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课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策略探究

1 小学科学课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策略探究一、找准切入点,确立思维目标谈到探究教学,很多教师很自然地想到动手做、做中学,而这样的结果是,教师把精力过多地考虑到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科学思维问题。

而事实上,科学探究的本质应是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探究活动的安排上,不要贪多求全,不要安排过多的活动,而要追求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的价值。

一堂只有 40 分钟的课里,我们面对众多的目标,就要懂得选择和放弃,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活动深入地把它做好、做足,设计活动时预设思维的切入点,围绕思维点的解决层层展开。

如在教学《摆》一课中我们只设计了一个活动:做一个15 秒摆 10 次的摆。

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思维由浅入深的过程。

能否做成功一个 15 次/10 秒的摆,绝不是老师的终极目标,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自己做摆过程的关注,关注做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注做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关注自己在做摆过程中的思维过程。

这里面蕴涵了多个思维点:

①发现问题:

1 / 5

摆快(慢)了,怎么回事?②作出假设:

可能是线的长短(或者是锤的重量等)影响了摆的快慢,或许短一2 点(重一点等)会更好。

在课堂上,学生采取的方法不同,途径不同,效果也不同,但他们都真正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当把摆做成功的时候也就对摆的本质有了了解。

有些小组可能到下课也没有成功,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脑环节多了,因此科学思维就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所研究的问题上来。

通过问题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习惯,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

为什么水的浮力有时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却托不起一枚铁针?简单一句话,却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究竟怎样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使学生提出可能影响沉浮的一些因素,引发学生激烈讨论。

可见,学生有了问题需要就有了思维活动。

关注生本,提出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问题,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前提。

三、提供结构性材料,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材料引起活

---------------------------------------------------------------最新资料推荐------------------------------------------------------ 动,活动发展思维,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自主探究材料,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水平、促进思维的发展有着明显效果。

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实验材料特3 别是结构材料--这只无形的手引导学生走上认知、探究、发展之路。

有结构材料应是揭示学生探究的思路和探究的方法,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能让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了解事物。

例如《磁铁的性质》一课,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和学生共同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磁铁、小盆、磁铁性质实验盒、铝制的吊篮、小的曲别针等有结构的材料,而且各自的材料不尽相同,这样为学生亲历探究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四、动手之前先动脑,提升思维的严密性动脑是为了动手的顺利进行,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学生考虑问题往往缺乏周密性,围绕某个问题制定活动计划时,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粗糙的、片面的、不完善的,缺乏科学性,实验前的动脑能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完善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探究前准备的不光是待会儿要用到的各种材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动手前经过一番自己的思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哪些材料?实验时该注意些什么......

3 / 5

这样,就能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实验技能模仿为学生主动地设计实验,从关注技能的形成到关注思维品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养4 成,在动手动脑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动手之后更动脑,发展思维的抽象性探究活动开始后,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这时教师要让学生做好探究记录,这不仅是重要的科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把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文字或图形记录,这就要有思维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现象和结论联系起来,他们还要经过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过程。

应注重学生的交流汇报,通过小组交流、大组汇报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表述时说出前因后果,对探究结果做出解释,并且引导他们学会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比较、抽象、概括。

如在教学《滑轮》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了定滑轮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运用定滑轮的好处。

在学生为运用定滑轮是否省力而争执不休时,教师及时地启发学生用弹簧秤进行实验,并引导他们分析不省力的原因。

在认识了动滑轮后,再依次引导他们分析动滑轮是否省力、能省多少力,并用实验验证。

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分析、验证、综合,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六、在交流中质疑,增强思维的批判性在现实教学中

---------------------------------------------------------------最新资料推荐------------------------------------------------------ 我们的老师总还习惯于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取某一个科学结论,学生一旦得出了某一个科学结5 论,也就宣告本次探究活动结束。

有时为了让学生尽快获得结论,老师会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往老师所想的一面引导,至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其他问题,则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

而这样往往会忽视结论背后学生的思维,因此笔者认为不要看见结论见好就收,而应突出思维过程。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辩论,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大声争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科学真理,生生间可以争得面红耳赤,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气氛中放松地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沟通。

通过对科学问题的研讨,能够使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由此可见,加强研讨和辩论是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5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