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精心整理笔记,考试必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策略的分类:丹瑟洛:murder;沃克斯福德(元认知);皮连生(促进选择性注意,短时记忆,内在联系,新旧联系,长期保存);张大均(准备-学习-巩固);迈克卡(认知(复述、精加工、组织),元认知,资源管理)
2.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巴普洛夫、华生、桑代克:准备-练习-效果、斯金纳、班杜拉:观察学习-注保复动);认知派(布鲁纳发现学习、奥苏贝尔有意义、加涅信息加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主动建构、社会互动、情境性;知识观:知识是个体对现实的理解和假设,受经验和文化影响;学生观:主动构建者,主体地位,自主能动)
3.个体心理发展一般特征:连续阶段,定向顺序,差异,不平衡
4.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教育目的-专业教师-控制协调各种因素),个体主观能动
5.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感知2,前7,具体11守恒,形式推理)、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6.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前,他律:自我中心和权威,自律或合作,公正道德);柯尔伯格(前习俗,习俗,后习俗)
7.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理论:婴儿:基本信任和不信任0-儿童:自主与害羞1.5-学龄初:主动对内疚3-学龄:勤奋对自卑6-青春:同一和角色混乱12--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成年:繁殖对自我专注40-成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65
8.情绪情感:心境、激情、应激、理智感:人认识和探求
9.压力来源:躯体-心理-社会-文化
10.良好情绪培养:正确认识-三观-锻炼-乐观幽默-高尚情操三爱-消除不良情绪能力
11.情绪调节指导:教会适宜状态-丰富体验-引导看待-方法-提高能力
12.人格特征:独特性-稳定-整合-功能-社会
1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课程-渗透-结合活动-辅导咨询-个别辅导
14.心理辅导原则:全体-预防与发展-尊重理解-主体-个别对待-整体发展
15.建立教师威信途径:道德品质-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仪表风度-第一印象-朋友知己
16.教师成长途径:观摩-微格-训练-反思
17.活动课程特点:以需求兴趣设计-心理发展顺利编制-活动中探索;主体-乡土-综合:生活题材-经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
18.自我效能感: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X主观判断。作用:决定选择-影响态度-影响习得-情绪
19.考试焦虑:心情,注意力,知觉,思维原因:统考-期望-个人-失败体验应对:脱敏-认知矫正-锻炼性格-往最好处做-调节情绪20.教育目的:方向共同,共同需求依据:特定背景-身心发展特点-教育理想-理论依据21.双趋,双避,趋避:谈话-合理安排时间-鼓励
22.“耶克律-多德森”表明,随着任务不同,最佳,倒U,轻松心态,中等稍低,努力归因,现实归因
2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问题解决因素:问题情境-定势-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个体认知结构-个性特征及问题特点等。
24.增进师生沟通心理学原则:真诚-尊重与接纳-同理心
25.学习迁移建议:改革教材促进迁移-合理编排教学方式-学习策略迁移意识-改进评价26.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信息技术-研究性-社区-劳动技术
27.青春期是人的行为性格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关键时期: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两级---性意识---过度关注自我--自卑意识和
失落感
建议:加强教育正确认识---指导行为---
克服自卑:诉说,制定训练计划,语言社交
28.课程计划:按照XX,由教育行政部门X
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内容:课程设置-顺序
-学时-学年学周
29.教材:创造性用,融入自己科学精神和智
慧-重组-深加工-设计好课-将教材激活
30.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关系:个性实在心理
过程中产生;已形成个性心理倾向和特征,
制约心理过程。
31.德育基本规律:多种开端-组织活动交往,
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过程---促进学生思想
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长期重复不断前进
32.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
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
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导向性: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
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
向发展。基本要求是: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
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
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
合起来。(2)疏导性: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基本要求是: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
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尊重,信任,严
格要求,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
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基本要求是:①事业心,
热爱学生;②严格要求;③要根据年龄,提
出适度要求,贯彻到底。(4)知行统一:既
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实践
锻炼,言行一致。基本要求是:①加强理论
教育;②参加社会实践养成好行为习惯;③
对学生评价和要求坚持知行统一。4.以身作
则,言行一致。(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
正面引导,说服教育,调动内在动力,辅助
纪录约束。基本要求是:①坚持正面教育,
鼓励为主;②以理服人,启发自觉;③健全
支付,严格管理(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
因素: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
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
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
矛盾的转化。基本要求是:①“一分为二”地
看待学生,全面分析,客观评价;②长善救
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③引导学生
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7)教育影
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主动协调多方力量,
统一认识,发挥整体功能。要求:发挥教师
集体作用-争取家长社会配合--处理好衔接工
作持续(8)因材施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
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
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
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基本
要求是:①以发展的眼光全面了解学生,正
确认识和评价学生思想特点;②根据不同年
龄阶段学生特点选择不同方法教育3.注意个
别差异,因材施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
相结合:热爱集体,集体教育,对个别同学
的教育,促进集体形成和发展。要求:健全
的学生集体-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个别教育
增强生机活力
32.德育途径:①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
学。②社会实践活动。③课外、校外活动。
④共青团、少先队的活动。⑤校会、班会、
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⑥班主任工
作
33.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语言说理,
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认识,语言文字+
事实说服。要求: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富有
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2)
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优秀品德来影响学
生思想情感和行为。要求:选好榜样-激起敬
慕之情-狠抓落实提高修养。(3)实际锻炼
法:有目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锻
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秀思想和行为。
要求:目的明确,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生动
活泼,调动积极性--持之以恒,随时总结。(4)
陶冶教育法:利用环境和自身因素,熏陶感
染,耳濡目染感化。要求:良好情境-与启发
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5)
品德评价法:对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
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健康发展。
要求:公平合情合理--民主支持--宣传与教育
---奖励为主,抑中带扬(6)自我教育法:学
生在引导下,根据目标和要求,产生积极进
取之心,自我反思,完善自身。要求:激发
愿望--培养能力--引导参加社会实践(7)角
色扮演法:扮演处境特别的救助者,置身于
他人位置,体验别人的态度,增进对他人理
解或认同。(8)合作学习法:培养合作精神,
建设学生集体,提高群体意识,归属感。要
求:明白目标--选择恰当策略--规定原则--指
导技巧
34.德育方法选择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
--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35.影响品德发展因素:外因:家庭学校社会
同伴;内因: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
知、智力因素、情绪因素
36.良好品德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榜
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适当奖励
和惩罚
35.教学过程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
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相互依存,
促进,统一,基础,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
系,辩证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
合(双边,依赖,离不开,辩证统一,相互
促进)
36.教学原则: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
规定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科
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品德和正确的
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要求:①保证教学的
科学性;②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进行;③通过
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④提高自己的专业水
平和思想修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解
和掌握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
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能力;③加强实践性
环节,综合运动知识的能力4,正确处理知
识教学与能力训练关系;5.补充必要的乡土
教材。直观性原则(尽量用学生多种感官和
已有经验,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全面深刻
掌握知识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
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
用语言直观),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主动
性,引导独立思考,自觉掌握知识,提高分
析解决能力。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②设置情境,启发独立思考,培养良好
思维方法和能力;③动手能力;④发扬教学
民主),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科的逻辑系
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掌握基础知
识,发展能力。要求:①教学有系统性;②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③由浅入
深、由易到难;④引导知识体系化),巩固
性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
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
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要求:①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
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
固。)量力性原则(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
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
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①了解学生
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②考虑
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因材施教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