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绿帽子的由来及出处 中国古代绿帽子的典故
古人戴绿帽子故事 鲁桓公和鲁庄公父子俩的悲哀
![古人戴绿帽子故事 鲁桓公和鲁庄公父子俩的悲哀](https://img.taocdn.com/s3/m/9bc982c828ea81c758f5786f.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人戴绿帽子故事鲁桓公和鲁庄公父子俩的悲哀导语:要说在皇宫中给皇帝戴绿帽子的要属吕后为第一人了,所以这么看来给皇帝戴绿帽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做出如此出格的事要说在皇宫中给皇帝戴绿帽子的要属吕后为第一人了,所以这么看来给皇帝戴绿帽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亦可证明此女子的性格与一般人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带戴帽子的故事。
谁的故事呢?是鲁桓公与鲁庄公。
鲁桓公,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五位国君,谥桓。
公元前711年,鲁隐公被杀,鲁桓公即位,后来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公元前694年,发现齐襄公与文姜通奸,被齐国公子彭生杀死于齐国,嫡长子鲁庄公即位。
鲁桓公与鲁庄公父子俩的悲哀春秋时期,鲁国国君特别爱娶齐国公的女儿为夫人,而齐国的公主大多不是“省油的灯”,多不守“妇道”,爱给鲁国国君戴绿帽子。
齐僖公的女儿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后还与自己的哥哥(即后来的齐襄公)保持着原来的情人关系,最后,齐襄公居然派杀手暗杀了鲁桓公。
鲁庄公的母亲,是齐僖公的女儿文姜。
文姜,并不是指她姓文,名姜。
夏、商、周三代以前,有贵族身份的男子只称氏与名,而不称姓。
只有妇人称姓,周朝的齐国为姜姓。
文是指有才华,所谓文姜是指有才华的姜姓女子。
年轻时的文姜,跟很多少女一样,怀有绮丽的王子公主梦。
不过她心目中的王子,可不是鲁庄公的老爹,而是自己的哥哥-齐国的公子诸儿。
《史记》称文姜为“妇”而不称“女”,就是说,她在出嫁前与哥哥诸儿已跨越了最后的界限。
文姜与诸儿的乱伦之恋,成了天下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生活常识分享。
绿帽子的故事
![绿帽子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6503e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f.png)
绿帽子的故事绿帽子,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词汇。
它不仅仅是一种帽子的颜色,更是一种令人不快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一直都被视为不祥的颜色,而“戴绿帽子”更是成为了一种耻辱和不忠的代名词。
那么,绿帽子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故事开始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李白的年轻人。
他是一个勇敢而又聪明的青年,深得村里人的喜爱。
然而,村子里的人并不知道,李白却有一个深藏不露的秘密。
他深爱着一个名叫王昭君的女子,而王昭君却已经许配给了李白的哥哥。
李白的哥哥并不是一个好人,他虽然外表慈祥,但内心却阴险狡诈。
他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出卖了自己的兄弟,让李白成为了整个村子人口中的笑柄。
李白心灰意冷,最终选择了离开这个村子,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
他穿过了大山,趟过了大河,却始终无法忘记心中的痛苦和屈辱。
他开始变得愤世嫉俗,对人心存怀疑。
他不再相信爱情,也不再相信友情。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报仇雪恨。
然而,命运却总是充满了戏剧性。
在他流浪的日子里,他遇到了一个叫做柳如是的女子。
柳如是是一个善良而又聪明的女子,她对李白的遭遇深表同情,决定帮助他。
柳如是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打动了李白,他重新找回了对人性的信仰,重新找回了对爱情的渴望。
在柳如是的帮助下,李白终于找到了机会,将哥哥的丑恶行径揭露了出来。
李白的哥哥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李白也重新获得了他的名誉和尊严。
他和柳如是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绿帽子并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考验。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而这些挑战和考验都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真正懂得珍惜和感恩。
正如李白一样,他经历了绿帽子的耻辱,最终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因此,让我们不要害怕绿帽子,也不要因为别人的笑话而放弃自己的幸福。
让我们用坚强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相信自己,相信爱情,相信幸福。
因为,只有经历了绿帽子的故事,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幸福的珍贵。
历史趣谈绿帽子的历史 绿色古人眼里是一种卑贱的颜色
![历史趣谈绿帽子的历史 绿色古人眼里是一种卑贱的颜色](https://img.taocdn.com/s3/m/58039adaaa00b52acfc7caec.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绿帽子的历史绿色古人眼里是一种卑贱的颜色导语:在色彩的认知上,古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古人眼里,绿色是一个“卑贱”的颜色。
举几个例子:前些年有一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身为县在色彩的认知上,古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古人眼里,绿色是一个“卑贱”的颜色。
举几个例子:前些年有一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身为县令的狄仁杰绿袍加身,一改过去的朱红袍,有的人以为这是色彩美的需要。
还有就是帽子的颜色。
任何颜色的帽子都没有问题,唯独绿帽子万万不可。
为什么?“穿红挂绿”对于今人是服装鲜艳的意思,穿绿对于古人来说,是表示身份的卑贱,戴绿更是一句十分难听的骂人话,由此引出来东方文化的“绿帽子”话题。
先设问一下,绿色何以遭此厄运呢?《广韵》中解释绿为“青黄色”,孔颖达注疏“绿,苍黄之间色”。
现代色彩学将色分为原色、间色,原色有红黄蓝三种,即“三原色”,古代我国将原色称作“正色”,正色有红黄蓝白黑五色,正色的地位是很高的。
如秦朝以“水德”王,“水色黑”,因而秦代的旌旗都是黑色的;古人认为地是黄色,位置在中央,所以皇帝服黄色。
到清代有正黄白红蓝和镶黄白红蓝“八旗”,都是正色。
而绿旗兵排在八旗之外,皆是汉人军队。
绿之地位不高,就因为它是间色,是蓝色和黄色调和而成的。
绿色喻为“贱”自《诗经》始,《邶风·绿衣》中“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是说古人以黄色为上,绿色为下,而绿作了上衣,而黄作了下裳,上下易位,比喻夫人失位贱妾上僭,所以“心中忧矣”。
绿色在三千年前已被视为卑微卑贱。
至于绿帽子更是有源流可查的。
“戴绿帽子”是指妻子与别人私通的丈夫,这种说法一开始不是这样的。
春秋时,有卖自己的妻女求食者,都要裹绿头巾,以别贵贱。
从生活常识分享。
绿帽子,你知道多少
![绿帽子,你知道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4e0ee90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4.png)
绿帽子,你知道多少
绿帽子,这个词,现在随着物质条件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出轨,婚外情等越来越常见,不禁想探究下绿帽子的由来
绿帽子,按照字面意思:指绿色的帽子,绿色原本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颜色,为何会与婚外情,出轨,不忠联系起来了呢,这不得不说绿帽子的两个典故
典故1:
传说古时候一对夫妻,生活富足,丈夫多金,妻子貌美,奈何丈夫忙于生意,冷落妻子,不免内心渐渐空虚,让一些登徒浪子有机可趁,一来二去,跟街上一个卖布匹的好上了,
奈何女子丈夫外出时间不定,于是女子和情夫商量,要了一块绿色的布,给丈夫做了一顶绿色的帽子,每当丈夫要出远门就给他戴上,美其名曰,防止日晒雨淋,卖布的看到女子丈夫头顶绿色帽子出门就表示
要出远门了,于是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和女子幽会,丈夫却带着绿色帽子,心理还觉得妻子体贴入微,于是绿帽子就流传下来了典故2:
《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
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
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
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绿色头巾是低贱之装束,即一直是贱民隶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装束,说一千道一万,家有娇妻,男人除了在外打拼,还需要给妻子多点关心,更多的是心理和生理上的安慰,这样才能减少头戴绿帽的概率哦
今天的冷知识就分享到这了,希望大家喜欢并关注,后续还有其他冷知识分享给大家哦。
绿帽子的历史典故(2)
![绿帽子的历史典故(2)](https://img.taocdn.com/s3/m/4d1478a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c.png)
绿帽子的历史典故(2)绿帽子的历史典故:第二种说法绿帽子起源于元明两朝,是由从事妓院歌坊等贱业的标志色演变而来。
古代汉民族是十分重视色彩的民族,《礼记》里说: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
后来秦灭周,又尚黑;汉灭秦,武帝易服色,改为尚黄。
到了魏晋,情况比较复杂,天子和群臣要按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节穿戴五种朝服,其色依次是青、朱、黄、白、黑,真够烦的。
隋唐建立后,正式把服饰的颜色作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
太宗贞观年间规定:皇帝就穿黄色的龙袍,百官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
以后各朝代均大体沿袭此法。
自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服饰的颜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
到了唐代,官制规定,六品、七品官着绿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一诗中用青衫代称。
他的《忆微之》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中。
直到元明两代,朝廷规定,乐人、****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以标志所从事的贱业。
从此,绿帽子开始成为从事贱业的标志色,并逐渐演变为专门用来指那些家中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
《元典章》规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
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也就是说,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
由此可见,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
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
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明代仍依旧制,洪武三年下诏曰:教坊习乐艺,青字顶巾,系红线褡膊。
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
还限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在《国初事迹》一书中,也说到明初朱元璋对南京娼妓所作的种种规定,对娼妓家的男子指令必须头戴绿巾。
妓家男子,其妻女皆从事卖笑生涯;而乐工,一般来说其妻女皆为歌妓。
绿帽子一词怎么来的
![绿帽子一词怎么来的](https://img.taocdn.com/s3/m/a3e73a8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f.png)
绿帽子一词怎么来的
1、绿帽子这一词语原本指绿色的帽子,现在多半指伴侣出轨。
其隐约的含义是伴侣的一方和其他人约会相好,另一方就称被戴了绿帽子。
被人戴了绿帽子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绿帽子这个词也相传很久,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来源于下面的这个古老的民间传说。
2、传说:在古代有一对夫妻。
妻子是一位主妇,娇美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就在家里做一点针线活。
因为她长得漂亮,所以就遭来了附近的一些小伙子们的追求。
她的丈夫是一个做生意的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所以,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富裕,但是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这位妻子就不免有些寂寞。
卖布之人
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上一个卖布的人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在一起厮混。
有一次,他的丈夫骑马到城外打猎去了,卖布的人看到了,以为他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走进了那位妻子的卧室。
然而不料,当晚丈夫却回来了,没有办法,卖布的人只好在人家的床底待了一整晚。
这件事之后,这位妻子就向卖布的人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绿色的帽子给自己的丈夫,还和卖布的人说,如果你看到我丈夫戴上绿色帽子外出,你就可以来了。
后来,这位卖布的人每次看到这位丈夫头戴绿帽子,就知道他会到外地做生意,晚上不回家。
当晚,
他就会得意洋洋地走进那位妇人的卧室。
后来这件事发酵之后,百姓们就把绿帽子当做了对方出轨的象征,这个故事也流传到了今天。
“绿帽子”由来:在元朝时成为娼妓家属的标志绿帽子元朝
![“绿帽子”由来:在元朝时成为娼妓家属的标志绿帽子元朝](https://img.taocdn.com/s3/m/8fe03b8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e.png)
“绿帽子”由来:在元朝时成为娼妓家属的标志绿帽子元朝“绿帽子”由来:在元朝时成为娼妓家属的标志
核心提示:“绿”是贱色的一种,只配给下层平民使用,元代以后,“绿头巾”被用来作为娼妓亲属的专用服饰。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0年4月29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题为:《“绿帽子”的由来》
要说“绿帽子”这个词的由来,我们不妨先追溯一下先民的服色观念。
进入阶级社会后,“绿”是贱色的一种,只配给下层平民使用。
后来“绿”作为官服之色,其地位也排在最末。
到唐以后又有新的发展。
《封氏闻见记》载:“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
日满乃释。
”绿头巾,竟成为惩罚犯错吏人的手段,其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元代以后,“绿头巾”被用来作为娼妓亲属(男性)的专用服饰。
显然,现在说的“绿帽子”是由元时的“绿头巾”直接传承而来的,而其真正的渊源,则在更早的时候。
[责任编辑:安梁]
标签:绿帽子元朝官服娼妓。
“绿帽子”的起源
![“绿帽子”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172b2d0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1.png)
绿帽子的起源绿帽子,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
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
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
元朝、明朝时,官府要求娼妓家中的男人都得戴绿头巾。
从此以后,就用戴绿头巾、绿帽子等来讥讽妻子有外遇或淫行的男人。
于是女人红杏出墙,自家的男人便戴起了绿帽,所谓红花还得绿叶配,一红一绿交相辉映。
朱元璋对上自天子、亲王、文武百官,下至老百姓的衣服样式,都做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这些规定从样式、颜色、花纹、料子,到衣袖的长度、开衩的高度,几乎无所不包。
一一罗列几乎不可能,只能简单举几个例子:他规定金绣、锦绣、绫罗这样的材料只能由贵族和官员们使用,普通老百姓不管多有钱,也不能用这些材料来做衣服。
老百姓的衣料只限于四种:绸、绢、素纱、布。
一般来讲,商人经济实力比较强,偏偏规定商人低人一等,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的衣服,即使你富可敌国,也没权利穿绸子。
农民家里只要有一人做生意,则全家不许穿绸穿纱。
除皇族外,官员百姓的衣服上不能绣飞鱼、大鹏、狮子等图案,不许用四宝相花、大西番莲、大云花样,不许使用黑、紫、绿、柳黄、姜黄、明黄等色。
老百姓的首饰上不许使用黄金、白玉、珍珠、翠玉,只许用银子。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下诏规定老百姓不许戴“四带巾”束发。
他发明了一种网巾,四四方方,其形状与“四方平定”相谐,因此命名“四方平定巾”,颁行天下,全国百姓都要服用。
洪武二十二年又规定农民可以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但非务农者则绝对不可戴用。
至于官员,除洪武初年制定了详细的官帽细则外,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又命令文武官员遇雨时可以戴雨帽,因公出差在外时也可以戴遮阳帽,入城后则不许戴。
洪武末年,为了体现皇帝对读书人的特别关照,特别开恩,允许读书人在天热时戴遮阳帽。
朱元璋对穿靴子特别重视,他规定普通老百姓的靴子“不得裁制花样金线装饰”。
历史趣谈:汉朝是如何神话刘邦的 先给其父戴顶绿帽子
![历史趣谈:汉朝是如何神话刘邦的 先给其父戴顶绿帽子](https://img.taocdn.com/s3/m/701b197df5335a8102d2204a.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朝是如何神话刘邦的先给其父戴顶绿帽子导语:自古以来,皇帝坐稳了江山之后大都会为自己出生时鼓吹一段天降异象的段子,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天命真子,为其皇位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找一个理由...自古以来,皇帝坐稳了江山之后大都会为自己出生时鼓吹一段天降异象的段子,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天命真子,为其皇位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找一个理由。
史料中就曾记载过赵匡胤和朱元璋出生时“满屋红光”,不过和我们的汉高祖刘邦一对比起来,那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
从出生的那一刻,刘邦就开始了他的神话之路。
司马迁在写《史记·高祖本纪》中就给他的父亲戴了一顶绿帽子,写道:“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这里可以看出,刘邦是母亲在睡梦中与蛟龙交合后的产物,换句话说,其母亲怀的是真正的“龙种”,刘邦是神(蛟龙)的儿子,以神的名义来统治一个国家,自然是众望所归。
作为龙子,相貌定是不凡。
司马迁又接着写道:“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这里的意思是说刘邦有高高的鼻梁、长着一幅龙的额头,同时还是位潇洒飘逸的“美髯公”。
但是长得帅并不能说明刘邦的神奇啊,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七十二黑子”,这个是与炎帝的七十二日之数相吻合的,(相传炎帝的母亲游华山时,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
)所以刘邦斩白蛇之后,刘邦又被老妪说成是炎帝的儿子。
如此一来,刘邦是神龙的后代似乎已成铁定的事实。
但是还不够,既然是神龙的儿子,那身上总要有一些龙的气息和影子吧,于是司马迁继续写道:“所居上常有云气”、“其上常有龙”。
意思就是说他的住所上空经常出现象征富贵和龙相的云气,身上也经常出生活常识分享。
绿帽子的典故
![绿帽子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cd82c3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a.png)
绿帽子的典故
绿帽子的典故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这个典故源自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它描绘了男性被妻子出轨,从而戴上绿帽子的情景。
尽管这个典故在现代社会并不常见,但它仍然在一些文学作品、影视剧以及民间故事中被提及,成为广为人知的象征。
绿帽子这个比喻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戏曲《西华山》中。
剧中,一个名叫刘义的农夫因为长期外出务工,他的妻子丁香便与陈二好私通。
一天,刘义回到家中,发现自己戴上了绿帽子。
这个典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了形容妻子出轨的代名词。
在古代,这种出轨行为被视为极大的耻辱,男人戴上绿帽子则被认为是他的“脸面被丢尽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观念逐渐开放,绿帽子的含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现代人普遍认为,婚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出轨并不仅仅是妻子的错。
因此,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妻子身上并不公平,戴绿帽子也不再是男性的羞辱。
尽管如此,绿帽子的典故在文化中仍然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它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用来形容复杂的婚姻关系和情感纠葛。
有时,它也被用来调侃男性在感情上的软弱和无能。
当然,这种使用方式往往是在轻松的语境下进行的,不会引起过多的争议。
总的来说,绿帽子的典故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有趣而复杂的话题。
它源自于古代传统婚姻观念,经过时间的演变,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负面含义。
如今,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个有趣的话题或者是一种调侃的手段来使用。
无论如何,理解典故的来历和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绿帽子的由来典故
![绿帽子的由来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fa6e4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5.png)
绿帽子的由来绿帽子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美丽的少妇,因模样俊美,招来大批狼友追求。
丈夫是一个生意人,需要常年到外地做生意。
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形影单只,闺房寂寞。
有一天,妻子终于忍不住孤单,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
在丈夫外出期间,他们就没羞没臊生活在一起了。
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经过街市。
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他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少妇的卧室,谁知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那卖布的只好哆哆嗦嗦躲在人家的床底下趴了一整夜。
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你就可以过来了。
自此以后,“绿帽子”就成了男人的特定耻辱标志。
另外一种说法:在元朝时期,青楼女子被视为一种职业,她们的家属需要佩戴绿色的帽子,以示区别。
这种规定逐渐演变为一种耻辱的象征,后来成为男性最觉耻辱的称谓。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在唐朝时期,有姓刘的商人长期在外工作,他的妻子便与一位书生相好。
为了方便幽会,妻子让丈夫在出门时戴上绿帽子。
后来,戴上绿帽子就成为了妻子的出轨信号。
另一种说法是,在古代,绿色的头巾被视为一种低贱的标志,因为这种颜色和帽子种类的低贱性,就已经和精神上的侮辱含义挂钩了。
把妻子女儿卖出去混饭吃的男人,是可耻的,就得戴绿头巾。
后来,这种做法逐渐演变为一种耻辱的象征,成为男性最觉耻辱的称谓。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古代,男子在街上走的时候被女人认出来,就会戴上绿帽子以示羞辱。
这种做法逐渐演变为一种耻辱的象征,成为男性最觉耻辱的称谓。
总的来说,绿帽子的由来与出轨、耻辱和男性尊严有关。
无论哪种说法,都反映了男性对女性出轨的耻辱感和对自己尊严的维护。
绿帽子的由来的典故
![绿帽子的由来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62c4d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1.png)
绿帽子的由来的典故
绿帽子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典故来自中国古
代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潘安的官员,他非常相信自己的
妻子对他忠诚,甚至对其他人说自己的妻子是绝对不可能出轨的。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潘安却发现了自己的妻子与一位富商私通。
为了验证这一事实,潘安设计了一场陷阱,让妻子与富商共同进入
了一座寺庙。
当两人走出寺庙时,潘安发现富商戴着一顶绿色的帽子,而他的妻子也戴着同样的绿帽子。
这一幕让潘安感到非常愤怒
和羞辱,他决定离婚并放逐妻子。
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整个社会,人们开始将戴绿帽子与妻子出
轨联系在一起,绿帽子也因此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对于“被出轨”的丈夫的标志。
这个典故也成为了后来“戴绿帽子”这一成语的由来。
尽管这个典故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那么严肃,但“戴绿帽子”这个成语却一直延续至今,用来形容丈夫因妻子的外遇而感到羞辱
和愤怒的情况。
不过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婚姻关系,而是被更广泛地用来形容各种被背叛或丢脸的情况。
绿帽子的历史典故
![绿帽子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ade6171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6.png)
绿帽子的历史典故绿帽子是对妻子与人有奸情者的蔑称。
你们知道有关绿帽子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历史典故,欢迎阅读绿帽子的历史典故:第一种说法绿帽子是来源于唐宋时期,是由荡妇偷情信号演变而来的.这种说法说的是唐宋时期文风长盛不衰,正是名士倍出之时。
当时文人雅士之间相互推崇,吟诗作赋,相互结交,有时候只为推敲诗词更是彻夜不眠,只道是知己难逢.当时有一文人名叫李缘铭,酷爱辞赋,经常邀朋唤友来家中作客,同时他也经常去友人家中作客,诗文唱和。
李缘铭有一年轻貌美的妻子,因常常独守空房而深感痛苦不堪。
而她家隔壁有一户人家,男子因丧妻一直单身。
这位男子自然见过这位天仙一般的美女,他常常爬在院墙上偷看,并且一直垂涎着她的美貌,但她却是虽有色心却没色胆。
有一天,李缘铭又去朋友家中作客,妻子倍感冷清,闲来没事,便依在门口看着门外发愣。
这时隔壁的男子也正坐在门口发呆,而认同命相怜,便不知不觉聊天起来。
于是在以后一段日子里,每当寂寞的时候她便找他聊天,而他也迫切的等着她来找他。
正所谓日久生情.时间一长,两人之间竟然产生了些许的情素.终于有一天她和他有了第一次的风流,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这李缘铭平时本就很少在家,对她也是关注得少,因而他妻子红杏出墙的事情,他一点也不知道.然而正所谓作贼心虚,这李缘铭平时虽然很少在家,但有时候他毕竟还是会回家的。
由于害怕俩人的事情被其察觉,所以他们思前想后决定想一个办法,以免正巧这李缘铭在家碰到。
想来想去俩人一时也没想不出个好主意。
有一天,李缘铭的妻子准备上街卖点饰品,但此时正值中午,太阳高悬,于是她便把自己丈夫平时戴的帽子戴在了自己头上,而当时的文人都喜爱戴着绿色的帽子。
也许是因为文人们觉得绿色有青春蓬勃之意。
然而,这顶绿帽子却给了李缘铭的妻子的电石火花般的灵感,使她在无意之中突然想出了一个好的主意。
于是每当李缘铭不在家的时候,她便戴着他的绿帽子在外面走动,隔壁男子看到后就心领神会,前来偷情。
史上最荒淫的绿帽子事件
![史上最荒淫的绿帽子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817e4d852458fb770b565c.png)
(摘自《写意论坛》2010 年 4 月 23 日) (编辑 雷 蕾)
有了战功的杨广便不满足以后仅有 的王位了,不久,他就开始夺嫡的行动, 向他的同胞哥哥皇太子杨勇伸出毒手。
公元 600 年,即隋朝开皇十九年,杨 广将“诬以谋反”的法宝罩到杨勇头上, 杨坚立刻下令把杨勇贬为平民,囚禁深 宫,后改立杨广当皇太子,杨广取得了夺 嫡成功的全面胜利。公元 604 年,即隋朝 仁寿三年,杨坚前往长安西北 120 公里外 的 仁 寿 宫 避 暑 ,不 料 身 患 重 病 ,卧 床 不 起。杨广入宫侍奉父皇之时,趁机在其 父的病榻之前侮辱了他早就垂涎三尺的 宣华夫人。不久,杨坚便口吐鲜血而死。
“ 天 生 丽 质 难 自 弃 ,一 朝 选 在 君 王 侧 。 回 眸 一 笑 百 媚 生 ,六 宫 粉 黛 无 颜 色 。 春 寒 赐 浴 华 清 池 ,温 泉 水 滑 洗 凝 脂 。 侍 儿 扶 起 娇 无 力 ,始 是 新 承 恩 泽 时 。 云 鬓 花 颜 金 步 摇 ,芙 蓉 帐 暖 度 春 宵 。 春 宵 苦 短 日 高 起 ,从 此 君 王 不 早 朝 。 承 欢 侍 宴 无 闲 暇 ,春 从 春 游 夜 专 夜 。 后 宫 佳 丽 三 千 人 ,三 千 宠 爱 在 一 身 。 金 屋 妆 成 娇 侍 夜 ,玉 楼 宴 罢 醉 和 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的
由于杨广在隋朝兴兵剿灭南朝的陈 国、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以及北上击 败突厥进犯等重大战役中屡建奇功,不 久便被加封为太尉之职。从这一点看 来,他倒也和唐太宗李世民有些相似,都 是次子,都有战功,都是通过非常手段得 到的皇位,只不过李世民比杨广的政绩
戴绿帽子典故
![戴绿帽子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77fc7e1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30.png)
戴绿帽子典故
嘿呀,朋友们!今天来唠唠“戴绿帽子”这个典故呀,这说法现在大家都懂啥意思,可它背后的故事还挺有意思呢,听我给你们讲讲我之前听老一辈人聊天时知道的事儿吧。
那时候在老家,几个老爷爷坐一块儿晒太阳唠嗑呢,就说到了这个“戴绿帽子”的由来。
说是在古代呀,有个小地方,那儿的规矩可多了。
那时候呀,要是家里有女人做了那等不忠贞的事儿,就得给她男人一个特别的“标记”,啥标记呢?就是让男人戴上绿色的头巾,好让周围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家出了那样的丑事儿了。
我记得有个老爷爷还讲得绘声绘色的,说有个小商贩,经常出去跑生意,一走就是好些日子。
他媳妇呢,耐不住寂寞,就和隔壁的一个男人好上了。
刚开始还偷偷摸摸的,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呀,慢慢的,街坊四邻就都知道这事儿了,不过大家一开始也都没明说,就私下里悄悄议论。
后来呀,有一回这小商贩又出门了,等他再回来的时候,发现街坊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还有些小孩子在他背后指指点点,小声嘀咕着啥。
他一开始还挺纳闷呢,心里想着自己也没得罪人呀,咋大家这样呢。
结果有个好心的老邻居,实
在看不下去了,就偷偷把他拉到一边,跟他说了他媳妇的事儿,还告诉他呀,现在外面都传开了,说按照规矩,他得戴个绿头巾出门,让大家都知道这情况呢。
那小商贩一听,气得脸都红了,回家就和媳妇大闹了一场呀。
从那以后呀,“戴绿帽子”就慢慢成了一种指代男人被妻子背叛的说法了,一直流传到现在呢。
从老一辈人讲的这个事儿就能看出来呀,这说法还真有这么个挺有意思又挺心酸的典故呢,哈哈,现在咱们一说这词儿,大家心里都明白啥意思啦。
也说“绿帽子”一词的由来
![也说“绿帽子”一词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4b2bda5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b.png)
也说“绿帽子”一词的由来日前见有人写《'绿帽子’一词的由来》一文说“绿帽子”一词出自唐朝红杏出墙的李缘铭妻戴丈夫的绿帽子出门一事。
文中还说“而当时的文人都喜爱戴着绿色的帽子。
”这种说法让人不能苟同。
“绿帽子”由“绿头巾”而来,曾多次见人引用明朝郎瑛《七修类稿》中有关“绿头巾”的一段文字:“及见春秋时有货妻女求食者,谓之'娼夫’,以绿巾裹头,以别贵贱。
”可见不看好绿帽子、或者绿头巾的历史由来已久。
《汉书·东方朔传》说馆陶公主向汉武帝引荐了她的情夫董偃,董偃出场时就是头戴绿帻的。
颜师古的注是:“绿帻,贱人之服也。
”古人士二十而冠,庶人无冠,所以只戴个头巾。
董偃的打扮表明了身份的低下。
李白在《古风》中也有“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的句子,也是用绿头巾来借指的是那些地位低下的人。
而说唐朝唐文人喜欢绿头巾更是小说家言。
唐朝的《封氏闻见记》就记载:“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但令裹碧头巾以耻之,随所犯重轻以定日数,吴人遂以此服为耻。
”此事在正史《唐史》也有记载。
给人戴绿头巾是表示戴的人地位低下,《隋书》载:“庖人则绿帻。
”连厨师也戴绿头巾。
士大夫当然不会去戴,而经过李封罚人戴绿头巾以后,那些原本非士大夫的人也开始以戴绿头巾为耻了。
只有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为了引人注目,才偶尔会出现戴绿头巾的事。
《资治通鉴》载:司农卿裴宣礼被酷吏诬告,裴宣礼的外甥、殿中侍御史霍献可,为了显示自己“不私其亲”,竟使劲叩头请求武则天将裴宣礼处以死刑!武则天没理他,霍献可竟将头嗑出血来苦苦请求。
之后,“献可常以绿帛裹其伤,微露之于帕头下。
”希望由此而引起武则天的注意他的忠心!把绿头巾引申到红杏出墙,应该是元朝以后的事了。
元朝的《元典章礼部服色》记载:“至元五年,准中书省札,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
”“青”可以是黑、蓝、也可以是绿,不过很多数据都表明,那时娼家确实是裹绿头巾的。
传说元朝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娼的地位还居于“臭老九”之前,但只是传说而已,元朝人把人细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下九流之末就是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绿帽子的由来及出处中国古代绿帽子的典故
导语:绿帽子的由来: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
绿帽子的由来: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绿帽子”也成为某男子的妻女卖淫或妻子私下“偷汉子”的俗称绿帽子,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
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
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
细数中国史上十大著名“绿帽子”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说来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
绿帽子”的演变过程长达两千年,“乌纱帽”则起源自南朝刘宋年间(另有说东晋时宫中就开始流行)。
有意思的是这顶“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后“定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秦汉】时期规定犯人穿一种特制的衣服,称为“赭衣”,其色赤褐。
班固《汉书·刑法志》有载“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可见至迟在汉代“赭衣”已为罪犯的代称。
唐宋时期,视碧青绿诸色为贱民所穿服装之色。
唐代地方官吏对犯罪之人“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闻见录》),并根据情节轻重“以日数为等,日满乃释”。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苏州有不逞子弟,纱帽下著青巾,孙伯纯知州判云:"巾帽用青,屠沽何异?"”这表明在唐宋人心目中,穿戴碧绿青诸色的是最低贱的人。
自【元代】开始,碧绿青诸色的服装限于“娼妓”、“乐人”所穿。
《元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