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品相的界定标准

合集下载

中国画等级评定参考标准

中国画等级评定参考标准
有弹力、有韵律。
忌纤弱无力
0~2.5分
()
第二十一项.线路顺畅
走线开合收放,行止随心,笔路顺畅有力。勾勒长主线,要连贯或笔断意不断。皴,擦,撕,点,染等宽短线,有组有序,层次清楚,不碎凑,不散乱。
顺畅有序
0~2.5分
()
第二十二项.笔墨线线量有限
有色笔线的总用量,应是可想可见的有限数量线。笔墨线要为变化而有联系的多能,多用的线,形式动向不同的笔线,也不能是各管个的,要一线顶多线用。笔墨(色)线的长短粗细,曲直,干湿,浓淡,顺逆等要根据物形物面物势的变化,参差互用,每一笔的变化都必须是为线增大作用,不能是无限的,无序的乱用线,使线的作用减小。笔墨(色)线要有组有序的连贯连管的表现绘画物的情,姿,立,形,色,使有色线量尽量的减少,以少线胜多线。
线显面,区别面。
忌呆板
0~2.5分
()
第十八项.线色技巧
线色,以光感色变辅助线形显增物立体感。每一具体的主辅线用墨色量随绘画物形,物面的凹凸起伏显阴阳明暗,应深浅,干湿,浓淡或应渐深浓,渐浅淡,还是空白都要过渡自然。色要鲜活,有变幻,要浑融不泥腻,不模糊,不犯色忌。色要为线的抽象,赅括创造条件,线色要突出的重视分染积染赋色和一笔多色赋色法用色的技巧性。
九朽造基形
0~2.0分
()
第十四项.立体感强
物立体感表现好,物体的面面区别有技巧性,绘画物真实感生动感强
0~1.5分
()
第十五项.艺术规律尊重自然规律
移动、移植,装饰性,图案化,典型性,类相类色法,夸张法等艺术技法,不违自然规律,符合或相近客观实际,合乎情理。
狂怪求理。
0~2.0分
()
第十六项.突显物势
有脉线、生命线、运动线

书画的品相有何讲究

书画的品相有何讲究

书画的品相有何讲究品相是指收藏品的完好程度。

书法国画很讲究品相,最好收藏品相较好的书法国画。

同样一幅书画,品相不同,其价格会相差数倍。

书画的品相以“品”来界定:十品:崭新、平整、无磨损、无折痕、无印章,如同未经翻阅的完美。

九品:基本崭新,有自然磨损,有少数轻度折痕,无笔痕,有印章,有灰,但可除去,除灰时不损坏原书画。

清石涛作品八品:书画面有不能除去的轻度污迹,(如汗迹、锈迹等),书边四角微损。

七品:有中度磨损,无缺角无破损。

内页较干净、平整、有部分卷角,有个别字迹,但不能有圆珠笔、签字笔、彩色笔等笔迹、亦不能有明显的污迹。

六品:失去大部分光泽,有明显的疤痕和角位受损。

有明显的污迹和刻意的修补。

五品:以下的书画,除非罕见或作为资料备存,否则无收藏价值。

品相五要素书画艺术第一要有“骨力”,即作者继承中国传统书法方面表现的水平。

第二就是要欣赏一幅作品书写技法技巧,笔法运用的是否得当,即一幅作品的“姿态”。

第三,考察作者艺术涵养的高低。

即作者在继承传统上的再度创作,张扬出作者独特的个性,这应当是一幅作品的“灵魂”。

第四要看作品的章法布局,即“气势”。

主要是字的行距、字距是不是合适,布局是不是错落有致。

最后要看看作品中有没有“硬伤”。

比如说错字、漏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写作的内容是不是缺少一些章节不全面等。

不管是喜欢古代书画还是收藏现当代字画,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

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入门前读一些美术史很必要,对欣赏优劣,鉴定真伪都有很大的帮助。

“鉴赏的水平需要逐渐修炼,只有平常多看、多学才能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

比如说中锋运笔,如果你经常写毛笔字,对于中锋运笔可能出来的各种效果会理解的更深刻。

”宋卫国说,并不是说不会画画写字,你就不能入门书画鉴赏。

只要平常多欣赏优秀的书画作品,细细体味并把握作品在布局、运笔、色彩,甚至落款、衿印这些细节上的特征,也一样可以成为“专家”。

如何鉴别盗版连环画

如何鉴别盗版连环画

如何鉴别盗版连环画
盗版连环画和字画、瓷器、钱币造假一样,层出不穷,让收藏者防不胜防。

薄薄的一本连环画仅几毛钱,拍卖市场上售价却高达几百上千乃至上万元。

连环画的收藏投资少,收藏方便,很多人也愿意高价购买相关好的作品。

面对利益诱惑,盗版连环画开始盛行起来,人们戏称盗版书为“连友书”。

那么对于连环画,如何鉴别真伪?首先要判断哪类书易受到盗版,其次如何鉴别盗版连环画。

目前市场上被盗版翻印的主要有五类连环画:一是获奖连环画;二是老版连环画;三是文革期的连环画;四是名家作品;五是连环画套书,套书量大,造假成本更低。

其中以印刷精美的大开本为多,这类连环画市场价位高,盗版翻印利润丰厚。

如贺友直的《孔老二罪恶的一身》、《投降派宋江》,墨浪的《满江红》,王叔晖的《生死牌》、《西厢记》,戴敦邦的《长恨歌》及套书《中国诗歌故事》、《八仙的传说》等。

如何鉴别盗版连环画,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判断:
一、从“七相”判断
1.封面:封面是套色印刷,如果设色不正,色彩灰暗,图形模糊不清,有重影,则盗版可能性很大,原版连环画封面清晰自然。

鉴别连环画需“十看”

鉴别连环画需“十看”

101Pleasure reading 悦读一部连环画,如何对它的收藏价值做出自己的准确判断,从而决定是否值得收藏,可以从十个方面进行鉴别。

一看出版年份。

应该说,出版年份愈早的连环画,愈有收藏的历史价值。

如民国时期的连环画,现在是有市无价。

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推出的《三国志》《封神榜》等5部连环图画,是现代意义上的正式命名的连环画的开端,开创了中国连环画发展的新纪元。

这些连环画包括民国出版的其他连环画,几乎如同文物珍品。

即使“文化大革命”前的老版本,在“文革”中也都被作为“四旧”而一律封杀,毁坏惨重,存世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二看绘画技巧。

连环画作为一种艺术,有着自身的规律和语言,同时因为它是通俗的大众化的艺术,就决定了要适应普通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审美需求。

一部优秀的连环画,首先应该体现在绘画水平上,风格独特,手法娴熟,精雕细作,人物及景观栩栩如生。

三看出自谁手。

我国的几代连环画家为了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呕心沥血,承前启后,涌现出不少具有各自鲜明风格的连环画家,当今活跃在油画、国画画鉴别连环画需十看唐传兵这些东西都请专家“掌眼”过的,绝对是真品。

然而这位藏家仔细看过之后发现,这些所谓的“真品”没有一件是真的,都是些仿造极佳的赝品。

藏友说出几个替这些“真品”“掌眼”的人的名字,藏家大都认识。

显然藏家心想,这位富翁藏友被这几个专家当“冤大头”耍了,因为凭这几个专家的情况,他们不可能看不出这些东西是假的。

藏家含糊其词,最终也没有道破真相。

藏家这样自有道理:“掌眼”靠的是眼力,你说是赝品,人家非看着是真品,你能怎么样呢?所以说,藏界确实有些不讲职业操守和道德的人,利用“掌眼”的机会蒙骗别人。

不过,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诚信才是藏界人的主流风尚。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市民找到古玩店,请那里的专家“掌眼”,看看他家一张“以前的”假画值多少钱,并且说只要出价几千元,他就愿意把这张假画卖掉。

可是古玩店的专家在仔细看过之后,认定这张“假画”不假,实际是从故宫流出来的珍品。

连环画品相标准

连环画品相标准

连环画品相标准一、大原则标准(一)、1980年之后连环画:----10品书,必须完全平整、直板、结实、直角,崭新雪白光亮,即如印刷厂刚出厂般完美;----9.5品书,必须平整、直板、结实、直角,无任何明显的毛病,凡是感觉不够完美、达不到10品的,均列为9.5品;----9品书,必须基本平整、直板、结实、直角,只能允许不明显的小毛病;----8-8.5品书,基本平整、结实,四角基本完整,全书完整基本无损坏,只能允许小毛病;----5-7.5品书,全书无缺页(包括封面、封底、扉面、内页)等缺损毛病,依据存在的其他毛病大小,界定不同品相。

(二)、1977-1979年连环画:----此类书的的品相可以比1980年之后的书低0.1-0.2品,即某些极小毛病可以放宽一点点;(三)、文革后期(1972-1976年)连环画:----此类书的的品相可以比1980年之后的书低0.2-0.4品,即某些极小毛病可以放宽一点点;(四)、文革前期(1967-1971)连环画:----此类书的的品相可以比1980年之后的书低0.5品,即某些小毛病可以放宽一点点;(五)、老版书(1950-1966)连环画:----此类书的的品相可以比1980年之后的书低0.5品,即某些小毛病可以放宽一点点;(六)、民国(1950之前)连环画:----此类书的的品相不好定,请店主(卖方)在备注或简介中说明。

二、品相鉴定细则:(一)、书形----书的整体形状是收藏的关键,包整书的平整度、结实度、直板感等。

----平整度:指全书的平整程度,9.5品以上的书必须绝对平整,几乎没有任何扭曲、起皱、卷曲等毛病,如一块平面玻璃的感觉;----直板:指全书结实、硬朗,未经任何翻阅,全书直板无任何逢松感,手捏厚度在50码以上的书不会有下垂现象,厚度在150码以上的书放在手上,有小砖头般的硬度感;9.5品以上的书必须直板。

----10品的老版、早期文革书(1969-1971年)也必须达到以上所述,9.5品老版、早期文革书则平整度、直板度要求可稍微放宽一点。

书籍品相鉴定

书籍品相鉴定

1、/n-help.jsp品相:指一本二手书的新旧程度,以×成新标示;十成新(未翻阅,无任何污损);九成新(近全新,无明显污损);八成新(有磨损,但不明显);七成新(有明显磨损或缺失封面,封底);六成新(磨损较大,污损较大,有缺失)2、/bbs/dispbbs.asp?boardid=18&id=269图书品相连环画品相标准一、大原则标准(一)、1980年之后连环画:----10品书,必须完全平整、直板、结实、直角,崭新雪白光亮,即如印刷厂刚出厂般完美;----9.5品书,必须平整、直板、结实、直角,无任何明显的毛病,凡是感觉不够完美、达不到10品的,均列为9.5品;----9品书,必须基本平整、直板、结实、直角,只能允许不明显的小毛病;----8-8.5品书,基本平整、结实,四角基本完整,全书完整基本无损坏,只能允许小毛病;----5-7.5品书,全书无缺页(包括封面、封底、扉面、内页)等缺损毛病,依据存在的其他毛病大小,界定不同品相。

(二)、1977-1979年连环画:----此类书的的品相可以比1980年之后的书低0.1-0.2品,即某些极小毛病可以放宽一点点;(三)、文革后期(1972-1976年)连环画:----此类书的的品相可以比1980年之后的书低0.2-0.4品,即某些极小毛病可以放宽一点点;(四)、文革前期(1967-1971)连环画:----此类书的的品相可以比1980年之后的书低0.5品,即某些小毛病可以放宽一点点;(五)、老版书(1950-1966)连环画:----此类书的的品相可以比1980年之后的书低0.5品,即某些小毛病可以放宽一点点;(六)、民国(1950之前)连环画:----此类书的的品相不好定,请店主(卖方)在备注或简介中说明。

二、品相鉴定细则:(一)、书形----书的整体形状是收藏的关键,包整书的平整度、结实度、直板感等。

----平整度:指全书的平整程度,9.5品以上的书必须绝对平整,几乎没有任何扭曲、起皱、卷曲等毛病,如一块平面玻璃的感觉;----直板:指全书结实、硬朗,未经任何翻阅,全书直板无任何逢松感,手捏厚度在50码以上的书不会有下垂现象,厚度在150码以上的书放在手上,有小砖头般的硬度感;9.5品以上的书必须直板。

如何鉴赏连环画

如何鉴赏连环画

如何鉴赏连环画% s3 L' W1 z3 I3 q2 ?连环画收藏以其博大的文化内涵及精深的艺术鉴赏并兼具巨大的经济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参与。

但是,这个新生而并不完备的体系却很需要在现阶段进行一场理性的思考:是注重她的经济价值还是艺术价值?! y$ D! N. }8 y9 o4 r: q6 Q笔者认为,后者才是更应该追求的。

艺术价值是经济价值的很重要的前提--不能想象一件粗劣的东西会价值连城?!连环画鉴赏是连藏的灵魂,是每个连友的最高追求。

7 H9 @) n2 C( ]2 P. n7 _4 Z% k鉴赏一本好的连环画,应以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一、优秀的装祯设计。

它包括封面封底扉页环衬,边框及文字的排列设计等。

封面就是脸面,对连环画至关重要。

有一个好的封面预示着连环画已成功了一半,它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具有独幅画、插图的凝炼性,使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如《诡迷的海域》(何岸画,岭南版)、《后西游记》(戴宏海绘,浙美版)、《李慧娘》(徐恒瑜绘,上美版);一张低劣的封面会让人索然无味,产生巨大的缺憾。

在扉页上做文章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如上美在文革前大量采用的对称装饰图案,辽美划分题材与套书的题图,还有的出版社选择一幅优秀内页缩小放在扉页上,也不失为奇兵之效。

连环画的画幅主要分有边框与无边框两种,很大一部分是出版社早就印好的正方形、长方形之类专用画稿纸。

有一种边框采用双边线,很适合于表现古典文艺题材。

无边框更能使作者自由发挥。

但这种发挥也都囿于规定的尺寸之内,如《狮驼国》(夏书玉绘,上美版)、《贵族迷》(秀公等绘,上美版)、《大人国》(程十发绘,上美版)。

文字的排法亦很重要,它的长短疏密、字体的选择,甚至放在什么位置,都可以产生不同的整体视觉效果,就如中国画中的题跋一样,《龙女牧羊》(卢延光绘,岭南版)就是典型的文字内放的杰作。

/ I( {$ M( z: _2 ?二、精湛的绘画艺术。

连环画知识攻略

连环画知识攻略

连环画知识攻略(二)接(连环画与收藏(一)2008-09-13 22:57毛泽东爱看《三国演义》毛泽东主席知识渊博,读书甚丰,尤其爱读历史书籍。

60 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的案头床边堆满了一叠叠批阅的文件。

处理之余,他却迷上了小人书,那套 50 年代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册也一本本摊放在案头床边,每每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一连几天反复看,吃饭睡觉也不放。

有一天,警卫员叫他吃饭,他靠在床上看小人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警卫员说:“ 主席,你还迷小人书啊!” 他翻着书说:“ 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

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

道理一目了然。

” 接着,他给警卫员娓娓而谈,摆开了讲解赤壁大战、夷陵之战的龙门阵。

连环画收藏的品种1 、各种开本的连环画连环画的原稿一般都是 16 开大小,而印成的连环画则有不同开本的大小。

连环画多数为 64 、 60 开本,这种开本便于携带、收藏,较长时期中,这一开本在连环画的印刷上唱主角。

同时,我国各出版社还相继出版过不同开本的连环画。

大于 64 、 60 开本的有 48 开、 40 开,其中 48 开本中的刘继卣绘的《水帘洞》和王弘力绘的《十五贯》等都堪称精品。

而 40 开本的连环画中以页数较少的彩色连环画为多,题材主要是儿童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集。

这两种开本比 64 开的画面清晰,市价也高出 2 至 3 倍。

比 48 开、 40 开更大一些的有 24 开、 20 开本连环画,可谓精品荟萃,一些名家和获奖的作品都曾出版过这种开本。

如收藏者熟悉的王叔晖绘的《西厢记》和《杨门女将》,墨浪绘的《满江红》,贺友直绘的《朝阳沟》,以及戴敦邦绘的《长恨歌》等,每一册都非常精美,都是很有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此外,大开本连环画中还有 16 、 12 、 8 开特大本的。

16 开本中比较著名的有张令涛、胡若佛绘的彩图本《猎虎记》和刘继卣绘的彩图本《武松打虎》,这两种 50 年代出版的大开本连环画在拍卖会上曾分别拍到 1200 元和 500 元,是很珍贵的收藏珍品。

书画艺术品的品相

书画艺术品的品相

(七)书画艺术品的品相书画艺术品的品相就是其外观质量。

品相的好坏,直接影响书画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

书画艺术品投资收藏讲求收藏品的质量,书画艺术品的装潢、庋藏,是为了提高或维持收藏品的质量。

书画艺术品投资收藏者应了解并掌握书画艺术品的品相和鉴定标准。

1、中国书画品级定量标准古代及近现代流传下来不少优秀的书画艺术品,但为了便于庋藏保持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位,人们一般又将其分为若干等级。

一级品:作品全新,装裱精良,流传有序,档案齐全,包装、附件齐全、良好。

二级品:作品全新,装饰优良,流传有序,档案齐全,包装、附件有微小瑕疵;重大作品,作品全新,装饰有微小瑕疵。

三级品:作品全新,装饰有微小瑕疵,流传有序,档案齐全,包装、附件有微小瑕疵;重大作品,作品全新,档案齐全,装饰有瑕疵。

四级品:作品有微小瑕疵,但不伤及作品的精、气、神;装饰有瑕疵,档案不齐全,包装、附件有瑕疵。

五级品:作品有伤及作品的精、气、神之一的瑕疵;装饰有重大瑕疵,档案不齐全,包装、附件有重大瑕疵;重大作品有微小瑕疵,档案不齐全,装饰有重大瑕疵。

六级品:作品有伤及作品的精、气、神之二的瑕疵,但可修复,其他元素有重大瑕疵。

七级品:作品有损伤,虽然已进行重大修复,但是可以明显看出修复痕迹。

八级品:作品有硬伤,几乎不可修复或无修复的意义。

2、油画等西洋绘画品级定量标准油画等西洋绘画作品,也有定级标准。

一级品:作品外观品相完好,附件齐全,画框精美,整体和谐。

二级品:作品外观品相完好,附件齐全,画框基本完奸和谐。

三级品:作品外观品相较奸,附件基本齐全,画框情况一般且整体协调。

四级品:作品外观较一般,附件不齐全,画框有损伤。

五级品:作品外观品相较差,附件不齐全,画框丢失,整体较不协调。

六级品:作品外观品相较差,有开裂,尚可修复,画框丢失,整体不协调。

七级品:作品外观品相非常差,有开裂,画框丢失,整体很不协调。

八级品:作品有硬伤,几乎不可修复,或无修复意义。

连环画收藏四“不”连环画收藏网

连环画收藏四“不”连环画收藏网

连环画收藏四“不”连环画收藏网连环画(小人书)收藏是目前国内的一种主流收藏,很多老年人加入这个队伍中而成为“连友”。

家住辽南地区的七旬老人冯宝贵就是老年“连友”中的一员。

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老冯探索总结出了独特的连环画收藏“套路”,这些“套路”独出机杼,对老年“连友”不无借鉴和启迪。

套路之一:不“求全”。

有些老年“连友”受电视讲座、相关书籍介绍的影响,把品相作为连环画收藏的重要标尺,因此在收藏中,对缺面少页的连环画一律拒之门外。

而在老冯看来,品相虽是连环画收藏的重要标尺之一,但并不绝对。

他认为,连环画的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唯一性,因此,出版年代相对较早的连环画尽管品相欠佳,但依然有收藏价值。

老冯在收藏实践中,非常注重连环画的“出生日期”,而对于品相,则本着“能好则好,不好将就”的收藏原则。

多年来,他收藏了很多品相差一些的老版连环画,目前都成了“镇箱之宝”。

他收藏的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旧恨新仇》、《战斗在飞虎山上》等连环画,品相虽只有7成,但单本“身价”却达到了200~300元。

老冯收藏的80年代出版的折叠式微开本连环画,品相只有八九成,但由于它们是国内连环画唯一的微型、折叠式连环画,物以稀为贵,单本也被炒到了数百元。

套路之二:不“跟风”。

有消息说,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影视作品连环画成为目前连环画收藏市场的黑马。

一些老年“连友”受其诱导,大量收藏黑白版的影视连环画,收藏界刮起一股“影视连环画热”。

老冯在收藏过程中。

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很理性地对这股风进行了甄别。

他认为,影视连环画发行量巨大,出版时间较近,且是从影视翻拍而来,画面模糊不清,纸质也较差,因此在收藏市场上会因“技术含量低”而不会走太远。

事实真的验证了老冯的观点。

套路之三:不“跑单”。

一些老年“连友”总认为:单行本的连环画,因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独立性,而使其收藏价值高于套集连环画。

因此,有些人放弃了套集连环画的收藏。

老冯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观点具有偏颇性。

连环画收藏要注意的几个属性

连环画收藏要注意的几个属性

连环画收藏要注意的几个属性赵承作2015.4.10夜连环画收藏近年呈现方兴未艾之势,收藏人群逐渐扩大。

从“中国收藏热线”、“孔夫子旧书网”、“一尘网”和“淘宝网”等几个主要网络交易市场的情况看,近年连环画交易量大增,沉淀之快出乎人意料。

一些量少质优的连环画,往往拍卖后鲜有再现,沉淀进藏家的口袋中,这无疑会推动连环画收藏的向前发展。

如何从海量的连环画中挑选出保值、增值的品种,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收藏属性。

1.数量的稀缺性“物以稀为贵”、“量少为王”是收藏界颠扑不破的真理。

连环画存世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藏价值。

往往存世量又由印刷量决定的,一本印量1万的连环画与一本印量100万的连环画,按照正常的损毁量,无疑前者的存世量要少得多。

总的来讲,五、六十年代印制的连环画发行量都较少,少数销量好的才有2印、3印。

原因很简单,受社会和家庭经济的制约,不敢印多了,买的人少啊。

一些连环画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印量大,但销毁、损毁量也大。

比如有林彪题词和人物形象的连环画,自从林彪由“接班人”变成万劫不复的“叛徒”后,相关的连环画销毁、损毁量大,存世量自然就少了。

所以收藏连环画首先从稀缺性入手,把一些大小缺本收到手里,就不会偏离收藏的原则,这从各个年代小印量连环画在交易中受到热捧可以看出来。

2.题材的独特性连环画除了按照出版时间分类外,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题材,如古典题材、现代题材;战争题材、英雄人物先进人物题材、农村题材、文学名著题材、儿童题材、影视题材……每一种题材都有相对喜欢的人群进行专题集藏。

最受广大连环画收藏人士喜爱的是文革题材的连环画。

文革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段时期,中国被毛泽东导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疯狂岁月——路线斗争、文攻武卫、斗私批修、学工学农、批林批孔、上山下乡……文革中无限上纲、磨灭人性、扭曲人性的事情比比皆是,中国陷入集体竭斯底里状态。

这期间涌现了许多特殊题材的连环画,以配合政治宣传的需要,说白了就是政治高压下的“洗脑”。

连环画赝品与真品的差异

连环画赝品与真品的差异

连环画赝品与真品的差异连环画,昔日最普通的印刷品,现在已是“千金易得,一纸难求了”。

跟其它收藏品一样,只要值钱,便有赝品。

纸币、邮票这些用专门的纸、油墨印出的,尚且被仿得以假乱真,连环画这些普通印刷品,伪造不过是举手之劳,随便一家印刷厂都能做到。

初期的连环画赝品,由于纸张与原版有差别,印刷粗糙而易辨认。

现在,出现一些赝品,纸张与印刷都与真品极接近,且做出钉锈与霉点,蒙骗了部分收藏者甚至商家。

连环画是印刷品,只有了解印刷,才能从本质上区别赝品与真品。

先从封面谈起,封面一般用130至150线印刷(线数越少,印出的图像越粗;反之,越精细)。

分四个色版(黄、红、蓝、黑),四次印成,黑色最后印。

用10到20倍放大镜能看到,封面上所有的颜色,都是由黄、红、蓝、黑四种网点(小色点),按不同比例组成。

翻印连环画封面的过程是,先扫描一本真品的封面入电脑,再输出四色胶片,制成色版,进行印刷。

因为扫描时,电脑对封面颜色进行了重新分色,因此得出来的四色版与原来的四色版是不同的,显而易见的区别是,原封面中的单色、无色处(空白处)和黑色处,在赝品中均变成了四色;因原版封面中的黑色是最后印,黑色是非常清晰的(尤其是线条),但赝品中的黑色被分成了四色,边缘模糊。

以上区别,用10到20倍放大镜观察,会看得很清楚。

下面用图例说明。

如《杨志卖刀》的赝品,黑色线条模糊,封面红底处有其它色网点,封底字迹模糊(印刷网点图片在热线搜索“杨志卖刀”)。

原图像在扫描入电脑时,清晰度会下降,在输出胶片时又有下降,因此赝品的清晰度比真品差,如果赝品与真品摆在一起,用放大镜观察,很容易看出差别。

再说说内页的印刷。

内页的印刷是单一黑色,只制一个色版,这使翻印变得简单,而且效果与真品差不多。

从图案看,是很难分出差别。

但用放大镜看文字,却容易看出差别。

因图案不规则,且面积大,微小差别难分辨;但文字笔划细小且工整,扫描分色时,清晰度的损失,在这里体现明显,笔划会变得不那么锐利,甚至笔划多的地方会糊起来。

连环画的收藏类型

连环画的收藏类型

连环画的收藏类型, W! \9 O! r4 V# T# Z. `+ p- k/ G9 H1 ^7 j连环画和其他收藏品一样,只要认真投入,在广博的天地里寻觅珍品,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特别是一些有心人在旧货市场,在亲朋友好友家中,在积压多年的库房里,准能找到几册存世量已经不多的连环画。

然而由于各式各样的连环画品种丰富,内容各异,且印刷质量差异较大,收藏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工作事件选择具有个人特色的集藏类型。

大体有以下几种:1.全集型。

连环画种类繁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和标准,特别是前几年以纸制品为多,且价格低廉,很适合普通藏友收集。

近年来随着新闻出版业的高速发展,连环画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利用三维动画设计的卡通形象占了很大比例,版式新颖,纸质精良。

还有一些出版社用塑料纸印制了大量连环画,既耐翻阅,又宜保存。

全集型以种类多见长,不管是国家正式出版社印刷,还是单位自行组织印刷的,任何一册都属此范围,种类越多越引人注目。

像河南的李耀忠已收集了13500余册连环画,种类之多为全国之最。

2.集专题连环画。

专题收藏的形式很多,有的人按艺术表现形式分,有的按题材分,有的按不同时期分,有的按作者分,也有的以出版社区分,还有的专藏同一题材的不同版本,这就需根据收藏者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各取所需了。

专题收藏由于主攻方向单一,容易取得一定成绩。

% E1 G: |6 U" W% N1 _+ \" b3.集文革期间的连环画。

文革时期作为我国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阶段,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当时的连环画虽然印刷条件不好,有的甚至是民间组织油印的,但由于是历史的见证者,加上距今已有30年,存世量日趋稀少,因此其独特的收藏价值正在体现,选择这类连环画进行投资,其回报率会逐年提高。

6 n& E; E( O) w# b4 ^4.专集套书。

这类藏友以初涉者为多,他们有很强的求全心理,对不成套的单本无兴趣,相反对系列套册则情有独钟。

连环画的评价方法

连环画的评价方法

连环画的评价方法《嘿,咱聊聊连环画的评价方法》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连环画的评价方法,这可有意思啦!咱先说这画面,那可得好看得像花儿一样!线条得流畅吧,不能跟那歪歪扭扭的毛毛虫似的。

人物的表情得生动有趣呀,要不然看着就跟面瘫似的,多没劲儿!要是那画面灰蒙蒙的,糊里糊涂一片,就跟没睡醒似的,那可不行。

咱得要色彩鲜艳的、清晰的,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哇塞,这可真漂亮!再说说这故事情节,那得精彩得跟放烟花一样!要是太平淡了,那不是浪费咱时间嘛。

得有起有伏,有紧张刺激的地方,也得有让人感动的情节。

别整那些乱七八糟的剧情,让人摸不着头脑,那就尴尬了。

还有啊,这印刷质量也得过硬。

要是一翻开,那颜色都印偏了,或者纸张薄得跟纸片子一样,一翻就破了,那多闹心啊。

咱得要那种印得清楚的,纸张厚实的,拿在手里都觉得有质感。

再谈谈这角色塑造,主角得有个性啊!别弄个主角跟路人甲似的,没啥特点。

得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他,比如说特别勇敢啦,特别机智啦,或者有什么特殊的技能。

要是角色都模糊不清的,咱看半天都不知道谁是谁,那还看个啥呀。

然后呢,看这连环画是不是有连贯性。

别前面讲得好好的,后面突然就接不上了,那不是让人抓耳挠腮嘛。

情节得一环扣一环,就像那链条一样,紧紧地串在一起。

最后,咱也得考虑考虑价格呀!要是贵得离谱,咱老百姓可消费不起。

得要性价比高的,让咱花小钱就能享受到大乐趣。

总之呢,评价一本连环画得综合来看,画面、情节、印刷、角色,一个都不能少。

咱得像个老中医似的,望闻问切,把它好好研究研究。

这样才能找到那些真正好看、有意思、让咱能反复回味的连环画。

小伙伴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哈哈!。

收藏连环画“三字经”

收藏连环画“三字经”

收藏连环画“三字经”作者:突厥来源:《新天地》2012年第08期连环画收藏是目前国内收藏界的主流收藏门类之一。

我收藏连环画多年,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连环画收藏三字经。

问开本。

连环画的开本有很多种,64开、60开、48开、32开、24开、16开,其中64开的为常见开本,48开以上的为大开本。

大开本的连环画印量大多未过千计;小于64开的为小开本连环画,印量也不多。

这两种开本的连环画收藏价值较高,真正体现了“物以稀为贵”的收藏规律。

现在,我收藏的大开本连环画一百八十多册,小开本的也超过了百册,其中16开本的彩图本《猎虎记》,96开本的“微型小人书”《张飞审瓜》等最为珍贵。

重年份。

就是看重连环画的出版时间——出版时间越久远,其收藏价值越高。

像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推出的《封神榜》、《西游记》等五套连环画,开创了中国连环画发展的新纪元,收藏价值近乎“镇殿级”。

还有“文革”前出版的老版本连环画,熬过“砸四旧”一劫而存世量极少,收藏价值自然不菲。

我收藏了很多“文革”老版连环画,其中,《风口劲松》、《沙石峪》等几乎绝迹。

看画技。

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连环画的绘画水平决定了连环画本身的优劣。

那种绘画精巧,手法娴熟,摹物栩栩如生的连环画才是连环画中的上品。

近年来,我收藏了很多画技较为高超的连环画,如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王弘力的《十五贯》等。

他们的画技在国内连坛上堪称经典。

观品相。

人靠衣服马靠鞍,品相决定连环画的“身价”。

品相十成的属于“上品”,品相八成以下的连环画大多不具有收藏价值了。

这些年,我逐渐淘汰了四百多本品相在七成以下的连环画,也从全国各地淘到了三千余册品相九成以上的连环画。

辨作者。

山以景优,画以名显,连环画的作者也是决定连环画价值的要素之一。

我在收藏过程中,十分注重名家之作,如贺友直、华三川、施大畏、程十发等人的连环画作品。

名家之作自然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现在,我收藏贺友直的《山乡巨变》,顾炳鑫的《蓝壁毯》和《渡江侦察记》,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连环画,已经成为我家的“镇宅之画”。

连环画收藏的七相八看

连环画收藏的七相八看

连环画收藏的“七相八看”
连环画收藏与其他收藏一样,十分讲究品相。

连环画的封面、封底、书脊、内页中的扉页、内容提要页、画页、版权页为“七相”。

一部连环画到手,从其外表即“七相”就可断其价值与否。

“七相”不全者均为残品,收藏价值不大。

除非特殊题材、年久孤品、名家力作,根据各人喜好而定。

连环画历经岁月,即使能够保存下来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同程度的破损、污渍、涂画等,“七相”好的相对收藏价值较高。

“七相”具全的连环画还分为10等品相,品相差一级价格一般要相差几倍。

一部连环画可通过“七相”速断其外表成色,更要通过“八看”才能识别本书眞正的价值所在。

一、看出版年份
年代越久则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就越有价值。

如20年代中期,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连环画《三国志》、《岳飞传》、《水浒》等这些老版连环画存世年久,市场价值极高。

文革中,许多优秀传统连环画被作为“四旧”而惨遭焚毁。

可见,版本越早期的作品,存世的机会越少,也就越显珍贵。

二、看是否是名家作品
连环画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有着自身的规律和语言,就决定了它要适应普通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审美需求。

一部优秀的连环画首先应该体现在绘画技巧上,风格独特,精工细作,人物情节、景观道具栩栩如生、让人爱不择手。

我国经过几代连环画家的呕心沥血,承前启。

中国连环画史

中国连环画史

北魏壁画《九色鹿本生》:宋代以降,印刷术 的广泛应用,使印本书籍在社会上大量流行。 出版者为诠释书中的内容,增加书籍的美观 以吸引读者,在书中配上插图。这种文字与 图画的结合,孕育出连环画的初步面貌。明 刻本《孔子圣迹图》:以孔子一生为故事线索, 孔子形象为主线,多图连环式描绘人物故事.刻 本流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对各国图画艺术影 响巨大.
西汉时期连环画的雏形就已破壳诞生。据史料介绍,汉代画像石和画像 砖上所创造的情节画,就是我国最早萌发的连环画。最据代表性的当属 河南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中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到了东汉,这种画的内容不但十分丰富,而且开始在绘画以外,有了 “榜题”(即文字说明)。两汉壁画,主要表达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 如《孔子见何馈》、《柳下惠覆寒女》等历史故事;《伏曦女娲》、 《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
2、从“回回图”到“连环图画”
明、清时期出版的许多章回体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有 些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被俗称为“回回图”,也叫 “绣像”。“回回图”增加了书籍的视觉美,又使线描插图 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国家图书馆藏元刻《平相三国 志》,明刻《西厢记》插图,清刻《红楼梦》插图既为其代表 作.清末,石印技术传入我国,上海出现了“点石斋”等画报, 刊登了一些表现时事新闻的连环画,深受读者欢迎,为连环 画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一些小开本的 故事画册在上海出现。这些画册图文结合,又注意画幅之间 的连续性,一环紧扣一环,引人入胜,很快成为深受全国群 众特别是少年儿童所喜爱的读物。但当时对这种读物还没有 一个统一的称呼,上海叫“图画书”,两广叫“公仔书”, 北方则称其为“小人书”。
元明时期,小说和剧本中连环性的插图更加盛行了,戏曲和 文学十分繁荣,连环画艺术为了适应读者的“胃口”,及时 转向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倾向。如《新刊全相注释西厢 记》,全书161页,页页有图,旁有标题文字;另一种刊本 《西厢记》,没折半页图,两旁对句。

巧识原版连环画

巧识原版连环画

巧识原版连环画
巧识原版连环画
中华古玩网
随着近年来连环画收藏的火热,原来定价只有几分、几角钱的小册子,如今售价却高达几十、几百乃至上千元,同时,连环画也出现了不少盗版。

这里告诉读者一些辨别连环画真伪的标准。

看图案和文字。

盗版全书印刷吸墨很不到位,墨色发灰,线条印刷有很多断裂或模糊,有些细微部分更是模糊不清。

看纸张。

盗版连环画的纸张质量都非常好,有的还是双胶纸;而原版连环画由于是上世纪50至60年代、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印刷出版的,当年连环画大部分纸张都是没经过施胶的普通印刷纸。

看新旧。

盗版书脊装订针脚簇新,内页也非常新,散发着纸张和油墨的气息,与老连环画气味根本不同。

看价格。

一般“文革”以前出版的品相上好的名家作品老版本连环画售价已达200元至400元,而盗版的售价却大大低于市场价,一般仅卖30元至50元,有些开价较高的盗版有很大的还价余地,而真正的原版是没有那么大的还价幅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环画品相的界定标准
旧连环画的品相应以全品相和残品相为界点,封面、封底、书脊和内页中的扉页、内容提要页、画页、版权页 指版权不在封底,而单印的一页 “七全”的为全品相;残缺的即凡不具备“七全”的均为残品相。

全品相者分五成,即10~6成;残品相的也分五成,即5~1成。

各“成”界定标准是:
十成品相:全书崭新、平整,封面封底无磨损、无折痕、无印章,如同未经翻阅的完美。

九成品相:全书基本崭新,封面、封底有自然磨损,有少数轻度折痕,无笔痕,可有图书馆藏书印章,有原灰,但可除去,除灰时不损坏书。

八成品相:封面、封底有不能除去的轻度污迹(如汗渍、锈迹等),书边、书角微损。

七成品相:封面、封底有中度磨损,无缺角无破损,内页较干净、平整,有部分卷角,有个别字迹,但不能有圆珠笔、签字笔、彩色笔等笔迹,亦不能有明显污迹。

六成品相:封面、封底失去大部分光泽;有明显的疤痕和角位受损,有明显的污迹或刻意的修补,但不能缺皮少页。

五成以下的书,除非罕见或作为资料备存,否则无收藏价值。

五成品相:画页全、扉页全、内容提要页全、书脊全、封底及版权页全,无封面。

四成品相:画页全、扉页全、内容提要页全、封面全;无书脊、无封底及版权页。

三成品相:画页全、扉页全、内容提要页全;无书脊、无封面、无封底及版权页。

二成品相:扉页全、内容提要页全;无书脊、无封面、无封底及版权页,画页残缺。

一成品相:残留有书名,画页残缺,其余全无。

无品相或零品相:无封面、无封底及版权页、无书脊、无内容简介者,不论画页是否齐全,连书名记载都没有者。

连环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

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连环画当属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上的《土伯吃蛇》和《羊骑鹤》两组时属西汉的故事画,虽然情节简单,但具连续性和故事性,为连环画的雏形。

到了清末民初,有了石版印刷,连环画艺术趋于成熟和巩固,刘伯良绘制的《薛仁贵征东》是第一部加文字说明的连环画。

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连环图画三国志》、《连环图画水浒》等之后,现代流行的连环图画模式和名称才全面应用和确立起来。

至于连环画在画面上“开口”讲话,是受1929年在上海上映的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影响之后才普遍采用的。

1932年以后连环画才真正红火起来,一批声誉很高的连环画名家如连环画界的“四大名旦”——绘画作者朱润斋、周云舫、沈曼云、赵宏本受到广大的欢迎。

到了40年代,钱笑呆、陈光镒二位后起之秀又加入其中。

如沈曼云绘制的《伏虎女侠》、《豹儿》和周云舫绘制的《二十八宿》、《夜半歌声》等,因书盒上标有“保证亲笔绘画”的字样,曾成为畅销的连环图画。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49年~1966年,为连环画的繁荣期。

这时的连环画主要以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爱国增产运动、三反五反、抗美援朝、中苏友好和合作化高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以及人民代表的选举、宪法和婚姻法的公布等国家大事、以及政治战线和生产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众多新人新事等为题材,注重写实。

如《山乡巨变》、《穷棒子扭转乾坤》、《朝阳沟》等都极具时代特征,是连环画收藏的一个最重要历史时期。

而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作品,更被读者和收藏者所看中。

如丁斌曾和韩和平绘制的《铁道游击队》、罗兴和王亦秋的《林海雪原》、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等,一再印刷。

至于那些经典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宫廷轶事等古典题材的连环画,更是量大质优,其传统的绘画技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为众多读者和收藏者所喜爱。

其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四大名著连环画和《西厢记》、《白蛇传》、《木兰从军》、《桃花扇》等精品佳作,成为收藏者求之若渴的目标。

在这个时期,不仅连环画在国内的销量不断上升,同时在国外的声誉也不断扩大。

“文革”期间的遭劫期。

十年文革,连环画同其它行业一样受到冲击。

在1966年5月到1969年的三年半时间里,几乎成了连环画创作的空白期,上海人美出版社于1966年4月出版了最后一批系列连环画《毛主席的战士——廖初江》、《毛主席的战士——丰福生》、《毛主席的战士——黄祖示》之后、只有几部作品问世,如《无产阶级硬骨头麦贤得》、《公字的凯歌》、《无限忠于毛主席路线的好干部门合》。

而连环画的再次复苏是自1970年初至“文革”结束,甚至在1975年四届人大之后还出现了一个不小的创作高潮。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基本总结和反映了“文革”各个发展阶段的每一件大事,对连环画的延续和繁荣,应该说是功不可没,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留下了比较形象的文字和画面。

对于今天的收藏来说,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文革”题材连环画为读者所赞赏的也不在少数,董辰生的《黄继光》、赵宏本、王亦秋的《小刀会》、刘大为的《小骑手》、刘继卣的《鸡毛信》和《东郭先生》等,都博得连迷们的青睐。

“文革”以后的鼎盛期。

“文革”以后的1977年至1985年为连环画创作的鼎盛期。

在1981年和1986年的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中,展现了一大批图文并茂的连环画作品。

1976年以后,大量揭批、声讨林彪、四人帮罪行的题材连环画大行其道,受到读者的喜爱,如《张志新》、《于无声处》、《三个法庭》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连环画题材大多以改革开放、“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题材,如《人到中年》、《开市大吉》、《蒋铸英》等,人物塑造神采各异。

除现代题材外,还有不少反映革命斗争的作品和外国名著,特别是古典作品居多,诸如文学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奇闻轶事、传统神话、名人传记等。

其中脍炙人口的有雷德祖的《斯巴达克斯》、贺友直的《十五贯》、黄全昌的《海瑞罢官》等。

这一时期的出版发行数量也创下了历史纪录。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再版重印的五六十年代精品佳作,如《夺印》、《战上海》、《屈原》、《杨家将》、《杨门女将》、《东郭先生》等受到广大连迷的青睐。

八五开始的“波谷”期。

1985年以后直至今日,为连环画的“波谷”期,当1984年末连环画发展到
一定的高峰时,由于出版发行量过大,导致大量积压,而创作主题的集中和重复,造成版本过多过滥,导致连环画走向其反面,失去了读者,使连环画的兴旺局面,逐渐变得冷落萧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