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二、教学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专业学生三、教学课时:72(包括选学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核心技术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
熟练掌握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量具和仪器。
掌握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工艺。
能胜任产品质量检测或生产加工岗位工作,为企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2.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3.会检测零件的线性尺寸、形位误差、螺纹、表面粗糙度;4.会控制零件加工过程的质量;5.了解现代精密测量仪器及技术。
六、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中,既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单列教授,也可将课程中的项目活动穿插到其他课程项目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七、课时分配八、标准内容纲要项目一走进零件测量学时2 【学习目标】(1)对零件测量有感性认识(2)了解互换性、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会计算极限尺寸并能知道零件尺寸的合格范围(3)会识读图样上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代号(4)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及常用量具常识(5)了解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掌握比较法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任务轴套零件的检测【相关知识】(1)测量的概念、互换性的概念、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的概念(2)测量的种类,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3)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识读(4)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5)量具常识项目二零件线性尺寸的测量学时16【学习目标】(1)能根据零件尺寸要求,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2)能测量零件各种线性尺寸,作出尺寸合格性判断(3)会保养各类测量用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任务一长度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长度尺寸的识读(2)使用钢直尺、游标卡尺及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的方法(3)长度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长度尺寸合格性的判断(5)钢直尺、游标卡尺与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与保养方法活动一用钢直尺测量长度活动二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活动三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知识拓展】其他长度测量技术深度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量块、塞尺任务二轴径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轴径尺寸的识读(2)使用游标卡尺及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方法(3)轴径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轴径尺寸合格性的判断活动一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活动二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知识拓展】其他外径测量技术杠杆千分尺、尖头千分尺、卡规任务三孔径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孔径尺寸的识读(2)使用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与内径量表测量孔径的方法(3)孔径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孔径尺寸合格性的判断活动一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径活动二用内测千分尺测量孔径活动三用内径量表测量孔径【知识拓展】其他孔径测量技术内径千分尺、塞规任务四锥度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锥度、角度尺寸的识读(2)使用万能角度尺、正弦规测量锥度的方法(3)锥度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锥度尺寸合格性的判断(5)角度样板、锥度量规、万用角度尺、正弦规的使用活动一用角度样板检测角度活动二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角度活动三用锥度量规检查零件锥度活动四用正弦规检测锥度【知识拓展】其他定角度量具90°角尺、角度量块项目三零件形位误差的测量学时24【学习目标】(1)能正确识读形位公差带代号并理解形位公差的含义(2)会选择检测形位误差的工具、量具,并正确测量零件的形位误差(3)能正确处理零件形位误差的检测数据(4)能对零件形位误差检测结果作出正确评估(5)会正确使用与保养工具、量具任务一识读形位公差【相关知识】(1)形位公差与形位误差的概念和区别(2)零件的几何要素(3)形位公差项目和符号任务二直线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直线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百分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3)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打表法测量直线度误差活动二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任务三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能识读圆度、圆柱度符号(2)会测量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3)会选择测量工、量具及其保养(4)能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能评定零件的圆度或圆柱度是否合格活动一两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活动二三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活动三圆柱度误差的测量任务四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平行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平行度公差的类型(3)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线对线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二线对面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三面对面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四测量平面度误差【知识拓展】透光法测量平面度误差任务五垂直度误差、位置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垂直度、位置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会测量垂直度、位置度的误差(3)心轴的使用(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面对线测量垂直度误差活动二线对线测量垂直度误差【知识拓展】线对面、面对面的垂直度误差测量方法活动三测量位置度误差任务六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同轴度、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3)轴类、套类零件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编写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测量同轴度误差活动二测量径向圆跳动误差活动三测量端面圆跳动误差项目四螺纹的测量学时8【学习目标】(1)能读懂零件图上各种螺纹的标记(2)会查表确定螺纹中径公差(3)会用通止规检测三角形螺纹(4)会用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5)会用三针测量法测量三角形螺纹(6)会用三针测量法测量梯形螺纹任务一测量三角形螺纹【相关知识】(1)三角形螺纹标记识读(2)三角形螺纹常用测量器具的认识(4)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的方法(5)三针法测量三角形螺纹的方法(6)常用三角形螺纹测量器具的保养活动一用通止规检测三角形螺纹活动二用三针法测量三角形螺纹活动三用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任务二测量梯形螺纹【相关知识】(1)梯形螺纹标记识读三针法测量梯形螺纹(2)梯形螺纹中径的计算方法(3)用三针法测量梯形螺纹的方法(4)梯形螺纹测量器具的保养项目五典型零件的综合检测学时9【学习目标】(1)会正确的阅读、分析零件图(2)会正确选择测量零件的工具、量具(3)会独立检测零件的质量(4)会填写零件的检测报告任务一轴套类零件的综合检测任务二盘类零件的综合检测任务三箱体类零件的综合检测项目六零件的质量控制学时8【学习目标】(1)树立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及工作专注精神(2)了解通过收集数据绘制直方图的方法(3)会计算生产过程的工序能力指数并判断工序能力(4)会使用控制图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任务一工序能力【相关知识】(1)收集测量数据、绘制直方图(2)计算标准偏差的方法(3)计算工序能力指数的方法(4)判断工序能力大小的方法活动一制作直方图活动二分析直方图活动三工序能力指数计算与工序能力判断任务二控制图【相关知识】(1)收集控制图数据方法(2)控制界限的计算及控制图的绘制方法(3)控制图的判断方法(4)质量失控原因的分析并改善活动一绘制控制图活动二分析控制图*项目七零件的精密测量学时8【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2)了解常用现代精密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运用领域(3)了解如何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件(4)了解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任务一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件【相关知识】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与保养任务二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2)了解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与保养任务三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相关知识】(1)了解用相对测量法测量线性尺寸的原理(2)了解光学比较仪的结构并熟悉它们的使用方法(3)熟悉量块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标准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标准(2013~2014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制定人: 朱国龙合作人:夏天王丽梅制定时间:2014年3月3日四平职业大学课程名称: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编码: 01012007课程类型: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负责人:夏天编制单位:机械工程系1.课程性质1.1课程的定位《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岗位实际任务、融合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的作用是支撑机制专业学生在主要就业岗位上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一是掌握工艺、质检、操作等岗位工作中必备的零件质量检测方面的专业能力;二是遵守职业操作规范、检量具使用方法、数据判断分析的方法能力;三是养成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四是灌输产品质量意识,强化责任心意识,使这种意识服务于各岗位。
1.2课程的理念和思路本课程标准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技术测量”项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做学一体化.按照标准及测量基本技能的训练、常用测量工具与仪器的使用、实际工具中标准件及常用件等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各项检测技能的操作要领。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产品减速器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标准的使用、器具的结构及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检测典型零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一线所必须的机械零件的几何量公差制度知识、最新国家标准及测量技能,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同时树立环保、节能及质量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会使用公差配合标准;●能进行零件图及装配图的标注;●能使用常用的机械测量器具;●会确定典型零件的公差配合及代号;●会用测量器具进行尺寸误差、形位误差的测量;●会确定典型零件的检测方案3。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平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介绍一、课程名称: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二、教学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教学课时:36四、学分:2五、课程性质《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企业生产现场零件尺寸控制的关键技术。
本课程包含各种常用量具的使用与保养,生产现场的加工质量控制,零件尺寸与几何公差检测等各类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学会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正确使用常用量具进行零件尺寸与几何精度的检测,为学习普通加工和数控加工等专业技能课奠定扎实的基础。
六、课程理念本课程遵循“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任务驱动”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做中学、学中教、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七、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思路,注重学生测量技术的最终达成。
在每一学习任务中,以生产过程中典型的零件检测为案例创设工作情境。
学生在接受任务后,通过教师引导,主动按照企业零件检测的工作过程实施检测,填写测量分析报告,完成零件合格性的判断,从而全面培养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能与职业素养能力。
八、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要求结合企业数控加工零件的各类技术要求使学生获得零件的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及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及技能,将零件的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及岗位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各训练项目,突出质量意识、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最终具备在生产过程中加工零件、检验零件的能力。
知识目标: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概念,理解配合类型与性质;3.了解常用测量仪器类型与用途,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4.了解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掌握工序能力指数计算方法与X-R控制图使用方法;5.掌握零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的测量方法与相关量具的保养方法;6.了解现代数控精密测量仪器及其用途。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课程中文名称: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英文名称:Measur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s《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数控类、模具类、机电类等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分为“零件测量”和“质量控制”两大部份,全面系统介绍了测量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常见量具的使用与维护、尺寸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技术测量、零件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充分考虑当前国内、外中职教育的现状,结合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现代人材培养标准,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贯彻最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公差配合、计量学内容、质量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
本课程知识点的表达力求准确、简要,文字组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大量配置各种图片,力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数控类、模具类、机电类等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零件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熟练掌握常用量具、量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且能根据不同精度要求合理、正确选用各种量具、量仪,掌握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理论、标注与检测方法,最终使学生能独立胜任机械产品质量检测和机械加工岗位的工作,为行业企业培养实用型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材。
本课程是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既具有理论性更具有实践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特殊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及灵便解决现场各种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量和独立行动的能力;讲课中要求教师充分结合现场情形讲解,并要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计算和运用各种公式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和维护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仪表。
通过完成课堂学习与经过教学实习后,对零件测量和质量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要求:1 .掌握互换性、加工误差与公差、公差标准与标准化和技术测量等概念;2.会使用、维护常用测量工具;3 .会检测零件的线性尺寸、会计算尺寸公差和配合;4.会检测形状和位置公差;5. 会检测表面粗糙度;6 .了解现代精密测量仪器及技术,能对复杂零件进行尺寸、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材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辟理论,校企合作开辟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本课程也合用于其它机械类专业。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训》、《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
本课程为后续《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相关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1. 系统掌握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2. 掌握内径、外径、斜面、孔系、罗纹、曲面、齿形等不同结构特征的检测方法和工具;3. 掌握常规检测工具和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工具显微镜等高精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4.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质量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应用。
1. 具备正确分析图纸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力;2. 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对质量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质量问题,预防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3. 具备针对具体加工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方案的初步能力。
1. 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2. 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3. 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产规程;4. 积极思量和解决问题的意识;5. 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环绕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材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辟与实践。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
Courseware template
小结
1、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学习中密切理论联系实际。
2、 加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分成四大类。公差控制误差 的大小,公差小的零件精度高,公差也分成相应的四类。
3、互换性的基础是公差,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标准化 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分为四种标准。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引入新课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一门很重要的实用课程。 包含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轮廓粗糙度及技术测量
和实训等四个方面内的内容。 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
够准确地对机械零件进行技术测量。 学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考核时实践测量能力占有相当高
4、 技术测量是决定产品是否合格的关键。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演讲结束,谢谢大家支持
2021/7/26
18
零件的实际尺寸和理论上的绝对尺寸之差称为加工误差。
加工误差分类: 尺寸误差 形状误差 位置误差 表面轮廓误差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加工误差分类
加工后零件某处的实际尺寸对理想尺寸的偏差量称为尺寸 误差。
加工后零件上实际的线或面对理想形状的偏差量称为形状 误差。
互换性
互换性概念
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批零件中不需要作任何挑选或附加 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组装成部件或整机,并能达到设计要求。
中职高教版《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基准制与配合 课件(共15张PPT)
是否超过半刻度? 否
固定刻度:2
01
2
40 可动刻度:34.5×0.01 35 30
读数 L=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 L=2+0.0+0.345=2.345 mm
7
课题三 长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知识准备
任务实施
交流评价
作业布置
一量具厂生产一批直角尺,你作为一名检验员,请对直角尺的长 度尺寸进行检测,并判断这批直角尺的合格性。
知识准备
任务实施
交流评价
作业布置
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各小组进行总结、考核及评 估,教师做出最后评价。
序号
评价项目
1 能正确识读长度尺寸 2 能准确说出游标卡尺的组成部分 3 能正确识读游标卡尺 4 能准确说出外径千分尺的组成部分 5 能正确识读外径千分尺 6 会正确选择量具测量长度尺寸 7 会用量具正确测量长度尺寸 8 能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与同伴协作学习 9 工作过程符合7S要求
卡尺使用完毕, 要擦净后放到卡尺 盒内。
14
课题三 长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知识准备
任务实施
交流评价
作业布置
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尺寸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1
清洁千 分尺的尺身 和测砧及工 件。
2
3
校对零位。用标准 样块(校块),使外径 千分尺零位相对齐,当 测微螺杆与测砧接触后, 刻度上的零线与固定刻 度上的水平横线应该是 对齐的
任务实施
交流评价
作业布置
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尺寸
活动一
4
5
6
活动二 活动三
选取平 面内多处点 进行测量, 并复量几次。
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机械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是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二、课程沿革从 2003年开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结合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结果,以企业对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重构了课程体系,把原课程中的公差、配合等知识融合到机械工程图绘制和产品测绘实训项目当中。
按操作工、检验员等岗位对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实际要求对本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引入企业的产品、检测工具、质量控制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按照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内在联系和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课程相应更名为《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2007年,《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被确立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2008年学院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对课程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作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是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为基础经系统化设计而确定的。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作为其中一门专业主干课,旨在使学生具备正确分析图样技术要求,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力;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预防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具备一定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课程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前后课程有机衔接,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学院所处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中部地区制造产业聚集中心,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优势产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二.教学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专业学生三.教学课时:39四.学分:2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核心技术课,课程要求结合企业数控加工零件的各种技术要求使学生获得零件的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及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将零件的测试与质量控制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及岗位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各训练项目,突出质量意识、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最终具备在生产过程中加工零件、检验零件的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2.会使用长用测量工具;3.会检测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4.会控制零件加工过程的质量;5.了解现代化数控精密测量仪器。
六、设计思路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路,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历年,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中,既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单列教授,又可将课程中的项目模块穿插到其他课程项目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七、内容纲要项目一测量技术基础常识的了解 4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及工具促成目标:1.掌握互换、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会计算极限尺寸并能正确判断零件的配合性质模块一:测量基本理论的学习(一)工作任务掌握呼唤、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二)实践知识1.会判断零件是否具有互换性2.会计算零件的极限尺寸与公差3.会判断零件的配合性质4.养成良好的质量意识(三)理论知识1.测量的概念2.互换性的概念3.极限与配合的概念4.配合性质的判断方法5.产品的质量(四)拓展知识1.极限尺寸相关计算2.公差与配合的选择3.质量标准与质量体系项目二零件尺寸的测量 8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测量零件的尺寸促成目标:1.会使用尺寸测量量具2.会编写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3.会保养各类测量量具模块一:长度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零件的长度(二)实践知识1.会读零件图2.直尺的测量技术3.游标卡尺的测量技术4.外径千分尺的测量技术5.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6.长度量具的保养技术(三)理论知识1.直尺的测量方法2.游标卡尺的结构与测量方法3.外径千分尺的结构与测量方法4.零件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的填写5.直尺、游标卡尺与外径千分尺的保养方法(四)拓展知识1.游标卡尺的校正技术2.外径千分尺的校正技术模块二:轴径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轴径(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轴类零件图2.会熟练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3.会熟练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4.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5.会保养轴径量具(三)理论知识1.轴径的极限尺寸知识2.游标卡尺测量轴径的方法3.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方法4.轴径量具的保养方法模块三:孔径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孔径(二)相关实践知识1.会阅读孔类零件图2.会熟练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径3.会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4.会使用止通规检验孔径5.会使用杠杆百分表测量孔径6.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7.会保养孔径量具(三)理论知识1.孔的极限尺寸知识2.内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方法3.止通规检验零件孔径的方法4.杠杆百分表尺寸的校正5.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6.孔径量具的保养方法(四)拓展知识1.内径千分尺的校正技术2.杠杆百分表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模块四:锥度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锥度(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带锥度类零件图2.会使用角度样板、万能角度尺测量锥度3.会用锥度规心着色法测量内外锥4.会正弦规测量锥度5.会编写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6.锥度量具的保养技术(三)理论知识1.角度样板的制作方法2.万能角度尺测量锥度的方法3.用锥度规以着色法测量内外锥的方法4.正弦规量锥度的原理与方法5.锥度量具的保养要点(四)拓展知识1.万能角度尺的应用领域介绍2.正弦规的制作项目三零件形位公差的测量 18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检测零件的形位公差促成目标:1.理解形位公差的含义2.会选择形位公差检测的工、量具3.会正确检测零件的形位公差模块一:直线度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直线度(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直线度符号2.会用真尺与测微仪检测圆柱体、圆锥体表面素线的直线度3.会使用塞尺4.会编写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5.会保养直尺与测微仪(三)理论知识1.直线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测微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3.直尺与塞尺采用透光法组合测量零件线度的原理与方法4.用测微仪测量零件直线度的原理与方法5.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6.角尺与测微仪的维护与保养方法(四)拓展知识机床导轨的直线检测方法模块二:圆度、圆柱度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轴套类零件圆度、圆柱度(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圆度、圆柱度符号2.会选择检测圆度、圆柱度的工量具3.会用千分心按二点法原理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圆度、圆柱度4.会用测微仪与V型铁组合按三点法原理检测轴套零件的圆度、圆柱度5.会根据圆度、圆柱度测量值计算圆度、圆柱度误差6.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7.会编写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8.对V型铁与测微仪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圆度、圆柱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二点法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圆度、圆柱度的原理与方法3.三点法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内外圆度、圆柱度的原理与方法4.圆度、圆柱度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V型铁与测微仪维护与保养的方法(四)拓展知识1.圆度仪检测圆度、圆柱度的原理介绍2.盘类零件的圆度、圆柱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模块三:平行度、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零件的平等度与平面度(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平行度、平面度符号2.会选择检测平行度、平面度的工量具3.会用检验平台、V型铁与测微仪组合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平行与平面度误差4.平行度、平面度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会编写零件圆度、圆柱度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6.会对检验平台、V型铁与测微仪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平行度与平面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平行度、平面度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3.轴套类零件平行度、平面度测量部位4.平行度与平面度检测的原理与方法5.检验平台的的维护现与保养(四)拓展知识盘类零件的平行度、平面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模块四:位置度、垂直度误差的测量(一)工作任务1.会阅读零件图位置度与垂直度符号2.会选择检测位置度与垂直度的工量具3.会用检验平台、垂直量具与测微仪组合检测零件的垂直度误差4.会用芯棒、量块、千分尺组合检测零件的位置度误差5.会编写零件位置度与垂直度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6.会对检验平台、测微仪等工量具进行维护与保养(二)理论知识1.位置度与垂直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位置度与垂直度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3.轴套类零件常用见位置度与垂直度的测量原理与方法(三)拓展知识盘类零件的位置度与垂直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模块五: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零件的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同轴度、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符号2.会选择检测同轴度、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的工量具3.会用V型铁、检验平台、测微仪组合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同轴度误差4.会用震摆仪、测微仪组合检测零件的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误差5.会编写零件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与误差分析报告6.会对检验平台、震摆仪、测微仪等工量具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常用工具的选择3.轴套类零件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震摆仪的维护与保养(四)拓展知识盘类零件的平行度、平面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项目四螺纹的测量 6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测量螺纹促成目标:1.会读懂零件图螺纹的标记2.会用螺纹止通规检测三角螺纹3.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三角与梯形螺纹模块一:三角形螺纹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三角形螺纹(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三角形螺纹的标记2.会选择检测螺纹的工量具3.会用止通规检测螺纹4.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螺纹5.会用螺纹千分尺检测螺纹6.会对止通规、螺纹千分尺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螺纹标记与规格2.止通规检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3.用止通规检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4.用三针测量法检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5.用螺纹千分尺检测螺纹的方法6.螺纹测量数据的处理7.止通规及螺纹千分尺的维护与保养要求模块二:丝杠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T型螺纹(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T形螺纹的标记2.会选择检测T型螺纹的工量具3.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T型螺纹4.会对检验平台、V型铁与测微仪进行维护与保养项目五零件的质量控制 6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控制制造过程中的零件质量促成目标:1.培养良好的产品质量意识2.会在生产过程中判断工序能力3.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控制图(三)理论知识1.平行度与平面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平行度、平面度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3.轴套类零件平行度、平面度测量部位4.平行度与平面度检测的原理与方法5.检验平台的的维护现与保养(四)拓展知识盘类零件的平行度、平面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模块四:位置度、垂直度误差的测量(一)工作任务7.会阅读零件图位置度与垂直度符号8.会选择检测位置度与垂直度的工量具9.会用检验平台、垂直量具与测微仪组合检测零件的垂直度误差10.会用芯棒、量块、千分尺组合检测零件的位置度误差11.会编写零件位置度与垂直度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12.会对检验平台、测微仪等工量具进行维护与保养(二)理论知识4.位置度与垂直度的含义及应用范围5.位置度与垂直度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6.轴套类零件常用见位置度与垂直度的测量原理与方法(三)盘类零件的位置度与垂直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介绍摸块五: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测量(四)工作任务回测量零件的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五)实践知识7.会阅读零件图同轴度、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符号8.会选择检测同轴度、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的工量具9.会用V型铁、检验平台、测微仪组合检测轴套类零件的同轴度误差10.会用震摆仪、测微仪组合检测零件的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误差11.会编写零件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与误差分析报告12.会对检验平台、震摆仪、测微仪等工量具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含义及应用范围2.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常用工具的选择3.轴套类零件同轴度、径向调动与端面跳动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震摆仪的维护与保养(四)拓展知识盘类零件的同轴度、径向跳动与端面跳动的检测方法介绍项目四螺纹的测量 6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测量螺纹促成目标:1.会读懂零件图螺纹的标记2.会用螺纹止通规检测三角螺纹3.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三角与梯形螺纹模块一:三角形螺纹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三角形螺纹(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三角形螺纹的标记2.会选择检测螺纹的工量具3.会用止通规检螺纹4.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螺纹5.会用螺纹千分尺检测螺纹6.会对止通规、螺纹千分尺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螺纹标记与规格2.止通规检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3.用三测量法检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4.会用螺纹千分尺检测螺纹的方法5.螺纹测量数据的处理6.止通规及螺纹千分尺的维护与保养要求模块二:丝杠的测量(一)工作任务会测量T型螺纹(二)实践知识1.会阅读零件图T形螺纹标记2.会选择检测T型螺纹的工量具3.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T型螺纹4.会对T型螺纹检测工具进行维护与保养(三)理论知识1.T型螺纹标记与规格2.用三针测试法检测T型螺纹的原理与方法3.T型螺纹检测数据的处理4.工量具的维护与保养要求项目五零件的质量控制 6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控制制造过程中的零件质量促成目标:1.培养良好的产品质量意识2.会在生产过程中判断工序能力3.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控制图模块一:工序能力的判断(一)工作任务会判断工序的能力(二)实践知识1.会收集生产过程中零件的测量数据2.会计算零件的标准偏差3.会计算工序能力指数4.会判断工序能力大小(三)理论知识1.生产过程中零件尺寸数据的收集方法2.标准偏差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3.工序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4.工序能力的判断方法(四)拓展知识加工过程中工序能力指数的措施模块二:控制图的使用(一)工作任务会使用控制图(二)实践知识1.能理解控制图2.会在控制图上标记零件的测量数据3.会看懂生产过程控制图4.会根据控制图上的标记判断工序质量的稳定性5.练就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及专注精神(三)理论知识1.控制图的概念及生产过程中的作用2.控制图的绘制方法3.控制图的六类缺陷及观察方法4.控制图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5.使用控制图对职员的高质量意识与工作专注的要求(四)拓展知识零件生产过程不稳定的解决措施项目六零件质量的综合检测 8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会独立检测零件的质量促成目标:1.会正确阅读零件图2.会正确选择测量工、量具3.会独立正确测量各类零件模块一:零件的综合检测(一)工作任务会独立检测零件(二)实践知识1.能正确阅读零件图2.会独立正确选择检测工、量具3.会独立检测轴套类零件并撰写测量报告4.会独立检测盘类零件并撰写测量报告5.会独立检测简单箱体类零件并撰写测量报告※6.培养独立开展测量工作的能力(三)理论知识1.测量工、量具的总结、归纳2.测量报告的书写格式总结3.轴套类零件测量要素4.盘类零件测量要素5.箱体类零件测量要素6.独立开展测量工作的步骤项目七精密测量仪器的了解 5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了解现代制造业先进的测量仪器促成目标:1.了解现代制造业先进测量仪器的发展现状2.了解各类测量仪器的基本用途模块一:现代精密测量仪器了解(一)工作任务了解现代精密测量仪器(二)实践知识1.能了解各类精密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运用领域2.能了解种类硬度计的运用领域3.能了解精密工具显微镜的运用领域]4.能了解轮廓投影仪的御用领域5.能了解三坐标测量仪的运用领域6.培养对现代测量技术的浓厚兴趣(三)理论知识1.精密表面粗糙读仪的工作原理及运用领域2.各类硬度计的工作原理及运用领域3.精密工具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运用领域4.轮廓投影仪的工作原理运用领域5.三坐标测量仪的工作原理与运用(四)拓展知识未来超精密加工的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八、教学条件与建议1.能容纳48名学生的品质管理实验室一个,小组项目合作式课桌排布备注:带※的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精密零件的测量,可据地方制造业技术程度及学校实际状况购买九、教学方法本课程标准涵盖了数控加工中各类零件的测量技术,在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各地方制造业实际情况做选择性学习,其中数控车岗位重点掌握轴套类零件的尺寸与形位公差检测,数控铣或加工中心侧重于盘类、箱体类零件的尺寸与形位公差检测,电火花等特种加工侧重与特种形状零件的尺寸与形位公差检测,各校根据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模块展开教学工作。
汽车零部件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指导书
汽车零部件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指导书第一章概述 (2)1.1 检测与控制的意义 (2)1.2 国内外标准与法规 (2)1.3 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零部件检测基础 (3)2.1 零部件检测的分类 (3)2.2 检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4)2.3 检测方法与流程 (4)第三章材料功能检测 (5)3.1 材料功能检测指标 (5)3.2 材料功能检测方法 (5)3.3 材料功能检测标准 (6)第四章尺寸精度检测 (6)4.1 尺寸精度检测标准 (6)4.2 尺寸精度检测方法 (6)4.3 尺寸精度检测设备 (7)第五章质量特性检测 (7)5.1 质量特性检测指标 (7)5.2 质量特性检测方法 (7)5.3 质量特性检测设备 (8)第六章安全功能检测 (8)6.1 安全功能检测标准 (8)6.1.1 概述 (8)6.1.2 主要检测标准 (8)6.2 安全功能检测方法 (9)6.2.1 概述 (9)6.2.2 力学功能检测 (9)6.2.3 耐久功能检测 (9)6.2.4 环境适应性检测 (9)6.3 安全功能检测设备 (9)6.3.1 概述 (9)6.3.2 力学试验机 (9)6.3.3 环境试验箱 (9)6.3.4 耐久试验机 (9)第七章环境适应性检测 (10)7.1 环境适应性检测指标 (10)7.2 环境适应性检测方法 (10)7.3 环境适应性检测设备 (10)第八章零部件质量控制 (11)8.1 质量控制原则与方法 (11)8.2 质量控制体系 (11)8.3 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11)第九章检测与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 (12)9.1 常见问题分析 (12)9.1.1 设备精度问题 (12)9.1.2 数据处理与分析问题 (12)9.1.3 人员操作问题 (12)9.1.4 标准化问题 (12)9.2 解决方案与措施 (12)9.2.1 提高设备精度 (12)9.2.2 加强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12)9.2.3 提高人员操作水平 (13)9.2.4 推进标准化建设 (13)9.3 案例分享 (13)第十章检测与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3)10.1 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创新方向 (13)10.2 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 (13)10.3 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 (14)第一章概述1.1 检测与控制的意义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功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二、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法宝,为了确保最终产品质量,企业必须采用预防为主的原则,应用各种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过程控制,科学检验,持续改进。
因此,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是工业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生应能够进一步掌握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体包括:1、掌握工序能力分析、评价的方法2、掌握过程控制的主要工具——控制图的原理、绘制和分析的方法3、掌握抽样检验的原理及应用的程序和方法本课程的实验要求学生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在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清楚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实验中仔细观察、记录和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理论解释;实验后要按要求上交实验报告,达到辅助教学、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目的。
三、实验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实验要求实验一( 3 学时)实验名称:过程能力调查实验实验设备:螺栓螺母游标卡尺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在于补充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实验,学生将掌握直方图的绘制方法,能正确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和不合格品率,评价工序能力。
实验内容:1、使用游标卡尺,每人测量100个螺栓的螺杆直径并记录。
注意:螺杆的根部与末端的直径尺寸不同,在测量时,一律测量螺杆根部、即螺杆与螺帽相接处的直径。
2、 根据所测数据,以计算机绘制直方图,并对直方图进行判断和分析。
3、 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指数和不合格品率。
对工序能力进行评价。
实验要求:1、 螺杆直径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为(9.610±0.090)mm 。
2、 既可以每人独立完成测量,也可以两人一组,一人专门负责测量,另一人专门负责记录数据,测完100个数据后二人调换位置。
3、 数据的处理可以于课下完成。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二( 3 学时)实验名称:过程质量控制实验实验设备:螺栓螺母游标卡尺实验目的:理解控制图的原理,掌握控制图的绘制方法和判断准则,能对过程质量控制状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模具零件与产品质量检测课程标准(四年制)-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模具零件与产品质量检测课程标准(四年制)【课程名称】模具零件与产品质量检测【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四年制)1.前言1.1课程性质模具零件与产品质量检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四年制)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也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通过完成冷冲压模具零件检测、冷冲压产品检测、注塑模具零件检测、注塑产品检测等学习任务,使学生掌握模具零件和产品零件质量检测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深化与提高。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遵循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原则,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的零件质量检测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所需的零件质量检测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以“够用、实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要,并融入模具工(四级)职业资格鉴定的部分要求。
课程内容组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通过各种方法测量模具零件和产品为主线,按模块分成冷冲压模具零件检测、冷冲压产品检测、注塑模具零件检测、注塑产品检测4个学习任务。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54学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模具零件和产品的检测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初步具备模具零件与产品的尺寸测量、几何公差检测、硬度测试、外观检测、撰写检测报告等能力。
养成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的职业素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的合作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静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遵守安全文明生产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意识;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养成良好的规范操作意识和习惯;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有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趣和能力,具备创新意识。
具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工作理念;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和环保节能的职业意识。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件
能到达设计要求。
要作任何
选择或附加加工。
不完全互换性
不完全互换性是指零部件在装配时允许进展附
加加工、选择和调整,以进步装配的精度和解决加工困难。
互换性影响
互换性不仅保证了机械设备能正常的运转,减少维护的时 间,进步了消费率,而且降低了本钱。
适用于大批量的消费,也是标准化消费的根底。互换性是 工业消费中的重要原那么。
检测零件外表粗糙度。
【教学重点】
测量的概念、互换性的概念、极限尺寸、偏向 及公差的概念。
测量的种类,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 形位公差、外表粗糙度的识读。 外表粗糙度的检测方法。 量具常识。
引入新课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一门很重要的实用课程。 包含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外表轮廓粗糙度及技术测量
现行标准分类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五、技术测量
技术测量定义
是指把测量出的量值与图样的要求作比较,判
断零件是否合格的过程。
技术测量对象
容。
包括长度、角度、外表粗糙度和形位误差等内
小结
1、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的技术根底课 ,学习中亲密理论联络实际。
2、 加工误差是不可防止的,分成四大类。公差控制误差 的大小,公差小的零件精度高,公差也分成相应的四类。
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圆柱的允许变动量。其公差 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个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 域。
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轮廓线的允许变动量。其公 差带是间隔 为公差值t,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布 两等距曲线之间的间隔 。
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轮廓面的允许变动量。 其公差带是间隔 为公差值t,对理想轮廓 面对称分布两等距曲面之间的间隔 。
加工误差分类:
机械零部件检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核标准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标准 《机械零部件检测》课程标识课程代码: 15760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 学时数: 72 学分数:4执笔人: 一、课程定位《机械零部件检测》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技术课程,起连接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起着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
它以互换性内容为主线,围绕零部件的制造误差,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技术测量等,研究零部件的制造精度与测量方法。
本课程第三学期开设,前导开设机械制图等课程,并行开设数控加工工艺等课程,后续开设数控机械加工、特种加工等课程。
二、培养目标(一)方法能力培养目标1.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4.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
5.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
6.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二)专业能力培养目标1.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配合制度、国家标准。
2.能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3.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径外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通用量具测量几何量误差。
4.能使用螺纹千分尺、三针法、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等测量螺纹中径、螺距、牙型角和综合检验5.能使用百分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6.能使用公法线千分尺、齿圈径向跳动仪、万能测齿仪等测量齿轮的误差项目7.能使用光学式坐标测量仪精密测量几何量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8.能设计简单的光滑极限量规和位置量规(三)社会能力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及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宽容心,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具有参与意识强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环保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教案第一学期教案(教学设计)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电子教案【教材版本】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教学资源】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网络课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教材特点】以“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八、、∙(1)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贯彻以任务为引领、以教学项目为载体原则。
(3)测量使用的零件选自与本书配套的教具或是生产实际中的一些常见零件,因此每个教学项目均具有可操作性。
(4)重点加强技能技巧的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地说明术语、定义、公式和测量技能、技巧等。
(5)体例新颖。
每个教学项目包含若干个任务,根据任务实施的具体需要,有的还进一步设计有活动和方法。
项目一走进零件的测量【课题名称】走进零件的测量【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对零件测量有一个感性认识。
2.了解互换性、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会计算极限尺寸并能知道零件尺寸的合格范围。
3.会识读图样上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代号。
4.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及常用量具常识。
5.了解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掌握比较法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
二.能力目标对零件测量有一个感性认识;会识读图样上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代号;了解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掌握比较法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
三.素质要求对零件测量有一个感性认识;了解互换性、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会计算极限尺寸并能知道零件尺寸的合格范围。
四.教学要求1.零件测量有一个感性认识。
2.了解互换性、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会计算极限尺寸并能知道零件尺寸的合格范围。
3.会识读图样上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代号。
4.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及常用量具常识。
【教学重点】1.测量的概念、互换性的概念、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的概念。
2.测量的种类,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
3.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识读。
零件质检教案
零件质检教案教案标题:零件质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零件质检的重要性和目的。
2. 掌握零件质检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细致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零件质检样本。
3. 讲解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零件质检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他们对质检的理解和认识。
2. 介绍零件质检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零件质检的基本流程,包括检查前的准备、检查过程和记录整理。
2. 解释零件质检的目的,即确保零件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3. 介绍常用的零件质检方法,如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展示一份零件质检样本,解释样本上需要检查的要素和标准。
2. 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零件质检操作,包括观察、测量和测试等步骤。
3.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与学生讨论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
2. 总结零件质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收获。
3. 解答学生的疑问,强调零件质检的标准和要求。
五、练习与评估(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零件质检的相关操作。
2. 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
六、拓展活动(5分钟)1. 鼓励学生了解其他行业中的质检工作,并与他们分享相关经验和故事。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质检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反思:1. 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细致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第二学期教案(教学设计)
项目四螺纹的测量任务一测量三角形螺纹【课题名称】外螺纹中径的测量【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了解检测螺纹加工精度的常用几种方法。
二.能力目标掌握螺纹中径精度的常用检测方法——螺纹千分尺、三针测量法、螺纹卡规与环规的应用。
三.素质目标熟悉螺纹精度的检测方法,能够使用常用检测工具判断螺纹精度是否合格。
四.教学要求能够使用常用检测工具测量螺纹中径,能够计算三针测量法所选用量针的直径和M值。
【教学重点】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难点分析】三针测量法中的量针直径与M值的计算,以及具体的测量操作。
【分析学生】螺纹千分尺、螺纹卡规与环规的使用比较容易掌握,而三针测量法比较麻烦,既要计算又要操作,对于缺少实践经验的在校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但由于三针测量法比较精确,还应当努力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再总结。
【教学安排】2学时先讲后练,以学生练习为主。
【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课在轴类、盘套类零件中,经常带有螺纹的加工,其螺距常选用细螺纹,用于连接两个相邻零件并达到更好的自锁。
检测螺纹加工的精度是否达到图样的要求是本次课的研究内容。
二、导入新课常用螺纹的牙型种类很多,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只能测量外径尺寸,而牙型的检测就需要用专门的检测工具。
测量三角螺纹用螺纹千分尺最为简单方便;测量梯形螺纹用三针测量法比较准确;而对于成批生产的螺纹,则必须选用螺纹卡规和环规等专用检测工具,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三、讲授新课1. 识读螺杆轴的零件图样2. 螺纹千分尺测量右端螺纹首先根据螺距1.5 mm选择相应的测头,安装在千分尺的固定砧头上,调整好零线位置即可正常测量。
应测量2~3次,保证整体长度上误差值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方为合格产品。
使用螺纹千分尺测量读数方法与常用千分尺的方法相同。
3. 三针测量法检测螺纹根据螺纹的螺距及α角计算出所选用的三针的直径,并计算出M值及其上、下偏差值,得出M值的取值范围。
然后用相应规格的杠杆千分尺的两砧头夹持三个测量针棒进行检测。
数控《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标准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编码:101005课程类型:专业技能模块适用专业:数控技术负责人:王丽梅编制单位:机械工程学院1.课程性质1.1课程定位《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对数控技术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岗位实际任务、融合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的作用是支撑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主要就业岗位上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一是掌握工艺、质检、操作等岗位工作中必备的零件质量检测方面的专业能力;二是遵守职业操作规范、检量具使用方法、数据判断分析的方法能力;三是养成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四是灌输产品质量意识,强化责任心意识,使这种意识服务于各岗位。
1.2 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1.2.1 课程的设计理念本课程标准以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技术测量”项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做学一体化。
按照标准及测量基本技能的训练、常用测量工具与仪器的使用、实际工具中标准件及常用件等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各项检测技能的操作要领。
1.2.2 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产品减速器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标准的使用、器具的结构及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检测典型零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1.2.3 职业面向机床操作、工艺、质检、生产准备。
1.2.4 职业拓展生产技术准备、机加工检验、工艺、调度、设备管理工作。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一线所必须的机械零件的几何量公差制度知识、最新国家标准及测量技能,能完成典型零件的质量检测工作任务,具备初步的机械产品精度设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是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二、课程沿革
从 2003年开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结合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结果,以企业对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重构了课程体系,把原课程中的公差、配合等知识融合到机械工程图绘制和产品测绘实训项目当中。
按操作工、检验员等岗位对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实际要求对本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引入企业的产品、检测工具、质量控制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按照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内在联系和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课程相应更名为《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2007年,《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被确立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2008年学院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对课程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作用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是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为基础经系统化设计而确定的。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作为其中一门专业主干课,旨在使学生具备正确分析图样技术要求,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力;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预防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具备一定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课程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前后课程有机衔接,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所处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中部地区制造产业聚集中心,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优势产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调研结果表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机床操作、工艺技术、机电设备装调与维护、产品检验、质量管理等岗位。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在企业专家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机械装备制造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机械加工与机电液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机床操作、机电液控制、产品检测、设备维修等技能,能从事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产品检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现场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突出就业岗位所要求的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能力的培养。
企业调研结果表明,在高职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中,无论是机床操作工、检验员或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企业都要求这些岗位的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过硬的产品检测能力,并掌握质量管理和工序质量控制方面的常识和基本方法的应用,否则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难以得到保证和提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视企业近年来对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按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优化了课程体系,《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图纸的技术要求;具备正确选择检测工具和方法对零件进行检测并判定合格性的能力;掌握质量管理常识,具备检测数据记录和统计方法、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基本应用能力,并能查找、分析影响工序质量和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
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毕业生在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实践能力。
3、课程强调学生质量意识培养,着眼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目标注重质量意识培养,自始至终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意识;通过学习过程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小组的形式,并通过自评和互评等考核评价方式,加强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
4、课程对学生持续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严谨、认真、诚信和精准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特别是把质量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使学生重视工作质量,为今后胜任就业岗位,适应企业对质量第一的工作要求产生重要的作用。
学生掌握质量分析和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应用,具备了质量管理方面的常识,对今后由机床操作岗位转向检验员、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等更高级的岗位,以及学生今后在企业进一步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5、课程前后衔接合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体系设计以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
学生已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的能力,具备使用简单量具测绘简单零件的能力,具备理解常用公差和配合代号的含义并进行标注的能力,为本课的实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系统掌握尺寸、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检测的方法和工具,能针对轴、套、齿轮、座架、箱体等不同类型零件,针对平面、孔、斜面和曲面不同特征部位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对加工质量进行预测和控制,为后续的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实训等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
后续部分加工类课程要结合外协产品加工开展生产性实训或理实一体化教学,本课程为其提供了质量保证。
通过后续学习过程中控制学生加工产品的合格率,促使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及质量缺陷预防意识进一步提高。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以企业对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以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设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突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
课程设计具体思路如下:
1、以企业调研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使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每年暑假都派出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工作任务调研,并据此对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注意课程间的衔接与序化,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共同服务于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2、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课程目标和特点
针对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课程团队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并明确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企业具体岗位对检验工具和使用技能有较高的要求,但同时要求从业者能根据不同的工件特征和工作条件选择检测工具和方法,能应用质量控制基本工具和方法。
缺乏检测和质量控制专业知识,就难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
因此,在培养检测工具使用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3、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课程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而且要求学会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
按“认知规律由感性到理性,零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精度要求由普通到精密,控制方法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课程组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轴套、轮盘、座架、箱体、齿轮等典型零件和直方图等质量控制图表作为教学训练载体,并由易到难确定项目任务,便于学生掌握。
并以“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企业体验”作为第一个教学项目,使学生先获得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4、校企共建教学平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于教学
密切与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企业的联系,引入企业检测设备和兼职教师,并将部分教学内容直接在企业实施,让企业人员现场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5、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突出工学结合特色
引入校办企业—长沙第三机床厂的产品和学院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外协产品作为部分教学载体,让学生根据实际条件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统计分析和实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真实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既保证了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又为生产提供了质量信息和反馈,同时提高了课程的开放性、实效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