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发展

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贺县梵释寺,寺僧便献上香喷喷的茶水。天皇饮后非常高兴,遂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

面积栽培。在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

回茶籽播种,并根据我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他晚年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称

茶是"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

了重大作用。

宋、元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明代,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

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游遍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直达

非洲东岸,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量大

量增加。

在此期间,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本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

海船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

的最早纪录。以后,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的饮料。由于荷兰人的

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1631年,英国一个名

叫威忒的船长专程率船队东行,首次从中国直接运去大量茶叶。清

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贡品"和奢侈品。后来,随

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此后,英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

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

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

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

技术。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到了19世纪,我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叶出

口量达268万担。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

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

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

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给世界人民创造了茶叶这一香美的饮料,这是

值得我们后人引以自豪的。

中国的茶与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刻,推动了日本茶道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茶与茶文化以浙江为主要通道、以佛教为传播途径传入日本。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是唐、宋、元各代重要的进出口岸,境内

有很多名刹大寺,如天台山国清寺、天目山径山寺、宁波阿育王寺、天童寺等,其中天台山国清寺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径山寺是临济宗

的发源地。自唐代至元代,日本使节和学问借纷纷来到浙江的佛教

圣地修行求学,在回国时,还将茶的种植知识、煮泡技艺,以及中

国传统的茶道精神带到了日本,使茶道在日本发扬光大,并形成了

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梢神内涵。

在这些使节和学问僧中,与茶文化的传播有着直接关系的是最澄。在最澄之前。天台山与天台宗僧人也多有赴日传教者,如天宝十二

年(753年)的鉴真等,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天台派的教义,也有科学

技术和生活习俗,其中就包括饮茶之道。贞元二十年(804年),最

澄奉诏随遣唐使人唐求法。来到浙江后,他便到天台山国清寺学习

天台宗,后又到越州龙兴寺学习密宗,次年八月从明州启程归国,

将浙江天台山的茶种带回了日本,同时也将茶饮引人宫廷。后来,

茶叶逐渐成为日本宫廷之物.深受皇室喜爱,并逐步向民间普及。

在中国茶道外传的重要时期一南宋,日本学问僧荣西曾两次来华。荣西回国时除带了天台新章疏30余部印卷外,还带了茶种,回国后

将茶种种在了寺院中并大力宜传禅宗和茶饮。此外。荣西还研究了

店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并写出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

生记》。他认为“饮茶可以清心,脱俗,明目,长寿,使人高尚”,于是将此书呈献给镰仓幕府,自此日本的上层社会开始爱好饮茶,

饮茶之风迅速盛行开来,荣西也因此被尊为日本的“茶祖”。

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中国的精品茶具—青瓷茶碗、天目茶碗也于此时由浙江传人了日本。天目茶碗对日本茶道影响深远,日本自饮茶之初至开创礼茶的东山时代,所用茶具均为天目茶碗。

随着茶道的发展,普通茶碗均为日本与朝鲜的仿制品,致使天目茶

碗越发珍贵,只有在“台天目点茶法”、贵客临门、向神佛献茶等

重要场合才会使用。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宗纯大师的弟子、被后世尊为日本茶道始祖的村田珠光首创了“四铺半草庵茶”,他

倡导顺应天然、真实质朴的“草庵茶风”。村田珠光认为茶道的本

质应在于清心寡欲,将茶道之“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陶

冶身心、涵养德性的禅道核心。

作为日本茶道创始人之一的武野绍鸥对日本茶道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传承村田珠光的理论,并结合自己对茶道的认识将

其拓展,开创了“武野风格”。他将日本和歌“冷峻枯高”的美学

风格应用于茶礼、茶具和茶室之中,继承并发扬了珠光清心寡欲的“草庵茶”风格,创造了更为简约枯淡、切实可行的“佗茶”(又名“和美茶”)。“佗”本意为“寂寞”、“寒磅”、“苦闷”,经由

绍鸥的改造,“佗”又被赋予了新的理念:“正直”、“谨慎”、

“自律“勿骄”,召鸥将这一理念用于于茶道。这一理念具体指:

邀三五知己,坐于简捷明亮的茶室之中,以至诚之心对待彼此,共

同在茶的醉香缭绕之中忘却世间俗事,以达到物我两忘的超脱境界。

16世纪时,绍鸥的弟子,被人们称为“茶道天才”的千利休,

将以禅道为中心的佗茶发展为以“平等互惠”理念为核心的利休茶道,并使其成为大众化的新茶道。他将日本茶道的宗旨总结为“和、敬、清、寂”。“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

以养志。至此,旧本茶道初具规模。与此同时,日本茶道还深化、

发展了唐宋“茶宴”与“斗茶”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日本本土

特色的大和民族茶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