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兰州交大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l-c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l-c](https://img.taocdn.com/s3/m/d4cd5d8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f.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l-c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理解zl-c机械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zl-c机械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计算和选择方法;3. 帮助学生掌握zl-c机械设计中涉及的工程图纸绘制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zl-c机械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zl-c机械设计计算和参数选择的熟练度;3.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zl-c机械设计图纸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勤奋的学习态度,强化质量意识;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以zl-c机械设计为主题,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理论基础,但对于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掌握不足,需要通过实践锻炼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掌握zl-c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zl-c机械设计任务,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zl-c机械设计原理与流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第三章 机械设计流程- 内容安排: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力学原理、材料力学性能等;讲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设计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等。
2. zl-c机械设计关键参数计算与选择-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设计参数计算;第五章 机械设计参数选择- 内容安排:详细讲解zl-c机械设计中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如载荷分析、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介绍参数选择的原则和技巧,如标准化、系列化、优化方法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18b04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9.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设计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机械零件的设计轴承和轴的设计传动机构设计(齿轮、链条、皮带等)联接件设计(螺栓、螺母、焊接等)3. 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惯性力、力矩和运动规律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4. 机械强度计算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和选择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安全因数和寿命预测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参数化设计和三维建模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上机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CAD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手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等。
2. 课件:PowerPoint、Flash等。
3. 软件:AutoCAD、SolidWorks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论文、视频教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设计报告: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创新性、实用性、准确性等方面。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每次2课时。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第5-8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第9-12课时:机械动力学第13-16课时:机械强度计算第17-20课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兰州交通大学货场课程设计
![兰州交通大学货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ee522610661ed9ad51f3d4.png)
兰州交通大学货场课程设计目录设计简介 (5)1计算场库设备需要面积 (16)2货位宽的计算 (16)3计算装卸线有效长度 (16)4装卸机械需要数量的确定: (18)4.1起重机台数 (18)4.1.1长大笨重货物(门式起重机) (19)4.1.2集装箱货物(门式起重机) (19)4.2叉车台数 (19)4.2.1仓库1的叉车台数 (20)4.2.2仓库2的叉车台数 (20)4.2.3仓库3、4的叉车台数 (21)4.3装载机台数: (21)课程设计总结 (23)参考文献 (24)一.课程设计题目铁路综合性货场平面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1.综合运用货场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有关专业理论知识;2.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掌握货场的设计、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3.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能力;4.提高CAD绘图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一)设计背景铁路货场办理的货物种类繁多、作业性质复杂,一项作业可能需要多个部门来完成。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和货场物流化发展的趋势下,合理布置货场,强化货场内各项作业的标准,拓展货场各项业务功能,保证货场内各项设备的数量与质量,提高货场作业能力,完善货场货运作业秩序,确保经济效益,是目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设计原始资料1.车站及其邻接区段路网示意图(附件一);2.车站按货物品类别、年度到发量、货车静载重和到发不均衡系数(附件二);3.车站主要货物品类别的流量与流向表(附件三);4.其他有关资料。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1.货运站及货场有关背景资料分析说明以某拟建货运站C站货场为背景,简要分析该货运站货场平面设计涉及的以下内容:(1)该货运站的地理位置(虚拟);(2)该货运站在枢纽内的布局(虚拟);(3)通过分析该货场办理的主要货物品类和年到发量说明货场类别;(4)通过分析该货场办理的主要货物品类说明该货场作业性质及特点。
2.货场主要场库设备、货物线数量和类型的计算与确定以货物品类、货物到发量以及铁路货场内常用的装卸机械等有关资料为依据,通过一定的分析与计算,确定出有关设备与货物线的数量与类型(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文字说明)。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列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列](https://img.taocdn.com/s3/m/906dd55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0.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机械元件的功能、构造及选用原则。
2. 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案例中。
3.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的技能。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机械设计中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工程领域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涉及教材第1章和第2章内容。
重点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体系,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构学等基本理论。
2. 常用机械元件及选用:介绍常用机械元件(如轴承、齿轮、传动带等)的类型、性能、构造及应用,涉及教材第3章和第4章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机械元件。
3. 机械设计实践:结合教材第5章内容,指导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
教学内容包括设计方案的制定、零件图的绘制、装配图的制作以及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第1章和第2章)2. 第2周:常用机械元件及选用(第3章和第4章)3. 第3周:机械设计实践(第5章)4. 第4周:小组讨论、设计修改、成果展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其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A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A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4680a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b.png)
机械设计A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流程;了解各种机械零件的性质和用途,并能进行合理的选型和设计。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和改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计算和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机械设计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械零件的设计、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等。
具体安排如下: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和方法。
2.机械零件的设计:包括轴承、齿轮、联轴器等常见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
3.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介绍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运用现代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交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交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ec4c4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4.png)
交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熟悉机械设计中的常用材料、零件和机构。
–了解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机械零件选型、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和原理:–机械设计概述–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的选型和设计2.机械设计常用材料和零件:–常用工程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机械传动机构、联接件、支承件等的设计和计算3.机械设计计算和优化:–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校核–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划和动力学分析–机械设计中的优化方法4.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典型机械系统设计案例分析–机械设计中的创新和实践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实验法:进行机械设计实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PPT、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美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7452b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d.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美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如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机械系统的结构特点,掌握机械零件的选型和设计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绘图的能力,提高其制图速度和准确性。
2. 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机械系统总体设计和细节设计的方法,具备独立完成简单机械设计项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其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机械设计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3.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提高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机械设计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机械制图标准等,对应教材第1章至第3章内容。
- 力学基础: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如力、受力分析、应力与应变等。
- 材料力学性能:介绍常用机械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选用原则。
- 机械制图标准: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如视图、剖面、尺寸标注等。
2. 机械零件选型与设计:包括传动系统、联接件、轴承和联轴器等,对应教材第4章至第6章内容。
- 传动系统:讲解各类传动方式的特点及选型方法,如齿轮传动、带传动等。
- 联接件:介绍常用联接件的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法,如螺栓、键等。
- 轴承和联轴器:讲解轴承类型、性能及其选用原则,以及联轴器的设计和应用。
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7f94b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4.png)
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构学等基本概念;2. 掌握机械设计中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如强度、刚度、稳定性等;3. 了解并熟悉常见机械传动装置、联接件、支撑件的设计原理及选用原则;4. 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机械设计中的实际问题;2. 掌握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图的基本技能;3. 能够运用技术资料、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工具,辅助机械设计过程;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机械设计在国民经济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4.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实际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介绍力学、材料力学、机构学等基本概念,对应教材第一章;- 力学原理及应用;- 材料力学性能及选用;- 常见机构类型及特点。
2. 机械设计参数计算:讲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 杆件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轴承、齿轮、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机械零件的刚度、稳定性计算。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4-c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4-c](https://img.taocdn.com/s3/m/0184005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2.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4-c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机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等。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设计中的工程制图标准和规范,准确表达设计意图。
3.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校核计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绘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机构运动仿真和动力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简单机械装置的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为未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对机械设计领域的兴趣,鼓励勇于尝试和不断探索。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采用任务驱动、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机械设计基本流程及方法b. 常用机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c. 机械零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纸绘制d. 机构运动仿真与动力分析e. 机械装置组装与调试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a. 第1周:回顾机械设计基本流程,学习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b. 第2周:讲解常用机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等。
c. 第3周:介绍机械零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纸绘制方法,运用CAD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d. 第4周:学习机构运动仿真与动力分析方法,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e. 第5周:进行机械装置组装与调试,总结课程设计经验。
3. 教材章节与内容:a. 教材第3章:机械设计基本流程及方法b. 教材第4章:常用机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c. 教材第5章:机械零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纸绘制d. 教材第6章:机构运动仿真与动力分析e. 教材第7章:机械装置组装与调试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机械设计相关知识和技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b0f1b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2.png)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2. 熟悉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3. 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5. 课程设计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2. 第二课时: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分析机械设计实例。
3. 第三课时: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讲解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
4. 第四课时:学生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程设计成果的完成情况,包括设计报告、图纸和实物模型。
2.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及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参考书籍:《机械设计手册》、《机械零件设计》3. 网络资源:相关机械设计的学习网站、论坛和视频教程4. 软件工具:CAD、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软件5. 实物模型:展示常用机械零件和完整的机械设备模型七、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
2. 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a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a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34f5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f.png)
机械设计a 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材料科学、工程图学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包括分析机械系统、选择合适的机械元件、进行力学计算和绘制工程图纸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系统的分析、力学计算、工程图学等方面的知识。
2.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设计后的评估和改进等。
3.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元件和材料,包括轴承、齿轮、弹簧等各种机械元件的选用和计算,以及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等。
4.机械设计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各种元件的性能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机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机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各种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机械课件】兰州交通大学:机械原理教学大纲.doc
![【机械课件】兰州交通大学:机械原理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128d311c102de2bd970588ad.png)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Mechanics课程编号:0403021使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时数:56 学分数:3. 5执笔者:边红丽编写日期:2004年2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下列知识和技能:1.掌握机构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2.具有对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能力,尽量运用计算机和CAD技术;3.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并初步具有根据给定的运动要求或传力条件选择机构的类型及其组合以及进行机构综合的能力;4.了解机械的平衡和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原理和计算方法;5.了解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常识,并初步具有机构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习题课、课外作业、实验、考试等。
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讲授⑴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精讲多练;通过各章的课外习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信息量,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⑶计算机的应用尽量以解析法为主,多安排学生自己上机编程进行机构的设计和机构运动及动力分析。
2-教学辅助资料机械原理教学软件、机械原理习题集、实验指导书、机械原理试题库。
新版兰州交通大学机械专硕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兰州交通大学机械专硕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a8bed412f121dd36a22d8242.png)
考研这个念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的难以抑制,可能真的和大多数情况一样,我并没有过脑子,只是内心的声音告诉我:我想这样做。
得知录取的消息后,真是万分感概,太多的话想要诉说。
但是这里我主要想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备考经验,考研这一路走来,收集考研信息着实不易,希望我的文字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个小指引,不要走太多无用的路。
其实在刚考完之后就想写一篇经验贴,不过由于种种事情就给耽搁下来了,一直到今天才有时间把自己考研的历程写下来。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不过有时候又有一些懒散,人嘛总是复杂的,对于考研的想法我其实从刚刚大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在刚刚进入大三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复习了,不过初期也只是了解一下具体的考研流程以及收集一些考研的资料,反正说到底就是没有特别着急,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考研备考并不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因为如果时间太长的话容易产生疲惫和心理上的变化反而不好。
下面会是我的一些具体经验介绍和干货整理,篇幅总体会比较长,只因,考研实在是一项大工程,真不是一两句话可描述完的。
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并且会有所帮助。
文章结尾处附上我自己备考阶段整理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兰州交通大学机械专硕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和(809)机械设计参考书目为:1.《机械设计》,濮良贵等编(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关于英语无非几大模块: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作文。
首先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如果你把阅读搞“好”了,其他的都不成问题而“好”的定义,不是简简单单的把题做对,“好”的定义有很多方面,下面的内容我会说。
其次是作文,我们都知道考研英语作文有两篇:大作文和小作文。
就英语一来说,大作文通常(是通常哈)是图画作文,小作文是一封信。
而作文是有模板的,模板不是最后简简单单的别人总结的东西,模板是要靠自己的积累,积累,量变后的质变。
今年我在考场上用20分钟的时间把我自己总结的模板稍作修改,工工整整的默写了下来,那感觉真的很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系列__兰州交通大学__二级斜齿圆文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系列__兰州交通大学__二级斜齿圆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646204943323968001c922c.png)
机械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二级展开式斜齿轮减速器学生姓名:(本人签名)学生学号:20050601学院机构: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目录设计任务书……………………………………………………………1传动装置总图……………………………………………………………………2设计要求…………………………………………………………………………3已知条件…………………………………………………………………………一、电动机的选择………………………………………………………………二、分配传动比…………………………………………………………………三、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五、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一)输入轴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二)中间轴的结构设计…………………………………………………(三)输出轴的结构设计…………………………………………………六、轴承寿命校核计算……………………………………………………………七、平键的强度校核……………………………………………………………八、箱体的基本参数………………………………………………………………设计小结……………………………………………………………………………参考资料……………………………………………………………………………设计任务书1.传动装置总图2.设计要求:1)选择电动机类型和规格;2)设计减速器和开式齿轮传动;3)选择联轴类型和型号;4)绘制减速器装配图和零件图;5)编写设计说明书。
3.已知条件1)输送机主轴功率P=4 Kw,输送机主轴转速n=110 r/min;2)输送机效率ηf=0.96,齿轮搅油效率ηf=0.98;3)工作情况单向转速,连续工作,工作平稳;4)机械公用输送散装物料,如砂、灰、谷物、煤粉等;5)运动要求输送机主轴转速误差不超过0.07;6)使用寿命5年,每年300天,每天8小时;7)检修周期半年小修;两年大修;8)生产批量中批生产;9)生产厂型中小型械制造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daad4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4.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
2.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3. 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4. 创新设计方法和团队合作5. 设计实践和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CAD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实践,合作完成设计项目。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机械设计教材、CAD软件教程。
2.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白板。
3. 设计工具:CAD软件、绘图板、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设计成果的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设计项目,评估其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解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课时1-4: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课时5-8: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课时9-12: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课时13-16:创新设计方法和团队合作课时17-20:设计实践和案例分析课时21-24:学生分组设计实践课时25-28:学生设计成果展示和讨论七、教学活动1. 理论讲解: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CAD软件的操作练习,掌握软件的基本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实践,合作完成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设计成果展示和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借鉴。
兰州交通大学机械设计考研问答题真题及答案解析
![兰州交通大学机械设计考研问答题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dbb317e2bd960590c67777.png)
1 螺纹联接1列出四种常用标准螺纹联接件。
连接螺纹能满足自锁条件,为什么在设计螺纹联接时必须考虑放松问题?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是?常用的防松方法分哪几种?每类中有哪些具体结构?预紧螺栓承受轴向载荷作用时,螺栓上的总载荷为什么不等于轴向载荷和预紧力之螺栓数目为什么尽量取偶数?螺栓组设计中为什么会出现偏心载荷,防止偏载的措施有哪3提高螺栓强度的方法有哪些?普通螺栓联接和铰制孔用螺栓联接的结构有什么区别?画出受横向载荷时普通螺栓和铰制孔用螺栓的结构。
分析其工况、主要失效形式及其强度计算准2 键联接-120°;采用两个半圆键时,却布置在轴上的同一条母线上;采用切向键时布置在周向相距3带传动d、最大传动比i、带的根数z、中心距a、小带轮包1分析带传动中小带轮的最小直径1mind4 链传动5 齿轮传动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有哪些?硬齿轮和软齿轮划分的依据是什么?闭式齿轮传动和开式齿Z选择的合理范围,齿数的选择对传动的影响有哪5说明闭式齿轮传动和开式齿轮传动齿数1调整级还是低速级?为什么?若为直齿锥齿轮和圆柱齿轮组成的二级传动,锥齿轮应该放在疲劳折断?6 蜗轮蜗杆传动1蜗轮蜗杆材料应满足何种要求?采用什么材料制造?写出具体材料的牌号,并确定其传动适用于何种场合。
常用蜗轮的形式有哪些?普通圆柱蜗杆分为哪些?根据蜗杆形状不同,蜗时采取何种措施?蜗杆传动润滑的目的?蜗杆传动的总效率可分为几部分?写出效率计算公7 滑动轴承1常用滑动轴承材料指什么?分为哪三类?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对滑动轴承材料有何要求?滑动轴承设计时为什么要验算轴承平均压力P和轴承的值及滑动速度V?8 滚动轴承1选择滚动轴承类型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滚动轴承为什么要润滑?常用的润滑方9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减速器设计说明书系别:专业:学生XX:学号:指导教师:职称:目录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4)第二部分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5)第三部分电动机的选择 (5)3.1 电动机的选择 (5)3.2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6)第四部分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7)第五部分齿轮传动的设计 (9)5.1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9)5.2 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6)第六部分开式齿轮传动的设计 (23)第七部分传动轴和传动轴承及联轴器的设计 (27)7.1 输入轴的设计 (28)7.2 中间轴的设计 (32)7.3 输出轴的设计 (38)第八部分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44)8.1 输入轴键选择与校核 (44)8.2 中间轴键选择与校核 (44)8.3 输出轴键选择与校核 (44)第九部分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45)9.1 输入轴的轴承计算与校核 (45)9.2 中间轴的轴承计算与校核 (46)9.3 输出轴的轴承计算与校核 (46)第十部分联轴器的选择 (47)10.1 输入轴处联轴器 (48)10.2 输出轴处联轴器 (49)第十一部分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49)11.1 减速器的润滑 (49)11.2 减速器的密封 (50)第十二部分减速器附件及箱体主要结构尺寸 (51)设计小结 (53)参考文献 (54)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一、初始数据设计展开式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初始数据F = 15000 N,V = 0.26m/s,D = 450mm,设计年限(寿命):10年,每天工作班制(8小时/班):2班制,每年工作天数:300天,三相交流电源,电压380/220V。
二. 设计步骤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2. 电动机的选择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5. 齿轮的设计6. 开式齿轮的设计7. 轴的设计8.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9. 键联接设计10. 箱体结构设计11. 润滑密封设计12. 联轴器设计第二部分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一. 传动方案特点1.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开式齿轮和工作机组成。
2.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
3.确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展开式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开式齿轮传动-工作机。
二. 计算传动装置总效率ηa=η12η24η32η4η5=0.992×0.994×0.972×0.95×0.96=0.808η1为联轴器的效率,η2为轴承的效率,η3为齿轮传动的效率,η4为开式齿轮传动的效率,η5为工作装置的效率。
第三部分电动机的选择3.1 电动机的选择圆周速度v:v=0.26m/s工作机的功率p w:p w= F×V1000=15000×0.261000= 3.9 KW电动机所需工作功率为:p d= p wηa=3.90.808= 4.83 KW执行机构的曲柄转速为:n = 60×1000Vπ×D=60×1000×0.26π×450= 11 r/min经查表按推荐的传动比合理X围,开式齿轮传动的传动比X围为i0 = 2~6,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i = 8~40,则总传动比合理X围为i a=16~240,电动机转速的可选X围为n d = i a×n = (16×240)×11 = 176~2640r/min。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价格和减速器的传动比,选定型号为Y132M2-6的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为5.5KW,满载转速n m=960r/min,同步转速1000r/min。
电动机主要外形尺寸:3.2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1)总传动比: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n 和工作机主动轴转速n,可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i a=n m/n=960/11=87.27(2)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i a=i0×i式中i0,i1分别为开式齿轮传动和减速器的传动比。
为使开式齿轮传动外廓尺寸不致过大,选取i0=5,则减速器传动比为:i=i a/i0=87.27/5=17.5取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高速级的传动比为:i12= 1.3i = 1.3×17.5 = 4.77则低速级的传动比为:i23 =ii12=17.54.77= 3.67第四部分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1)各轴转速:输入轴:n I = n m = 960 = 960 r/min中间轴:n II = n I/i12 = 960/4.77 = 201.26 r/min输出轴:n III = n II/i23 = 201.26/3.67 = 54.84 r/min小开式齿轮轴:n IV = n III = 54.84 r/min(2)各轴输入功率:输入轴:P I = P d×η3 = 4.83×0.99 = 4.78 KW中间轴:P II = P I×η1⋅η2 = 4.78×0.99×0.97 = 4.59 KW输出轴:P III = P II×η1⋅η2 = 4.59×0.99×0.97 = 4.41 KW小开式齿轮轴:P IV = P III×η1⋅η2 = 4.41×0.99×0.99 = 4.32 KW 则各轴的输出功率:输入轴:P I' = P I×0.99 = 4.73 KW中间轴:P II' = P II×0.99 = 4.54 KW中间轴:P III' = P III×0.99 = 4.37 KW小开式齿轮轴:P IV' = P IV×0.99 = 4.28 KW(3)各轴输入转矩:输入轴:T I = T d×η1电动机轴的输出转矩:T d = 9550×p dn m = 9550×4.83960= 48.05 Nm所以:输入轴:T I = T d×η1 = 48.05×0.99 = 47.57 Nm中间轴:T II = T I×i12×η2×η3 = 47.57×4.77×0.99×0.97 = 217.9 Nm 输出轴:T III = T II×i23×η2×η3 = 217.9×3.67×0.99×0.97 = 767.95 Nm 小开式齿轮轴:T IV = T III×η1⋅η2 = 767.95×0.99×0.99 = 752.67 Nm 输出转矩为:输入轴:T I' = T I×0.99 = 47.09 Nm中间轴:T II' = T II×0.99 = 215.72 Nm输出轴:T III' = T III×0.99 = 760.27 Nm小开式齿轮轴:T IV' = T IV×0.99 = 745.14 Nm第五部分齿轮传动的设计5.1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1.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齿面硬度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齿面硬度为240HBS。
(2)一般工作机器,选用8级精度。
(3)选小齿轮齿数z1 = 22,大齿轮齿数z2 = 22×4.77 = 104.94,取z2= 105。
(4)初选螺旋角β = 14°。
(5)压力角α = 20°。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1)由式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d1t≥32KHt T1ψd×u±1u×⎝⎛⎭⎪⎫Z H Z E ZεZβ[σH]2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载荷系数K Ht = 1.6。
②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1 = 47.57 N/m③选取齿宽系数φd = 1。
④由图查取区域系数Z H = 2.44。
⑤查表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 E = 189.8 MPa1/2。
⑥计算接触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Zε。
端面压力角:αt = arctan(tanαn/cosβ) = arctan(tan20°/cos14°) = 20.561°αat1 = arccos[z1cosαt/(z1+2h an*cosβ)]= arccos[22×cos20.561°/(22+2×1×cos14°)] = 30.647°αat2 = arccos[z2cosαt/(z2+2h an*cosβ)]= arccos[105×cos20.561°/(105+2×1×cos14°)] = 23.178°端面重合度:εα = [z1(tanαat1-tanαt)+z2(tanαat2-tanαt)]/2π= [22×(tan30.647°-tan20.561°)+105×(tan23.178°-tan20.561°)]/2π= 1.647轴向重合度:εβ = φd z1tanβ/π= 1×22×tan(14°)/π= 1.746重合度系数:Zε = 4-εα3⎝⎛⎭⎪⎫1-εβ+εβεα=4-1.6473()1-1.746+1.7461.647 = 0.689⑦由式可得螺旋角系数Zβ = cosβ= cos14 = 0.985⑧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σH]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σHlim1 = 600 MPa、σHlim2 = 550 MPa。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小齿轮应力循环次数:N1 = 60nkt h = 60×960×1×10×300×2×8 = 2.76×109大齿轮应力循环次数:N2 = 60nkt h = N1/u = 2.76×109/4.77 = 5.8×108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 HN1 = 0.87、K HN2 = 0.9。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得:[σH]1 = K HN1σHlim1S=0.87×6001= 522 MPa[σH]2 = K HN2σHlim2S=0.9×5501= 495 MPa取[σH]1和[σH]2中的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σH] = [σH]2 = 495 MPa2)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 1t ≥32KHtT1ψd×u±1u×⎝⎛⎭⎪⎪⎫ZHZEZεZβ[σH]2= 32×1.6×47.57×10001×4.77+14.77×⎝⎛⎭⎪⎫2.44×189.8×0.689×0.9854952= 42.028 mm(2)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1)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①圆周速度vv =πd1t n160×1000=π×45.039×96060×1000= 2.11 m/s②齿宽bb = φd d1t= 1×42.028 = 42.028 mm 2)计算实际载荷系数K H①由表查得使用系数K A =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