工作的人员。
3.确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4.确定权责结构。
组织的无形要素1.共同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日趋复杂,多样。
仅仅通过孤立的个体活动无法满足人么的需要。
于是出现了群体活动。
为了协调各个群体的间的活动,就出现了对组织的管理。
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推动力。
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尽管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我们大家知道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便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进步促使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这些管理学的分支越来越显示出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组织行为学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历史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加快,使资本家为了经济利益,迫使工人提高生产力,创造更高的效益,然而不顾工作者的利益,使工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有很大的不满。
所以,随着事件的发展,组织行为学应运而生。
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早期的组织思想:早期的组织思想是以早期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的。
在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经济人观点等观点。
罗伯特欧文巴贝奇,汤恩等人相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别表达了自己对管理思想的看法,并阐述了对早起组织行为的看法,为以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一时期正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关注的是生产的效率。
泰罗对工作进行动作和时间研究,注重工作的分析和设计,在钢铁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搬运铁块、铲铁锹等,将人的动作进行分解和设计,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制等。
组织行为学86487资料讲解
绪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跨学科性、系统性、权变形、实用性、科学性。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在组织管理学和人事管理学的基础产生和发展而来组织行为学的演变过程: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工业心理学(闵斯特博格)工工业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莱维特)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产生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一个开放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与问卷法)、个案分析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
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名词解释: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并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
个性心理:又称人格,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习题及答案
1.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A.心理学 B.哲学 C.组织学 D.行为科学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P10A.三层结构 B.四层结构C.五层结构 D.六层结构3.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是P35A.抉择分析 B.回归分析 C.因素分析 D.相关分析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P52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5.神经过程的特性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心理活动的P61A.行为上 B.特征上C.动力上 D.速度上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7.用于测定创造性潜能的具体方法是P85A.TAT B.RA T C.SPS D.SPSS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P96A.意识 B.价值观C.行为 D.知识9.一个工作群体所能做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129A.资源条件 B.工作环境 C.社会环境 D.组织环境1O.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P135 A.规定 B.看法 C.依赖 D.期望11.从事保密程度要求很高的活动,最适宜的沟通网络形式是P158A.轮式 B.Y式 C.链式 D.全方位式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P148 A.社会惰化效应 B.群体促进作用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13.最早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学者是A.霍曼斯 B.韦伯 C.莫里诺 D.阿西14.最能影响人际吸引的交住因素是P180A.容貌 B.相似 C.互动 D.智慧15.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的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P204A.人际关系 B.凝聚力 C.工作绩效 D.工作目标16.成功的群体间工作绩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P204A.竞争 B.冲突 C.人际关系 D.协作17.莱克特的研究认为,高工作绩效的领导要把管理的中心转向P259A.员工 B.工作 C.环境 D.决策18.决策体制是指组织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它涉及的关系有P294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19.人们的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在目标未达成之前,行为不会终止这体现了人类行为A.因果性 B.目的性C.持久性 D.自发性20.人们为了追求目标的达成,不但常改变其手段,而且因学习或训练而变换手法,这表明了人们的行为具有P301A.可变性 B.持久性 C.目的性 D.自发性21.按照双因素理论,属于保健因素的是P320A.工作内容 B.工作环境C.工作上的成就感 D.工作富有挑战性22.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P315A.亚当斯 B.麦克里兰 C.弗鲁姆 D.马斯洛23.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部门执行制指的是P378A.事业部制 B.模拟分权结构 C.虚拟结构制 D.超事业部制24.组织成长阶段理论指出,最适合于组织合作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是A.职能型结构 B.地区性事业部型结构 C.矩阵结构 D.超事业部型结构2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称为组织的P442A.强文化 B.弱文化 C.主文化 D.亚文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26.态度的主要特性有P53A.社会性 B.针对性 C.协调性 D.两极性 E.间接性27.一般来说,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有P121-122A.安全需要 B.合作需要C.自尊需要 D.成长需要E.权力需要28.影响从众行为的个人因素有P153A.智力因素 B.人际关系 C.自信心 D.气氛 E.个性特点29.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P178-179A.包容 B.控制 C.成长 D.感情 E.关系3O.根据动机的由来不同,可以把动机划分为P302A.原始动机 B.一般动机 C.习得动机 D.物质动机 E.精神动机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组织:从静态上看,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从动态的角度看,组织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9-7-16 17:22 | 提问者:q4102835求一篇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的文章字数3000左右最佳答案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推动力。
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尽管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我们大家知道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便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进步促使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这些管理学的分支越来越显示出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组织行为学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管理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按照比较公认的说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科学管理学派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美国的泰罗,(F•W•Taylor),法国的法约尔(H•Fayol)、德国的韦伯(M•Weber)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派。
泰罗是科学管理的倡导者,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从根源上讲泰罗是组织行为学先驱者中最重要的一位。
这一时期正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关注的是生产的效率。
泰罗对工作进行动作和时间研究,注重工作的分析和设计,在钢铁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搬运铁块、铲铁锹等,将人的动作进行分解和设计,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制等。
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重视对物的研究,而忽视人的因素。
2.行为学派阶段行为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代表人物是梅约、麦格雷戈等,他们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
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史中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实验就是1924年开始的霍桑实验。
《组织行为学》课程说明
《组织行为学》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组织行为学》是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统设必修课程,也是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入门必学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共4学分,72学时。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最新发展动态,使学员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
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还要注意本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现代管理中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构架,并能把它们运用于实践当中。
三、教学媒体本课程有四种学习媒体供学员自主学习之用。
1.文字教材:约51万多字,《组织行为学》,孙成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2.音像教材:15学时,其中录像教材6学时,录音教材9学时;3.网上IP课件:9学时;4.网上视频或文本答疑辅导。
四、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第一节组织的类型与作用一、组织的概念二、组织的要素三、组织的一般性质(特征)四、组织的分类五、组织的功能(基本作用)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三、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四、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会和挑战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模型三、行为变量的测量四、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理论或组织思想发展史二、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三、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四、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新发展五、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第二章个体行为第一节人的行为分析一、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特征二、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第二节关于人性假设的研究一、在管理工作中的人的因素二、关于人性的假设三、对人性假设理论的分析四、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第三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二、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三、知觉错误四、管理者知觉与管理方式第四节个性理论一、个性的概念与特点二、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三、个性理论四、个性理论的应用第五节气质、能力和性格一、气质差异与应用二、能力差异与应用(注意IQ和开发培养创造力)三、性格差异与应用第六节价值观与态度为一、价值观二、态度三、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第七节情绪与情感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二、情绪情感的理论研究(EQ)三、情绪与情感的管理实践第三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含义二、激励机制三、激励的作用四、激励理论的发展五、激励的基本模式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论二、双因素论三、ERG理论四、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第三节过程性激励理论一、期望理论(弗鲁姆、波特和劳勒的理论)二、公平理论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一、强化理论二、归因理论与轨迹控制三、挫折理论(包括压力)第五节综合激励模式一、综合激励模式的内容二、综合激励模式对我们的启示第六节如何提高激励水平一、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一)奖励组织所需要的行为(二)善于发现和利用差别(三)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四)激励时要因人制宜(五)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二、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一)思想工作(二)奖惩(三)工作设计(四)参与管理(五)培训(六)榜样第四章群体行为第一节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一、群体的概念与类型:二、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三、群体的发展阶段四、群体的规模五、群体的结构六、群体规范第二节群体互动一、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二、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三、群体的内聚力四、群体冲突第三节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内容二、人际关系的类型三、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四、人际关系的确立和发展五、人际交往的原则第四节沟通一、信息沟通二、谈判第五节工作团队一、工作团队的类型和作用二、工作团队的管理第六节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一、弱势群体的概念与成因二、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的意义三、弱势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四、弱势群体的保护与人本管理思想五、弱势群体保护与管理的措施第五章领导行为第一节领导的概述一、领导的概念二、领导的实质与作用三、构成领导的要素(权力与政治行为)第三节领导理论的研究一、领导特性论1.对伟人论的否定2.国外对领导者特性的研究3.我国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二、领导行为论(一)三种领导方式理论(二)领导连续流(三)管理系统理论(四)四分图理论(五)管理方格图理论三、领导权变论(一)菲德勒模式(二)“途径-目标”理论(三)领导规范模式(四)生命周期理论(五)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四、领导理论新发展第三节领导决策一、领导决策心理特征二、领导决策的误区三、领导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包括群体决策)第四节领导效能一、领导者的标准与自身素质二、领导者选聘三、领导班子结构四、领导者的责权利五、领导艺术第五节领导行为的评估一、领导行为的监控(问责制、弹劾制)二、领导行为的评估方法(奖惩)第六章组织行为第一节组织理论一、古典组织理论二、行为组织理论三、现代组织理论第二节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概述(一)组织设计的概念和作用(二)组织设计的要素(三)组织设计的原则(四)组织设计的程序二、组织结构设计(一)组织结构的概念(二)组织结构的内容与形式(三)组织结构设计的理论(四)组织结构设计的方法三、工作设计(一)工作设计的概念(二)工作设计的发展过程(三)工作设计的原则(四)工作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第三节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概念与作用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三、组织文化的功能四、组织文化建设五、跨文化研究取向与作用第四节组织环境一、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二、组织环境的特征三、组织内部环境四、组织外部环境五、营造适合组织发展的环境第五节组织变革与对策一、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二、组织变革的内容三、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四、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五、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环节的选择和措施第六节组织发展一、组织发展的概念二、组织发展的趋势(分立化、扁平化、柔性化、虚拟化)三、科学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2.工作生活质量3.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4.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四、组织发展战略措施第七节组织行为的评估一、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二、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三、组织气氛的和谐性2.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它既要以一定前期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学和社会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来研究人的行为 规律。
2.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的区别
行为科学 组织行为学
研究对象
侧重点
研究方法人的一切行为Fra bibliotek个人需要、动机和 行为
个人的行为、影 一定组织中的人 响个人行为的环境、 系统分析 们的行为规律 群体、组织及其相 的方法
互关系
(三)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
1.观点之一: 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 本质上是同一门学科。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
图1.1 组织行为学的多学科交叉性
(一)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类心理规 律的科学。心理的规律性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 和心理特征的规律。心理活动是内省的,行为 是外显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是人们产生行 为的原因和内动力。因此,要研究组织中人的 行为规律,必须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对组 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心理学学科包括学习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等。
(二)社会学
心理学主要关注的对象是个体,而社会 学(sociology)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系统, 个体在社会系统中只是充当某种角色。社会 学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是关于组织中群体行 为的研究,包括群体动力学、团队建设、群 体间行为、沟通等。
(三)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心理 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相互 渗透的结果。社会心理学从社会和个体相互 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条件下个体 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社会心理学对组 织行为学的主要贡献在于群体沟通、群体决 策等方面。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学科,它通过研究组织的结构、领导、决策过程、文化等方面,解释和预测组织中的行为和结果。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不同的时期受到不同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多种理论和模型。
20世纪初,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管理学的范畴中。
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原则,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工人的行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个体的工作动机、任务分配和工作效率等问题。
随着人文主义理论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人类关系学派开始提出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对于组织的影响。
梅约、梅库奇和毛澤東等人提出了人类关系学派的观点,强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对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动机的影响。
到了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开始兴起。
奥德里奇和奈斯朵茨基等人提出了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将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加以整合,研究组织行为的多个方面,如决策过程、领导风格和组织结构等。
行为科学学派的研究方法逐渐趋于多元化,开始关注组织内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模式和动力。
到了20世纪60年代,组织行为学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模型。
古尔德纳和首位在组织行为学领域提出心理学理论的文邦纳等学者提出了组织系统理论,强调组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另外,比较、关联和交互等现象的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
20世纪70年代,组织学家开始研究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组织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古爱斯纳和塞勒从开放系统的角度分析组织行为,强调了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进入21世纪,组织行为学也经历了一些新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组织和网络组织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同时,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也使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总的来说,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从单一的科学管理学到多元化的研究领域的发展。
从关注个体的工作动机到关注组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逐渐深入探索了组织内部的行为和动力。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实践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任务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管理、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和变革、领导力等。
本文将探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一、理论基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
社会学为组织提供了从宏观角度理解和描述组织的工具。
心理学则关注个人对组织的反应和行为,以及个人间的互动和决策行为。
管理学的研究焦点则在于如何设计和管理组织。
1.社会学理论:组织结构和文化组织结构是由组织内部的职位、权力、工作流程等要素组成的,它可以影响到组织的表现和效率。
社会学家们通常将组织结构分为两个角度:机构和社会文化。
机构指组织内部的层级结构和规范,而社会文化则指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文化背景。
对于机构来说,最古老的理论有银行家亨利·福特的传统组织方式,并向间接控制范例上演变。
这个模式通常被称为“建造模式”,工人们被划分为专业领域,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收入不平衡的规模企业。
近几年来的趋势是转向“创新模式”,它关注员工的多样性与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这种模式下,员工不再像乘客一样进入组织,而是选择或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流动地加入组织,这有利于形成一种革新氛围。
另一方面,社会文化针对的是组织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组织发展而来的文化背景。
这个讨论领域中的有名的理论包括保罗波茨的“强制力量”,他认为一客观的组织文化,是一种控制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强制力量和影响因素。
同时,保罗波茨指出在有时候,员工不会适应该文化,而这也导致一种不和谐的关系。
适应性是保罗波茨之说理论的基础,它是一个组织需要重视的点。
组织需要将员工在拥有可自适性文化时引导向自适性县文化这一级别,而不是在非文化跨越的重要文化领域内寻求个体创新。
2.心理学理论:个体差异与沟通组织行为学中,心理学理论着眼于组织内部的个体因素和人际互动。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理论...
对于没有生命的机器予以保养能提高生产率,那么,给予有生 命的机器以同样的保养,其丰硕成果是可想而知的。 罗伯特·欧文嘲笑同行的制造商,说他们不懂工厂管理中人的 因素的重要性,指责他们宁愿花大笔钱购买最好的机器,而不 愿意以稍高一点的代价购买劳动;宁愿把时间用来改进机器, 使劳动专业化和开支减少,而不愿意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他 说,如果把钱用来改善劳动者的条件的话,那么,它给你带来 的收益将不是5%、10%或15%,而是50%,甚至100%。他还 说,对人所表示的关心,有助于减轻“人类苦难的积聚”。企 业管理中没有对人的关心,长期获取丰厚的利润将是困难重重。 因此,罗伯特·欧文在管理企业中能够注意运用灵活稳健的人事 政策和处事方法。 在管理中提出重视人的作用和地位,罗伯特·欧文可以说是最 早的一个。
4.汤恩
美国人汤恩在1886年发表的《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 一文直接点燃了“管理运动”的火星。他指出:管理问题 同工程技术一样重要。这个重要的论点当时没有得到应有 的重视。随着工业大规模的发展,经营管理面临种种复杂 的问题。以往的管理者即工厂主,仅凭个人经验来实行管 理,已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了。管理一个大的企 业、一个系统,需要有专门才能的职业管理人员,建立各 项负责制,代替资本家的个人管理。汤恩认为,管理应当 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从工程技术领域中独立出来;有管 理才能的人,应该经过生产技术和行政事务两方面的训练, 并从具备经验的人员中选拔。
第二讲: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
理论基础
在现代社会,有关“人”的问题受到管理者和企业家前 所未有的关注。人被认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 成功的关键。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经常遇到或感受到的 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有关人的问题。例如,员工缺乏工作 积极性、部门之间冲突严重、上下级沟通出现问题、群体 凝聚力低下、奖惩制度起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等,这些问 题常常使管理者和企业家焦头烂额、束手无策,甚至会使 企业丧失竞争力、降低盈利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人们 必须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及人际技能,认识它们对管 理效力的重要性,而这些就是组织行为学的范畴。在当前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企业管 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把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初步把握组织行为学的差不多研究方法,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具备的要紧特点,熟悉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
知识要点:1.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3.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4.组织行为学技能的五个等级5.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进展6.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要紧特点7.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8.组织行为学的要紧研究方法*********************************************************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技能及其产生与进展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二、组织行为学的技能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进展*********************************************************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对我们的事业和生活有广泛的阻碍。
从最差不多的家庭组织到最复杂的行政或企业组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大多数人会作为组织的一员而度过工作生活的大部分时刻。
1.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正式的组织有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它又是通过分工协作而和谐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动词的组织)和相对静止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名词的组织)的统一。
2.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做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看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能够直截了当观看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因此广义的行为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本课程中均使用狭义的行为定义。
3.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行为科学在治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样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讨论: (数字分别是0、900、0.01 ),
1、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 善行动)循环中,在这个游戏中如何得 到体现?
2、四个循环中,哪个步骤更为重要?
二、 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其研究领域定位于社会
系统。它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变革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组织行为学本身研究领域 侧重于组织系统。
三、组织行为学与人机工程学
二者均以心理学作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前者
倾向于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研究。后者倾向于组织中
组 织绪行论—为—组学织行为学
的发展过程和理论基
础
一、组织行为学的由来
管理心理学的 出现与发展
行为科学理论
莱维特 巴斯
人际关系学派(霍桑实验) 人力资源学派(麦格雷戈)
古典组织 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 马克斯.韦伯 巴纳德
源 起
亚当.斯密 查尔斯.巴比奇 罗伯特.欧文 弗雷德里克.泰勒
关键人物和事件
3.马克斯.韦伯 著有《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也正是因为该书奠定了其在管理思 想领域不可动摇的地位,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思想精要:一个组织只有遵从规章,摆脱个人主义影响,才能长期生存。
4.霍桑实验
最初的意图是用照明强弱和产量关系来测定工作条件 与劳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关系。试验结果,产量不仅不随照明减弱而降低, 反而增
6.莱维特 他本人于1958年出版了《管理心理学》一书,用“管理
”取代“工业”之后,正式开始用管理心理学这个名词代替 原来沿用的工业心理学的名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一、20世纪初期(二十年代之前)起步阶段
表现为 1 心理技术学,劳动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 研究的兴起。
2 各种心理测试手段的运用。 3 研究内容属于个体取向,侧重于人与机
1.弗雷德里克•泰勒 他在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 主要内容: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 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效率。
2.亨利•法约尔 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方面,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实践 基础上总结出了14条管理原则。
5.麦格雷戈 1960年他在所著《企业的人的方面》(Human Side of
an Enterprise)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观点, 即X(经济人),Y(自我实现人)理论
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人们在工作中能自我控制,在现 在的工业条件下,一般人没有发挥其他潜力。持这种观点的 ,他称之为Y理论
人与机器关系的研究。
四、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
认为是狭义的行为科学。
思考
1.人际关系理论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贡献 ?
2.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培训游戏.数字传递
游戏步骤: 1、将学员分成若干组,每组学员5名-8名
左右,并选派每组一名组员出来担任监 督员; 2、所有参赛的组员排纵列排好,队列的最 后一人到培训师处,培训师向全体参赛 学员和监督员宣布游戏规则
表现为 1、组织行为学研究更趋于综合性、全面性 和系统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重视组织行 为学的应用,美、日、俄等各具特色。
3、研究方向上更重视体制和战略取向。
总结
组织演变的结果:
竞争——专业化、分工——组织规模大 ——研究组织运作和管理问题——组织 行为学
管理理论深化的产物
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霍桑 试验)——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组织 行为学
三、组织行为学的大发展阶段(20世纪30 50 年代)
表现为 1、勒温(K Lewin)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 2、马斯洛(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3、莫雷诺(Moreno)提出的社会测量理论 等。 4、组织行为学理论框架日趋完善,研究方 向转群体取向。
四、组织行为学成熟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后)
游戏规则:
1.各队代表到主席台来,培训师:“我将给你们看 一个数字,你们必须把这个数字通过姿体语言让 你全部的队员都知道,并且让小组的第一个队员 将这个数字写到讲台前的白纸上(写上组名), 看哪个队伍速度最快,最准确;”
2.全过程不允许说话,后面一个队员只能够通过姿 体语言向前一个队员进行表达,通过这样的传递 方式层层传递,直到第一个队员将这个数字写在 白纸上;
4.还有一些学科的知识对组织行为理论体系的形 成也有重要作用。例如: 政治学、经济学、伦 理学、教育学、法学、行政管理学以及生理学 、生物学等都与组织行为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 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 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
心理学是组织行为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 而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在组织系统运用的分支。
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1. 社会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 是一门研 究社会和社会问题的学科。个人在组织 中的角色、地位和状态, 个体行为与组 织、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 群体的形成 、结构、权力与冲突, 正式组织和非正 式组织的内外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等等, 对这些组织行为学所关注的问题 的阐释, 都离不开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 知识。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的渊源关系 是显而易见的。
器关系与工作效率问题。
二、组织行为学的确立和形成阶段(20世纪20-3 0年代)
表现为 1 霍桑试验(即1927 1932年 美国学者霍桑所进行的照明试验、福利试验、 群体试验、谈话试验)的成功进展。
2 梅约(E Mayo)人际关系理论的发表,为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 组织行为学研究由个体取向转向群体取向。
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3.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本身及其创造的物质文化 和精神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类学与心理学结合, 又产生了人类工程学, 或者叫做工程心理学。它主要是研究人与设备 的适应问题, 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对人的影响 、物理条件对工作效率、疲劳对事故的影响等 。这些都对组织行为学有重大影响。
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2.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 科学。它的研究内容, 既包括心理过程, 也包括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及其机制的 规律性。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 规律是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基础。从 社会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点上生长出来的 社会心理学, 它既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 要部分, 也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理论基 础。由此可见, 心理学是对组织行为学 影响最大的一个学科。
加,随后又进行了三次试验。
实验
美国《管理百科全书》撰写霍桑实验的条目中,对该
作了下的总结:
(1)揭示了工人不是简单的经济人,不能单靠工资来调动积极
(2)认识了个人态度对决定行为的重要性。
(3)论述了管理人员如何发挥作用对于士气和生产率的重要性
(4)论述了完成组织目标和工人对小组或团体满意感的重要性
(5)论证了工作团体中非正式组织对完成目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