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13(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 —12N—14O—16Mg—24S—32Fe—56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 A解析“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棕色,A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项正确;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项正确;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项正确。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答案 B解析2-苯基丙烯分子中苯环的侧链上含有碳碳双键,它能与稀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其褪色,A项错误;类比乙烯,2-苯基丙烯能发生加成聚合反应,B项正确;2-苯基丙烯分子中含有甲基,故该分子中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C项错误;2-苯基丙烯属于烃,不易溶于水,D项错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答案 D解析苯和溴均易挥发,苯与液溴在溴化铁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释放出溴化氢气体(含少量苯和溴蒸气),先打开K,后加入苯和液溴,避免因装置内气体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A项正确;四氯化碳用于吸收溴化氢气体中混有的溴单质,防止溴单质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四氯化碳呈无色,吸收红棕色溴蒸气后,液体呈浅红色,B项正确;溴化氢极易溶于水,倒置漏斗防倒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易吸收溴化氢,发生反应为Na2CO3+HBr==NaHCO3+NaBr,NaHCO3+HBr==NaBr+CO2↑+H2O,C项正确;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混有苯、液溴、溴化铁和少量溴化氢等,提纯溴苯的正确操作是①用大量水洗涤,除去可溶性的溴化铁、溴化氢和少量溴;②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剩余的溴等物质;③用水洗涤,除去残留的氢氧化钠;④加入干燥剂除去水,过滤;⑤对有机物进行蒸馏,除去杂质苯,从而提纯溴苯,分离溴苯,不用“结晶”的方法,D项错误。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试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试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陶瓷有关知识,掌握相关的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原料、产品组成、性质以及硅酸盐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瓷器着色如雨过天晴,为青色,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红棕色氧化铁的色釉在火里烧,再经过还原形成为青色,此时铁不再是三价铁,而是二价铁,故A错误;B.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产品,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故B正确;C.以含硅元素物质为原料通过高温加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得硅酸盐产品,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C正确;D.陶瓷有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和电瓷、压电陶瓷等,共性为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故D正确。

故选A。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易溶于水及甲苯【答案】B【解析】解:A.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具有烯烃性质,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C.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有3个原子共平面,该分子中甲基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故C错误;D.该物质为有机物,没有亲水基,不易溶于水,易溶于甲苯,故D错误;故选:B。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Word版含答案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Word版含答案

第一讲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掌握常见物质检验的方法。

常见物质的检验[知识梳理]一、常见阳离子的检验①H+、②Fe3+、③Fe2+、④Al3+、⑤NH+4、⑥Cu2+、⑦Na+、⑧K+、⑨Ag+将上述符合相应现象的离子的代号填入下表:试剂或方法现象被检离子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②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③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加至过量沉淀溶解④生成蓝色沉淀⑥NaOH溶液并加热生成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⑤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②KSCN溶液→氯水或双氧水开始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或双氧水时溶液呈红色③盐酸→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⑨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①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⑦火焰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⑧①OH-、②Cl-、③Br-、④I-、⑤SO2-4、⑥SO2-3、⑦CO2-3、⑧HCO-3、⑨SiO2-3、⑩AlO-2将上述符合相应现象的离子的代号填入下表:试剂或方法现象被检离子先加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盐酸,生成的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溶解,生成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⑥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先产生沉淀,后溶解,生成的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⑦澄清石灰水无沉淀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⑧先加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⑤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②产生浅黄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③产生黄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④氯水,四氯化碳下层呈橙色③下层呈紫红色④续表试剂或方法现象被检离子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变蓝色①酚酞试液变红色稀盐酸生成白色胶状沉淀⑨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盐酸过量时溶解⑩三、常见气体的检验1.可燃性气体的检验2.酸性气体的检验3.碱性气体(NH3)的检验4.强氧化性气体的检验5.NO的检验——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红棕色。

[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019年高考化学易错点(13)电解池(模拟题训练含答案)

2019年高考化学易错点(13)电解池(模拟题训练含答案)

易错点13 电解池小题快练1.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是制造硅抛光片、太阳能电池等的主要原料。

已知多晶硅第三代工业制取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Y、Z分别为H2、Cl2B.制取粗硅时焦炭与石英发生副反应生成碳化硅,该副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SiHCl3极易水解,产物为H2SiO3、H2、HCl,据此推测SiHCl3中硅为+2价D.多晶硅是硅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答案】C2.如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2H2O===CO32-+8H+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 g固体【答案】D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用铜作阴极,石墨作阳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为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应是粗铜,该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只有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为【答案】A【解析】A项,铜做阴极,不参与反应,石墨性质稳定做阳极,溶液中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故A 项正确;B项,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为二氧化铅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项错误;C项,粗铜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因此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粗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C项错误;D项,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项错误。

4.现有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和如图所示的电解槽。

利用氯碱工业中的离子交换膜技术原理,可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溶液和H2SO4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B.从D口出来的是硫酸溶液C. b是阳离子交换膜,允许Na+通过 D. Na2SO4溶液从E口加入【答案】C5.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2019高考化学一轮练题 化学实验(含解析)

2019高考化学一轮练题 化学实验(含解析)

化学实验李仕才【热身练】(2018·潍坊模拟)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探究SO2的性质,并制取一种常用食品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Na2S2O5)。

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前已除去装置中的空气)(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其中的液体不能流下,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2、K3,打开K1,观察到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K1、K3,打开K2。

一段时间后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拔掉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瓶颈处的小孔) (2)有淡黄色沉淀生成(3)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4)SO2+Na2SO3===Na2S2O5 (5)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加足量盐酸,振荡,无沉淀产生,排除SO2-3的干扰,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解析(1)使用分液漏斗时应取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保证液体顺利流下。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烃的含氧衍生物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烃的含氧衍生物专项练习(含答案)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烃的含氧衍生物专项练习(含答案)烃的衍生物,从组成上看,除了碳(C),氢(H)元素之外,还含有氧(O)。

以下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专项练习,请考生练习。

1.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答案】D【解析】C5H12O能与Na反应产生H2,可确定该有机物是醇,故C5H12O可看作是戊烷中的H被OH取代的产物,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对应的醇有3种,异戊烷对应的醇有4种,新戊烷对应的醇有1种,故共有8种。

2.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B.0.1 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0.05 mol氢气C.乙醇能溶于水D.乙醇能脱水【答案】B【解析】乙醇与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0.05=2∶1,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活泼的氢原子可被金属钠取代(置换),即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

3.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苯酚呈弱酸性,能使石蕊试液显浅红色B.苯酚分子中的13个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C.苯酚有强腐蚀性,沾在皮肤上可以用NaOH溶液洗涤D.苯酚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沉淀【答案】B【解析】苯酚的酸性太弱,不能是酸碱指示剂变色,A不正确;由于苯环是平面型结构,所以苯酚中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B正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当用酒精洗涤,C不正确;苯酚和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生成的不是沉淀,D不正确。

4.可以鉴别出C2H5OH、C2H5ONa、C6H5OH、AgNO3、Na2CO3、KI 六种物质的一种试剂是()A.稀盐酸B.溴水C.KMnO4酸性溶液D.FeCl3溶液【答案】D5.冬青油结构为,它在肯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加成反应②水解反应③消去反应④取代反应⑤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⑥加聚反应A.①②⑥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④【答案】D【解析】由冬青油结构简式,可知含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酯基能水解,羟基邻、对位的碳原子上均有氢原子,与溴水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消去、加聚,也不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故D正确。

全国通用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提分练:考点13-信息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 Word版含答案

全国通用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提分练:考点13-信息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 Word版含答案

一、物质制备类1.(2022·石家庄高三质检)我国的铜主要取自黄铜矿(CuFeS2),随着矿石品尝的降低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湿法炼铜的优势日益突出。

氧化浸出法是主要方法之一,氧化浸出法即是在硫酸介质中用双氧水将黄铜矿氧化,测得有SO2-4生成。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在25~50 ℃下进行,实际生产中双氧水的消耗量要远远高于理论值,试分析其缘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

反应原理如图所示:(1)SCR技术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__。

(2)当NO2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与足量氨气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有3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则参与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3.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具有极强的氧化性。

(1)(2022·衡阳一中高三3月月考)高铁酸钾有以下几种常见制备方法:干法Fe2O3、KNO3、KOH混合加热共熔生成紫红色高铁酸盐和KNO2等产物湿法强碱性介质中,Fe(NO3)3与NaClO反应生成紫红色高铁酸盐溶液电解法制备中间产物Na2FeO4,再与KOH溶液反应①干法制备K2Fe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

2019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下面是2019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供大家参考练习。

希望大家仔细复习。

希望每位考生在高考中都能达到志向的成果。

1.下列制备气体的装置和选用的药品不正确的是()选项ABCD药品H2O 2与MnO2石灰石和稀盐酸稀硝酸和铜片KMnO4与浓盐酸装置解析:选C。

作为发生器的试管口向下倾斜,不能盛装液体,所以C项的装置不能用来制备NO。

2.试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C.②是氨气汲取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解析:选B。

装置①中NH4C 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但在试管口旁边两者又能结合生成NH4Cl,选项A错误;装置②中的漏斗放置过低,不能防止倒吸,选项C错误;装置④中的试管口应放一团干燥的棉花,选项D错误。

3.试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许多。

现在肯定条件下,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为反应物制备氧气,在同温同压下,制取的氧气体积相同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A.2∶2∶1B.1∶2∶2C.2∶1∶2D.1∶1∶1解析:选B。

过氧化氢、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2和-2,而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设生成的氧气为1 mol,则过氧化氢中氧元素要失去2 mol电子,而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氧元素须要失去4 mol电子。

4.(2019吉林油田调研)有关气体制备所用试剂及检验气体所用试剂完全正确的组合是()A.CO2;大理石和稀硫酸、澄清石灰水B.Cl2;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品红溶液C.O2;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D.NH3;NH4Cl固体和CaCO3固体、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解析:选C。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上使硫酸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不能持续生成CO2,A选项错误;制取Cl2应用浓盐酸且检验Cl2应用该潮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B选项错误;应当用熟石灰与NH4Cl反应,D选项错误。

化学大一轮复习人教版新高考专用 五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规律

化学大一轮复习人教版新高考专用 五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规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核心素养测评五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规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 (2019·佛山模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C.另一种化合物为NaClD.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解析★】选B。

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碳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金刚石的构成元素为碳,属于非金属单质,B项错误;根据原子守恒,CCl4和金属钠反应得到金刚石(碳单质),另一种化合物包括Na和Cl元素,为NaCl,C项正确;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可知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D项正确。

2.相同物质的量的KClO3分别发生下述反应:①有催化剂MnO2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气;②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至470 ℃左右,得到KClO4(高氯酸钾)和KCl。

下列关于①和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相同C.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不同D.生成KCl的物质的量相同【★解析★】选D。

有MnO2作催化剂时发生反应:2KClO32KCl+3O2↑,被氧化的元素为O,被还原的元素为Cl;若不用MnO2作催化剂时发生反应:4KClO33KClO4+KCl,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都是Cl,由两种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推知等物质的量的KClO3参加反应时,生成KCl的物质的量不同。

【加固训练】(2020·滁州模拟)制取新型水处理剂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高考第化学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含答案)

高考第化学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含答案)

2019年高考第化学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含答案)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以下是2019年高考第化学一轮复习同步训练,请考生刚好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9成都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试验室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稀盐酸,并且放入少量的铁粉②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细口瓶中③向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硝酸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④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食盐水和淀粉溶液⑤工业上可用金属铝与V2O5在高温下冶炼矾,铝作还原剂A.②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④D.②③④2.化学试验中常将某些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或碱化。

下列处理中正确的是A.检验KClO3中的氯元素,可加入AgNO3和稀硝酸B.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实力,用浓盐酸将KMnO4溶液酸化C.检验蔗糖在稀硫酸中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应先用NaOH溶液碱化后才能进一步检验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时,先加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盐酸酸化3.(2019太原模拟)下列试验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4.如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别X的两种方案,请依据方案1和方案2指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方案1方案2A.可以选用方案1分别碳酸氢钠中含有的氯化铵B.方案1中残留物应当具有的性质是受热易挥发C.方案2中加入的试剂确定能够与除X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方案2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分别出SiO2和Fe2O3混合物中的Fe2O35.某同学想用试验证明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是Mn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他设计了以下试验方案。

请你推断下列方案与本试验目的无关的是 ()A.视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的K+无色B.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更,表明锌与K+不反应C.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紫红色褪去,表明Mn为紫红色D.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的固体质量减轻6.大胆、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 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某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就属于非电解质 B. SO 3 溶于水可导电, SO 3属于电解质C. 能导电的物质属于电解质, NaCl 属于电解质,所以 NaCl 晶体可导电D. 已知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氯化钠溶液只有在电流作用下才能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 凡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仍属于电解质D.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3. 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与下列反应及反应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电解D. 2HCl CuO CuCl 2 H 2O 复分解反应4.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点燃A. 2CO O 22CO 2 化合反应B. 2HI Cl 22HCl I 2 置换反应C. 2H 2O2H 2 O 2 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CuSO4 FeSO4 Cu 该反应不属于()10.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 离子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5. 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是否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和溶液最本质的区别B. “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C. 除去 Fe (OH ) 3胶体中的 FeCl 3可将混合物装入半透膜中,放入蒸馏水里D. 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 1~100 nm 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6. 下列各组反应,前后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D. BaCl 2 CuSO 4 , Ba(OH) 2 NaHSO 4 7.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8.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HNO 3 Na 2CO 3 , HCl NaHCO 3B. HNO 3 Na 2CO 3 , NaHCO 4 K 2CO 3C. HCl NH 3 H 2O , H 2S KOH A. 稀豆浆B. 泥浆C. 稀硫酸D. 蔗糖溶液A. NaOH 溶液和 CuCl 2 溶液B. Na 2CO 3 溶液和稀硫酸C. Na 2SO 4溶液和 MgCl 2溶液9.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无色溶液中: Cl 、 Na 、 Fe 3、D. Ca (OH )2 溶液和盐酸 )B. 含有 SO 24 的溶液中: Ba 2、Na 、 H 、NOC. 含有 Cl 的溶液中: SO 24 、NO 3、Cu 2、K D.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 Fe 3、Na 、SO 24 、 HCO 3方程式是 Fe CuSO 4 FeSO4 Cu 该反应不属于( ) 10.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12. 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14. 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溶液与胶体: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B. 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D.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的导电性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 3 CO 2 H 2OB. 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 CO 322H CO 2 H 2OC.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 22OHCO 2CaCO 3 H 2O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 2 SO 24 H +OHBaSO 4 H 2O11. 当溶液中 X 2O 72和 SO 32离子数之比为 1:3时,正好完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X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B. 2C.D. 4A. MnO 4、Fe 2、K 、ClB. Cu 2 、 Na 、Cl 、 SO 24 C. Ca 2、 Cl 、 NO 3、KD. Ca 2、 Na 、 OH 、HCO 313. 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 CO 322H CO 2 H 2O 来表示的是(A. 稀硝酸和碳酸钡的反应B. 稀硝酸和碳酸钾溶液的反应C. 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D. 盐酸和 NaHCO 3溶液的反应水处理方面做了横向联合。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绿色化学-考点精练(含答案)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绿色化学-考点精练(含答案)

绿色化学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所示装置进行的是()A.不同浓废的硝酸与铜的反应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反应D. 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2.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完全符合要求的是()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3.“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所示装置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4.下列说法与“绿色思想”不符合的是()A.启用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以追根溯源,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B.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型电动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C.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及布质购物袋,以减少“白色污染”D.目前我市的汽油标准已由“国Ⅲ”提到“国Ⅳ”,这意味着汽车不再排放氮氧化物5.下列生产工艺能体现“绿色化学”或节能环保思想的是()A.工业制氢气:用天然气发电再电解水制得B.工业制硫酸:提高尾气排放的烟窗高度C.工业制胆矾:使用向稀硫酸中吹空气并加热溶解铜D.降低PM2.5:用油改煤技术,推广优质煤的使用范围6.“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实验室制O2:2KClO3 2KCl+3O2↑B. 2C2H5OH+O22CH3CHO+2H2OC.2M+N═2P+2Q,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D.用铁屑、CuO、稀硫酸为原料制铜:CuO+H2SO4═CuSO4+H2O Fe+CuSO4═FeSO4+Cu7.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铝可作胃酸过多的中和剂B.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C.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D.煎炸食物的花生油、牛油都属于可皂化的饱和酯类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蓝绿藻等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使水分解产生氢气,该方法符合绿色化学原则B.12C、13C和14C互为同位素,它们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断代,可测定生物体死亡的年代C.超高分辨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纳米世界,其中利用了荧光蛋白,生物发光也与荧光蛋白有关,生物发光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D.分子筛中有许多笼状空穴和通道可用于分离、提纯气体,还可用作干燥剂、离子交换剂、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9.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通常作为医用酒精B.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海水的提镁都包含化学变化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D.利用高纯度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10.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B.自来水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说明氯气无毒C.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D.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11.“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二氧化硅制备高纯硅12.下列反应最能体现“原子经济”的是()A.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B.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苯和浓硝酸反应制取硝基苯13.“绿色化学”要求在化工合成过程中,目标产物对反应物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下列反应类型最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氧化反应 D.置换反应14.“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尽可能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最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A. CH2=CH2+(过氧乙酸)→+CH3COOHB. CH2=CH2+Cl2+Ca(OH)2→+CaCl2+H2OC. 2CH2=CH2+O22D.+HOCH2CH2﹣O﹣CH2CH2OH+2H2O15.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反应过程的绿色化,即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过程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甲烷与氯气反应制氯仿:CH4+3Cl2CHCl3+3HClB.烯烃与水煤气发生的羰基合成反应:RCH=CH2+CO+H2RCH2CH2CHOC.甲烷、CO合成乙酸乙酯:2CH4+2CO CH3COOCH2CH3D.乙烯合成聚乙烯nCH4+2CO16.“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二氧化硅制备高纯硅17.化学实验应与化工生产一样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实现原料和过程绿色化,下列操作符号绿色化学原则的是()A.为便于观察铁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加大氯气的使用量B.用小铜粒代替可调节高度的铜丝进行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C.焚烧塑料、橡胶等废弃物是处理城市生产、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D.用加热H2O2、稀H2SO4和Cu代替加热浓H2SO4和Cu制取CuSO418.“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苯制备环己烷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C.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苯与硝酸反成制备硝基苯19.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由苯制硝基苯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SiO2制备高纯硅20.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10﹣6m的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D.聚乙烯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都是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二.填空题(共3小题)21.煤燃烧产生的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地实现碳循环.如:a.6CO2+6H2O C6H12O6+6O2b.2CO2+6H2C2H5OH+3H2Oc.CO2+CH4CH3COOHd.2CO2+6H2CH2=CH2+4H2O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反应c中理论上原子利用率为.22.乙烯大量用来生产环氧乙烷,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工艺一:工艺二: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生产工艺是原子经济性好的反应,上述工艺一的原子利用率(填高或低);工艺二的原子利用率(填高或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工艺更环保、更经济.下列物质中加入金属钠不产生氢气的是.A.乙醇 B.乙酸 C.水 D.苯.23.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冶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A.CO转化为CO2,产生了碳酸酸雾B.SO2转化为SO3,产生了硫酸酸雾C.NO转化为NO2,产生了硝酸酸雾(3)“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从源头上实现污染预防.为控制汽车尾气污染,下列措施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有.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汽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三.解答题(共5小题)24.据最近新闻报道,我国200多个城市的地下水,超过一半受到污染.某城市地下水中,主要含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请思考下列问题:(1)该水属于硬水(填写“暂时”或“永久”).目前常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来进行水的软化,当阴离子交换树脂失效后可放入溶液中再生.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中有关水的实施措施中,属于“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的是A.节约用水 B.处罚废水排放不达标企业 C.将污水注入地下深井 D.杜绝污染源(3)海水淡化可以也获得生活用淡水.下面是海水利用电渗析法获得淡水的原理图,已知海水中含Na+、Cl﹣、Ca2+、Mg2+、SO等离子,电极为惰性电极.请分析下列问题:①在A、B两个交换膜中,属于阳离子交换膜是(填字母标号).②写出通电后阳极的电极反应式:.25.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反应I:CO(g)+2H2(g)⇌CH3OH(g)△H1反应II:CO2(g)+3H2(g)⇌CH3OH(g)+H2O(g)△H2①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填“I”或“Ⅱ”).②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I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温度250℃ 300℃ 350℃K 2.041 0.270 0.012由表中数据判断△H10 (填“>”、“=”或“<”).③某温度下,将1mol CO和3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mol/L,则H2的转化率为已知在常温常压下: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②CO(g)+1/2O2(g)=CO2(g)△H=﹣283.0kJ/mol③H2O(g)=H2O(l)△H=﹣44.0kJ/mol请计算1mol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1mol一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电池装置.①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 ,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6.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以下是与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三个主题,请根据已知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下列制备氯乙烷的反应中原子经济性最高的是(可多选).A.CH2═CH2+HCl﹣→CH3CH2ClB.CH3CH2OH+HCl﹣→CH3CH2Cl+H2OC.CH3CH3+Cl2CH3CH2Cl+HClD.CH2═CHCl+H2CH3CH2Cl由上述四个反应可归纳出,原子经济性高的是反应(填反应类型).有毒物质的无害化也是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ClO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消毒剂,还可将废水中少量的S2﹣、NO和CN﹣等有毒有害的还原性酸根离子氧化除去.请写出用ClO2将废水中剧毒的CN﹣氧化成无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并说明该方法的优点.2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LED灯,为其提供电的装置接受阳光照射后,便可将转化为电能.(3)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可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发生的反应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3)目前使用的能源多为化石燃料,如天然气、石油和.由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燃烧的产物有污染,所以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氢能、和太阳能等.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科学家正研究使用太阳能发电的方法将水分解得到氢气,推广使用太阳能是利用了太阳能(填字母)的特点.A.取之不尽 B.清洁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 D.可转变成电能、热能.28.向大气或水中排放某些物质会造成污染.排放硫的氧化物会导致(填“酸雨”或“臭氧空洞”);排放氟氯代烷等气体会导致(填“酸雨”或“臭氧空洞”);排放含(填“磷”或“钠”)的化合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排放含(填“汞”或“镁”)的化合物会导致水体重金属污染物.19:绿色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A 2.D 3.C 4.D 5.C 6.C 7.A 8.B 9.D 10.C 11.A 12.B 13.B 14.C 15.A 16.A 17.D 18.A 19.A 20.D二.填空题(共3小题)21.a100% 22.低高工艺二D 23.2CO+2NO2CO2+N2BA、B三.解答题(共5小题)24.永久碱DBCl-+2e-═Cl2↑25.I<40%442.8kJO2+2H2O+4e-=4OH-减小2CH3OH+3O2+4OH-=2CO32-+6H2O 26.AD加成2ClO2+2CN-═2CO2↑+N2↑+2Cl-产物为无毒的气体(CO2和N2) 27.ABCD太阳能SO2、CO2煤风能ABD28.酸雨臭氧空洞磷汞。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Sm 150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数目为0.1N A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10.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9全国Ⅲ)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关于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 AB.c(H+)=c(H2P O4-)+2c(HP O42-)+3c(P O43-)+c(OH-)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D.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pH、N A的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等,难度较小。

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中c(H+)=1×10-2mol·L-1,则1 L溶液中H+的数目为0.01N A,A项错误;磷酸溶液中的阳离子有H+,阴离子有H2P O4-、HP O42-、P O43-及OH-,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c(H2P O4-)+2c(HP O42-)+3c(P O43-)+c(OH-),B项正确;磷酸为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但c(H+)减小,pH增大,C项错误;磷酸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H3PO4H2P O4-+H+,向磷酸溶液中加入NaH2PO4固体,根据同离子效应可知,磷酸电离平衡向逆向移动,溶液酸性减弱,D项错误。

2.(2020山西太原高二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N H4+、S O42-、N O3-B.c(N O3-)=1 mol·L-1的溶液中:H+、Fe2+、S O42-、Cl-C.中性溶液中:N H4+、Fe3+、S O42-、Al O2-D.c(H +)c(OH-)=1×1012的溶液中:K+、Na+、S2O32-、F-,Na+、N H4+、S O42-、N O3-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c(N O3-)=1 mol·L-1的溶液中,H+、Fe2+、N 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中性溶液中Fe3+、Al O2-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c(H +)c(OH-)=1×1012的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S2O32-会反应生成S和SO2,故D错误。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含解析)【知识点的认识】1、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2、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同质量时:V1:V2=M2:M1(2)同温同体积时:④P1:P2=n1:n2=N1:N2 ⑤同质量时:P1:P2=M2:M1(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ρ1:ρ2=M1:M2=m1:m2【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内容,需要重点掌握.题型一:阿伏伽德罗定律典例1:(2011•新疆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分析:A、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一定温度、压强下,决定其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解答: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决定其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故A错误;B、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因此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故B正确;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同,标准状况下约为22.4L/mol,故C错误;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不同条件下体积不等的气体所含分子数可能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题型二: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典例2: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分析: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判断.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B、根据m=ρV,n=mM进行判断;C、n=mM进行判断;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解答: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二者所处的压强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二者的质量不相等,由于CO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C、二者质量相同,N2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C正确;D、根据pV=nRT可知,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二者的温度不一定相等,故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关键对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理解,可借助pV=nRT理解.【解题思路点拨】相对密度:在同温同压下,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质量相同的下列气体中,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A.CH4 B.N2 C.CO2 D.SO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C.1mol氧气的质量为16g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3.在同温同压下,某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体积比为2:3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A.42 B.56 C.21 D.72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密度比为16:11②密度比为11:16③体积比为16:11④体积比为11:16()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gB.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L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7.由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1,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A.2:1 B.3:2 C.2:3 D.1:28.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B.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C.若M(甲)>M(乙),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D.若M(甲)<M(乙),则的分子数:甲<乙9.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A.质量B.原子总数C.密度D.分子数10.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某气体的分子量为()A.28 B.60 C.32 D.41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 B.3 C.4 D.512.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A.CH4 B.O2 C.CO2 D.SO213.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abc B.bcd C.abcd D.acd14.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15.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 (Ne)D.p(H2)>p(Ne)>p(O2)二、填空题(共3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C原子数之比,二者的质量之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17.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H2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分子个数之比,原子个数之比为,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18.与16g氧气所含有分子数相同的氨气是g,与16g氧气所含原子总数相同的氨气是g;相同条件下,5.6g氮气中添加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与16g O2所占体积相同.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9.已知在标况下的四种气体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克H2S ④0.2molNH3用相应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1)体积最大的是;密度最大的是;(3)质量最小的是;(4)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20.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同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21.同温同压下,若A容器中充满O2和B容器中充满O3(1)若所含分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之比是;若两容器中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比是;(3)若两容器的体积比为3:2,则O2和O3物质的量之比为,质量之比为,密度之比为.【考点训练】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质量相同的下列气体中,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A.CH4 B.N2 C.CO2 D.SO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气体的体积越大,根据n=结合各物质的摩尔质量进行比较,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则物质的量越小,体积越小.解答:解:由V=nV m=×V m可知,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时,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物质的量越大,则气体的体积越大,则有:A.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B.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C.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D.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ol,则CH4的摩尔质量最小,所以相同质量时,体积最大,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气体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注意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相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C.1mol氧气的质量为16g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L.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解答: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B、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L,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故B错误;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mol氧气的质量为32g,故C错误;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物质的量及单位、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推论,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3.在同温同压下,某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体积比为2:3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A.42 B.56 C.21 D.7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结合n==以及物质的分子构成解答该题.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体积比为2:3,由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设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则有2x=3×28,x=4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中等.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密度比为16:11②密度比为11:16③体积比为16:11④体积比为11:16()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根据质量相同计算出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结合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计算并比较体积、密度关系.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设两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g,则S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11:16,根据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64g/mol:44g/mol=16:11,根据V=知,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44g/mol:64g/mol=11:16,所以①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以及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有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关公式的利用.5.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根据N=nN A可知,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判断.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B、根据m=ρV,n=进行判断;C、n=进行判断;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解答:解: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二者所处的压强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二者的质量不相等,由于CO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C、二者质量相同,N2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C正确;D、根据pV=nRT可知,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二者的温度不一定相等,故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关键对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理解,可借助pV=nRT理解.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gB.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L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根据m=nM=M计算;B、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C、根据ρ=计算判断;D、根据ρ=计算判断.解答:解:A、28gCO的物质的量是1mol,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物质的量也是1mol,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故A正确;B、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所以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不一定是VL,故B错误;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质量之比为7:11;由ρ=知,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未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摩尔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其体积,导致无法判断其密度之比,故C错误;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质量之比为7:11;由ρ=知,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未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摩尔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其体积,导致无法判断其密度之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气体体积、密度、质量的计算判断,难度不大,明确有关气体体积的计算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7.由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1,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A.2:1 B.3:2 C.2:3 D.1: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根据M=ρVm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解答:解: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g/L×22.4L/mol=22.4g/mol.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所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9.6:6.4=3: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难度中等,本题采取十字交叉法计算,简化计算.采取常见解法,容易理解,但计算繁琐,容易出错.8.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B.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C.若M(甲)>M(乙),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D.若M(甲)<M(乙),则的分子数:甲<乙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相同温度下,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等质量、等密度的甲、乙两种气体,根据ρ=可知气体的体积相等,结合n=以及PV=nRT比较压强大小,根据Vm=比较气体摩尔体积大小,根据n=判断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物质的量越大,气体分子数越多.解答:解:A.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等质量、等密度的甲、乙两种气体,根据ρ=可知气体的体积相等,故A错误;B.若M(甲)<M(乙),根据n=,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由PV=nRT可知,气体的压强:甲>乙,故B正确;C.根据n=,若M(甲)>M(乙),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根据Vm=,故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故C错误;D.根据n=,若M(甲)<M(乙),则n(甲)>n(乙),则气体的分子数:甲>乙,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点为D,注意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推导.9.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A.质量B.原子总数C.密度D.分子数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根据m=nM=M计算.B、根据N=nN A=N A结合分子构成计算原子总数.C、根据ρ=判断.D、根据N=nN A=N A计算分子总数.解答:解: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一个装有CH4,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所以两个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A、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由m=nM=M知,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M不同,所以两种气体的质量不同,故A错误.B、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含分子数相同,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所以两种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不同,故B错误.C、由ρ=知,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密度不同,故C错误.D、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含分子数相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C,会根据密度公式进行推导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密度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10.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某气体的分子量为()A.28 B.60 C.32 D.4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同温同压下,相同容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令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容器质量为m,根据容器充满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方程计算n、m的值;根据M=可计算X气体的摩尔质量,据此计算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令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容器质量为m,则:m+n×32g/mol=116g,m+n×44g/mol=122g.解得,n=0.5mol,m=100g.充满气体X后的质量为114g,所以气体X的质量为114g﹣100g=14g,物质的量为0.5mol.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所以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故选:A.点评: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是解题关键.1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 B.3 C.4 D.5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呈正比,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说明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应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进行,以此判断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解答:解: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说明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应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进行,即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则有:2+5>4+n,n<3,选项中只有A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推论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压强的变化分析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关系,避免繁琐的计算.12.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A.CH4 B.O2 C.CO2 D.SO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相同质量的气体,体积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摩尔质量越大,所占体积越小.据此判断.解答:解:A、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g/mol;B、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C、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D、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为64g/mol;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所占体积为CH4>O2>CO2>SO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可借助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可运用公式判断.13.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abc B.bcd C.abcd D.acd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判断;b、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计算各物质的质量进行比较;d、计算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结合化学式判断H原子的物质的量,据此解答.解答:解:①6.72L CH4物质的量为=0.3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③13.6g H2S 的物质的量为=0.4mol,④0.2mol NH3.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体积②>③>①>④,故a正确;b.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CH4为16g/mol②HCl为36.5g/mol ③H2S 为34g/mol④NH3为17g/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②>③>④>①,故b正确;c.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16g/mol=4.8g②HCl为0.5mol×36.5g/mol=33.25g ③H2S 13.6g④NH3为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故c正确;d.各物质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4=1.2mol②HCl为0.5mol③H2S0.4mol×2=0.8mol④NH3为0.2mol×3=0.6mol,所以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常用化学计量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14.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等体积时,根据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公式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于12C18O和14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体积相等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不等,因此密度不等,故A错误;B.1个12C18O分子中有16个中子,1个14N2分子中含有14个中子,二者均为双原子分子,原子数相等,即分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等,故B错误;C.12C18O和14N2均为14电子分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相等,所具有的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D.12C18O和14N2分子内均有14个质子,由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等质量的两种分子所具有的质子数不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一些重要概念与理论的理解能力,题目难度中等.15.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 (Ne)D.p(H2)>p(Ne)>p(O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据此判断.解答:解:Ne的摩尔质量为20g/mol,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摩尔质量越大,压强越小.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Ne)>p(O2).故选:D.点评: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可借助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二、填空题(共3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1:2,C原子数之比1:1,二者的质量之比7:11,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1:1.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根据N=nN A,以及n==,结合分子的构成进行计算.解答:解:根据N=nN A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而1个CO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CO2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2个O原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1:2,C原子数之比为1:1,根据n==,可知m=nM,二者的质量之比为:m(CO):m(CO2)=28:44=7:11,V=nV m,在同温同压下V m相同,则体积之比为:V(CO):V(CO2)=nV m:nV m=1:1,故答案为:1:2;1:1;7:11;1:1.。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工业合成氨-考点精练(含答案)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工业合成氨-考点精练(含答案)

工业合成氨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闪电时N2转化为NOC.合成氨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2.NH3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关于合成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艺涉及催化技术B.工艺涉及高温高压技术C.原料之一的氮气来自空气D.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100%3.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D.侯氏制碱法是将氨气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制得碳酸氢钠固体,再在高温下灼烧,转化为碳酸钠固体4.传统合成氨工业需要采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近来美国化学家使用新型铁系催化剂,在常温下合成了氨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合成氨方法是吸热反应B.新型合成氨方法可简化生产设备C.新型催化剂提高了N2和H2的转化率D.两种方法中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5.符合目前工业生产实际的化工生产原理是()A.合成氨工业中,由于氨易液化,N2、H2循环使用,所以总体上氨的产率很高B.氯气和氢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用水吸收得到盐酸C.氯碱工业中,电解槽的阳极区产生NaOHD.二氧化硫在接触室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在吸收塔内被水吸收制成浓硫酸6.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会降低反应速率,可提高N2、H2的转化率B.从海水中提镁过程中,电解熔融MgO可制备MgC.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固体的质量比阴极析出固体的质量小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7.如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A. N2和H2 B.催化剂 C. NH3 D. H28.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生产周期,故温度越高越好B.硫酸工业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提高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C.电解精炼铜时,精铜作阴极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9.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工业中,将NH3及时液化分离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B.氯碱工业中,使用离子交换膜可防止Cl2和NaOH溶液反应C.硫酸工业中,接触室内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沸腾炉中排出的SO2的热量D.硫酸工业中,SO2的催化氧化不采用高压,是因为压强对SO2转化率无影响10.最近美国化学家借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和热能,用空气和水作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氨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NH3是电解质B.该合成氨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C.空气、水、太阳能均为可再生资源D.断裂N2中的N≡N键会释放出能量11.有关合成氨工业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NH3的含量较小,所以生产氨的工厂的效率都很低B.由于氨可液化分离出来,N2、H2在实际生产中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很高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0℃,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20 MPa~50 MPa,因在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12.下列物质的工业制备原理不正确的是()A.氨气:N2+3H22NH3B.铝:2Al2O3(熔融)4Al+3O2↑C.氯气:MnO2+4HCl(浓)MnCl2+Cl2↑+2H2OD.硫酸:2SO2+O22SO3,SO3+H2O═H2SO413.下列关于合成氨和联合制纯碱工业生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大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B.联合制碱法生产工艺中采用循环操作,其目的是提高食盐的利用率C.从氨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NH3只占15%左右,所以生产氨的工厂效率都很低D.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不断地通入CO214.下列工业生产所涉及的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是()A.工业上制取氯气:MnO2+4HCl Cl2↑+MnCl2+H2OB.工业上合成氨:N2+3H2 2NH3C.工业上制取粗硅:SiO2+2C Si+2CO↑D.工业上生产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15.关于工业合成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动力、设备、材料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在高压下进行B.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工业合成氨C.在工业合成氨中N2、H2的循环利用可提高其利用率,降低成本D.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氨气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6.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哈伯法合成氨需要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左右的高温下,并用铁触媒作为催化剂,氨在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仍较少.最近英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 trans一Fe(DMeOPrPE)2的新催化剂,在常温下合成氨,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N2+3H2⇌2NH3.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哈伯法合成氨是吸热反应,新法合成氨是放热反应B.新法合成氨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可节约大量能源,具有发展前景C.新法合成氨能在常温下进行是因为不需要断裂化学键D.新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使平衡正向移动17.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工业中,将NH3及时液化分离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B.硫酸工业中,接触室内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C.氯碱工业中,使用离子交换膜可防止C12和NaOH溶液反应D.电镀工业中,必需将镀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18.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合成氨工业的生成流程如下:关于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混合气进行循环利用遵循绿色化学思想B.对原料气进行压缩可以增大原料气的转化率C.合成氨反应须在低温下进行D.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但是不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9.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属于合成氨主要原料的是()A. NO2 B.空气 C. Na2CO3 D. KNO320.下列生产工艺不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是()A.海水提镁:用电解氯化镁产生的氯气制取盐酸B.工业制硫酸:提高尾气排放的烟囱高度C.工业制胆矾:使用稀硫酸、双氧水溶解铜D.火力发电:在燃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二.填空题(共5小题)21.“低碳”既是时尚,也是环保要求.“低碳”在工业生产中意义重大,充分利用原材料,不排放或减少排放“三废”,不同工厂今后联合生产等都是很好的“低碳”生产方式.下面是几个工厂利用废气、废渣(液)联合生产化肥硫酸铵的工艺:请回答下列问题:(1)工艺操作②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3)副产品的化学式为.该联合生产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4)在实验室中检验合成氨厂排出的废气中是否含有氨气的方法是(5)写出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22.以天然气、焦炭、水、空气为初始原料,可以制得若干化工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合成氨中原料气体N2于空气,可采用将空气和两种方法,H2可采用上述反应①,其化学方程式为.对于合成氨N2+3H22NH3△H<0,其中N2与H2体积比高于1:3的原因是;及时分离NH3的方法是.(3)制取NH4NO3时,NH3的用途有两种,制HNO3的量大于与HNO3反应的量的原因.(4)发生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5)发生反应③生成C8H18的化学方程式为.23.氨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其用途广泛.(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工业上氨气可以由氢气和氮气合成如图1.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②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③一定温度下,2L密闭容器中,5mol N2和5mol H2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2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是(填字母).④简述一种检查氨气是否泄露可采用的化学方法:.(3)工业制硫酸的尾气中含较多的SO2,为防止污染空气,回收利用SO2,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①当氨水中所含氨的物质的量为3mol,吸收标准状况下44.8L SO2时,溶液中的溶质为.②(NH4)2SO3显碱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③NH4HSO3显酸性.用氨水吸收SO2,当吸收液显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填字母).a.c(NH4+)=2c(SO32﹣)+c(HSO3﹣)b.c(NH4+)>c(SO32﹣)>c(H+)=c(OH﹣)c.c(NH4+)+c(H+)=c(SO32﹣)+c(HSO3﹣)+c(OH﹣)(4)氨气是一种富氢燃料,可以直接用于燃料电池,下图是供氨水式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2:①氨气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最好选择(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②空气在进入电池装置前需要通过过滤器除去的气体是.③氨气燃料电池的反应是氨气与氧气生成一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和水,该电池的电极总反应是,正极的电极反应方是.24.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图:试回答:(1)装置甲的作用是:①,②,从丙导出的气体是,(3)乙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4)检验产物的简单化学方法是.25.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1)从图中选择制取氮气的合适装置:(填编号)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①②③(3)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说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乙装置中的CCl4的作用是.(4)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H+、OH﹣、、.三.解答题(共5小题)26.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氢气的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煤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设备B的名称,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4)设备C的作用;(5)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CO(g)+H2O(g)⇌CO2(g)+H2(g),已知10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27,若要使CO的转化超过90%,则起始物中c(H2O):c(CO)不低于.27.工业合成氨技术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之一.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1)设备 I的名称是,沿X路线循环的物质是(填字母).A.N2和H2 B.催化剂 C.NH3D.N2、H2和NH3合成氨中H2可以由焦炭和水蒸汽反应获得.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原料气中往往含有H2S、CO、CO2等杂质,必须除去这些杂质的目的是,常用K2CO3溶液除去C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近年有人将电磁场直接加在氮气和氢气反应的容器内,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合成氨,获得了较高的产率.电磁场对合成氨反应本质的影响是,该方法的优点是.(4)合成氨工业往往含有大量含氨废水,为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利用电解法将NH3•H2O转化为对环境无污染的加以处理.电解时以石墨做电极,以硝酸作为电解质,则理论上处理1mol NH3•H2O,电路中转移电子mol,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8.氨在工业上有很多重要应用,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煤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原料氢气的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设备B的名称,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3)设备C的作用是.29.氨气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产品,合成氨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图所示:(1)原料气中的氢气于水和碳氢化合物.请写出甲烷和水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在工业生产中,设备A的名称为,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上述生产中向母液通入氨气同时加入,可促进副产品氯化铵的析出.长期使用氯化铵会造成土壤酸化,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在土壤中尿素发生水解,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4)纯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写出任意两种用途:.(5)图中所示工业制法获得的纯碱中常含有NaCl杂质,用下述方法可以测定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样品m溶解沉淀固体n克①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②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30.合成氨工业、硫酸工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为:合成塔和接触室中的反应分别为:N2(g)+3H2(g)⇌2NH3(g)△H=0;2SO2(g)+O2(g)⇌2SO2(g)△H=0.(1)写出流程中设备的名称:B ,X .进入合成塔和接触室中的气体都要进行热处理,最理想的热处理方法是.(3)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下列生产中,采用循环操作的是(填序号).①硫酸工业②合成氨工业③硝酸工业(4)工业上常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而不用稀硫酸或水的原因是.(5)工业生产中常用氨﹣﹣酸法进行尾气脱硫,以达到消除污染、废物利用的目的.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2经处理可以得到一种化肥,该肥料的化学式是.(6)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下列条件或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①合成氨工业在高压下进行②合成氨工业和硫酸工业都使用催化剂③及时将氨液化而分离④硫酸工业中,净化后的炉气中要有过量空气⑤合成氨工业和硫酸工业都采用适宜的温度.工业合成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C 2.D 3.D 4.B 5.A 6.AC 7.A 8.C 9.B 10.C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CD 18.C 19.B 20.B二.填空题(共5小题)21.过滤N2+3H22NH3CaOCO2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气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3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22.深冷分离氧燃烧CH4+2H2O CO2+4H2制H2的成本高于制N2,为了提高H2的转化率,可以提高N2的加入量冷却使NH3液化NH3转化为HNO3的过程中,发生3NO2+H2O═2HNO3+NO及各步反应有损失,用于制HNO3的NH3量应较大CO2+2NH3CO(NH2)2+H2O8CO+17H2C8H18+8H2O 23.2NH4Cl+Ca(OH)22NH3↑+CaCl2+2H2ON2(g)+3H2(g)⇌2NH3(g)H=-93.36 kJ/mol减小0.5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容器,观察试纸是否变蓝,如果变蓝说明有氨气泄露.(或蘸取浓盐酸接近容器,观察是否有白烟生成,如果有白烟生成说明管道泄露(NH4)2SO3和NH4HSO3NH4++H2O⇌NH3•H2O+H+SO32-+H2O⇌HSO3-+OH-,SO32-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使溶液中c(OH-)> c(H+),溶液呈碱性ab碱性CO2 4NH3+3O2═2N2+6H2OO2+4e-+2H2O=4OH-24.干燥气体使N2和H2充分混合(或观察气泡以调节氢气、氮气流速)NH3、N2、H2N2+2H22NH3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丙的导管口,有白烟生成,说明有NH3生成(或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也说明有氨气生成)25.a干燥气体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混合气体出现红棕色气体防止倒吸NH4+NO3-三.解答题(共5小题)26.液化、分馏与碳反应后除去CO2C+H2O CO+H2CH4+H2O CO+3H2合成(氨)塔N2(g)+3H2(g)2NH3(g);冷凝塔或冷凝器;n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凝效果好将液氨与未反应的原料气分离13.8 27.合成塔AC+H2O CO+H2 防止催化剂中毒CO32-+CO2+H2O=2HCO3-在电磁场的作用下,氮氮三键更容易断裂,减少了合成氨反应所需的能量降低能耗,使反应更容易进行32NH3-6e-=N2+6H+ 28.合成塔N2+3H22NH3C+H2O CO+H2、CH4+H2O CO+H2冷凝器n高温气体从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却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凝效果更好将液氨和未反应的原料气体分离29.CH4+2H2O CO2+4H2或CH4+H2O CO+3H2沉淀池NH3+CO2+H2O+NaCl=NH4Cl+NaHCO3↓NaClCO(NH2)2+H2O=2NH3↑+CO2↑制玻璃、制皂、造纸、纺织、印染等往少量的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或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没有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洗涤干净(1-)×100% 30.循环压缩机沸腾炉充分利用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加热反应气①②③由于用稀硫酸或水吸收SO2时易形成酸雾,不利于SO2吸收(NH4)2SO4③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 B.SiO2 的物理性质与 CO2 类似 C.熔融烧碱样品使用的器皿是石英坩埚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Si
【答案】A 【解析】A、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计算机锌片,故 A 正确;B、SiO2 是不 溶于水的固体,CO2 是能溶于水的气体,两者物理性质不相似,故 B 错误;C、烧碱是 NaOH,石英是 SiO2,SiO2 属于酸性氧化物,SiO2 与 NaOH 发生 2NaOH+SiO2=Na2SiO3,因此 熔融烧碱时,不能使用石英坩埚,故 C 错误;D、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 SiO2,故 D 错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D
6、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
生如下反应: 3A(g)
B(g)+2C(g),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
阶段的 c(B)变化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 t1=15 s,则用 A 的浓度变化表示 t0~t1 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4 mol·L-1·s-1
人教版化学 2019 高考一轮选练习题(13)
一、选择题 1、某同学购买了一瓶“84 消毒液”,包装说明如下是( )
A.该“84 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4.0 mol·L-1 B.一瓶该“84 消毒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会变小 C.取 100 mL 该“84 消毒液”稀释 100 倍用以消毒,稀释后溶液中 c(Na+)约为
A.由 MgCl2 制取 Mg 是放热过程
B.热稳定性:MgI2>MgBr2>MgCl2>MgF2
C.常温下氧化性:F2<Cl2<Br2<I2
D.由图可知此温度下 MgBr2(s)与 Cl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Br2(s)
+
Cl2(g) ═MgCl2(s) + Br2(g) △H = -117kJ/mol
(5)由流程图可以看出,H+在酸浸时损耗,钒转化为 V4O41-2 (阴离子),Fe3+及 Al3+转化为沉 淀,所以“流出液”中阳离子最多的是 K+。
(6)“煅烧”时肯定得到 V2O5,其他物质自然写出。 答案:(1)V2O5+2H+===2VO+2 +H2O SiO2
(2)0.5 (3)Fe(OH)3 和 Al(OH)3 (4)碱 (5)K+
0.04mol·L-1 D.参阅该“84 消毒液”的配方,欲用 NaClO 固体配制含 25%NaClO 的消毒液 480
mL,需要称量的 NaClO 固体质量为 143 g 【答案】D
2、已知 O2F2 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 是还原剂 C.若生成 3.2gO2,则转移 0.4mole-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
度减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2O5)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 V2O5
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
物质 质量分数/%
V2O5
V2O4
K2SO4
2.2~2.9 2.8~3.1 22~28
SiO2 60~65
Fe2O3 1~2
【答案】C 【解析】A.加入少量 0.10 mol·L− 1 盐酸可以使 0.10 mol·L− 1 氨水中 NH3·H2O 的电离 程度增大,A 不正确;B.加水稀释使 0.10 mol·L− 1 氨水中 NH3·H2O 的电离程度增大,B 不正确;C.加入少量 0.10 mol·L− 1NaOH 溶液使 0.10 mol·L− 1 氨水中 NH3·H2O 的电离 程度减小,C 正确;D.加入少量 NaCl 固体对氨水的电离没有影响,D 不正确。本题选 C。 8、常温下,取一定量的 PbI2 固体配成饱和溶液,t 时刻改变某一条件,离子浓度变化如
(2)欲使 3 mol VO2+变为 VO +2 需转移 3 mol e-,1 mol KClO3 作氧化剂生成 Cl-转移 6 mol e-,所以需 KClO3 至少 0.5 mol。 (3)“中和”时加入 KOH 溶液,钒以 V4O 41-2 形式存在于溶液中,K2SO4 可溶,Fe3+和 Al3+分别 转化成 Fe(OH)3 和 Al(OH)3 沉淀进入“废渣 2”。 (4)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洗脱过程,增大 c(OH-),有利于平衡向左移动,所以淋洗液应呈碱性。
= = △= = =
(6)2NH4VO3
V2O5+2NH3↑+H2O↑
解析:(1)V2O5 及 VO +2 中的 V 均为+5 价,“酸浸”时,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原子守恒 及电荷守恒不难写出离子方程式;“酸浸”时,V2O5 转化成 VO+2 ,V2O4 转化成 VO2+,K2SO4 可 溶于水,Fe2O3 及 Al2O3 分别转化成 Fe3+和 Al3+,所以“废渣 1”的主要成分是 SiO2。
A.SiF4 的电子式为 B.14C 与 14N 两种核素中的中子数相同
C.116 号元素“鉝”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 VIA 族
D.具有非极性键的乙烯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氟原子最外层满足 8 电子结构,A 错误;14C 中子数为 8,14N 中子数为 7,B 错误; 118 号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位于第七周期,0 族,按此规律依次前推,116 号元素“鉝” 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 VIA 族, C 正确;氢原子最外层只有 2 个电子,D 错误;正确答案 选 C。 5、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t1 时该反应达到平衡, A 的转化率为 60% C.该容器的容积为 2 L,B 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 D.t0~t1 阶段, 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 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 3A(g) B(g)+2C(g) ΔH=-50a kJ·mol-1 【答案】B
7、下列方法中,可以使 0.10 mol·L− 1 氨水中 NH3·H2O 的电离程度减小的是 A.加入少量 0.10 mol·L− 1 盐酸 B.加水稀释 C.加入少量 0.10 mol·L− 1NaOH 溶液 D.加入少量 NaCl 固体
离子交换 (4)“离子交换”和“洗脱”可简单表示为:4ROH+V4O41-2 洗脱 R4V4O12+4OH-(ROH 为强 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了提高洗脱效率,淋洗液应该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 “中”)。 (5)“流出液”中阳离子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沉钒”得到偏钒酸铵(NH4VO3)沉淀,写出“煅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O2F2 中氧和氟的化合价分别为+1 和-1,在反应
H2S+4O2F2=SF6+2HF+4O2 中,S 由-2 升高到+6,O 由+1 降低到 0,所以硫化氢是还原剂、
二氟化二氧是氧化剂。A.氧气是还原产物,A 不正确;B.O2F2 是氧化剂,B 不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 4mol O2,转移 8mol e-。3.2gO2 的物质的量为
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PbI2 的 Ksp 为 2×10-6 B.常温下,Ksp(PbS)=8×10-28,向 PbI2 的悬浊液中加入 Na2S 溶液,反应 PbI2(s)+S2-
(aq) PbS(s)+2I-(aq)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5×1018 C.温度不变,t 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溶液中加入了 KI 固体,PbI2 的 Ksp 增大 D.温度不变,向 PbI2 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铅浓溶液,平衡向左移动,Pb2+的浓
Al2O3 <1
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 V2O5 转化为 VO+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 V2O4 转化成 VO2+。“废渣 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氧化”中欲使 3 mol 的 VO2+变成 VO+2 ,则需要氧化剂 KClO3 至少为________mol。 (3)“中和”作用之一是使钒以 V4O 41-2 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废渣 2”中含有________。
0.1mol,若生成 3.2gO2,则转移 0.2mole- ,C 不正确;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1:4,D 正确。本题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其简单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判断陌生物 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根据 F 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表现-1 价,去判断氯化物中其他元素的化 合价。 3、下列关于硅及二氧化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