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试题合集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核试卷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考核试卷(A卷)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号:2260006 课名:自然辨证法考试形式:开卷考试任课教师:学院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论述题之一:(30分)自然观大致经历古代自然观、近代16-18世纪的自然观、19世纪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观点并概括其总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论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今天具有的价值和解释力。
二、论述题之一:(30分)获取科学事实有哪些方法?如何看待获取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什么事科学精神?科学家的道德是什么?在简单回答上述问题基础上,对下列媒体所披露的内容,从本课程的视角出发,阐述你自己的看法,并简单论述你自己的观点。
12月12日,在某企业举行的发布会上,北大教授李可基称,三聚氰胺基本是无毒的物质,成人喝下去不会损害身体。
他表示,人类几百万年都没灭绝,说明人类的排毒、解毒能力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
李教授的“三聚氰胺无毒”观点,堪称颠覆性的。
而他的佐证理据,就是“人类排毒进化论。
三聚氰胺有毒与否,当依据严谨分析、科学论证,而非诉诸感性的口头推演。
民众不是“行家”,但在是非判断上,他们有着经验化推断:一者,三聚氰胺是化学物,其毒性已被科学验证,更何况,“婴儿肾结石”的严重后果,也确证了它的有害。
李教授却口出怪论,背离这基本认知,莫非是“举世皆醉他独醒”?二者,“成人喝下去不损害身体”,也属绝对判断,即便是低毒性,超过剂量,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众所周知,人类演化至今,固然跟身体机能升级有关,更与技术发展对环境的重塑、更为文明的生活路径密不可分。
再说,“排毒能力强”,就该学着神农“尝毒草”,以身试毒?联系起“企业发布会”的发言场合,危机公关式的动机,李教授的信口雌黄,也就不难理解:在替三聚氰胺“辩白”时,他未必是站在公共立场上,很可能只是在替企业背书;其结论也重“辟谣”,而轻科学推理。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14自然辩证法 同济大学
辨析题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1. 自然界的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因此系统的功能或规律就是其要素单独存在时的功能或规律。
(×)P152. 托勒密的“地心说”已经被实践证伪,所以不是科学假说。
(×)P903. 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学术争论是完全多余的。
(×)P1584.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与生产相互脱节,即所谓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科技人员的世界观出了问题,因此必须改造科技人员的世界观。
(×)P1185. 机遇与灵感都有偶然性、意外性的特点,所以两者是一回事。
(×)P88,1296. “科学就总是把自己打扮成生命和快乐的使者,其实,它不过是死神和绝望的化身而已”。
P196二、辨析题集锦1. “哲学是科学,自然科学也是科学,科学不能指导科学”,因而属于马克思主义分支学科的自然辩证法不能指导自然科学。
2. 形成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产生马克思、恩格斯这样的天才人物来阐明。
3. 形成近代形而上学机械自然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哲学家对科学成就的错误概括。
4. 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唯心的,后者是唯物的。
5. 哥白尼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
(×)应为《宇宙发展史概论》6. 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因此系统的整体属性和功能就是其单独存在时属性和功能之和。
7. 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
√8. 自然特技系统是循环演化的,它是个闭合的圆圈。
×9. 人对自然能取得多大的自由程度取决于人在实践中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10. 人工自然的发展过程是由自然科学史来表征的。
×11. 人工自然的扩大会引起自然平衡的改变,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往往具有利弊两重性。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导论》期末复习总结、试题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导论》期末复习总结、试题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导论》及期末试题导言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它作为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之间,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的二级学科,是满科斯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方面,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二级学科,是哲学的普遍理论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帮助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人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特征、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复杂问题(由科学技术运用产生的社会后果是不能单靠科学技术本身来解决的,它涉及到科学技术以外的问题,如科研伦理、科学家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科技政策等问题)、以及给予方法思维的指导。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作用就在于,既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贯彻到科学技术领域,指导它健康发展;又能把科技成就从哲学上概括出来,提升上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学习子让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技术方法论,可以帮会组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人鱼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指导我们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进行科学技术研究。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不仅可以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哲学素养,还可以像哲学输送营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贡献。
第一篇自然观部分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1、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
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个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分为运动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1. 试题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哲学学科。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有:矛盾、统一、对立统一、辩证发展等。
2. 试题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统一、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着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3. 试题三: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明显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形而上学主要研究事物的表面现象和静态存在,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恒定性。
自然辩证法以矛盾为核心,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动性;形而上学则以对立为基础,强调事物的二元性和不变性。
4. 试题四: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自然辩证法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辩证关系,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实验和观测,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使科学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5. 试题五: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和古印度的佛陀。
他们提出了事物的变化和矛盾的概念,并强调事物的不断流变和无常性。
第二阶段是现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马克思。
他们从哲学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矛盾的本质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辨历年试题
1 /7
2004/6/12/403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合集
说明:①本合集涵盖笔者所搜集之 5 套 2001-2003 年全真试题与部分佚名试题;②所有选择题答案无权威性,仅供参考。
PAPER
1.
I
(2001 年)
11. 科学技术不同于其它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于它(①③) ① 是一般社会生产力 ③不具有阶级性 ② 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④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2004/6/12/403 ③对应性 ⑥ 典型性
系统进化的条件是系统的??以及要素之间的线性相互作 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不同学派、不同观点 的学术争论是完全多余的。
关于“科研中的机遇”问题,哪个观点是正确的(②③④) ① 科研中没有偶然性,机遇是必然的 ②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③ 认识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是机遇产生的主观方 面的原因 ④ 机遇可能会导致研究目标之外的发现
6.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科技发展和应用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
PAPER
1.
III
(2001 年)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研究领域是(①④⑥) ① 对自然界总的和根本的看法 ②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③ 自然界发展的具有规律 ④ 人与自然的关系 ⑤ 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观点 ⑥ 自然界的根本属性 2. 以下关于 “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 提法正确的是 (①②③⑤) ①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②系统质不等于要素质 ③ 要素与整体之间存在非加和关系 ④ 要素与整体之间存在加和关系 ⑤ 系统是动态与定态的辩证统一 3.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哪些是正确的(①②⑤) ① 人对自然具有受动性 ② 自然制约了人的发展必需的资源 ③ 人应该控制和改造自然 ④ 人工自然的扩大有利于人的生存 ⑤ 现实中,人依然有不可忽视的受动性 ⑥ 为保护环境,应倡导“还朴归真” 4. 下述方法,哪些是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方法(②⑤) ① 氧化还原法 ⑤ 假说方法 5. ② 实验方法 4. ⑦浮选法 ⑥光谱分析方法 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 ④ 归纳法 科学观察方法的基本原则是(①④⑥) 2. 3. 1.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试题一: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研究范围自然辩证法主要是以科学技术以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2.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以辩证的观点出发并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
(3)自然辩证法在自然观方面的新进展1.在自然观方面提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2.系统自然观深入揭示了自然界从微观到宇宙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本质和规律认为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的发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3.生态自然观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
二:第一章(1):在人类的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种重要形态试评述古代朴素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世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2.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把自然界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并力图“在某种具有固有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去寻找这个统一”。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开始了实验与理性方法相结合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所有上述规律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A. 相互对立的B. 相互统一的C. 相互转化的D. A、B和C都正确3. 自然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是()A. 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B. 事物的质的变化引起数量的变化C. 事物的数量和质的变化相互影响D. A和B都正确4.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 上升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无限性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内部矛盾B. 外部矛盾C. 事物的联系D. 事物的运动答案:1.D 2.D 3.D 4.C 5.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哲学方法。
()A. 正确B. 错误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A. 正确B. 错误8. 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不会引起数量的变化。
()A. 正确B. 错误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矛盾。
()A. 正确B. 错误10.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6.B 7.B 8.B 9.B 10.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自然辩证法试题集锦
自然辩证法试题集自然辩证法概论试卷一一、判断题(用对号或错号填在括号中)(2分×15)1.科学假说具有或然性的特性。
()2.科学仪器、思维方式、研究对象都是科学认识系统的中介要素。
()3.发现新的自然过程,是自然科学的创造性的表现。
()4.知识经济是一种以自然资源占有量为核心、以人力资本、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的经济形态。
()5.“天鹅皆白”这一结论是由观察法和类比法得出的。
()6.技术发展的动力是技术目的与技术体系、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矛盾运动的结果。
()7.几种逻辑方法的创造性与可靠性之间通常有正比和反比关系。
()8.爱因斯坦运用“火车实验”得出狭义相对论的有关原理和结论,研究用了观察方法和思想实验方法。
()9.生物学教科书按照由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的顺序排列各章内容。
这个课程体系是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和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构建的。
10.观察方法中的观察和实验方法中的观察是一回事。
()11、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途径。
()12.科学抽象的结果往往以科学概念、定理和推论表现出来。
()13.科学继承越多创新就越多。
()14.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5.人和自然的矛盾,直接地是由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因此它的解决,也有赖于对物质生产的调节。
()二、辨析简答题(请简单陈述下列说法正确与否的理由。
(5分×3))1 由于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缺乏客观依据和认识论根源,所以机遇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答:2 SARS至今未被认识清楚,原因在于科学认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系存在问题。
答:3 欲想实现科学的创新,必须要全面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
答: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 科学家曾经用鸡做过一种关于营养的实验。
他们用去糠的精白米喂一组鸡,而用粗米喂另一组鸡。
吃精米的一组鸡不久都得了一种和人的脚气病类似的病,吃粗米的一组鸡没有得这种病。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考题
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科学技术进步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之时,也为人类创造更大的悲剧提供了条件。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需要通过技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的具体运用中才能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发展;2.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发挥作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3.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竞争常常通过科学技术竞争而实现。
第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1.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繁荣促进各项社会生活事业发展;2.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3.技术进步促进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
第三,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
1.科学技术实力决定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2. 科学技术推动了政治文明。
科学技术可以使得政治参与科学化和民主化,国家和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四,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1.文化成果和文化传播必须要有技术载体,科学技术丰富了物质文化并推动物质文明;2.科学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丰富教育文化。
3.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精神文化。
4.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管理,丰富管理文化。
第五,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还威胁着人类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
首先,科学技术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其次,科学技术导致人的异化;再次,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另外,科学技术还带来人类的危机和安全问题。
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我们应该辨证地去看待科学技术,不能只看到它的利,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弊。
所以我们要合理应用科学技术,这包括:1.正视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影;2.科学技术问题还需要科技自身来解决;3.依靠科技进步,保证环境质量;4.进行技术评估;5.社会制约的完善和增强,加强国内法在的包含着三层意思:①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整体战略;③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人为中心的战略。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直线式的- B. 循环式的- C. 螺旋式的上升- D. 随机的答案:C2.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 A. 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 B. 矛盾、联系、发展- C.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D. 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答案:C3. 在自然辩证法中,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 外部条件- B. 内部矛盾- C. 人的努力- D. 神的意志答案:B#### 二、简答题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种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2. 描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答案: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而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三、论述题1. 论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的应用。
答案:“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它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前进,而是通过否定旧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而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在自然界中,这一规律体现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物种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
在社会现象中,例如技术革新,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否定了旧技术,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也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否定,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 四、案例分析题1. 分析以下案例,说明自然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如何体现。
- 案例: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捕食者依赖被捕食者作为食物来源,而被捕食者的数量又影响捕食者的生存状况。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发展的实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 事物的联系和互动C. 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D. 事物的外部条件作用答案:C2. 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否定是事物的消灭B. 否定是事物的质变C. 否定是事物的简单重复D. 否定是事物的外部干预答案:B3. 下列关于矛盾同一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双方完全相同B. 矛盾双方完全对立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答案:C4. 下列关于矛盾斗争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动力B.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阻力C. 矛盾斗争导致事物消失D. 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唯一途径答案:A5. 下列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D. 量变和质变没有联系答案:B6. 下列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本质B.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现象C.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变化D.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发展答案:A7. 下列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C. 内因和外因相互独立D. 内因和外因相互依赖答案:D8. 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C. 实践和认识相互独立D. 实践和认识相互转化答案:A9. 下列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客观规律束缚主观能动性B. 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规律C.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矛盾D.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促进答案:D10. 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真理是绝对的、静止的B. 真理是相对的、运动的C. 真理是主观的、片面的D. 真理是客观的、全面的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不定项选择题合辑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不定项选择题合辑同济大学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题---不定项选择题1.下述关于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理解正确的是:( DE )A.它是纯粹的哲学。
B它是纯粹的科学C它是最科学的哲学D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E 它是交叉科学。
1.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包括(①②③)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细胞学说③太阳系星云说④牛顿力学1.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包括(②)①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部分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③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④自然界的特殊规律2.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所研究的方法是(③④)①哲学方法②自然科学技术某学科的特殊方法③自然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④工程技术的一般方法2. 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线索是(②)①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与自然的关系③人与人的关系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研究领域是(①④⑥)①对自然界总的和根本的看法②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③自然界发展的具有规律④人与自然的关系⑤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观点⑥自然界的根本属性1. 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线索是(②)①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与自然的关系③人与人的关系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4.下述关于自然系统性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DE )A它的内部只有加和性关系B它终处于稳定态C它内部的结合能大小与其尺度成正比D它的演化是不可逆的E它的演化是超循环的。
13. 下述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BD )A 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者B自然是人类生存的依赖C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D自然资源可以循环利用E人与自然不可能实现和谐。
3. 自然界物质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是(①③④)①系统内各要素非线性的相互作用②系统是个孤立系统③系统内部随机涨落④系统能从环境获得能量、物质与信息2.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哪些是正确的(①②⑤)①人对自然具有受动性②自然制约了人的发展必需的资源③人应该控制和改造自然④人工自然的扩大有利于人的生存⑤现实中,人依然有不可忽视的受动性⑥为保护环境,应倡导“还朴归真”1. 关于人工自然研究正确的观点是(②⑤)①人工自然的变化速度不如天然自然变化那么快②支配天然自然的规律同样支配人工自然③天然自然包含着人的智慧与欲望④自然保护区仅仅对天然自然人为控制,所以也属于天然自然⑤人“可望不可及”那部分自然仍然是天然自然a)人工自然的扩大有利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4.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是(①②④)①通过宣传教育重建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概念②发展和依靠科学技术合理改造自然③使社会生产生态化④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2.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基本点是(全部)①人对自然具有受动性;②自然制约了人的发展必需的资源;③人对自然具有能动性;④人依赖自然与改造自然是不可分割的;⑤现实中,人依然友不可忽视的受动性;⑥人与自然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自然辩证法部分考题及答案
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系统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意义:(1)有助于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工程发展的全球趋势,认识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在联系;(2)有助于认识客观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辨证规律,理解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关系;(3)有助于掌握科学、技术、工程研究的辨证方法,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4)有助于理解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互动关心,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5)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6)可以培养和提高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科学技术实践的能力;(7)可以帮助自己在做论文时选出更加合理的科研课题和认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8)对科学实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帮助分析自己目前实验中的问题和现象(9)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运动,可以理解为差异性在时空中的展开,从简单的机械位移到复杂的生物活动,包括自然界的一切变化过程都在运动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运动的形式则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
自然界中系统的形成和运动的发生,其原因就是物质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固有的矛盾以及矛盾的集合。
吸引和排斥是一切运动的基础,一切运动都包含吸引和排斥这一矛盾,在自然界中,当一个吸引过程发生时,便一定有一个相应的排斥过程发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只有吸引而没有排斥,或者只有排斥而没有吸引,都会导致运动的停止、物质的消失。
在化学反应中,化合是以分解为前提,必须打开反应物的化学键,然后才有可能化合成生成物;分解也是以化合为前提,分解的产物又有可能合成原来的反应物。
化合和分解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既存在矛盾又相互影响。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2007年试题
同济大学硕士生自然辩证法2007年期末考试题不定项选择题(30分,15×2)1.下述关于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理解正确的是:( DE )A.它是纯粹的哲学。
B它是纯粹的科学C它是最科学的哲学D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E 它是交叉科学。
2. .下述关于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理解正确的是:( C )A.它没有科学依据 B它对自然界的看法全是唯心论的C它依据的是牛顿经典力学D它依据的康德的星云说E 它依据的是相对论。
3. 下述哪些科学成果是唯物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 BD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欧几里得的几何学D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E量子力学。
4.下述关于自然系统性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DE )A它的内部只有加和性关系B它终处于稳定态C它内部的结合能大小与其尺度成正比D它的演化是不可逆的E它的演化是超循环的。
5.下述关于科研选题理解正确的是:( DE )A 应该选前人已经研究过的课题B只能选有社会需求性的课题C只能选有科学需要的课题D 应该考虑创新性E应该考虑可行性。
6下述关于科学事实理解正确的是:( ACDE )A.它来源于科学观察或实验 B它是经验事实的直接转化C它是客观事实的一部分D它是建立科学假说的依据E它是科学检验的依据。
7. 下述关于科学假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BC )A 它是真理完全相反的科学见解B它是通往科学理论的中间环节C它是科学检验的对象D它不可能成为科学理论E地心说不是科学假说。
8. 下述关于“科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AE )A它是确证性的知识 B它是重复性活动的产物C它是直接的生产力D它是国家的意识形态E 它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
9下述关于技术发明的理解正确的是:( BE )A它就是专利 B它具有新颖性C它没有实用性D它必然导致技术创新E它是科学知识的物化。
10. 下述关于思想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BE )A 它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形式B它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C它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形式D它是模拟实验的一种形式E它是逻辑思维的一种形式。
自-同济大学硕士生自然辩证法试题2010
同济大学硕士生自然辩证法试题(C卷)2009——2010学年院系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述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 科学是实证可靠的,哲学是凭空想像的B哲学是科学的抽象C科学发展丰富了哲学内涵D 哲学思想对科学起积极的作用E科学是哲学的基础2.下述关于自然辩证法论述合理的是:( )A.它研究所有的科学问题B它研究自然界的具体规律C它研究科技活动的规律D.它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E.它研究科技的价值问题。
3.下述哪些科学成果是唯物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 ()A.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B生态自然观C哥白尼的日心说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E欧几里得的几何学。
4.下述关于系统论述合理的是:()A它的内部只有非加和性关系B它始终处于稳定态C它内部的结合能大小与其尺度成正比D它的演化是不可逆的E它的演化是超循环的。
5.下述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A它是关于宇宙终结的理论B它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无关的知识C.宇宙是从无到有的D 宇宙是不断增大的E它是依据星系谱线红移推测的。
6.下述关于科学问题论述正确的是:( )A.它是科研选题的源泉B常规问题的解决能够推动科学革命。
C它源于怀疑的意识D.它应有应答域E.它是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基础。
7.下述关于科学事实论述正确的是:()A.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科学事实B.经验事实是科学事实的基础C.经验事实会自动转化为科学事实D.科学事实来源于观察和实验E科学事实与科学理论无关。
8.下述关于科学假说论述正确的是:()A.假说与真理具有完全相反的意义B.假说有理论根据而无事实根据C.“大胆地假设与小心地求证”是不协调的D.假说只接受实践的检验不需要逻辑论证E被证伪的假说无科学价值。
9.下述关于技术发明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它就是专利B它具有新颖性C它没有实用性D它必然导致技术创新E它是科学知识的物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合集说明:①本合集涵盖笔者所搜集之5套2001-2003年全真试题与部分佚名试题;I(2001年)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1. 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线索是(②)①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与自然的关系③人与人的关系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1. 2.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包括(①②③)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细胞学说③太阳系星云说④牛顿力学1. 3. 以下属于物质系统层次关系的是(②③)①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的关系②物质内部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的关系③人体内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关系④分子内部原子与原子的关系1. 4. 自然界物质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是(①③④)①系统内各要素非线性的相互作用②系统是个孤立系统③系统内部随机涨落④系统能从环境获得能量、物质与信息1. 5. 下列关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表述,正确的是(①③④)①它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②它是宗教神学的自然观③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一经构成便不会自行演变④它具有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特点1. 6. 在科学研究中,正确问题指的是(①④)①推设为真的问题②可由实践检验的问题③常规问题④应答域内有解的问题1.7. 观察渗透理论,这是因为(①②③④)①在有的时候,“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②对于观察资料的解释与理论有关③对外界信息进行挑选和翻译与观察者的理论知识有关④表述观察的科学语言与特定的理论有关1.8.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②④)①需要性原则②创造性原则③客观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1.9. 在科学认识中,归纳法是(③)①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②模拟实验的逻辑基础③寻找和发现普遍性理论原理的重要方法④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法1.10. 类比推理的结论之所以具有或然性,是因为(②④)①类比是以对象之间的同一性为根据的②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③类比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④类比对象之间的差异性,限制了其结论的可靠性1.11. 科学技术不同于其它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于它(①③)①是一般社会生产力②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③不具有阶级性④属于社会上层建筑1.12. 以下关于技术创新的表述,正确的是(②③)①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独立的发明者②技术创新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③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的第一次商业化④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发明1.13. 社会总体科学能力的组成要素包括(①②③)①科技人员队伍②实验技术设备③科技信息资源④科技政策1.14. 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经济增长决定性因素表现在(①②③④)①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②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③科技对于生产的超前性④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1.15. 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包括(①②④)①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更新③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活④推动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1.自然界的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因此系统的功能或规律就是其要素单独存在时的功能或规律。
(×)P152.托勒密的“地心说”已经被实践证伪,所以不是科学假说。
(×)P903.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学术争论是完全多余的。
(×)P1584.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与生产相互脱节,即所谓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科技人员的世界观出了问题,因此必须改造科技人员的世界观。
(×)P1185.机遇与灵感都有偶然性、意外性的特点,所以两者是一回事。
(×)P88,1296.“科学就总是把自己打扮成生命和快乐的使者,其实,它不过是死神和绝望的化身而已”。
P196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基本途径,并联系现实或专业实际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2.请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阐述如何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2001年)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同I,略。
二、辨析题(每题4分,共16分)1.古代自然观与近代前期自然观有区别,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哲学发达程度不同。
2.系统进化的条件是系统的??以及要素之间的线性相互作用。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学术争论是完全多余的。
4.我们需要对今天的科学概念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所谓科学就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4分)1.试述公式:=的科学意义与哲学意义。
2.解释系统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3.举例说明“科学实验可以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的含义。
4.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5.科技体制对社会科技能力具有什么作用?6.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科技发展和应用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要作辩证的分析,分析中涉及两个方面,分别是什么?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分析并探讨我国在开展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材料评析题材料《科学,不能失去理想》(略),利用所学自然辩证法原理,针对和结合文中的内容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主要结合文中的启示,谈自己的感想和观点。
(2001年)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研究领域是(①④⑥)①对自然界总的和根本的看法②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③自然界发展的具有规律④人与自然的关系⑤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观点⑥自然界的根本属性1. 2. 以下关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提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⑤)①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②系统质不等于要素质③要素与整体之间存在非加和关系④要素与整体之间存在加和关系⑤系统是动态与定态的辩证统一1. 3.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哪些是正确的(①②⑤)①人对自然具有受动性②自然制约了人的发展必需的资源③人应该控制和改造自然④人工自然的扩大有利于人的生存⑤现实中,人依然有不可忽视的受动性⑥为保护环境,应倡导“还朴归真”1. 4. 下述方法,哪些是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方法(②⑤)①氧化还原法②实验方法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④归纳法⑤假说方法⑥光谱分析方法⑦浮选法1. 5. 科学观察方法的基本原则是(①④⑥)①客观性②全面性③对应性④解释性⑤可行性⑥典型性1. 6. 关于“科研中的机遇”问题,哪个观点是正确的(②③④)①科研中没有偶然性,机遇是必然的②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③认识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是机遇产生的主观方面的原因④机遇可能会导致研究目标之外的发现1.7.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③④⑥)①需要性原则②简单性原则③创造性原则④科学性原则⑤解释性原则⑥可行性原则⑦典型性原则⑧有效性原则1.8. 在科学活动中,假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②③④)①自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只能采取假说的形式②假说可以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思维③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假说对科学发现也起积极的作用④19世纪中叶,加勒在某时和某一天空位置上发现了海王星,就是由科学假说指导的1.9. 类比推理的结论之所以具有或然性,是因为(②④)①类比是以对象之间的同一性为根据的②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③类比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④类比对象之间的差异性,限制了其结论的可靠性1.10. 以下关于技术创新的表述,正确的是(②)①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独立的发明者②技术创新是发明的首次商业化③技术创新过程包括:——实验室研究——产业化、商业化开发④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发明⑤技术创新就是技术本身的改进和革新1.11.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主导因素,表现在(①②③⑥)①劳动者通过科技提高自身素质②创新劳动工具③找到自然资源的潜在价值④改变经济增长方式⑤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⑥促进管理水平提高1.12. 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建设功能包括(②③④)①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促进哲学变革③对自然现象合理解释,消除愚昧④促进道德和文化进步⑤改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20分)1.人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会造成破坏,对这一问题,由于时代所限,恩格斯当时并未论述。
2.系统的功能、性状、行为完全由系统的要素和结构决定。
3.科技发展的内存矛盾有很多表现,其中最基本的矛盾是继承与创新的矛盾。
4.对现代科学家而言,经验的东西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主要追求的是把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而对现代工程师来说,经验和技巧仍是技术的组成部分。
5.科学技术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内容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6分)1.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即熵减;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自然界是不断退化的,即熵增。
哪个观点正确?后来的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是如何解释或协调这两个理论的?2.科技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研究科学技术应采取哪两种相互补充的视角?3.举例说明“科学实验可以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的含义。
4.现代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分析比较古代自然观与近代前期(17,18世纪)自然观的差异,然后谈谈所得到的启示。
2.材料评论题材料为《警惕纳粹敛金术》,其它要求同。
(2002年)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1. 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线索是(②)①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与自然的关系③人与人的关系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1. 2.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表现在(①④)①科学活动包含技术活动②两者都有现实经济价值③两者的答案和研究结果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唯一的;④技术活动收科学理论活动的指导;⑤两者都重视并依赖于经验。
1. 3.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基本点是(全部)①人对自然具有受动性;②自然制约了人的发展必需的资源;③人对自然具有能动性;④人依赖自然与改造自然是不可分割的;⑤现实中,人依然友不可忽视的受动性;⑥人与自然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1. 4. 下述关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表述,正确的是(①③④)①它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②它是宗教神学的自然观;③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一经构成便不会自行演变;④它具有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特点。
1. 5. 在科学研究中,正确问题指的是:(①④)①预设为真的问题;②可由实践检验的问题;③常规问题;④应答域内有解的问题。
1. 6. 观察渗透理论,这是因为(①②③④)①在有的时候,“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②对于观察资料的解释与理论有关③对外界信息进行挑选和翻译与观察者的理论知识有关④表述观察的科学语言与特定的理论有关1.7. 科学技术不同于其它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于它(①③)①是一般社会生产力②内容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③不具有阶级性④属于社会上层建筑1.8. 以下关于技术创新的表述,属于正确的是(②③)①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独立的发明者②技术创新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③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的第一次商业化④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发明1.9. 社会总体科学能力的组成要素包括(①②③⑥)①科技人员队伍②实验技术设备③科技信息资源④科技政策⑤科学技术的国际化程度;⑥科学技术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