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1111
《物态变化》 知识清单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物态变化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而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就叫做物态变化。
比如,冰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这都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理解物态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以及很多自然现象都非常重要。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例子:春天,冰雪消融;蜡烛受热熔化。
(3)特点: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5)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例子: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钢锭。
(3)特点: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5)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方式: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
特点: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特点: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例子: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上会“出汗”;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3)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4)特点:液化过程中要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例子: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樟脑丸变小。
(3)特点: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2、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1. 固态: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结合非常紧密,无法自由流动,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此外,固态物质具有相对较大的密度和较小的分子间距,分子或原子在固态内部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常见的固态物质包括金属、石英、盐类、冰等。
2. 液态:液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松散,可以自由流动,但却不能忽略其相互吸引作用。
液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可以任意改变,但是体积和形状又受容器的限制。
此外,液态物质的密度比固态小,分子或原子的运动也比固态活跃。
常见的液态物质包括水、酒精、石油等。
3. 气态:气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可以自由流动,同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物质分子或原子间距离很大,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非常活跃,体积和形状受到容器限制。
常见的气态物质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强两个因素。
温度是指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运动速度,温度升高会使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压强则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压强增大会使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
1.气体的状态方程通常情况下,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写作 PV=nRT,其中P代表气体的压强,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代表气体的温度。
在等温过程中,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当气体的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
在等压过程中,当气体的压强不变时,体积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体积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体积减小。
在等容过程中,当气体的体积不变时,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压强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压强减小。
2.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其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当物质处于熔化点时,会出现熔化现象。
物态变化关键知识
物态变化关键知识一、水的三态:1.液态水:2.固态水:3.气态水:二、物态变化:1.熔化:态变为态;2.凝固:态变为态5.升华:态变为态;6.凝华:态变为态3.汽化:态变为态(两种方式:和);4.液化:态变为态(两种方式:和);三、吸热的物态变化有:;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四、物态现象:1.云: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2.雨: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小冰晶成小水滴;3.雾、露、“白烟”、“白雾”、“白气”: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4.霜、雾凇、雪、雹、冰花:水蒸气遇冷成小冰晶;5.以下是现象①水开后的“白气”,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③雾、露的形成④牙医在检查牙齿时,将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水蒸气液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6. 以下是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④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⑤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
7. 以下是现象(1)灯泡内壁会发黑;(2)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3)霜的形成;(4)北方的雾凇物态变化关键知识一、水的三态:1.液态水:2.固态水:3.气态水:二、物态变化:1.熔化:态变为态;2.凝固:态变为态5.升华:态变为态;6.凝华:态变为态3.汽化:态变为态(两种方式:和);4.液化:态变为态(两种方式:和);三、吸热的物态变化有:;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四、物态现象:1.云: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2.雨: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小冰晶成小水滴;3.雾、露、“白烟”、“白雾”、“白气”: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4.霜、雾凇、雪、雹、冰花:水蒸气遇冷成小冰晶;5.以下是现象①水开后的“白气”,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③雾、露的形成④牙医在检查牙齿时,将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水蒸气液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6. 以下是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④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⑤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以下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一、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熔化:当物质受到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增大,突破了分子间的结构力,使得物质表面开始融化,并最终变为液态。
二、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固:当物质受到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液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减小,逐渐靠近,从而形成新的分子结构,使得物质逐渐凝固为固态。
三、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蒸发:当液体受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一部分分子能量足够大而能够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从液体表面跳出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2.沸腾:当液体受热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内部也会产生气泡,并从液体底部不断冒出,液体不断汽化并产生大量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四、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冷凝:当气体受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使得气体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五、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升华:一些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固态物质的分子直接从固体表面脱离,转变为气体。
六、气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结:气体遇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速度减慢,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从而使气体中的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固体结构,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有:1.熔化:冰块融化为水;2.凝固:水凝固为冰块;3.蒸发:水中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逐渐蒸发;4.沸腾:水在经过加热后开始沸腾;5.冷凝: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6.升华:固态干冰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7.凝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雾。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质的物态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当这些相互作用力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物态也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等多种情况。
1. 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作用时,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会减弱,导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其固态转变为液态。
比如,将固态的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2. 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将液态的物质受热后,其分子的动能增加,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和重力,蒸发成气态。
比如,将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
3. 固态到气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极端的高温和压力时,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几乎被完全消除,使得固态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
比如,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可以使岩石中的矿物直接升华成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表面张力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物态的变化。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可以增加物质分子的动能,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使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举例:将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温度继续升高会使水蒸发成水蒸气。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压环境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使得物质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举例: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受到一定的压力后会液化成液态二氧化碳。
3.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了液体的表面形状和液滴形成的条件。
表面张力对于物态的变化过程也具有重要影响。
举例:液态金属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形成微粒状的金属固体,表面张力使得液态金属能够形成不规则的固态结构。
三、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转变过程,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汽化、凝固、升华等。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的概念: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物质可以呈现不同的物态状态。
2. 物态变化的概念:当物质的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物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3.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状态变化,可以分为升华、凝固、熔化、气化和凝结等不同类型的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相变形式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沸点和融化热、汽化热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2. 压强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强也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气体和液体的相变过程影响较大。
压强的增加会使气体变为液体,降低压强会使液体变为气体。
三、物态变化的重要性1. 应用价值:物态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利用物态变化制冷、制热、净化和分离物质等。
2.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揭示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
四、常见物态变化过程1. 升华: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升华的物质有干冰(二氧化碳)、氯化铵等。
2. 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是一种凝结过程的特例。
凝固时,液体变为固体,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
常见凝固的物质有水、冰等。
3. 熔化: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是一种熔解过程的特例。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吸收一定的熔化热,转变为液体。
常见熔化的物质有冰、蜡等。
4. 气化:液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固体状态。
气化时,液体变为气体,吸收一定的气化热。
常见气化的物质有水、酒精等。
5. 凝结:气体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或固态水(雾凇、冰雹)等现象都是凝结过程的体现。
五、常见物质物态变化的实验及示意1. 水的物态变化实验(1)冰的熔化实验:将一块冰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表面逐渐出现水滴,最终冰完全融化为水的过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简单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简单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物态改变,主要包括溶解、升华、凝固、融化和汽化五种物态变化。
1. 溶解:溶解是指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要大于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得溶质被离子化或分子化并分散在溶剂中。
不同物质之间的溶解性是不同的,通常可以通过溶解度来表征。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量溶剂最多能溶解溶质的量,通常用溶质在100克水中的溶解量来表示。
2. 升华:升华是指固体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
在升华过程中,固体内部的各种形态的微小粒子(如分子、原子等)由于吸收了充分的热能而逐渐膨胀,从而逐渐分开,最终形成了气态。
升华一般发生在晶体的表面或者内部,是由于晶体内部的各种粒子受到了热能的刺激而脱离了晶体表面。
3. 凝固: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液体的温度降低到其冷凝点以下时,分子间的相互吸引趋于占据上风,使得液体分子之间间距减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从而形成了固态。
凝固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凝固温度。
4. 融化:融化是指固态物质在加热下变为液态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当固态物质的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其内部粒子运动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得固态逐渐转化为液态。
融化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熔点来确定物质的融化温度。
5. 汽化:汽化是指液态物质在加热下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液态物质的表面,部分分子吸收了足够的热能,逐渐逃脱了液态的束缚,形成了气体,从而使得液态逐渐转化为气态。
汽化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汽化点来确定物质的汽化温度。
总的来说,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物态改变,包括了溶解、升华、凝固、融化和汽化五种物态变化。
这些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意义。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画图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画图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二、固液相变1. 熔化:固体升温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排列结构开始变松弛,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克服,导致固体变为液体。
熔化涉及的过程有熔化热和熔点,熔化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熔化热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其熔化点时从固态变为液态所吸收的热量。
熔化是吸热过程,能量吸收使固体内能增加,分子运动加快,据此进行的表格示例如下图所示:2. 凝固: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排列结构开始逐渐密排,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压倒分子的热运动,导致液体变为固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也涉及着凝固点和凝固热的概念。
凝固是放热过程,能量放出导致液态内能减少,分子运动减慢。
如下图所示:三、液气相变1.汽化:液体升温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热运动增大,使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具有较大的动能,能够克服液态表面张力形成气泡,液体表面的一部分液体分子脱离液相变为气体。
汽化包括汽化热和饱和蒸气压两个重要概念。
汽化是吸热过程,能量吸收使液体内能增加,分子逃逸速度增大,据此进行的表格示例如下图所示:2.凝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小,使气体的分子逐渐被液态引力束缚在一起形成液体,凝结是汽化的逆过程,也涉及着凝结的点和凝结热。
凝结是放热过程,能量放出导致气体内能减少,分子运动减慢。
如下图所示:四、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物态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冷冻食品过程中,凝固作为重要的物态变化过程;在汽车发动机中,燃料的汽化和燃烧是物态变化的典型应用;在家庭生产中,水的煮沸和冷却过程也是物态变化的实例。
总之,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化学、物理领域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物态变化的类型: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冰融化成水。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
例如,水结冰。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
例如,水蒸发成水蒸气。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
例如,水蒸气凝结成水。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升华为气态。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例如,霜的形成。
温度与物态变化:
熔点: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所需要的温度。
凝固点: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所需要的温度,与熔点相同。
沸点: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所需要的温度。
临界点:在某些情况下,物质可以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直接从液态变为气态,而不需要经过固态或气态。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熔化、汽化和升华是吸热过程,即这些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液化和凝华是放热过程,即这些过程会释放热量。
实际应用:熔化:金属冶炼、制作巧克力等。
凝固:制作冰雕、铸造金属等。
汽化:衣物晾晒、蒸发冷却等。
液化:液化石油气、冷凝器中的冷却水等。
升华:真空干燥、冷冻干燥等。
凝华:霜冻、雪的形成等。
了解这些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实际应用中的物理过程。
物态变化基础知识总结
物态变化基础知识总结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固态的物质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的物质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通常会改变。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 液态叫做熔化,要 吸 热;从 液态 变为 固态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2、固体分为两类: 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沥青、蜡、塑料、橡胶 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明矾、石膏、水晶、海波、冰、海波、石英、食盐3、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熔点和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这两个温度 相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4、晶体熔化(或凝固)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熔点(或凝固点),二是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要继续 吸 (或 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5、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要继续 吸 (或放)热、但温度 不断升高 (或 不断下降)。
6、熔化和凝固、沸腾图像三、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 气态 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吸 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3、蒸发:(1)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吸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4、沸腾:(1)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 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沸腾现象:从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3)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必须继续吸热。
(4)沸点:①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减小时降低,气压 增大时升高。
沸腾图象四、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化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一、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5.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6.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3.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5.吸热与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024年中考物理备考知识点物态变化
一、知识点概述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液化、凝固、汽化和凝华四种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液体的蒸发和汽化(1)蒸发:液体表面发生的从液体到气体的变化,发生在液体表面,速度慢,温度低。
(2)汽化:液体在沸点时全部变为气体的过程,发生在整个液体内部,速度快,温度高。
2.液体的凝固和熔化(1)凝固: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为固体,即将分子从无序运动变为有序排列的过程。
(2)熔化: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体,即将分子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运动的过程。
3.气体的液化和气化(1)液化: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体,即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强的过程。
(2)气化: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体,即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的过程。
4.固体的升华和凝华(1)升华:固体由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即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分子间距离增大。
(2)凝华:气体由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即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强,分子间距离减小。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的升高会加快物态变化的速度。
2.压力:对于液体的物态变化,加大压强会提高沸点,降低液化点。
3.浓度:溶液中溶质浓度的改变会影响溶液的汽化速度。
四、物态变化的能量转化1.蒸发与凝结:蒸发过程吸热,凝结过程释热。
2.融化与凝固:融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释热。
3.汽化与液化: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释热。
4.升华与凝华: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释热。
五、物态变化的图示表示物态变化可以通过相变图表示,相变图上标示了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物态变化情况。
六、思考与拓展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的一种表现,对于理解物质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物质的凝固、熔化、蒸发等现象,通过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
同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物态变化的知识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一些特定的物质转化过程。
总结起来,2024年中考物理备考的物态变化知识点包括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能量转化、图示表示等内容。
《物态变化》 知识清单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
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固态是物质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比如冰块、铁块等。
液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不固定,能流动,像水、油等。
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能充满整个容器,例如氧气、氮气等。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吸热。
例如,冰变成水就是熔化。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松香等。
2、凝固凝固是指液态物质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固过程会放热。
水变成冰就是凝固。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即凝固点。
且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汽化是指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而且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2、液化液化是指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放热。
常见的液化现象有雾、露的形成,冬天呼出的“白气”等。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比如,在常温下压缩石油气的体积,可以使其液化储存在钢瓶中。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需要吸热。
例如,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就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
常见的升华物质有碘、干冰等。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生物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生物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固态、液态和气态:在常温常压下,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原子核周围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稍弱,分子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做相对自由的运动。
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小,分子能够自由地运动,并且具有较大的平均自由程和分子速度。
2. 熔化和凝固: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固态物质会逐渐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做熔化。
而在温度降低时,液态物质会逐渐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3. 汽化和液化: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液态物质会逐渐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做汽化。
而在温度降低时,气态物质会逐渐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做液化。
二、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或气态,而温度降低会使气态或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同样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增加压力可以使气态物质转变为液态或固态,减小压力则会使液态或固态物质转变为气态。
3. 外部条件:除了温度和压力外,还有许多其他外部条件也会影响物态变化,比如光照、电磁场等。
三、物态变化在生物体内的应用1. 水的物态变化:在生物体内,水的物态变化对维持生物内部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水分子的融化和凝固是维持生物细胞内部温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水的液化和汽化也是生物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方式。
2. 植物的物态变化:植物的水分状态也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温度升高时,植物体内的水分会蒸发,这对植物来说可能影响根系的吸水和养分的吸收。
而在压力增加时,植物的细胞液也会受到压力的影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动物的物态变化:在动物体内,物态变化对维持生物内部环境的稳定同样也非常重要。
例如,动物在寒冷的环境中会通过增加褐色脂肪组织来维持体温,这是通过调节脂肪组织内脂肪的液化和固化来实现的。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由固态向液态、气态或由液态向固态、气态等的转变过程。
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的一种外显性的变化,需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才能发生。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熔化、凝固、升华、凝结、汽化和凝聚等过程。
2. 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熔化、蒸化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弱的过程,而凝固、凝结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的过程。
3. 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是受到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等影响的。
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压力和环境条件也会对物态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水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约为100℃,而在高山上的沸点要低于100℃,因为大气压力较低。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物态变化的规律物态变化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需要特定的温度条件,例如溶解度、沸点、凝固点等。
(2)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力也会影响物质的物态变化,如气体的压力越大,气体的沸点也会随之升高。
(3)环境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在无空气的条件下,液态水蒸发的速度更快。
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规律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因此物态变化也与热力学规律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物质的热力学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导致物态的改变。
3. 物态变化的动力学规律物态变化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动力学条件,例如在升华过程中,固体分子要克服固体相的相互作用力才能脱离表面成为气体分子。
因此,物态变化也受到动力学规律的影响。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1. 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制冷、制热技术,就是基于物质的物态变化原理而设计的。
还有凝固技术、沸石吸附技术、固体萃取技术等,都是基于物态变化原理而开发的。
物态变化知识要点
《物态变化》知识要点1、物体聚集的状态叫物态,自然界中,物体有固、液、气三种状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有六种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叫熔化(吸热),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叫凝固(放热);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叫汽化(气化现象分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吸热),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叫液化(放热);物质不经液态,直接从固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叫升华(吸热),从气态直接到固态的变化过程叫凝华(放热)。
4、自然界中的雾、雨、露等自然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雪等自然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雹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冷空气凝固形成的。
5、水是生命之源,气态水的储量约为12.9×10^12m3.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陆地上90%的淡水以冰的形式分布在极地和高山地区,约有24364×10^12m3。
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7%,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只有全部淡水的2.5%。
6、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叫晶体;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糖、钻石、海波、奈、各种矿石和所有金属;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橡胶、塑料、沥青、松香、石蜡等。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不同晶体在相同情况下,熔点不同。
如:在标准大气压下,钨的熔点:3410℃;萘的熔点:80.5℃;冰的熔点:0℃;海波的熔点:48℃;固态水银的熔点:-38.8℃;固态酒精的熔点:-117℃;固态苯的熔点:-95℃。
8、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中,存在着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即晶体在融化和凝固过程中,有固定的温度,即熔点和凝固点。
而非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综上可得,处在熔点(或凝固点)温度时的晶体可能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
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固液相变固液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熔点。
当物质的温度低于熔点时,固体的粒子排列有序,形成了固体的结构,此时物质处于固态;当温度升高到熔点时,固体的结构开始解开,粒子的排列变得无序,此时物质处于液态。
固液相变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熔化的过程中,固体吸收了热量,将固体的结构打破,成为无序的液体结构。
在温度升高时,一些物质的熔点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升华现象。
升华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例如,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常见的升华物质,它可以在常温下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固体和液体的物态变化是由于固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列结构的改变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固态的分子/原子排列较为紧密,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而液态的分子/原子排列则更为紊乱,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
二、液气相变液气相变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或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液态和气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沸点。
当物质的温度低于沸点时,液体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形成了液体的结构;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液体的结构被打破,液体的分子开始脱离表面,进入气态状态。
这个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是指液态分子脱离液面进入气态的过程。
在物质的沸点以下,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液体无法自由流动;温度升高到沸点时,液体内的分子吸收了热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液体变成气体。
液气相变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也就是液体变成气体时,吸收了热量。
液气相变也受到压力的影响,当压力足够高时,物质的沸点会上升,这种情况下称为高压沸点。
相反地,当压力足够低时,物质的沸点会下降,这种情况称为低压沸点。
三、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气态或从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固态和气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升华点。
(完整版)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C(摄氏度)(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C,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在0C到100C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C.2、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
(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
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1、熔化(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
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
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
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物态变化》 知识清单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简单来说就是物质存在的状态。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而物态变化呢,则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比如说,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这都是物态变化的例子。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到日常的烹饪、取暖,都离不开物态变化的原理。
二、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像冰在温度升高时变成水,就是熔化。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而凝固则恰恰相反,是液态物质变成固态的过程。
水在温度降低到0 摄氏度以下时会结成冰,这就是凝固,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影响熔化和凝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杂质。
比如,在冰中加入盐,会降低冰的熔点,使其更容易熔化。
三、汽化和液化汽化是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它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比如,湿衣服晾干,就是水的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速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则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水烧开时的翻滚就是沸腾,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而且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摄氏度。
液化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有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会有一层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液化会放出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四、升华和凝华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比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
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凝华则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像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凝华会放出热量。
五、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应用。
在医疗领域,利用液氮的低温进行冷冻治疗,去除皮肤上的病变组织。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控制物态变化来制造和加工各种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分类:
① 热力学温度: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温度。
② 摄氏温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
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固 液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
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蒸
发
沸
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