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池塘养殖
海蜇的养殖技术
海蜇的人工养殖技术1.池塘的选择(1)选择离海边比较近,进排水方便(最好是小潮也能换水)的池塘。
(2)池塘附近最好能有淡水资源以便调整水的盐度。
(3)池塘的大小在20亩以上为宜,越大越好。
(4)水深在1米以上,1.5米~3米为最宜。
(5)岸边的坡度应该是越陡越好,如坡度太缓应该在岸边水深0.5米处加围网或塑料布,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2.池塘的进排水(1)进水口应该有围网,防止杂鱼、杂虾等敌害生物的进入,围网的网目应该在40目~60目左右。
池塘的排水口也应该设有围网,网目应该和入水口的网目相同,防止排水时跑苗,围网的面积应该大一些,依据具体池塘大小而定。
网目的大小可以随着海蜇的生长而逐渐增大,排水时水流尽量缓一些,防止海蜇苗粘在排水网上而发生死亡。
(2)进水10天以后方可放苗,进水后根据情况可适当肥水,保证浮游动物有一定的数量。
3.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等。
此项工作应该由技术人员来完成,可求助于育苗厂家,一定要准确,这关系到放苗后的成活率。
(2)将养殖池塘的水温、盐度在放苗前告知育苗厂家,看室内外池塘的水质条件差别大小才能断定是否能放苗。
适宜海蜇养殖的水温范围是15℃~35℃,最适是22℃~28℃;盐度的适宜范围是8‰~36‰,最适范围是18‰~30‰。
(3)岸边坡度太缓的池子应该在放苗前在岸边0.5米水深处加围网或塑料布。
4.放苗(1)放苗时间应该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最好是无风、无阳光直射的天气。
(2)放苗的密度应该严格控制在300只/亩以下。
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生长缓慢、长不大等现象。
具体的放苗密度应该和池塘的大小、水深、水质情况及换水条件等相联系,条件好的密度可以大一些,条件差的一定不能多放,否则可能导致养殖失败。
(3)蜇苗运输时应充氧、遮光、加冰、以防升温。
(4)放苗时把苗倒进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加一些池塘内的水,让苗适应一段时间(10分钟~20分钟)后再放入池中。
海蜇池塘健康养殖关键技术要点
7 0 ~1天之 内无须换水 ,水深一般保持1 米左右 ,一周 以 后坚持每天加水l厘米 ,直至池塘最高水位,透明度控 0 制在3  ̄4 厘米 。养殖 中后期 ,有条件 的可每天换水 0 0
放苗前 ,根据水色情7 兄决定是否肥水 ,如果池水透 明度大于5 厘米 ,就需要施肥培养基础饵料。初期进水 0 l 米左右 ,全池均匀泼洒发酵鸡粪等有机肥 5 ~ 1 0 0 0 千 克/ ,或者施 尿素2 亩 ~4 克/ ,使水色呈微绿或 淡 米。
面 2 ̄ 3厘 米 ,拦 网的下 沿应 在排 水 时还 留有 2  ̄3厘 0 0 0 0
米水深 。围网作用是防止海蜇 因风浪、水流作用而与池
壁 擦伤 或 被推 至 浅 水 处 “ 浅 ”死 亡 。 搁 二 、培养 饵 料 生物
五 、调 节水 质 养 殖 初 期 ,应 保 持 池 水 水 质 的 相 对 稳 定 性 ,一 般
效益。
、
建造 防 护拦 网
进、排水 闸处建造防逃及防敌害拦网,拦网大小及 网 目大小综合考虑池塘排水、海蜇大小而定。岸边的坡 度应该是越陡越好 ,如坡度太缓应该在岸边水深 0 5 . 米 处设防护 网。防护 网要在池塘进水之前沿池塘四周堤坝 边缘插木桩 ( .米) 高25 ,间隔2 米 ,前期用孔径为5 ~3 毫 米左右网片建一圈防护 网带 ,中后期使用孔径 为1 厘米 的网片,网带设置不可留有死角或网兜,网带应高出水
喂 ,我们用粉碎机把蜢虾和杂鱼打成鱼糜,颗粒小于 1 毫米 ,既起到 了肥水的作用 ,又可作为饵料直接为海蜇
所食 ,解 决 了海 蜇 养殖 中饵 料 不足 的问题 ,提 高 了海 蜇
虑池塘面积、水深、水质状况以及水交换情况后确定。
四 、多茬 养殖 模 式
海蜇、缢蛏、中国对虾池塘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调节水 色及透明度 。海蜇 、缢蛏 、中国对 虾都摄食池塘 中 滞 留于池边 的海蜇及时送 回深 水处 。同时要检 查堤坝 、闸 门及 围网的安全性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2 . 清 池建 埕
硝 酸 盐无或微 量 、氨氮小于 0 . 4 mg / L、硫化 物小于 0 . 2 ag r /
L,水色 以浅绿色 、淡黄色 或淡褐色 为宜 。针对 养殖生 物
l m左右 ;中后期根 据水 质的理 化与 生物指 标情 况进行调
冬 季排 干 池水 ,清 除淤泥 杂物 ,平 整池 塘 ,修 建蛏 的生活习性 ,前期 以添加水为主 或少 量换水 ,水深控 制在
5 y J 中 、下旬 ,池塘水 温稳 定在 1 5 ℃以上 时 ,每 亩放 质 与底质 。营造 健康的养殖环境 ,增 强养殖生物 的体质 与 养体长 l c m以上 的健 康虾苗3 0 0 0 尾 ~5 0 0 0 尾。
3 . 海蜇 苗放 养
免 疫能力 ,防止病害 的发生 。
五 捕捞收 获
1 . 海 蜇 收 获
海 蜇苗 采取 多 次放 苗轮 放轮 养 的养殖 方 式 ,首 次放 苗在 5 月 下旬 ~6 B上 旬 ,池塘水温 稳定 在 1 8 ℃~2 0  ̄ C时放
海蜇做为 池塘 立体生态养殖 的主打品种 ,采取 轮捕 轮
苗。每 亩池塘投 放经过 中间暂 养后 ,伞径3 c m~5 c m的优 放 ,多茬养殖 的方 式 ,一个养殖周期 内可养殖3 茬 ~4 5。 质健 康海蜇苗种4 O 个 ~6 0 个 。海蜇 苗种要放在池塘 的上风 放 苗后3 O 天 ~5 O 天 ,个体规格 达到3 k g 以上 时 ,结合海 蜇
海蜇、缢蛏、鱼、对虾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5 . 安装 围网、袖 网、防护 网 进 、排水 闸门设置
孔径 0 . 5 厘 米 围 网 ,前 期 进 水 使 用 4 0目的袖 网 过 滤海
水 。在 距 坝边 1 ~2 米 处沿 池 四 周设 置一 圈 防护 网, 网高高 于最高 水位 2 0 厘米 ,材 料采用 5目或 1 0目聚 乙烯 网,防止海蜇碰堤擦伤或搁浅 。 6 . 施肥繁 殖饵 料 生物 在 缢蛏 放养 前 1 5 天 ,池
蛏床高 5 0 厘米 、宽 3 米 ,蛏床面积 占池塘面积 的 1 5 % 左右 ,并在蛏 苗放养前耙暄 、整平 。养 2 年后 换个位 置建床 ,不在 同一位置养 殖超过 2 年。
当年养成 鱼,每亩放养 2 0 0 -2 5 0 克/ 尾牙鲆鱼种 8 0 ~
1 0 0 尾 ;放河豚鱼 大规格鱼 种当年养成鱼 ,每 前放 养
不仅可 以改善水质 ,还可 以带进饵料生物 。 施 肥 。养殖 过程 中根 据水 体 透 明度确 定 是否 施 肥 、施肥 多少 ,以4 0 厘米 为基准 ,小于 4 0 厘米 不施 肥 ,大 于 4 0 厘米施 肥 ,连 续 阴雨天气 不施 肥 ,高温 季节使用无机肥 。 泼洒微 生物制 剂。微 生物制 剂要在 消毒药物失效 后 使用 ,每 月泼洒 1 ~2 次 。光合细 菌 、E M 菌 、芽孢 杆菌 等微 生态制剂 ,能够 抑制有害菌群 的生 长,分解 氨氮 、亚硝 酸 盐 、硫 化 氢等 有毒 有害 物质 ,改善水
用 ,后来我们普遍采用海蜇 、缢蛏 、鱼 、对虾混养模 式 ,这种模式效益 可达 3 0 0 0  ̄4 0 0 0 元/ 亩 ,好 的可达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海蜇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海产品,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海蜇的养殖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养殖方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海蜇池塘养殖技术。
一、池塘选址选择合适的池塘是海蜇养殖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水质清澈、水流畅通、水深适中的池塘。
其次要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的地方,以免发生池塘溢出的情况。
最后要考虑到周边环境,避免受到污染。
二、池塘建设池塘建设是海蜇养殖的基础。
首先要进行池塘的清淤和修整,保证池塘底部平整。
其次要进行池塘的加固和防渗处理,以免池塘漏水。
最后要进行池塘的加水和调节水质,保证水质清澈透明。
三、海蜇选种海蜇选种是海蜇养殖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快速的海蜇。
其次要选择健康、无病无虫的海蜇。
最后要进行海蜇的分级和分类,以便进行不同阶段的管理和养殖。
四、海蜇养殖海蜇养殖是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核心。
首先要进行海蜇的投放和分布,保证海蜇的均匀生长。
其次要进行海蜇的饲养和管理,保证海蜇的健康生长。
最后要进行海蜇的采收和销售,保证海蜇的品质和口感。
五、池塘管理池塘管理是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进行池塘的清洗和消毒,保证池塘的卫生。
其次要进行池塘的通风和换水,保证水质清新。
最后要进行池塘的监测和调节,保证海蜇的生长环境。
六、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进行海蜇的检测和筛选,保证海蜇的品质和安全。
其次要进行海蜇的加工和处理,保证海蜇的卫生和安全。
最后要进行海蜇的销售和追溯,保证海蜇的来源和品质。
综上所述,海蜇池塘养殖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养殖方式,其技术要点包括池塘选址、池塘建设、海蜇选种、海蜇养殖、池塘管理和食品安全。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海蜇的品质和口感,满足人们对美食的需求。
海蜇池塘养殖生物饵料培育技术
海蜇池塘养殖生物饵料培育技术海洋中大量存在天然动物性活饵,能够满足海蜇的正常生长数量。
但是在池塘养殖中,由于人工放养海蜇密度较大,水体交换有限,饵料种类组成相对单一,水体中自然分布的活饵不能满足海蜇生长需要,需要人工培养生物饵料。
海蜇人工养殖的效果取决于池塘饵料生物量的多寡,它决定了海蜇的成活率和池塘的承载能力。
池塘承载能力因海区状况、池塘水深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地,放苗初期,海蜇生物量远远低于池塘承载能力,海蜇生长迅速。
随着海蜇的生长,其生物量逐渐接近池塘承载能力,海蜇生长趋缓。
当海蜇生物量达到池塘承载能力时,海蜇生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
因此,海蜇生物饵料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准备工作1.培育池培育池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最好有淡水资源,用于调节池水盐度。
池塘面积为10亩~15亩,水深100cm~120cm。
池塘底质以不渗漏的泥底或泥沙质为好,要求池底平整、堤坝坚固,长方形、方形、椭圆形土池均可作为培育池。
池塘用水可用水泵提水,也可在闸门上安装250目~300目筛绢过滤网,以潮差纳水。
但进水时应注意水流缓慢,避免滤网破损。
2.清池消毒先平整地面,清除草、石块等杂物,然后用药物消毒,杀死池中有害生物。
用药前将池水深度控制在10cm~20cm,一般常用药有漂白粉,含有效氯32%的用药量为80ppm~100ppm,3天~4天后排出池水;生石灰每亩用量100kg~150kg,先化成浆,然后再全池均匀泼洒。
3.进水到药效消失后,即可灌水入池。
池塘进出口必须安置好筛绢滤网。
筛绢网呈锥形,250目~300目。
一次进水不宜过多,一般为30cm~40cm,等水色逐渐加深后,再分次慢慢加水。
4.施肥肥料是单细胞藻类及微生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单细胞藻类和微生物又是轮虫等浮游动物的饵料。
在清池注入新水后,应施用氮、磷等化肥和农家肥。
化学肥料可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铵等。
农家肥用已发酵好的人畜粪尿。
海蜇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
海蜇无公害繁育与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无公害海蜇苗种繁育、池塘养殖的技术操作等系列生产工艺。
1、范围本技术操作规程规定了海蜇苗无公害繁育与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生产、管理等技术措施。
2、环境条件⑴.海蜇育苗与池塘养殖场所选择在交通方便,无污染的地方,环境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⑵水质条件。
水源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3、苗种繁育⑴育苗基础设施①水池。
用来蓄养亲蜇和培养幼体。
底面积20-40平方米水泥池,用现有鱼、虾、贝、藻类育苗池均兼作海蜇育苗。
②附苗器。
用来供螅状幼体附着。
使用厚1mm的高压聚乙烯波纹板,按间距3-4cm立体组装成附苗器。
一般16-20片组成一个附苗器。
③卤虫卵孵化设备。
主要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故孵化卤虫无节幼体的装置及相应的加热、控温、充气设备。
④供排水系统。
海蜇育苗无特殊要求。
⑵亲蜇①亲蜇的选择。
八月末九月初,在海区或养殖池,用手抄网扑捞,选择伞径大于25厘米个体重5公斤以上,外部完整色泽好,环肌收缩每分钟40-50次的海蜇。
②亲蜇暂养。
亲蜇入池后一般将雌雄个体分池蓄养,雌雄比例2:1。
在蓄养期间,每天换水一次,每一亲体所占有的水体应不少于2立方米,蓄养密度大则应增加换水频次。
亲蜇蓄养期间,可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或其它小型浮游动物。
⑶产卵与孵化①产卵前一天将水池刷净,注入新鲜海水,作为孵化池。
海蜇产卵和排精的时间一般在黎明,凌晨05:00-06:00将亲蜇从蓄养池移入孵化池。
亲蜇密度控制在1-2个/m3即可。
移入亲蜇1h后,从池底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出现卵裂,之后每隔20-30min抽样观察一次,产卵后3h即可将亲蜇捞出。
②孵化。
一般采用原池孵化,孵化池内微量充气。
⑷浮浪幼虫的变态、附着和管理当镜检发现有变态的浮浪幼体时应该及时投放附着基。
浮浪幼虫变态附着密度以300-500万个/m3为好,投放附着基后的5d 内不能大量换水,防止未变态的幼体流失。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范本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概述海蜇的养殖起源非常早,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养殖海蜇了。
现在海蜇养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业。
海蜇养殖主要是在南方沿海地区,如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它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补益身体等功效。
同时,海蜇肉质鲜嫩,味道鲜美,食用非常受欢迎。
本文将介绍海蜇的池塘养殖技术。
设计选址海蜇池塘养殖一般选择水流量较大、水质清爽、沙石底部的水塘。
并且,要选择适合海蜇生长的深度和水质,一般要求池塘深度在1.2-1.5米之间,PH值为7.5-8.5,水温在18℃以上。
在选址时,还需要考虑到供水和排水的问题。
一般来说,海蜇养殖需要供应新鲜的水源。
同时,为了保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要安排好排水管道,及时清除残留物和粪便。
池塘建设在池塘的建设方面,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清理池塘的底部杂物,养殖环境必须保持清洁,保证虾苗健康成长;其次,搭建保护设施,防止天气转凉的时候,海蜇死亡或生长缓慢;第三点,根据不同的养殖需求,调整好池塘的深度和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氧气含量。
除此之外,还要规划好出入口的位置,做好围挡,避免外敌入侵。
海蜇种苗选取选用优良海蜇种苗是海蜇养殖的关键,一般选择理想品种,并且年龄要在3个月以上的种苗。
在选取种苗时,需要检查其生长状态、身体颜色和体态,排除疾病和畸形虾苗,选择健康、成活率高的种苗。
海蜇饲养管理饲料海蜇的饲料选择非常重要。
一方面,要保证饲料质量,饲料含有充分的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成分,以提高海蜇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另一方面,要保证饲料种类合理,要能在短时间内被海蜇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殖成本。
在选择饲料时,可以选择虾饵、小鱼、虫类等水生生物,也可以选择饲料颗粒,具体饲喂量根据海蜇的体重和生长阶段而定。
水质管理海蜇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环境敏感性,故水质管理尤为重要。
养殖池水应保持清洁,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海蜇的健康生长。
海蜇养殖稳产的四项技术措施-畜牧渔业论文
海蜇养殖稳产的四项技术措施-畜牧渔业论文海蜇养殖稳产的四项技术措施刘吉明(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辽宁丹东118002)最近几年海蜇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北方沿海地区池塘的主要养殖品种。
由于养殖者的经验和技术原因,产量变动和盈亏幅度较大,笔者结合几年的生产实际,分析其中高产、稳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供参考。
1池塘构造要合理池塘结构是影响海蜇养殖产量的因素之一,一定要适应海蜇生活和生长需求,要有相应的深水区和浅水区。
浅水区水温回升快,有利于繁殖基础饵料生物,也适合海蜇幼苗阶段生长。
随着海蜇个体增大,浅水区已经不适宜生活要求,海蜇喜欢到光线较暗的深水区。
大型池塘一般都能满足上述要求,因而其产量要比小池塘稳定高产。
不能满足要求的池塘要通过加深改造,采用挖沟或加高堤坝方式,增加水深,保持有1.8 m以上的深水区域占池塘面积的20%~30%。
2提高苗种成活率2.1强化苗种培育在育苗室出池前经过投喂卤虫等优质饵料强化培育,可以增强苗种体质,提高对池塘水域环境的适用能力。
2.2培育大规格苗种小水面池塘暂养苗种管理方便,可以投喂卤虫等饵料,提高苗种成活率。
经过半个月的暂养,海蜇苗种伞径达到3~5 cm以上,再放养到养殖池塘;大型池塘养殖,建议用围网划分出池塘一角暂养苗种,待规格达到要求时,直接撤去围网,将苗种放入养殖池塘。
2.3提前肥水通过提早繁育养殖池塘的基础饵料生物,苗种入池后就有营养丰富的浮游动物饵料摄食,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
2.4设置拦网为防止海蜇幼苗搁浅池塘边死亡,池塘四周要用20目的筛网设置拦网。
2.5预防敌害池塘进水口要安装40目的进水网,防止鱼、蟹类等敌害残食海蜇幼苗。
3保持生物饵料数量养殖过程中要施用肥水制剂和营养盐肥水,使池塘的浮游生物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是一项必要的稳产技术。
生产实践中发现,投喂一些搅碎的鱼肉或糠虾肉有助于提高产量,原因是投饵后大部分溶解的有机物可以肥水,能促进浮游生物繁殖。
海蜇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2 . 开展 种 质提 纯 复壮 及 优 良品 种 选 育
险 ,增加产量和养殖经济效益 。
5 . 从 改 善 水质 、科 学投 喂 着 手加 强 病 害 防 治
2 0 1 0 年 ,东港市水 产技 术推广 站与水 产养殖 开发 中
6 . 科 技 滞 后 于 生 产
放养下茬。滤食性贝类的放养量要根据 池塘 条件 及管理水
平决定 ,从近年养殖情况看 ,滤食性贝类设 计产量最 好在
海蜇养殖 已成为我 国海水养殖 的一项新兴产业 ,但随 2 0 0 k g / 亩 一3 0 0 k g / 亩 。对 虾 的放 苗 量 为 3 0 0 0 只/ 亩 ~5 0 0 0 只/
着养殖业 的发展 ,出现 了一些新的 问题 ,已经影响到产业 亩 。} 昆 养鱼类的放苗量要根据苗种大小及设计产量决定 , 的发展 。如病害 防治 、人工专用饵料研制 、池塘海蜇承载 力研究 、水质调控 、种质改 良等许多技术 问题 ,亟待科研 部 门和有关的生产单位共同去探讨解决 。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苗种生产场家及养殖业户提供优 良 投喂 ,海蜇多的地方 多泼洒 ,少的地方少泼洒 ,无海蜇的 的种苗。海蜇苗繁育单位从亲蜇选购、暂养、产卵孵化到 地 方不洒 ,以达到最大的利用率 ,保证海蜇 的营养需求和
苗种培育等一系列过程要严格按照 “ 海蜇繁殖技术规范” 操作 ,为养殖业提供优质海蜇苗。这项工作需要有关的科 研单位 、原种场 、良种场 、苗种繁育场及苗种监督管理部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东港的海蜇养 殖面 积已 占海 水池 3 c m~8 c m大规格 苗 ( 俗称 “ 蛋 黄苗” ),然后再分 塘 , 0 只 ~8 0 只的密度放养在成蜇养殖池 塘 总面积的近8 0 %。这样 的规模 ,池塘不能倒茬 ,沿海水 将大规格苗种 以每亩3 质及水 中的饵料 生物得不到休养 生息 ,病 害造成 的损 失逐 中养殖2 0 天 ~4 5 天 ,长至2 . 5 k g 以上 的商品规格后 适时起 年严重 ,能否重蹈对虾养殖的覆辙 ?值得我们思考。 捕销售 ;多茬 :一年放大规格幼蜇3 次 ~5 次 ,多次捕捞 , 捕 大留小 ,轮捕 轮放 。该养殖模式适合本地 区海蜇生产实 际,应大力推广普及 ,以避免过去一次大量放苗或在较短
海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海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海蛰,也被称为海鞠、海参、铜鞄等,它是一种常见的海产品,富含营养物质,备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介绍海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那些对海蛰养殖感兴趣的人们。
正文:一、海蛰养殖方法1.水质准备海蛰对水质要求较高,它喜欢清澈透明、富含氧气的海水环境。
在养殖前,需对水质进行测试,并确保水质合适:水温在12℃-25℃之间,PH值维持在7.5-7.8。
2.选购种苗选择健康的海蛰种苗对于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种苗应具有完整的身体结构,表面没有明显的损伤或霉斑。
此外,尽量选择体型匀称、外表光滑的种苗。
种苗一般可从当地渔民处购买。
3.建设养殖池塘海蛰可在养殖池塘中进行大规模养殖。
首先,选址要选择离海较近但又不易被污染的地方,确保充足的海水供应。
其次,进行养殖池塘的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饵料投喂、排污等方面的问题。
4.饲养管理对于海蛰的饲养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1)饲料选择:海蛰喜食小型底栖生物,如海针虫、贝壳类等。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饲料,同时注意饲料的新鲜度。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养殖池塘的水质和海蛰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合理密度: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养导致水质恶化和海蛰竞争激烈。
5.防病治疗海蛰养殖过程中,防病治疗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经常观察海蛰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常见的疾病有细菌性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可采用药物治疗或其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海蛰养殖注意事项1.环境调控海蛰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养殖者应避免环境污染,维持水质清洁。
此外,合理调控养殖池塘的盐度、酸碱度等参数,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有助于海蛰的健康生长。
2.科学投喂合理的投喂是保证海蛰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投喂时,要根据海蛰的饮食习性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饵料和喂养方式。
同时,注意避免过度喂养,以免引发水质问题。
3.防治疾病海蛰容易感染疾病,养殖者应定期检查海蛰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初探海蜇是人们喜食的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很高。
由于自然采捕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进行海蜇的人工增养殖已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们根据海蜇的生态和生活习性,结合我市池塘、水质特点,对海蜇的池塘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一、放养准备工作(一)池塘的选址本课题实施地点在海阳市大闫家镇黄海岸边。
该处水流平稳,潮流畅通,水质清新,饵料丰富,无污染、无大量河水注入,海水年平均水温15℃,冬季水温2℃以上,夏季最高水温29℃,年平均盐度28‰,pH值变化在7.8~8.5之间。
(二)池塘的修建为了提高海蜇苗成活率和商品海蜇回捕率,我们选择了4个面积较大的池塘,每个90亩,共计360亩。
坝宽4米,水深3米,坝上设进排水闸门。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深水位,还应沿池塘四周挖出一条深1米、宽1米的环沟。
(三)拦网清除池底、池壁上的尖硬物体,如石块、木桩、铁丝等,以防止海蜇擦伤或刺伤。
对池壁较缓、四周浅水区较多的池子,可用网目为1毫米、宽2米以上的筛绢网在池子内离池壁1米处插一圈,将浅水区域隔开,防止海蜇游到浅水区搁浅。
进排水闸门、池塘拐角处也应用筛绢网重点防护,防止海蜇在此聚堆,拥挤死亡。
如果池塘是土堤,这道网更是必不可少。
(四)清除敌害放苗前20天,用30ppm的漂白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并进水进行多次冲洗,使养殖池内无余氯残留。
(五)饵料培育池塘消毒完成后,进水1.5米,按照每亩10公斤用量施干鸡粪培养浮游生物,为下塘海蜇苗前期生长提供饵料。
二、海蜇的放养与管理为了保证海蜇苗种的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我们放养了大规格苗种。
苗种规格在1.2厘米~1.8厘米,平均规格为1.5厘米,体质健康,无损伤。
放苗时,我们划船到深水区,苗种袋内水温、盐度和池塘内水温、盐度差在3度以内。
让苗种袋在水面停留5分钟,温度较为一致后再放苗入池。
5月10日放第一批苗每亩200个,7月1日放第二批苗每亩100个。
海蜇的池塘养殖法
海蜇的池塘养殖法作者:李冬来源:《农家科技》2008年第09期海蜇是一种大型水母,高蛋白、低脂肪,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池条件。
①池水。
用无污染、饵料生物丰富的自然海水。
②海蜇池。
养殖池为新开发的池塘,面积共计200亩,池深2.5~3米,养殖水深2~2.5米,软泥底质,坡度较陡,池塘两端设有进、排水闸。
2、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①消毒。
用漂白粉按30~50毫克,千克进行全池泼洒消毒。
②注水。
池塘消毒后,在进、排水口各设置40~60目的围网。
然后注水。
3、苗种放养。
①苗种来源。
采购于养殖地区周边的育苗场。
②放苗条件。
6月下旬傍晚进行放苗,天气晴朗、无风,养殖池水盐度为25%,水温为18℃。
③苗种放养。
放养伞径为:0.7~1厘米的海蜇苗19万尾,平均放养密度为950尾/亩。
4、养殖管理。
①水质管理。
海蜇养殖与其他海产品养殖有所不同。
不需要进行人工投喂。
而是在放苗前进行池塘施肥,以保持水体中适当的饵料生物量。
池塘肥水后期换水保持在总水体的15%以内,并随着个体的生长逐渐加大换水量,换水原则是少换、勤换。
在水量加注至最大时要适量换水,以保持幼蜇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遇到天气不好时,池水应少换或不换,以免环境变化过大而影响海蜇生长。
每次换水前,要对换入的新水水温及盐度进行测量,温差不超过3℃,盐度差不超过10%;池水水温最好保持在18℃以上。
盐度最好保持在20%~30%。
②日常管理。
一是早晚各巡池1次,仔细观察环境变化、水色及海蜇活动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二是强化检测工作,从养殖池进水开始,每日测定水体的盐度、pH值等,黎明及午后测定池水的最低与最高水温,并作好记录:三是随时观察海蜇生长情况,监测水质变化及水中浮游生物量,并作好相关数据的测定,以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海蜇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是关键。
海蜇的生长速度非常快,需要大量的动物性饵料。
而养殖户又难以大面积地投喂,所以换水量的大小决定着饵料生物的多少。
海蜇农业养殖大全
4.3 放苗时机山东沿海放苗时间都不早于 5 月。为避开午间阳光直射, 一般选择在晴天的
一早一晚和无风或微风的时间投放。放苗时,应打开袋口置于池水中过渡
10~ 20 分钟后再
慢慢放入。 最好是选在深度 40cm 以上水域进行多点投放, 切勿在下风头或池周浅水区放苗,
以免因幼苗稚嫩,被冲上池沿致死。
4.4 放苗数量视池塘面积,水体深度、水质以及交换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对条件好、换水 方便的池塘可适当多放, 否则应少放。 其单养放苗数量一般掌握在 7500~15000 片/ ha,混 养放苗量可掌握在 1500~6000 片/ ha。
日— 30%/日)至水深 1.5m~2.0m,放茁密度可以控制在
100 片 /亩,养殖海蜇回捕率平均在
6%— l 5%(亩产 50kg—100kg)。为了准确把握池内放养数量, 亩 10 片— 20 片放养为宜。
建议经中间暂养后计数, 按每
养殖过程中,池水温度应稳定在 16℃— 18℃,水深保持在 0.80m~1.20m 之间,并随着 海蜇个体的增大,水深逐渐调整至 1.5m—2.0m。
现海蜇大量死亡现象, 造成养殖回捕率极低。 在池塘进、 排水条件差时会出现前期海蜇生长
良好,当体重达到 3kg/片— 5kg/片时,由于水质不能满足海蜇的生长、生存要求,而生长速
度减缓,甚至缺氧死亡。—般地,在养殖中,后期,当池塘内海蜇存池量达到
10 片/亩时,
日换水量小潮时要保持 10%— 20%,大潮时应达到 30%,增大换水量是保证提高产量和回
5.2 投饵海蜇主食浮游生物,如桡足类、枝角类、小型甲壳类及部分有机碎屑,尤喜食 轮虫和卤虫。故在养殖前期基础饵料好的情况下, 一般不需投饵。 但海蜇具有贪食特性,昼
海蜇养殖回捕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海蜇养殖回捕率低的原因及对策一、池塘养殖海蜇回捕率低的原因1.养殖池塘选择不规范。
一是池塘水质差、单个池塘面积太小或水深太浅。
二是养殖多年的旧池塘,淤泥厚,坡比小,清塘不彻底,敌害生物多。
有的池中已养花蛤、文蛤或竹蛏等,养殖前未能进行彻底晒滩、清塘、消毒。
有的是连片垦区虾池,养殖品种不一,规格不同。
加之池渗透严重,造成晒滩不彻底。
外堤中沟进排水污染严重。
三是进出水条件差,有的垦区虾池小潮无法换水。
四是淡水水源缺乏,海水的比重偏高。
2.饵料培育差和饵料不足。
海蜇摄食活动昼夜连续不断,一次饱食之后经4小时~5小时后食物即被消化。
海蜇食量很大,以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计,个体日摄食量在其伞径20mm时为0.6万个;70mm时为10万个;110mm为26万个;230mm时为290多万个。
其生长异常迅速,体重3mg的碟状幼体,经2个月生长,可达10kg以上,增重300多万倍。
海蜇生长速度与水体中的饵料生物密切相关。
3.放苗时间。
规格和密度不当或运苗和投苗技术欠佳,造成苗种成活率低,影响回捕率。
4.养殖管理技术跟不上。
一是拦网措施不力,海蜇柔软的伞顶部容易与池壁磨擦、受损,引起海蜇抢滩死亡。
二是水质管理技术。
养蜇先养水,水体肥度及理化因子的高低,要适应海蜇的生长需要,而不少养殖人员,只知道水体的肥度与饵料有关,忽视水质的“肥、活、爽”三要素。
二、提高池塘海蜇养殖回捕率的对策1.选择规范化的池塘,彻底清塘、晒滩、消毒,同时实施合理的拦网措施,应该在岸边水深0.5m处加围网或塑料布,用竹杆支撑,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2.放苗前要搞好肥水工作,增加水中浮游生物量,以保证放苗初期的饵料生物量。
肥水浓度要合适,以防水质变坏,影响苗种成活率。
用鸡粪进行肥水一定要注意将鸡粪进行彻底发酵7天~8天后才能使用。
高温季节,最好不用鸡粪追肥,以防水质污染。
放苗前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浮游生物量、pH值等。
同时应注意育苗池与养成池的水温、盐度等指标,尽量通过育苗室将两者差距调整到最小,以免由于差距过大而影响蜇苗的成活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6/2020
7
▪ 对水温适应范围,水母型15-28℃,最适18-24℃,致 死水温上限35℃;水螅型0-15℃,最适5-10℃。对盐 度适应范围,水母型8-39‰ ,最适16-24 ‰ ;水螅型 10-40‰ ,最适16-24‰ ;对照度的适应:水母型喜 欢栖息照度为2400lx以下的弱光环境;水螅型更适应 黑暗条件。
6/16/2020
8
摄食与生长
螅状幼体的触手是捕食器官,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碟状幼
体具有一个方形的口。在生长发育中,随着口腕的形成,大约至 伞径20毫米时,口腕基部愈合,中央口封闭,代之以口腕和肩板 上出现的许许多多吸口与外界相通。吸口很小,生活状态扩张时 不到1毫米,只能摄食小型浮游生物。其饵料生物的种类很多, 主要为挠足类、枝角类、介形类、涟虫类以及端足类等浮游甲壳 动物,也摄食纤毛虫类,贝类浮游幼体和硅藻。摄食活动昼夜连 续不断,一次饱食之后经4-5小时食物被消化。食量很大,以卤虫 Artemiasp.无节幼体为饵料计,个体日摄食量在伞径20毫米时为 0.6万个,70毫米为10万个,110毫米为26万个,230毫米为290 万个。生长异常迅速,体重3毫克的碟状幼体,经3个月生长,可 达10千克以上,增重300多万倍。生长速度与海域中的饵料生物 丰度密切相关。
海蜇养殖
6/16/2020
1
海蜇的分类
▪ 海蜇(Rhopilema esculetum Kishinouye)为双胚层动物, 隶属于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钵水母钢 (Scyphomedusae),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 口水母科(Rhizostomeae),海蜇属( Rhopilema).
6/16/2020
9
海蜇人工养殖
养殖历史 海蜇人工养殖的历史较短,1999年,辽宁省锦州
市娘娘宫乡的一个虾场,四个池塘,面积共约200亩, 进行海蜇与对虾混养,收获海蜇6000-7000千克,加工 后销售,产值9万多元(28元/千克),效益良好。这是 虾池混养海蜇,也是土池养殖海蜇首次获得成功。
我市的海蜇养殖起步于2001年,2006年养殖面积 达72210亩,产量6883吨,2009年养殖面积9万亩,产 量1万吨,产值1亿元,获得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为 虾池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6/16/2020
11
一、海蜇对环境因子的要求
海蜇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4℃,最 适生长水温为18℃~25℃;适应盐度为8‰~ 32‰,最适盐度为16‰~26‰,在最适的范围
内,盐度越低其生长越好,还必须注意的是, 塘水的盐度差不得超过10‰,否则将引起海蜇
的大量死亡。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不低 于2mg/l,最好不低于4mg/l;氨氮不高于 1.5mg/l,最好低于0.6mg/l;pH应控制在 7.6~8.5。
▪ 海蜇在沿海近岸水域营浮游生活,栖息河口附近,分 布区水深一般5-20米,有时达40米。分布于中国、日 本、朝鲜半岛沿岸和俄罗斯远东海域。中国沿海北起 鸭绿江口,南止北部湾的广阔海域都有海蜇分布,渔 业上根据海蜇成体的时空分布不同,从南到北可分为 北部湾、粤东、闽南、闽中、闽北、浙南、舟山、杭 州湾、吕泗、胶南、莱洲湾、渤海湾、辽东湾和大洋 河口等群系。
▪ 海蜇属的种类有四种:海蜇、黄斑海蜇、棒状海蜇和疣 突海蜇。我国仅发现前三种。
▪ 我国沿海除海蜇属外,还有冠口水母科的沙海蜇,叶腕 水母科的叶腕海蜇和拟叶腕海蜇等。
▪
我市沿海出产海蜇、沙海蜇。
6/16/2020
2
海蜇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图2 吸口
6/16/2020
3
图3 海蜇间辐位纵剖面模式
1.中胶层2.胃腔3.生殖下穴4.间辐管5.肩板 6.口腕管7.外伞8.生殖乳突9.生殖腺10.胃丝 11.内伞12.感觉器13.缘瓣14.口腕15.丝状附属器 16.棒状附属器(陈大元等.1987)
6/16/2020
12
二、池塘的基本要求
养殖海蜇的池塘要尽可能大而深。池塘 面积最好在20亩以上,大塘好于小塘。水深 1.5米以上,最好2米以上,有利于躲避夏季 的酷热天气和大风暴雨天气。在海蜇的生长 后期,换水量较大,要求池塘进排水通畅, 最好能自然纳潮,以减少开支。一般来说, 我们养殖海蜇的池塘都是虾池,边滩面积较 大且坡度过缓,要加防护网,防止大风将海 蜇推向池边,造成伤亡。
海蜇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围网养殖和室内工 厂化养殖。但在东港市主要为池塘养殖。下面就介绍 一下池塘养殖的有关技术。
6/16/2020
10
海蜇人工养殖
▪ 两步多茬养成法 ▪ 两步:幼蜇培育成大规格苗种(蛋黄苗),再养成商
品蜇。
▪ 多茬:一个养殖期养殖3茬以上。但我要强调的是存池 海蜇最好不要超过两茬。
6/16/2020
13
三、池塘整理与消毒、肥水、设置拦网
冬季将池水放干,冻晒池塘,清除池中杂物
过多淤泥。放苗前一个月要对池塘进行整修、做
好蛏床、进水、药物清塘、肥水,方法与一般的
池塘养殖相同。进水前设置好防搁浅网及进出水
口拦网,拦网用插入池底的竹竿或木杆支撑,上
端穿结塑料绳,下端埋入池底,网顶要高于最高 水位10cm以上,拦网要挺立、牢固,不能有死 角或网兜。拦网设在最高水位时水深0.5m处。肥 水7~15天后,池水透明度达30cm~60cm,向池 水中接种轮虫或卤虫等。
6/16/2020
4
海蜇的生活史
▪ 海蜇的生活史,是进行世代交替繁殖。水母型,通过有性
繁殖,产生无性世代的水螅型。而水螅型,又通过横裂生殖, 产生有性世代的水母型。水母型营浮游生活,水螅型营固着生 活。
6/16/2020
5
螅状体
蝶状体
6/16/2020
6
分布与移动
▪ 海蜇的运动主要靠内伞的环状肌有节奏地舒张和收缩。环 肌收缩时,将伞体下腔的海水挤压出去,利用产生的反作 用力推动蜇体朝伞顶方向前进。海蜇的运动昼夜不断,成 体在静水中的游泳速度为4-5米/分钟。由于海蜇自泳能力 弱,大风、潮汐和海流等对其水平分布有一定影响。但海 蜇具有较傍晚和多云的白天,常浮游于水域上层;大 风、暴雨、急流、烈日和夜晚,多活动于水域底层或近底 层。这种垂直移动功能。在自然界对保持其种族的生存和 分布区域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