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已审阅)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

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动天地而泣鬼神”、“和四时而育万物”的力量。

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

②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

用舍勒的话说:诗人是“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

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③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

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

……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

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

”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

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

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

④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

文学艺术遭遇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场生态灾难。

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 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 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语文含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珠玑(jī) 公瑾(jǐn)羽扇纶巾(ɡuān)兰舟催发(fà)B.暮霭(ǎi)樯橹(qiánɡ)良辰好景(chén) 金戈铁马(ɡē)C.恪守(kè) 钓叟(shǒu) 封狼居胥(xū)羌(qiānɡ)管弄晴D.羸弱(léi)吮吸(yǔn) 舞榭歌台(xiè)户盈罗绮(q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嫡亲意兴阑姗忤逆伶牙利齿B.恼燥杳无音信暑气暄古陌荒阡C.郁热义气用事签字混淆是非D.破绽英俊温雅诡计败坏伦常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B.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

C.刚刚过去的奥运会,有太多的风云人物让我们铭记。

他们创造着奇迹,一如希腊神话中的众神。

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复制着让众生癫狂的神话。

D.以栾恩杰为代表的航天科技人员,为我国成功实施首次月球探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可圈可点....,值得大书特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个民族可以用刀剑,或者用弓矢打败另一个民族;但是要征服一个民族的灵魂,却绝非刀枪剑矢就能做到的。

B.通过“三鹿奶粉事件”深刻表明,企业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否则就会自食苦果。

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老王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作品的独创性亦即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2020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格桑花鸿鸣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

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

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

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

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

“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学生,还是城市人,一直生活在山村?”司机兵好奇地问。

“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疆,父母年龄大,就他一个儿子,为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

”军嫂轻描淡写地说。

“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适应吗?”“开始不适应,现在学会了用柴火灶做饭、喂猪砍柴、山地播种,彻底是个农村媳妇了。

”军嫂说着笑了起来。

司机兵又问:“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还行,就是有时候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比如上个月,我脸上一个痦子越来越大,还有点疼,医生说是黑色素痣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前兆,必须切除。

我瞒着家人做了手术,还好,病理检验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

”军嫂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却让司机兵心里为之一振,他由衷地说:“嫂子,你真了不起!”军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

”军嫂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接着说,“实际我最自豪的是我儿子,他7岁了,经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保卫国家……”司机兵听得眼睛有些湿润。

对面不断有军车开过来,军嫂发现,这些军车开过来的时候,都鸣笛三声,车上的人都向他们的军车敬礼,有时候司机兵也举手回礼。

军嫂很奇怪,问:“你们军车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礼呀?”司机兵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军嫂:“嫂子,你认识车前挂着的那束花吗?”军嫂说:“好像我们那里的扫帚梅花。

2019学年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花绣刘庆邦庆婶子打着一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

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的两只脚都抱住了。

三大娘快不中了。

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

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

”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

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

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

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庆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

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

”格明要绣的花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

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

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

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

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

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

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

①透过玻璃。

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

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

眼看要飘进窗内。

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

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小园子里,每年秋天。

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

菊丛高过了矮墙,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

心中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的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

贾母设宴招待,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

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

(《红楼梦》)B.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法国女郎,当她看到卡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卡西莫多相貌的丑陋以及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水壶给他喂水。

(《巴黎圣母院》)C.小说中许多人如佩葛帝、海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史蒂尔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卫·科波菲尔》)D.高家的丫头鸣凤,为了反抗被嫁孔教会冯乐山的命运而投湖自尽。

事后觉慧悲痛地来到湖边。

觉民劝他忘记此事,但觉慧却疯狂地拍打自己的胸膛,他认为自己是杀鸣凤的凶手,认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都是凶手。

(《家》)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4分,每小题6分)一件小事鲁迅我从乡下跑进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

”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技术层面来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综合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材料二: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资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如今去敦煌莫高窟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排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3D虚拟环境中欣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受到洞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

早在2015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广东省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遗的地理位置、传承人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2000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藉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献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

古籍数字化成本非常高,如一册300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60万到90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数字化工作。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一、基础部分(共18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马上就面临文理科的选择了,可是王小明文理不通....,究竟该选文还是选理呢,这对他来说是个难题。

B.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C.中国改革开放30年使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喜看今朝,江山如画,河清海晏....,一派繁荣景象。

D.6月1日一艘载客458人的客船在长江中游翻沉,截至当日下午17时仅找到19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哀而不伤....奋力救援,让更多的人获得生的希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B.书籍是由承载物、文字以及由文字构成的信息组块组成的综合体,是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意识相结合的载有某种信息的一种精神产品。

C.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难度很大,它的难点在于不仅要求创作者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诗意,把生活感受转化为诗情,而且要求作品能够真实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

D.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网络零售市场整体保持较快发展。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若把公共图书馆的这些角色与“世界风情”同置于当今的大环境中探讨它的意义,,,;,,。

①公共图书馆“文化把关人”的角色和职责更应该得到强化②而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是文化得以“多元”的根本③一方面在如今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④有营养、有品质的文化活动是人们免于被繁杂的网络信息侵蚀、误导的屏障⑤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保持文化独立、文化多元更为重要⑥对异域文化的审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本国文化的独特和精髓A.①③④⑤⑥②B.①④⑥②③⑤C.③④①⑤⑥②D.③①④⑤⑥②4.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④连辟公府不就⑤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⑦验之以事,合契若神⑧子卿尚复谁为乎A.①⑦/②④⑤/③/⑥⑧B.①②④/③⑧/⑤/⑥⑦C.②④/③⑤/①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②外连横而斗.诸侯③赢粮而景.从④宁许以负.秦曲⑤而相如廷.叱之⑥单于壮.其节⑦空以身膏.草野⑧且庸人尚羞.之A.①⑥⑦/②④/③⑤/⑧ 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⑤/④⑦/⑥⑧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D.见犯乃.死,重负国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二、古诗文部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

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

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

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

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

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

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

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怯的对比等,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

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

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

比如南宋灭亡以后,元政府的文化政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他们变得“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

加上进入元代以后,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由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所代替了。

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

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1.下列关于词演变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词源于燕乐,始于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萌芽状态。

B.至宋朝初年,词的题材与语言风格大体已定型;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宋词也作为新的文学样式、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得到快速的发展。

C.南渡时期,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使词作、词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D.南宋前期,宋词进入繁荣期。

这一时期,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

词人以文为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C.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可以自己调曲作词。

B.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南宋前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

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

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李一笛刘强盛李一笛,原名李谟。

幼年学笛于西域异人,开元年间凭一支竹笛闯荡长安教坊,技压西门追烟、柳如影、张野狐等高手,成为教坊首席乐师,声名直追李龟年、马仙期等大师,朋友赠匾“李一笛”。

那年,他十九岁。

李一笛成名后,长安显贵争相重金宴请。

李一笛约法有三:境不佳不吹,客不雅不吹,一次只吹三曲。

一日,李一笛因故宿于越州。

寓居客栈的十位进士闻讯,醵资相请,会于镜湖水云阁,并约定各带一客捧场。

那夜,云疏,月晕,风清,湖面如镜,澄波万顷,静影沉璧。

李一笛身着一袭水纹银袍,立于水云阁中,举目环视:客人倒也俊朗雅致——只是东南角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似一乞丐。

他皱了皱眉头。

轻云闭月,微风拂浪,波澜陡兴。

李一笛轻启朱唇,吹出一曲《临江仙》,和风飒飒,氤氲齐开,暗香浮动,霓仙飘临。

曲终,众宾客交相赞叹,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昏昏欲睡。

众宾客面有讥色。

李一笛不语,略沉思,另起一曲,却是《诉衷情》。

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

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

老者似被惊醒,微翻眼皮,竟又睡去。

李一笛面有愠色,众宾客面带怒色。

卢进士抱拳道:“孤独丈乃在下邻居,孤苦贫寒,卢某带他来,意在让其一饱耳福,想是老丈久居孤村僻壤,不懂丝竹之雅,望公子海涵,莫要扫了大家兴致。

”众人揶揄不已,孤独丈似又被惊醒。

憨憨一笑。

李一笛又吹一曲《水调歌头》,一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忽而衰草离离,鹧鸪呜叫,杜鹃啼血,众宾客无不动容伤怀,唏嘘不已。

孤独丈仅仅微笑而已。

李一笛面有怒色,道:“老丈如此怠慢,莫不是轻薄李某,抑或是此道好手,不屑一顾?”孤独丈幽幽说道:“李公子认为老朽不会吹笛?”众宾客笑道:“疯了,疯了!”孤独丈徐徐说道:“请李公子试吹一曲《凉州词》,如何?”李一笛即吹《凉州词》。

曲终,孤独丈静静说道:“公子吹得也还不错,只是曲中夹杂胡乐,莫非公子有龟兹朋友?”李一笛大骇,拱手而揖,道:“老丈真乃神人,晚辈吹笛二十载,竟未察觉曲中夹杂胡乐——家师确为龟兹人。

”“而且你误将第十三叠吹成了《水调》。

”孤独丈缓缓说道。

李一笛再揖说:“晚辈愚笨,请老丈指正。

”说罢,以素绢拭笛递与孤独丈。

孤独丈并不接笛,只冷冷说道:“此笛只适合粗通者使用,请借公子腰间紫斑玉笛一用。

”众人才见李一笛腰间悬一皮囊。

李一笛红着脸取出一笛,晶莹透紫,乃西域罕见的紫斑玉竹制成,即李一笛成名之笛。

孤独丈摩挲笛身赞道:“好笛!可惜吹到‘入破’必定破裂,公子不会吝惜吧!”李一笛说:“不敢。

”笛声起,还是一曲《凉州词》,却倍觉激越悲凉。

黄沙滚滚,铁马嘶嘶,秋风萧萧,月影幢幢,声入云霄,满座震栗,李一笛蹙眉不敢动弹。

吹至第十三叠,孤独丈一一指出李一笛适才的谬误,李一笛垂首,一脸肃然。

忽见孤独丈指法一变,如急雨敲窗,疾风折草,银瓶乍迸,水浆泠泠,铁骑突出,杀声隐隐,已到“入破”。

只听得“叭”的一声,竹笛果然爆裂。

李一笛凝神,众人一时竟呆了。

孤独丈从怀中掏出另一支紫斑竹笛接着吹,曲调又与先前不同:雄浑处似惊涛拍岸,细微处如春蚕嚼叶;辽远处似野马驰原,近切处如山泉低语;高急处似雏凤婉啼,低回处如游龙戏水。

曲终,李一笛拜服于地,众宾客神情恍惚,待清醒过来,孤独丈已飘然而去。

次日一早,李一笛与众人前去拜访孤独丈。

人去屋空,灶灰尚温,桌上横放一紫斑玉笛、一曲谱,笛上新刻四小字:“艺无止境。

”李一笛恭敬收取竹笛、曲谱,连夜回到长安,将“李一笛”匾劈为两半。

江湖从此无“李一笛”。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传记笔法开篇,先介绍了主人公的从艺经历,接着又用几位名家衬托其技艺高超,揭示了“李一笛”大名的由来。

B.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别致,欲扬先抑。

褐衣老者像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前半篇他怪异的表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C.小说的语言洗练、清雅,尤其是大量整齐优美的四字词语,极富文学意蕴,营造了诗一样的意境,可见作者笔力精湛。

D.李一笛见识了孤独丈的高超技艺后,一怒之下把牌匾劈为两半,从此他深知“人外有人”,再也不敢在江湖上炫耀了。

5.小说在刻画孤独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6.本文的音乐描写极富特色,作者是怎样进行音乐描写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