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计量在方程式中的计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Cu
O
H
H △
CuO + H2 =
Cu
H
OH Cu + H2O
回忆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公式 V(气体)
÷Vm ×Vm
N ÷NA n ×M
×NA
÷M
m
÷V(溶液) ×V(溶液)
C
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MnO2+4HCl==MnCl2+ Cl2 化学计量数 1 : 4 : 1 : 1 : 2 +2H2O
一题多变
1、完全中和0.1 mol NaOH,所需H2SO4 的质量是多少?
2、将8.1g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 计算生成氢气 ___ L,需要氢氧化钠 __ mol。
已知:2Al+2NaOH+2H2O=2NaAlO2+ 3H2 ↑
综合计算
某盐酸的 =1.18g/cm3,HCl的质量分
数为36.5%。求①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是 多少?②200mL该盐酸与过量铁屑充分反 应,生成 H2的体积(标况状况下)是多少? 若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FeCl2 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有多少克FeCl2?
能生成氢气___L(标准状况)。盐酸的物 质的量浓度为___。
Zn + 2HCl = ZnCl2 + H2↑
1
2
1
n(Zn)
n(HCl)
n(H2)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设 设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n 写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在化学式下面标出化学计量数及所 标 求物质的物质的量 列 列出比例式 解 根据比例式求n,再求V、C、m 答 简明地写出答案
粒子数N之比 1 : 4 : 1 : 1 : 2 扩大NA倍 1NA : 4NA : 1NA : 1NA : 2NA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也称为阿伏伽德罗数),1 摩尔的任何物质都包
含6.022×10^23个粒子,这个数值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以摩尔表示)在化学方程式中起着平衡方程的作用。
根据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的摩尔数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物质的摩尔数的改变。
因此,通过计算物质的量可以确定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量的关系。
使用物质的量来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量可以用化学计量学的概念进行。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以确定摩尔比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出不同物质的摩尔数。
然后,通过摩尔质量或摩尔质量比可以将摩尔数转换为物质质量。
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和摩尔数的比值,它通常以克/摩尔(g/mol)表示。
例如,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质量或化合物的分子质量计算得出。
在反应质量计算中,使用物质的量可以确定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摩尔比和化学方程式的摩尔系数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数和产物的摩尔数。
然后,根据摩尔质量,可以将摩尔数转换为质量。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反应物质的质量或产物的质量,以及确定化学反应的理论产率。
总之,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用于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数、质量和摩尔比,从而计算出
反应物质和产物的质量以及反应的理论产率。
这种计算方法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科: 化学教学内容: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基础知识精讲】一、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1.已知m 、M :则n=Mm 2.已知标准状况下V 、V m :则n=mV V 3.已知N :N A :则n=AN N 4.已知溶液的c 、V :则n=cV5.已知溶液的m 、w 、M :则n=M wm • 6.已知溶液V 、ρ、w 、M :则n=Mwv ρ7.已知饱和溶液m 、s 、M :则n=)100(s M sm +•二、化学方程式中定量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各粒子之间是按照一定数目进行的.而这些数目的粒子又可以用不同的物理量来表示.例如:2H 2 + O 2 2H 2O(液)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1 ∶ 2 分子数目之比 2 ∶ 1 ∶ 2 扩大N A 倍 2N A ∶N A ∶ 2N 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1mol ∶ 2mol 质量之比: 4g ∶32g ∶ 36g ∶ ∶ 忽略不计【重点难点解析】学会正确规范的解题方法(1)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写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关系(根据需要有时要将有的物质的物质的量转化成质量或体积).(3)把已知量和要求的量(用x 表示)分别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物质下面. (4)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不纯物质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量再进行计算.(2)在所列比例式中:同一物质上下单位要一致:不同物质左右要对应.(3)化学计算方法很多:其中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原子量法等在高一应掌握. 过量问题的计算一般说来: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时:不足量的物质会全部反应转化为生成物:而过量的物质则要剩余.因此判断哪种物质过量:便是解这类题的关键.具体步骤为: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判断哪种物质过量.3.根据不足量求解.例 用agH 2和bgCl 2化合制HCl 气体:求所得产物的质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关系 H 2 + Cl 2 = 2HCl2 71 a b有下列三种情况:①若71a >2b :则H 2过量:应根据Cl 2量求HCl 的量: ②若2b >71a :则Cl 2过量:应根据H 2的量求HCl 的量:③若71a=2b :则二者恰好反应完:根据H 2或Cl 2的量求产物HCl 的量.【难解巧解点拨】例1 甲、乙两位学生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O 2:甲取一定量的KClO 3223全部分解完全得到O 2672mL(标况).求甲实验时KClO 3的分解率.分析 思路:要求出两个值:一个是总的KClO 3质量:一个是甲实验得到的KCl 质量而求得甲实验时KClO 3分解的质量做题过程:从后面的结论往前推.据: 2KClO 3△2MnO 2KCl + 3O 2↑2× 2× 3×知在4.04g 混合物中m(KCl)Lg 4.223672.05.1222⨯⨯⨯=1.49g 即甲分解时得到KCl 的质量为1.49g :由此可算出甲实验时KClO 3的分解质量:gg5.74249.15.1222⨯⨯⨯故甲实验时KClO 3的分解率为gg g45.245.245.2+×100%=50%答:甲实验时氯酸钾的分解率为50%例2 取50mLNa 2CO 3和Na 2SO 4232放出:试计算(1)原混合溶液中Na 2CO 3、Na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2)产生标况下气体的体积.分析 物质的量和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会使解题简化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守恒法”它用得很广.据(1)Na 2SO 4~ BaSO 43的沉淀为BaSO 41mol 233gn(Na 2SO 4) 4.66g n(Na 2SO 4故 C(Na 2SO 4)=Lmol 05.002.0 =0.4mol ·L -1(2)Na 2CO 3 —BaCO 3 —CO 2n(Na 2CO 3) (14.51-4.66)g V(CO 2) n(Na 2CO 3)=0.05mol V(CO 2 C(Na 2CO 3)=Lmol05.005.0 =1mol/L答:原混合物中Na 2CO 3、Na 2SO 4·L -1产生的CO 2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1.12L.【课本难题解答】P83 三、3 2KBr+Cl 2=2KCl+Br 2 2KI+Cl 2=2KCl+I 2 (1)固体残留物中含KCl.(2)原溶液中n(KI)=36×10-3×0.86=0.031mol :参加反应的KI 有n(KI)=2031.0 =0.015mol. 2反应生成0.015molKCl :5.741.6=0.082mol : 故原KBr 的量应为2×(0.082-0.015)=0.134mol : ×199=20g.2的量为0.014mol :故反应消耗Cl 2×22.4=0.92L.【命题趋势分析】本节高考要求是要学会运用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典型热点考题】例1 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使之生成正盐:需要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硫酸、磷酸的体积比是( )∶3∶∶2∶∶2∶∶2∶3解析 此类无数据题目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列举法是把已知条件转化成简单直观的数据:另一种是用相同的化学符号表达已知数据.此题NaOH 溶液实为n(NaOH)相同:再设HCl(aq)、H 2SO 4(aq)、H 3PO 4(aq)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NaOH + HCl = NaCl+H 2O 1 ∶ 1n c ·V 1 V 1=cn2NaOH + H 2SO 4 = Na 2SO 4+2H 2O 2 ∶ 1 n c ·V 2 V 2=cn 2 3NaOH+H 3PO 4 = Na 3PO 4+3H 2O 3 ∶ 1 n c ·V 3 V 3=cn 3 则V 1∶V 2∶V 3=c n ∶c n 2∶cn 3 =6∶3∶2∴本题正确选项为(A) 答案 A例2 往50.00mL 溴化亚铁溶液中缓慢通入1120mL 氯气(标准状况):溶液中还原性离子只有2/3溴离子未被氧化.求原溴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解析 本题应用物质的量对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反应:Br 2+2Fe 2+ = 2Fe 3++2Br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Fe 2+>Br -:依题意:Br -部分被氧化:则Fe 2+全部被氧化.设原溶液中FeBr 2的物质的量为x :则Fe 2+物质的量为x :Br 物质的量为2x :被氧化的Br -的物质的量为2x/3.2Fe 2++ Cl 2 = 2Fe 3++2Cl - x x/2 2Br -+Cl 2 = Br 2+2Cl - 2x/3 x/3氯气的物质的量:2x +3x =molL L /4.2212.1: 解得:x=0.06mol.c(FeBr 2例3 已知Cl 2在70℃的NaOH 水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 与NaCl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将其通入足量70℃的NaOH 水溶液:反应完全后得到500mL 溶液.(1)写出Cl 2在70℃的NaOH 水溶液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总反应方程式. (2)计算完全反应后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除H 2O 处).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第(1)问.可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确定生成物NaCl 、NaClO 、NaClO 3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而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算数.(1)依题意可设生成NaClO 的物质的量为4mol :NaClO 3的物质的量为1mol :设生成NaCl 的物质的量x :根据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有:1×x=1×4mol+5×1mol :解得:x=9mol.NaCl 、NaClO 、NaClO 3化学计量数之比与生成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即等于9∶4∶1.据此可写出总的化学字方程式:7Cl 2+14NaOH = 9NaCl+4NaClO+NaClO 3+7H 2O(2)n(Cl 2)=49.7g/71g/mol=0.7mol :由化学方程式可求得n(NaCl)=0.9mol :n(NaClO)=0.4mol n(NaClO 3)=0.1mol :故可求得三种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NaCl)=1.8mol/L;c(NaClO)=0.8mol/L;c(NaClO 3答案 (1)7Cl 2+14NaOH = 9NaCl+4NaClO+NaClO 3+7H 2O(2)C(NaCl)=1.8mol/L :Cl(NaClO)=0.8mol/L :C(NaClO 3 例4 甲、乙两位学生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甲取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0.10g 二氧化锰:经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待收集到所需氧气时停止加热.试管冷却后:乙称得甲留下的反应混合物的质量为 4.04g :将它继续加热:直至氯酸钾全部分解:得到氧气672mL(标准状况).求甲实验时氯酸钾分解的百分率.解析 设乙分解KClO 3的质量为x :甲分解KClO 3的质量为y.2KCl 3△2KCl+3O 22mol ××× xx mol g mol /5.1222⨯=672.0/4.223molL mol ⨯:解得:x=2.45g.在4.04g 混合物中:m(KCl)=4.04g-0.10g-2.45g=1.49g.即甲分解KClO 3时得到的KCl 质量为1.49g :由此可计算y:y mol g mol /5.1222⨯=gmolg mol 49.1/5.742⨯:解得:y=2.45g.故甲实验时KClO 3分解的百分率为:gg45.245.245.2+×100%=50%答案 甲实验时氯酸钾分解的百分率为50%.例5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 气体:此时KMnO 4的分解率为x.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又收集到bmol 气体(设Mn 元素全部以Mn 2+存在于溶液中).试填写:(1)a+b= (用x 表示).(2)当x= 时:a+b 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 (3)当a+b=0.09时:加热后取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 g.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结合数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1)参加分解的反应的KMnO 4物质的量为0.04xmol :剩余的KMnO 4物质的量为0.04(1-x)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2KMnO 4△K 2MnO 4 + MnO 2 + O 2↑2KMnO 4+16HCl = 2KCl+2MnCl 2+ 5Cl 2↑ +8H 2O 0.04(1-x)mol 0.1(1-x)mol K 2MnO 4+8HCl △MnCl 2+2KCl+2Cl 2↑+4H 2OMnO 2+4HCl△MnCl 2+ Cl 2↑+2H 2Oa+b=0.02x+0.1(1-x)+0.04x+0.02x=0.1-0.02x.(2)因为x ≤1:当x=1时:a+b 有最小值:(a+b)min =0.08. (3)当a+b=0.09时:0.1-0.02x=0.09:解得:x=0.5. 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KMnO 4)-m(O 2) ×××32g/mol=6g.答案 (1)0.1-0.02x (2)0.08 (3)6g【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2最多的是( )2.完全中和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并使其生成正盐.需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硫酸、磷酸的体积比是( )∶3∶∶2∶∶2∶∶2∶32SO 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 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L -1·L -1 ·L -1·L -1 x ROn+1溶液跟0.8molM(OH)Y 溶液恰好中和.则X 与Y 的比值为( ) ∶∶∶∶45.在3Cu+8HNO 3(稀) = 3Cu(NO 3)2+2NO ↑+4H 2O 中:当有1.5molCu 被氧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3被还原6.碱金属(LiNaKRb 等)溶于水汞中可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齐”:取某种碱金属的“汞齐”2(标况)并得到密度为ρg/cm 3的溶液1L 1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是( )A.ρ8.0% B.ρ48.0%C.ρ32.0% D.ρ7.0%olCO 2所得溶液中CO 2-3和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 ) ∶∶∶∶23溶液.都正好与同体积的下列溶液反应完全:则这些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23 22O 2、Na 2O 混合物溶于水后.刚好被100g7.3%的盐酸中和则混合物中Na 2O 2与Na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CO 32CO 3溶液中:两次操作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2二、计算题2跟50g 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混合加热(不计HCl 挥发且MnO 2反应完全)试求: (1)标况下能生产多少升Cl 2(2)有多少摩尔HCl被氧化?(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AgNO3.产生沉淀多少克?12.某金属硫酸盐8g溶于水后: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14g:过滤后:将滤液蒸干:可得该金属的氯化物无水盐0.04mol求:①该金属的化合价②该金属的摩尔质量.2SO4和Na2CO3210mL.然后过滤得沉淀B和滤液C:在C中加足量的AgNO3溶液:又生成5.74g 沉淀.在B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沉淀增加0.180g.计算:(1)B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原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分数.【素质优化训练】4、Na2SO4、Al2(SO4)3三种溶液各50mL:若上述三种溶液中SO 2-4完全沉淀:所用相同浓度的BaCl2溶液体积比为( )∶2∶∶1∶∶3∶∶1∶32.在两密闭容器中分别盛有31g白磷和1mol氧气:控制条件使其发生如下反应:容器甲:P4+5O2= P4P10:容器乙:P4+3O2= P4O6:经充分反应后:两容器中分别所得的P4O10和P4O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标况):下列各组金属不能构成符合上述条件的混合物是( )2O氧化成SO2:现用3.2g硫粉和224mL(标况)N2O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A.112MlB.224mL5.0.1mol的某单质跟足量的S反应: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6g:则构成这种单质的元素是( )6.在50g含有1.70g硝酸银和1.85g硝酸钯[Pd(NO3)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I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5.245g固体.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银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B.钯离子(Pd2+)只有一部分沉淀C.碘化钯(PdI2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水 2I-+Cl2= 2Cl-+I22+H2O= H ++Cl-+HClO-+CO2+H2O= CO 2-3+HClO2+Ag+= 2AgCl↓2+6KOH △KClO3+5KCl+3H2O的反应中:得电子和失电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13、Mg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小时: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是原混合物的一半:则残留物中Ca、Mg两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3·XH2O转变为LiNO3·(X-2)H2O时质量减少3.6g:则X值是( )二、计算题2SO4和Na2CO3的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溶液A:在A中加入足量的一定浓度的BaCl23溶液:又生成5.74g沉淀.向B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沉淀增加0.18g.计算:(1)氯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12.将4.6g金属钠在空气中小心加热:使其燃烧:得到7g燃烧产物.(1)求燃烧产物中Na2O和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2)将燃烧产物全部溶解在18.8g水中: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O2与H2O反应:如果反应中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若所得溶液为1L: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4.现有2mol/L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各100m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为2∶3:求加入盐酸中的铁的质量.【生活实际运用】1.输送氯气的管道为检验其是否漏气:常用浓氨水来检验:试简述其依据的原理.解析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3Cl2+2NH3 = N2+6HClHCl+NH3 = NH4Cl现象及结论看到白烟:说明有氯气泄漏.42SO4.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物质来配制:则每升溶液需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依次是( )答案 C【知识验证实验】如果一个化学过程中涉及到发生了两个以上化学反应:并且这几个化学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如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作为第二个反应中的反应物:依次下去):则同学们可以找出反应起始物质和终了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即关系式:通过关系式进行一步计算.例工业上常用漂白粉跟酸反应得出的氯气对漂白粉的质量分数(X%)来表示漂白粉的优劣.漂白粉与酸的反应为:Ca(ClO)2+CaCl2+2H2SO4 = 2CaSO4+2Cl2↑+2H2O2S 2O 3溶液20.00mL :恰好与生成的碘完全反应:2Na 2S 2O 3+I 2 = Na 2S 4O 6+2NaI试由上述数据计算该漂白粉的x %. 解析 要计算该漂白粉的x %.须求出漂白粉与酸作用产生的氯气的质量 由题可知:发生了三个反应Ca(ClO)2+CaCl 2+2H 2SO 4 = 2CaSO 4+2Cl 2↑+2H 2O Cl 2+2KI = 2KCl+I 22Na 2S 2O 3+I 2 = Na 2S 4O 6+2NaI 则有关系式:Cl 2~2Na 2S 2O 371g 2mol×0.02L y=0.071(g)×.25250=0.71(g) 所以x %=00.271.0×100%=35.5%答案 X %=35.5%【知识探究学习】同学们可以每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成若干小组:以“物质的量”的自述为题开一次“自我介绍会”:从物质的量的定义、如何理解物质的量这个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几种计算方法开展一次活动课.本章实验总结一、Cl 2、Br 2、I 2溶解性Cl 2 Br 2 I 2水中 黄(溶) 橙(溶) 黄褐(微溶) CCl 4 黄(易溶) 橙红(易溶) 紫红(易溶) 二、碘跟淀粉的反应①淀粉溶液中加碘水 现象变蓝色 ②NaI 溶液中加淀粉溶液 无上述现象说的单质I 2遇淀粉溶液变蓝 I -则不能 三、氯、溴、碘之间的置换反应①湿KI 淀粉试纸−→−2Cl变蓝(现象) Cl 2+2I -=2Cl -+I 2 ②NaI 溶液−−→−氯水黄褐−−→−淀粉变蓝 Cl 2+2I -=2Cl -+I 2 ③NaI 溶液−−→−溴水黄褐−−→−淀粉变蓝 Br 2+2I -=2Br -+I 2 ④NaBr 溶液−−→−氯水橙色 Cl 2+2Br -=2Cl -+Br 2 ⑤NaBr 溶液−−→−碘水无明显变化 四、Cl -检验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二、11.(1)V(Cl212.①+3价②56g·mol-1 13.(1)2mol/l (2)72.8%【素质优化训练】1.D2.B3.B、D4.C5.A、D6.C7.C、D8.A9.C 10.A 11.(1)2mol/升(2)72.8% 12.(1)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化学反应通常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表示了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平衡状态下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守恒原理。
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物质的量来推算其他未知物质的量,并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2.反应物的计算已知化学方程式中部分物质的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推算出其他未知物质的量。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给定物质的量计算其他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比例关系,可以通过给定的物质的量计算出其他物质的量。
(2)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一些反应中,反应物的摩尔比和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可能不完全一致。
通过已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可以利用反应物的比例关系计算其他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3)反应限量的计算:在反应中,如果将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过量给定,而另一个反应物B的物质的量未知,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以及反应物A和B的物质的量计算出反应限量。
3.产物的计算已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推算出反应产物的物质的量。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反应的理论产率:根据已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利用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反应的理论产物的物质的量。
理论产率是指在理想条件下,按照摩尔比例关系计算得到的产物的最大产量。
(2)反应的实际产率:实际产率是指在实验中实际得到的产物的量。
通过实验中测得的实际产物的量,可以计算出反应的实际产率。
(3)反应的副产物:在一些反应中,除了主要产物之外,还可以产生一些副产物。
通过已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出这些副产物的物质的量。
除了以上常用的计算方法,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反应物的单位转换: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通常使用摩尔(mol)作为单位,而实验中常常使用克(g)作为单位。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量是描述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中物质数量的重要概念。
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由摩尔数来表示,通常以化学式前的系数来表示。
物质的量可以用于计算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物的摩尔数、质量以及体积等。
在进行这些计算时,需要知道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
首先,可以使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来计算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摩尔比。
例如,对于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2H₂+O₂→2H₂O该方程式表示,2摩尔的氢气和1摩尔的氧气在反应中生成2摩尔的水。
这意味着摩尔比为2:1:2利用这个摩尔比,可以计算反应物或产物的摩尔数、质量或体积。
例如,可以使用已知的摩尔数来计算其他物质的摩尔数。
如果已知有3摩尔的氧气参与反应,根据摩尔比,我们可以计算出需要6摩尔的氢气来完全反应。
同样地,如果已知有5摩尔的水生成,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中消耗了10摩尔的氢气和5摩尔的氧气。
除了计算摩尔数外,物质的量还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这可以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数和摩尔质量来完成。
物质的摩尔质量是指一个摩尔物质的质量,通常以克/摩尔(g/mol)来表示。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质量表来确定。
例如,对于氢气(H₂),其摩尔质量为2.016 g/mol。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质量。
例如,如果已知有5摩尔的水,根据水的摩尔质量(18.015 g/mol),可以计算出水的质量为90.075 g。
类似地,物质的量也可以用于计算物质的体积。
对于气体,可以使用理想气体定律来计算其体积。
理想气体定律表示为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力,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通过已知气体的摩尔数,可以使用理想气体定律来计算其体积。
例如,对于2摩尔的氢气,在已知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通过理想气体定律计算出氢气的体积。
总结起来,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用于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数、质量和体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拓展与归类-专题研析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
①n=M
m g·
g mol-1
=Mm
mol;
②所含原子总数为M
m g·
g mol-1
×NA
mol-1×2=2mMNA ;
③V=M
m g·
g mol-1
×22.4 L·
mol-1=22M.4m
L。
(3)由Mm
=V(Vmg)
可知,M=1.6
g×22.4 0.56
L·mol-1 L
=64 g· mol-1。
(4)假设溶液质量 100 g,则含有溶质 NaOH 的质量是 14 g,
则 14%的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100
14 g÷40 g·mol-1 g÷1.14×10-3 g·L-1
≈4.0
mol·L-1;
从瓶中取出 20 mL 该溶液中含有溶质
的质量为 m=4.0 mol·L-1×20×10-3 L×40 g· mol-1
=3.2 g。故 A 正确。
例2把6.5 g Zn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 计算:
(1)6.5 g Zn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答:(1)0.1 mol (2)0.2 mol (3)2.24 L
【解析】(1)Zn 的摩尔质量是 65 g·mol-1。
m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M_____ mol。
2mNA 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M_____个。
22.4m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M_______L。
(2)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
22.4bc 况下的体积是___a_N__A_______L。 (3)标准状况下,1.6 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0.56 L。该气 体的摩尔质量是___6_4_g_·_m_o_l_-_1___。 (4)如图是实验室配制好的两瓶NaOH溶液的标签(14%的 NaOH溶液的密度为1.14 g·cm-3)。
高中化学 3.2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已知物质的质量m (B),n (B)=m (B )M。
(2)已知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V [B(g)],n (B)=V [B (g )]V m。
(3)已知物质的粒子数N (B),n (B)=N (B )N A。
(4)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n (B)=c (B)·V 。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比。
(2)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分子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体积之比。
(3)化学方程式除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数目关系和质量关系外,还可以表示它们的物质的量关系,如H 2+Cl 2=====点燃2HCl 可表示1__mol__H 2与1__mol__Cl 2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2__mol__HCl 。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类型1.基本步骤 2.计算类型 (1)基本计算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求解其他物质的有关量,此时,只要按照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列出已知物质和待求物质的比例式计算便可。
(2)混合物反应的计算设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x 、y ,按照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并用x 、y 表示,列出方程组解答。
(3)过量计算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量,求解某产物的量。
方法:按照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进行判断,哪一种物质过量,然后根据不足的物质的量进行求解。
(1)计算时,各物质不一定都用物质的量表示,也可以用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但要注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的换算关系。
(2)在化学方程式中列出的各量,同种物质的单位必须相同,不同物质的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单位必须“上下统一”。
(3)列式求解时要注意所有的数值要带单位,同时注意有效数字的处理。
【素养升华】 证据推理:以实例明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实例:计算0.1 mol 金属钠与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多少升? ①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设计2套
第四章卤素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及处理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能力。
4.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实际上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了。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的关系,并学习了运用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弊端,人们往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如何由质量转为物质的量成了这一节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问题。
根据本人在教学中的观察,很多学生在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时,往往先算质量,再进行一道转换,这是由枝叶求根本的途径,而且费时、费力、易出错。
因此,如何尽快地让学生会在方程式的计算中以物质的量为核心成了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
三、我们的对策好在在教材的编排上,我们看见了编者的苦心。
将物质的量应用于方程式的计算安排在这一章,主要是分散了前一章的难点。
在前一章中学习了物质的量、微粒数量、物质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和换算后,再将它们应用于方程式中的计算集中安排在一节,也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这是我们的有利条件之一。
我们的有利条件之二是,课本中安排的三道例题很有特色。
为了进一步降低难度,三道例题都分成了两问,分散了难度;且三个例题在概念上是综合性依次增强,起到了循序渐进的效果。
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在适当的地方不动声色地复习物质的量、微粒数量、物质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和换算,起到强化物质的量才是核心的作用,使学生避免一提方程式的计算就不自觉地采用质量计算的习惯。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注重于旧习惯的破除,新习惯的养成及标准的格式。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大纲版·高一上)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案物质的量、浓度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 教学目的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正确规范的解题格式3.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三.四. A B 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符号为B γ……,它们的单位为1。
例如: 22Cl H + 点燃==== HCl 2 化学计量数γ之比 1 : 1 : 2扩大231002.6⨯倍 2323231002.62:1002.61:1002.61⨯⨯⨯⨯⨯⨯物质的量之比 mol 1 mol 1 mol 2cE bY aX ===+化学计量数 之比a: b: c扩大231002.6⨯倍 231002.6⨯⨯a : 231002.6⨯⨯b :231002.6⨯⨯c物质的量之比 amol bmol cmol小结: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即:BA B A n n =γγ (三)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例:mL 400某浓度的NaOH 溶液恰好与28.5Cl L (标准状况)完全反应,计算:(1)生成的NaClO 的物质的量(2)该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解:NaOH 2 2Cl +===O H NaClO NaCl 2++ ——化学方程式2 4.22 1 ——关系量L aq NaOH c 40.0)]([⨯ L 8.5 )(NaClO n ——已知、未知量(1)LL aq NaOH c 8.54.2240.0)]([2=⨯ ——列比例 L mol aq NaOH c /3.1)]([≈ ——计算结果(2))(18.54.22NaClO n L = )(NaClO n ≈mol 26.0 答:生成的NaClO 的物质的量为mol 26.0,该溶液 ——答话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 /3.1。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由上可看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比(同状况下),不等于质量之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时应遵循上述比例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所列比例是否正确的判断依据是:“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单位要对应”。
3、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格式(1)设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B)[或质量m(B)],或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V(B)、或溶液体积V[B(aq)]J。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化学方程式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先写出已知物和所求物的有关量的关系,再代入已知量和所求量。
(4)写出所求物质的数学表达式。
(5)写出解答和答案。
如:6.5g Zn在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解:设产生的体积为V()答: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4、规范用语—表示的物质的量—表示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体积—表示的体积—表示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表示的质量在列比例及运算过程中都应带单位。
例1、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起来只有1.68L(标准状况),则此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A、B、C、D、分析:此题是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审题时要细心,特别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几个字,否则易将此气体当作纯氧气,得出,而错选(A)。
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全部转化为时,,其质量为,此气体即使部分转化为其他氧单质(如),其气体质量也不变,故,选(B)。
答案:B例2、将一块铁片放入500mL,的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铁片,小心洗净后干燥称量,铁片增重0.8g,反应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B.C.D.分析:差量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所谓差量法是指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它可以是质量差、物质的量差、物质的量浓度差、气体的体积差。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一)刘桥中学学习目标: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涵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典型例题:例1.(2000年广东高考题)在1.00L1.00mol·L-1NaOH溶液中通入16.8L标准状况下的CO2,计算所得溶液中含有的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
解析:通入CO2的物质的量=16.8L/22.4L·mol-1=0.750mol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1.00L×1.00mol·L-1=1.00mol根据2 NaOH+CO2=Na2CO3+H2O该反应中CO2过量:0.750mol-1.00mol/2=0.250mol生成的Na2CO3为1.00mol/2=0.5molNa2CO3+CO2+H2O=2 NaHCO3反应中Na2CO3过量,生成的NaHCO3为n(反应的CO2)×2=0.500mol溶液中剩余的Na2CO3为0.500mol-0.250mol=0.250mol 答案:Na2CO3:0.250mol NaHCO3:0.500mol例2.现有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100 mL,其中Na2SO4的浓度为0.5 mol/L ,H2 SO4的浓度为1 mol/L。
现要将上述混合溶液中Na2SO4的浓度改为0.2 mol/L,H2SO4的浓度改为2 mol/L,应加入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多少毫升?然后加水稀释到多少毫升?解析:加98%H2SO4溶液和水稀释前后,溶质Na2SO4量不变则设加水稀释到V mL有关系:0.5×100=0.2×V V=250 mL需加纯硫酸n(H2SO4)=0.25×2-0.1×1=0.4 mol折算成98%(密度1.84 g/cm3)的硫酸体积为V=最后加水稀释至250 mL。
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的量的计算
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的量的计算化学式和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推导出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实验室中的量化分析。
物质的量(也称为摩尔)是描述物质中的基本单位数量的值,以化学计量单位mol表示。
一个摩尔等于一个物质中含有的基本单位的数量。
基本单位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其他化学物质的粒子。
通过知道物质的摩尔数,我们可以推导出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其他相关信息。
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表示了化学物质中不同原子的相对数量。
原子通过原子间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分子和化合物。
化学式告诉我们每个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摩尔比例,因此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量。
计算物质的量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根据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提供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通过平衡方程式,我们可以知道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摩尔比例。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O2->2H2O,我们知道2摩尔的氢气与1摩尔的氧气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
2. 根据质量:通过知道一个物质的质量,我们可以推导出物质的量。
这需要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来实现,摩尔质量是一个元素、分子或化合物的质量与物质的摩尔数的比值。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一块铁的质量是55.845克(铁的摩尔质量为55.845g/mol),我们可以通过将质量除以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量。
3.根据体积:对于气体,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其体积来计算物质的量。
这基于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定律指出,在特定条件下,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压力、体积和温度,我们可以使用理想气体定律来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的计算在化学实验室中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化学分析和计量实验中。
通过计算物质的量,我们可以确定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效果,评估反应产率,并理解物质的转化过程。
总之,化学式和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并在实验室中提供定量化的结果。
通过掌握这些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的行为。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计算的基本公式。 2、学会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体 积 (V) ×22.4L/mol ÷22.4L/mol
÷ M 质 量 (m) M ×
物质的量 (n) ÷ V(aq) × V(aq)
× NA NA ÷
微粒个数 (N)
例题:
把 6.5gZn 放入足量的盐酸中, Zn 完 全反应。计算: 1、 6.5gZn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规律总结
上下一致,左右数量对应
基本步骤
练习1:《模块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44-2
练习2: 《模块测评》P44-3
计算的依据:
2Na + 2H2O= 2NaOH+ H2↑
化学计量数之比:2 扩大NA倍
:
2
:
2
:
1
1×6.02×1023
2×6.02×1023 : 2×6.02×1023 :
2×6.02×1023 :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 2mol : 1mol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粒 子个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浓 度 (c)
练习:
1、1.15g钠的物质的量 ,20g含杂质 25﹪的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物质的量 。 2、标准状况下0.56L氢气的物质的量 , 0.15mol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3、0.05mol氢氧化钠配制成100mL溶液,其 物质的量浓度 ,150mL浓度为2mol/L 盐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侍卫东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 差量法。
差量法适用于反应前后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等变化。
例1:取的混合物9.5g先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入9.6g碱石灰,充分反应后恰好转化为沉淀,再将反应器内的水蒸干,可得20g白色固体。
求:原混合物中的质量。
解析:该题一般解法是设物质的量为x、y,联立解方程组,但费时。
若仔细分析提供的数据以及反应原理,应用质量差计算更为方便:加入物质共9.5g+9.6g=19.1g,生成固体20g,增加20g-19.1g=0.9g,这是什么原因呢?①每有1mol CaO吸收1mol水,质量增加18g,而反应②又生成1mol水,由反应①②知此途径反应前后质量不变,③,由反应①③知此途径反应要引起所加固体质量,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
水的物质的量为=4.2g。
2. 讨论法。
以发散思维的思维方式,解决一个化学问题有多个起因,或一个化学问题内含多项结论等一类题目的方法。
例2:将的混合气体通入温度为220℃的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使之燃烧,反应后再恢复至原温度,测得此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减小28.6%。
问:(1)在容器中发生的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
(2)原混合气体中所占的体积分数是多少?解析:首先应明确,同温同体积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显然,压强减小28.6%即物质的量减小28.6%。
接下来就要根据物质的量减小28.6%讨论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
解题过程为:S完全燃烧:若H2若为不完全燃烧:28.6%介于20%与33.3%之间,应有两种情况:①H2S过量。
设H2S、O2物质的量分别为x、y。
由②H2S与O2均消耗完全,但产物为S、SO2和H2O,设H2S、O2物质的量分别为x、y,可将x、y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3. 守恒法。
所谓“守恒法”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为依据进行计算。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6.5g
n(HCl)
V (H2)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 : (1)根据题意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系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 质的量 (要求的量用n(B)或设未知数x、y等代表) (4)根据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练 习】
1、完全中和0 .5 mol NaOH需多少摩尔的 HNO3? 其质量是多少克? 解: NaOH + HNO3 == NaNO3 + H2O
2
:22NA: Nhomakorabea2
:
2
:
1
扩大NA倍
物质的量(n)之比
: 2NA
: 2NA
: N A
2mol : 2mol
:2mol : 1mol
化学计量数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例 题 讨论:哪种方法简单? 】 实验室用6.5g Zn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 求:① Zn的物质的量;②参加反应HCl的物质的量;③ 生成H2的体积(标况下)。 6.5g m (Zn) 解: n(Zn) = = = 0.1mol M (Zn) 65g/mol 解法1: 解法2: Zn + 2HCl == Zn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65 2×36.5 1 2 6.5g m (HCl) 0.1mol n (HCl) m(HCl)= 7.3g 0.1 mol 1 = 7.3 g n(HCl)= n(HCl) 2 36.5g/mol n(HCl)= 0.2 mol = 0.2 mol
22.4L V (H2) = 2.24 L
0.1 mol × 22.4 L 1mol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是化学反应的基本技能之一,主要目的是正确地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通过配平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楚地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为实验操作和理论计算提供准确的数据。
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质量的有关计算和体积的有关计算。
1.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体积。
2.质量的有关计算:(1)根据物质的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体积的有关计算:(1)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体积;(2)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液体的体积;(3)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固体的体积。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通过调整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相等的过程。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1.观察法:通过观察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调整系数使其相等。
2.最小公倍数法: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需配平的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调整系数使其相等。
3.定一法:将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系数设为1,然后调整其他物质的系数使其相等。
4.交换法:将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进行交换,使其相等。
三、注意事项1.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统一。
2.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保持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原子的数目相等。
3.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保留和四舍五入。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方法,为更深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题及方法:已知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计算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氢气的系数为2,氧气的系数为1,水的系数为2。
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
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摘要:物质的量是高中阶段最基本的化学概念之一,本文简要探讨了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平时教学特别是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对此多加强调,使学生切实理解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所起的作用,并能够善加运用,提升实际解题能力。
关键词: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方程式;核心作用物质的量是高中阶段最基本的化学概念之一,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教学思考与体会就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作一简要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的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表示出可物质的粒子数的关系,也就是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并具有这样的关系式:化学计量数之比=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各物质的量之比。
基于这样的关系可知,由于物质的量和粒子的个数具有正比关系,所以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各物质的量、粒子数以及物质的量成正比,由此就为通过已知量求未知量提供了契机基本途径。
如对于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化学计量数之比、粒子(分子)数之比及物质的量之比均为4:5:4:6。
某种程度上这一点可视为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而物质的量在其间实际上起着一种桥梁连接作用,它架起了宏观物质的量入质量、体积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会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应着重指出的是,以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作为计量标准,可以与相对原子质量的计量标准1/1212C的质量巧妙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物质的摩尔质量在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同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这就使得相关计量和计算大大简化。
这一点也是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的体现。
二、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要以物质的量为核心,充分挖掘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全面分析题给信息,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的解题步骤,一般可分为这样几步:①结合题设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②求出已知物和未知物的量(根据题目具体情况,可用质量、体积等表示,要对应写在方程式中化学式的下面。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帮助我们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定量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一、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它表示一个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
在化学中,我们通常使用摩尔(mol)作为物质的量单位。
1摩尔表示一个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的数量。
物质的量可以用来描述原子、分子、离子和其他粒子的数量。
例如,1摩尔的氧气(O2)表示含有6.022×10^23个氧气分子。
同样地,1摩尔的硫酸(H2SO4)表示含有6.022×10^23个硫酸分子。
二、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计算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算,我们可以确定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率,从而计算出反应的产物的物质的量。
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计算在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计算中,我们首先需要从给定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以质量为例,我们可以利用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也称为摩尔质量)将质量转化为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质量)与1摩尔的物质的质量之比。
例如,对于氧气(O2),它的摩尔质量为32.00 g/mol。
如果给定的氧气的质量为64.00 g,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计算计算出氧气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 = 64.00 g / 32.00 g/mol = 2.00 mol2.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计算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计算中,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来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率。
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个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该化学反应的事实,还表示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化学方程式 2Al 2O 3 =====通电4Al + 3O 2↑粒子数之比 2 4 3铝原子数比 4 4氧原子数比 6 6相对质量比 102×2 27×4 32×3铝元素质量 27×4 27×4氧元素质量 16×6 16×6上述化学方程式能表示(1)氧化铝通电可生成铝和氧气。
(2)每2个氧化铝微粒可生成4个铝原子和3个氧分子,对应粒子数之比为2∶4∶3。
(3)每204 g 的氧化铝通电后可生成108 g 的铝,释放出96 g 的氧气,对应质量比为204∶108∶96,从中可以看出生成物质量之和为108+96,刚好和反应物质量204相等,即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之和,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征。
(4)反应前有4个铝原子,反应后仍有4个铝原子;或者说反应前氧化铝中铝元素质量为108 g ,而生成物中铝质量也为108 g ,即反应前后铝原子数目、铝原子质量不变,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表征。
【例题1】 电解51 t 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解法一[想一想] 该一元一次方程成立依据的化学原理是什么?解法二[想一想] 该一元一次方程成立依据的化学原理是什么?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
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常被称为化学计量数(用希腊字母ν表示,物质B 的化学计量数常简写为νB )的关系。
如:化学反应方程式 2Al 2O 3 =====通电4Al + 3O 2↑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4 3对应扩大N A 倍 2N A 4N A 3N A[想一想] 当你按指定要求完成单位转化后,表征这些物质的定量信息有何特征?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直接理解为物质的量之比。
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之后,借助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物理量,就可以轻易转化为用质量、体积等宏观物理量来表征物质定量信息;借助于阿伏加德罗常数,也可以转化为用微观粒子数来表征物质定量信息。
与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质量之比相比,该比值一般数据较小,可由已知的物质的量直接推出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省略“设未知量、列数学方程式、解数学方程式”等环节,从而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例题2】 电解51 t 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若在标准状况下生产,该过程最多可以获得多少立方米的氧气?【例题3】 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的方法生产金属镁,电解950 kg 氯化镁最多可生产多少千克金属镁?同时得到多少千克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相当于多少升氯气?【例题4】 某固体氢氧化钾样品含水7.55%,碳酸钾4.32%(质量组成)。
将a g 此样品先跟含b mol 的过量稀盐酸反应,后用一定量苛性钾溶液恰好中和剩余盐酸,再将此溶液蒸干,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是多少克?[试一试] 根据利用物质的量之比进行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规律,试做本题。
[试一试]反应前后同种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简称为元素守恒),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最常用策略。
试用相同方法计算该过程中产生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
【例题5】100 g含杂质的碱式碳酸铜(杂质既不和盐酸反应,加热时也不发生分解)刚好和含1.6 mol HCl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试计算该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纯度?若将等质量样品充分加热,可得到多少克固体氧化铜?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多少升?[试一试]根据利用物质的量之比进行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规律,试做本题。
(满分50分限时30 min)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跟盐酸反应时消耗盐酸最多的是()A.NaOH B.KOHC.Ca(OH)2D.Al(OH)32.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H4分别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比为()A.2∶1 B.1∶2C.4∶1 D.1∶43.取A、B、C三种物质各16 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 g A、27 g C 和一定质量的D,且B完全反应。
若A、B、C、D的摩尔质量分别为16 g·mol-1、32 g·mol-1、44 g·mol-1、18 g·mol-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A.A+B===C+2D B.A+2B===C+2DC.A+B===2C+D D.A+B===C+2D4.已知碳酸铜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相似。
现有一定量的碳酸铜与碱式碳酸铜混合均匀,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与730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混合,充分搅拌后恰好完全反应,另一份充分加热至不再反应为止,可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 A.80 g B.120 gC.160 g D.无法确定5.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CO和b mol O2,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氧原子数之比为()A.a∶b B.a∶2bC.a∶(a+2b) D.a∶(2a+2b)6.在氧气中灼烧0.44 g硫和铁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元素全部转变为SO2,把SO2全部氧化并转变为硫酸,这些硫酸可以用20 mL含0.01 mol NaOH的烧碱溶液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A.18% B.53% C.73% D.36%7.有一Fe与Fe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
取该混合物7.0 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A.7.6 g B.15.2 g C.20.0 g D.40.0 g8.金属汞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汞,下述哪个选项能说明0.2 mol Hg 与0.2 mol O2充分反应后物质种类及其数量的情况()A.0.02 mol HgO+0.2 mol HgB.0.1 mol HgO+0.1 mol HgC.0.2 mol HgOD.0.2 mol HgO+0.1 mol O2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8分)9.(9分)2.4 g碳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________升,若在空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________升,要使2.4 g碳在空气中全部反应,则需要的氧气的物质的量的范围是________。
10.(3分)24.5 g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与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完全反应,则锌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11.(6分)钾玻璃中含有18.4%的K2O、11.0%的CaO、70.6%的SiO2(只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玻璃本身并不存在这些氧化物)。
试计算玻璃中三种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欲制造上述玻璃5.1 t,需碳酸钾、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各多少吨?制备过程中释放多少吨二氧化碳气体?答案精析【例题1】 解法一 设铝的质量为x2Al 2O 3 =====通电4Al + 3O 2↑204 10851 t x20451 t =108xx =27 t答案 最多可生产铝27吨。
想一想 质量守恒定律。
解法二 设铝的质量为x51 t ×2×272×27+3×16×100%=x x =27 t答案 最多可生产铝27吨。
想一想 铝元素原子的质量守恒。
想一想 其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题2】 最多能生产27 t 铝,在标准状况下产生16 800立方米氧气。
解析 51 t 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n (Al 2O 3)=m (Al 2O 3)M (Al 2O 3)=51 t ×106 g·t -1102 g·mol-1=5×105mol 2Al 2O 3 =====通电4Al + 3O 2↑2 4 35×105mol 10×105 mol 7.5×105 mol m (Al)=n (Al)×M (Al)=10×105mol ×27 g·mol -1=2.7×107g =27 tV (O 2)=n (O 2)×V m =7.5×105mol ×22.4 L·mol -1=168×105 L =16 800 m 3【例题3】 最多可生产240 kg 镁。
产生710 kg 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105 L 。
解析 950 kg 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为n (MgCl 2)=m (MgCl 2)M (MgCl 2)=950 000 g 95 g·mol -1=1×104mol MgCl 2 =====通电Mg + Cl 2↑1 1 11×104mol 1×104mol 1×104mol m (Mg)=n (Mg)×M (Mg)=1×104mol ×24 g·mol -1=2.4×105g =240 kgm (Cl 2)=n (Cl 2)×M (Cl 2)=1×104mol ×71 g·mol -1=7.1×105g =710 kgV (Cl 2)=n (Cl 2)×V m =1×104mol ×22.4 L·mol -1=2.24×105L【例题4】 分析 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是KOH +HCl===KCl +H 2O ,K 2CO 3+2HCl===2KCl +CO 2↑+H 2O 。
再加入苛性钾中和盐酸的反应仍为KOH +HCl===KCl +H 2O 。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根据质量组成计算出原样品中碳酸钾、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后利用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之比递推出各自生成的氯化钾的物质的量、消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再利用剩余盐酸计算出最后生成的氯化钾的物质的量。
将氯化钾的物质的量转化为质量,就可获得最终答案。
如果我们紧盯氯化钾中两种元素的来源,还可发现一种更简单的计算方法。
最终蒸干形成的氯化钾中K 元素来自样品中KOH 、K 2CO 3和中和过量盐酸的苛性钾溶液,前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可根据质量分数计算得到,但中和过量盐酸所用KOH 质量未知,因此直接利用K 元素质量或物质的量前后守恒,并不能快速得到最后氯化钾的质量或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