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3f20fd64431b90d6d85c7b5.png)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就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及丹参及其制剂药理作用的最新进展做一介绍。
【关键词】丹参水溶性成分综述【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126-02The search of Dan shen water-soluble compositionses makes progress 【Abstract】 This text Dan the extract disconnect of three water-soluble effective compositions method progress round up and Dan shen and it product pharmacology acting lately make progress make a to introduce【Key words】 Dan shen Water-soluble composition Round up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
具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要药,常用于妇科病、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的治疗。
丹参的活性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本文就丹参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并对丹参及其制剂药理作用的最新进展做一介绍。
1.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主要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a\b\c\d\e\f\g等,这些成分多具有酚酸性结构,最早发现的丹参素化学名为f-3,4-二羟本乳酸(p-3,4-dihydroxybenyllacticacid)其分子式C9H10O5。
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是一分丹参素与两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其分子式是C26H22O10;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为三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其分子式是C36H30O16;丹酚酸c(salvianolic acid c)则为二分子丹参素缩合而成,其分子式是C18H18O9,其它丹酚酸亦有类似结构。
丹参的提取纯化实验报告
![丹参的提取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b137a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2.png)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丹参药材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纯化技术。
3. 提高对丹参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植物,其根茎入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
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丹参酮、丹酚酸等。
本实验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利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初步分离,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丹参药材(干燥)、乙醇、正己烷、硅胶、薄层板、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2. 仪器:电子天平、回流提取器、旋转蒸发仪、薄层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四、实验方法1. 丹参提取(1)称取干燥丹参药材10g,置于回流提取器中;(2)加入50mL 95%乙醇,回流提取1h;(3)冷却,过滤,收集滤液;(4)将滤液旋转蒸发至近干,用正己烷溶解,备用。
2. 薄层色谱分离(1)制备薄层板:将硅胶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晾干;(2)点样:将提取液点于薄层板上,晾干;(3)展开:将薄层板置于展开缸中,加入正己烷,展开至溶剂前沿;(4)显色:将薄层板取出,晾干,喷以10%FeCl3乙醇溶液,显色。
3. 高效液相色谱纯化(1)制备样品:将薄层色谱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溶解于甲醇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2)色谱条件:色谱柱:C18柱;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3)进样:将样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薄层色谱分离结果通过薄层色谱分离,观察到丹参药材中存在多个斑点,说明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2. 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成功分离出丹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如丹参酮IIA、丹参酮IIB等。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乙醇提取法成功提取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2. 通过薄层色谱法对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3. 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纯化了丹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丹参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
![丹参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https://img.taocdn.com/s3/m/5807518d0b4c2e3f572763d1.png)
丹参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关键词】丹参;隐丹参酮;丹参酮H A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及河南等省。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须根晒干。
其根茎短粗,顶端有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有须状细根,长10-20 cm,直径0.3-1 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脱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本部灰黄色或紫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丹参有效成分主要有脂溶性非醌色素类化合物,如丹参酮H A、丹参酮HB、隐丹参酮及其异构体。
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如原儿茶醛、丹参素。
其中,隐丹参酮是抗菌的有效成分。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丹参粉末,乙醇,苯,氧化铝,丙酮。
1.2实验方法取丹参粉末,用乙醇热煮,煮沸15-20 min,用苯洗脱过滤,洗脱液经氧铝(皿级)层析,再用苯洗脱,样品呈紫色样段,橙红色样段,暗红色样段,取橙红色样段经过苯洗脱,再用丙酮洗脱,呈板状结晶,为丹参酸甲脂,呈橙红色结晶,为隐丹参酮。
将暗红色样段,氧化铝棒置容器中,经苯洗脱,再用丙酮洗脱,呈暗红色结晶,为丹参酮H A。
隐丹参酮与丹参酮H A为脂溶性成分,样品的甲醇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溶于氯仿期滤,滤液加水振摇静止,取氯仿层浓缩至干,加氯仿显色。
原儿茶醛、丹参素为水溶性成分,用荧光法鉴别。
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于紫外灯(365 mm)下检视,呈灰色荧光,即原儿茶醛。
薄层色谱法:样品水提液,浓缩后,以80% 醇沉,用盐酸调值,pH 2,乙醚萃取,醚提取液挥去乙醚,用乙醇溶液,点于硅胶G (或H)—羧甲基纤维素钠薄层板上,先以苯一乙酸一乙甲酸(4 : 1)展开1 cm取出挥溶剂再以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80 : 50 8)展开,以三氯化铁一铁氰化钾(1 1)试剂显色。
天然药物分离实验报告
![天然药物分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61f65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5.png)
实验名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2. 提高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的认识。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实验原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与分离实验主要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和分子极性差异。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分离技术,将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进一步纯化。
实验材料:1. 植物药材:丹参2. 溶剂:甲醇、水、氯仿、乙酸乙酯3. 分离工具:漏斗、滤纸、烧杯、锥形瓶、旋转蒸发仪、硅胶柱4. 其他:NaOH、Na2CO3、NaHCO3、氨水、硅胶薄层板、紫外灯实验步骤:1. 药材处理:将丹参药材粉碎,过筛,取适量药材置于烧杯中。
2. 溶剂提取:1. 将药材与甲醇以1:10的比例混合,超声提取30分钟。
2. 过滤,收集滤液,旋转蒸发仪浓缩至一定体积。
3. 将浓缩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萃取,收集各萃取液。
3. 硅胶柱层析:1. 将硅胶柱预处理,依次加入氯仿、乙酸乙酯,调节流速。
2. 将萃取液上柱,待液面降至硅胶层表面时,用氯仿-乙酸乙酯梯度洗脱。
3. 收集各洗脱液,旋转蒸发仪浓缩至一定体积。
4. 薄层色谱鉴定:1. 将各浓缩液点样于硅胶薄层板上,用氯仿-乙酸乙酯为展开剂进行展开。
2. 显色后,紫外灯下观察斑点,记录Rf值。
5. 含量测定:1. 根据薄层色谱斑点Rf值,确定各成分的纯度。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成分含量。
实验结果:1. 通过溶剂提取,从丹参药材中成功提取出多种化学成分。
2. 通过硅胶柱层析,将提取的化学成分进一步分离。
3. 薄层色谱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丹参酮类化合物。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显示,各成分含量较高,纯度较高。
实验结论:1. 该实验成功提取和分离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为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丹参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简述
![丹参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b1edf4bd69dc5022aaea0021.png)
丹参最主要含有的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酚酸类成分,所以在设计丹参提取分离时,主要考虑的是这两类物质的提取过程。
其中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ⅡA为主要有效成分,其含量也相对较高;而水溶性成分以丹参素、丹参酚酸类、原儿茶醛为主要成分,原儿茶醛虽为活性成分,但其在丹参中含量很低。
且水溶性成分对于热的敏感性强,脂溶性成分有升华性,在长时间热处理过程中容易成分损失。
1、提取已知丹参中成分热不稳定,采用梯度渗漉法对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
先以95%乙醇对丹参药材进行浸泡溶胀一段时间后,再用95%乙醇进行渗漉,采用正交法选用合适的渗漉速率,注意低温操作。
滤去渗漉液A(主要为提取丹参酮等脂溶性成分),再用8倍量水对药渣进行渗漉,滤去渗漉液B,提取水溶性成分。
两份渗漉液均需要采用减压浓缩的方式进行适当浓缩,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也不宜过长。
2、分离对渗漉液A可以采用水沉法进行精制。
因为丹参酮ⅡA等二萜醌类成分具有共轭体系,刷型作用力强,也可以选用合适的大孔树脂吸附进行分离,再使用95%的乙醇进行解吸附。
对渗漉液B可以采用醇沉法,查资料可以加醇使药液含醇量达50%,能减少成分的损失,起到最好的分离效果。
另外,由于水溶性酚酸成分中,丹酚酸具多个酚羟基、且分子量较大,可以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吸附的方法进行分离;而丹参素与原儿茶醛分子量小于丹酚酸类成分,分子间作用力相对于丹酚酸类较小,因此与水的亲和力更大,更适合于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
若要对丹酚酸类成分过大孔树脂进行分离,可采用先用水洗脱,再用醇洗脱的方式进行分离纯化。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现行方便、有效提取丹参中有效成分的方法,同样在条件的选择上需要控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另外可以加入适当的夹带剂来提高提取效率。
如脂溶性成分可以加入高浓度的乙醇来增加脂溶性成分的溶解性,而水溶性成分也可以选用合适的夹带剂,有文献提出可以选用10%醇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如吐温的混合体系溶液进行提取。
丹参的研究进展
![丹参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63a662dcfc789eb172dc847.png)
丹参的研究进展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丹参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丹参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和丹参的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Key words: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Effective component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1 前言丹参(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主要为其干燥的根茎,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
主要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和江苏等地,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有毛,根赤,三月五月采根,阴干。
”《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
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db82f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f.png)
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丹酚酸B和丹酚酸A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血栓、心肌保护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为了提高丹参的药效和药品质量,开展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水煎提取、超音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水煎提取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单易行。
然而,水煎提取时间长,繁琐,且溶剂用量大,易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和损失。
超音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利用超声波和微波的物理效应,能够加速丹参有效成分的溶解和扩散,提高提取效率。
超临界流体萃取则是将CO2等作为溶剂,利用其溶解力和物理性质的变化,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提取,可避免传统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
丹参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技术、薄层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
液相色谱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逆向离子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其中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由于其高分离能力和灵敏度,成为丹参有效成分分离的主流方法。
薄层色谱技术虽然简单易行,但分离能力较低,通常用于快速初步分析和鉴别。
气相色谱技术适用于揭示丹参有效成分的挥发性组分,但无法处理不挥发的成分。
此外,还可利用超滤、纳滤、离心等膜分离技术对丹参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其中超滤技术适用于分离较大的有机酸类成分,纳滤技术适用于分离较小的多酚类成分。
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提取分离方法,如超声辅助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微萃取和离子交换膜萃取等。
超声辅助超临界流体萃取将超临界流体和超声波相结合,能够提高提取效率和提取选择性。
固相微萃取是将固相材料与样品接触,利用纯净水等溶剂进行脱附,可避免有机溶剂的使用。
离子交换膜萃取则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吸附特性,对丹参有效成分进行选择性分离。
总之,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论述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论述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a6f23a29e31433239689377.png)
论述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作者:原铭超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4期[摘要]丹参是中药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药物,富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丹参中含有很多医用成分,这些成分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很大的作用。
因而近年来,中医领域对于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因而,对于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了丹参有效成分的演变,分析了传统提取法,并对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旨在为加强提取分离技术在中药丹参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药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中图分类号:TQ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42-01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中药中许多药物的成分都能够被单独的提取做来,使得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这种能够提取药物中单独成分的技术即提取分离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我国中医领域对于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由于中药丹参的特殊性,再加之提取分离技术的高难度性,使得我国中医领域对于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为了促进该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中药领域的相关人士应该加强对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的重视和研究,通过不断的分析,研究出更有效的,更有利于中药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技术。
一、丹参有效成分的演变20世纪30~60年代,丹参有效成分的研究重点为脂溶性成分。
1979年姚俊严等从丹参中分离出原儿茶醛,从而把研究重点转移到水溶性成分。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人们在分离丹参水溶性酚酸成分时,发现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水溶性酚酸。
丹参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包括:二萜醌类,如丹参酮I,IIA,IIB、异丹参酮I,II、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二氢异丹参酮I等;酚酸类,如丹酚酸A-K、原儿茶醛、丹参素、熊果酸、异阿魏酸等;其它成分,如黄芩苷、谷甾醇、胡萝卜苷、氨基酸、无机元素等。
丹参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
![丹参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https://img.taocdn.com/s3/m/881ad49b79563c1ec4da7137.png)
丹参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关键词】丹参;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及河南等省。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须根晒干。
其根茎短粗,顶端有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有须状细根,长10-20 cm,直径0.3-1 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脱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本部灰黄色或紫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丹参有效成分主要有脂溶性非醌色素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及其异构体。
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如原儿茶醛、丹参素。
其中,隐丹参酮是抗菌的有效成分。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丹参粉末,乙醇,苯,氧化铝,丙酮。
1.2 实验方法取丹参粉末,用乙醇热煮,煮沸15-20 min,用苯洗脱过滤,洗脱液经氧铝(Ⅲ级)层析,再用苯洗脱,样品呈紫色样段,橙红色样段,暗红色样段,取橙红色样段经过苯洗脱,再用丙酮洗脱,呈板状结晶,为丹参酸甲脂,呈橙红色结晶,为隐丹参酮。
将暗红色样段,氧化铝棒置容器中,经苯洗脱,再用丙酮洗脱,呈暗红色结晶,为丹参酮ⅡA。
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为脂溶性成分,样品的甲醇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溶于氯仿期滤,滤液加水振摇静止,取氯仿层浓缩至干,加氯仿显色。
原儿茶醛、丹参素为水溶性成分,用荧光法鉴别。
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于紫外灯(365 mm)下检视,呈灰色荧光,即原儿茶醛。
薄层色谱法:样品水提液,浓缩后,以80%醇沉,用盐酸调值,pH 2,乙醚萃取,醚提取液挥去乙醚,用乙醇溶液,点于硅胶G(或H)—羧甲基纤维素钠薄层板上,先以苯—乙酸—乙甲酸(4∶4∶1)展开1 cm取出挥溶剂再以苯—乙酸乙酯—甲酸(80∶50∶8)展开,以三氯化铁—铁氰化钾(1∶1)试剂显色。
1.2.1 指纹图谱参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1部VID)测定。
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defb11f12d2af90242e645.png)
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ODS)、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等技术对丹参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苜蓿素(1)、苜蓿素-4′-O-葡萄糖苷(2)、地芰普内酯(3)、丹参酮Ⅰ(4)、隐丹参酮(5)、丹参酮ⅡA(6)、柳杉酚(7)、槲皮素(8)、咖啡酸(9)、β- 谷甾醇(10)。
结论:化合物1~2 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 and rhizome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Methods: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various column chromatographie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means of chemical evidences and spectral analyses (MS,1H NMR,and 13C NMR). Results T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7-methoxy-tricin(1),tricin-4′-O-glucopyranoside(2),loliolide(3),tanshinone I(4),cryptotanshinone(5),tanshinoneⅡA (6),sugiol(7),quercetin(8),caffeic acid(9),β-sitostenrol(10). Conclusion Compounds 1~3 are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s for the first time.关键词:丹参;根及根茎;凝胶柱色谱;波谱解析;丹参酮ⅠKey words: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root and rhizome;sephadex LH-20;spectral analysis;tanshinone I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6-0240-030 引言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草部上品。
丹参有效成分分离的研究进展
![丹参有效成分分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b617d06763231126edb11b8.png)
’! 倍量 ! 提取时间 ’)#(! 浓缩体积为 ’:’)#CADEF! 醇沉
时含醇量达 #"9 ! 可以获得较高的丹参素含量 G83 " % 815A A F" 王介明等考虑将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与水 溶性成分综合提取 .’!/! 即先用 %#+ 乙 醇 回 流 提 取 脂
H’
水提液 水提液
调 >P
浓缩 浓缩
.’8/
J’"’$J$#!"$KL-H% $ 聚酰胺对酚酸吸附与解吸 .!’/! 以丹参素和原儿茶醛计 !J’"’ 的提取率高达 11+ !
可以替代传统的醇沉工艺 " 以树脂提取总酚酸和丹 酚酸 # 方法目前已经申请了专利 "
度 $;<! 流量 $萃取时间分别为 !"=>? $3#! $$#!!"" % % !#@A (4’$’B (4’$’( " 萃取物收率可达 ")229!其中丹 参 酮 含 量 可 达 1%)#9 ! 而 用 乙 醇 浸 提 ! 含 量 只 有
"
<9M <.M 8 L5M L?M <1= <H= <I= <;= <:= <90= <99=
参考文献
郑虎占 - 董泽宏 - 祭 出版社 -9::I390 周 孜 3 丹 参 的 药 理 作 用 及 临 床 应 用 3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9::0-90 靖3中 药 现 代 研 究 与 应 用3第 . 卷3北 京E学 苑
"*!1+ "
药理实验证明 ! 丹参素能较显著地比丹参酮 !磺酸钠和原儿茶醛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 ! 并有对抗 吗啡和心得安收缩冠状动脉的作用 " 唐昌炯等对丹参素的提取工艺进行改进.!!/M 收率 明显提高 ! 可达 !*8+" 提取工艺如下 # 丹参 提液 液
丹参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丹参化学成分分离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1f1a490916fc700abb68fc29.png)
丹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摘要】目的:对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及根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
结果:从山楂核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芥子醛(sinapic aldehyde)(1)、原儿茶醛(2)、原儿茶酸(3)、儿茶酚(4)。
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结构鉴定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salvia l.)植物丹参(salvia miltr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丹参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记载丹参有“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的功效”。
《滇南本草》称其能“补心定志,安神宁心”。
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能,临床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症[1]。
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等之功效[2],其对心血管心痛作用明显。
本研究对丹参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确定了化合物1-4的结构。
化合物1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 提取分离丹参10kg,粉碎后用体积分数70%工业乙醇加热提取三次,减压回收,得浸膏600g,浸膏用水混悬后,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水层。
水层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甲醇-水系统梯度洗脱(v/v=10%-95%),得到fr.1-fr.6 共6个馏分。
其中fr.3和fr.4继以sephadex lh-20、反复聚酰胺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1(16 mg)、2(17 mg)、3(5 mg)、4(12 mg)。
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提纯
![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提纯](https://img.taocdn.com/s3/m/d3bbed4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8.png)
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提纯李生萍【摘要】丹参是双子叶植物唇形科,主产于我国安徽、陕西、河南等地,是我国传统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祛瘀止痛、养血安神的作用。
由于丹参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提取、分离和提纯技术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本文通过对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提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及其药理学活性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分离和提纯【作者】李生萍【作者单位】青海普兰特药业有限公司,青海西宁 8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4丹参为唇形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我国古代《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中药。
其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其中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菌、抗感染、抗肿瘤、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心脏的作用[1]。
水溶性成分则具有抗凝、抗氧化、抗血栓、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在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丹参作为预防和治疗几大危险疾病的植物药,其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近年来,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提纯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随着中草药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丹参有效成分的研究手段愈加丰富[2]。
现根据相关资料对丹参的有效成分和提取分离技术进行综述。
丹参是我国传统中药,多年生草本植物[3]。
最早记载于我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以后历代本草中均有详细记载,在我国有近2000年的应用历史,是国内外药材市场中的重要商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明显的钙拮抗剂作用,能够舒张动脉、增加机体冠脉血流量,提高心室顺应性,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对于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具有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增加微循环流量和流速、改善组织细胞代谢异常、消除局部静脉血液淤滞等作用[4]。
丹参的化学成分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丹参的化学成分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8172f5b844769eae109ed1e.png)
丹参的化学成分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作者:龚文敏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目的:对丹参的根及根茎化学成分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方法:分别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分离脂溶性化学成分(丹参酮)和水溶性化学成分(丹酚酸)。
利用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法分别分析丹参酮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能力。
利用水杨酸法和还原法分别分析丹酚酸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
结果:丹参酮清除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能力强;丹酚酸具有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以及还原能力。
结论:丹参根及根茎中所含的水溶性和脂溶性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抗氧化活性,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丹参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本文分别醇提法和水提法提取分离丹参酮和丹酚酸,进而研究它们的清除超氧阴离子、清除羟基自由基等抗氧化活性研究,为丹参在抗炎、抗菌及扩张血管、抗肿瘤等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现报道如下。
一、仪器和试药1.仪器。
723S 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天普);磁力搅拌器(德国IKA);HW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天平(梅特勒);DHG-9005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恒泰);KQ3200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精密);ZKJ-1001型循环水真空抽气泵(成都普龙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上海卢湘仪离心机有限公司);组织粉碎机(上海胜启仪表有限公司),烧杯250ml,移液器(Eppendorf)。
2.试药。
甲醇(色谱纯)、乙腈(色谱纯),丹参药材(亳州中药材市场)。
猪油、柠檬酸(分析纯)、盐酸(分析纯)、硫酸亚铁(分析纯)、过氧化氢(分析纯)、三氯化铁(分析纯)、邻苯三酚(分析纯)、乙醇(分析纯)、水杨酸(分析纯)、铁氰化钾(分析纯)、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分析纯)。
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
![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ade93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8.png)
丹参的研究价值
丹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研究表明,丹 参及其有效成分对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 和预防作用。此外,丹参在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 此,丹参的研究对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丹参的分布与生长环境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丹参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未来,丹参研究将更加注 重基因功能、代谢网络和药物靶点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基因组学技术,我们可 以更好地了解丹参的基因功能和遗传特性,为丹参的品种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对丹参代谢网络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丹参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 制,为开发新的药物提供思路。
参考内容
丹参,别名紫丹参、赤参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 神、清热解毒等多种药用价值。本次演示将对丹参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 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近年来,丹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 表明,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萜类和挥发油等物质。这些 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于心血管、神经系 统、免疫系统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总之,丹参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未 来,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探索其作用机制和 基因功能,为中药材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 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药用价值
丹参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丹参能够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对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心 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此外,丹参还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肝脏疾病、癌 症等疾病。
丹参多酚酸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丹参多酚酸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095b85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a.png)
丹参多酚酸提取物(Salvia miltiorrhiza polyphenolic acids)是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药物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心血管保护等。
对丹参多酚酸提取物的分离和鉴定通常需要进行多个化学技术和分析方法。
以下是分离和鉴定丹参多酚酸提取物的一般步骤:
提取:首先,丹参植物中的多酚酸成分需要通过适当的溶剂(如乙酸乙酯或乙醇)进行提取。
这一步骤通常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
分离:提取物中可能含有多种多酚酸,因此需要对提取物进行分离。
分离可以使用色谱技术,如柱色谱、薄层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来进行。
这些技术允许将不同多酚酸分离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鉴定:分离后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鉴定,包括质谱分析(如质谱联用技术,LC-MS)、核磁共振谱(NMR)、红外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确定各个多酚酸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定量:通过比较各个多酚酸的相对峰面积或浓度,可以定量测定各个多酚酸的含量。
生物活性测试:鉴定和定量后,通常会进行生物活性测试来验证提取物中多酚酸的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活性或其他药理作用。
这些分离和鉴定步骤需要使用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并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化学分析师或药物化学家进行操作。
丹参多酚酸提取物的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它有助于了解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为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试论丹参有效成分在生药中的分布及其提取工艺思路
![试论丹参有效成分在生药中的分布及其提取工艺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4b1186cab9f3f90f76c61b35.png)
试论丹参有效成分在生药中的分布及其提取工艺思路作者:韩智牧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6期摘要:采用醇提工艺可以对丹参复方中成药中的溶脂性成分进行有效的提取,但是相比较而言,这一工艺不足之处在于会对丹参酮ⅡA产生一定的破坏,所以无法有效的保证成品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的方法,与传统的丹参醇提工艺相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分布;提取工艺在中医医药中经常使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为丹参,在丹参中主要含有的成分为菲醒类以及丹酚酸类,前者属于脂溶性,后者属于水溶性,其中菲醒类中主要含有的成分多达四十多种,例如丹参酮ⅡA以及丹参酮ⅡB都是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我国药典曾经对丹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中采用醇提工艺是主要的方式之一,但是并不能确保更高的质量标准,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全新的提取工艺,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丹参概述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大类: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脂溶性成分属醌、酮型结构的有: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亚甲基丹参醌,二氢丹参酮,丹参新醌A、B、C、D,二氢异丹参酮,新隐丹参酮,去羟新隐丹参酮,代号为R0-090680的2-异丙基-8-甲基菲-3,4-二酮,去甲丹参酮,丹参二醇A、B、C,丹参新酮,1-氢丹参新酮,1-氢丹参酮,1-氧代异隐丹参酮,3α-羟基丹参酮ⅡA,1,2-二氢丹参醌,醛基丹参酮,亚甲二氢丹参酮,7β-羟基-8,13-松香二烯-11,12-二酮,1,2,5,6-四氢丹参酮,丹参环庚三烯酚酮等;属其他类型结构的有:降鼠尾草氧化物,弥罗松酚,鼠尾草酚,柳杉酚等。
2、生药中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分布首先应该选取适量的丹参药材,将其中的外皮去除,主要包含了木栓层以及韧皮部的少量部分,将已经去过皮的丹参以及木心进行称重,对丹参酮ⅡA的相应含量进行检测。
丹参酮ⅡA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丹参酮ⅡA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550417c5da50e2524d7f09.png)
采用 逐步提高洗脱 剂的洗脱 能力 ( 极性 )来达 到分离 不 同
极 性 成 分 的 目的 。 起始洗脱 剂的选择 : 分别选 用石 油 醚 一乙酸 乙 酯 =10:1和 8 :1 0 0 0 、5 :
应选用低温干 燥等 方法进 行干燥 。丹 参酮 I ,在溶 液 中 I A 对光极敏感 ,会 发生 光化反 应 ,生成 多种产 物。湿热 也能
乙酯作为洗脱剂系统,通过薄层色谱定性分析 ,选择不 同梯 度。通过高效 液相跟踪检测 ,丹 参酮 I I A纯度可达 9 .8 % ,且重 现性 良好 , 3 9
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 , 适合 工业化生产 。 【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 ⅡA ;提取 ;硅胶柱分 离
【 中图分类号lR 8. 242
【 文献标识码 l A
【 文章编号】10 — 57 (02 6 05 — 2 07 81 21 )1 — 02 0
1 丹参主要成分— —丹参酮 1 1 丹参酮基本概况 . 唇 型科植 物丹参 ( a i mlori g ) 为 鼠尾草属 Sl a ii hz B e v tr a
图 1 1 丹 参 —
丹参 的脂溶性有 效成分 丹参 酮 ⅡA属邻 醌结 构 由于难 溶 于水 ,其药 物 的应 用和 药效 的发 挥受 到 了很 大 的限 制。
近年来 ,丹参酮 在作用 机制 、临床制 剂和临床 应用 等方 面 的研究均 取得 了较 大 的进 展。在丹 参 酮制 剂 的研究 方 面 , 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2 丹参酮的理化性 质 . 丹参的化学成分 主要有 两大类 :脂溶性 的丹参 酮类 化 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J 2。丹参酮 I I A是丹参根部 经醇提而得的脂溶性成分 ,纯品为红色针状结晶。 丹参酮 I I A含有醌 型结 构 ,易被 氧化 还原 ,受热 易分 解 ,损失的程度随 温度 的升高 和时 间的延长 而增 加 ,因此
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分离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分离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e815c627e21af45b307a8d4.png)
量 。结 果 表 明 , 工 艺 较 原 工 艺 丹 参 素 提 高 了 新
2 . % , 酚酸 提高 了 1 . % 。 31 总 97
2 超 声波提取 法 .
统 的提 取方 法是 水 提醇 沉 , 也 是 目前 制 备 丹参 注射 这
收 期: 0- - 稿日 6 5 1 0 03
[ ol c neadTcnl yMo e i t no rdtn l hns dc ea t i dc ] 4 W r Si c n ehoo  ̄ dr z i Tai a ie Mein n Ma r Mei d e g n ao f o i C e i d ea a 9
维普资讯
关键词 : 丹参 丹酚 酸 B 提 取 纯化 分析 方 法
丹参 中药 材 取 自唇 形 科 植 物 丹 参 ( av lo- S la miir i t
B n e 的 根 , 中 医 临床 上 , 参 主要 用 来 治 疗 ug ) 在 丹 冠 心病 、 脑血 栓 、 肝炎及 肝 硬化 等 。该药 长期 的临 床应 用 背景 及在 治疗 疾病 方 面 的明 显效 果 , 引起 了 国 内外
甲醇 ,0 甲醇 ,0 % 甲醇 及 水 各 3 mL冰 浴 超 声 处 7% 10 0 理, 计算 丹 酚酸 B 的提 取 量 。 结果 表 明 , 参 生 药 中 丹
丹 酚酸 B的提取 以 7 % 甲醇 为溶剂 提 取率 最 高 ; 次 0 其
为 7 % 乙 醇 , 提 取 率 为 7 % 甲醇 的 9 . % 。 但 这 0 其 0 88 几 种 提取溶 剂差 异并 不 特 别 显 著 , 的 提取 率 相 对 较 水 低 , 7 % 甲醇 的 9 .6 。 由于水作 溶剂 成本 较低 , 为 0 50 % 又不 会造 成环境 污染 , 以他们 认 为 丹 酚 酸 B直接 用 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完成人刘奕心班级 09升段中药班学制二年制专业中药学指导教师吴杰完成日期 2011年3月12号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丹参有效成分的各种提取分离技术,其中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法、加压液体萃取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真空液相层析法等,并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 有效成分; 提取分离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
具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
其现代药理作用主要包括舒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具有明显的钙拮抗剂作用;提高心室的顺应性,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对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增加微循环流速和流量,消除局部静脉血液瘀滞,改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具有抗体外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内外凝血系统功能、减少血小板、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作用;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等[1]。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丹参作为能够预防和治疗人类面临的几大危险疾病的植物药之一,它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近年来,丹参的临床疗效备受关注,因此,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随着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研究丹参有效成分的手段呈现出多样化,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微波辅助萃取法(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加压液体萃取法(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PLE)、高速逆流色谱法(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和真空液相层析法(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VLC)等。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对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
1 丹参有效成分的演变20世纪30~60年代,丹参有效成分的研究重点为脂溶性成分。
1979年姚俊严等从丹参中分离出原儿茶醛,从而把研究重点转移到水溶性成分。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人们在分离丹参水溶性酚酸成分时,发现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水溶性酚酸。
丹参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包括①二萜醌类,如丹参酮I,IIA,IIB、异丹参酮I,II、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二氢异丹参酮I等; ②酚酸类,如丹酚酸A—K、原儿茶醛、丹参素、熊果酸、异阿魏酸等; ③其它成分,如黄芩苷、β-谷甾醇、胡萝卜苷、氨基酸、无机元素等。
丹参有效成分通常被归为两大类: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
目前,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水溶性成分以丹酚酸B、原儿茶醛、丹参素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2]。
2 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丹参有效成分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因此提取分离工艺分为脂溶性成分二萜醌类的提取分离和水溶性成分酚酸类的提取分离。
近年来,对于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涉及到: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二萜醌类的提取分离和酚酸类的提取分离。
笔者分析了各种提取分离法的优缺点,为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2.1 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丹参的有效成分复杂,总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较低。
主要的提取方法有醇提法[3]、超声法[4]、CO2超临界萃取法(SFE)[5]。
梯度渗漉法具有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溶剂用量少,适合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中药材提取等优点。
刘杨等[6]通过比较回流法、一般渗漉法和梯度渗漉法3种提取工艺对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为梯度渗漉法。
当二氧化碳处于临界状态(温度31.26 ℃,压力72.9 atm)以上时,即为超临界流体。
张玉祥等[7]通过对多种提取工艺(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波法、超临界萃取法)的比较,得出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具有较高的提取率。
这是由于传统方法多数都有加热过程或产热过程,而超临界萃取法受热小,并且同时具有液体溶剂的溶解能力和气体的传递特性,萃取后溶质和溶剂易于分离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热敏性、易氧化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而丹参酮ⅡA对光不稳定,丹酚酸B受热易分解,这就是传统提取方法的提取率较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率低的原因。
2.2 二萜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二萜醌类,又称丹参酮,主要包括丹参酮ⅡA、异丹参酮、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等。
丹参酮在临床上的应用较早,对其提取分离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其提取方法主要有醇提法[8],超声提取法[9],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10],微波辅助萃取法(MAE),加压液体萃取法(PLE);分离的方法有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柱层析和真空液相层析法(VLC)。
赵小亮等[11]归纳了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的各种传统提取方法,比较了传统提取方法与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各自的优缺点,得出SFE法提取率较高,可用于丹参酮的提取。
MAE法是利用微波能所产生的破壁效应,使植物细胞内的活性成分较完全的释放出来,然后利用固相萃取法,也称液—固萃取法,将保留在吸附剂上的样品根据选择性吸附与选择性洗脱的过程差异,先用适当溶剂系统洗去杂质,然后再在一定条件下选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将目标成分洗脱下来,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
微波辅助萃取法(MAE)可以在室温下操作,避免了高温带来的损失,并且时间短,因此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和有机溶剂用量少的优点。
Pan等[12]对MAE法与传统方法提取丹参酮进行了比较,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提取率分别为0.29%,0.23%和0.11%,结果是MAE法较传统方法优越,也适合大规模的提取。
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95%,微波辅助萃取2 min,液—固比例为10∶1(ml/g)。
加压液体萃取法(PLE)采用常规溶剂,在较高的温度(50~200℃)和压力 (10.3~20.6 MPa)下用溶剂对固体或半固体样品进行萃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Li等[13]采用PLE法对4种丹参酮进行了提取,提取率高达98.5%,为下一步的含量测定奠定了实验基础。
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利用两相溶剂体系在高速旋转的螺旋管内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单向性流体动力学平衡,是一种连续高效的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它的突出优点是适用范围广、操作灵活、高效、快速、制备量大、费用低等。
Tian等[14]利用多维逆流色谱法的高分离效率,对丹参中4种丹参酮(丹参酮IIA、丹参酮I、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进行了分离,每种成分的纯度都超过95%。
王庆伟等[15]根据柱层析和真空液相层析法(VLC)从丹参中分离丹参酮,得到了丹参脂溶性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I、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
VLC法是国外有机化学实验室较为流行的一种分离方法,其原理相当于薄层层析的多次展开,但该方法与薄层层析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分离速度快、化合物纯度高、节约试剂和处理量较大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在4种丹参酮中,以丹参酮IIA临床应用较多,因此,对其提取分离的研究也颇多。
除了上述研究丹参酮的方法外[16,17],亚临界水提取法[18]被用来提取丹参中的丹参酮IIA。
亚临界水提取法利用升高温度和压力,水的极性(介电常数)降低(ε<10),对脂溶性组分溶解能力增加的特性。
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使水的极性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从而使其能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对中等极性乃至非极性的组分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亚临界水对脂溶性组分溶解能力类似于有机溶剂。
该方法提取时间及提取溶剂的消耗大大减少,避免了因使用有机溶剂造成的污染。
2.3 酚酸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由于水溶性成分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因此,对于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提取主要以水提取[19,20]为主,最近,有关微波应用于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也有报道[21]。
主要的分离方法有大孔树脂吸附法[22],HSCCC法[23]。
在丹参水溶性成分中,研究丹酚酸B的报道较多。
倪力军等[24]开发丹参中提取高纯度丹酚酸B的新工艺,采用水提—壳聚糖絮凝—过滤—浓缩—醇沉—萃取工艺,本工艺便于工业化实施。
孙金兰等[25]系统综述了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纯化方法,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提取法与传统提取技术进行比较和论述,结果是超临界法萃取法的提取成分最多,其萃取效率也高于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萃取效率。
刘敏彦等[2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煎煮、超声、索氏提取3种不同提取方法中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超声提取丹酚酸B含量最高,索氏提取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最高。
关丹等[27]在研究水提法提取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生物酶法提取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
生物酶法是选用适当的酶,通过反应较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并可将杂质如蛋白质、果胶、淀粉等分解,再选用合适的提取剂提取。
结果表明生物酶法对丹参素的提取率比水提法提取率有极大提高。
由于HSCCC法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故应用HSCCC法分离丹参中丹酚酸B的报道较多,陈月娥等[28]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丹酚酸B,可以从1g丹参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了35 mg丹酚酸B。
Wang等[29]用pH区带逆流色谱,可以得到94.1%的丹酚酸B。
Li 等[30]用HSCCC法从粗提取液中分离得到98%的丹酚酸B,使纯度大大提高。
3 小结目前,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存在提取效率不高,分离纯化困难,有效成分纯度低等问题。
尤其丹参酮ⅡA对光不稳定和丹酚酸B受热分解等因素,进一步限制了一些提取分离方法的使用。
随着微波萃取、生物酶、半仿生提取、CO2超临界流体萃取、大孔树脂吸附、超滤、分子蒸馏、高速逆流色谱等新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中的推广应用,高纯度有效成分的获取将成为可能。
因此,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1] 彭招华,袁侣明,韩民利.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药材,2001,24(9):690.[2] 叶勇. 丹参有效成分分离的研究进展[J].药品评价,2005,2 (2):146.[3] 黄琳,肖晓丽,罗杰,等.丹参醇提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J].中成药, 2006, 28(9): 1385.[4] 宋洁瑾,陈涛,李进,等. 丹参药材指纹图谱提取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7,9(11):17.[5] 周昊,彭国平. 丹参的传统提取工艺与超临界CO2萃取—大孔树脂联用工艺的比较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4): 736.[6] 刘杨,尹蓉莉,何芳辉,等. 用梯度渗漉法比较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成药, 2008,30(1):61.[7] 张玉祥,陈静君,陈优生. 丹参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6):50.[8] 黄政德,蒋盂良,李昌刚,等.丹参中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优选实验[J].中国中药杂志, 2001, 26(5):338.[9] 郭孝武,沈志刚. 超声提取对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成分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3): 49.[10] 何雁,刘勇,李毅,等. 均匀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丹参中丹参酮工艺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4): 2042.[11] 赵小亮,雷浩东,张继.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95.[12] Pan X, Niu G, Liu H.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tanshinones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with analysi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1, 922(1-2): 371.[13] Li P, Li SP, Yang FQ.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our tanshinone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by 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 and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07, 30(6): 900.[14] Tian G, Zhang T, Zhang Y, et al. Separation of tanshinones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by multidimensional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2, 945(1-2): 281.[15] 王庆伟,杨频,张立伟. 丹参酮的有效分离[J].山西大学学报,1994,17(3):294.[16] 杜敏,黄湘.不同提取方法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比较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3):33.[17] 王承学,刘锐. 超临界CO2萃取丹参酮IIA提取工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8(4): 457.[18] 徐志宏,钱广生,李章万,等. 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亚临界水提取方法研究[J]. 分析化学, 2003, 31(11): 1307.[19] 李向军,刘敏彦,赵兴茹,等. 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49.[20] 刘军凯,安莲英,顾娟. 正交设计考察丹参总酚酸水提取工艺[J].中成药,2007,29(1):143.[21] 邹晓军,高小利.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7,30(6):735.[22] 叶勇. 大孔树脂分离丹参酚酸B的筛选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6): 973.[23] Gu M, Wang X, Su Z, et al. One-step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3,4-dihydroxyphenyllactic acid, salvianolic acid B and protocatechualdehyde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7, 1140(1-2): 107.[24] 倪力军,顾海昕,高秀蛟,等. 一种从丹参中提取丹酚酸B的新工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32(8):964.[25] 孙金兰,韩伟. 丹参中单酚酸B的提取分离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中医药现代化,2007,9(1):49.[26] 刘敏彦,赵韶华,盖潇桦,等. 丹参不同提取方法中水溶性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 1186.[27] 关丹,高建梅,王何,等. 丹参中水溶性成分提取新方法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7,26(3):193.[28] 陈月蛾.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丹参药材中丹参酚酸B成分[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7):1097.[29] Wang X, Geng Y, Li F, Liu J. Large-scale separation of salvianolic acidB from the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Salvia miltiorrhiza by pH-zone-refining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07, 30(18): 3214.[30] Li HB, Lai JP, Jiang Y, Chen F. Preparativ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salvianolic acid B from the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Salvia miltiorrhiza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2, 943(2): 235.毕业论文立题设计一、选题意义近年来,丹参的临床疗效备受关注,因此,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