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81684讲课教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课堂教案发现得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得有效性与持续改进。
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
在文件预审时,应重点关注与判断体系文件得完整性、符合性及一致性;在现场审核时,应重点关注体系功能得适用性与有效性,检查就是否按体系文件要求去运作。
为了确保内部审核过程得客观性与公正性,内部审核员应具备实施审核所必需得基本素质,所需得最低教育水平、培训、工作与审核经历以及审核能力,这些能力应与所承担得具体得审核任务相适宜。
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得工作。
应编制内部审核程序文件,程序应规定:审核频次、目得、准则(审核依据)、范围等审核得职责,包括审核人员得职责与资格、审核组组成与分工审核公正性与客观性要求审核得实施,包括审核准备、审核计划、审核方法、现场审核等审核结果,即审核不合格报告与审核结论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对审核发现得问题所采取得纠正措施得实施跟踪活动,即纠正措施得验证与报告记录得要求,应保存审核方案、审核计划、现场观察记录、审核结果、纠正措施及验证报告等受审核区域得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已发现得不安全因素且分析其产生得原因,审核人员应实施跟踪活动,要对采取得纠正措施验证并提出验证结果得报告。
管理评审为了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得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组织、主持实施管理评审。
对于新建立得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初期,应根据实施需要召开管理评审,以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持续、适宜与有效地满足安全要求。
随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得日趋完善与成熟,管理评审得次数可减至每年两次,但最少每年必须进行一次。
当遇到国家重大政策调整、本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发生变更等情况时,应视情况增加管理评审得次数。
进行管理评审前需要搜集如下信息:历次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得审核结果。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体系工作ppt课件讲解学习
设备设施
重大危险源
安
组 织
健康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全 教
机
育
构
安全生产目标
与
与
培
职
风险管理
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训
责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应急管理
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安全标准化创建核心——持续改进
AP CD
初始水平
AP CD
新的水平
AP CD
更高水平
1 概念
1.1.1 危险源
1.1 定义与术语
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 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引自: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注:危险源,有时称风险源。即危险的源头、源点。如:部位、 场所、设施、行为等等。
(1)危险源的构成
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 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 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例如: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主要包括:室内地面湿滑、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地面不平、梯架缺陷、
洞口防护缺陷、安全通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等。 ——室外作业环境不良 主要包括:恶劣天气条件、场地杂乱、防护围栏缺陷、地面湿滑等。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主要包括:隧道/矿井顶板缺陷、冲击地压、地下涌水、自发火灾等。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如强迫性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及其他上述未涉及
如可燃气体、液体、忌水性物质(高温物料)、混合性危 险物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课堂教案所需的最低教育水平、培训、工作和审核经历以及审核能力,这些能力应与所承担的具体的审核任务相适宜。
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应编制内部审核程序文件,程序应规定:审核频次、目的、准则(审核依据)、范围等审核的职责,包括审核人员的职责和资格、审核组组成和分工审核公正性和客观性要求审核的实施,包括审核准备、审核计划、审核方法、现场审核等审核结果,即审核不合格报告和审核结论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对审核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跟踪活动,即纠正措施的验证和报告记录的要求,应保存审核方案、审核计划、现场观察记录、审核结果、纠正措施及验证报告等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已发现的不安全因素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审核人员应实施跟踪活动,要对采取的纠正措施验证并提出验证结果的报告。
管理评审为了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组织、主持实施管理评审。
对于新建立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初期,应根据实施需要召开管理评审,以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持续、适宜和有效地满足安全要求。
随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日趋完善和成熟,管理评审的次数可减至每年两次,但最少每年必须进行一次。
当遇到国家重大政策调整、本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发生变更等情况时,应视情况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
进行管理评审前需要搜集如下信息:历次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的审核结果本矿安全相关纪录、统计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现状、改进的结果以往管理评审的所确定的措施的实施情况与效果可能影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各种变更相关的对体系的改进建议由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主持评审,各职能部门领导参加,针对计划所列议题和所搜集的管理评审资料进行评审,并就重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识别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的需要并形成决议。
管理评审应形成《管理评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评审的目的、依据、内容和范围参加评审的人员及评审日期管理评审的结论一、页脚内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课堂教案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
在文件预审时,应重点关注和判断体系文件的完整性、符合性及一致性;在现场审核时,应重点关注体系功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查是否按体系文件要求去运作。
为了确保内部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内部审核员应具备实施审核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所需的最低教育水平、培训、工作和审核经历以及审核能力,这些能力应与所承担的具体的审核任务相适宜。
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应编制内部审核程序文件,程序应规定:审核频次、目的、准则(审核依据)、范围等审核的职责,包括审核人员的职责和资格、审核组组成和分工审核公正性和客观性要求审核的实施,包括审核准备、审核计划、审核方法、现场审核等审核结果,即审核不合格报告和审核结论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对审核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跟踪活动,即纠正措施的验证和报告记录的要求,应保存审核方案、审核计划、现场观察记录、审核结果、纠正措施及验证报告等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已发现的不安全因素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审核人员应实施跟踪活动,要对采取的纠正措施验证并提出验证结果的报告.管理评审为了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组织、主持实施管理评审。
对于新建立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初期,应根据实施需要召开管理评审,以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持续、适宜和有效地满足安全要求.随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日趋完善和成熟,管理评审的次数可减至每年两次,但最少每年必须进行一次。
当遇到国家重大政策调整、本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发生变更等情况时,应视情况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
进行管理评审前需要搜集如下信息:历次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的审核结果本矿安全相关纪录、统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课堂教案性;在现场审核时,应重点关注体系功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查是否按体系文件要求去运作。
为了确保内部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内部审核员应具备实施审核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所需的最低教育水平、培训、工作和审核经历以及审核能力,这些能力应与所承担的具体的审核任务相适宜。
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应编制内部审核程序文件,程序应规定:审核频次、目的、准则(审核依据)、范围等审核的职责,包括审核人员的职责和资格、审核组组成和分工审核公正性和客观性要求审核的实施,包括审核准备、审核计划、审核方法、现场审核等审核结果,即审核不合格报告和审核结论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对审核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跟踪活动,即纠正措施的验证和报告记录的要求,应保存审核方案、审核计划、现场观察记录、审核结果、纠正措施及验证报告等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已发现的不安全因素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审核人员应实施跟踪活动,要对采取的纠正措施验证并提出验证结果的报告。
管理评审为了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组织、主持实施管理评审.对于新建立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初期,应根据实施需要召开管理评审,以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持续、适宜和有效地满足安全要求.随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日趋完善和成熟,管理评审的次数可减至每年两次,但最少每年必须进行一次。
当遇到国家重大政策调整、本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发生变更等情况时,应视情况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
进行管理评审前需要搜集如下信息:历次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的审核结果本矿安全相关纪录、统计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现状、改进的结果。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资料讲解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各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 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风险risk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注:改写GB/T 23694—2013,定义2.1。
3.2、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5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6、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旨在建立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以下为本体系的方针、目标及原则:1. 安全生产方针:(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全员参与,持续改进;(4)遵守法规,保障环境。
2. 安全生产目标:(1)实现全年重伤、死亡事故为零;(2)降低轻伤事故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3)确保设备设施完好率98%以上;(4)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达到90%的员工接受安全培训。
3. 安全生产原则:(1)风险识别与评估原则: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2)分级管控原则: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实施分级管理,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3)责任到人原则: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职责落实;(4)动态管理原则:根据生产实际,及时调整安全生产措施,实现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审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2. 工作机构:(1)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计划,检查、督促各级部门执行安全生产措施;(2)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指导、协调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3)设立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其主要安全职责包括:(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安全生产;(2)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明确安全生产目标、措施和责任人;(3)组织项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项目风险可控;(4)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安全生产问题,部署安全生产工作;(5)对项目安全生产投入进行决策,确保项目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6)组织项目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和修订;(7)对项目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总结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2. 掌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3. 学会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
二、教学重点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的制定。
三、教学内容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事故风险的大小,将风险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管控的过程。
通过对各级风险的识别、评估、管控,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作、生活环境的安全。
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风险分级管控需要建立在科学的依据和方法上,遵循事实、数据和科学的规律进行分析和决策。
(2)综合性原则:风险分级管控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并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和管控。
(3)全员参与原则:风险分级管控需要全员参与,各个岗位的人员都要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风险管控活动中。
(4)层级管理原则:风险分级管控需要按照不同层级进行管理,高风险的安全事项要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
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的制定(1)确定风险等级:根据安全风险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高、中、低风险等级。
(2)评估风险影响:对不同等级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可能引起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产中断等影响。
(3)制定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制度。
(4)实施监控和调整:对已经制定的管控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制定方案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风险等级的管控措施。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
五、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制定一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教材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教材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提高学员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员掌握风险管控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工作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
1.2 学习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和步骤- 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和要点- 应急管理和事故预防措施- 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和安全培训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2.1 安全生产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安全生产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风险的分类和风险等级划分2.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和步骤- 安全风险分级和等级划分的原则- 风险管控的步骤和方法- 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3.1 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和要点- 隐患排查的目的和方法- 隐患排查的内容和流程- 隐患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隐患治理的监督和评估第四章应急管理和事故预防措施4.1 应急管理的概念和要点- 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应急管理的组织和流程- 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4.2 事故预防措施的方法和措施- 事故预防的原则和目标- 事故预防措施的方法和选择- 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第五章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和安全培训5.1 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内容- 安全生产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安全生产文化的建设目标和内容5.2 安全培训的方法和要点- 安全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培训的方法和形式- 安全培训的内容和评估第六章总结与复习6.1 课程总结本章对全课程进行总结,回顾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6.2 知识检测本章进行知识检测,通过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进行学员的知识掌握情况评估。
参考资料:(列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指南等)注:以上为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大纲,具体的教材编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2.1 安全生产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安全生产风险指的是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损失的因素或条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课堂教案为了证实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实施是否有效,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
在文件预审时,应重点关注和判断体系文件的完整性、符合性及一致性;在现场审核时,应重点关注体系功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查是否按体系文件要求去运作。
为了确保内部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内部审核员应具备实施审核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所需的最低教育水平、培训、工作和审核经历以及审核能力,这些能力应与所承担的具体的审核任务相适宜。
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应编制内部审核程序文件,程序应规定:审核频次、目的、准则〔审核依据〕、范围等审核的职责,包括审核人员的职责和资格、审核组组成和分工审核公正性和客观性要求审核的实施,包括审核准备、审核计划、审核方法、现场审核等审核结果,即审核不合格报告和审核结论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对审核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跟踪活动,即纠正措施的验证和报告记录的要求,应保存审核方案、审核计划、现场观察记录、审核结果、纠正措施及验证报告等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已发现的不安全因素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审核人员应实施跟踪活动,要对采取的纠正措施验证并提出验证结果的报告。
管理评审为了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组织、主持实施管理评审。
对于新建立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初期,应根据实施需要召开管理评审,以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持续、适宜和有效地满足安全要求。
随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日趋完善和成熟,管理评审的次数可减至每年两次,但最少每年必须进行一次。
当遇到国家重大政策调整、本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发生变更等情况时,应视情况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
进行管理评审前需要搜集如下信息:。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课堂教案重伤 人或累计重伤 人事故的,对事故单位矿处级分管负责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分管干部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并处罚款 元;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记过直至行政撤职处分,并处罚款 ~ 元。
、在工作过程中,生产矿井(含建井)凡发生因工一次重伤 人及以上事故的,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分管(或跟班)干部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并处罚款 元;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处罚款 元;对事故单位矿、处级分管负责人(含副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地面厂处、非煤企业及后勤服务系统因工一次重伤 人或累计重伤 人的,对事故单位矿处级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分管负责人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撤职直至留用察看处分,并处罚款 元。
、凡因现场失察或安全监察不到位而造成一次重伤 ❞ 人或 人死亡的事故,对安监处(副)处长给予行政警告处分;造成一次重伤 人以上或 ❞人死亡事故的,对安监处(副)处长分别给予行政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对其他相关安全监察人员,视情节给予行政记过、记大过直至留用察看处分,并处罚款 ~ 元。
、凡因“三违”行为造成本人或他人轻伤的,对责任人罚款 ❞元;造成重伤的,给予责任人留用察看处分,并处罚款 ❞元;造成他人死亡的,对责任人解除劳动合同;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以上各项措施规定,将有助于提高煤矿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
各煤矿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五)实行风险抵押金制与现金罚金制人人参与管理,人人肩负责任,人人设防把关,是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得以贯彻的基本(六)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应进行监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价和考核,以确保管理体系能够达到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要求。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课堂教案性;在现场审核时,应重点关注体系功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查是否按体系文件要求去运作。
为了确保内部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内部审核员应具备实施审核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所需的最低教育水平、培训、工作和审核经历以及审核能力,这些能力应与所承担的具体的审核任务相适宜。
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应编制内部审核程序文件,程序应规定:审核频次、目的、准则(审核依据)、范围等审核的职责,包括审核人员的职责和资格、审核组组成和分工审核公正性和客观性要求审核的实施,包括审核准备、审核计划、审核方法、现场审核等审核结果,即审核不合格报告和审核结论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对审核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跟踪活动,即纠正措施的验证和报告记录的要求,应保存审核方案、审核计划、现场观察记录、审核结果、纠正措施及验证报告等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已发现的不安全因素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审核人员应实施跟踪活动,要对采取的纠正措施验证并提出验证结果的报告。
管理评审为了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组织、主持实施管理评审。
对于新建立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初期,应根据实施需要召开管理评审,以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持续、适宜和有效地满足安全要求。
随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日趋完善和成熟,管理评审的次数可减至每年两次,但最少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当遇到国家重大政策调整、本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发生变更等情况时,应视情况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进行管理评审前需要搜集如下信息:历次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的审核结果本矿安全相关纪录、统计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现状、改进的结果。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1、事故发生 “可能性”的确定方法。对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确定需要根据以往事故统计或经验来模糊判断。
2、损失”的确定方法。对“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确定需要建立的假设的基础之上,即假设在事故实际发生的情况下,估计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多个,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取各种后果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来确定“可能造成的损失”。
三、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主要包括: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2、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3、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
4、组织保障管理;
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图
一、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煤矿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
(一)危险源辨识
1、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未遂管理、源头管理、主动管理和动态预控管理;
5、以危险源辨识和制定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
目标:达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
使矿井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原来的安全管理是被动管理、出了事故追究管理责任、也是处方式管理。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风险预控主要是针对人是非完善性的,人非本质安全性的,人的本质是会犯错误的,人在无意间会产生疏忽大意、人是会产生错觉的、人具有走捷径的偷懒特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人的疏忽大意、偷懒、错觉失误造成的事故是较多的,如不留神、发呆、遗忘、错觉、自以为是、不注意、想当然、判断失误、操作失误等,而人的疏忽是无意的,非本意的。
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
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确定事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的大小;其次要估计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最后,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估计总期望损失的大小,确定风险等级。
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估通过填表的方式简洁明了。表1-3给出了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填写的表格范例。
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3、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4、煤矿事故发生机理。
5、其他相关资料。比如:最新颁布的标准、条例、要求等。
(三)采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是工作任务分析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4、风险等级的确定方法。将计算得出风险值与矩阵表右下方的“风险等级划分”对照即可得到相应的风险等级。
三、风险管理的第三步风险控制过程。
此过程又可以细化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结果,确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监管部门,其次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危险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及具体内容
在学习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与程序之前,首先应明确为什么要制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即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以及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
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是通过让员工自己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提炼管理对象,并编写相应的针对管理对象的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明白每一项任务应该如何做,以及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进而控制和消除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安全风险分年级管控教案
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一)针对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辨识出的危险源通过提炼成为管理对象,通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
8、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5)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
(6)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然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瓦斯事故)。
(7)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8)其它事故:指以上七类事故以外的事故。
煤矿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以上所述的煤矿八大事故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原因是风险辨识的重点工作。
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3、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
案
精品管理制度、管理方案、合同、协议、一起学习进步
课堂教案
的审核任务相适宜。
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应编制内部审核程序文件,程序应规定:
审核频次、目的、准则(审核依据)、范围等
审核的职责,包括审核人员的职责和资格、审核组组成和分工
审核公正性和客观性要求
审核的实施,包括审核准备、审核计划、审核方法、现场审核等
审核结果,即审核不合格报告和审核结论
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对审核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
跟踪活动,即纠正措施的验证和报告
记录的要求,应保存审核方案、审核计划、现场观察记录、审核结果、纠正措施及验证报告等
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已发现的不安全因素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审核人员应实施跟踪活动,要对采取的纠正措施验证并提出验证结果的报告。
管理评审
为了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组织、主持实施管理评审。
对于新建立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初期,应根据实施需要召开管理评审,以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持续、适宜和有效地满足安全要求。
随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日趋完善和成熟,管理评审的次数可减至每年两次,但最少每年必须进行一次。
当遇到国家重大政策调整、本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发生变更等情况时,应视情况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
进行管理评审前需要搜集如下信息:
历次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的审核结果
本矿安全相关纪录、统计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现状、改进的结果
以往管理评审的所确定的措施的实施情况与效果
可能影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各种变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8 16 8 4ICS 03 A 00精品文档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882 —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Gen eral rules for the man ageme nt and con trol system of work safety riskclassificati on2016-12-07 发布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17-01-08目次前言............................................. I 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2)5 总体结构 (3)5.1 标准层级 (3)5.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3)5.3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5.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3)6 工作程序和内容 (4)6.1 风险判定准贝U (4)6.2 风险点确定 (4)6.2.1 风险点划分原则 (4)6.2.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4)6.2.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4)6.2.2 风险点排查 (4)6.2.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4)6.2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4)6.3 危险源辨识 (4)6.3.1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4)6.3.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4)6.4 风险评价 (4)6.4.1 评价方法 (4)6.4.2 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5)643 风险点级别确定 (5)6.5 风险控制措施 (5)6.5.1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5)6.5.2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 (5)6.5.2.1 基本原则 (5)6.5.2.2 评审 (5)6.5.3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5)6.6 风险分级管控 (6)6.6.1 风险分级 (6)6.6.2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6)6.7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6)7 文件管理 (6)8 分级管控的效果 (6)9 持续改进 (6)9.1 评审 (7)9.2 更新 (7)9.3 沟通 (7)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国军、张省军、刘晓威、孙宁、贾国庆、李有臣、高发虎、彭爱田、孙延瑞、赵华、张秀文、王红国、谢家宣、朱殿卿、赵俊峰、赵一。
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的风险管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各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 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risk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
注:改写GB/T 23694—2013,定义2.1。
3.2 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5 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6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 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8 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 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9 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 on man ageme nt and con 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10 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11 风险信息risk in formatio 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3.12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risk classification con trol list企业各类风险信息(3.11 )的集合。
4基本要求4.1组织有力、制度保障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4.2全员参与、分级负责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企业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
4.3自主建设、持续改进企业应依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实施指南,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企业应自主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
4.4系统规范、融合深化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4.5注重实际、强化过程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完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4.6激励约束、重在落实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
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5总体结构5.1标准层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5.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应规定本行业领域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原则要求、任务目标、基本程序和建设内容。
5.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应规定本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应对确定风险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等工作程序提出具体要求,应确定本行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5.4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应根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中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制定同类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指导同类型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6工作程序和内容6.1 风险判定准则应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
6.2风险点确定6.2.1 风险点划分原则62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示例: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
6.2.1.2 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示例: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
6.2.2 风险点排查6.2.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6.2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6.3危险源辨识6.3.1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63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6.4 风险评价6.4.1 评价方法企业应选择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Q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危险指数方法(RR);-职业病危害分级法等。
6.4.2 重大风险确定原则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