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框架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层
数据以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
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各个子网从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的问题,这
就需要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选择。另外,为避免通信子网中出现过多的分组而
造成网络阻塞,需要对流入的分组数量进行控制。当分组要跨越多个通信子网才
服务 器
LAN 防火墙
LAN用户
主交换机
路由器
Internet
公用电话网
部门交换 机 远程移动用 户
《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发信者 书写信件 贴邮票 送邮箱 收集信件 盖邮戳 信件分拣 通信者活动 收信者 通信者活动 阅读信件
邮局服务业务
无线
《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内容 范围概述
网络覆盖的范 围 数据传输速率 传输介质 信息误码率 拓扑结构 用户安全
按地理范围分类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 LAN,它是连接近距离计算机的网络,覆
LAN
较小范围计算机通信网 20千米以内 1Mbps~16Mbps~10G bps 有线介质:同轴 电缆,双绞线,光缆。无 线介质:微波、卫星 低 简单、总线型、星型、环 型、网状 各单位专用
传输层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建立、维护和中断虚电路、传输差错校验和恢复以及信息
流量控制等。它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和“无连接”(数据报)两种服务。
《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会话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会话进程间通信的管理和同步,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

计算机网络各章框架图

计算机网络各章框架图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信源、信道、信宿、宽带、码元、波特、速率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信号的传输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码元传输速度的单位,1波特表示每秒传送1个码元码元传输率奈奎斯特定理(无噪声):C max=2f×log2N (其中f表示带宽)香农定理(有噪声): C max = W × log2(1+ S/N)(b/s)其中W为信道的带宽调制编码基带调制:改变波形,调制后仍然是基带信号带通调制:搬移频段,三种方式:调幅、调频、调相模拟数据编码技术:振幅键控、移频键控、移相键控数字数据编码: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脉冲编码调制:采样(参考采样定理)、量化和编码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虚电路数据报传输介质: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纤4.无线传输介质交互方式1.单工2.半双工3.全双工设备:1.转发器2.集线器课本19页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功能设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1.检错2.纠错1.单帧滑动窗口与停止等待协议2.多帧滑动窗口与后退N帧协议3.多帧滑动窗口与选择重传协议广域网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轮询随机信道令牌传递协议1.ALOHA协议2.CSMA协议3.CSMA/CD协议4.CSMA/CA协议1.频分2.时分3.波分4.码分链路控制1.HDLC2.PPP以太网拓扑无线局域网1.星形2.环形3.总线4.树形IEEE802.11IEEE802.3交换机网桥源选径网桥透明网桥原理算法生成树算法第四章 网络层网络层功能设备路由与转发异构网络互联路由器组成功能拥塞控制IP 地址移动IPIP 组播IPV6IPV4地址协议1.CIDR2.表示法3.三类地址4.NAT1.ARP2.DHCP3.ICMP协议算法动态路由静态路由分层次路由自治系统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域间路由域内路由BGPOSPF RIP移动IP 的通信过程第五章 传输层传输层服务寻址与端口功能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TCPUDP数据报校验流量和拥塞控制可靠传输连接管理快重传和快恢复慢开始和拥塞避免连接:3次释放:4次应用层客户服务器模型p2p 模型FTPDNS WWW电子邮件1.层次域名空间2.域名服务器3.域名解析过程1.概念2.组成结构3.HTTP 协议1.组成结构2.电子邮件格式3.协议(MIME 、SMTP 、POP3)1.原理2.连接(包括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第六章应用层应用层客户服务器模型p2p模型FTPDNS WWW电子邮件1.层次域名空间2.域名服务器3.域名解析过程1.概念2.组成结构3.HTTP协议1.组成结构2.电子邮件格式3.协议(MIME、SMTP、POP3)1.原理2.连接(包括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在理解问题时忽略中间的过程直接去考虑水平通信会更简单
数据传递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以及每个层次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各个层次的所有协议也被称为协议栈。
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美国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其他的网络体系结构:Digital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DNA、Honeywell公司的分布式体系结构DSA等
03
04
本章知识点
信息交换过程
信息
数据
信号
通信网络
信息
数据
信号
物理链路是网络通信必备要素,它是信号传播的载体。
3
2
4
1
发送方如何确定接收方愿意接收数据或已经准备好了接收数据?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丢失,如何检测丢失,丢失以后如何处理?
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可能间隔了多个网络,如何在网络之间找到一条正确的路,使得数据能够到达接收方?
各种 应用服务
TCP/IP 的三个服务层次
F T P
S M T P
T F T P
D N S
T e l n e t
S N M P
TCP UDP
应用层
运输层
TCP和UDP都根据端口(port)号把信息提交给上层对应的协议(进程)。
port
互联网层的四个主要协议
应用层
运输层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采用不同体系结构的两个网络之间很难通信 。
为使所有的网络都能互连互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简称OSI参考模型

信息系统集成的体系结构

信息系统集成的体系结构

2020年3月20日1时39分
10
2.2 环境支持平台
(3)供电系统设计 设计考虑: ➢ 负荷计算:考虑计算机设备、空调设备、照明及
辅助设备以及机房扩展备份用电等因素; ➢ 功率平衡:将负荷均匀分配在电源的三相上。 ➢ 分开供电:空调、照明、计算机等设备分别用不
同电缆,从低压配电屏上分别联入各自的配电柜, 以减少于扰。
2020年3月20日1时39分
11
2.2 环境支持平台
独立的供配电系统:
配置一台配电柜和一台UPS分电柜。配电柜用作 机房的市电的供电控制与分路;UPS分电柜用作 机房UPS电源供电控制与分路。
供电规划:
• 机房计算机设备用电由分电柜UPS提供;
• 机房照明电源由机房配电柜市电电源提供;
• 机房事故照明由分电柜UPS供电,线路单独铺设, 确保可靠供电;
可管理性
在机房设计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机房 管理和监控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应具有智能化、 可管理的功能,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监控系统设 备及软件,实现先进的集中管理监控,实时监控、 监测整个计算机机房的运行状况。
2020年3月20日1时39分
5
2.2 环境支持平台
2.2.2.2 机房装修
(1) 设计依据
2.1 信息系统集成初步体系框架
客户服务平台
WEB平台 用户界面
综合应用系统
GUI平台
数据与应用基础平台 系统软件(OS、DB等)平台
计算机网络及硬件平台 环境支持平台
2020年3月20日1时39分
网 络 安 全 平 台
1
2.2 环境支持平台
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正常运行所必备的运行环境。 包括:机房和电源。

系统结构知识点总结

系统结构知识点总结

系统结构知识点总结一、系统结构的概念系统结构是指系统的总体框架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系统工程理论中,系统结构是系统工程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方面的设计和实现。

系统结构的优劣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表现和效果,因此系统结构的设计是系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系统结构的特点1. 多样性: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因此系统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2. 整体性:系统结构是系统的总体框架,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3. 层次性:系统结构往往具有层次结构,其中上层结构影响下层结构,下层结构又反过来影响上层结构。

4. 动态性:系统结构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系统的发展和演化,系统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三、系统结构的基本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系统组件只负责一个功能,避免功能交织造成的复杂性和难以维护的问题。

2. 开闭原则:系统结构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使得系统可以灵活地调整和扩展。

3. 依赖倒置原则:系统中的抽象应该不依赖于具体实现,而具体实现应该依赖于抽象。

4. 接口隔离原则:系统中的各个组件应该具有独立的接口,避免不必要的依赖和耦合。

5. 最小化依赖原则:系统结构应该尽量减少模块之间的依赖,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脆弱性。

四、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法1. 自顶向下设计:先设计系统的整体框架,再逐步细化到具体的模块和组件。

2. 分而治之: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模块和组件,分别进行设计和实现,最后进行集成测试和验证。

3. 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可重用的模块,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4. 面向对象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将系统抽象成一组对象,通过对象间的交互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五、系统结构的常见模型1. 分层结构模型:将系统分解成若干水平层次的模块和子系统,每一层次都有单一的职责和功能。

2. 客户-服务器模型:将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交互,服务器端负责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

非冯·诺依曼结构体系

非冯·诺依曼结构体系

哈佛结构
特点:使用两个独立的存储器模块,分别 存储指令和数据,每个存储模块都不允许 指令和数据并存,以便实现并行处理;
具有一条独立的地址总线和一条独立的数 据总线,利用公用地址总线访问两个存储 模块(程序存储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 公用数据总线则被用来完成程序存储模块 或数据存储模块与CPU之间的数据传输
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局限性
存储器是按地址访问的线性编址的一维结 构,每个单元的位数是固定的。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组成。操作码指明本 指令的操作类型,地址码指明操作数和地址。 操作数本身无数据类型的标志,它的数据 类型由操作码确定。
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局限性
通过执行指令直接发出控制信号控制计算 机的操作。指令在存储器中按其执行顺序 存放,由指令计数器指明要执行的指令所 在的单元地址。指令计数器只有一个,一 般按顺序递增,但执行顺序可按运算结果 或当时的外界条件而改变。
量机等,使计算速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就本质 上仍无法克服冯·诺依曼机结构上的缺 陷。
非冯诺依曼结构的产生
随着计算机发展,人们除了继续对命令式 语言进行改进外,提出了若干非冯·诺依曼 型的程序设计语言,并探索了适合于这类 语言的新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大胆地脱离 了冯·诺依曼原有的计算机模式,寻求有利 于开发高度并行功能的新型计算机模型, 例如光子计算机(光处理器利用光的高速 和无干扰性,使用光学元件构成处理器。 尚在研发中),并行计算机、数据流计算 机以及量子计算机等。冯·诺依曼结构的特点
冯·诺依曼结构的特点
冯·诺依曼机由五大部分组成:控制器、 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 设备。
由于解决了运算高速性与输入低速性
的问题,使得运算效率极大地提高。由此, 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结构
12 16 5~ 5
通过综合考 虑无线 网络 传输时延 、流媒 体片段 内部流行度 以及用 户终端缓存 空 间大小对流 媒体分发质量 的影响 ,提 出 了一种基于最 大缓冲时间的 P P流媒体 2 分发缓存算 法 ,算法考虑 了无线 网络传 输 时延 、流媒体 中断 的位 置及用户提供 的计算 资源 .性能分析表 明 ,它与仅考 虑无线 网络 传输时延 的缓存 算法相 比, 能减少流 媒体分发起动 时延和播放抖动 时延 ,可有效地 提高无线 A c网络 d Ho 中 P P流媒体 分发质量.参 7 2 关键词 :无线 A c网络 ;流媒体 分 d Ho 发 ;点对 点;缓 存
基于 JE 2 E核心模式 的组合 We b框架研 究 :R sac fc m oi b f me ee h o o p se We r - r t a
w r ae nc r 2 E p t rs [ , okb sdo oeJ E a en 刊 t
结合原 油集输信 息系统的开发 ,介 绍了 智 能 客 户 端 技 术 及 其 在 油 田企 业 网 中 的 应用.设计 了一种 新的智能客户端在线 状态 的应用模型. 改进了面 向服务 的离 线解决方案 ,提 出了基于 X ML与 We b 服务 的数据 同步策 略.运 行结果表 明系 统 的性能 良好 ,响应 时间和数据一致性 均 能 满 足 实 际 应 用 需 求 . 图 3表 1 9 参 关键词 :信息系 统;智 能客户端 ;B/ S 模式;c s模式 / 0 2 1 2 5 0・ 0 计 算机 系统 结构 7234 2 3 视觉测量系统 的像点残 余误差和紧密度
t e [ ,中 ] 王 永 强 ( 京 邮 电大 学 电 ms 刊 / 北 子 工 程 学 院 , 京 10 7 ) 北 0 8 6, 吕乃光 ,董 明利,燕必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 科学版) 2 0 ,3 () 1~ 1 . o 7 56 . 7 9 一 一 提出了视觉测量系统 的像 点残 余误差和 紧密度的精度评价方法 ,基 于束调整算 法推导了像点残余误差和 紧密度 的计算 公 式 . 测 量 实 验 表 明 ,在 大 尺 寸视 觉 测 量中,采用本方法更有利于对 测量 作精 度评价 , 便于工业测量应用.作为实例 , 对 实 验 室 控 制 场 内测 量 点 进 行 三 维 坐 标 测量 ,5 %的待测像点坐标达到 01 像 0 .3 素 的精度 ,5 %的空 间点坐 标 的紧密度 0 小于 00 4 . %. 这种精 度评 价方 法特 别 2 适合于采用束调整 算法的多站位视觉测 量系统 ,可 以伤脑 筋为常规精度估算方 法 的补充. 图 5参 6 关 键 词 :视 觉 测 量 系 统 ; 残 余 误 差 ;视 觉测量精度 ;束调整

机载软件架构介绍

机载软件架构介绍

机载软件架构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内容•软件架构的基础概念•机载软件的特点•机载软件架构现状•机载软件架构发展趋势预测软件架构的基本概念软件架构的定义软件架构的定义… …软件架构软件的缩写。

是体系架构体系结构的定义:包括一组部件以及部件之间的联系。

软件体系结构主流的标准观点有:ANSI/IEEE 610.12-1990软件工程标准词汇对于体系结构定义是:“体系架构是以构件、构件之间的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的某一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以及知道上述内容设计与演化的原理(principle)”。

Mary Shaw和David Garlan认为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设计过程中,超越计算中的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的一个层次。

体系结构问题包括各个方面的组织和全局控制结构,通信协议、同步,数据存储,给设计元素分配特定功能,设计元素的组织,规模和性能,在各设计方案之间进行选择。

百度百科:软件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即构件的集合,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

处理构件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工,数据构件是被加工的信息,连接构件把体系结构的不同部分组合连接起来。

这一定义注重区分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这一方法在其他的定义和方法中基本上得到保持。

软件结构抽象类型与层次的发展过程软件架构就是对软件结构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抽象。

软件结构的抽象类型发展历程例程和函数调用Subroutines 1960s1970s1980s1990s2000+模块化Modules 面向对象Objects 运行框架Frameworks 软件架构Architecture软件架构与软件框架的区别是什么?呈现形式不同.架构的呈现形式是一个设计规约,而框架则是程序代码。

软件框架(framework ):是某种应用的半成品,是一组组件,供用户选用完成自己的系统。

简单说就是使用别人搭好的舞台,你来做表演。

而且,框架一般是成熟的,不断升级的软件。

框架一般处在低层应用平台(如J2EE )和高层业务逻辑之间的中间层。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分层的好处与缺点
好处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割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
降低效率。 有些功能会在不同的
层次中重复出现,因 而产生了额外开销。
层数多少要适当
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 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
和软件。
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OSI 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的概念清楚,理论也较完整,但它既复杂又 不实用。
TCP/IP 是四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
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即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OSI/RM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为 OSI。
只要遵循 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 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
OSI 只获得了一些理论研究的成果,在市场化方面却失败了。原因包 括: 1. OSI 的专家们在完成 OSI 标准时没有商业驱动力; 2. OSI 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且运行效率很低; 3. OSI 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因而使得按 OSI 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 时进入市场; 4. OSI 的层次划分也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T2
10100110100101 比 特 流 110101110101
AP2 5
4 3 2 1
主机 1
AP1 5 4 3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OSI网络结构的七层模型

OSI网络结构的七层模型

OSI网络结构的七层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SI)是198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参考模型。

作为一个概念性框架,它是不同制造商的设备和应用软件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标准。

现在此模型已成为计算机间和网络间进行通信的主要结构模型。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网络通信协议的结构都是基于 OSI 模型的。

OSI 将通信过程定义为七层,即将连网计算机间传输信息的任务划分为七个更小、更易于处理的任务组。

每一个任务或任务组则被分配到各个 OSI 层。

每一层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分配到各层的任务能够独立地执行。

这样使得变更其中某层提供的方案时不影响其他层。

OSI 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具有清晰的特征。

基本来说,第七至第四层处理数据源和数据目的地之间的端到端通信,而第三至第一层处理网络设备间的通信。

另外, OSI 模型的七层也可以划分为两组:上层(层 7 、层 6 和层 5 )和下层(层 4 、层 3 、层 2 和层 1 )。

OSI 模型的上层处理应用程序问题,并且通常只应用在软件上。

最高层,即应用层是与终端用户最接近的。

OSI 模型的下层是处理数据传输的。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应用在硬件和软件上。

最底层,即物理层是与物理网络媒介(比如说,电线)最接近的,并且负责在媒介上发送数据。

各层的具体描述如下:第七层:应用层定义了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接口 - 用户程式;提供标准服务,比如虚拟终端、文件以及任务的传输和处理;第六层:表示层掩盖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格式的不同性;指定独立结构的数据传输格式;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加密和解密;压缩和解压缩第五层:会话层管理用户会话和对话;控制用户间逻辑连接的建立和挂断;报告上一层发生的错误第四层:传输层管理网络中端到端的信息传送;通过错误纠正和流控制机制提供可靠且有序的数据包传送;提供面向无连接的数据包的传送;第三层:网络层定义网络设备间如何传输数据;根据唯一的网络设备地址路由数据包;提供流和拥塞控制以防止网络资源的损耗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定义操作通信连接的程序;封装数据包为数据帧;监测和纠正数据包传输错误第一层:物理层定义通过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物理方式;作为网络媒介和设备间的接口;定义光学、电气以及机械特性。

精品文档-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裘雪红)-第9章

精品文档-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裘雪红)-第9章

分析Omega网络为此提供的连接路径。
解 我们利用图9.15来说明Omega网络的寻径过程。
第9章 并行体系结构
6
2. 协处理器 协处理器(Coprocessor)是为减轻主处理器负担、协助主处
理器完成特定工作的专用处理器,通过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的 并行工作使计算机的速度得到提高。
第9章 并行体系结构
7
3. 多处理器 所有的CPU共享公共内存的并行计算机称为多处理器系统,
如图9.2(a)所示。运行在多处理器上的所有进程能够共享映射 到公共内存的单一虚拟地址空间。任何进程都能通过执行LOAD 或者STORE指令来读或写一个内存字,其余工作由硬件来完成。
(4)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ultiple Instruction-stream Multiple Data-stream,MIMD)。
第9章 并行体系结构
13
图 9.3 计算机分类
第9章 并行体系结构
14
9.3 阵列处理机和向量处理机
9.3.1 阵列处理机 阵列处理机属于分布式内存SIMD(DM-SIMD)系统,它由许多
第9章 并行体系结构
11
9.2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
Flynn于1966年提出了一种今天仍有价值的对所有计算机进 行分类的简单模型,这种分类模型可以为计算机系统设计制定 一个框架,这就是1.4.1节中介绍的Flynn分类法。
第9章 并行体系结构
12
根据被调用的数据流和指令流的并行度,Flynn分类法将计 算机归为以下四类:
在不同数据集合上执行同样指令序列、完成同样功能的完全相 同的处理器组成。阵列处理机中的处理器共享一 个控制器(所以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独立CPU),控制器发布指令, 指令由处理器阵列中的处理器执行。因为阵列机中的所有处理 器是以步调一致的方式工作的,所以处理器之间不 需要同步,这就大大简化了这种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划分,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框架。

而协议则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重要协议的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划分。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1.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了统一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而提出的一种体系结构方法。

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任务。

-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以传输数字信号。

- 数据链路层:负责进行节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

- 网络层:负责数据在整个网络中的路由和转发。

- 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连接。

-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加密和压缩等。

- 应用层:负责为用户提供特定的网络应用服务。

2. 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是互联网所采用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它是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构成的。

TCP/IP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帧按照特定的协议传输到物理网络上。

- 网络层: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路由和转发。

- 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 应用层:负责为用户提供特定的网络应用服务。

二、协议的分类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根据网络体系结构的不同,协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

1. 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位于网络体系结构的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框架结构及应用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框架结构及应用

匦 圃 匦匦囹

匦 壅圈 匦 囊豳
” — — 1 r

} 霉筵 壤髓的 缝糊聃 繇 l} 篾鳆 鹪孀援蘸毳 骞 鲢 孚蒹 绱 l i 瓣壤j 蠹 疆控 素 睁嚣 ≥ = = = = == = = = : : = = = == ====== : == … l 鳓 搀攀鹩簿 m瑟文 弹 l { 甜茅 磺的她攫 庠魏 融潦程控 l
— — —
f - l 黢擐磁舟 鸯盼徨捧 l l 势糍贰 融撼露骢帮 敬戢蝴鲫秘l i 鼗糖撩 护 麓 == = == == =: : : = == = == === === := ~ ~ l 掰姨诗 热糖馨 囊 § 僚铲 奄端蠲 控纛 嘻 l l 数据 燕 蜘控豁 l
圈4计算机安全 罔络体 系的三维框架结构
【 4 】 樊志平, 庄育飞, 潘庆浩.S Q L s e r v e 擞 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策略研究[ J 】 .
圈2 安全机制形式田示 同时值得强调 的是 ,安全政策的制定也 至关重要 。其 内容包括不 安全 因素的分析 、防范技术 、运行 的责任划分 、 事故 的应急处理 、安 全管理等方面。安全政策的制定要注重周期性 的更新 。 二、用络安全体系的功偿介绍
网络安全保护应该从两方面人手 。首先是修补 网络系统漏洞 , 健 全系统各方面的功 能。其次是加强系统的管理监测 ,对于系统的运行 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对于不正常的进程和活动 ,要有措施进行 干预和
【 2 ] 赵艳玲, 戴庆, 袁满, 衡安英.石油数据存储备份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J ] . 长 春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o 0 7 ( o 4 ) 【 3 】 樊志平, 庄育飞, 潘庆浩.S Q L S e r v e r  ̄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策略研究[ J 】 . 电脑 知识 与技 术 ( 学术 交 流) . 2 0 0 7 ( 1 4 )

计算机框架结构

计算机框架结构

计算机框架结构
计算机框架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1. 指令系统:包括机器指令的操作类型、格式、寻址等。

2. 存储系统:包括多级存储层次、虚拟存储器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结构及存储保护等。

3. 输入输出系统:包括通道结构、输入输出处理机结构等。

4. 中央处理机结构:包括冯·诺依曼结构、非冯·诺依曼结构、重叠结构、流水结构、并行处理结构等。

5. 多机系统:包括互连技术,多处理机结构、分布处理结构、计算机网络结构等。

6. 人机通信联系:包括人-机接口、计算机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这三者称为RAS 技术)、容错技术、故障诊断等。

此外,还研究计算机硬件描述语言、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等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结构
2 0 ,4 ( 1. 1 7 ~ 1 7 0 6 0 1) 9 1 9 5 一
研究和发展模 仿生物体行为和功能的计 算理论和方法 是现代信号与信息处理领பைடு நூலகம் 域非常迷人的方 向之一 ,神经计算和基 因计算正是在这一方 向上的杰作 .科学 家们至今 对生物进 化复杂性和脑功能复 杂性的理解 还很不全面和深入,但是人 们模 仿其机制 的计 算在许 多工程应用 问 题中 已取 得 良好的效果.该文论述了生 物体的基 因编 码和 译码的基 本原理 ,据 此提 出了基 因计算 的新 框架 和途径 .图
种 新型 的 基 因编 码 与 基 因算 法 =A
n w t o o e e i o e a d g n t e meh d f rg n t c d n e ei c c
不 一致连 续 Ho f l 网络及 其应用 = p ed i
I c n itn c n i u u Ho fed e r n o sse t o t o s n p il n u a l
程 . 2 0 , 62 ) 3 6  ̄3 6 一 0 6 (2. 5 4 5 6 -
基 于 非 匹 配 的 质 子 交 换 膜 燃 料 电池 电堆 的性 能控 制=T ecnrl o n thn h t r ma ig o of u c P MF tc efr nc [ , 中 ]李 E C s kp r ma e 刊 a o / 曦( 上海 交通大学燃料 电池研究所 , 上海 203) 0 0 0,卫东 ,曹广益 ,朱新坚, / 上海 交通大学学报. 0 6 0 1) 13 ~ 一2 0 ,4 (1. 9 9 一
0115 7040 5 ・2 0 2 0
种基 于极坐标 下分块的商标图像检 索 新 方 法 -N w me o re iv gt d— - e t df tei ae h o rr n r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的层次设计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的层次设计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的层次设计林闯;薛超;胡杰;李文焯【期刊名称】《计算机学报》【年(卷),期】2017(040)009【摘要】计算机系统由许多连通的层和子系统组成,这些层和子系统的交互模式复杂,整体体系结构设计尤为重要.在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设计原理,其中层次设计是设计大规模系统体系结构的有效途径.从Dijkstra的工作开始,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的层次设计原理已经被提出很长时间,是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存在于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网络体系结构设计、云计算、网络虚拟化、软件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很多其他分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演变和革新异常频繁,适用范围广的层次设计模型框架和层次设计方法尤为重要.虽然有不少工作对体系结构层次设计进行研究,但很少有工作对层次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内涵进行探索,同时缺少统一的层次设计模型框架和评价指标.现有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对计算机系统层次设计的描述通常是非形式化阐述;(2)现有的层次设计分析以具体系统和应用分析为主,缺少对层次设计机制内涵的理解分析;(3)现有层次设计模型主要局限于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缺少统一的层次设计模型框架和评价指标.针对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设计的上述不足,该文首先给出了层次设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其形式化定义,然后对层次设计研究现状从层次模型设计、层次构件设计、层次跨层设计和层次覆盖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归类综述.层次模型设计主要包含层次描述模型和层次量化模型,对层次结构针对对象系统特征进行数学描述和推导;层次构件设计将层次结构的某一子结构以单一或较少模块抽象来实现;层次跨层设计是指打破既定层次结构,根据特定需求生成新的层间交互关系;层次覆盖主要是指以虚拟节点和逻辑连接构成的灵活的虚拟平面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层次设计的内涵、设计原则、主要机制和设计路径进行探究和归纳.该文认为简化和效率是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层次设计的两个设计原则,抽象和虚拟是支撑设计原则的两个设计机制.相应地,该文给出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层次设计复杂性和性能的模型评价框架,得到一些基本定理.该文还对超级计算机系统、软件定义网络和云计算三个层次设计经典系统例子进行讨论,并在文章的结尾对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层次设计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Computer system is composed by several layers and sub-systems which link with each other with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design of computer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Many design principles were proposed during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among which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is an efficient way for large system design.Since the literature elaborated by Dijkstra,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of 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 has been proposed for many years,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Hierarchy design exists widely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system,such as computer architecture design,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cloud computing,network virtualization,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any other 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evolving and renovating with a high frequency,and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propose a general model framework and design mechanism for hierarchy design.Though some literatures have been explored on hierarchy design of system architecture,few works explored the essence of the principles and the methods of hierarchy design,let alone general model framework andevaluation metric.The main insufficiencies appear as follows:(1) the descriptions of hierarchy design lack of formal descriptions;(2) the analyses of hierarchy design mainly focus on specific system and application lacking of understanding on the essence of the principles and the methods;(3) the models of hierarchy design are also limited to the target system lack of general model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metrics.This paper shed lights on these mentioned issues of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of computer systems in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Firstly,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eliminary formal definitions related to hierarchy design are given.After that,this paper surveys the state of the arts of hierarchy design through four categories named as hierarchy model design,hierarchy component design,hierarchy cross-layer design,and hierarchy overlay design respectively.Hierarchy model design includes description model and quantification model giving mathematical description and deduction to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system;Hierarchy component design abstractsa given substructure of the target system into a simple one with its core function;Hierarchy cross-layer design generates new virtual links and interactions beside the origina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for specific demands;Hierarchy overlay design uses virtual nodes and logical links to form a flexible virtual plane.On that basis,the essence of basic concepts,design principles,main mechanisms,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hierarchy design are explored.We summarize simplification and efficiency as two essential principles.They also imply the objectives of hierarchy design at the same time.These two principles are achieved byabstraction mechanism and virtualization mechanism which are formally defined by plane mappings.Accordingly,we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complexity and performance of hierarchical structure,give their formal expressions,and obtain some theorems.This paper also makes essential 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 on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ree typical systems,i.e.super computer system,software defined network,and cloud computing system with complexity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ology.Conclusion and prospective future research challenges are summariz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总页数】22页(P1996-2017)【作者】林闯;薛超;胡杰;李文焯【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2【相关文献】1.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的层次设计分析 [J], 李礼2.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准则对基于可信主体DBMS体系结构设计的影响 [J], 钟勇3.解析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层次设计关键性技术 [J], 徐洪位4.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层次设计技术探讨 [J], 刘岩5.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层次设计研究 [J], 崔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