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和分解

合集下载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2.2.4 缩分
样品缩分(sample splitting)是化学分析等 样品加工的步骤之一,是按一定的要求, 将破碎到一定颗粒直径的样品,分为若干 份具有同等可靠性的样品,或在加工、破 碎以前对原始样品进行缩减的操作过程。 样品缩分的目的,是在保证样品可靠性的 前提下,减少后续破碎的工作量或原始样 品的运输量,加快样品的加工速度。样品 每进行一次缩分前,均需将样品充分混匀 。缩分后所得样品的重量,必须大于当时 颗粒直径情况下所要求的样品最小可靠重 量。
2.1.2.1 采样计算方法 1、一步采样公式
2、两步采样公式
2.1.3 采样方法
固体物料的采样、液体物料的采样、气体 物料的采样
2.2 试样的制备
粗碎 过筛,混匀,缩分
弃去 弃去
中碎 过筛,混匀,缩分
粗副样
细碎 过筛,混匀
副样
分析试样
2.2.1 破碎 粗碎:鄂式破碎机。2~5mm(4~10号筛)
2.2.2 过筛
在破碎过程中,过筛样品必须全部通过规定 的筛号,少量不能过筛的样品,粗碎时,可用中 碎机碎细至全部过筛;中碎时,可用因盘细碎机 碎至全部过筛;细碎时用玛瑙研钵研细至全部过 筛。
标准筛号及孔径的关系:
筛的网目是指一英寸长度(25.4mm)筛网上 的筛孔数,如100网目(或100号筛)是指一英寸长 度的筛网上有100个筛孔,除掉铜丝占据的空间, 孔径为0.149mm。
〔2)碎样时应尽量防止粉末飞扬。偶尔跳出的大粒.须放 回碎样器内,继续破碎。整个破碎过程,损失不得超 过全部样品的5%。
(3)碎样过程中,任何未能磨细过筛的颗粒都不能弃去, 必须破碎至全部通过筛孔。
(4)加工过程由于挤压、摩擦等作用,温度升高,会使某 些样品发生化学变化,如:结晶水的损失;由于破碎 ,样品表面积增大,吸水能力增强;一些低价矿物变 为高价,高价的变为低价等。这些变化会使某些项目 的测定结果产生误差。因此对于这些类型的样品在加 工时应视样品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第二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第二章 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试样的采集工业分析的基本步骤为:采样、制样、分解样品、消除干扰、方法的选择及测定、结果的计算和数据的评价。

一、样品采集的意义从被检的总体物料中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的过程称为采样。

在工业分析工作中,常需要从大批物料中或大面积的矿山上采取实验室样品。

采样的要求是采集到的样品能够代表原始物料的平均组成。

因为分析结果的总标准偏差S0与取样的标准偏差Ss 和分析操作的标准偏差Sa 有关。

二、有关采样的基本术语1、采样单元(sampling unit)具有界限的一定数量物料(界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2、份样(increment ,子样)用采样器从一个采样单元中一次取得的一定量的物料。

3、原始样品(primary sample ,送检样)合并所采集的所有份样所得的样品。

4、实验室样品(laboratory sample)为送往实验室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

5、参考样品(reference sample ,备检样品)与实验室样品同时制备的样品,是实验室样品的备份。

6、试样(test sample )由实验室样品制备,用于分析检验的样品。

三、采样的原则对于均匀的物料,可以在物料的任意部位进行采样;非均匀的物料应随机采样,对所得的样品分别进行测定。

采样过程中不应带进任何杂质,尽量避免引起物料的变化(如吸水、氧化等)。

四、采样的具体要求 1、采样单元数的确定对于化工产品,如总体物料的单元数小于500,则根据下表选取采样单元数。

2a2s 20S S S +=如总体物料的单元数大于500,则用下式计算采样单元数:3N 3n ⨯=式中N 为总体单元数 2、采集样品的量采集的样品的量应满足下列要求:至少应满足三次重复测定的要求;如需留存备考样品,应满足备考样品的要求;如需对样品进行制样处理时,应满足加工处理的要求。

对于不均匀的物料,可采用下列试样的采集量经验计算公式:akdm ≥式中m Q —采取实验室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kg ;d —实验室样品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 ; k 、a —经验常数,由实验室求得。

分析化学 第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分析化学  第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一、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1.试样的采集与制备:是指从大批物料中采取少量的样本作为原始试样,然后再制备成供分析用的最终式样。

采样的基本原则:均匀、合理、具有代表性试样的形态:气体、液体、固体2.取样方法:气体样品:集气法(eg.工厂废气中有毒气体的分析)、富集法(eg.大气污染物的测定、室内甲醛的含量测定)固体样品:抽样样品法(“四角+中央”)、圆锥四分法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后按照上中下分层取样二、试样的分解(预处理)1.分解试样的原则:①式样分解必须完全,处理后的溶液中不得残留原试样的细屑或粉末②式样分解过程中待测组分不应挥发③不应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物质2.分解方法:溶解法、熔融法、消解法(1)溶解法:水:例(NH4)2SO4中含氮量的测定酸:HCl、H2SO4、HNO3、HF等及混合酸分解金属、合金、矿石等碱:例:NaOH溶解铝合金分析Fe、Mn、Ni含量有机溶剂:相似相溶原理(2)熔融法:酸溶:K2S2O7、KHSO4溶解氧化物矿石碱溶:Na2CO3、NaOH、Na2O2溶解酸性矿物质(3) 消解法——测定有机物中的无机元素湿法消解:通常用硝酸和硫酸混合物与试样一起置于克氏烧瓶中,一定温度下分解,属于氧化分解法常用试剂:HNO3、H2SO4、HClO4、H2O2和KMnO4等。

干法灰化:待测物质加热或燃烧后灰化、分解,余留残渣用适当的溶剂溶解。

适用范围:有机物和生物试样中金属元素、硫、卤素等无机元素。

常用方法:坩埚灰化法、氧瓶燃烧法和低温灰化法。

三、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1. 分离:让试样中的各组分互相分开的过程(纯化)分离的作用:提高方法的选择性、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分离方法:沉淀分离、萃取分离、挥发分离、色谱分离2. 富集:待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检测限时,在分离时将其浓缩使其能被测定富集方法:萃取富集、吸附富集、共沉淀富集四、测定方法的选择分析对象(样品性质、组分含量、干扰情况)→分析方法(准确度、灵敏度、选择性、适用范围)→用户(用户对分析结果的要求和对分析费用的承受度)→成本(时间、人力、设备、消耗品)五、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1. 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的目的: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选择性等是否达到要求2. 含量计算方法:根据分析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及分析测量所得数据进行计算3. 测定结果及误差分布情况的分析:可采取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价,如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置信度、显著性检查等。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置信区间)
固体试样:不同点采样
气体试样:上中下—大气采样机、针筒、气囊、气瓶
液体试样:不同部位、深度
生物试样:动物、植物样品
Solid Sampling
பைடு நூலகம்
Liquid sampling
Gas Sampling
2.2试样的制备
试样干燥: 烘干(烘箱)、风干(吹、凉) 干燥(干燥器、干燥剂)
固体:
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2.1 试样的采集 2.2 试样的制备 2.3 试样的分解 2.4 测定前的预处理
2.1 试样的采集
采样原则:有代表性
固体试样: 采样公式:
n
t
E
2
n为采样单元数,σ为总体标准偏差,E = x -μ
t 为测定次数和置信度有关的统计量。见P61表
依据: X t
n
粗碎(颚式)、过筛、混匀、缩分 中碎(盘式)、过筛、混匀、缩分 细碎(研钵)、过筛、混匀、缩分
四分法缩分
取样最小量经验公式
根据样品最大颗粒直径计算取样量的经验公式
Q ≥ kd 2
Q: 试样最小质量(kg); k: 缩分常数的经验值(一般取值0.05~ 1 kg.mm-2 ); d: 试样的最大粒度(mm)
半熔法(烧结法) 坩埚:瓷、铁、镍、银、铂金、塑料等坩埚
(查分析化学手册)
有机试样分解
高温分解,酸提取 干式灰化法
氧瓶燃烧法 湿式消化法: 硝酸和硫酸混合物作为试剂 微波消解法
(查分析化学手册)
2.4 测定前的预处理
✓ 1、试样的状态 ✓ 2、被测组分的存在形式 ✓ 3、被测组分的浓度或含量 ✓ 4、共存物的干扰 ✓ 5、辅助试剂的选择

第二章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第二章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2—1 试样的采集
1、采样数量

数量要求:
1)至少满足三次重复检测的需要;2)有需要时必 须满足备考样品的需要;3)满足样品制备的需要。 数量过多——造成浪费 数量过少——不能满足代表性要求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样品数量越少越好。一般根 据经验公式计算最低采样量。
§2—1 试样的采集

四、采样记录和样品保存

采样时应记录被采物料的状况和采样操作, 如物料的名称、来源、编号、数量、包装情 况、存放环境、采样部位、所采样品数量、 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样品采集好后应包装,贴上标签,送至制样 室,如不能及时分析,一般只能存放6个月, 特殊样品另当别论。
冷冻干燥法 样品放在冷冻干燥室内,抽真空至 1.3-6.5bar(10-50mmHg),水变成冰,2-3天后冰 全部升华。 用于水样的浓缩,植物、动物血清和其它含有易 挥发组分的干燥
NBS的果叶、牛肝、菠菜叶、松针、米粉、面粉、 河沉积物等标准物质用冷冻干燥技术,未发现易 挥发的As,Hg等损失,I有明显损失,Br在酸性溶 液中有损失。
0.2
9.03 2.26 0.80
0.3
13.55 3.39 1.20
0.5
22.6 5.65 2.00
1.0
45.2 11.3 4.00
20
40 60 80
0.83
0.42 0.25 0.177
0.069
0.018 0.006 0.003
0.14
0.035 0.013 0.006
0.21
0.053 0.019 0.0将表面刮去0.1m,深入0.3m 挖取一 个子样的物料量,每个子样的最小质量不小于5kg。最后合并 所采集的子样。

试样的采集、制备和

试样的采集、制备和

流水抽气法采样装置图
5 橡皮管 旋塞 2
4 流水真空泵 1气样管 3 旋塞 6 橡皮管
流水抽气法采样装置图
首先将气样管1和橡皮管6 与采样管连接 将真空泵4经橡皮管5 与自来水龙头连接
然后开启自来水龙头和旋塞2、 3 使流水真空泵产生负压 将 气体抽入气样管 经过一定时间 关闭自来水龙头及旋塞2、 3 完成采样工作
批量(t) 20
•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物料要求也不同。采样时,根据 物料堆的形状和份样数目,将份样分布在堆的顶、腰和底 部。底部采样时,采样点应距地面0.5m。顶部采样时,应 先除去0.2m的表面层后,再沿垂直方向用铲一类的工具进 行挖取。
0.5m
1~2m
h=0.3m m=5kg
其方法是:在料堆的周围,从地面起每隔0.5m左右,用 铁铲划一横线,然后每隔1~2m划一竖线,间隔选取横竖线 的交叉点作为取样点,如图所示。在取样点取样时,用铁铲 将表面刮去0.2m,深入0.3m挖取一个子样的物料量,每个子 样的最小质量不小于5kg。最后合并所采集的子样。
3、从输送管道采样
在管道出口端放置一个样品容器,容器上放 置漏斗以防外溢。采样时间间隔和流速成反 比,混合体积和流速成正比。 若管道直径较大,可在管内装一个合适的采 样探头。探头的安装应尽量减少分层效应和 被采液体中较重组分下沉。 若管线内流速变化大,难以用人工调整探头 流速接近管内线速度时,可采用自动管线采 样器采样。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
在工业分析工作中,常需要从大批物料中或大面 积的矿山上采取实验室样品。实验室样品就必须有高 度的代表性. 1、 采样的基本术语 (1)采样单元:具有界限的一定数量的物料。 (2)份样(子样):在采样单言上采集一定量(质量或 体积)的物料 (3)样品:从一个采样单言中取得若干个份样。 (4)原始样品:合并所采集子样得到的试样 (5)实验室样品:为送往实验室供分析检验而制备的样 品。

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课件

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课件
采集制备
选取有代表性的矿石样品,破碎、研磨、筛分、 干燥。
分解方法
采用酸溶法分解样品,提取所需组分。
案例分析
分析测试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元素含量。
案例二
某塑料制品的物理性能测试
采集制备
选取不同批次的塑料制品样品。
案例分析
分解方法
采用热解法分解样品,获取所需组分 。
分析测试
利用热分析仪测定塑料的热稳定性、 热导率等物理性能。
废气处理
对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 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处理方法
酸碱处理
利用酸或碱对分解后溶液进行中和、 沉淀或溶解等操作,以获得所需组分 。
萃取分离
利用萃取剂将所需组分从分解后溶液 中分离出来,再进行纯化或分析。
蒸馏分离
通过加热、蒸发和冷凝等操作,将挥 发性组分从分解后溶液中分离出来。
离子交换
案例总结
01
02
03
04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得出 以下结论
采集制备是试样分解的前提, 制备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分解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试样的 性质和测试目的来确定。
分析测试是试样分解的最终目 的,应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采集的试样进行详细记录,包括 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员、采集 量等信息。
妥善保存
采集后的试样应妥善保存,避免受 潮、变质、损坏等情况发生。
02 试样的制备
制备流程
采集
分解
根据分析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点, 使用适当的采样工具和方法采集具有 代表性的样品。
采用适当的分解方法将试样中的待测 组分释放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测定。

工业分析(理论篇)第2章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工业分析(理论篇)第2章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27
2.2.2液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1.采样工具 (3)采样瓶 ①玻璃(或铜制)采样瓶:一般为500mL玻璃瓶,适用于贮 罐、槽车采样,玻璃采样瓶套上加重铅锤,以便沉入液体物料 的较深部位。 ②可卸式采样瓶 加重型采样瓶、底阀型采样器等,液化气的采样常用采样钢 瓶和金属杜瓦瓶。
玻 璃 采 样 瓶
铜 制 采 样 瓶
21
2.2.1.固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2.采样方法 (2)运输工具中采样
常用的运输工具是火车车皮或汽车等,发货单位 在物料装车后,应立即采样,而用货单位除采用发 货单位提供的样品外,还要根据需要布点采样。常 用的布点方法为斜线三点法和斜线五点法。子样要 分布在车皮对角线上,首末两点距车角各1m,其 余各点均匀分布于首、末两子样点之间。
24
2.2.1.固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2.采样方法 (4)工业制品中采样
工业制品常见的有袋装和罐装,袋装有纸袋、布 袋、麻袋和纤维织袋;
罐装有木质、塑料和铁皮等制成的罐或桶。 一般采用的采样工具为采样探子,确定子样数目 和每个子样的采集量后,即可进行采样。
25
2.2.2液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1.采样工具
还有18方块法、棋盘法、蛇形法、对角线法等。
22
2.2.1.固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斜线三点法
斜线五点法
18方块法
棋盘法
蛇形法
对角线法
23
2.2.1.固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2.采样方法 (3)物料堆中采样 根据物料堆的大小、物料的均匀程度和发货单位 提供的基本信息等,核算应采集的子样数目及采集 量,然后布点采样。 先将表层0.2m厚的部分用铲子除去,再以地面 为起点,每间隔0.5m高处划一横线,每隔1~2m向 地面划垂线,横线与垂线交点即为采样点。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破碎工具: 锷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圆盘破碎机、球磨机、钢臼、铁锤、研钵等。
二、过筛
物料在破碎过程中,每次磨碎后均需过筛,未通过筛孔的粗粒再磨碎,直至样品全部 通过指定的筛子为止(易分解的试样过170目筛,难分解的试样过200目筛)。
三、混匀
混匀法通常有铁铲法或环锥法、掀角法。
铁铲法或环锥法常用于手工混合大量实验室样品。如铁铲法是在光滑而干净的混凝 土或木制平台上,用铁铲将物料往一中心堆积成一圆锥,然后从锥底一铲一铲将物料 铲起,重新堆成另一个圆锥,来回翻倒数次。操作时物料必须从锥堆顶部自然洒落, 使样品充分混合均匀。也可采用机械混匀器进行混匀。
硅酸盐分析中采用的半熔法一般是在铂坩埚中,加入试料质量的0.6~1倍 的无水碳酸钠,于950℃温度下灼烧5~10min。石灰石、白垩土、水泥生料的 系统分析,常用此方法分解试样。
四、其它的分解法
(一)电解氧化溶解法 (二)加压溶解法 (三)超声波振荡溶解法 (四)微波溶解法
习题
1.试样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几个步骤? 2.正确地采取实验室样品及正确地制备和分解试 样对分析工作有何意义? 3.叙述各类样品的采集方法。 4. 分解试样常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哪两类?什么情况下采用熔融法? 5.酸溶法常用的溶剂有哪些? 6. 简述下列各溶(熔)剂对试样分解的作用:
常压状态气体采样
封闭液采样法采 采样 样管 瓶
流水抽气法采样(低负压)
正压状态气体采样 橡皮气囊为采样容器,或者
直接把分析仪器和采样装置连接
负压状态气体采样
负压不太高 抽气泵减压法 负压太高 抽空容器采样法,
瓶内压降至60 100mmHg
采样方法的详细介绍
• eg.常压状态气体采样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参考教材:《分析化学》上下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考试内容1:化学分析部分(对应《分析化学》上册内容)(一)、概论: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滴定分析概述。

(二)、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三、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标准偏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误差的传递,回归分析,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四、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五、酸碱滴定法分布分数δ的计算,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对数图解法,酸碱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基本原理,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六、络合滴定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金属离子指示剂,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七、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八、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终点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小结。

九、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概述,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十、吸光光度法光度分析法的设计,光度分析法的误差,其它吸光光度法和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十一、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液-液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液相色谱分离法,气浮分离法,一些新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分析化学》考试要求:一、概论: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

明确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滴定分析的方式,方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试样分析

试样分析

试样的分解(文章出自《分析化学实验》第一章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3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根据分解试样时所用的试剂不同,分解方法可分别为湿法和干法。

湿法是用酸、碱或盐的溶液来分解试样,干法则用固体的盐、碱来熔融或烧结分解试样。

一、酸法分解由于酸较易提纯,过量的酸,除磷酸外,也较易除去,分解时,不引进除氢离子以外的阳离子,操作简单,使用温度低,对容器腐蚀性小等优点,应用较广。

酸分解法的缺点是对某些矿物的分解能力较差,某些元素可能挥发损失。

1、盐酸浓盐酸的沸点为108℃,故溶解温度最好低于80℃,否则,因盐酸蒸发太快,试样分解不完全。

①易溶于盐酸的元素或化合物是:Fe,Co,Ni,Cr,Zn;普通钢铁、高铬铁,多数金属氧化物(如MnO2、2PbO·PbO2、Fe2O3等),过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

②不溶于盐酸的物质包括灼烧过的Al,Be,Cr,Fe,Ti,Zr和Th的氧化物SnO2,Sb2O5,Nb2O5,Ta2O5,磷酸锆,独居石,磷钇矿,锶、钡和铅的硫酸盐,尖晶石,黄铁矿;汞和某些金属的硫化物,铬铁矿,铌和钽矿石和各种钍和铀的矿石。

③As (Ⅲ),Sb (Ⅲ),Ge (Ⅳ) 和Se (Ⅳ),Hg (Ⅱ),Sn (Ⅳ),Re (Ⅷ) 容易从盐酸溶液中(特别是加热时)挥发失去。

在加热溶液时,试样中的其他挥发性酸,诸如HBr,HI,HNO3,H3BO3和SO3当然也会失去。

2、硝酸①易溶于硝酸的元素和化合物是除金和铂系金属及易被硝酸钝化以外的金属、晶质铀矿(UO2)和钍石(ThO2)、铅矿,几乎所有铀的原生矿物及其碳酸盐、磷酸盐、钒酸盐、硫酸盐。

②硝酸不宜分解氧化物以及元素Se,Te,As。

很多金属浸入硝酸时形成不溶的氧化物保护层,因而不被溶解,这些金属包括Al,Be,Cr,Ga,In,Nb,Ta,Th,Ti,Zr和Hf。

Ca,Mg,Fe能溶于较稀的硝酸。

第二章、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第二章、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特殊样品的处理
由于有些样品含水太多,在磨盘式碎样机 上碎样时会变成浆糊状;有些低价矿物的 样品,因机械磨擦发热会引起氧化变质; 还有不少矿物应尽量避免铁、锰的站污, 少数矿物样品加工难度太大等,对于这些 特殊样品,均需要特殊处理。
石英的破碎过程不能用钢铁器械,以 免铁玷污。最好用石锤在石墩上击碎,或 用玛瑙碎样机、翡翠磨盘机碎样,最后用 玛瑙乳钵研细。 破碎铬铁矿时,最好用高强度锰钢磨 盘碎机碎样,分取少量用玛瑙乳钵研细。 黄铁矿和测定亚铁样品的加工,最好用棒 磨机细碎。如用圆盘机时,一定要避免磨 盘太紧或加工时间过长,否则磨盘发热将 引起亚铁的氧化。样品只需通过100号筛 。但测定亚铁的铬铁矿因难于分解,需过 200号筛。
2.3 试样的分解
试样分解就是将试样中的待测组分全部转变为适 合于测定的状态。通常是在试样分解后,使待测 组分以可溶盐的形式进入溶液,或者使其保留于 沉淀物中,并进一步与其它组分分离;有时也以 气体形式将待测组分导出,再以适当的试剂吸收 或任其挥发。 试样分解的方法有溶解(水溶、酸溶、碱溶 )、熔融、半熔(烧结)、燃烧及升华等。但一 般较常用的溶解法、熔融和烧结法三种。
熔融法:
熔融法是利用酸性或碱性溶剂在高温下与试样发生 复分解反应,生产易溶解的反应产物。 酸性溶剂:钾(钠)的酸性硫化盐、焦硫酸盐及 酸性氟化物 碱性溶剂:碱金属的碳酸盐、氢氧化物、过氧化 物、硼酸盐。 熔融法选择溶剂的原则: 酸性试样用碱性溶剂、碱性试样用酸性溶剂。还可 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助溶。
烧结法: 烧结法是让试样与固体试剂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进行反应,达 到分解试样的目的。 常用的烧结法:过氧化钠烧结法、碳酸钠-氧化剂烧结、碳酸钠-氧 化镁(氧化锌)烧结、碳酸钙-氯化铵烧结。
决定样品最低可靠重量的依据

分析化学-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分解

分析化学-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分解

取n=5,查表得 t0.10,4 2.13
n


2.13 0.61 2

7.37
0.48
取n=7,查表得 t0.10,6 1.94
n


1.94 0.61 2

6.07
0.48
取n=6,查表得 t0.10,5 2.02
n


2.02
0.61 2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 析化 学
分帅析琴 化教授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本章目录 回主目录
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2.1 试样的采集 2.2 试样的制备 2.3 试样的分解 2.4 测定前的预处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本章目录 回主目录
江河池湖---选择采样点,不同深度采样混合
采样器
塑料瓶:检测金属元素、无机物时宜选用
玻璃瓶:检测有机物时宜选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本章目录 回主目录
河流采样布点
河流水样采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本章目录 回主目录
液体试样的保存
液体试样的化学组成容易发生变化,应立即对其 进行测试。
的差,即误差, E x
x t
n 上式可变换为:
n ( t )2 (t )2 采样单元数计算公式
x
E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本章目录 回主目录
t 分布表可(P61表3-3)查得,它与自由度 f 和置 信度a有关。
t, f ,
f n-1
从计算n的公式可知,
整批物料某组分总体平均值的区间为:

第一章 试样的采集、制备和

第一章 试样的采集、制备和

一、固体(态)物料试样的采集 对不均匀的物料,可参照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试样的采集量: Q=Kda 式中 Q——采集试样的最低量,kg; d——物料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 K、a——经验常数,一般取K=0.02~1,a=1.8~2.5。 地质部们一般规定a=2。例如,物粒中最大颗粒的直径为20mm,则K=0.06,最 低采样量为 Q=0.06×202=24(kg) 可见,若物粒的颗粒愈大,则最低采样量也愈多。
项目
煤种
10 15
原煤(包括筛选煤) 10~15 25 15~20 45 20~25 65 >25 85 <15 50
洗煤产品 15~30 60 >30 80
灰分(%) 子样数目
表2-2 商品煤粒度与采样量
商品煤最大粒度(mm) 子样数目(个数) 0~25 1 25~50 2 50~100 4 >100、流动着的液体物料 这种状态的物料一般在输送管道中,可以利用安装在管道上的不同采样阀(见 图2-6),采集到管道中不同部位的物料。
2、贮罐(瓶)中的物料 1)大贮罐中物料试样的采集 a)常用的采样工具为采样瓶(见图2-7),它是由金属框架和具塞的 小口瓶组成。金属框架的重量有利于采样瓶顺利沉入预定的采样液 位。 b)小口瓶的材质可以选择玻璃或者塑料。玻璃瓶的优点是易于清洗、 透明而易于观察,但玻璃中的Si、Na、K、B、Li等成分易于溶出, 可能造成对样品测定的干扰。另外,玻璃易碎、携带不便。而聚乙 烯材质的小口瓶不易碎,轻便、方便运输,但其易受有机溶剂的腐 蚀。
2)采样工具:一般使用300mm长、250mm宽的舌形铲,能一次 (即操作一次)在一个采样点采取规定量的物料。 3)方法:采样前,应分别在物料流的左、中、右位置布点,然后取 样。如果在运转着的皮带上取样,则应将采样铲紧贴着皮带,而不 能抬高铲子仅取物料流表面的物料。

1 试样的采集、制备和分解—课后习题答案-newest

1 试样的采集、制备和分解—课后习题答案-newest

第一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1.由理查-切乔特公式,可直接得:最小样品质量=0.08*202=32kg
2.由理查-切乔特公式,可直接得最低可靠样品质量为:0.5*42=8kg,原始样品质量为16kg,故可以缩分,可缩分1次。

3.由图可知,当缩分后的样品质量为7.5kg以上,相对偏差稳定在2.0%,所以可知当样品量为7.5kg时,这是可采用的最低可靠质量
再由理查-切乔特公式,可得k=7.5/102=0.075
注:地矿部门,矿石一般α值取2。

4.由图可知,当假定k值为0.15以上时,相对偏差稳定在2.0%,所以可知k=0.15
5.对于煤量为1000t,且灰分大于20%的原煤,在火车中运输,最少需要取得的份样数为60份(P9表1-2)。

然后不论车皮的容量大小,每车至少采取3个份样,按3点法布点(P9图1-7)。

每个份样的最小采样质量为2kg(P9表1-4)。

6. P8-9,散装物料批量为2.5-80t时,采样单元数n=35
=
=(
批量
n
64
t)≈
.
*
34
20
T≤60Q/nG=60*60/(35*20)=5.14 min, 5分钟
7.见P18表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允许误差
EX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例1. 某物料取得8份试样,经分别处理后测得其中硫酸钙量 的标准偏差为0.22%,如果允许的误差为0.20%,置信度选定 为95%,则在分析同样的物料时,应选取多少个采样单元? 解: E=0.20%,σ=0.22% 置信度为0.95,n=8时,查表得t=2.365,根据
(2) 二步采用公式
式中 n:采取试样的基本单元数; N:整批物料总单元数; k:从每份试样的基本单元中采取试样的次级单元数; 2
b
2 :各基本单元间方差(标准偏差的平方)的估计值; w
:各基本单元内的各次级单元间方差的估计值; E和t的意义同一步采样公式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对于某种物料,在某一特定的准确度要求(即一定的E和 t)下,n值随着k值的不同而改变。但k有一个最佳值,此时在 相同的条件下,采取和处理试样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将最为
(4)金属试样p12
不均匀样品经高温熔炼混匀;均匀的钢片任取;钢锭和铸
铁,钻取几个不同点和不同深度取样,将钻屑置于冲击钵中
捣碎混匀作分析试样。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5)食品试样 根据试样种类、分析项目和采用的分析方法制定试样的 处理步骤。
可用“随机取样”和“缩分”, 防止污染要求更严。
除水分:预干燥,含水试样干燥至恒重,计算水分。
2. 采样量的确定
平均试样采取量与试样的均匀度、粒度、易破碎度有关,可
按切乔特采样公式: Q≥Kdα
Q:保留样品的最小质量(kg)
d: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
α
由实验求得,一般介于1.5-2.7之间;K为固体试样特性系数
或缩分常数,它由各部门根据经验拟定,通常在0.02~0.5之间,
因固体物料种类和性质不同而异。
2 2 N ( w k b ) n E 2 kN ( ) 2 k b t
ke
w b
c1 c2
解:选取10桶,从每桶中各取试样2管,分别测定该物料的纯
2 2 w 和桶间方差 b 。 度。计算桶内方差
选择合适的t值,按上述公式计算。
计算过程详见 p10-12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一)采样单元数和采样量的确定
如何才能获得有代表性的试样?
若样品制备、测量误差很小, 则分析误差主要来自采样
1.采样单元数的确定
采样代表性取决于:1.采样点数目(采样单元数) 2.采样量(重量或质量)
采样准确度:试样中组分含量和整批物料中组分平均 含量间所允许的误差。 物料的不均匀性:颗粒大小及组分的分散程度。 一步采样公式 二步采样公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复杂物质分析中合理采集和制备样品的重要性
2.掌握一步采样公式确定采样单元数的方法 3.熟悉不均匀固体物料在实验室的加工过程 4.掌握样品缩分的经验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采样量和采集单元数的确定方法 2.样品加工工作的依据及样品缩分公式
难点 采样量和采集单元数的确定及一步采样公式运用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二)采样方法
1. 固体试样(组成不均匀)
(1) 矿物样品 p12
选择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能基本反映地质体的主要地 质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和区域,进行详细的岩性描 述,系统地采集岩石、矿物标本;测量地质体的产状; 在未变质和浅变质地层中寻找和采集化石及其它相关要 求采集的分析测试样品。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和分解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基本教学内容
1. 试样采集制备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2. 采样量和采样单元数的确定。
3. 固、液、气物料的采集方法。
4. 样品加工工作的依据,切乔特缩分经验公式。
5. 样品加工程序,样品的理论控制及对加工质量的要求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野外地质采样
标定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描述露头地质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黄铁矿FeS Pypsum
辰砂HgS Cinnabar
黄铜矿CuFeS2 Chalcopyrite
黄锑矿SbS Stibiconite
以硫酸盐类、硫化物类和其他重矿物形式存在的金属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一、试样的采集
何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即从大批物料中采取最初试样(原始样品),然后再 制备成供分析的最终试样(即分析试样)。
要求 分析试样的组成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 - 代表性
采样应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进行,可参阅相关的国家标准 和各行业制定的标准,本节仅介绍共同性和原则性问题。
t n E 则 n=(2.365×0.22/0.2)2 = 6.77
2
即应选取7个采样点,分别采取一份试样,混合后经适当 处理,进行分析;也可分别处理、分别分析后取其平均值。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 2 N ( w k b ) n E 2 kN ( ) 2 k b t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1)一步采样公式
试样中组分含量区间为:
x
X
t n
μ :试样中组分含量; :物料整体组分平均含量; t: 与测定次数和置信度有关的统计量-或然率系数; σ :各个试样单元间标准偏差的估计值;n:采样单元数 2 t 则采样单元数n应为: n
E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土壤样品
a. 土壤水平剖面采样 采集深度0-15cm或20cm的表土为试样。
水 平 剖 面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b. 土壤垂直剖面分层次采样
根系土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3)沉积物
用采泥器从表面往下每隔一定深 度取一个试样,经压碎、风干、粉碎、 过筛、缩分后制作成分析试样。
节约。这时的k值以ke表示。
w ke b
c1 c2
式中:c1 — 采取和处理基本单元试样时的平均费用;
c2 — 采取和处理次级单元试样时的平均费用。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例2:有某种液体物料,分装于400桶中。假定c1/c2=4,又假 定在置信水平为95%时,允许误差为±0.5%,试设计出最 合理的取样程序(即求基本单元数n和次级单元数k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