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教案
使用教材: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 主讲教师: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要求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了解共价键理论,掌握共价键的键参数。 3.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架和官能团分类的方法。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s)与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的涵义
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is the study of carbon compounds and their derives. 二、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1828年以前:有机物和无机物严格区分; 1828年:德国化学家魏勒(F. Wöhler)制得尿素:
氰酸
异氰酸
(NH 4)2SO 4 + 2KOCN
2NH 4OCN + K 2SO 43 + HO C
N
重排
NH 3 + O C
“I must tell you that I can prepare Urea without requiring a kidney or an animal, either man or dog.” 1845年,柯尔伯(H. Kolber) 制得醋酸;
1854年,柏赛罗(M. Berthelot)合成油脂类化合物;
1857年,凯库勒(F. A. Kekulé)和库帕(A. S. Couper)分别提出提出四价的碳原子;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化学结构观点;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结构式;
1874年,范特霍夫(J. H. van ’t Hoff)和勒贝尔(J. A. Le Bel)分别提出碳四面体学说; 费歇尔(E. Fischer)开创了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新时代;……
我国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合成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965年9月,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化学通报,1965.
5 P257-285);
1979年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半合成;
1981年完成了全合成(化学通报,1982.12 P28)。
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组成和结构之特点
●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已知有七百多万种、且还在不断增加)
原因:1)C原子自身相互结合能力强
2) 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单键、双键、三键、链状、环状)
3) 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
●组成元素少(C,H,O,N,P,S,X等)
2.性质上的特点
物理性质方面的特点:
◆挥发性大
◆熔点、沸点低
◆水溶性差(“相似相溶”)
◆密度低,硬度小
化学性质方面的特点:
◆易燃烧
◆热稳定性差,易受热分解
◆反应速度慢
◆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四、有机化学研究的三个内容——分离、结构、反应和合成
[分离] 从自然界或反应产物通过蒸馏、结晶、吸附、萃取、升华等操作孤立出单一纯净
的有机物。
[结构] 对分离出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和物理行为的了解,阐明其结构和特性。
[反应和合成] 从某一有机化合物(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成一已知的或新的有机化合
物(产物)。
五、有机化学的任务
发现新现象(新的有机物,有机物的新的来源、新的合成方法、合成技巧,新的有机反
应等)
研究新的规律(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反应机理等)
提供新材料(提供新的高科技材料,推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探索生命的奥秘(生命与有机化学的结合)。
第二节 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有机化学是研究共价键化合物的化学。 一、共价键理论 1. 共价键理论 1) 共价键的形成
价键的形成是原子轨道的重叠或电子配对的结果,如果两个原子都有未成键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反,就能配对形成共价键。
例如:碳原子可与四个氢原子形成四个C —H 键而生成甲烷。
·· + 4H ··
×
H C
·
×·H
×
·H ·H
×
×
C
H
H
H H
C
由一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叫做单键,用一条短直线表示,如果两个原子各用两个或三个未成键电子构成的共价键,则构成的共价键为双键或三键
双键
三键
2)共价键形成的基本要点
(1) 成键电子自旋方向必需相反 (2)
共价键的饱和性P 4
O
H
H
O
H
H
H
C H
H H
H
C
H H
H
H
H
(3)
共价键的方向性
——成键时,两个电子的原子的轨道发生重叠,而P 电子的原子轨道具
有一定的空间取向,只有当它从某一方向互相接近时才能使原子轨道得到最大的重叠,生成的分子的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才能形成稳定的反之。
+
H(1s)
Cl(2p)
C C
C
C
S 和P 电子原子轨道的三种重叠情况
σ 键,“头碰头”重叠
π键,“肩靠肩”重叠
2.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是1932年提出了来的,它是从分子的整体出发去研究分子中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认为形成键电子是在整个分子中运动的。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观点:当任何数目的原子轨道重叠时,就可形成同样数目的分子轨道。 例如:两个原子轨道可以线性的组合成两个分子轨道,其中一个比原来的原子轨道的能量低,叫成键轨道(由符号相同的两个原子轨道的波函数相加而成),另一个是由符号不同的两个原子轨道的波函数相减而成,其能量比两个原子轨道的能量高,这中种分子轨道叫做反键轨道。
A
B
轨道)ψ2=ψA ψB
ψ+
ψ1=A ψB
ψ-
(原子轨道)
能量
分子轨道能级图
和原子轨道一样,每一个分子轨道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电子总是优先进入能量低的分子轨道,在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由原子轨道组成分子轨道时,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1)对称匹配原则——既组成分子轨道的原子轨道的符号(位相)必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