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五分钟讲评成语活动的做法和效应-模板
初中成语运用讲解教案

初中成语运用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习惯,避免常见的成语错误。
3. 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成语的出处和故事。
教学准备:1. 成语字典和参考书。
2. PPT或者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成语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成语的重要性。
二、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15分钟)1. 举例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如“一心一意”、“五颜六色”等。
2. 强调成语的固定性和完整性,不能随意更改成语的结构和意义。
三、成语故事分享(15分钟)1. 分享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
2. 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四、成语游戏(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和巩固成语。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使用。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成语的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了成语的基本知识。
通过成语故事和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成语的讲解要清晰易懂,避免使用难懂的语言。
2.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游戏。
3.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总之,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学习成语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
初中成语活动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成语的来源、特点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积累与应用。
2. 教学难点:成语的运用技巧和语境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卡片、成语故事、成语游戏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成语相关知识,收集成语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讲述成语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成语有哪些特点吗?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什么作用?(二)成语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成语的来源、特点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2. 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体会成语的韵味。
(三)成语积累与应用1. 教师出示成语卡片,让学生自主记忆成语。
2.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成语积累。
3. 教师出示情境,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四)成语故事分享1.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成语故事,增进对成语的理解。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学习成语背后的道理。
(五)成语运用技巧与语境理解1. 教师讲解成语运用技巧,如成语搭配、成语辨析等。
2. 学生进行成语填空练习,提高语境理解能力。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1. 收集5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并简要介绍其来源和含义。
2. 用所学成语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课前五分钟讲评成语活动的做法和效应

课前五分钟讲评成语活动的做法和效应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我总觉得农村中学的学生学起语文来,有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不足是见识面窄,阅读量少,头脑中积累的词汇量少。
培养“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文的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切实加强“听说”的综合训练,以带动“读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初中学生虽然思想活跃,心中有不少信息、材料,但听、说能力甚差,普遍存在想表达而说不清的弱点和由此引起的怯于口头表达的心理障碍,不敢或不善公开发表意见。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有意识地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讲评成语(包括俗语)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思想讲评活动的全过程,应遵循以下的原则:(1)听说读写结合的原则。
由字而词,由词而句,既写成语,读成语,又解说成语,运用成语,既一人讲、用,又大家听、评。
把以词(短语)为中心的听、说、读、写活动,综合为一个系列。
(2)互教互学的原则。
把讲评成语作为一种师生双边、生生多边的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积极投入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3)寓教于乐的原则。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这一活动的形式要讲求生动性、活泼性、故事性、竞赛性,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毫无负担地学习知识。
二、实施方案为了消除学生的疑虑,使这种“训练”成为师生同步的双边活动,我向大家说明了讲评成语训练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我们要学好祖国的语言,必须具备用字、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表达,一种是书面表达。
口头表达又能带动书面表达。
但是,无论哪一种表达,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思想就无从谈起,因为词汇就象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奠基的东西。
我们平时在写作说话中常常出现‘语言痛苦’的状况----心有所思而言不能尽意,就是词汇贫乏所致。
”“大家都想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那么,我教给你们一个好方法:一、要注意词汇的积累,二、要注意词汇的运用。
成语授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记忆成语。
- 学生能够结合语境灵活运用成语。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感受成语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成语的含义。
2. 成语的用法。
3. 成语的记忆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成语的多义性。
2. 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成语卡片或小册子。
3. 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故事或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成语吗?成语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解1. 成语的含义:- 解释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 通过举例说明成语的具体含义。
2. 成语的用法:- 讲解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位置和用法。
- 通过例句展示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3. 成语的记忆方法:- 教授学生记忆成语的技巧,如联想记忆、谐音记忆等。
-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成语,造句或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教师挑选优秀例句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成语及其用法。
2. 强调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成语,并尝试运用到日常交流中。
2. 收集生活中遇到的成语,下节课分享。
七、板书设计成语教学- 成语的含义- 成语的用法- 成语的记忆方法范文示例成语授课教案:画蛇添足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含义。
-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 学生能够结合语境运用成语。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感受到成语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画蛇添足”的含义。
成语运用 教案

成语运用教案教案标题:成语运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创造性思维,增强语言灵活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成语及其意义。
2. 学会正确运用成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卡片或成语列表。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简短的故事或情境引入成语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教师展示一些成语卡片或成语列表,让学生猜测其意义。
二、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教师逐个讲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给出例句进行解释。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的例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搭配练习,通过对话或小组讨论运用成语。
三、创意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创意表演,每组选择一个成语,编写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成语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成语故事写作任务,要求使用尽可能多的成语并保持故事连贯性。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修改和评价,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规范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并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 建议学生每天背诵和运用一个新的成语,以扩展成语知识储备。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成语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创意活动和写作任务中的成语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成语讲课比赛活动方案策划

成语讲课比赛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形式,通过四字或五字短语来表达丰富的意义,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
为了提倡学生学习成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我们特举办成语讲课比赛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语应用能力;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4. 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选取一个适合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段,建议在周末或假日上午进行。
地点:校内图书馆或礼堂,能够容纳足够数量的观众和参赛队伍。
四、活动流程1. 比赛前期准备阶段:(1) 宣传推广:制作宣传海报,张贴在校园各明显位置,并发布校园广播,宣传比赛内容、参赛要求和奖励政策。
(2) 报名阶段:设立报名处,公布报名时间和方式,要求参赛队伍准备好演讲稿和答辩提问。
(3) 收集参赛材料:组织教师和学生评选委员会,负责收集参赛队伍的成语演讲稿和答辩提问。
(4) 预赛筛选:由评选委员会对参赛队伍的材料进行评审,筛选出决赛队伍。
2. 比赛正式阶段:(1) 开幕式:组织一个简单而庄重的开幕式,由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2) 决赛环节:每个参赛队伍轮流上台进行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
演讲内容包括成语的词义、出处、用法等,并结合生动的例子进行解释和应用。
演讲结束后,评选委员会提问,参赛队伍需回答问题。
(3) 评分环节:评选委员会根据参赛队伍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内容丰富度、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应对能力。
(4) 颁奖环节:根据评分情况,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杯和奖状,对优秀选手进行表彰。
3. 比赛后期总结阶段:(1) 活动总结:组织一个简短的总结会议,邀请评选委员会成员和参赛队伍代表进行共同总结和反馈,以便今后活动改进。
(2) 参赛证书和照片:准备精美的参赛证书,发给所有参赛选手,同时在校网站上公布比赛照片,以此鼓励更多学生参与。
成语优质课教案大班

成语优质课教案大班教案标题:成语优质课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成语。
2.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
3.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对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准备:1. 大班教室环境布置:成语海报、成语卡片。
2. 教学材料:成语故事书、成语游戏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成语海报,引起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教师简单介绍成语的定义和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成语的初步认知。
正文(25分钟):1. 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成语,如“井井有条”,通过故事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
3. 教师设计一系列与成语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如成语接龙、成语填空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4. 教师分发成语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语,并用成语造句,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和相关知识。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记录更多的成语,并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成语故事或小品,展示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师可以设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书、参加成语比赛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可以通过与家长、同学交流,扩展自己的成语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教案和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成语教学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成语教学的方法与效果研究成语,是汉语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成语用精辟的语言表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和人生真谛,它们具有极高的语言艺术和文化价值。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对于学习中文的学生来说,学习成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那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成语,我们应该如何教学呢?一、激发学生兴趣,以情动身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创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教师可以以故事、诗歌、歌曲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成语的故事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教授“一马当先”这个成语时,可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曹军失利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通过情感的引导、思维的启迪,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用促记在教学成语时,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成语的能力和兴趣。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深入了解每个成语的意义、来源和用法,并通过巧妙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授“一石二鸟”这个成语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类似的成语,以此达到用促记的效果。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三、注重教学效果,以练促用在教学成语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用性和落地性,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成语。
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竞赛、个人积分、真实情境模拟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成语,体验成语的魅力和实用性。
例如,在教授“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练习,自己设计一个故事,用这个成语来描述其中的主要情节。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切实地促进学生学会运用成语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方位教学,以多帮助协调智力教学成语还应该注重多方位教学,从多个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成语。
成语活动策划

成语活动策划一、背景介绍成语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简短而富有意义的词组来反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智慧。
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为了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计划举办一次成语活动。
二、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热爱。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正确应用能力。
三、活动内容1.成语知识竞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成语,我们将进行一场成语知识竞答。
通过题目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
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竞答中,并获得机会进行思考和回答。
我们将准备一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竞争性。
2.成语拓展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我们将组织一项成语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指定的成语,编写寓意深远的故事或书写饱含情感的诗词。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将不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成语更加生动、有趣。
3.成语接龙游戏成语接龙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其规则简单并且易于理解。
我们将举办一场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锻炼思维敏捷度和应变能力。
这种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本次成语活动将在学校正式的语文课上进行,活动时间将安排在每周五的第一节课。
地点为学校图书馆或是教室。
五、活动预期效果通过此次成语活动,我们期望达到以下预期效果:1.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增加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2.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六、活动总结通过这次成语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成语教案

初中生成语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能够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发音。
2.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教学难点:1. 成语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准备:1. 成语卡片。
2. 成语故事书籍。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成语,让学生尝试读出成语的名字。
2. 教师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并讲解成语的正确发音。
二、讲解成语(20分钟)1. 教师选取一些常用的成语,讲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教师通过PPT展示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教师用成语造句,让学生明白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成语游戏(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成语。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成语游戏,让学生通过描述和猜测来复习成语。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成语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成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阅读成语故事书籍,了解更多的成语。
2. 让学生课后练习使用所学的成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成语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成语的正确发音、意思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和使用成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成语的难度,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初中成语活动教案模板

初中成语活动教案模板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成语的解释与用法2. 成语的游戏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成语的故事或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成语解释与用法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成语,如“画龙点睛”、“亡羊补牢”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查阅词典或互相解释,理解成语的意思。
3.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成语的用法,如词性、感情色彩等。
三、成语游戏活动(20分钟)1. 成语接龙: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写下成语的第一个字,然后轮流接龙,要求下一个成语的首字与上一个成语的尾字相同。
2. 猜成语:教师出示成语的图片或提示,学生猜测成语是什么。
3. 成语填空:教师出示句子,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成语填空。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会。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成语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如成语的解释、用法等。
2.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积极参与等。
3. 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成语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成语的用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初中成语活动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主题:成语大串联——趣味成语知识竞赛二、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成语积累量。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卡片、比赛规则、奖品等。
2. 学生准备:成语积累本、笔。
四、活动时间:2课时五、活动流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起源、特点及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 成语知识讲解- 教师讲解成语的构成、分类、用法等基础知识。
-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做好笔记。
3. 成语接龙游戏-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必须接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
- 游戏过程中,教师点评学生的成语使用是否准确。
4. 成语猜谜游戏- 教师出示一个成语,学生根据提示猜测成语的意思。
- 猜对成语的学生获得积分。
第二课时:1. 成语竞赛-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进行成语竞赛。
- 竞赛分为三个环节:成语接龙、成语猜谜、成语解释。
- 每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公布答案,评出获胜小组。
2. 成语应用- 学生根据所学成语,编写一段短文,体现成语在语境中的运用。
- 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3.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成语。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六、活动评价:1. 教师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及进步。
2. 学生自评:反思自己在成语学习中的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3. 小组互评:鼓励组内成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根据活动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成语教学效果。
2. 学生反思:总结活动中的收获,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前五分钟演讲法”及效果

“课前五分钟演讲法”及效果
“课前五分钟演讲法”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在课程开始前花费五分钟进行激励、启发或引入话题的演讲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这种方法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效果。
首先,课前五分钟演讲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令人振奋的演讲或者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的兴趣。
其次,课前五分钟演讲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与课程内容的联系。
通过引入与课程相关的话题或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框架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再次,课前五分钟演讲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探索性思维或者展示激发创造力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精神,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前五分钟演讲法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
通过在课程开始前积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动参与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课堂参与度。
总之,课前五分钟演讲法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与课程内容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以及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等方面的效果,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
幼儿园成语故事演讲比赛方案及成效评估

幼儿园成语故事演讲比赛方案及成效评估一、概述在幼儿教育中,成语故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可以教会孩子们语言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我们计划开展一场幼儿园成语故事演讲比赛。
本文将就比赛的方案设计和成效评估展开讨论。
二、比赛方案设计1. 比赛形式本次比赛采用小组演讲的形式,每个小组由3-5名幼儿组成。
演讲内容以成语故事为主题,要求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选取经典成语故事,并进行表演和讲解。
2. 比赛流程(1)报名阶段:幼儿园全体学生均可参加比赛,教师负责组织学生报名,并协助他们选择适合的成语故事。
(2)准备阶段:学生报名后,老师将组织培训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表演的练习和准备工作。
(3)比赛阶段:比赛采用分组进行,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成语故事表演,由评委进行评分打分。
(4)颁奖阶段:评委根据评分情况确定获奖名单,并在颁奖仪式上进行表彰。
3. 比赛评分标准(1)内容表达:讲述成语故事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语言表达:表达语言的准确度和流利程度。
(3)表演形式:演讲的仪态、声音和表情等方面的表现。
(4)整体效果:整体表现给人的感觉和观众的反应等。
4. 比赛宣传为了提高比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将通过校园内外的海报宣传、家长会通知、社交媒体发布等方式进行宣传,吸引更多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关注和支持。
三、成效评估1. 学生表现通过比赛的开展,我们旨在提高孩子们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比赛结束后,我们将对参赛学生进行表现评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家长反馈比赛结束后,我们将向家长发放反馈问卷,了解他们对比赛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家长的反馈,我们可以了解比赛对孩子们的影响,以及家长对比赛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3. 教师总结比赛结束后,我们将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总结会议,对比赛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及效果评估进行综合总结,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出改进和优化。
成语互动课堂活动方案1

成语互动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增强学生们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成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活动时间建议在一节课(约40分钟)内完成。
三、活动准备1.准备足够的成语卡片,每张卡片上写一个成语。
2.准备一张白板或黑板,用于记录比赛成绩。
3.准备一些小奖品,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活动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成语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通过一个简单的成语故事或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2.热身游戏(5分钟)•成语接龙:教师先说出一个成语,然后学生依次接龙,接龙的成语必须以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为开头。
例如,教师说“一帆风顺”,学生接“顺水推舟”,下一个学生接“舟车劳顿”等。
•猜成语:教师展示一些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动作,让学生猜测对应的成语。
3.主体活动:成语大挑战(25分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抽卡片:每组轮流从卡片堆中抽取一张成语卡片,然后组内讨论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成语表演:每组选出一名代表,用动作、表情或简短的语言表演出该成语的意思,让其他组猜测。
猜对的小组得一分,猜错则表演组得一分。
•成语填空:教师准备一些成语填空题,每组轮流回答。
答对得一分,答错则失去回答下一题的机会。
•成语造句:每组轮流用抽取的成语造一个句子,句子需符合语法规则且意义完整。
句子通顺且使用得当得一分。
•计时:每个环节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成语表演环节每组限时30秒,成语填空和造句环节每组限时1分钟。
4.总结与颁奖(5分钟)•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评选出优胜组,并颁发小奖品以资鼓励。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亮点,强调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积累成语。
五、注意事项1.教师在活动中应适时给予学生引导和提示,帮助他们理解和表演成语。
2.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成语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语言文化的瑰宝。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我校决定开展成语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感受成语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活动内容1. 成语知识讲座邀请语文教师或相关专家为学生进行成语知识讲座,介绍成语的起源、演变、分类以及成语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对成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成语故事会组织学生收集、整理成语故事,通过讲述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寓意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3. 成语接龙比赛开展成语接龙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比赛分为小组赛和个人赛,每组或每位参赛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接出一定数量的成语。
4. 成语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
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表彰。
5. 成语手抄报制作组织学生制作成语手抄报,展示成语的美丽和魅力。
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成语解释、成语故事、成语接龙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6. 成语主题班会以成语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积累的成语,讲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四、活动实施1. 活动前期准备(1)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成语教学的认识和教学方法。
(2)布置学生收集成语故事、成语接龙等资料。
(3)制作活动宣传海报,营造活动氛围。
2. 活动实施阶段(1)按照活动内容,分别开展成语知识讲座、成语故事会、成语接龙比赛、成语创作比赛、成语手抄报制作、成语主题班会等活动。
(2)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进行评选和表彰。
(3)对活动进行总结,分享活动经验和收获。
初中成语活动教案大全

初中成语活动教案大全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成语。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来源和分类。
2. 成语的用法和搭配。
3. 成语的辨析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来源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成语,感受成语的魅力。
二、成语学习(15分钟)1. 教师呈现一组成语,引导学生观察成语的构成和意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成语的用法和搭配。
3. 教师选取几个成语,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三、成语辨析(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容易混淆的成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2.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成语的异同,提高辨析能力。
3. 教师总结辨析结果,提醒学生注意成语的用法。
四、成语运用(15分钟)1.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口语表达。
2.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锻炼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成语接龙,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成语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用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成语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积累成语,提高词汇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成语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成语的定义、来源和分类,掌握了成语的用法和搭配,提高了学生对成语的辨析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成语学习中获得收获。
成语现场教学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所教学成语的意思、出处和用法。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和拓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相关故事或典故视频。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所教学成语,准备相关例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成语卡片,引导学生说出成语的意思。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吗?有什么相关的故事或典故?(二)成语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成语的来历、意思、用法和常见搭配。
2. 通过故事或典故,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三)现场练习1. 教师提供具体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造句。
2. 学生展示造句,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成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2. 学生复述成语,加深记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 教师反思:是否注重了成语的实际运用?六、成语现场教学教案范文课题:成语“画龙点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出处和用法。
2. 培养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画龙点睛”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和拓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相关故事视频。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成语“画龙点睛”,准备相关例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成语卡片“画龙点睛”,引导学生说出成语的意思。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吗?有什么相关的故事或典故?(二)成语讲解1. 教师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来历、意思、用法和常见搭配。
成语口才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五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学生能够区分相似成语的细微差别。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日常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成语故事或案例,提升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对成语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成语选择: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五个成语进行教学。
2. 成语解释:详细讲解每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
3. 成语运用:通过实际例子和情境,展示成语的具体运用。
4. 成语故事: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有趣故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老师讲述成语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成语?它们是什么意思?(二)成语讲解(20分钟)1. 老师分别讲解五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
- 成语1:坚持不懈- 成语2:刻舟求剑- 成语3:画蛇添足- 成语4:杯弓蛇影- 成语5:掩耳盗铃2. 学生跟读并复述成语,加深记忆。
(三)成语运用(15分钟)1. 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对话。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成语进行交流。
(四)成语故事(10分钟)1. 老师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有趣故事,如“刻舟求剑”的故事。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成语故事。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成语,强调重点。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出疑问。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用所学的成语写一篇小短文。
2. 学生收集与所学成语相关的成语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在运用成语进行交流时,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3. 成语故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3. 学生运用成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课前成语故事演讲活动实施过程

《课前成语故事演讲活动实施过程》摘要: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周一个小组,每天由小组的一名学生准备一个成语故事,要求讲演的学生在课前要把讲演的成语及释义板书到黑板上,要求讲演的学生要有充分的准备、要脱稿,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故事讲完后,要给其他同学讲解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然后要用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做到学以致用),当针静止时,如果针尖指向北方,说明针尖是N极,磁铁被吸引它的一极定是S极,另一极为N极;如果针尖指向南方,说明针尖是S极,磁铁被吸引,针尖必然是N极,另一极为S极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周一个小组,每天由小组的一名学生准备一个成语故事,要求讲演的学生在课前要把讲演的成语及释义板书到黑板上。
要求讲演的学生要有充分的准备、要脱稿,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故事讲完后,要给其他同学讲解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然后要用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做到学以致用)。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每天课前三分钟的讲演者、成语及释义要积累下来,并附上对讲演者的评分。
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评价的内容:学生讲演时的仪态、表达时要脱稿、整个过程要完整、内容要符合活动主题和要求……有活动记录。
每个学生讲演完毕,教师要针对提出的要求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时要做到多鼓励。
各个小组长把本组每个学生每天的讲演情况做记录。
每周结束要评选本周最佳讲演者。
四个小组一轮结束后,四位最佳讲演者要各准备一个故事,参加月冠军的评比。
两个月时间,全班的第一轮讲演结束,再从两个月冠军中评出班级最佳讲演者。
(宁安市兰岗学校任秋红)“无理数”的由来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
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
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五分钟讲评成语活动的做法和效应
淮土中学:黄承养
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我总觉得农村中学的学生学起语文来,有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不足是见识面窄,阅读量少,头脑中积累的词汇量少。
培养“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文的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切实加强“听说”的综合训练,以带动“读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初中学生虽然思想活跃,心中有不少信息、材料,但听、说能力甚差,普遍存在想表达而说不清的弱点和由此引起的怯于口头表达的心理障碍,不敢或不善公开发表意见。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有意识地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讲评成语(包括俗语)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思想
讲评活动的全过程,应遵循以下的原则:(1)听说读写结合的原则。
由字而词,由词而句,既写成语,读成语,又解说成语,运用成语,既一人讲、用,又大家听、评。
把以词(短语)为中心的听、说、读、写活动,综合为一个系列。
(2)互教互学的原则。
把讲评成语作为一种师生双边、生生多边的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积极投入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3)寓教于乐的原则。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这一活动的形式要讲求生动性、活泼性、故事性、竞赛性,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毫无负担地学习知识。
二、实施方案
为了消除学生的疑虑,使这种“训练”成为师生同步的双边活动,我向大家说明了讲评成语训练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我们要学好祖国的语言,必须具备用字、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表达,一种是书面表达。
口头表达又能带动书面表达。
但是,无论哪一种表达,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思想就无从谈起,因为词汇就象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奠基的东西。
我们平时在写作说话中常常出现‘语言痛苦’的状况----心有所思而言不能尽意,就是词汇贫乏所致。
”“大家都想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那么,我教给你们一个好方法:一、要注意词汇的积累,二、要注意词汇的运用。
掌握了遣词造句的本领,说话表达以至书面表达就会运用自如。
从这学期开始,利用每堂课打预备铃开始五分钟,让大家都有讲解成语和听、评
讲解的训练机会。
每人都要事先准备好,按学号顺序轮到你就上来讲,看谁讲得好,看谁听得真,看谁用得活,看谁评得切,看谁的词汇量最丰富,看谁能举一反三。
”一席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
讲评活动应该周密安排,精心布置,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因此,要分别对轮到讲解的学生,听讲解的其他同学和教师本身规定严格的具体的要求。
1. 对讲解成语同学的要求:(1)将所准备的成语写在黑板上,书写要规范工整,(2)对成语中的每个字都注音,并释义,(3)把成语读一遍,读音要准确,(4)解释整个成语的词意,(5)就所写的成语口头造句,(6)找出与之相近、相反的成语书写在黑板上,再读一遍,(7)对近义、反义成语逐个进行讲解,(8)领全班同学朗读黑板上的所有成语,(9)请全班同学自由评议。
2. 对全班其他同学的要求:(1)认真看板书,(2)认真听读音和解释,(3)认真记笔记,(4)向讲成语的同学大胆提问,(5)对讲成语的同学进行评议,(6)课后识记以至运用。
3. 对教师的要求:(1)认真听完看完全部活动,(2)在学生讲评结束后,要根据大家的意见实行五分制评定。
对成绩突出者,适当奖分,以资鼓励。
如准备认真,口齿清楚,板书工整的打五分,表达突出(有独创性),遍受赞誉者,再奖一至二颗“红星”。
对态度较差,未达要求者,要酌情扣分。
如未作准备的,或缺讲的,扣四至五分,马虎敷衍的,扣三分,写错字或对同学的疑问不能解答的,酌扣一至二分,(3)对积极提问,认真听记,踊跃发言者也打五分,(4)出好成语反馈的试卷,跟踪检查效果。
三、实验效应
一学期讲评成语训练的实践证明,这对于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活跃思维,丰富词汇,扩大知识面等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自觉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经过讲评成语训练,不少同学养成了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
多数同学感到,本来对一些词语总有点枯草杆菌模模糊糊,似懂非懂,通过讲评活动很快克服了不求甚解的毛病,并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词语。
平时较胆小的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还这样写道:“我平时说话都紧张得脸发烧,走上讲台更是脚都发抖,心‘怦怦’地像要跳出来,现在由于事先有充分准备,硬着头皮讲下去,没料到效果还不错,当听到大家的掌声时,心里就象喝了蜜糖一样。
”可见这种讲评成语的训练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使发言从容、自如、不受气氛、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参加,变个人讲练为互相切磋的生动局面。
由于讲评成语的形式容易激起学生的情趣,因而使这种活动处于乐教乐学的气氛之中,更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一次有位同学一上台就绘声绘色地
讲了一个故事,然后引出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同学们都鼓掌、欢笑着议论:“哦,这个成语原来出自这么一个有趣的典故啊!”有的还举手补充发言:“项庄舞剑,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课堂上气氛活跃,于是,讲解的同学带着一种成功的欢乐离开了讲台。
全班同学就在这种毫无负担,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有趣,学有所得。
这正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说:“让大多数学生在‘享受成功的欢乐’中‘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
采用一分为二评价法,让其在自己的讲述中感到某种‘成功的欢乐’,受到鼓舞,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情趣和欲望,逐步进入到一种乐讲的境界。
”
(二)大大积累了词汇,拓宽了知识面。
在期中,我用抽查的方式,对任教两个班学生所讲评成语的掌握与巩固情况进行了测验。
测验结果:初三(1)班及格率达%,优秀率达%。
初三(2)班及格率达%,优秀率%。
从答卷中可见,大家普遍注意了近义词、反义词,举一反三,大大扩大了词汇量。
如有一位同学写“惴惴不安”这个成语时,连举近义词五个“坐立不安、坐卧不宁、坐卧不安、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反义词两个“安之若素、泰然自若”。
而且还指出“七上八下”的歇后语---“十五个吊桶打水”,并列举成语中重点的词一一作出解释。
还有一位同学在写“自惭形秽”时,举出近义词“自轻自贱、妄自菲薄”,反义词“自命不凡、妄自尊大、得意忘形”等。
而在写“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时,除介绍典故以外,还注出了出处《史记》。
一学期来,据不完全统计,人积累词汇量初三(1)班为约288个,初三(2)班约为290个。
由此可见,这是扎扎实实地掌握词语,实实在在地听讲训练。
(三)强化了书写规范、查阅字典等方面的训练。
学生上台写成语,讲成语,读成语,用成语,既是对书写笔顺规范的督促,又是对学生语言文明礼貌的检测,既提高了“听说”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学生平时写字龙飞凤舞,难以辨认,可在上讲台板书时,都写得规规矩矩。
若笔顺有误,当众纠错,就使全班同学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学生身边的资料虽然很多,但由于不肯勤查阅,不敢问人,不会运用,平时碰到一些这词只凭主观臆断,不去寻根究底,而将错就错。
通过这一训练,逐渐养成了查字典、翻资料、多请教、辨疑难的习惯,初步学会了搜集、整理资料。
(四)锻炼、提高了自我意识和评价能力。
每次讲评成语,不仅是个人以“说”为主的多方面能力训练,而且是一种能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的群体活动,因而使大家都得到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锻炼。
“讲一次收获一点,评一回提高一步,从而增长才干。
”这是同学们共同的体会。
确实,当进入到学生自己进行质疑问难,寻找答案时,这便是学习上的一个飞跃,一次深化。
从自我评价心理学角度讲,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争强好胜的欲望。
为了讲好成语,就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多方查阅资料,背得滚瓜烂熟,想一鸣惊人,获得赞誉,为了评价别人,就必须认真听,找理由,查依据,讲出个道理来。
因此,在读讲和评价过程中,既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表现和评价能力,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五)在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有机地带动了“读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现,表现在口头上是听(听人家说),表现在书面上是读和写。
”由于讲评成语的活动坚持听说读写相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带动了“读和写”。
如我在讲《变色龙》一文时,在分析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时,很多同学都会用“媚上欺下”、“趋炎附势”、“奴颜婢膝”等成语来概括。
在平时课文阅读中,还能注意用成语进行评注,并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朗读得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在写作中,也能注意运用成语,使文章更为简练、生动。
曾有一位同学高兴地告诉我:“这个讲成语活动真好,以前写文章时,要表达一个意思,苦于找不到恰当的词汇,写不清楚,只能啰啰嗦嗦写上一大堆。
现在不同了,我胸中有很多成语,随时可用,比如要表达景象丰盛、众多,使我大开眼界等,只要用上一个‘洋洋大观’就足够了。
”这可以说是绝大部分同学的共同感受。
总之,我认为坚持课前五分钟讲评成语并使之系列化,是使听、说、读、写基本训练落到实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激发学生情趣,使之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一种可行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