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研报告、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search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job reporting reports, internship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social practice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work summary,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为全面贯彻落实**精神,配合省市政协开展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县政协组织人员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深入乡镇、相关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福建德化、永春和仙游三个县,围绕如何找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切入点这个中心课题,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掌握具体情况,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本报告。
关于内江市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内江市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经管学院2010级4班行政管理专业小组成员:王元捷张玉阿种达石张英王威力沈玲玲邵茂勋朱国超指导老师:鲁碧华摘要:在短短的几年里,内江市文化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建设“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的总体战略目标,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张大千诞辰110周年、纪念范长江诞辰100周年、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建党90周年、中国内江·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等系列活动中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在文艺创作生产、文化市场监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文化工作呈现出快速提升、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文化产业内江市发展大千品牌正文:2011年5月10日,经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将内江市命名为“四川省文明城市”。
依山傍水这四个字,完全可以用在内江市,景色迷人,风景如画,一定是每一个初到内江的外地人的第一感受。
随着改革开放向内地中西部的逐渐深入,内江市的面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2011年5月28日—2011年6月11日,我组共9名成员在思政课鲁碧华老师的指导下,对内江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
期间,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了张大千纪念馆、范长江森林公园、大洲广场、大自然景区、新知图书内江书城等场所,走进了万人书画活动、龙舟竞渡和甜城湖国际艺术滑水比赛的活动现场,同时还访问了沱江龙门阵、内江市网上图书馆等网页。
我们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关于内江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
近几年来,内江市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净化、绿化、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营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创建过程中,各部门不断创新创建载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在城区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在机关单位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争创一流业绩”活动;在窗口行业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树立窗口形象”、“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优质服务竞赛;在农村广泛开展文明集镇、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的评选。
曲阜市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曲阜市文化产业调查报告曲阜作为孔子故乡、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物遗存是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大优势。
(一)曲阜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1、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硬件基础。
曲阜是一个通史式的历史文化长廊,现有文物古迹300余处,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13处,拥有5000余块碑刻、30多万件明清档案、10万多件历代文物等丰厚的文物资源。
同时还拥有三孔景区、孔子六艺城、孔子研究院、孔子文化园、颜庙、周公庙、少昊陵等。
山水文化景观:尼山、九龙山、九仙山、石门山、寿丘等世界级和国家级著名人文景观。
为开拓文化产业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注重培育孔子国际文化节、祭孔大典、《祭孔乐舞》、孔子修学旅游等一系列独具特色、丰富多彩、体现开放性和国际性的活动。
孔子文化节也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2、交通便利,具有区位优势。
104、327国道,京福、日东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曲阜站,京沪铁路线,济宁机场等,使曲阜成为鲁西南乃至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些都为曲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我们以“三孔”为灵魂,以古典风貌为特色,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体现文化内涵和独特城市个性。
将文化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魂,确立南扩、北控、东西拓展的城市发展格局,相继开工建设了曲阜游客服务集散中心、孔子国际会展中心、高铁新站、新大成桥、新汽车站、五星级香格里拉大饭店等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得到极大提升。
3、依托丰厚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制造业初具规模。
在丰厚的文物资源基础上,为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在确保文物安全和旅行相关手续的前提下,按照“控制研发关、做活制作关、放开销售关”的原则,对部分青铜器、明清服饰、家俱进行复制开发,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复仿制品20大类300余种。
成立了曲阜市旅游纪念品行会、孔府菜协会和书画、民俗文化研究基地,涌现出金龙阁、御书房等一批优秀文化产品龙头企业。
文化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 ..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
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
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
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动工建设。
建成农家书屋11个。
双胞之家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二)文化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游戏室2 . .资料. ..家、歌舞厅11家、文化广场2处、书店5家,棋牌游艺室101家。
网吧14家(县城12家,通关镇2家)。
文化用品销售18家,音像制品销售9家。
印刷厂3家,打印店11家。
基本形成了文化演艺、网络文化、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印刷、文化用品等6个门类在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
2016年,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总营业收入1200万元,缴纳税费11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310人。
全县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文化资源现状。
①哈尼文化。
××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漳州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漳州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对漳州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旅游市场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了解。
一、漳州市文化旅游资源概况漳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土楼、国家5A级景区五虎山、国家4A级景区东山岛等知名景点。
此外,漳州市还拥有悠久的海丝文化和客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完美结合地。
二、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经过调研发现,漳州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旅游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漳州市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引进更多的旅游项目。
三、漳州市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文化类旅游项目感兴趣的游客占比较高,尤其是对于深度体验本地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
此外,年轻一代游客对于亲子游、民宿体验、主题活动等新型旅游产品也有较高的需求。
四、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随着消费升级和文化旅游需求的增加,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推出更多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综上所述,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需求旺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希望漳州市政府能够继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为漳州市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漳州市应该注重保护好现有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推动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共享和互补,形成更大的旅游合作格局,从而提升漳州市在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在产品开发方面,可以加大对本地文化特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提升漳州市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 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与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 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 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 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 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 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 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产业分布行业广泛, 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 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
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 据统计, 2006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 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 占gdp的比重达到4.2%, 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 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 增速达29%, 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 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
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 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 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
据2006年普查, 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 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 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 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 为69.5%, 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与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 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 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 比上年增长38%。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50万人。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努力作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一、山亭区文化产业现状近年来,全区各项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上下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依托资源,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发展格局。
山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灿烂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间文化和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
经考古证实,早在1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殷商时期的古郳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小邾国在此繁衍生息。
区内现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等古代文化遗址298处,其中228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枣庄市“十佳名胜古迹”。
按照中央和盛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更新观念,加大措施,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会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经过近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到目前为止,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7家,其中印刷企业8家,出版物11家,音像经销单位8家,文化娱乐场所13家,茶艺社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5家。
涉及影视、民俗等方面的文化产业基地2家,从业人员1110人,注册资本共计2.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单位1家,50万元以上的8家,10万元以上的25家,10万元以下的34家。
推进长春市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长春市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为了推进我市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在主席、副主席的率领下,分别深入7个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及数十个有关文化经营单位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并到辽宁中部其他六城市学习考察。
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征求意见会。
通过调查和研讨,对我市文化产业现状有了较深的了解,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就推进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初步意见。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作为有2400年悠久历史的辽阳,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建设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我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末,全市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近2000个,从业人员20500多人,实现营业收入12.98亿元,增加值8.34亿元,占全市GDP的2.24%。
(一)领导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氛围已基本形成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愈加重视,特别是各文化及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为发展文化产业做了大量工作。
2005年市文化局专门增设了文化市场科,负责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工作。
编制了“十一五”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各基层单位也成立了文化产业部、外联部、经营部等相应机构。
2004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曹雪芹艺术节,2005、2006年将公益性文化项目公开向社会推介,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文化产业开发。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体育等系统也纷纷成立组织,制订规划,采取行动。
一个兴办文化产业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
(二)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国家规定的12类文化产业指标体系中,我市有演出、影视、音像、文化娱乐、图书报刊、艺术培训、文化艺术品、会展、广告等9大类产品业态,文化产业框架基本形成。
目前由文化部门管理的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197家,其中歌厅246家;网吧249家;音像制品303家;书刊店209家;电子出版物12家;舞厅15家;台球厅74家;演出场所10家;工艺美术品店13家,其他66家。
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文化产业正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对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为制定未来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一、产业规模与增长趋势2024年,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度文化产业规模达到X万亿元,比去年增长了X%。
这一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X%。
从增长趋势来看,2024年度文化产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其中,数字文化制品(数字音乐、数字影视等)增长最为显著,增速超过X%。
而传统文化制品(图书、音像制品等)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仍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文化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2024年,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成为发展的重点。
数字化、智能化成为行业的关键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
1. 文化创意设计与互联网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文化创意设计与互联网融合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线教育、在线展览、虚拟博物馆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 文化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24年,各地纷纷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投入,加强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三、文化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2024年,文化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
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成为新的热点。
1. 文化产业进一步对外输出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热捧,数字音乐、网络小说等成为新的文化输出主力。
同时,文化企业纷纷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2. 国际交流与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24年,多种文化交流活动在国内外举办,如文化论坛、文化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四、发展挑战与对策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湖南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湖南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非遗文化也成为了文化产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湖南作为中国重要的非遗文化聚集区,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湖南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湖南非遗文化产业的现状目前,湖南省内已有许多非遗文化传承人和机构,这些传承人和机构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与此同时,非遗文化在湖南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包括演艺表演、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
其中,湖南的土家族、苗族、傣族、侗族等民族非遗文化尤为丰富。
湖南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极大支持。
政府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挖掘和开发投入资金巨大,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得到了更加重视。
同时,政府也鼓励非遗文化的商业化运营,将非遗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结合,打造非遗文化品牌,提高非遗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
1、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资源湖南非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湖南省内的花鼓戏、赛龙舟、木偶戏、柘皮、汉阳木版年画等非遗文化元素,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2、庞大的非遗文化市场湖南非遗文化市场体量庞大,既包括本地市场,也包括国内和国际市场。
本土消费者对非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花费一定的费用来聆听、欣赏湖南地方非遗文化的传统音乐、舞蹈、戏曲和手工艺品等。
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湖南,寻找本土文化的味道,进一步扩大了湖南非遗文化市场的范围和潜力。
3、政府大力扶持的政策环境1、非遗传承人和机构的困扰传承人和机构的培养和管理是湖南非遗文化产业的重要问题。
湖南的非遗传承人年龄偏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非遗技艺传递被中断。
因此,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中,加强和扶持传承人和机构的培养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设立非遗文化学院、提供资金支持、提供宣传平台等方式,来加强非遗文化传承和培养。
2、非遗文化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非遗文化的商业化运营有可能会使非遗文化产业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理念,被市场化价值所取代。
文创产业调查报告
文创产业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文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文创产业概述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利用创造性和知识性的工作方法,创造、传播和实现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创产业呈现出跨界融合和创新驱动的特点,融汇了艺术、设计、传媒、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力量。
三、我国文创产业现状1. 文创产业的发展潜力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
众多文创企业的兴起以及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支持,使得中国文创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
2. 文创产业的区域分布文创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尤其是一线城市和特定的文化名城,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但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文创产业也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全国文创产业的重要发展区域。
3. 文创产业的产业链条文创产业的产业链条包括内容创作、设计创意、产品制造、渠道销售等环节。
这些环节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发展对于整个文创产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四、文创产业的机遇与挑战1. 机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增加,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攀升。
大量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完善的消费体系为文创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机遇: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创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赋予了文创产品更多元的表现手段和交互方式。
3. 挑战:文化保护与创新需求的平衡文创产业的发展需要兼顾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对创新需求的满足。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到与时代需求相契合的创新路径,是当前文创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五、发展策略与建议1. 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文创产业的扶持力度,在税收、融资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并加强文化产业的版权保护力度,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文化产业及服务状况自查报告(3篇)
文化产业及服务状况自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文化产业及服务是指以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服务为核心,通过文化娱乐、文艺表演、文化旅游等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和服务。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文化产业和服务正日益发展壮大。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文化产业和服务的状况进行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服务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状况分析:1. 规模壮大:近年来,文化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起到了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作用。
2. 创新能力:文化产业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其中包括影视、音乐、动漫等领域。
3. 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发达地区文化产业规模庞大,而一些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4. 人才短缺:因为文化产业的特殊性,需要有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其发展,但目前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文化服务状况分析:1. 服务质量提升:随着文化服务业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文化服务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更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
2. 服务体验改善:一些文化服务机构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3. 文化服务缺口:虽然文化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文化服务设施不足、服务内容单一等。
四、存在问题:1. 行业规范不完善:文化产业和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一些不法行为屡禁不止。
2. 人才培养不足:目前,文化产业和服务相关专业的培养体系仍存在不足,毕业生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比较突出。
3. 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和服务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欠发达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开发和利用。
4. 服务内容单一:部分文化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五、改进措施:1. 完善行业规范: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和服务的行业规范,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绍兴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绍兴调研报告: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绍兴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为市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决策参考。
通过实地走访和采访,我们对文化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宣传推广、旅游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一、文化旅游资源绍兴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兰亭、东湖、鲁迅故居等。
这些资源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资源基础。
二、旅游设施在旅游设施方面,绍兴市已经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文化旅游设施,如博物馆、文化街区、景区等。
同时,还需加强设施的完善和提升服务水平,以满足游客对于品质文化旅游的需求。
三、宣传推广在宣传推广方面,绍兴市需要加大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扩大影响力。
同时,还需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四、旅游服务在旅游服务方面,绍兴市需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培训和管理,以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需要更加注重游客体验的细节及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综上所述,绍兴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潜力,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为绍兴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在未来的发展中,绍兴市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例如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开发数字化、互动体验等特色项目,以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也可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文化创意产品、文创衍生品等,丰富旅游消费品种,形成文旅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另外,绍兴市还可以注重提升文化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标准,加强管理与监管,推行旅游服务规范化,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加游客再次光临的机会。
同时,培育和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绍兴市可以加强与国际友城的文化旅游合作,推动跨境旅游业务的发展,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绍兴市旅游观光。
文化创意产业调查报告4篇
文化创意产业调查报告4篇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链之一,被称作二十一世纪的“金子产业链”、“朝阳行业”,它不但是达到广大群众精神文化消费观念的新转变和审美观的新要求的有效途径,另外还以科技含量高、資源耗费低、空气污染小、获益时间长的特性和优点,已变成变化经济发展方法、考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智能化水平及综合性竞争能力的关键指标值。
一、我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现况和存在的不足我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趋势于九十年代中后期,已经产生包含度假旅游、游戏娱乐、演出、工艺品运营、培训教育、新闻报道出版、互联网技术运营等各种综合型文化艺术市场体系。
尤其是近些年,我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拥有很大的发展趋势,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趋势基本,基本产生了一定的文化艺术市场体系。
但仍处在探寻和培养环节,发展趋势还不够充足,欠缺大中型的文化艺术人民团体。
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整体上还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优秀地域对比也有差别。
具体表现在下列好多个层面:一、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理念落后。
一直以来,大家的文化艺术核心理念沒有开拓创新,沒有塑造文化艺术经济一体化的意识,觉得文化艺术仅有意识形态工作特性,而欠缺产业链观念,没有一个自身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指导方针,发展趋势的构思还不宽,就文化艺术谈文化艺术,沒有从文化艺术与社会经济的互相联络上,大力推广文化创意产业。
在实际的工作中和产业链运营全过程中,缺构思、少方案策划、门路窄、方法少,走销售市场求效益的方式很少。
二、公司规模小,竞争优势不强。
现阶段,我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处在发展环节,文化艺术公司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
一方面,文化艺术总产量小,文化创意产业值、税利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中常占的占比小,对经济发展的奉献稍低;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欠缺创新意识,关键市场竞争力不强。
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压根而言是內容文化创意产业,但在我区具体表现为文化艺术旅游业发展和一般文具用品的生产制造、制造业,一些旅游景点及文化商品没什么文化产业可谈,影视动画、等数新起文化创意产业行业为空缺。
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莆田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担 国际射击 单项 比赛 。 田市体育 产业 发展 分 ,十一 五 ” 间年 均增 长 7 .%, 年产 值 莆 “ 期 5 去 6
有 限公 司也 应运 而生 。 4 文化体 制 改革稳 步推进 、
超过 20亿元 , 并没 有 涌现 出像 样 的文 化 0 但
品牌 。
近年来 , 市文 化体 制改 革积 极 稳妥 地 我
独 具魅力 的地 方特 色文化 资 源 , 不断 地扩 演艺娱 乐业 、 并 出版 印刷发行 业 等几 大重 点文 大在 海 内外 的影 响 。一是妈祖 文化 。莆 田是 化产业 体系 。 至 2 1 年 底 , 市共有 工艺 截 00 全 妈祖 的故 乡 , 是妈 祖文化 的发源地 。目前 , 世 美术企 业 40 00多家 ( 括 个体 经 营户 )从 包 , 界 上共 有妈 祖 庙宇 5 0 座 ,妈祖 信 众 2 业人员 2 00多 5万人 , 年产值 超 20亿元 。 是文 0 二 亿 多人 。在 台湾 , 仰妈祖 的民众 约 占总人 化旅游 产业 不断 发展 。通过 打造 妈 祖文 化 、 信 口的 23 /,妈祖 文化 已成 为两岸 民间文化 交 南少 林 武 术文 化 、 九鲤 湖祈 梦 文 化 、 艺 美 工
业群 的建设 , 文化 产业 发展 初具 规模 。一 是 二届妈 祖 文化旅 游节 、 三届 南少 林 武术 公演 工艺美 术产业 日益 壮大 。2 0 年 以来 , 继 盛会 、 03 相 二届 莆 田珠宝会 展 , 以及 房车 联展 、 医 荣获 “ 中国木雕 之城 ” “ 国古 典工 艺 家具 疗 设备 展等展 会 。 、中 会展业 成为 莆 田新 兴 的文 之都 ” “ 、 中国珠宝 玉石 首饰 特色 产业 基地 ” 化创意 产业 , 、 大有后来 居上 之势 。 2 4 面 了 _
文化建设情况视察报告
文化建设情况视察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对地区文化建设情况的视察,我针对其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现将视察报告上报如下:一、总体情况该地区的文化建设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明确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倡导。
通过完善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文化设施建设在该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各类文化机构的建设不断增加,文艺演出场所,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逐渐完善。
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在城乡中心地区布局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消费选择。
但是,辖区一些偏远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人们的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三、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该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地方政府引入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企业和项目,有效推动了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
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地区积极鼓励本土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四、文化教育发展文化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该地区注重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加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指导。
推进艺术、音乐、舞蹈等特色教育的发展,举办各类培训和比赛活动,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也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文化事业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文化活动开展在该地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比较丰富多样。
政府投入资金,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包括艺术展览、文化演出、文化讲座等。
同时,地区广播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等也积极参与,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服务。
但是,还存在着文化资源优化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一些文化活动过于单一、雷同,与居民的需求水平尚有差距。
六、文化遗产保护该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强对文化遗址、古建筑等的维修和保护,举办文化遗产展览和研讨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2023年山西省文化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山西省文化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山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山西省的文化行业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下面是关于山西省文化行业市场调查的报告。
一、市场概况山西省文化行业市场涵盖了文化传媒、艺术表演、文物保护、旅游等多个细分领域。
在市场规模方面,山西省文化行业市场总体呈现扩大发展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山西省文化行业市场年度总产值在近几年稳步增长,预估达到了X亿元。
二、市场发展趋势1.数字化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已成为文化行业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山西省的文化产业也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包括数字影视、数字艺术展览等领域的发展。
数字化发展为文化产品和创意团队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创作机会。
2.多元化产品在多元化需求的驱动下,山西省文化行业市场开始呈现多元化的产品发展趋势。
传统的文化产品如书籍、音像制品等仍然存在,但越来越多的新兴产品如网络文学、电子游戏等也开始崭露头角。
多元化产品的发展为文化行业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创新可能。
3.文创产业融合传统的文化行业和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已成为文化行业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山西省文化行业市场也在积极促进文化创意和实体产业的融合,如文创产品的开发、文化智慧旅游的推广等。
文创产业融合为文化行业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协同发展的机会。
三、市场竞争现状山西省文化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竞争在文化行业市场中,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一些知名的文化企业如山西华文娱乐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等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并拥有丰富的品牌资源和市场经验。
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大的优势。
2.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
一些具有独特创新能力的企业如山西大剧院、山西省博物馆等通过不断引进新的展览和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和游客,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资源整合能力文化行业是一个需要多方资源整合的行业,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对于市场竞争至关重要。
河北省文化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河北省文化产业现状调查报告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报告将分析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河北省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持续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提升。
2024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91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21%。
2.行业结构逐步优化。
文化创意设计、影视传媒、动漫游戏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新的增长点。
同时,传统行业如文化旅游、文化艺术等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3.文化企业不断涌现。
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在河北省逐渐崭露头角。
近年来,河北省涌现出了一批拥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如雕塑、绘画、编织等文化产品的制作与销售。
4.文化市场持续扩大。
文化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大量的文化市场开始涌现。
各类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音乐会等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体制机制不完善。
文化产业发展仍受制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
此外,文化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体系建设也存在不足。
2.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模仿和跟随的阶段,缺乏核心竞争力。
创新创意能力提升,将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
3.融合发展不充分。
文化产业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缺乏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限制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质量提升。
4.人才培养相对不足。
河北省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人才缺口较大。
同时,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仍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建议1.加强政策引导。
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更为完善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发展。
同时,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
2024年杭州文化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杭州文化市场分析报告引言本文旨在对杭州市的文化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本文将重点研究杭州市的文化产业规模、文化消费状况、文化企业发展情况等方面,以期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文化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根据数据显示,杭州市的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近几年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截至目前,杭州市的文化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X亿元,年均增长率为X%。
文化产业已成为杭州市的经济支柱之一,并且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文化消费状况杭州市的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杭州市民平均每年文化消费支出约为X元,其中旅游、音乐会、电影等娱乐活动占据了主要部分。
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吸引了杭州市民,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消费。
文化企业发展情况杭州市的文化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其中,互联网文化企业成为杭州市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力量。
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在杭州设立总部,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传统文化企业如博物馆、美术馆等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政府还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尽管杭州市的文化市场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文化市场竞争激烈。
大量的文化企业进入市场,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求创新以提高竞争力。
其次,文化产品内容和质量问题。
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内容,企业需要加强创意和品质管理。
此外,文化市场的监管也亟待加强,以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杭州市的文化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应积极抓住文化市场的机遇,在创新、品质和监管方面加强努力,进一步推动杭州市的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
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XX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亿元,比上年净增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比上年上升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个和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个和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20XX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
据20XX年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比上年增长38%。
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广电系统近3年来经营创收平均增幅达15%以上,20XX年经营创收总额达2亿元,比20XX 年净增4000万元,增幅达25%,在安徽省地市广电行业中稳居第一;文化系统截至20XX年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合肥晚报20XX年经营总收入亿元,广告收入9900万元,发行收入3440万元,总资产已达亿元。
民营文化企业充满活力,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涌现出“琴港演艺”、“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务”、“中设会展”、“儒林书业”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
截至20XX年12月,我市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等社会文化经营户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印刷、打字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1100多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年产值亿元;各类体育经营场所7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固定资产投入亿元。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初步完善。
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重点文化设施兴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20XX年~20XX年,合肥市市级财政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0亿元。
文艺创作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
文化活动惠泽民众,形成了“广玉兰”艺术节、文化新春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世界美术大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两博会”、“文博会”等文化会展、文化活动。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获得了20XX年全国体育大会举办权。
5、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得到切实转变;二是完成了宣传文化系统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和四家电影放映单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启动了文博图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专业艺术院团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改革。
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相对于《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
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
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20XX年市政府机构改革,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20XX年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在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较齐全,但主体“小、弱、散”,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
与长沙和昆明两城市相比,20XX年长沙、昆明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亿元和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是%和%。
而我市实现增加值为亿元,占gdp 的比重为%,明显低于长沙和昆明。
因此,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来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尚显滞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虽然我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总体实力弱小。
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经处于一般竞争性和完全竞争性、国家已经向非公有资本完全放开的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广告会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经纪等高成长性新兴文化服务业方面,我市与文化产业发达城市长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的比例看,20XX年我市为:长沙为::,全国平均为42:18:40,合肥的三层次结构与长沙乃至全国有明显的差异。
相比之下,以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外围层,占有比重低于长沙个百分点,增加值比长沙少亿元,我市新兴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小的产业发展阶段,透视出我市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亟待开拓。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合肥名片”。
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还有着融汇安徽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
但是,合肥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
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
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近年来,政府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决策受到文化企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特别是《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具体的、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没有建立,许多统计数字都是20XX年的普查数据;政府扶持、政策倾斜、税收及土地优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文化市场、行业规范和投融资等体系还不健全;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
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
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
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我市的文化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进入到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即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
20XX年,合肥人均gdp达到3853美元;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这预示着合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已经到来,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气魄,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加以推动,确立文化产业在全市的支柱产业地位,力争到20XX年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增加值占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
现有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协调不了各种关系,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议成立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传、文广、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
领导小组可参照芜湖的经验,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
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
3、修订完善规划,扎实有力推进我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