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解读(4)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解读
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有预防多重耐药感染措施培训
采用卫生部发布的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
建立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01
02
03
04
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有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
急诊抢救和急会诊制度
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
重症医学床位设置与人力资源配置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3
2
1
4
5
6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职责、规范
抗菌药物管理组织,章程,明确职责,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检查、干预和改进措施
F
01
核心条款(4条):
03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05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流程
02
执行“查对制度
04
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第四章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01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02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03
医疗技术管理
04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院开展6个月的自评----等级证书有效期满前3个月提交申报书----卫生行政部受理后,在20个工作日内向医院发出受理评审通知----明确评审时间和日程安排 -----组织现场评审----评审小组在评审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报告----卫生行政部在收到评审工作报告后,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评审结论----评审结论公示为7至15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文批准 。
中国医院等级划分标准
中国医院等级划分标准我国医院等级划分我国医院分级与分等,且全国统一。
一、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经营的民办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二、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
注意:1、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2、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
3、等的划分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4、还有一些私人诊所,或门诊。
(三级特等医院的标准医院对建设成绩卓著。
其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行列。
部分专业能体现国际或当代医学发展水平,完全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的要求,另外还应达到以下要求:a. 各临床学科综合水平在国内处领先地位,能接受其他三级医院的转诊。
b. 至少一个以上重点专科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并具有一定影响。
c. 具有与世界卫生组织或国外学术机构合作的学术中心。
d. 在同一评审周期内,承担2-3项部级以上科研究项目,至少获一项二级以上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e. 能培训主治医师以上的进修人员,并具备培养博士和博士后的能力。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新医改中强调了基层等社区医院的作用。
同时完善了大医院技术指导小医院的制度。
三级特等和三级甲等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医院被评定为三级特等医院,像同仁,协和这样的大医院目前都还不是。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医保网上可以看到“医院等级”为“三级合格”的现象,原因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医院分一二三级,三级甲等是最好的医院,例如协和,同仁都是三甲.三级合格是医疗条件符合三级医院水准,但技术和设备有一定的不足,一般是挂靠大的国企的招牌医院,比如说电力医院,煤炭医院等.医院等级评定重新启动后还采用三级九等划分等级,评审坚持“六重三不”原则,即重服务、重管理、重质量、重安全、重基础、重保障、不搞运动、不搞形式、不弄虚作假,民营医院可以与公立医院平等的参与等级评定。
医院等级评定标准及程序
医院等级标准 医院等级怎么分?医院等级是我国依据医院功能、设施、技术力量等对医院资质评定指标。
全国统一,不分医院背景、所有制性质等。
根据1989年11月29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三级特等医院是最高级别的医院,接下来依次是三级甲等、乙等、丙等,二级甲等、乙等、丙等,一级甲等、乙等、丙等,共三级十等。
一、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三级综合医院 1、床位:住院床位总数500张以上。
2、科室设置: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传染科、中医科、康复科、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核医学科、输血科、理疗科(可与康复科合设)、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3、人员: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设配备0.4名护士,专业科室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营养师不少于2名,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相关资料: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列表、全国三级乙等医院列表、全国三级丙等医院列表 二级综合医院 1、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2、科室设置: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传染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如内科或外科。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理疗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病理室、血库(可并入检验科合设)、理疗室、病案室。
3、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设配备0.4名护士,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相关资料:全国二级甲等医院列表、全国二级乙等医院列表、全国二级丙等医院列表 一级综合医院 1、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张至99张。
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解读及实施策略
全院职工花名册、人员分类、技术职称
02
科室设置、中层以上干部聘任文件
03
党政班子会议记录
04
医院建设五年规划、三年工作计划、总结
05
大型仪器设备清单、配置分布
06
三年财务报表、职工工资奖金分配
07
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08
2、各类资料检查
3、现场实地查看
科室设置、业务开展、技术准入、工作流程 床位设置、人员配备、人员资质、医护排班 设备完好、使用记录、安全防护、维护保养 制度落实、流程衔接、人员在岗、原始记录
(31)急救设施和药品管理:
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操作常规;重大手 术报告;定期评价手术质量;职能部门监管措施; 主动报告手术医疗安全事件
(33)手术质量管理:
制度齐全;住院指征明确;合理使用药品、血制 品、营养品等;病史书写规范;医患沟通
(32)落实三级查房、规范诊疗行为:
制度;岗位职责;规范流程;质量讲评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
第二节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第三节 单病种质量指标
第一节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第四节 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第五节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第六节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急危重症患者就诊管理:
预检、分诊管理;救治预案反应能力;重点病种 流程规范;紧急抢救及急会诊
十四、精神科疾病的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十五、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六、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七、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八、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九、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一、介入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二、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三、临床营养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四、医用氧舱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二十五、放射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二十六、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七、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院评级标准
医院评级标准医院评级是指对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医疗服务水平进行评定和等级划分的一项制度。
医院评级的目的在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医院评级标准是评定医院等级的依据,下面将从医院评级的意义、内容和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医院评级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在就医时,可以通过医院的评级等级了解医院的实力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院评级也可以促使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院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水平。
其次,医院评级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设施、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水平等方面。
医疗技术水平是医院评级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医生的专业水平、医疗技术设备的先进程度等。
医疗设备设施是评定医院实力的重要依据,包括医疗设备的先进性、设施的完善程度等。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评级的关键内容,包括医疗服务态度、医疗服务效果等。
医院管理水平是医院评级的重要内容,包括医院管理制度、医院管理效率等。
再次,医院评级的标准是评定医院等级的具体依据。
医院评级的标准应当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设施、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指标和要求。
医院评级的标准应当符合医疗行业的发展规律,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患者的期望,能够客观反映医院的实际情况,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最后,医院评级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医院评级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政府、医疗机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医院评级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综上所述,医院评级标准是医院评级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评级的建立和实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促进医院评级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标准解读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名称 第一章 医院功能任务 第二章 医院服务 第三章 患者安全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 理与持续改进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 持续改进 第六章 医院管理 合计 章 1 1 1 1 1 1 6 节 6 8 10 27 5 11 67 条 31 33 25 163 30 60 342 款 33 38 26 379 53 107 636 核心条目 重点★ (重点★) 4 5 4 27 2 6 48卫医管评审结果表达方式 评审结果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 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判定原则: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 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 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a 优秀 达标率≥ 达标率≥90% 有持续改进 措施落实 PDCAb 良好 达标率≥ 达标率≥80%c 合格d 不合格达标率≥ 达标率≤ 达标率≥60% 达标率≤60% 有制度、规 章、流程有监管有结果 能有效执行PDCPD仅P或全无4医院评审标准其中: 项目 第一至第六章基本标准 其中:核心标准 类别 C级 B级 A级 C级 B级 A级 甲等 乙等 ≥90% ≥80% ≥60% ≥50% ≥20% ≥10% 100% 100% ≥70% ≥60% ≥20% ≥10%卫医管医院感染十项内容( 医院感染十项内容(2012版)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 全员感控知识培训与教育 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感染预防的干预 多重耐药菌(MDR MDR)的感染控制 MDR 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与评估 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 全院不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措施的执行4.20.1.1建立组织负责院感工作C设有院感部门,负责人副高以上; 设委员会,至少开会2次,有记录,有工作制度与职责; 临床有兼职小组; 院感纳入医院总体工作规划与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并依据上级 部门与院感的有关要求,制定计划并落实。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
医院是人们生病时最常去的地方,因此医院的等级评审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等
级医院评审标准是指对医院进行等级评定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下面将从医院设施、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和管理服务等方面,详细介绍等级医院评审标准。
首先,医院设施是医院评审的重要标准之一。
医院设施包括建筑物、设备、环
境等方面。
建筑物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设备要齐全先进,环境要整洁舒适。
其次,医院的医疗技术也是评审的重点之一。
医院应当具备一定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生要具备执业资格证书,医疗技术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另外,医院的医疗质量也是评审的重要内容。
医疗质量包括医疗过程的规范化、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医疗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最后,医院的管理服务也是评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管理服务包括医院的管理制度、服务态度、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态度,关注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的来说,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定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医院的
设施、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和管理服务等方面。
只有医院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获得相应的等级评定。
因此,医院要重视等级评审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综合医院床位(张)20至90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医技科室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人员1、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2、至少有3名工程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3、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妇科检查床、冲洗车、气管插管、万能手术床、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 X 光机、电冰箱、药品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洗衣机、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其它1、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2、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床位(张)100至499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人员1、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2、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3、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4、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医科室设置科室设置一级二级房屋1、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2、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3、日平均每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基本设备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胃镜、妇科检查床、冲洗车、万能产床、产程监护仪、婴儿保温箱、裂隙灯、牙科治疗椅、涡轮机、牙钻机、银汞搅拌机、显微镜、电冰箱、恒温箱、分析天平、 X 光机、离心机、钾钠氯分析仪、尿分析仪、 B 超、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敷料柜、洗衣机、器械柜、紫外线灯、手套烘干上粉机、蒸馏器、高压灭菌设备、下收下送密闭车、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冲洗工具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
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三级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的医疗机构等级之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救治、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管理等职责。
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是评价医院综合实力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基本情况是评审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医院的规模、床位数、科室设置、医疗设备、人员结构等。
医院规模越大,床位数越多,科室设置越齐全,医疗设备越先进,人员结构越合理,说明医院的综合实力越强。
二、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评审的核心内容,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等。
医疗技术水平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医生的专业水平、护士的护理质量、医疗技术设备的先进程度等。
医疗服务质量包括医患沟通、医疗流程、医疗环境等方面。
医疗安全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包括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医疗纠纷的处理等。
三、医院管理。
医院管理是评审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医院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内部管理流程、人员管理等。
医院的组织架构是否合理,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内部管理流程是否规范,人员管理是否科学,都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四、医院科研与教学。
医院科研与教学是评审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医院的科研实力、科研成果、教学水平等。
医院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是评价医院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学水平是评价医院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五、医院服务。
医院服务是评审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医院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设施等。
医院的服务态度是否热情周到,服务质量是否高效便捷,服务设施是否舒适便利,都是评价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六、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是评审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医院的价值观念、文化氛围、医德医风等。
医院的价值观念是否正确,文化氛围是否浓厚,医德医风是否良好,都是评价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涉及医院的基本情况、医疗质量、医院管理、科研与教学、医院服务、医院文化等多个方面,评审内容全面,涵盖面广,对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一、导言
三级医院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审标准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提
升医院管理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进行详细讨论,包括医疗服务、管理制度、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医疗服务
1. 专科医疗能力
三级医院应具备多学科的专业医疗团队,能够开展高难度手术和疑难病例诊疗,同时要求医院设备先进,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
2. 医疗质量管理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机制、科室间
的协作机制、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等,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三、管理制度
1. 行政管理
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确保医院正常运转和高效管理。
2. 信息化建设
医院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人才队伍
1. 医务人员
医院应具备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务人员队伍,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
2. 继续教育
医务人员要进行不断的继续教育,跟踪医疗最新进展,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五、总结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医院应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积极提升医
疗技术水平,加强管理能力,培养高水平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三级医院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就是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启发,谢谢!。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医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对医院的等级评审标准必须要严格规范,以确保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
下面将从医院的硬件设施、医疗技术、服务态度等方面,详细介绍等级医院评审标准。
首先,医院的硬件设施是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应当拥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手术器械、床位等。
此外,医院的环境卫生也是评审的重点之一,医院应当保持整洁、无菌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其次,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也是评审的重要内容。
医院应当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医生和护士应当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规范。
再次,医院的服务态度也是评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患者服务制度,为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务。
医院的医护人员应当热情、耐心地对待患者,解答患者的疑问,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医疗信息得到妥善保管和使用。
医院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综上所述,医院的等级评审标准应当全面、严格,确保医院的硬件设施、医疗技术、服务态度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
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级医院能够严格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进行自查自纠,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的初步理解在原卫生部医管司制定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1版)》编制说明中明确提到:此次医院评审总的指导思想是“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具体是指: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医疗质量,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的行政式管理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转变,提高服务效率;在投资方向上,从硬件投入向改善医护人员福利转变,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生活待遇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以上“三个转变和三个提高”也就体现了此次医院等级评审的主题: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通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可以发现:1、第三章“患者安全”+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就是前面评审主题中要求的“质量与安全”,也就是三个转变和提高中的第一个。
2、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第二章“医院服务”+第六章“医院管理”也就是前面评审主题中要求的“服务与管理”,也就是三个转变和提高中的第二个。
3、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包含两大块:“运行指标”+“质量与安全指标”,这一章也就是前面评审主题中的最后一个“绩效”,这一章牵涉到三个转变和提高中的第二个和第三个。
这是咱们医院的难点,也是医院等级评审的重点。
需要院长熟知的大部分内容在这里(还包括第六章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等)。
这一章的数据是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是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是院长进行医院管理做出各项决策的有力依据。
以上文字说明有些笼统:简单来说,几乎每个医院都在讲“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咱们外科楼前也有这句话,这里包含两个方面:服务与安全,以前都理解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但根据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可以看出:服务与安全的对象不仅仅是患者,还包括我们的每一个职工。
医院的建筑、布局、病房、仓库、操作台、器械等等都要实用、利于操作,减少医护人员行动距离、步骤,减少对医护人员的伤害。
专科医院医院三甲评审标准
专科医院医院三甲评审标准引言概述:专科医院三甲评审标准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医院设施与设备、医疗技术与质量管理、医疗服务与患者满意度、科研与教育培训、医院管理与人才队伍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专科医院三甲评审标准。
一、医院设施与设备:1.1 医院场地和建筑物:评审标准要求医院场地面积符合规定要求,建筑物结构安全可靠,内外装修符合卫生要求。
1.2 医疗设备和器械:评审标准要求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如高精尖医疗设备、手术室设备等,并要求设备保养维护良好,确保正常运转。
1.3 医疗环境和设施:评审标准要求医院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包括洁净的病房、舒适的候诊区、便利的就诊通道等,以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
二、医疗技术与质量管理:2.1 医疗技术水平:评审标准要求医院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2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标准要求医院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操作规范、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机制等,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3 医疗质量指标:评审标准要求医院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指标,对医疗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三、医疗服务与患者满意度:3.1 就诊流程与服务态度:评审标准要求医院拥有规范的就诊流程,提供优质的服务态度,包括患者接待、医生沟通、护理服务等。
3.2 患者权益保护:评审标准要求医院重视患者权益保护,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患者的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投诉处理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3.3 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审标准要求医院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需求,以便针对性地改进服务质量。
四、科研与教育培训:4.1 科研能力与成果:评审标准要求医院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以推动医院的学术发展和创新能力。
4.2 教育培训机制:评审标准要求医院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包括医学教育、继续教育等,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解读(4)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解读(4)——组织和策划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实践血液净化1、专业设置和人员、设备配备:(1)血透室,至少有1名主治医师负责日常工作。
(2)血透室护士配备合理,每名护士负责操作及观察的患者数量不得超过5个。
(3)医师、护士接受 6 月上岗前培训。
(4)血透室分区与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
设备设施完善,具备双路电力供应。
(5)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配置合理,药品无过期。
2、质量管理制度:(1)有质量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工作人员知晓。
(2)有规范的透析诊疗流程,医师每日查房,护士正确执行透析治疗医嘱,实施透析治疗护理常规,严格查对程序。
(3)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
(4)建立与完善运行数据库,实时记录,定期评价诊疗质量,有持续改进措施。
(5)发生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每个工作人员均知晓能遵循。
(6)血液透析常用质量指标达到市质控中心标准。
3、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监测记录。
消毒、无菌物品标明有效期限并定期更换。
(2)对乙肝、丙肝病人应隔离透析,病人进入血液净化室前作乙肝、丙肝检查,并定期复查。
(3)有医院感染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4)医疗废弃物管理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5)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检测消毒剂残留量。
4、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1)每台透析机建档,内容包括透析机出厂信息、操作运转和维修记录等。
(2)建立水处理设备档案,内容包括水处理设备出厂信息、消毒和冲洗记录和定期维修记录。
(3)各种透析器材应在符合条件的库房内存放,无包装破损并在使用期限。
5、透析液配制:(1)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程序,有记录。
(2)透析用水参照美国医疗器械协会(AAMI)对血液透析用水的要求管理。
定期进行残余氯、硬度及电导率监测,内毒素和反渗水化学污染物检测合格。
(3)透析液和透析粉,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公布的III 类医疗器械(透析液和透析粉,编号6845-07)的标准。
专科医院医院三甲评审标准
专科医院医院三甲评审标准引言概述:专科医院三甲评审标准是评估医院综合实力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甲评审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专科医院三甲评审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正文内容:1. 医院管理体系1.1 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医院应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职能分工,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1.2 内部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等,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和规范管理。
1.3 质量管理体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医疗纠纷处理等,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2. 医疗技术水平2.1 专科医疗技术:医院应具备一定的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包括专科医师的数量和质量、专科医疗设备的配置等。
2.2 临床诊疗规范:医院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临床诊疗规范进行诊疗,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手术操作等。
2.3 医疗质量评估: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包括术后病人满意度调查、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分析等,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3. 医疗设施和环境3.1 医疗设备:医院应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影像设备、手术设备、监护设备等,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3.2 医疗环境:医院应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包括整洁的病房、舒适的就诊环境、便利的交通等,以提高病人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3.3 安全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器械的灭菌和消毒等,以确保医院的安全运营和病人的安全就医。
4. 医疗服务质量4.1 医患沟通:医院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和期望。
4.2 病人权益保护:医院应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包括隐私保护、知情同意、病历保密等,以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4.3 医疗服务流程:医院应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包括预约挂号、就诊流程、住院手续等,以提高病人的就医便利性和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解读(4)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解读(4)——组织和策划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实践血液净化1、专业设置和人员、设备配备:(1)血透室,至少有1名主治医师负责日常工作。
(2)血透室护士配备合理,每名护士负责操作及观察的患者数量不得超过5个。
(3)医师、护士接受 6 月上岗前培训。
(4)血透室分区与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
设备设施完善,具备双路电力供应。
(5)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配置合理,药品无过期。
2、质量管理制度:(1)有质量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工作人员知晓。
(2)有规范的透析诊疗流程,医师每日查房,护士正确执行透析治疗医嘱,实施透析治疗护理常规,严格查对程序。
(3)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
无包装破损并在使用期限。
5、透析液配制:(1)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程序,有记录。
(2)透析用水参照美国医疗器械协会(AAMI)对血液透析用水的要求管理。
定期进行残余氯、硬度及电导率监测,内毒素和反渗水化学污染物检测合格。
(3)透析液和透析粉,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公布的III 类医疗器械(透析液和透析粉,编号6845-07)的标准。
(4)透析液配制有操作常规,透析液配制符合要求6、透析器复用管理: 不复用。
第四部分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部分医院管理员工培训1、建立医院教育(或培训)委员会,负责进行培训中长期规划,每年至少两次会议讨论培训工作。
由院部领导担任主任,有专职人员,委员由各职能、临床、医技科室的主任担任,有分工及岗位职责。
2、建立员工培训管理体系,分院部层面、职能科室层面、业务科室层面,科室建立教育培训小组。
有院部与科室的年度培训计划与培训项目、课程表,有培训材料。
3、建立稳定的师资培训队伍,建立各类院内(专科)培训基地。
4、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大课、小课堂、技能课,分必修、选修项目。
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制度职责、管理知识、质量、安全、医疗纠纷、应急、消防、岗前教育、传染病、医院感染、专业技能、诊疗规范以及外出进修等。
5、有定期评估制度,有明确的考核方案,评估内容纳入考核。
6、院部与科室有各自的培训重点。
院部层面侧重于法律法规、制度职责、管理知识、质量、安全、医疗纠纷、应急、消防、岗前教育、传染病、医院感染、外出进修等。
科室培训重点在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等。
7、高层管理者定期向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传达质量和安全管理与改进计划,至少每月1次。
8、医院与科室领导每年须接受全面质量管理的培训。
执业资质管理1、医院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定期校验,不超范围执业。
2、评审周期内无违法发布医疗广告及卫生行政部门查实的违法行为,无群体性、组织性违规违纪事件。
3、无对外出租、承包及院中院现象。
4、医疗执业许可证登记的核准与临床实际开设的诊疗科目相一致,医院及科室命名规范。
5、医院内“中心”、“研究所”均应持有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医学院校批文。
6、在院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须持有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本院注册登记。
7、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
8、在院执业的多地点执业卫生技术人员,须持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文件。
9、研究生、进修人员不得独立值班(含护理、医技)。
外聘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和本院注册登记的资料。
10、卫技人员资质管理:(1)医疗管理部门建立执业医师资质管理体系,院科两级管理。
管理部门建立执业医师专业技术档案:人力资源部存有医师和医技人员执业证、文凭或注册等文件;科教科存有教育培训资料;医疗管理部门存有医师和医技人员执业证,建立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每3年评估1次,有记录。
(2)护理管理部门建立护士个人技术考评档案,存有个人资质文件(执业注册证、技术准入、上岗许可、有关教育、培训资料等或复印件)。
科研管理1、科研教学作为独立的职能科室设立,科室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制定有年度工作计划及分工计划。
2、有重点学(专)科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
3、负责医学图书馆管理:(1)建立医学图书馆工作制度和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制度。
(2)藏书数量(包括电子图书)不低于3000 册/100 卫技人员。
(3)逐步推进网上图书预约、催还、续借。
(4)提供网络版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服务:包括中文医学期刊数据库和外文医学期刊数据库。
4、将科教规划列入医院年度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每年科教经费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1.5%以上。
对有匹配经费要求的纵向课题,经费匹配足额到位。
教学管理1、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不少于1次。
2、教研室建制完善,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等主要带教科室应设立教研室,并有专用教室。
3、师资队伍高级职称医师比例≥60%。
4、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高级职称医师占教师队伍≥80%。
5、按教学大纲要求,各教研室有教案和教学笔记。
6、有教学查房和教学病例讨论。
7、有教学评价及学生反馈记录。
组织机构与计划管理1、医院管理组织机构(1)管理组织设置合理,适应医院等级、功能任务需要。
应设立院务、医疗质量、护理、学术、药事、医院感染、输血、医学伦理、病案、设备、信息、精神文明建设等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2 次。
(2)职能科室设置、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
2、院长管理责任制:(1)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主要精力用于医院管理,把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作为主要管理目标,院级领导职责明确不交叉。
院级领导岗位职责及述职文件。
(2)院领导班子每年至少2次召开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的办公会。
院长办公会议记录与讨论落实情况。
(3)建立“行政查房”制度,每月1次。
行政查房记录与落实情况。
(4)建立医院总值班制度和总值班现场处理问题。
(5)推进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
3、院、科两级负责制:(1)院、科两级管理目标明确,各科室(部门)负责人职责明确,每年院科签订的目标管理文件,突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2)院长定期召开科主任例会或临床职能科室联席会议,履行协调职能,每月1次。
(3)行政管理人员认真履职,实行管理问责制。
有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岗位目标、年度述职和年度考核考评及记录。
(4)业务科室按月上报医疗质量自查表。
4、工作制度、岗位职责:(1)建立完整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的岗位职责,并能及时更新,有每个科室的学习记录。
规章制度科室书面存档。
(2)各类工作人员知晓本岗位职责。
5、计划管理:(1)根据医院宗旨、功能与任务,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内容包括总体发展,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等,并组织实施。
将“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作为重点内容,有阶段性工作重点,并及时修订与完善。
有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项目。
(2)有年度计划,年度总结能反映年度计划的目标实施情况及五年规划的进展情况。
年度计划突出“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内容,有阶段性工作重点,有总结及实施情况的资料。
(3)五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必须经职代会通过。
医院中层干部、职代表知晓医院宗旨和发展规划情况。
(4)各科室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与全院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保持一致。
6、对口社区服务和组建医疗集团:(1)医院功能任务目标中,有对口社区服务内容。
(2)建立一支骨干师资队伍负责履行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并定期(每年至少1次)开展对口社区服务工作的评价。
有师资队伍名录及培训计划、评价记录。
(3)有组建医疗集团(联合体)计划,推进二、一级医疗机构资源共享,实施双向转诊。
应急管理1、应急管理组织和机制:(1)建立应急管理委员会,明确1名院级领导分管。
(2)有应急处置工作主管部门和协同部门,设专人完成日常工作。
(3)制定医院应急管理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立工作目标并监督实施。
(4)明确规定需及时向院领导及有关部门请示报告的内容,重大突发事件6小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员工知晓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内容程序。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有突发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等)应急预案,有应急管理手册。
(2)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3)应急预案或应急管理手册及时更新。
(4)医疗、护理、管理部门知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应急培训和演练:(1)根据医院应急管理规划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知识、技能培训,有培训原始资料。
(每年≥1次)(2)参与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演练。
(3)根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和专项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每年实施1次以上。
有总结、整改措施的资料(演练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医院感染爆发;消防灭火;停电)等。
(4)建立休息日及夜间的应急对策和联络网。
(5)建立停电、停水、停气、雷击、风灾、火灾、水灾、信息瘫痪等事件的应急对策。
4、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1)制定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例如:外伤中毒成批收治与本地区发生传染病病人成批收住的应急条件等)。
(2)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和定期维护、保养、使用登记。
(3)配置可供紧急时使用的呼吸、复苏装置和药品,标识明显,保持在可使用的状态。
有复苏装置和药品备用目录。
5、突发事件处置机制与持续改进:(1)医院应急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种潜在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每年1次)。
(2)有院内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与措施,规定人员手机或其他联系工具保持24小时畅通。
(3)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医生、护士对紧急意外事件处置知晓度和掌握心肺复苏的熟练程度、使用紧急装置熟练程度。
(4)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的典型案例,记录完整。
信息管理1、信息管理组织和发展规划:(1)建立信息化管理委员会,职责明确,定期召开会议,每年2次,有记录。
(2)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的日常工作。
(3)有信息化建设中长期(三年、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4)有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
2、医院信息系统技术要求:医院信息系统符合《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规定,满足医院管理和临床工作需要。
(1)HIS(以收费为主)基本功能完善。
(2)具有LIS(临床检验、用血)、RIS(检查报告)、医学影像系统(影像、内镜、超声)、医技管理系统(手术、麻醉)、办公室信息管理(OR 系统)、电子院务管理系统(院长辅助决策分析、成本核算、病案统计)。
药品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药品、总务、医疗设备、卫材)、病案管路、医院运行指标统计、病人咨询服务(网站、触摸屏)、医院网站等。
(3)信息系统提供开放接口,能实施数据交换,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开放查询。
(4)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电子病历(全部的电子信息)、临床路径信息管理。
(5)门诊预约管理。
3、医疗信息统计:(1)能准确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等信息。
(2)按照国家规定的统计口径、指标计算方法和报送日期等统计报表,全面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