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合集下载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五彩缤纷”?A. 五色交辉B. 青林翠竹C. 沉鳞竞跃D. 晓雾将歇答案解析:A. "五色交辉"指的是多种颜色交相辉映,形容色彩斑斓,与“五彩缤纷”意思相近。

2. 文中“高峰入云”这句话主要描绘了山的什么特点?A. 高耸B. 云雾缭绕C. 雄伟D. 连绵起伏答案解析:A. "高峰入云"直接描绘了山峰之高,直插云霄,突出其高耸的特点。

3.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A. 晓雾将歇B. 夕日欲颓C. 猿鸟乱鸣D. 沉鳞竞跃答案解析:A. "晓雾将歇"中的“将歇”意味着即将结束,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

4. 文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A. 山川之美B. 欲界之仙都C. 谢灵运D. 陶弘景答案解析:A. "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山川之美”,表明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与这山川之美相比。

5. 以下哪个句子描述了傍晚时分的美景?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C.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答案解析: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述的是夕阳即将落下时,鱼儿在水中跃动的景象,属于傍晚时分的美景。

二、解释字词1. 请解释“清流见底”中的“见底”。

答案解析:“见底”指的是水清澈到能够看到底部,形容水流清澈透明。

2. 请解释“五色交辉”中的“交辉”。

答案解析:“交辉”指的是不同颜色相互辉映,形容色彩斑斓,光彩夺目。

3. 请解释“晓雾将歇”中的“将歇”。

答案解析:“将歇”意味着即将停止或消散,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散去。

4. 请解释“沉鳞竞跃”中的“竞跃”。

答案解析:“竞跃”指的是争相跳跃,形容鱼儿在水中活泼跳跃的情景。

5. 请解释“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奇”。

答案解析:“奇”在这里指的是非常奇特、美妙,用来形容山川之美的独特和非凡。

答谢中书书中考语文试卷

答谢中书书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恶念、恶行、恶果B. 累积、积累、积累C. 美轮美奂、美轮美奂、美轮美奂D. 真心实意、真心实意、真心实意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热心的老人,他帮助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B.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他努力的结果。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D.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书籍。

3. 下列词语中,与“和风细雨”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风调雨顺C. 风吹雨打D. 风雨同舟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个宝藏。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D.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书籍。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个宝藏。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D.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书籍。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个宝藏。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D.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书籍。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个宝藏。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D.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书籍。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个宝藏。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考语文试卷_答谢中书书

中考语文试卷_答谢中书书

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B.“五色交辉”指的是两岸石壁色彩斑斓,光彩照人。

C.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山川之美的赞美之情。

D.“实是欲界之仙都”意味着这里的景色如同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句话的写法。

(3)文章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指的是谁?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文言文翻译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我和一棵树的对话①那个夏天,我独自坐在一棵老槐树下,看着它那沧桑的树干,不禁想起了那句诗:“古木无人径,深山藏古寺。

”这棵树陪伴我度过了许多寂寞的时光,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②小时候,我常常爬上树,和小伙伴们嬉戏。

我们用树枝当枪,模仿武侠小说里的英雄,互相追逐。

那时的我,总觉得自己能成为像李白那样的大侠,行走江湖,仗剑天涯。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梦想渐渐消失在现实的尘埃中。

③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大学。

临行前,我再次来到老槐树下,对它说:“树啊,我要去远方了,你一定要等我回来。

”老槐树仿佛听懂了我的话,微微摇曳着枝叶,仿佛在向我点头。

④大学期间,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每当感到迷茫和无助时,我都会想起那棵老槐树。

它仿佛成了我心中的寄托,给我力量和勇气。

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却发现老槐树已经枯萎了。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台州市(09 浙江省)(二)(11 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 、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 、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 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二、1. “书”的意思是____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 __________ 本文分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⒉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专题14《答谢中书书》(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4《答谢中书书》(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4:《答谢中书书》(原卷版)过关检测一、(2022秋•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ㅤㅤ【乙】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沧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②,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ㅤㅤ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鳞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雒,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注释】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

②静默:指已入睡。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四时俱.备俱:②夕日欲颓.颓:③多思曩.昔曩:④步仄径.径:(2)下面是乙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B.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D.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与【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描写声音的,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1)①都;②坠落;③从前;④小路。

(2)A(3)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要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4)“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是以动写静,烘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③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上个月。

①还觅薜萝:寻找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是指准备隐居。

①葺宇:修建房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líng)B.与.其奇者(yù)C.葺.宇其上(róng)D.偏饶.竹实(rào)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晓雾将歇.( )①孤峰限.日( )A.休息B.遮挡C.消散D.限制(2)①夕日欲颓.( )①岂徒.语哉( )A.坠落B.颓废,自甘堕落C.徒弟,学徒D.白白,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甲】【乙】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俱庐南面之.山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7.文中划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B.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C.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D.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一、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画野区分,七十余国。

时特暑热,地多泉湿。

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

②山阜(fù)隐轸(zhěn):很多高山。

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

舄卤,盐碱地。

④畴:已耕作的田地。

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印度之.人马之.千里者B.随地称国国..恒亡C.北乃.山阜臆轸乃.不知有汉D.西方土地.硗确今齐地.方千里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答谢中书书中考

答谢中书书中考

答谢中书书中考篇一: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台州市(09 浙江省)(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⒉翻译句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什么感情?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 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2.(1)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 (“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试题2: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选出划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 入云重岩. 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选贤与. 能B.将:晓雾将. 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 康乐以来自. 李唐来3.选出划线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称赞)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 (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1?“书”的意思_______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 ___________ 本文分______________ 层,写出各层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2?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 台州市(09浙江省)(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 【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 。

22.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书”的意思是 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轼①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注】①轼:苏轼。

①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

①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

①犀:犀角。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坠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C.闻.足下名久矣(听说)D.谪.居无事(被贬官)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①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3.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B.语段(一)“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使人烦闷。

C.语段(二)“轼顿首再拜”中的“顿首”是本是指磕头,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用在这里表示作者对关心自己的同辈李端叔的敬重。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4.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

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试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南朝齐梁·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答谢中书书》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答谢中书书》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第6篇答谢中书书一、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2016A卷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消沉,萎靡2.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五色交辉.原意为光辉,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3.重点实词(1)答谢中书书.2016A卷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时俱备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沉鳞竞跃....沉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实是欲界..2016A卷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仙都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016A卷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1.(2016·重庆中考A卷)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重庆中考A卷)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分析辨析1.(2016·重庆中考A卷)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答谢中书书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一、基础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三、试一试18.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参考答案一、1.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学书画苏洵苏辙三苏2.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3.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4.信给谢中书的信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6.1对偶2对偶,借代7.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8.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0.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11.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12.何夜无月……两人者耳;略。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来共谈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B.实是欲界之仙都解衣欲睡(《记承天寺夜游》)C.四时俱备风烟俱净(《与朱元思书》)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选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4.选文和课文《三峡》中都提到了“猿鸣”,请你分别说明“猿鸣”在这两篇文章中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万籁俱寂声色俱厉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荣辱与共C.五色交辉天山共色察言观色D.晓雾将歇市南门外泥中歇停工歇业6.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选文具有写景精妙、景物极富生命力的特点,请你举两个例子简要分析。

8.选文与【链接材料】中作者在写景后都流露出得意之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者“得意”的原因。

【链接材料】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①,响若操琴。

揭跣②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③腐木,可罗胡床④十八九居之。

交络⑤之流,触激⑥之音,皆在床下;翠羽⑦之木,龙鳞之石⑧,均荫⑨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⑩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PDF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PDF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台州市(09 浙江省)(二)(11 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 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翻译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 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 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 (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
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分)
1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1)对偶(2)对偶,借代
4.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5.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参考答案:
(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2.月色,月光竹柏影比喻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

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53. A.√B.×C.√ D.√
11.(1)或:有时。

(1分) (2)奔:飞奔的马。

(1分)(3)绝:消失。

(1分) (4)俱:全,都。

(1分)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
1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1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分)
14·(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分)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 B (2分)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