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声声慢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高一必修四)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个人的生活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3.体会词人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点:1.了解作家个人的生活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PPT播放: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易安词简介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三、诵读全词,感受婉约词风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学生自读、齐读2、听李维康演唱《声声慢》四、整体感知1、思考: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分析意象(1)酒——三杯两盏淡酒思考:为何说是“淡酒”?提问:请从学过或读过诗词中找出以酒写愁的句子。

结论:酒是(2)风:怎敌他、晚来风急?提问:请从学过或读过诗词中找出以秋风写愁的句子。

结论:秋风(3)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提问:请从学过或读过诗词中找出以过雁写愁的句子。

结论:过雁象征。

(4)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提问:请从学过或读过诗词中找出以黄花写愁的句子。

结论:黄花比喻(5)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提问:请从学过或读过诗词中找出以梧桐写愁的句子。

结论:梧桐是的象征。

(5)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高中语文 第7课《声声慢》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 第7课《声声慢》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7课《声声慢》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7课《声声慢》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2、结合鉴赏,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3、全面感知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学习重点】1、知人论世,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2、理解和体会诗人构造凄凉情景以抒发凄楚情感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加强审读,以境求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并体会其语言之美、【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课前预习】(40分钟)一、【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提取重要信息)1、全景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欢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画像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

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胚子。

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

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声声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找出这首词词的意象、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

2、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从叠词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

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预习、小组讨论、反馈预习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巩固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为高考鉴赏古诗词打基础。

2、分析诗人的形象,体会词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情感。

3、体悟作者的后期创作风格,并与前期作比较。

预习任务一、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熟读并背诵本词。

二、把这首词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来。

三、写出本词的意象并概括其特点。

四、这首词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六、思考词文抒发的感情。

七、写出本词的表现手法。

作者与背景材料: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

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某某,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

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

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

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

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某某、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某某。

又有玉瓶案,清照以一个孤苦的年迈妇人之身寄居兄弟之家,终又不堪寄人篱下而再嫁市井,以卖字为生。

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

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本词是她临去世前写的。

自主检测1、默写。

①寻寻觅觅,,。

②三杯两盏淡酒,,,,。

③独自怎生得黑。

,,。

2、试着写出词文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

3、试着说说“过雁〞“黄花〞“梧桐〞的内涵。

问题意见。

高中语文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提示与建议:反复朗读词,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感受李清照不同时期词风的变化。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关于李清照(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孤苦伶仃,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著有《漱玉集》。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薄.()雾重.()阳东篱.()把.()酒寻觅.()戚戚..()乍.()暖还.寒()将.()息堆.()积憔悴..()堪.()摘2.解释下列词语(1)暗香盈.袖(2)莫道不销魂..(3)凄凄惨惨戚戚..(4)乍暖还寒....时候(5)最难将息..(6)怎生..得黑(7)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名句默写(1)莫道不销魂,(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3) ,到黄昏、点点滴滴,,?§文本精要探究一、朗读两首词1.诵读指导:读《醉花阴》时语速要缓慢,要读出深沉忧郁的情感、叠字的节奏,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特别要注意读出“寻寻(阳平)/觅觅(去声),冷冷(上声)/清清(阴平),凄凄(阴平)/惨惨(上声)/戚戚(阴平)”音调的节奏,读出起伏跌宕。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李清照词二首优秀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李清照词二首优秀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姓名班级组别【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作品散失很多。

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已经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成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探究案【品读提示】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3、抓住词中的意象来品读【品读思考】1 .找出本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请指出哪一句是本词的主旨句,词眼又是哪一个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7 李清照词两首 声声慢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7 李清照词两首 声声慢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声声慢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课前五分钟循环播放“李清照画像”幻灯片,配以王祖贤唱的《声声慢》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一.以《如梦令》、《醉花阴》导入出示幻灯片1:李清照自画像(师)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

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句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出示幻灯片2:〈如梦令〉文字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

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出示幻灯片3:《醉花阴》文字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什么样的“愁”——离愁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出示幻灯片4:李清照简介[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

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教材用书: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教材用书: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解读李清照1.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苦吟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起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2.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圣洁。

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

你不会孤独。

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

张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神圣。

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繁城。

3.我徜徉在衰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通过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

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

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

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

唉!我能拂去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心中荡涤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朔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_声声慢 教案2人教版必修4 教案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_声声慢 教案2人教版必修4 教案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声声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型课时:品读-鉴赏课。

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课件显示《如梦令》插图)首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

画中的女子端坐在小舟上,小舟停泊在一片藕花深处,不远处有鸥鹭惊飞。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到这幅画,你们会想起怎样的诗句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不错,正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课件显示如梦令板书)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风格介绍(课件显示)李清照其人: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某某某某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嫁给工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李清照其词: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

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后期的李清照由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其词一变前期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刚刚我们了解了李清照词作的前后期差别,那么,《如梦令》应该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呢?(前期)不错,它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的情景。

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高中语文 7《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 7《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7《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7《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7《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7、《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3.体会词人作品中的别样“愁"情.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词中表达出的“愁”.2.背诵全诗。

三、读书指导: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写于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学习任务: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2.背诵全诗。

3.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孤寂落寞悲凉愁苦五、合作探究:(一)赏析上阕1。

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

2021年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21年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21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3、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

4、背诵名句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整体感知二、生活和创作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所作词,前期多写闺怨离愁,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作品散失很多。

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前期:美满幸福——闺怨相思离愁——情趣盎然后期:颠沛流离——亡夫亡国之痛——哀怨凄凉)三、自由诵读,理解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不停地到处寻找,屋子里冷冷清清,内心一片凄凉、惨痛、悲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气候时暖时冷,身体最难保养。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喝了几杯淡酒。

又怎挡得住晚上突然到来的寒风。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从空中飞过,看到它们就伤心,那是过去曾要托它们给丈夫传递书信的旧相识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青灯,李清照都能画龙点睛,抽丝剥茧,编织成华丽的词章。

读着它,我们仿佛能嗅获得青梅的清香,感觉到卷帘的西风,听得见阶前滴雨,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

她的忧,她的愁,她的才思和遭受,都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能滋润人心的文字,彪炳着宋词婉约派的最高成就。

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一要认识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一样特色及其原由,二要领会词中的意象之美和感情之真。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有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涵养。

因为生于书香门第,李清照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龄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爽委宛,感情诚挚。

18 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琴瑟和谐,生活美满安适。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室南渡,李清照的生活发生激烈变化,表此刻词作中的词风也前后迥异。

先期反应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此后因为丈夫逝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成悲凉沉痛,抒发怀乡悼亡感情,也寄望激烈亡国之思。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期间的作品,它们反应着李清照不一样期间的生活与心态,表现出不一样的神韵、风格。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先期的怀人之作。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孤独,她深沉想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听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全部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昼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一再,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用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声声慢》是她暮年的名作,向来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作者那哀婉的凄凉情,不知感人过多少人。

当时,正当金兵入侵,北宋消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逃难的过程中夫妇半生珍藏的金石文物又扔掉殆尽。

高二必修4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必修4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背景。

【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解决办法:鉴赏、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1、作者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南宋著名词人.词集有《漱玉词》.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母亲也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2、相关诗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分组探究:(1)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4)同是写“愁”《醉花阴》和《声声慢》有何不同?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探究1(不同,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家庭美满。

因此词风较明快,即使写愁,也只是“闲愁”而后期因靖康之变,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又因丈夫病卒,饱受国破家亡之痛,晚年生活孤独凄苦,因此词风哀婉,凄凉。

)《醉花阴》写于前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声声慢》导学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声声慢》导学设计(无答案)

《声声慢》导学设计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 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2. 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3. 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重点: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难点: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的内涵。

【教学模式】语文四阶导学:“读读——议议——练练——品品”【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诵读、研读、走进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赏析、品悟解读文本,并解决重难点。

3.展示交流法:通过展示交流使同学深层理解文本,并进行思维拓展。

【教师准备】1.教师准备1份学习工具单及1份课件。

【学习课时】一课时【诗词学习提示】1. 研读标题,了解内容;2. 了解作者,感悟情感;3. 抓诗眼,析意象;4. 技巧分析。

【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约1151年),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绍兴二年(1132年)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欲将生平所学授予邻家女孩,赢来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

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她的一生:少年繁华、中经丧乱、晚年凄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2. 了解背景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家破国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3. 诗(词)眼诗(词)眼有两种表现形式。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7*李清照词两首(课时2)1.创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这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改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这首词就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_________________ 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最难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治将益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___ 将数百之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初半夜凉初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极狭,才通人___________________ (4)销瑞脑销金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________________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5)更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辞更坐弹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_ 更若役,复若赋____________________3.名句默写。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7 李清照词两首 声声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7 李清照词两首 声声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声声慢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能力训练点1、熟读背诵全词。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三)美育渗透点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背诵全词2、品味叠词的作用。

3、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四、教学方式:诵读品悟点拨探讨五、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课前播放《一剪梅》mp3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学生:《月满西楼》)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一剪梅》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千前北宋年间那个秋天,凉意微微,鸿雁南飞,花飘水流,西楼月满。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何字?(生: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二、美读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朗诵。

2、对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诵,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读得更妥当完美些?3、放录音,听名家的示范朗诵。

4、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

二、鉴赏:(一)一提到《声声慢》,我们首先会想到哪一句诗词?(学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1、逐句分析①寻寻觅觅(老师点拨: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在寻觅什么呢?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声声慢》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声声慢》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声声慢》)【导学目标】品尝词中包含的感情及重要意象的含义。

理解李清照词“商酌字句,出于天但是表意入迷”的特色。

【自主学习】1.解说加点的词。

瑞脑销金兽:....此次序:..满地黄花聚积:..最难将息:..2.成语速记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下降沙洲。

形容女子面貌漂亮。

断雁孤鸿鸿:鸿雁。

离了群的孤单大雁。

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结婚的男子。

雁过拔毛比喻人爱占廉价,见有利处就要趁机捞一把。

雁影分飞比喻两相分别。

雁塔题名旧时考取进士的代称。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以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3.文学知识南渡——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先期)李清照身世豪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有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晓,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目染耳濡,也聪慧机灵,擅长乐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味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

赵还热中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集整理,夫妇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消亡。

此后,李的个人命运也跟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李一家被迫南迁逃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举目无亲一个人,今后生活向来不如意,经历了收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掉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受。

中暮年的李尝尽了流浪失所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先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味、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先期清爽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悲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合作研究】1.“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悲惨惨戚戚。

”首先这句是如何比较形象、委宛仔细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到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的?“梧桐更兼小雨,到傍晚,点点滴滴”也是千古名句,美在哪里?全词选用了哪些典型意象来写?分别表达了什么意义?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找觅》中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晓)来风急?”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声声慢》)
【导学目标】
1.品味词中蕴含的感情及重要意象的含义。

2.理解李清照词“斟酌字句,出于天然而表意出神”的特点。

【自主学习】
1.解释加点的词。

瑞脑
..:
..销金兽
这次第
..:
满地黄花
..堆积:
最难将息
..:
2.成语速记
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断雁孤鸿鸿:鸿雁。

离了群的孤独大雁。

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雁过拔毛比喻人爱占便宜,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

雁影分飞比喻两相分离。

雁塔题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
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3.文学常识
南渡——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

赵还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
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合作探究】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这句是如何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的?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是千古名句,美在哪里?
3.全词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来写?分别表达了什么意义?
4.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晓)来风急?”句。

目前流行的文学史版本及古代文学作品选皆采“晚来风急”。

然学者俞平伯、唐圭璋、吴小如等则认为此处应为“晓来风急”,你认为此词应是“晚来风急”还是“晓来风急”?为什么?
【达标检测】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 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课时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梧桐.(tónɡ)纱厨.(chú) 卓.尔不群(zhuó) 茅塞.顿开(sè)
B.当.真(dànɡ) 埋.怨(mái) 吹毛求疵.(cī) 处.心积虑(chǔ) C.憔.悴(qiáo) 窥.视(kuī) 暗香盈袖.(xiù) 乍.暖还寒(zà)
D.堆.积(duī) 寻觅.(mì) 情不自禁.(jìn) 伺.机反扑(s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莫.道不销魂莫听穿林打叶声 B.怎敌.他、晚来风急势均力敌.
C.雁过.也,正伤心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梧桐更兼.细雨二者不可得兼.
3.下列词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4.填空。

(1)《醉花阴》中形象地抒发相思之情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花阴》中化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醉花阴》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声声慢》中连用叠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声慢》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醉花阴》,完成5~8题。

5.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

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诗句。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6.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内容单纯,上片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下片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
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
流”。

7.“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8.据元人伊世珍《琅嬛记》所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
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请问为赵明诚五十首所难掩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何处呢?试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二)阅读《声声慢》,完成9~11题。

9.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是写一天的早晨,而不是写一季之气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
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且下片“到黄昏”句正好与清晨呼应。

B.“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
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省。

C.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缠绵悱恻,为全词奠定了凄
清的基调。

D.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首句相呼应,使文章都笼罩在一种凄凉、低沉的氛围中。


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

10.这首词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1.该词最后作者以“怎一个愁字了得”收尾,也是蹊径独辟之笔。

请简要分析。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点绛唇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祇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2.有人认为“愁”字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13.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虰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
胜,神韵悠
然”。

请从“情、词(炼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15题。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4.首句中“风住尘香”用语含蓄,请思考一下,这句话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景?暗含着怎样的心情?
从下句看,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为什么“倦梳头”?
15.“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人称绝,这一句好在什么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