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部分1解析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心理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发展心理学进行解释。

一、发展心理学的定义1.1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不同阶段中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1.2 它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以及老年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1.3 通过研究发展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1 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2.2 青少年心理学关注青少年期间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探讨青少年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

2.3 成人心理学研究成年人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包括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三、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强调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3.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强调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3.3 齐格蒙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内心的冲突和动机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强调童年经验对成年人的心理结构和行为的影响。

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1 纵向研究是发展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追踪同一组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揭示心理发展的规律。

4.2 横断研究比较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某一时间点的心理表现,探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趋势。

4.3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和操纵因素,揭示特定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验证心理学理论和假设。

五、发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5.1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更有效的教育策略。

5.2 临床心理学中也运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心理医生诊断和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5.3 社会工作领域也借鉴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826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1(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826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笔记整理】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成熟、衰老过程中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2、年龄特征:个体发展像幼虫吐丝成茧,又变成蛹,最后蛹破茧而出成蝶。

经过一个又一个既连续又非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与一定的年龄相对应,又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征,表现出一般、典型、本质的特点。

3、社会化: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并成为独立成员。

4、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教师掌握了这种差异就能发挥更好的教学。

5、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6、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7、图式(格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8、发展渐成说:埃里克森提出,他认为人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色,其发展过程不是一维而是多维的,这种发展的好坏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

9、横断研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的方法。

优点:短时间内发现同龄或者不同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经济且费时短。

缺点:受代群效应干扰、混淆。

10、纵向研究: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反复观察。

优点:系统详尽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流失,反复测试影响被试者情绪,费时费钱。

11、聚合交叉设计:也叫序列设计。

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的方法,选择不同年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间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具有两者的优点。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引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层面上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如何受到遗传、环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包括儿童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发展、情感发展和性别发展。

正文内容:1. 儿童发展:1.1 儿童发展的定义:儿童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

它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1.2 儿童发展的阶段:儿童发展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等不同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特征。

2. 认知发展:2.1 认知发展的定义: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知觉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它研究个体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2 认知发展的理论:认知发展的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解释了儿童在认知方面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

2.3 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在认知发展中,有一些重要概念需要关注,如模式识别、概念形成、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等。

这些概念有助于理解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3. 社会发展:3.1 社会发展的定义:社会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它研究个体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和参预社会活动。

3.2 社会发展的阶段:社会发展可以分为接触阶段、亲近阶段和社会参预阶段等不同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社会化和角色发展的特点。

3.3 社会发展的重要概念:在社会发展中,有一些重要概念需要关注,如情绪认知、同理心、道德发展和群体互动等。

这些概念有助于理解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发展。

4. 情感发展:4.1 情感发展的定义:情感发展是指个体在情绪、情感表达和情感调节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它研究个体如何体验、表达和管理情感。

4.2 情感发展的阶段:情感发展可以分为早期情感、儿童情感和青少年情感等不同阶段。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1、心理年龄特征-同一年龄段儿童共同具有的,与其他年龄段儿童区别开来的心理发展的本质特征。

2、白板说-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将儿童的心灵比喻为一块白板,后天的经验决定这块白板上出现的画面。

3、比率智商-比内、西蒙提出智商的概念IQ,指儿童智力的相对发展水平,通过它可以方便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儿童进行比较,由于IQ是MA和CA之间的比率,所以称为比率智商。

4、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自出生至生命结束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5、心理发展-个体自出生至生命结束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的发展变化。

6、复演说-霍尔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对人类种族历史发展的重演。

7、发生认识论-研究儿童关于现实、因果、时间和空间、集合各种物理量的守恒等概念的形成和心理运算的起源与发展的理论,是从个体发生的角度来研究认识论中的问题,所以称为发生认识论。

8、格式-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术语,他将认识结构称作格式,格式是一种动态的心理结构,有一连串的动作组成。

9、同化-当外部刺激作用于格式时,格式总是从已有水平出发来理解新的知识和经验,格式对输入的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以使刺激能纳入现有的格式中去,这个过程称作同化。

10、顺应-由于新刺激的作用,现有的格式也会适当改变易适应外部刺激的特点,这个过程称作顺应。

11、平衡过程-先天的平衡过程是发展的最高原则,平衡过程保证了在同化与顺应之间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使发展具有连续性,使成熟因素和经验及社会影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格式以确定的步伐和顺序向着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发展,它是所有影响发展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

12、客体永存-由于象征性机能的产生,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即使不在眼前,它仍然存在于某个地方,这种认识叫客体永存。

13、守恒-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14、象征性机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和语言来进行思维。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什么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广义的发展心理学:通过对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考察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类心理,以及人类的心理又如何从原始、低级的心理状态演化到现代、高级的心理状态。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时序设计(系列交叉研究):时序设计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习惯化: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认知活动:感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颜色、气味等)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

记忆: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关事物。

思维:反映事物间的本质关系想象:人脑对旧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客体永久性概念: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各个客体都是相互独立的物理实体客体的存在独立于我们与它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性参照:意地搜寻他人的情感信息,以帮助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含义。

(8~9个月产生)心理理论:心理理论关于心理如何运作,以及它是如何影响行为的知识和信念。

人们使用心理理论来解释别人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婴儿的气质: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人格中的先天、素质性成分。

依恋:婴儿在与特定个体的广泛接触交流中,建立了特殊一种正性情感联系,这种感情联系被称为依恋照料者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指照料者对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及时、一致地予以满足。

发展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大全

发展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大全

发展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大全导言: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在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和发展的科学。

它关注个人从婴幼儿期到老年期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行为发展。

本文将解释发展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术语,帮助读者了解这个领域的核心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期间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它涵盖了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各个阶段的研究,以及身心发展与环境互动的关系。

二、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指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发展心理学侧重于研究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这对我们理解个体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生命周期内关于知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它包括婴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对认知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心智活动以及认知功能的成熟过程。

四、情感发展情感发展是指个体在生命周期内关于情绪、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的发展。

从早期的婴儿情感表达到成年人情感认知和调节的能力,情感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建立至关重要。

五、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指个体在生命周期内关于社交技能、人际关系和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

社会发展研究涉及到婴幼儿和幼儿园阶段的早期社交互动,以及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和个体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六、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它包括自我价值感、自尊心和对自己角色的认同。

自我认同的发展对于个体的自我形象建立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七、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个体通过觉察、理解和应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来驱动和指导行为的能力。

情绪智力包括情绪的感知、表达和调节等方面,它对于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适应和成功至关重要。

八、逆境韧性逆境韧性是指个体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应对和恢复能力。

它强调了个体在逆境中如何适应和应对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体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九、发展异常发展异常是指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出现不正常发展的情况。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2、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简答)答: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是:(1)关于先天与后天的争论。

(2)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有些学派认为心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的内在需要;也有学派认为,心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外部的教育条件。

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心理内部,即外界环境和教育上的要求与心理发展现状所构成的矛盾,外在的教育因素还是要通过个体的内在动因起作用。

(3)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从相对短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是呈连续状态的,从相对长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又是呈阶段性的。

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应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统一起来。

儿童发展心理学 名称解释

儿童发展心理学 名称解释

1.发展心理学(狭义):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2.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跨文化研究:同一个客体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里发展的影响。

3.定向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的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可以成习惯化。

去习惯化:恢复了对心事件的兴趣的现象叫去习惯化。

4.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

5.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成为观察力6.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7.客体xx: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

8.自我中心: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9.数理逻辑经验: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后才产生的。

10.格式:动作的组织和结构。

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

11.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顺应: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12.图式:由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组成。

13.元认知:是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14.xx语:类似于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的重复。

15.电报句:表达意思时虽较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

16.情绪: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7.对抗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实验方法是在实验者控制的情况下系统地操作某一变量,并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变量产生的影响,从而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观察法是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3.测试法是运用标准化的量表考察,测定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点以及心理差不同的方法。

4.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5.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可以说是感觉的敏锐程度。

6.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少刺激较量7.有意识记:是有预定目的,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8.问题解决:从初始状态开始,通过认知操作逐步改变中间状态,最后达到目标状态的心理过程。

9.有意想象:又称为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10.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1.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

12.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3.趋避冲突:当个体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时的心理矛盾。

14.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与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5.固定功能:指熟悉事物的共同使用占据了思维的核心地位,这在当下是很难想到的它的其他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心理现象。

16.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17.意向后通知:意思是事先有一个预定的目的。

但它几乎不需要意志力和努力的关注。

18.成就动机: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社会动机,指个体积极参与某种自尊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内在推动力量。

19.需要:是个体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求在大脑中的反映。

20.动机:激励和维持个体活动,并始终引导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心理动机或倾向。

21.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刺激物。

22.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量方面的变化,且年龄有密切的联系,即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聚合交叉设计:一种把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相结合构成的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法。

横断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纵向研究设计: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

也叫追踪研究设计。

代群效应:指由于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

习惯化: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直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去反应。

去习惯化: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环境,反应又会增强。

优先注视范式:又叫刺激偏好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长短,还发现他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

观点采择:也称角色采集技能,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让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课本)观点采择:采用另外一个人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提高交往效率,从而有助于同伴关系。

社会知识:涉及到在社会情境中追求哪些目标以及采用什么程式能使其他儿童成为自己的朋友。

社会信息加工技能:具有攻击性的男孩更有可能将其他儿童的行为知觉为敌意,尤其是当别人的意图不明确的时候。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如帮助、合作、分享,对他人谦让,使他人愉快等,也被称为“向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指儿童获得性别认同和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认为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

繁殖感:指对养育和引导下一代的关注。

反事实思维:是对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之后进行判断和决策的一种心理模拟。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2) (1)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2) (1)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1.良好匹配模型(goodness of fit model)2.依恋(attachment)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是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

由于这种情感联结,婴儿在不高兴时会趋近这个人,在陌生人引起焦虑时,婴儿喜欢得到这个人的照料,如果强迫同这个人分离,婴儿会表示不满。

3.困难型气质儿童(difficult temperament)这类儿童生活习惯不规则,接受新鲜事务很慢,有消极和强烈的反应倾向。

4.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的人际关系表现出舒适、安全的总体特征。

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不是时刻注意母亲是否在场;分离焦虑对母亲的分离表示伤感,但是没有强烈的分离焦虑;与母亲团聚时表现极大的热情,寻求母亲的安慰和亲近,但很快平静下来,重新进行探索和游戏活动。

5.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是指儿童对自我、重要他人(如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及自我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稳定的认知模式。

6.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是用于依恋测量的试验工具,在此试验中,用设置陌生情境的方法来测量儿童的依恋行为。

这种试验方法基于的假设是:儿童被置于由亲子分离和陌生人出现所导致的压力情境中,因而突出了其寻求安全的努力。

7. 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当儿童与其依恋对象(父母或其他看护者)被迫隔离时,儿童出现的哭泣、寻找等焦虑性行为反应称为分离焦虑。

8.性别角色(gender role)即性别,性别是关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的理解。

9.性别角色刻板印象(gender Role stereotypes10.性别图式(gender schema)p427个体据以对有关性别的信息进行组织的认知的认知结构。

11.观点采择能力(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p237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或视角)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发展心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1.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个体对自己的认同感,包括自我意识、价值观、兴趣和角色认同等。

2. 发展任务(developmental tasks):个体在不同阶段必须完成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任务,例如婴儿学会爬行、幼儿学会说话等。

3. 心理冲突(psychological conflict):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内心的矛盾和紧张,例如青少年时期的身份与角色的冲突。

4. 特质(trait):稳定的个体特征,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例如外向性、神经质等。

5.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认为人们的认知、行为和环境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

6. 文化相对论(cultural relativism):强调文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认为文化背景是理解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关键。

7. 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婴儿和幼儿面对与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8. 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个体对于知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逐渐发展和变化。

9. 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发展过程,包括情绪、友谊和社交技巧的发展等。

10. 青春期(adolescence):从儿童进入成年的转折期,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过程。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名词。

一、儿童期1.1 儿童期的定义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十二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经历了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变化。

儿童期的开始标志着个体从依赖于成人到逐渐独立的转变。

1.2 儿童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在儿童期,个体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任务。

这些任务包括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语言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建立自我认同和社交技巧的培养等。

这些任务的完成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1.3 儿童期的发展理论儿童期的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格发展理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儿童期的发展过程,为我们理解儿童的行为和心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二、青少年期2.1 青少年期的定义青少年期是指从十二岁到二十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个体经历了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

青少年期是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期,也是个体个性和身份发展的关键时期。

2.2 青少年期的身体和生理变化青少年期的身体和生理变化包括青春期的到来、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性征的发育等。

这些变化对于个体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2.3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主要涉及自我认同的建立、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情绪调节的能力的提升。

这个阶段的个体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己的身份,同时也面临着与同伴和家庭关系的调整。

三、成年期3.1 成年期的定义成年期是指从二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个体经历了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角色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成年期是个体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

3.2 成年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成年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包括身体机能的稳定和认知能力的成熟。

发展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人阶段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科学领域。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

以下是对一些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名词的解释:1. 发展:发展指的是人类从出生到成人的生命周期中所经历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认知能力、语言发展、情感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2. 成熟:成熟是指个体在时间和经验的作用下,逐渐达到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状态。

在发展心理学中,成熟通常指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达到了某种水平,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

3.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或经验,改变个体的行为、认知和技能。

学习可以通过观察、试错、反馈等方式进行,它在发展心理学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和生物发育的物质基础。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基因对于其发展过程中的身体和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5. 环境: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物理和社会背景。

发展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是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结果。

环境可以包括家庭、学校、文化等多个层面。

6. 身体发展:身体发展是个体在生长期间肢体和器官发育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身体发展与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密切相关。

7.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思维和知觉能力的改变和进步。

它包括感知、记忆、学习、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认知发展研究的重点是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信息加工的方式和能力。

8.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与他人互动和建立关系的过程。

社会发展研究关注个体参与社会活动、发展社会认知和行为规范的能力。

9. 情感发展:情感发展是指个体对情感经验的认知与表达的改变和发展。

它包括情绪感知、情感调节和情感关系的形成。

10. 真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概念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用来描述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各个层面。

真我代表个体的本性和基本需求,自我代表个体的意识和自我认同,超我代表个体内化的道德和社会规范。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出生到青年前期(即0-17、18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2.发展心理学:狭义上说,就是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3.关键期: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早起源于动物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他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其短暂的特定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就无法在学会,故又称“最佳学习期”,有人用“早期学习”来代替。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6.跨文化研究: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7.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

8.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发生了反射行为。

9.视敏度:眼睛区分对象大小,形状微小细节的能力。

10.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1.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对立体物体成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12.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13.图式: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组成。

14.映像:感觉印象心理上的再产生。

15.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

16.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

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17.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步的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的强度,让患者逐步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学科。

以下是对一些发展心理学相关名词的解释。

1. 马尔萨斯理论(Malthusian Theory):由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提出的观点,认为人口增长将会超过资源供给的增长,导致社会问题和资源短缺。

2. 进化论(Evolutionary Theory):指出人类行为和心理特点是通过遗传和适应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强调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 心理形态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由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不同阶段上所经历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推动个体的发展。

4. 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由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理论,指个体从婴儿到成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演变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变化。

5. 社会性发展(Social Development):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互动和适应的过程,包括社交技能、角色认同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6.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由巴德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和发展不仅受到内部认知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观察他人行为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7. 基因-环境互动(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指个体的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个体的基因可以对环境产生反应,并且环境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

8. 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感知的综合,包括自我认同和自尊等方面。

9. 认同形成(Identity Formation):指个体在青少年期间形成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的过程,通过与同伴、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互动来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

发展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1、习惯化:指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2、去习惯化:指当个体对一个刺激产生习惯化后,再加入一个新异刺激,引起个体重新对该刺激注意的现象;3、顺应: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4、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和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5、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6、横向研究: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的研究方式;7、智力发展模式:指智力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轨迹;8、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9、最近发展区:指个体可能达到的较高水平与现有水平之间的距离;10、图式:指动作的结构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11、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收,即理解性别;12、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着主要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13、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14、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15、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16、积极强化正强化: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17、同一性:是指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较为完善的意识,同时也是指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18、消极强化负强化: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增加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19、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20、自我中心:皮亚杰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21、性别角色偏向: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22、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体心理特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23、社会:主要是指人类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24、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25、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2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7、胎教:是通过调节云浮身体的内外环境,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给胎儿以积极的言语、音乐、动作刺激,激发胎儿大脑神经细胞增殖,同时是胎儿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发展的干预活动;28、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它具有社会性和生成性等其他符号系统所没有的特征;29、言语:即“实际的话语”,实际上就是语言的传递过程;它包括听、读感觉和理解的过程、说、写表达过程等过程;30、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婴儿的个人特点;31、情绪的社会参照:是在婴儿发展的特定时期发生的人际情绪的交流和他人情绪信息的利用,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中发生的特定情绪交流模式;。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与概括4.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5.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外部变化。

6.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是指同化作用与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7.本我包括人的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特点:原始,本能,人格特点中最难接近,强有力的。

8.自我自我是意识结构成分,从本我中发展出来,支配行动,思考过去,计划未来,是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中介。

属于人格的控制系统。

9.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包括良心与自我理想。

也属于人格的控制系统。

10.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11.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在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之间的差异。

12.胎儿从受孕到子宫前期娩出的小儿。

13.胚胎妊娠8周前娩出的胎体。

14.依恋是婴儿与主要依恋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15.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16.性别化17.学习253广义的学习是指在生活中动物和人的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有系统的、有计划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8.游戏是一种象征性的最适合幼儿特点的、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19.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同一性的认识。

包括认识、情感与品行成分。

20.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每个人对自己作为独特存在的个体意识,表现为认识自我和对待自我的统一。

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部分1

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部分1

发展心理学名词总结: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3、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

4、图式:指主体的动作、结构和组织.是智慧结构的基本单位,图式是主体已有的结构,通过儿童的探索而获得的经验,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5、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己有的智力结构中去的过程。

6、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7、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

使同化和顺应更好的过程.8、横段研究: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同时观测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的研究设计形式。

9、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10、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方法。

11、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12、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3、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的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14、定性分析:是对发展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15、定量分析:根据研究数据的变异性与统计规律性的对立统一,对研究结果进行的分析被称为定量分析16、研究生态化:即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情景下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儿童自然,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他们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名词总结: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

2、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3、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
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

4、图式:指主体的动作、结构和组织.是智慧结构的基本单位,图式是主体已有的结构,通过儿童的探
索而获得的经验,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5、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己有的智力结构中去的过程。

6、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7、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

使同化和顺应更好的过程.
8、横段研究: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同时观测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的研
究设计形式。

9、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10、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的方法。

11、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数
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12、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3、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的发展的原
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14、定性分析:是对发展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
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其
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15、定量分析:根据研究数据的变异性与统计规律性的对立统一,对研究结果进行的分析被称为定量
分析
16、研究生态化:即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情景下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儿童自然,社会环
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他们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17、合子的构成:合子一部分被称作卵细胞,另一部分被称作精细胞。

创造一个合子——即受精卵,
至少要有一个精子找到并穿透一个卵子,这个瞬间称作受孕,成功受孕就意味着形
成了一个合子。

18、婴儿学习:指婴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过程。

19、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的
一种。

20、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1、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22、消极词汇:指儿童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23、狭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24、学习障碍儿童(柯克的定义:指那些能听又无显著的智力缺陷,然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
的偏差,以至于无法适应家庭生活,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习的儿童。

25、思维品质:指在个体的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

也就是指在思维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
来的个性差异,又可叫做智力的思维品质。

26、自我概念:指个体知晓自己是一个独立于其他物体的客体,有自己独特的特质,也有自己独特的
经验,个体对以上种种认识的总和。

27、自我评价: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
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基础上形成的。

28、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体验,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

它是在自我认识基础上
产生的,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29、社会性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

30、观点采择:是指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即儿童
能够认识到同一事物或事件别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能试图站在他人的立
场上去看待问题的能力。

31、道德认识:指儿童对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的认识,包括对道德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断
能力的发展。

32、道德情感:是直接地与人所具有的对于一定道德规范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是一种高级情感。

33、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34、思维的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态,它是在问题情景面前,采取新颖、独特的对策去解决问
题的一种思维品质。

35、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分析思维材料并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一种思维品
质,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以及正确性的特点。

36、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法,是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辩证法所进行的思维。

37、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
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38、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它是自我认识中最重要
的指标。

39、自我调节:指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

40、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
境等方面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