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转换层施工技术 俞建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转换层施工技术俞建国

摘要:转换层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因此,如何采取

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是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的

重大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建筑转换层作为建筑物整体结构的连接纽带,其作为建筑主体结构,需更好

的保证转换层施工质量。有效的转换层施工技术能够不断的提高建筑物稳固性,

同时通过更好的保证工程模板、钢筋以及混凝土等在施工当中更好的发挥其优势。

1 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

1.1 模板支撑系统

转换层的混凝土、钢筋用量巨大,再加上施工荷载,这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承

载能力及其稳定性要求非常之高。若模板支撑系统不牢靠,势必会影响转换层混

凝土的施工质量,甚至会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模板支

撑系统是转换层施工的首要重点。

1.2 钢筋安装

在钢筋施工过程中,转换大梁钢筋深度保持在1.0-1.5m,在绑扎完成后对柱

内混凝土进行浇筑作业,在浇筑前需完成钢筋固定以及清理工作,避免钢筋污染

的状况发生。绑扎时,选择临时钢管支架预留位置。梁、板面上定位钢筋则是利

用剪力墙钢筋固定并完成安装,从而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偏移。

1.3 混凝土筑捣及裂缝控制

转换层梁柱节点中心区的钢筋密集交错,若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混凝土

很难筑捣密实,极易出现“狗洞”、“猫洞”、离析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到梁、柱

的承载力,威胁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加之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方量大,混凝

土强度高,水泥用量大,因此容易出现裂缝。所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及裂缝的防

治是转换层施工的又一大重点。

2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假定某现代化综合建筑集商场、地下停车场、住宅等功能为一体,地下室为

停车场,第一层、第二层是商场,以上全部为住宅建筑。该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为:地下室及商场为大跨度框剪结构,上面的住宅建筑为框剪结构,中间是梁式

转换层。转换主梁截面尺寸:70 cm×160 cm,次梁50 cm~60 cm×120 cm~160 cm,板厚为15 cm,混凝土强度为C40。

2.1 模板支撑体系方案必选

我们通常采用的模板支撑系统主要有一次性支模、荷载传递法支撑、叠合浇

筑法支撑这三种方法。一次性支撑需要从转换层底到底层地面全高度支撑,因此

支撑材料用量巨大,施工成本较高。荷载传递法支撑是指通过支撑系统与楼板共

同承担转换层施工时的荷载,其支撑材料数量较少,但是需要通过严格的计算来

确定。叠合浇筑法支撑也就是利用叠合原理将转换层分2次或者3次浇筑叠合成型。该法充分利用先前一次浇筑的混凝土自身形成的强度来承担后一次浇筑的混

凝土自重,因此,支撑系统仅需考虑第一次浇筑混凝土的荷载,大大减小了支撑

材料的用量。但是,该法必须要做好叠合面的处理,确保转换层结构的整体性。

2.2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2.2.1 支撑体系的布置

本工程采用门式脚手架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来搭建支撑系统,经过严格计算

后,确定其具体布置如下:①负一层的加强立杆间距按80 cm×80 cm布置,第一

层与第二层的加强立杆间距为60 cm×60 cm,加强立杆下部40 cm位置设置扫地杆,并且设置剪刀撑,支撑系统与已经完成的柱、墙等应该刚性连接,确保支撑

系统的稳定性。转换层楼板部分采用门式脚手架,大梁位置采用排架支撑,立杆

对接只允许采用对接连接,不得采用搭设连接,模板下面的水平干必须采用双扣

件连接;②立杆下应该用20 cm×20 cm×5 cm进行抄垫,以防止立杆损伤楼板表

面砼,以及将立杆的集中力均匀分散传递。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前,应该在下一

层楼面上准确放出立杆位置。支撑搭设时,应该设置足够的水平连接杆及剪刀撑

将整个支撑系统连为一体,确保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2.2.2 荷载的传递

转换层施工时,先保留其下面两层的模板支架,以便转换层荷载传递。所有

后加固立杆应该设置可调底托,保证后搭设的立杆能够顶紧。为保证荷载的有效

传递,上下层加强立杆支撑必须在同一位置。

3 钢筋安装

转换层钢筋密集,主筋粗长,梁柱节点中心区钢筋更是纵横交错,十分密集,其安装施工难度大。所以,在安装前就应该考虑到其相互的位置关系,事先排好

安装顺序,以确保钢筋安装质量及减少返工,加快施工进度。钢筋安装完成后,

质检人员必须认真仔细检查钢筋的数量、位置等是否与设计相符。尤其是对支座

位置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严格控制,防止出现梁、板承载力不足而断裂的

质量问题。对于楼板的钢筋,在安装过程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不得

踩踏,以防钢筋变形或者移位。

此外,由于转换层以上是住宅建筑,其截面尺寸相对较小,因此在转换层施

工时需要预留插筋。插筋位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上部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

因此,在转换层施工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插筋的位置是否准确,固定是否牢靠,

混凝土浇筑时应该注意不要碰撞插筋,防止移位。

4 混凝土施工

4.1 混凝土浇筑

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召集所有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将浇筑顺序、浇

筑方法、振捣要求、施工注意事项等详细交底。本工程转换层采用的C40混凝土,混凝土拌合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制,混凝土塌落度应该

控制在14 cm~16 cm,新拌混凝土必须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及可泵性。对于钢筋密

集的节点处经研究、试验决定采用细石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密实。为了确保模板

支架的受力均匀,保证其稳定性,混凝土采用从中间向两边扩展浇筑,混凝土浇

筑时,不得直接冲击模板。以下是几点具体措施:①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该将模板内的杂物、残渣、污垢等彻底清除,并且洒水湿润模板,以防止模板吸收新浇

混凝土中的水分,而造成混凝土失水收缩变形过大;②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若混凝土浇筑因故不得不中断时,应该采取措施,防止下一层混

凝土硬化;③转换层大梁采取分层筑捣的方法,每一层厚度应该在30 cm左右,上一层混凝土必须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振捣时,应该将振

捣棒插入下一层5 cm~10 cm,以确保上下两层混凝土粘结密切。混凝土振捣应

该均匀密实,坚决杜绝出现漏振、过振等现象;④对于钢筋十分密集的区域,可以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或者钢钎进行捣实。

4.2 裂缝控制措施

由于转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较大,因此比较容易出现裂缝。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