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知识点
社会学知识点归纳
![社会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309dc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7.png)
社会学知识点归纳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组织、社会行为以及社会关系的学科。
通过研究社会学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发生和变化。
本文旨在对社会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以及社会行为的学科,通过观察、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变化。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包括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社会角色等。
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以获得关于社会现象和行为的真实数据和信息。
二、社会学的主要理论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不同的社会组织和机构都有各自的功能,通过相互合作和互补,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2.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个阶级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所驱动的,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通过这种斗争实现的。
3. 互动主义理论:互动主义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互动和意义构建,认为社会行为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共享意义来实现的。
4. 符号学派理论:符号学派理论认为社会行为和现象是通过符号和象征来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意义是通过符号的解释和理解而产生的。
三、社会学的重要概念1.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交往和互动而获得的社会角色、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并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规范。
2.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机构和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管理。
社会控制可以通过正式的制度和法律,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来实现。
3.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和转变。
社会变迁可以由技术革新、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等因素引起。
四、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 犯罪学:犯罪学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原因,通过犯罪预防和治理来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平。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be8a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4.png)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
识点)
1.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社会中人们
的相互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等问题。
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相关理论或假设。
-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社会学理论来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
3.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平衡。
-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
成的。
-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个人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4.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社会组织:包括社会机构、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等。
- 社会化: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社会不平等:关注社会中的阶级、种族、性别等不平等问题。
- 文化与社会:研究文化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5. 社会学的重要概念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社会地位。
- 社会化: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内化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
过程。
- 角色: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个体所扮演的行为和责任。
- 文化:社会共享的符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以上是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的超级完整版,包含了社会学的基
本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理论观点、研究领域和重要概念等内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ff2d5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1.png)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人类在社会中的互动方式。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社会学知识点的整理。
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中各种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它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方面。
社会阶层是依据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划分的人群层次。
比如,上层阶级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底层阶级则可能面临经济困境和社会排斥。
社会群体是由具有共同特征或共同目标的人组成的集合。
例如,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它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组织则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有组织的群体,如企业、政府机构等。
二、文化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价值观、信仰、规范、语言、艺术等。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和评价标准,它们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信仰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或宗教教义的坚信。
规范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它们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三、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通过符号(如语言、手势等)来理解和回应彼此的行为。
在社会互动中,角色和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角色是社会对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期望和要求,而地位则是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四、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技术进步是推动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工作模式和商业运作。
人口变化也会带来社会变迁,如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增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整。
五、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现象。
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涉及经济层面,还可能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健康状况不佳等连锁反应。
犯罪问题包括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涉及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知识点
![社会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37de0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5.png)
社会学知识点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社会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群体、社会变迁等。
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社会的组织形式和层次结构。
它包括社会机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
社会机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和制度,例如政府、教育系统和经济机构。
社会角色是指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例如父母、老师和员工。
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决定了个体的社会地位和角色,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期望。
社会结构也决定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变革的可能性。
二、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开始于个体的出生,并持续终身。
它通过家庭、学校、媒体和其他社会机构的教育和社会化活动来实现。
社会化对个体的发展和适应社会至关重要。
它帮助个体获得社会技能、培养社会意识和理解社会角色。
社会化也有助于形成个体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
三、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由共同兴趣、目标或特征连接在一起的人们。
社会群体可以是家庭、朋友圈、学校班级或工作团队等。
它们对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群体可以提供情感支持、社会支持和资源共享。
它们也可以影响个体的态度、行为和决策。
社会群体的形成和变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的持续变化和演变。
社会变迁可以是渐进的、革命性的或突发性的。
它可以由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或文化转变等因素引起。
社会变迁对个体和社会都带来了挑战和机会。
它可以改变社会的权力结构、经济格局和价值观念。
社会变迁也可以导致社会不平等、社会冲突和社会动荡。
总结:社会学知识点涵盖了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群体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内容。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规律性。
通过学习社会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作和变化,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caa5276bd97f192379e905.png)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1. 家庭:直接由亲属关系连接起来的一群人,其成年成员负责照料孩子2. 亲属制度: 个体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或是通过婚姻形成,或是通过连接血亲的血统关系而确立。
3. 核心家庭:两个成年人与他们亲生或领养的孩子一起住在一个家户里。
4. 扩大家庭:当住在一个家户里的不止是一对已婚夫妇及其子女,而且还有近亲,或是彼此之间有一种紧密而又持续的关系时,便称之为扩大家庭。
(扩大家庭可能包括【外】祖父母、兄弟及其妻子、姐妹及其丈夫、姑姨和甥侄)5. 社会事实:1、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2、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3、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
4、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6. 机械团结、有机团结1.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
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2.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和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
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
7. 马克斯.韦伯——理念型、理性化1.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
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
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2.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课层制的兴起。
韦伯担心现代社会试图规范社会生活各方面,压迫人类精神。
8. 功能主义者观点1.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2.有机体类比3.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9. 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的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社会学知识点大全
![社会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3f8d35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c.png)
社会学知识点大全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学科,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社会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个社会学知识点大全,帮助您全面了解社会学的内容。
1. 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机构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社会组织是指在社会结构中具有明确目标和特定职能的组织形式,如家庭、政府和教育机构等。
2. 社会交往与社会互动:社会交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通过语言、行为和符号等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社会互动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 社会认同与社会角色: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所认同的身份和地位,如性别、种族、职业等。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特定行为和责任,如父母、教师和员工等。
4. 社会控制与社会规范:社会控制是社会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体行为进行管理和影响的过程,如道德、法律和社会制度等。
社会规范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和规定,是社会控制的重要内容。
5.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根本性改变。
社会发展是社会变迁的方向和目标,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
6.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公正: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财富、权力和地位不均等的现象。
社会公正是追求社会平等和公平的原则和理念。
7. 社会认知与社会心理: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环境和社会现象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社会心理是指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在社会环境中的影响和作用。
8. 社会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社会文化是社会中各种文化形式和社会习俗的总称,包括语言、宗教、艺术和传统等。
社会价值观是社会共同认同和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念,如自由、平等和人权等。
9. 社会运动与社会变革:社会运动是社会团体或个体通过集体行动追求社会变革和改革的过程。
社会变革是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深刻、持久和根本性的改变。
高中社会学社会学生活知识点
![高中社会学社会学生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df8c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f.png)
高中社会学社会学生活知识点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主要关注社会关系、社会互动和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 社会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证性的特点,旨在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二、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1.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由各个部分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每个部分都对整体起着一定的功能。
- 突出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对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所驱动的,社会变革通过力量和冲突的斗争实现。
- 关注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交互主义- 交互主义强调个人在社会互动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社会行为是人们在相互影响和交往中共同构建的结果。
- 重视个体意识、符号和角色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三、社会学中的社会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社会数据,用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规律。
2. 实地观察- 研究者亲自到社会现场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
3. 文献研究- 研究已有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来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四、社会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教育- 借助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改善教学方式和校园环境。
2. 社会政策- 社会学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社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3. 生活方式- 社会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还可以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总结: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证性的特点。
在高中社会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其定义、特点以及主要的理论和观点。
此外,了解社会学中的研究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重要的。
通过学习社会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提高社会意识和洞察力。
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喔
![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喔](https://img.taocdn.com/s3/m/1524a2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d.png)
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喔
一、社会学知识点:
1. 社会学的概念及基本理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范围、方法等,包括社会学的三大基本
范式: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构建主义。
2.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的组成要素、功能和类型,以及社会变迁的原因和特点。
3. 社会制度与社会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的形成和
传播。
4.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问题的类型、成因和解决途径,以及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心理学知识点:
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学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等,以及心理学的分支
学科和研究内容。
2.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维护方法。
3. 心理问题与心理干预:心理问题的类型、成因和解决途径,以及心理干预的目的和方法。
4.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变革,以及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育学知识点: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教育学的对象、内容、方法等,以及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研
究方向。
2. 教育学与教育实践:教育学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支持,以及教育实践对教育学理论
的验证和发展。
3. 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教育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策略,以及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4. 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不同时期的教育改革内容和方向,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对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今后能够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将来的学习
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https://img.taocdn.com/s3/m/4231882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d.png)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社会学》概论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整体出发,通过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2、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功能3、xx对社会学的贡献:马克思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学概念,但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将社会学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上,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迪尔卡姆)的基本观点:经验是科学的唯一来源,只有经过经验验证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未经验证的只是假设;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因此社会学的首要原则和任务就是客观描述事实揭示真相;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因此分析人的行为要了解外部因素,探求人的意识是没有意义的。
2、反实证主义(韦伯)的基本观点:反实证主义也称人本主义社会学。
强调区分自然客体与社会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强调社会参与者的主体性、意识性、能动性,反对把人作为非人格的客观实体的物化现象;注重运用价值关联,主张对社会事实与价值判断、理论与实践进行分别处理。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实践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级分析理论、实事求是的观点第三章社会1、社会唯实论的观点: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2、社会唯名论的观点:社会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名称,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社会是个人行动的产物和互动的形式。
3、对两种观点的评价:首先,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看到了社会与个人的区别;社会唯实论承认社会的独立性,但忽略了个人对社会的依懒性,认为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e5d6a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9.png)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
本文将对社会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关系和组织的总体。
它包括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网络等。
社会角色是指在社会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如父母、员工、学生等。
社会地位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如贵族、中产阶级、农民等。
社会网络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包括亲属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
二、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可以分为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
初级社会化发生在个体童年时期,主要通过家庭和学校进行。
次级社会化则发生在成年后,主要通过工作和社会交往进行。
三、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
它包括非言语交流和言语交流两种形式。
非言语交流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姿势和身体语言进行。
言语交流则是通过语言进行,包括口头和书面交流。
四、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规范和管理。
它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正式的社会控制包括法律制度和政府机构的规范和管理。
非正式的社会控制则包括社会习俗、道德标准和群体压力等。
五、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变迁可以分为演化性变迁和革命性变迁。
演化性变迁是指社会在长时间内逐渐发展和变化。
革命性变迁则是指社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剧变,通常伴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重大调整。
六、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问题。
社会问题可以分为结构性问题和文化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是指由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造成的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等。
文化性问题则是指由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引起的问题,如道德沦丧、家庭破裂等。
综上所述,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
社会学知识点
![社会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2f92d20c22590102029d45.png)
名词解释:1、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的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
3、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的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的社会化。
5、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6、社会互动:也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相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7、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
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8、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极其活动区域。
9、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简答1、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
“整合”或“社会整合”是社会学术语,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
就我国社会而言,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变迁时期,社会群体、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均为较为突出,因而发挥社会整合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2)交流的功能。
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使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成为可能。
社会也为人类的交往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场所,为人类互动提供了良好条件。
(3)导向的功能。
社会学知识点汇总
![社会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8769cb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0.png)
社会学知识点汇总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社会学知识点汇总:
1. 社会结构
-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机构和关系的总体组成。
它包括社会层级、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等。
社会结构对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和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2. 社会化
-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接受和内化社会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文化认同的过程。
社会化对个体的发展和适应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3. 社会不平等
- 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各种差异。
包括经济上的财富、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
社会不平等是社会中重要的结构性问题。
4. 社会变迁
-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观念和社会制度等发生的重大
变化。
社会变迁可以是渐进的,也可以是突变的。
它对社会的发展
和个体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5. 犯罪和社会控制
- 犯罪是指违反社会法律规定的行为。
社会控制是社会对犯罪
行为进行约束和制裁的过程。
犯罪和社会控制是社会秩序和社会稳
定的重要问题。
6. 社会关系
- 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和互动。
包括亲属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
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凝聚力
具有重要影响。
以上是一些社会学的常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cb0eec0a58da0116c1749bc.png)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依据: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依据: 1、历史时代依据2、现实社会依据第二章1、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内涵扩展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
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3、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城镇化:从乡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4、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概念: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影响:(可自述)5、反映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6、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7、邓肯的POET模型。
1、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2、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8、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
1、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3、生态现代化理论:工业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不仅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兼容性,而且也可以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机制。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e56b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4.png)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通过对社会中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的行为、思想和相互关系的研究,社会学揭示了社会的运作原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社会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社会作用、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控制等。
一、社会作用社会作用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和发展的影响。
社会作用可通过社会化和社会控制来实现。
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学习,接受和内化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个体的社会性格和行为模式。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社会规范、法律制度和其他手段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二、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式。
社会结构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等要素。
社会组织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形式,如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
社会角色是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一种行为和地位的集合,如父母、员工、市民等。
社会地位是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包括职业、收入、教育水平等。
三、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演变过程。
社会变迁包括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两个层面。
社会发展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在历史上的长期演进,如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如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四、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社会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社会控制可分为正式社会控制和非正式社会控制。
正式社会控制是指通过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和制度规范等手段对个体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如刑法和行政法规等。
非正式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习俗、道德规范和社会舆论等间接方式对个体行为进行影响和约束。
综上所述,社会学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社会作用、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控制等。
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点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完整版)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db8d3a8762caaedc33d40a.png)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1. 家庭:直接由亲属关系连接起来的一群人,其成年成员负责照料孩子2. 亲属制度: 个体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或是通过婚姻形成,或是通过连接血亲的血统关系而确立。
3. 核心家庭:两个成年人与他们亲生或领养的孩子一起住在一个家户里。
4. 扩大家庭:当住在一个家户里的不止是一对已婚夫妇及其子女,而且还有近亲,或是彼此之间有一种紧密而又持续的关系时,便称之为扩大家庭。
(扩大家庭可能包括【外】祖父母、兄弟及其妻子、姐妹及其丈夫、姑姨和甥侄)5. 社会事实:1、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2、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3、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
4、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6. 机械团结、有机团结1.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
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2.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和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
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
7. 马克斯.韦伯——理念型、理性化1.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
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
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2.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课层制的兴起。
韦伯担心现代社会试图规范社会生活各方面,压迫人类精神。
8. 功能主义者观点1.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2.有机体类比3.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9. 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的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b9fc337cd184254b3535ee.png)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社会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依据: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依据: 1、历史时代依据2、现实社会依据第二章1、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内涵扩展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
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3、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城镇化:从乡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4、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概念: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影响:(可自述)5、反映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6、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7、邓肯的POET模型。
1、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2、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8、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
1、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3、生态现代化理论:工业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不仅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兼容性,而且也可以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机制。
社会学的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a3c34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d.png)
社会学的知识点总结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互动以及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等方面。
本文将对社会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1.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现象进行系统观察、描述和解释的科学。
它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
2.社会学的理论流派:社会学的研究常常涉及不同的理论流派。
例如: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功能;冲突理论关注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冲突;交互主义强调个体间的互动与意义构建等。
3.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社会现象。
常见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
4.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体,包括家庭、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组织。
社会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形成的各种组织形式,如政府、学校、企业等。
5.社会交互与社会化:社会交互是指人们在互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等,逐渐获得社会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6.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根本性变动。
社会发展是指社会结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改善。
7.社会不平等与社会问题: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在资源、权力和机会等方面的差异。
社会问题是指对社会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现象,如贫困、犯罪、失业等。
8.社会变革与社会运动:社会变革是指为了改变社会现状而进行的集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动。
社会运动是指围绕特定议题开展的群众性组织行动。
9.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秩序是指社会中稳定、有序的状态,是社会控制的结果。
10.社会学的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社会实践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629a64c850ad02de8041f4.png)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社会学概论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以上角色,这此角色又对他提出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3家庭:所谓家庭,是指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4、人的社会化:是指人从出生到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能够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5、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6.城市化:所谓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往地的过程。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8.情景定义:情景定义:情景定义是社会学家托马斯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
它指人们在行动之前。
对自己所处和面对的情景进行的审慎考虑和主观解释,这种解释对人们采取何种行动有直接影响。
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0、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再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越轨行为,被司法机关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
11、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12、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社会学知识总结
![社会学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322924fad6195f312ba6f8.png)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汇总填空/单选1“社会”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
2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综合说”)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4调查研究法包括(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5社会结构反映的是社会(静态)的状况,同时又预示着(动态变迁)的趋势和内容。
13(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6文化具有(超生物性),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
(文化具有可习得性特征)。
7(社会结构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1950年,美国社会学家S.萨金特在《社会心理学:综合的解释》一书在,首次把(角色概念)与社会化联系起来,认为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他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
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
(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镜中我”理论;角色扮演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生命历程理论)。
角色扮演理论中,乔治米德也曾研究过自我意识的形成,将“我”划分成“主我”和“客我”。
9(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
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10社会交换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
11费孝通运用(比喻)的形式对“团体格局”网络和“差序格局”网络进行了解释。
他认为,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社会,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就像一捆一捆扎在一起的柴火,柴与柴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社会学知识点汇总
![社会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c999b4e2b160b4e767fcfcc.png)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一、什么是社会学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三、社会学的功能四、社会学的思想发展历程内容介绍●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百六十多年来,社会学伴随着社会变化并作为其反映逐渐发展、壮大、成熟起来,本章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发展历程做一概括介绍。
一、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社会学的研究特点4、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一)社会学产生的标志1838年,法国学者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sociology)一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对研究对象的分歧1、社会学有无自己的研究对象2、如果有,其特定对象是什么●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1、以社会和社会现象为对象(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实证主义2、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对象(韦伯、孙本文)反实证主义3、“问题说”、“剩余说”、“学群说”、“调查说”、“未定说”社会学定义:是一门把社会作为整体来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依照美国学者米尔斯的著名术语来说,就是所谓的社会学想象力。
(三)社会学的研究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四)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总和论2、综合论3、普适论4、中心论5、平等论(1)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四、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一部分社会学的产生●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一)思想背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勾画了理想的社会,认为社会起源于人们共同的生活需要,社会要有一定的分工与秩序。
是乌托邦思想的早期代表●卢梭——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论。
基本观点是:个人自然地或道义性地被赋予了某些权利,但这些权利的行使受国家的调节和限制,国家由此发挥其控制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么是社会?1.生活在特定边界,分享着共同文化和行为规范的一群人2.制度,政府,教育以及家庭的特定类型,它们间相对稳定的关系3.由人、群体、制度间的关系形成的秩序模式构成了社会的稳定结构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不是一个静止的学科,在社会科学中处于一种核心的位置,今天的社会学不能被局限于理解一个单独的社会,还需要调査多个社会的某一范围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互相发展的不同方式。
2.对人类生活、社会群体等人类世界的科学研究3.对世界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4.是社会的科学社会学是为了什么?1.采取更宽广的视角、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我们为何如此行事2.学习社会学能够迈出通往有意义和令人满意的职业途经的第一步3.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是一种社会启蒙。
4.研究社会对我们的塑造以及我们对自己和对社会的塑造间的联系5.赋予我们对文化差异的意识6.为评估政策的介入提供帮助社会学奠基人:奥古斯特.孔德类似于自然科学,实证主义方法建立于直接观察的原则上。
实证主义称只关注直接通过经验了解的可观察的实体。
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获得社会世界的真知,从而预测社会世界社会物理学目标是在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获得的基础上生产有关社会的知识埃米尔.涂尔干功能主义社会学科性质的界定社会事实,社会本身是一种事实,不能被化约为个体的行动或者一种简单的个人意识的集合。
简单社会中的机械团结被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有机团结取代,为社会平衡提供动力社会失范旧的价值观失去了对人们的掌控新的却未建立起来,导致人对生活的盲目、恐惧、绝望感卡尔.马克思唯物史观资本主义的发展,两个要素(资本、雇佣劳动力)农民进入城市形成工人阶级阶级冲突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工人革命会带来一个更为人道、平等的社会马克斯.韦伯社会学家应当研究社会行动,理解个体行动背后的意义社会视角的一个重要元素:理想型现代社会的兴起伴随着社会行动的重要转变科学技术为理性化,以科技为基础来组织社会生活社会学想象力:今天,很多人通过“外卖”解决吃饭问题。
结合个人观察和体验,发挥你的“社会学想象力”,从社会学角度来看,针对“外卖”盛行的状况,你有哪些话题可说?其它:双11购物节,扫地机器人,社会学实证主义涂尔干社会事实约束和引导人类行为的所有制度和行动规范,独立于个体并形塑行为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机械团结有机团结低水平劳动分工的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机械团结。
从事类似的职业,被共同的经验与信仰结合在一起。
现代工业化与从城市发展造成劳动分工的不断扩大破坏了机械形式,形成了新的团结-----有机团结(随着劳动分工的扩展,人们变得越来越依赖于他人)涂尔干一生中充分经历了促使社会转型的变化,因此他对将社会凝聚在起的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特别感兴趣。
当个体被整合到社会群体中以及被一系列共享的价值和习俗所控制的时候,团结就会维持。
在《社会分工论)( The Division of Labonr in Society)一书中,涂尔干( Durkheim1984[1893)认为,工业时代的出现也会带来一种新类型的团结。
韦伯理想型(idea type)理性化(rationalization)能够提醒我们注意一些社会现象并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现象的模型,但理想型是真实现象的“纯粹的“或“一个方面”的形式。
科学、现代技术、科技层的出现被描述为理性化,根据效率的原则,并以科技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生活功能主义1.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稳定2.各个成员分享着共同价值形成道德共识,维护秩序的稳定莫顿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特定类型的社会活动中参与者所知晓并意欲的功能隐:参与者未意识到的那些活动后果反功能:对事物的既定秩序构成挑战的社会生活的特征冲突理论: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社会由追求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
冲突理论家考察支配群体与弱势群体间的紧张关系,希望理解控制的关系是如何建立和维持的。
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源于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语言是自我意思存在的表现。
注意人际互动间的细节和分析细节理解他人的言行社会学家关注日常生活情境中面对面的互动,强调互动在创造社会以及制度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吗?为什么?1.从科学定义来说,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因为社会学研究涉及经验调查的系统方法,数据和理论分析是基于人类社会中证据和逻辑论证的2.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科学性”并不完全相同,人具有自我意识,能够对他们所做的事情赋予意义目的,除非把握了人行为上的想法,否则不能确切的描述社会生活。
社会学问题的研究过程P37图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有什么不同?因果:一个事情或情境导致另一事件或情境的联结相关:两组事件或变量间存在一个规律性的关系因果不能从相关中直接推导出来,两类变量紧密相关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如何确定存在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1.控制手段,看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把某些变量恒定2.由同一领域已有研究成果指导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测量社会现象,使用数学模型分析解释定性:利用资料理解社会背景下的个人行为社会学家使用的研究方法范围很广,列出你能想到的尽可能多的方法,并记下哪些是定量的哪些是定性的。
除此之外,补充说明选择每一种方法的原因并注明他们的局限性民族志定性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定量实验研究见p45表民族志研究方法的概念,局限性是田野工作的类型,对人的直接研究,使用参与观察或访谈法作为其主要方法。
只能用来研究相对小的群体或社区,结果仅能应用于群体或社区研究,在一个田野工作的基础上难以进行概括化,短时间内难以融入,群体内组员会拒绝坦率的谈论自己问卷调查方法的优缺点1.更容易量化和分析,可以研究大量人员,大量个体数据的收集成为可能2.进行精确的比较1.资料流于肤浅,高度标准化重要差异被忽略2.真实性,自称相信而不是实际相信三角校正法一项研究中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不同方法间相互补充检验诺曼邓金,四种三角矫正法、数据:不同时刻和在同一研究中使用不同抽样方法的情况。
研究者:一个团队进行田野工作理论:解释数据时多种理论思路方法论: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主要社会学学派即代表理论家启蒙哲学家:牛顿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冲突主义: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尤尔根哈贝马斯结构功能主义:涂尔干、帕森斯默頓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指侧重对社会系统的制度性结构进行功能分析的社会学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学者帕森斯的主要观点人们对社会规则的遵从不只是出于对惩罚消极的害怕,相反人们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遵从,甚至教导其他人社会道德的规则,。
帕森斯认为,这种对社会秩序积极的认可表明,社会规则不仅仅是一种作用在个体身上的外力,而且已经通过持续的社会化过程得到内化。
社会不只在“外部”存在,而且也在个体“内部存在。
根据社会系统需求设计了一个模型称作AGIL框架,社会学理论面临的两个理论困境是什么?如何看待有关这两个理论困境的争议?1.我们应该赋予社会结构和人类行动以怎样的权重涂尔干认为社会优先于个人,但他把结构与行动的差异被夸大了,社会结构先于个体存在限制个体行为,但社会事实并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行动,也有社会学家尝试将结构与行动纳入同一理论视角。
但这些视角往往都靠近结构与行动中的一边或另一边。
这两种讨论思路表达了一种摆脱这一长期存在的困境的强烈愿望2.共识与冲突同结构与行动的情况一样,这种理论上的争论不可能彻底终结。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共识与冲突观点之间的差异,并不像它们看起来那样大。
这两种观点绝不是完全无法共处的。
所有社会都可能包含对一些价值的基本认同,当然,也都确实牵涉到冲突。
作为社会学分析的一个一般性规则,我们总是需要考察社会制度中共识和冲突之间的联系。
不同群体所持有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成员所追求的目标,经常表现为一种共同利益和对立利益的混合物。
前现代人类社会的类型都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征?现代性工业社会的特征是什么?1.大部分被雇佣的人口都在工厂、办公室、商店和公共事业机构工作,而非从事农业生产城镇拥有更多就业机会,规模更大,社会生活更加人性化与匿名化2.政体更为发达集中,交通通信快捷,使国家更为紧密结合,产生了第一批彼此之间明确划定边界的政治共同体——民族国家3.社会发动战争的方式发生改变,创造出的武器以及军事组织模式远比之前的文明发达更具暴力和征服的特征从前现代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都发生了哪些变化?1.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出现(生产体制、生产水平、技术、信息交流技术、科学技术);2.社会文化的变迁(宗教信仰,交流体系,领导行为、交流体系及其发展);3.政府组织(国家间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较量、政府决策推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列举你所认为的全球化的主要影响。
这些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主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1.(全球范围内事物、人和信息的不断增长的多方面的流动(变移性、流动性)2.个人、公司、群体以及国家变得愈来愈互相依赖3.全球生产,劳动力的国际分工,资本全球化)1.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兴起,促进了时间和空间的压缩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国际共同体”意识的产生削弱了对本土国家的认同感2.经济全球化,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摆脱了地理的物质限制,新经济,电子经济,知识经济出现。
跨国公司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制造工业的全球化,产生了全球生产不平等3.政治全球化国际组织的出现,民族国家被聚集到一起全球化的未来走向极端全球化论者:国家政府的权力正在被新的地区和国际结构所挑战,随着国家政府重要性和影响力的下降,全球意识发展了起来。
怀疑论者:现在的世界经济并未充分整合成一个真正全球化的经济体,实际上世界经济在其地理范围上更不具全球性,并且越来越集中于密集的小范围活动。
转型论者:当前全球化正在打破内部与外部,国际和国内之间业已建立的界限,民族国家在回应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的形式中得以重构。
我们不再生活在一个以国家领土为中心的世界上,政府被迫采取更活跃更外向型的立场来实施治理。
使用教材第4、5、14、16章的材料,写一篇1000字的论文来阐述“长期的人类历史并不是全球化的。
全球化的理论只是在更为近期的社会变迁背景下才有意义。
”社会分层社会学家使用社会分层的概念来描述在社会中个人和群体之间存在的不平等。
我们住往认为分层是针对资产或财富而言的,但它还可能因其他属性而形成,如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或军衔。
个人和群体根据各自在分层图式中的位置,获得报酬的机会也是不同的(不平等)。
因此,最简单的分层定义就是不同人群之间结构化的不平等。
社会分层的三个基本特征1.地位等级应用于人群的社会范畴,这些人存在某些共性,但不一定发生互动,也不一定彼此认同2.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机遇严重依赖于其社会地位如何定级3.不同社会范畴的等级会慢慢发生改变人类历史上四种分层体制的概念及其特征奴隶制:是不平等的一种极端形式,这种制度下某些人可以将另外一些人视作其财产而占有,在法律上奴隶被剥夺了所有的权利奴隶体质往往是不稳定的,在经济上并不特别有效,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现象种姓制:种姓制这种社会体制中,个体的社会地位是毕生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