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生命周期完整管理体系
设备生命周期完整管理体系简介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其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最大化的价值。
设备生命周期完整管理体系是建立在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基础上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旨在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
目标设备生命周期完整管理体系的目标如下:1. 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清晰的责任分工,实现设备管理的高效运作。
2. 提高设备管理的质量:通过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确保设备管理的质量和可靠性。
3. 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合理的设备维护和优化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4. 降低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降低设备带来的安全和环境风险。
关键要素设备生命周期完整管理体系包含以下关键要素:1. 设备需求管理:明确设备需求,包括数量、规格、性能等,并与业务需求相匹配。
2. 设备采购管理:制定采购流程和标准,确保采购的设备符合要求,并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3. 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确保设备在安装和调试阶段的质量和安全,包括测试、验证和培训等。
4. 设备运行管理:建立设备运行监控和维护计划,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设备维修管理:建立设备维修流程和标准,确保设备维修的及时性和质量。
6. 设备报废处理管理:制定设备报废准则和程序,进行设备报废评估和处理。
实施步骤设备生命周期完整管理体系的实施步骤如下:1. 制定管理体系:建立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明确管理流程和标准。
2. 设备需求管理:与业务部门合作,明确设备需求,制定设备采购计划。
3. 设备采购管理:执行设备采购计划,进行供应商评估和选择,签订采购合同。
4. 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组织设备安装和调试,进行测试和验证,培训相关人员。
5. 设备运行管理:建立设备运行监控和维护计划,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处理故障。
6. 设备维修管理:建立设备维修流程,及时响应维修请求,确保维修质量和时效。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1.目的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
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
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本厂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
3.内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
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1 三维空间管理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
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
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PDCA循环过程。
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
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
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
3.1.3 生产设备应标明设备责任人,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修。
3.1.4 采购设备时采购部和部门车间设备部门对设备信息进行评估研究,符合生产作业需求的方予以采购。
3.1.5 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须熟练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1.6 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要定期进行“滤清处理”,有效控制设备性能劣化。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行维护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行维护Life Cycle Equipment Management目录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3)1.1.LCEM定义 (3)1.2.LCEM构成 (4)1.3.LCEM作用 (4)二、全周期管理的发展 (5)2.1.理论起源 (5)2.2.发展现状 (5)2.3.实际应用 (6)三、LCEM的管理体系 (7)3.1.前期投入管理 (7)3.1.1.设计选型 (7)3.1.2.设备安装 (8)3.1.3.验收交接 (9)3.2.运行维护管理 (11)3.2.1设备台帐建立 (12)3.2.2设备运行管理 (12)3.2.3设备维护管理 (15)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与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生产制造型企业在面向全球化、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所用的主、辅机设备也逐步在向大型化、集成化、精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中设备占比达到60-70%以上,大中型设备成套系统中往往涵盖了机械、电气、自控、热工等多种专业技术,设备的运行操作、维护与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
设备的可靠性、利用率,设备的安全与能效管理,都决定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否保障安全生产、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盈利与持续发展。
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数据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企业的设备管理从狭义的设备购置与运行阶段的工作内容,发展到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开启到报废退出阶段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主要是从设备的资产价值属性、设备的物理属性和设备的能效利用三个方面来进行全过程、全周期的综合管理,从而保证企业在设备资产投入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设备运行、设备能效与安全管理等方面产生最优化的效益。
1.1.LCEM定义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Equipment Management,简称LCEM),是从设备的选型采购、运行维护到技改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设备不同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对设备全生命周期内的整体费用、运行管理、安全能效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以企业总体效益为出发点运用先进地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来实现设备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治理方法设备全生命周期治理方法第一章目的及范围第一条目的( 一) 为了更好的标准设备治理考核,做到“故障必究、明确责任、稳定生产”。
( 二) 标准设备的打算性检修维护工作,逐步实现设备的预检修,从而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 三) 进一步明确设备治理考核的范围和内容,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设备治理人员的乐观性。
( 四) 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治理入手,引导各层级更好的开展设备治理工作,提升设备治理、使用水平。
其次条考核范围( 一) 增设备的立项、设计、选型、到货验收、试运转及效果评价等相关工作的治理考核。
( 二) 设备的操作维护、打算性检修维护保养工作的日常治理考核。
( 三) 设备外协修理、到货验收、试运转等相关工作的治理考核。
( 四) 电机事故的治理考核。
( 五) 设备事故治理考核。
( 六) 本治理考核方法同样适用于内部特种设备的治理考核工作。
其次章考核原则第三条设备全生命周期治理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公正的原则,照实记录考核内容。
第四条设备全生命周期治理考核依据设备的性能、运行现状和特别环境进展区分考核。
第五条考核过程中统一思路,坚持分层、分级、分类别进展考核。
第三章术语及定义第六条针对设备治理考核方法中专业术语定义如下:( 一) 设备:考核方法中提到的设备特指车间内部效劳于工艺生产的转动和静止设备及其附属的电仪配件。
( 二) 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指设备的非正常停机造成的设备停机或系统装置停车影响生产的大事,如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性停机、本机联锁停机、设备发生故障需要停机处理等类似现象。
( 三) 设备检修:设备检修指设备消灭机械故障更换零部件及备件;设备维保周期内以下打算性检修维护工程不参与考核:紧固、找正、检查更换油封、填料、尼龙棒、清洗、更换托辊。
( 四) 备件:特指检修设备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
第七条设备的附属电仪配件,和设备等同纳入治理考核。
第四章增设备及备件治理考核第八条增设备治理包括:增设备〔包含技改更〕的立项和审批、设备技术参数确实定、设备制造过程中技术要求确实定、设备运行工艺要求确实定、设备的到货验收、设备的安装验收及设备的试运转和效果评价。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办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办法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设备使用寿命的全过程,是指从设备的采购直到设备淘汰或报废的整个过程中对设备实施的必要的、全面合理的管理和监控,大体经历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使用中的管理以及设备的后期管理3个阶段。
(1)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指设备的规划、购置、安装试用以及验收等的管理,其主要流程为:“进行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设备选型决策、采购审批程序设计、合同管理、安装调试验收管理、试运行后的设备初期管理(设备分类编码、建立设备卡和设备台账、设备图纸技术文件管理)。
其中,设备的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选型决策和安装试车验收管理决定了设备的质量和水平,而设备初期管理则为后续的设备管理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设备使用中的管理。
设备使用中的管理是指设备经过试运行,达到验收标准正式投入使用后,对设备进行的管理。
设备的使用管理占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是设备全生命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管理。
正确的使用和维修设备可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防止和减少突发性故障和非正常停机,使设备发挥最大效能,保证学校实验和教学过程正常运转。
设备使用管理主要包括: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进行测量和校验的设备点检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修复因各类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精度劣化的设备维修管理;对设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其结构,提高其性能和效率,使之达到现代新型设备的水平或者对设备进行新旧更新的设备改造更新管理。
(3)设备的后期管理。
设备的后期管理主要包括设备停用时进行的封存管理或者设备行将退役时对设备进行的报废及处置管理。
在正常情况下,设备都应保持长期正常运转,但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设备的长期闲置现象(这种情况在企业中较为常见,一些企业会因为生产形势的变化造成一定数量的设备长期闲置),因而出现了设备封存管理。
为了有效保护国家财产和减轻企业压力,设备封存需采取正式且集中的封存保管措施,使设备遭受自然损耗的程度降至最低限度。
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1. 引言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指从设备选购、安装、使用到维修、升级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有效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
2. 设备选购管理在设备选购阶段,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质量、价格等因素,确保选购的设备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2.1 需求分析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明确设备的功能、性能、质量等要求。
2.2 市场调研对市场上的设备供应商进行调研,了解设备供应商的信誉、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2.3 设备选型根据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的结果,选择适合的设备。
2.4 采购谈判与设备供应商进行采购谈判,确定设备的采购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事项。
3. 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应确保设备安装稳定,调试到位。
3.1 安装计划制定详细的设备安装计划,包括安装时间、人员、工具等。
3.2 安装过程管理监督设备安装过程,确保安装质量。
3.3 设备调试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达到预期。
3.4 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满足生产需求。
4. 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设备使用与维护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应制定合理的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
4.1 设备使用培训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4.2 设备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4.3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维护时间、内容、人员等。
4.4 设备维护执行按照维护计划执行设备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5. 设备升级与维修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可能需要升级以满足生产需求,同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需要进行维修。
5.1 设备升级评估对设备升级的必要性进行评估,确定升级方案。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四个阶段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四个阶段1.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从设备购买到最终清理、报废、维护的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过程。
它是通过对设备的安全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和有效地使用财力的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实现的。
2.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四个阶段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分为四个阶段:计划、购买、安全使用和报废。
(1)计划阶段:计划是管理之初,此阶段要明确设备的需求、设备型号、价格、发货时间、安装、培训、维护供应商等,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准备工作,确保设备顺利安装运行,并保障设备正确安装、维护、使用和报废。
(2)购买阶段:本阶段要保证设备的质量及适用的行业规范、标准,保证所购买的设备与应用的要求一致且具备质量和功能要求,并确认收到的货物具备合格的质量。
(3)安全使用阶段:本阶段管理要求对设备进行完整的安全检查,并建立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安装安全及健康防护措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同时制定设备更换或报废的条件及计划。
(4)报废阶段:报废阶段是设备管理的最后阶段,要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措施将设备进行有序清理和处理,保证报废设备造成的影响达到最低,同时记录下报废的设备及报废的原因,据此做出改进,防止相关设备重复报废。
3.总结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过程,它包括了从设备购买到最后清理、报废、维护的各个阶段,其中包括计划、购买、安全使用和报废四个主要阶段,购买阶段根据应用的要求,保证所购买的设备有质量和功能要求;安全使用阶段要求对设备进行完整的安全检查,定期维护检查及安装安全防护措施;报废阶段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措施将设备进行有序清理和处理,防止相关设备重复报废。
只有遵守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才能让设备在其有限的使用期限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巩固设备的安全使用。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制度 (1篇设备管理精选)
设备PLM管理制度第一章目的第一条目的(一)为了更好的规范设备管理考核工作,做到“故障必究、明确责任、稳定生产”。
(二)规范设备的计划性检修维护工作,逐步实现设备的预检修,从而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三)进一步明确设备管理考核的范围和内容,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入手,引导各层级更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提升设备管理、使用水平。
第二条考核范围(一)新增设备的立项、设计、选型、到货验收、试运转及效果评价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二)设备的操作维护、计划性检修维护保养工作的日常管理考核。
(三)设备外委维修、到货验收、试运转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四)电机事故的管理考核。
(五)设备事故管理考核。
(六)本管理考核办法同样适用于公司内部特种设备的管理考核工作。
第二章考核原则第三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如实记录考核内容。
第四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根据设备的性能、运行现状和特殊环境进行区别考核。
第五条考核过程中统一思路,坚持分层、分级、分类别进行考核。
第三章术语、定义第六条针对设备管理考核办法中专业术语定义如下:(一)设备:考核办法中提到的设备特指公司内部服务于工艺生产的转动和静止设备及其附属的电仪配件。
(二)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指设备的非正常停机造成的设备停机或系统装置停车影响生产的事件,如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性停机、本机联锁停机、设备发生故障需要停机处理等类似现象。
(三)设备检修:设备检修指设备出现机械故障更换零部件及备件;设备维保周期内以下计划性检修维护项目不参与考核:紧固、找正、检查更换油封、填料、尼龙棒、清洗、更换托辊。
(四)备件:特指检修设备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
第七条设备的附属电仪配件包含在设备内,不再另行划分,和设备等同纳入管理考核。
第四章新增设备及备件管理考核第八条新增设备管理包括:新增设备(包含技改更新)的立项和审批、设备技术参数的确定、设备制造过程中技术要求的确定、设备运行工艺要求的确定、设备的到货验收、设备的安装验收及设备的试运转和效果评价。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1.1基本概念传统的设备管理(Equipmentmanagement)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点是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包括设备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质运动状态。
资产管理(Assetmanagement)更侧重于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覆盖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现代意义上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应该称为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Equipment-Assetlife-cyclemanagement)更为合适,它包含了资产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过程,即包括设备管理,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因此考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1.2.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以生产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产能最高的理想目标。
1.3.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阶段设奋全寿命烏Sfl示翹b阮F-管定%W绿色代衷和生命周期每个障段都克关系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1)采购期:在投资前期做好设备的能效分析,确认能够起到最佳的作用,进而通过完善的采购方式,进行招标比价,在保证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最低成本购置。
(2)库存期:设备资产采购完成后,进入企业库存存放,属于库存管理的范畴。
(3)安装期:此期限比较短,属于过渡期,若此阶段没有规范管理,很可能造成库存期与在役期之间的管理真空。
(2.运行维修管理包括防止设备性能劣化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监测,诊断以及修理,更新等管理,其目的是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并有效地降低维修费用。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引言传统意义上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运行良好,无故障,做好设备的维护维修及保养,有时甚至只将设备能否运转作为判断设备是否完好的依据,且维修均是故障后维修,局限性大。
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是贯穿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设备从设计及选型购置、投入使用到最终报废及再利用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前预判,做到预防性维护维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实现从设备的需求规划到回收利用等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出设备的价值,同时也促进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提高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水平。
因此在设备管理阶段,需要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思考,加强设备全生命周期每个环节的管理与把控,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充分发挥设备作用,强化设备保养维护。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特点及目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也称为设备寿命周期管理,指设备从规划采购、安装调试、使用及维护保养、更新改造、停运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能够覆盖设备全方位的管理。
从本质上讲,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门全新的技术类型,能够实现对于设备的前期、使用中及后期的全过程管理,这样加强了对于设备的管理效果,有利于充分掌握设备各个期间的使用价值,以及在投入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进而实现设备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益。
因此,充分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开展对于设备的管理可以强化管理成效,有效促使设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点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维护管理反映了设备的物质运行情况。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离不开资产管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中从采购到维护保养及改造,再到报废等过程中都需要资产的管理。
资产管理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重点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企业成本,从而体现出设备的价值。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任务是以生产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科学技术、经济及相关组织措施,对设备规划与购置、安装调试、使用及维护维修、技术改造及更新、报废与再利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取得设备综合利用率最高的理想目标。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图文
旧配置及评估方案 新配置及评估方案 业务分流方案 系统降级方案
旧配置及 评估方案
1、将重要的业务转移到到高端的设备 上,而原先的设备用于运行一些不是至关重 要的业务
2、将对内存和CPU要求较高的业务转 移到高端的设备上,而原先的设备用于简单 的查询等业务
3、将实时在线业务和历史数据查询业 务分开,以减轻设备的负载
审核 审核通过 按照《系统配置管理流程》
进行后续工作
我们的目标是为实现维护的设备零故障率,零事故率,做到提前发现 并解决系统隐患,每月二次巡检服务是保障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 具体的主要内容如下: 检查系统的使用空间 检查CPU、内存和硬盘的使用率 检查带库各部件的使用状况 检查系统的错误日志 检查系统是否需要新的补丁集 检查并分析系统日志及跟踪文件,发现并排除数据库系统错误隐患 检查数据库系统是否需要应用最新的补丁集 检查数据库空间的使用情况 协助进行数据库空间的规划管理 检查数据库备份的完整性 监控数据库性能 检查中间件的系统参数等 检查双机备份接管性能 检查备份软件相关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备份系统的可恢复情况 检查HACMP软件的运行状况及HACMP的接管测试 检查TSM备份软件的备份状况
稳定系统和业务相匹配 培训相关人员
制定相关维护流程及制度 建立备品备件库
运维 管理
硬件供 应保障
技术 支持
日常务
应急 支援
CASE系统 系统实时监控 业务匹配评估 业务负载规划
优化计划 巡检计划
CASE系统又称为一般服务及故障处理流程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_图文.ppt
投入期
衰退期
产出期
设备运营成本曲线是一个平底锅 盖的形状,在设备投入初期,因为购 置新设备,购买相关的服务,所以成 本最高;当设备投入生产,产生经济 效益,此时进入设备生命周期的产出 期,成本逐渐下降,并且在这个阶段 维持一段时间,这也是设备生命周期 的黄金阶段;随着设备长时间的工作, 零部件的损耗,设备进入生命周期的 衰退期,由于设备的老化,需要更换 零部件和维修以及设备的升级,成本 又开始抬升。
(完整word版)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1.1基本概念传统的设备管理(Equipment management)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点是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
包括设备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质运动状态。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更侧重于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覆盖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现代意义上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应该称为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Equipment-Asset life-cycle management)更为合适,它包含了资产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过程,即包括设备管理,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因此考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1.2.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以生产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产能最高的理想目标。
1.3.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阶段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包括三个阶段(1. 前期管理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规划决策,计划,调研,购置,库存,直至安装调试,试运转的全部过程。
(1) 采购期:在投资前期做好设备的能效分析,确认能够起到最佳的作用,进而通过完善的采购方式,进行招标比价,在保证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最低成本购置。
(2) 库存期:设备资产采购完成后,进入企业库存存放,属于库存管理的范畴。
(3) 安装期:此期限比较短,属于过渡期,若此阶段没有规范管理,很可能造成库存期与在役期之间的管理真空。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培训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培训什么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在设备的整个使用过程中,从设备的选购、安装、配置、维护、更新到退役等各个环节,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和流程来管理设备。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护成本,从而提高整体设备的价值。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资产,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设备,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高效使用。
合理的设备配置和维护可以优化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设备的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使用环境、保养和维护等。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及时进行修复和替换,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降低设备维护成本设备维护是企业不可避免的费用之一,合理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维护成本。
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降低修复费用和生产损失。
提高设备价值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助于提高设备的价值。
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使设备处于最佳状态,提高设备效率和稳定性,提高设备的价值,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设备选购设备选购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第一步。
在选购设备时,企业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并考虑设备的性能、稳定性、价格等因素,选择最适合企业需求的设备。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要求正确、安全、稳定。
安装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按照设备的安装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设备配置设备配置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设备配置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配置、软件配置和硬件配置等操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持续环节。
通过定期检查、清洁和维护设备,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延长设备的寿命。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落实公司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实施必要、全面合理的管理,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并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公司内所储存、使用的设备。
3.定义无4.职责4.1设备使用部门提出使用需求和设备规划,参与设备验收,组织安装调试,正确使用设备,并负责设备日常管理。
4.2设备部组织相关专业开展设备选型、采购监造和到货验收,监督安装调试质量,引导设备使用部门做好设备日常管理,推动科学维修管理,参与设备改造,报废处置等。
4.3采购部负责设备采购与监造,配合设备选型,参与设备验收。
4.4物流部参与设备到货验收与出入库登记。
4.5财务部负责设备的固定资产登记,投资、维修、改造及报废处置费用审核与登记。
5.内容5.1设备前期管理5.1.1设备规划使用部门提出工艺功能需求,描述每道工序需要匹配设备的性能,从行业装备、创新角度等提出设备设想。
5.1.2选型与购置5.1.2.1设备部根据使用部门设备设想,组织工艺、设备、电仪、安全、工程等相关专业开展设备选型,选型应考虑以下内容:(1)设备选型应符合工艺要求;(2)设备可操作性、可维修性、使用经验、常见问题故障;(3)设备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设备安装、寿命周期费用、备件供应等;(4)设备安全性、环保性、节能要求、法律法规符合性等。
5.1.2.2设备选型确认后,使用部门填写设备采购清单,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由采购部按照采购程序选择合适供应商订购设备,对关键设备或有特殊质量要求的设备,应派代表现场监督制造质量。
5.1.3设备到货验收5.1.3.1采购设备到货后,由五金库通知设备部,设备部组织采购部门、使用部门、相关专业到现场验收。
五金库通知验收时,应告知采购需求,以便验收人员携带相应验收工器具,对照要求验收。
5.1.3.2采购部应携带设备订货合同及所附技术标准、设计图纸等,配合验收正常开展。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与设备管理
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利用设备残值,提高经济效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设备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
1 2 3
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等,实现设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 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智能化监测
通过传感器、智能仪表等设备,实时监测设备的 运行状态、故障预警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设备的 可靠性和安全性。
导致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
日常检查与维护
02
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预防性维护
03
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维修经验,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定期对
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维修与保养
故障诊断与修复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故 障诊断,修复设备故障,恢复设 备正常运行。
优化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3
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
展能力。
02
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规Hale Waihona Puke 与选型01规划设备配置
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工艺流程 和设备性能要求,制定设备配 置规划,确保设备满足生产需
要。
02
评估设备性能
对备选设备的性能、可靠性、 能耗和环保等方面进行评估,
报废流程
制定报废标准、申报报废、审批报废、实施报废等流 程。
环保处置
对报废设备进行环保处置,如回收、拆解、再利用等 ,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设备残值评估与再利用
残值评估
对报废设备进行残值评估,确定其剩余价值, 为再利用或处置提供参考。
再利用方案
浅谈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与设备确认
摘要:以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为切入点,从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运行、确认等方面,分析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与设备确认间的关系。
关键词:设备确认;生命周期管理;URS1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设备的前期调研、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与维修、报废等过程。
为了采购到高科技、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我们需对设备进行前期调研。
根据编制的URS采购与其相符的产品,设备到货后进行安装、调试,设备验收合格后交付车间使用。
在车间的日常使用过程中,需做好设备维护与维修工作。
一旦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需对其进行改造或降级使用,甚至进入报废阶段。
2 设备确认设备确认的过程是做一道证明题的过程。
首先提出一个命题,然后编制确认方案。
编写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设备的过程,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URS、说明书、工艺要求来寻找证明设备合格的标准。
方案实施的过程就是理论依据与实际现状相比较的过程。
最终通过实施方案,判定设备是否与预期一致,能否满足生产需要。
2.1 确认的内容设备确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设备,更好地服务于生产,更好地服务于工艺。
设备确认涵盖了设备设计、安装和运行的内容,这些要求都是作为设备管理而提出的具体化要求。
在企业准备采购设备之初,编写URS时就需要明确提出如产能、材质、产品工艺等对设备的要求。
设计确认需要对设备产能、设备材质、厂家资质等进行确认;安装确认需要对到货产品进行验收,对设备出厂资料进行档案管理,对计量器具进行管理,对安装质量进行检查等;运行确认需要进行单机试验、联机试验、报警系统确认、操作系统确认等;性能确认需要带产品或模拟产品进行确认。
设备确认的过程与质量管理的过程一致,但是设备确认更侧重于以过程为导向,而不是“唯结果论”。
如果确认过程遇到突发情况,出现了偏差,需对其进行记录。
设备确认更注重于设备确认过程中一些参数的确定,挑战设备的最差条件,譬如速度最快、速度最慢、产量最小、产量最大等。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1、设备的选择与评价包括三大方面:1) 设备的选择;设备选择的类型,影响设备先择的要素,设备选择的要点。
2) 设备的投资评价;利用回收期法,费用效率法,费用换算法来评估设备的优点。
3) 设备的使用评价;使用情况评价;维修费用评价。
2、设备的安装与使用的管理1) 设备的验收;订购设备的验收,大修完工设备的验收。
2) 设备的安装;设备安装的程序,设备安装的方法,设备安装位置的检测与调整,设备的试运转,设备的交付使用。
3) 设备的使用;设备使用前的准备,设备使用的程序,设备使用的要点。
4) 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的“三定户口化”制度(设备定号,管理定户,保管定人),岗位专责制度,点检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三级保养制度。
3、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设备的检查;开机前的检查,日常巡回检查,管理人员的抽查。
2) 设备的维护;确定设备维护的原则,编制设备维护的内容,制订设备维护的级别,确定设备维护的重点。
3) 设备的润滑;润滑材料的选用,设备润滑的方式,制定设备润滑的管理体制。
4、设备的维修六个方面1) 设备的磨损与故障规律;摸清设备磨损的类型,找出设备磨损的规律,总结设备故障的规律。
2) 设备修理的类型与技术;划分设备修理的类型,建立设备修理的体制,总结设备修理的方法、设备修理的技术。
3) 设备修理复杂系数与定额;确定设备修理的复杂系数,确定设备修理周期定额,确定设备修理工时定额,确定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定额,确定设备修理费用定额,确定设备修理材料消耗定额。
4) 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年度设备修理计划,季度设备修理计划,月度设备修理计划,年度大修计划。
5) 设备修理的实施;修理前的检查,准备修理材料,设备修理的组织实施,设备修理的质量管理。
6) 设备修理备件的管理;备件的确定,备件的分类,备件管理的内容,备件管理的工作流程,备件的储备,备件库存的控制,备件的分类(ABC)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风区
安全监测分站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搞好机电管理,杜绝失爆,增加设备的使用的寿命,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设备生命周期运行台账管理制度
1、由班长和技术员负责对每台设备领回来后必须立即登记在生命周期的台账上,写明设备名称、型号、单价、到货日期、编号、厂家地址及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需要安装时必须及时填写使用地点和使用日期。
2、安全监控设备在投入使用前由班长负责在地面经48小时的通电运行,调试合格方可安装。
安装后要进行运行前的调试,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安全监控设备投入运行的最初2日内,要进行第一次调试、校正。
对各部件测试完成后,要记录在账。
3、每台设备入井后必须进行编码管理,以监测定义分站号为编码,班长做好每台安全监控设备在井下连续运行周期记录,超过6~12个月,必须升井在井上进行全面大修,大修日期以及维修的组成部件、人员都要记录在生命周期运得记录上。
二、安全监控设备检查及维护制度
1、井下监测维修工在进行检测系统维护维修前,必须通知监测机房值班人员,机房值班人员作好记录备查。
2、地区瓦斯员、放炮员负责所在地区使用的监测设备的监管责任,发现情况和问题及时汇报通风区。
3、井下各地区必须有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护监测系统,保证正常运行,安全监测设备必须实行包机负责制,明确包机负责人。
明确职责范围
4、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监测班长及时将井下所有地区进行划分,并落实责任人进行承包管理。
划分留有记录备查,并报主管区长。
5、班长安排承包地区人每周必须对所辖地区的监测分站内所有部件进一次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交直流传换板、+21V电源传换板、+12V电源传换板、数字传输顶板、安全电压内的底转换板。
6、监测班长每周必须对井下各地区监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不符合标准的严格考核处理。
7、监测人员每次下井必须留有工作记录,包括所到地区、工作
内容、发现问题、处理情况、标准化情况等。
8、区主管领导或验收小组验收查出的问题针对承包地区人进行处理,并连挂监测班长。
9、监测设备之间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严禁使用调度室电话电缆或动力线连接。
10、监控分站必须安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距底板不小于300mm的位置。
11、安全监测分站外部每天由监测工清洁1次,内部各部件运行情况1个月进行1次全面检查、检修,设备内部要保持干燥。
严禁无计划停运安全监测分站供电电源。
三、安全监测设备的巡视制度
1、安全监测工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考核通过特殊岗位质格证后方上岗操作设备;
2、安全监测工必须应具备三知四会,即:知道设备结构、知道设备性能、知道设备运行原理;并且要达到会操作、会判断、会排除、会保养。
3、设备的主要的性能参数和最大允许工作指标;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设备运行的常见故障,设备的常用检查方法,设备运行记录的填写要求。
4、安全监测工每周对监测分站的运行、外观、参数、线路连接、数据显示等方面进行现场巡检,对安全监测分站否运行正常(有无异响、振动、变形、滴漏等),显示指示是否正确等进行核实与检查,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记载。
2、凡是经过维修后再使用的和环境变动过的分站进行预防性检查。
例如:大修后要入井运行的、提前在地面运行72小时后再转入井下使用。
3、凡是因突然停电造成停机再启动运行,首先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运行正常、有无不正常的声响与异味。
4、对分站在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和缺陷进行及时发现、早期处理、主动预防,达到保证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避免故障停机损失、保障监控的连续、稳定和安全。
四、常见的故障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