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e765f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4.png)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药理作用、临床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或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明确病因:在使用抗生素前,应明确诊断,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联合用药:对于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患者,在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及指征后,可以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剂量: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及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应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变化,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方案。
遵循药物经济学原则: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抗生素。
总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避免滥用和误用抗生素,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2620b1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b.png)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1.适应证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按照适应证使用,即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病原学检查结果、病原体的耐药性等综合判断,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2.选择适当的药物:在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后,应根据患者的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性选择适当的药物。
应优先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多种可能的病原体,避免无效治疗。
3.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要合理: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剂量过低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药物的耐药性。
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完全清除,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4.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脏损伤等。
同时,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需要深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抗生素联合使用要慎重:抗生素联合使用只适用于特定的临床情况,如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不合理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耐药性的发生,还增加了医疗成本。
在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时,应充分权衡利弊,确保用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6.定期审查用药效果:抗生素治疗应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来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7.监测维护抗生素的药物浓度:抗生素的药物浓度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频率,以确保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8.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患者也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参与者,医生需要向患者普及抗生素的基本知识,讲解正确使用方法,告知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是为了确保抗生素的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用药,以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充分理解和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d0efe61482fb4daa58d4b93.png)
抗生素使用原则
一、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防止滥用。
根据抗生素敏感实验细菌的培养结果来选用、更换抗生素,在细菌培养结果未作出报告之前,根据感染症状、入侵部位、细菌定植使用必要的抗生素。
二、当确定病原菌后,应按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选用高效低毒的抗生素。
三、根据人体免疫力、肝肾功能情况,尤其是新生儿、老人、孕妇、代谢机能降低的病人应谨慎选用抗生素。
四、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有严格的指标,即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增加毒、副作用。
五、预防用药,一般不宜应用广谱抗生素(继发感染例外)。
严禁把无根据的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六、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应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根据细菌学检验结果、结合临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对原来的抗生素进行必要的调整。
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抗生素治疗至体温正常、主要症状消失后应停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63090f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9.png)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种药物,对于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避免滥用。
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剂量。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疗程,避免过长或过短。
一般而言,抗生素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来确定。
4.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只有在必要时,才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
5.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二、抗生素使用管理1. 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监管,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提高抗生素使用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监管,严格执行药品审批制度,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安全。
4.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医生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和能力。
三、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评估1. 加强对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
2. 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医疗机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四、加强科研和新技术应用1.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科研投入,研究新型抗生素和治疗方案,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2.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如分子诊断技术、抗菌肽等,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c60a7dfdd36a32d727581d8.png)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一、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 7 天。
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15 、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症,①由耐β —内酰胺抗生素的 G + 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② G + 球菌感染病人对β - 内酰胺抗生素严重过敏;③抗生素相关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严重,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等再用该抗生素。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d22c9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3.png)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包括:
1. 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治疗的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南。
2. 临床诊断应该准确,必要时应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种类和抗生素的敏感性。
3. 抗生素的使用应该遵循适当的剂量和给药路径,并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时长使用,不可过早停药或过长使用。
4.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不可随意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
5. 抗生素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因为抗生素无法杀灭病毒。
6. 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尽量使用狭谱抗生素,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7. 患者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反应、肠道紊乱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8. 患者在用药期间要避免饮酒,因为抗生素和酒精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9.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使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遵医嘱,避
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10. 患者严禁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抗生素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抗生素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7e5b6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4.png)
抗生素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治疗或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在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使用抗生素也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关于抗生素应用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 原则:1.1 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也不要提前停止使用。
1.2 合理使用:只有在确诊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时才使用抗生素。
对于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则不适合使用抗生素。
1.3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根据细菌的敏感性、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安全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在有条件下,根据病原学和药敏学指导下选择抗生素。
1.4 短时使用: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应尽可能短,以减少出现耐药性的风险。
不要随意续方或超过医生建议的使用时间。
1.5 防止交叉感染: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等。
2. 注意事项:2.1 避免滥用: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失去效果。
因此,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严禁将自己剩余的抗生素给他人使用。
2.2 注意过敏反应:使用抗生素时,应密切关注可能的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急促等。
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2.3 遵循药物说明书:使用抗生素前应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用药方法、剂量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等信息。
如有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2.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应告知医生所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等。
2.5 避免饮酒:一些抗生素不宜与酒精同时使用,因为酒精可能干扰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并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避免饮酒。
2.6 避免在孕期和哺乳期使用: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应避免使用抗生素,除非有医生指导。
一些抗生素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抗生素分级使用原则
![抗生素分级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fb1657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3.png)
抗生素的分级使用原则如下:
1.非限制使用级: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疗效好,副作用小,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低廉。
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经过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疗效好但毒副作用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价格昂贵。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时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级别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三线用药,这类抗生素不能随意使用,因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太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价格太昂贵,临床使用的经验、数据和资料不足。
使用此类抗生素需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经过相关专家会诊讨论或本科科主任同意后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分级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选用抗菌药物。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8347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9.png)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一、基本原则
指征明确:仅在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依据病原: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二、应用方法
剂量与途径
重症感染或难以到达的感染部位,采用大剂量抗生素。
轻症感染首选口服给药,重症感染则初始使用静脉给药。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生素,仅在特定情况下作为辅助治疗。
给药次数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药效学,确定给药次数,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疗程
抗生素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被完全清除,通常为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对于特定疾病(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等),需要长程治疗。
三、注意事项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预防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监测不良反应:注意监测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四、联合用药
指征明确:仅在特定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使用联合用药。
药物选择:选择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
通过遵循以上指南,可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a9417e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c.png)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自20世纪以来,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已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是过度、不合理的使用也导致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如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正确地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一、不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只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对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疾病无效。
因此,在感染的初期,应该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病因,避免滥用抗生素。
此外,即使是细菌感染,也不是所有的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
例如,轻微的感冒、喉咙痛等症状可以通过休息、饮食调理和对症处理来缓解,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不同类型的细菌对不同的抗生素敏感或不敏感。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该根据细菌的类型和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一般来说,广谱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类型的细菌感染,但是它们也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选择狭谱抗生素。
三、遵守医嘱抗生素的使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细菌的类型和敏感性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患者应该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改变剂量。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没有改善,应该及时联系医生。
四、避免交叉感染交叉感染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中,由于多种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导致患者感染不同类型的细菌。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医疗机构应该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洗手、消毒、隔离等。
患者和家属也应该遵守医院的规定,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五、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恶心、腹泻等。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通知医生。
此外,抗生素的使用也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肠道感染、阴道感染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该注意饮食调理,增加益生菌的摄入,保持肠道健康。
六、防止耐药性的发生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c6ba96db90d6c85ec3ac6d2.png)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1.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全面考虑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副作用以及患者全面情况.2.对一般病毒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可随便使用抗生素.3.选择抗生素要有铿性,即所选抗生素的抗菌谱应与所感染的病原体相适应.4.使用抗生素时剂量要适当,疗程要足够,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或疾病复发.5.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严重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发生.6.必需考虑抗生素的吸收,分布等特性.因为要使抗生素起到治疗作用,首先要使芗进入病变部位,并在该处保持必要的浓度.但各抗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是不太一致的,况且同一种抗生素在人体不同器官组织内浓度亦不相等.因此,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时,必须选择能在病变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的抗生素.因而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选用透过血-脑屏障性能好的抗生素如氯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胆道感染时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泌尿道感染时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7.新生儿及肾肾功能受损时,慎用氨基糖甙类与多肽类抗生素;肝功能损伤时,慎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利福平,二性霉素及氯霉素.8.按药物动力学(phamacokinetics)确定给药方案,如中效磺胺,可按其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life,t 1/2)间隔,一日给药2次,过少则不能维持有效血浓度,进多则可致蓄积中毒.对抑菌性抗生素要求在体液中保持一定浓度,以发挥杀菌作用.给药途径亦需酌情而定,对新生儿,危重患者宜静脉给药,肠道感染则宜口服在肠道内不吸收的抗生素.9.临床上对大部分细菌感染仅用一种抗生素治疗多可获得预期疗效,一般不必加用其他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效果有未起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一般认为繁殖期杀菌剂与静止期杀菌剂合用有协同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速效抑菌剂使用有拮抗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速效抑菌剂合用可产生协同或相加作用;速效抑菌剂与慢效抑制剂使用有协同作用.应指出,抗生素的拮抗作用,在临床上并不多见.附: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指征(1)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2)为避免因长期应用抗生素而产生耐药性菌株;(3)所用抗生素不易渗入感染灶.10.严格控制预防应用.预防目的在于防止某一,二种细菌侵入人体而致感染,可能获得一定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旦发生感染时致病效果.若目的在于防止多种细菌的侵入而致感染,菌多高度耐药而不易控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仅限于少数情况下.如:风湿病患者长期采用长效青霉素G以防止咽喉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行口腔手术前应用青霉素G,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以内膜炎的发生;感染性病灶切除时,根据病菌药敏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得利复杂外伤后使用青霉素G以防止气性坏疽;应用磺胺药以预防先天性脑脊髓膜炎;结肠手术前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以减少肠道感染;婴儿室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大肠杆菌肠炎流行时,适当选用有效抗生素有助于控制感染的流行等.为什么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在防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上,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358e63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f.png)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也逐渐对这些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以下是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原则:
1. 确认感染病因:抗生素只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如果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则抗生素是无效的。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前应确保感染的病因已经明确,只有确定病原菌的类型和药敏结果,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药物的滥用和浪费。
2. 遵循抗生素治疗的指南: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同时使用抗生素的剂量、给药方式和治疗时间等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医生应该遵循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指南进行治疗,不应随意更改抗生素的类型、剂量或疗程。
3.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是指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或不遵循治疗指南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使原本能够治愈的感染变得难以治愈。
因此,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且必须使用抗生素时,才应该使用抗生素。
4. 完整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完整地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并完成
疗程,不应在感觉好转后自行停药。
未完成的抗生素疗程可能会导致感染复发或者产生抗药性。
5. 预防感染:预防感染是最有效的抗生素使用策略之一。
一些预防性措施,如接种疫苗、维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等,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综上所述,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需要合理使用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遵循抗生素治疗指南,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识和认识。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7258e5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7.png)
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症。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加重医疗负担,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正确地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抗生素使用的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1.明确适应症:抗生素应该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特性和患者的情况来选择,而不是一刀切的使用。
2.遵医嘱使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药物使用说明或处方使用抗生素,不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或频率。
3.不得滥用:抗生素不是常规的“防感冒”药物,平时健康人群不应该滥用抗生素。
4.定时停药: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应该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的疗程完成,不应过早停药或延长使用时间。
避免不必要的使用1.避免感冒、发热等症状过度使用:感冒、发热等症状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应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2.避免用于非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性感染、真菌感染等非细菌感染,不应该使用抗生素,应选择其他适当的药物。
预防和控制耐药性1.避免过度使用:避免因为患者追求“快速好转”而滥用抗生素。
2.遵守使用规范: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频率和疗程是预防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3.根据细菌敏感性选择抗生素:在明确病原体情况后,应该根据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合理选择。
4.定期评估疗效:定期评估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必要时进行调整。
总结正确使用抗生素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做到合理使用、避免滥用、预防和控制耐药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滥用对健康和社会的危害。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使用抗生素时谨记以上原则,共同维护自身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f4a91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3.png)
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原则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人们对其使用的原则也越来越重视。
正确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感染症,但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甚至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以下是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希望能够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1. 确认感染类型: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首先要确认感染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因此正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医生会通过病原体培养、血液检查等方式来确认感染类型,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遵医嘱使用: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不要擅自增减药量或延长或缩短用药时间,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也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要自行更改用药方案。
3. 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并非万能药,不是所有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
对于病毒性感染或轻微感染,不应盲目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4. 完成疗程: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照医生开具的疗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不得中途停药或减少用药量。
即使症状好转或消失,也不能擅自停药,必须完成整个疗程,以免病原体未完全清除而导致复发或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5. 注意过敏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密切观察自身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皮疹、呼吸困难、肿胀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对于已知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以免引发严重过敏反应。
6.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会影响抗生素的吸收、代谢或排泄,从而影响疗效或增加药物毒性,因此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7. 注意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格外注意。
儿童的用药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不能随意使用成人剂量。
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选择对胎儿无害的药物,并避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288b644856a561253d36f59.png)
抗生素使用原则2.1 抗生素种类目前临床产用抗生素有11类,同类抗生素有相同作用机制和类似副作用。
如某种细菌对一种抗生素耐药,则对同类所有抗生素均耐药。
2.2 耐药性的发生细菌对抗生素具有先天性耐药特性,或通过各种变异获得耐药性。
过度使用或误用抗生素给“抗生素压力”,导致突变,产生耐药性。
一旦某种细菌产生耐药性,它就可以克隆方式通过质粒或其他因素传递给其他菌株。
2.3 流行病学及历史趋势从历史与流行病学上均显示使用抗生素与发生耐药性是互相关联的。
在许多国家用青霉素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剂量比50年前要大得多。
大量使用红霉素的社区,耐红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的比例很高。
在许多国家里金黄色葡萄球菌几乎均对青霉素耐药,但在抗生素问世以前是敏感的。
现在在许多国家存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问题,它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及氨基糖甙类耐药。
2.4 新抗生素的用法新抗生素的使用,如头孢霉素、喹诺酮及碳青霉烯类已肯定发生耐药性。
第一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已证实微生物学家与传染病专家最坏的忧虑,抗生素的末日即将来临。
现在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如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则不可能治疗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非研制出新药。
抗生素耐药的代价抗生素耐药,除选用有效抗生素发生困难外,亦导致螺旋式代价,将使用更贵的第2、3线抗生素。
这些药物常需要肠外给药,导致住院费用及缺勤日增加。
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慎重考虑及有节制使用,这个问题引起所有医师、病人、社区及制药工业的关注,是否保留一些抗生素,作为今后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用于如下情况A. 预防用药:如发生感染将产生严重后果,如风湿性心脏病人将发生心内膜炎、心瓣膜或关节置换等。
这些情况应及时(手术前)并选择合适抗生素。
B.经验用药在怀疑或肯定存在感染,而病原菌不明,这将需要了解最可能的病原菌。
待有细菌培养结果后或治疗无效,要调整抗生素。
C.在得到细菌培养结果后,应选用敏感抗生素、药物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719c2daf78a6529657d53b1.png)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部分(一)选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因此,除肯定为细菌引起或有细菌继发感染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2.对病情严重的细菌感染者,有条件时应尽早分离出其病原菌并测定药敏,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和调整抗生素。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尽可能作出病原学诊断,再根据疾病情况考虑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完成后再使用抗生素。
4.除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专科需要外,应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因其易引起过敏反应和产生耐药菌株,有碍于这些抗生素日后的全身应用。
5.严格控制应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措施。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目的若在于防止某一二种特殊细菌侵入人体或血液循环中而发生感染,可获得相当效果;若其目的在于防止多种细菌的侵入而发生感染,常劳而无功。
避免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6.选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常用抗生素的主要适应证如下。
(1)青霉素G: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气性坏疽,炭疽杆菌、厌氧球菌感染以及梅毒、淋病等。
耐青霉素的半合成青霉素: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流感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属、肠球菌及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2)头孢菌素类:对青霉素G耐药或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各种感染。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高度敏感性,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则较差。
第二代头孢菌素:除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较强活性外,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有所扩大,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细菌一般也可有效。
第三代头孢菌素:比第二代头孢抗菌作用更广、更强,特别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作用更为广泛,对绿脓杆菌感染更为有效。
(3)氨基糖苷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4)四环素类:立克次氏体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霍乱、回归热、衣原体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b34d81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8.png)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的使用必须熟悉其药理特点和适应症,遵循恰当的用药原则。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最小抑菌浓度原则,即选择最小有效浓度的抗生素,以减少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过量或过短的使用,以免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应特别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副作用的影响。
4合理预防与控制原则抗生素的应用不仅要治疗感染,更要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扩散。
在临床应用中,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和合理的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措施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应加强药物监测和管理,定期评估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保证抗生素的使用安全和有效。
5多学科协作原则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临床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微生物学检测结果、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患者的病情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只有通过多学科协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正确用药是基于熟悉药理学和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的基础。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注意个体差异和遗传特征差异,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尽早使用,剂量要恰当,避免长期使用。
尤其是在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下,用药要更加慎重。
给药途径的选择不仅影响药物的剂量和速度,还影响药物疗效。
因此,医生需要全面考虑用药目的、药物性质、患者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及安全和经济等因素,作出决定。
灵活调整原则指的是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及用药方案,以实现剂量个体化和浮动化。
医生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并结合药物监测来调整用法和用量。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观察药物进入体内的反应,注意各种药原性疾病警告症状的出现,以及时进行适当处理。
医生需要保证药物的疗效,同时防止药物中毒。
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五大原则
![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五大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7827ac20508763231121244.png)
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五大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
1.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如皮肤)。
2.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
4.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与疗效关系。
5.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预防治疗: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性链球菌,防止风湿复发;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感染灶切除时,依据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结肠手术前采用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与疗效关系;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
2、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含义:是指在明确的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又要防
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3.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指标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是国际合理用药调研中心对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
正确地选择抗生素种类、正确的用法用量、正确给药途径、正确的疗程以及正确的治疗终点。
抗生素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抗生素的疗效。
4.预防用药的原则
(1)预防用药指征:细菌感染的可能性程度是决定患者是否采用预防用药的唯一指标。
由此可以看出,预防用药仅适应于未感染的患者,同时该患者如果不预防用药极有可能发生感染并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各促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出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可能性程度,为最终决定患者是否采用预防用药提供依据。
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①患者因素,如年龄、免疫状况、伴随疾病等;②病原体因素,如创伤污染程度和病原体的毒力等;③环境因素,如手术室、复苏室、重症监护室和病房的卫生防疫状况等;④其他因素,如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等。
(2)针对性预防用药:导致某一部位感染的往往是那些少数几种毒力较强的特殊细菌,如金葡菌、链球菌属等。
因此预防用药要有针对性,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生素或联用几种抗生素作为预防用药。
(3)预防用药的疗程:那些为求“保险”而采用多药、长疗程地预防用药,不仅不能达到预防目的,相反极有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优势生长和繁殖,产生难治性的严重感染。
因此,预防用药要有适宜的疗程。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疗程宜短一般于术前1小时静脉给药。
如所用药物半衰期短,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可于术中加用一次。
术后按常规方法用药,疗程一般3天。
头孢呋辛的适应症:本品可用于对头孢呋辛敏感的细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呼吸道感染: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含氨苄青霉素耐药菌)、克雷伯氏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化脓性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和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和术后肺部感染。
2.泌尿道感染:由大肠杆菌及克雷伯氏杆菌属细菌所致的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和无症状性菌尿症。
3.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属及肠道杆菌属细菌所致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丹毒、腹膜炎及创伤感染。
4.败血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含氨苄青霉素耐药菌)及克雷伯氏杆菌属细菌所引起的败血症。
5.脑膜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含氨苄青霉素耐药菌)、脑膜炎奈瑟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所引起的脑膜炎。
6.淋病:由淋病奈瑟氏菌(青霉素酶产酶菌
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所引起的单纯性(无合并症)及有合并症的淋病,尤其适用于不宜用青霉素治疗者。
7.骨及关节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所引起的骨及关节感染。
本品可用于术前或术中防止敏感致病菌的生长,减少术中及术后因污染引起的感染。
如腹部骨盆及矫形外科手术、心脏、肺部、食管及血管手术、全关节置换手术中的预防感染。
本品成人常用量为每次0.75g~1.5g,每8小时给药一次,疗程5~10天。
预防手术感染:术前0.5~1.5小时静脉注射本品1.5g,若手术时间过长,则每隔8小时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0.75g剂量。
3个月以上的患儿,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mg,分3~4次给药。
重症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用量不低于0.1g,但不能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
骨和关节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0.15g(不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分3次给药。
【禁忌症】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本品。
本品为一种半合成第二代头孢菌素。
对金葡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有高度抗菌作用。
本品可对抗β内酰胺酶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
本品在脑膜炎症时有足量进入脑脊液中,对脑膜炎球菌所致的脑膜炎疗效显著。
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金葡萄)的活性与第一代头孢相仿;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一代头孢强。
本人用头孢呋辛是按抗生素预防及治疗用药的原则用药,只是抗生素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大部分病人都选择用头孢呋辛治疗,再加上管的病人多,基数大,所以头孢呋辛的用量过大,通过学习,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改正。
周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