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忆读书》人教版教案
《忆读书》教案优秀8篇
《忆读书》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采用座谈的形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打一事物)2、学生猜谜语或者说关于读书的名言,并跟随老师的思路进入新课学习。
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三、导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3.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四、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参考问题:“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前者说刘关张在桃园结拜;后者说三人在剿灭黄巾军起义中首次立功)“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指三国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采用自由抢答问题的形式,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问题设计如下: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读书有什么好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3、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后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忆读书》教案设计
《忆读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感知《忆读书》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表达对读书的感悟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忆读书》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读书的经历。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忆读书》。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总结与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和展示。
2.2 教学方法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思维导图: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过程。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总结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收集学生的思维导图和总结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
3.2 教学反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课文《忆读书》的文本。
学生阅读材料:相关书籍和文章,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
思维导图模板和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4.2 教学材料笔记本和笔:学生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展示板和彩笔:学生用于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表5.1 教学计划第一周:引入话题和阅读课文。
第二周:讨论与思考,进行小组合作。
第三周:总结与展示,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
5.2 时间表第一周:2课时第二周:2课时第三周:1课时第六章:扩展活动与实践6.1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邀请他们带来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进行推荐和分享。
忆读书教案(优秀3篇)
忆读书教案(优秀3篇)《忆读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
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诵读活动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正音释义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四)思考活动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交流活动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忆读书》教案设计
《忆读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她的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她的写作风格。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冰心及其作品《忆读书》。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合作,学会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4. 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者冰心的写作风格。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谈谈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悟。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感悟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4. 情感教育:以课文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 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3.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难点】1.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名言导入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整体感知,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主要是有意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求读准读顺。
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
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提取信息,概括要点围绕着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请抓住关键词,从中概括第2段至第13段的思想内容要点。
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品味语言,理解句意教师总结归纳: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
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
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感受读书,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总结归纳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忆读书》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归纳的能力。
2. 学会从文章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三、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读书的感悟,以此引出今天的课文《忆读书》。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感受课文的语气、情感。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指导。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5. 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营养,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写一篇关于读书的小作文,体会读书带给自己的快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读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3. 生字词卡片4. 学生阅读心得模板八、教学评价1. 朗读课文的表现: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其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投入。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阅读心得的质量:评价学生在阅读心得中的感悟深度、表达准确性等方面。
《忆读书》教学教案
《忆读书》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忆读书》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作品特点。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1.3 情感目标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忆读书》的主要内容,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作品特点。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3.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作者的观点。
3.3 启发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课文。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课文《忆读书》4.2 相关资料:关于冰心的生平事迹及作品特点4.3 教学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音响设备等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忆读书》的作者冰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5.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作者的观点。
5.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5 朗读练习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提高朗读水平。
5.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5.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经历的文章。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2 朗读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
6.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7.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拓展活动8.1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8.2 邀请作家或阅读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阅读的知识。
《忆读书》教学教案
《忆读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冰心的背景及其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提炼文章要点,提高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感恩和回报。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主题和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学会从文章中提炼要点,进行总结。
(3)联系实际,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背景及其作品风格。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读书?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2)全班交流:各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借鉴。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要点,提炼文章主题。
(2)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读书的认识和体会。
3. 选取一篇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事例,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忆读书》的情感主旨和写作技法。
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美感情操。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和写作技法。
2.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节奏感创作文章。
3.认识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的不足,提高自我学习和提高意识。
教学内容1.沈从文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文学特色。
2.《忆读书》的情感主旨与写作技法分析。
3.以《忆读书》为素材,进行创作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沈从文简介1.教师介绍沈从文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和文学特色。
2.学生听取并记笔记。
3.教师和学生讨论沈从文的文学特色和作品风格。
第二课时:《忆读书》的情感主旨与写作技法分析1.教师朗读《忆读书》一文,引出作品的情感主旨。
2.学生讨论作品的情感主旨,并提取出篇章的描写手法和语言节奏。
3.教师讲解篇章的节奏感和语言技巧。
4.学生分小组,分析篇章的语言和描写手法,提取出关键词汇。
第三课时:以《忆读书》为素材的创作练习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模仿《忆读书》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与阅读相关的文章。
2.学生交换作品,进行同侪评价和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并就表达准确性、语言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
教学方法1.课堂讲述与讨论相结合。
2.阅读分析和文学创作相结合。
3.个别指导和团体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1.作业评价: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和点评。
2.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听讲及讨论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3.课后自主评价:学生自行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意识,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教学资源1.音频文件:沈从文的代表作品及其朗读语音。
2.文学作品:《忆读书》原文及各种阅读材料。
3.实物拓展:与文学阅读及写作相关的书籍和工具。
教学前期准备1.教师熟悉文学作品和教学资料。
2.教师提前备好教学音频文件和文学作品。
3.学生提前阅读相关阅读材料,做好听课笔记和词汇集训练。
《忆读书》教学设计(通用6篇)
《忆读书》教学设计《忆读书》教学设计(通用6篇)《忆读书》是冰心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
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忆读书》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忆读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
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
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
二、新授(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写了什么)1、老师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自然段(老师谦言自己抛砖引玉,以有感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的情绪,迅速切入文本),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
(散读)要求:划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然后课堂交流。
强调:以下几个词语的读音:(若无ppt,学生读的时候写到黑板上)笸(puo)箩(luo)天罡(gang)地煞(sha)消遣(qian)烦琐(suo)堆砌(qi)注意文中的成语(课本第116页):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栩栩如生怒发冲冠无病呻吟(无病而呻)(每个齐读两遍)2、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读书的感受。
(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忆”字)(二)分析课文,朗读体味。
(怎样写的)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
《忆读书》教案优秀6篇
《忆读书》教案优秀6篇《忆读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竞赛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自由朗读整体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朗读、圈画、思考、讨论等手段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学会从作者复杂的读书经历中归纳读书对于成长的种种好处。
2、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并交流心得体会,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新课导入1、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反馈2、高尔基与歌德关于“读书”的名言3、出示课题《忆读书》文学知识小竞赛简要介绍作者冰心1、通过知识小竞赛让学生了解班级课外阅读的整体情况,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2、以名人名言来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3、让学生介绍作者资料,从而检查其预习情况。
整体感知提问:1、文章介绍冰心先生读了哪些书?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她的读书经历的?2、冰心先生一生酷爱读书,请问读书给她感情上带来什么?(用原文回答)——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热爱读书的情感。
学生回顾思考一学生回答在文中找出最集中地体现出冰心先生读书体会的话(散读、个别读、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重要词语的品读,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冰心先生热爱读书的情感)1、前两个问题是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2、“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是本文的关键句,也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研读文本提问:1、文中哪些词句具体表现冰心先生对读书的热爱?(指导学生通过圈画、批注、朗读等多种形式,感受冰心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进一步体会这种情感)2、冰心先生如此热爱读书,从本文看,读书有什么好处?(指导学生圈划、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冰心对读书的热爱,将其圈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批注;交流自己圈画的词句,感受冰心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自己阅读某本书的感受。
《忆读书》教案(精选13篇)
《忆读书》教案(精选13篇)《忆读书》教案篇1一、导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
(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课前准备: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将它们拿出来交流。
分小组,各小组先检查一下准备情况,然后讨论所摘录的是否符合“读书”“书”的范围。
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业: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3、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整理出五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分析新课:(本环节由学生讨论整理)1、本文的主要内容。
(结尾一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
等等。
四、让同学发问。
作业: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
2、字数200字左右。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
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
《忆读书》教案(3篇)
《忆读书》教案(3篇)《忆读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学会读书。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会读书。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所学的《孙权劝学》导入二、介绍1、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三、检查预习情况四、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五、研读课文1、“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学生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茶花女遗事》则让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3、“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情况后,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
情节要精彩,人物要生动,感情真实质朴。
《忆读书》教案精选十一篇
《忆读书》教案《忆读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
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2.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
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书)2.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生畅所欲言师: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
冰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忆读书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
忆读书教案设计
忆读书教案设计【篇一:《忆读书》教学设计】《忆读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冰心奶奶八十九岁时写的,这篇回忆录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前半部分以“忆”为主,夹以议论;后半部分以“议”为主,夹以记叙,主旨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个字。
【教学目标】1. 自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要部分,深入理解作者读书生涯中悟出的读书体会,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理解并力争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欣赏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冰心的读书方法,懂得读书要自己用心去体会。
3.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
认字11个,其中多音字2个,写字10个。
4. 理解“津津有味、悬念、气愤填胸、索然无味”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 朗读课文,理解读书的意义,培养读书的兴趣。
2. 联系上下文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学生搜集相关的名著资料。
2. 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案)一、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文中名著的资料,检查预习情况,师做适当补充。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三、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记叙顺序,感受冰心奶奶“读书多”。
第二课时(详案)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还记得是哪些问题吗?二、体会“读书好”1. 作者是通过描写“多读书”的往事来说明“读书好”的,那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呢?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试着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四人一组交流,请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板书:长知识助写作得快乐学做人)【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文章要点,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2深入理解:“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引导学生抓住“永远”、“最大的快乐”深入体会出冰心酷爱读书,以及读书带给人美的感受。
从文中哪些词句能感受到读书给冰心带来了享受?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在旁边做批注。
《忆读书》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忆读书》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忆读书》一文中的经典语句;(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3)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忆读书》一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2)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背诵课文中的经典语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深刻的哲理和寓意;(2)分析复杂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将课文中的观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冰心的生平和作品;(2)激发学生对《忆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让学生勾画出自己认为经典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2)分享自己勾画的经典语句,解释其含义和作用;(3)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观点和经典语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问;(2)讲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哲理和寓意。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经典语句;(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课文观点的理解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中的经典语句;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忆读书》一文的理解和体会;3. 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深入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忆读书》一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有了深入理解;(2)学生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学生能够背诵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并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一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作者对读书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读书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冰心及《忆读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读书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5.感悟作者情感(1)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读书的感悟,深入理解课文。
6.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深入理解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感悟的短文。
3.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对读书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内容教学重点:1.通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让学生能够把握课文的情感节奏,理解冰心奶奶对读书的深情描绘。
《忆读书》教案设计
《忆读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他人等途径,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乐于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的态度。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忆读书》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的读书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2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作者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忆读书》。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结构,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作者的写作特点。
3.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课文的结构特点。
四、课后作业4.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写一篇短文《我读书的故事》。
4.2 拓展作业:(1)访问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的阅读经历,互相分享。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朱自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鉴赏。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在家庭作业和拓展作业中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5.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七年级语文上《忆读书》教案人教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忆读书》二.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三. 讲授新课:(一)浏览课文,整体把握解决课文中疑难问题。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明确:“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是说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说刘备、关羽、张飞在剿灭黄巾军起义中首次立功。
(2)“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明确:这是指三国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文中记叙了作者幼时、少年时读的哪些书?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明确:《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精忠说岳》、《满江红》、《茶花女遗事》、《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1段)总说。
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对答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一层:(2—10段)回忆幼时、少时自己是如何“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
二层:(11段)总结作者一辈子“多读书”的情况及“读书好”的感受——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本周教学内容:《忆读书》二.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三. 讲授新课:(一)浏览课文,整体把握解决课文中疑难问题。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明确:“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是说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说刘备、关羽、张飞在剿灭黄巾军起义中首次立功。
(2)“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明确:这是指三国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文中记叙了作者幼时、少年时读的哪些书?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明确:《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精忠说岳》、《满江红》、《茶花女遗事》、《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1段)总说。
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对答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一层:(2—10段)回忆幼时、少时自己是如何“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
二层:(11段)总结作者一辈子“多读书”的情况及“读书好”的感受——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段)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找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
其中哪句最重要?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最重要。
(三)感知课文,分析解答。
1、作者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明确:①段:“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③段“津津有味”“含泪上床”;④段“咬牙”“居然”;⑤段“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⑦段“尤其欣赏”“气愤填胸”……2、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好。
读书有哪些好处呢?你能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吗?明确: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明确:《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4、读《三国演义》时,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哭”是快乐吗?5、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挑选书的呢?请找出具体的例子。
明确:比较、选择。
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对那种“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6、冰心老人的选择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明确: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四、小结:作者冰心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提醒大家平时要多读书,要读好书,最终才能明白读书的好处,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使人类进步的阶梯。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一)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15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的学生。
他给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20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的说明。
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
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
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我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小小的“傻小子”了。
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
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
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1)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A、具体B、详尽C、简单)的说明。
(2)我的心充满了(A、惊奇B、奇怪C、好奇)。
2、父亲从美国带回的礼物有什么特点?这份礼物对“我”产生什么影响?答:3、“我奇怪地发现,”中“我”发现了什么?“我”为什么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奇怪?4、结合本文段的事例,说说老舍(舒乙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独特之处?(二)匆匆朱自清①燕子去了,有再()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选出恰当的词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处。
A. 开B. 青C. 来2、读第②自然段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2)“泪潸潸”中“潸”的读音是(),意思是___ __________。
(3)“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是对_____________的精彩描写。
5、第④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纳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试题答案(一)1、(1)C (2)A2、有趣味性、科学性,以此激发“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我”留学苏联,学的是化工,正是父亲引导的结果。
3、“我”还是个初三的学生,父亲却已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人,彼此像朋友一样相处。
因为这是异乎寻常的。
4、以有趣的事物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以平等的态度促使孩子的心智成熟。
(二)1、CBA2、(1)因为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2)shān眼泪不断地流下(3)对逃去如飞的日子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无奈。
3、描写时间是怎样匆匆流逝的。
4、流逝的日子、时光5、设问、反问、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惋之情6、本文通过作者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惋和思考,激励人们要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努力上进。
【励志故事】成人仪式上的账单据《扬子晚报》4月23日报道,22日,南京三中举行了成人宣誓仪式,仪式上,学校公布了一份特殊的账单。
“出生:2000元;奶粉:约3600元;小学6年学杂费:约3600元……合计:约76380元。
”这是三中对本校100名高三学生进行的调查,让他们估算自己的“成长成本”,孩子们估算约为76380元。
但令孩子们吃惊的是,家长却认为,在这18年中,他们对孩子的有形投入竟然达到了10万,这与孩子们自己的估算相差了2万多。
在调查中,过半的家庭月收入都只有一两千元。
该校一位老师认为,成人意味着责任,这份“账单”就是想让孩子懂得,责任的分量。
读高三的学生喻文君说,父母在自己身上倾注的绝不只是金钱,还有更宝贵的爱,这是不能用物质和金钱去衡量的。
这份“特殊账单”对学生们是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