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方言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教学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学校附近的商场、饭店等服务型行业从业人员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及普通话的标准程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显示数据与我们与他们交流道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之中绝大部分(年龄在10—45岁之间、从事教育服务业、具有较高学历)使用普通话约占60%,另有约40%的人仍然习惯使用当地方言。然而尽管绝大多数人使用普通话,但他们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却不容乐观。只有极少数的人使用正规的普通话,更多的是方言与普通话的混合。通过以上结论我们不难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使用普通话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其标准程度却未与普通话的使用人数成正比。这就告诉我们以后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重点抓“正规、标准‘‘,力求人人都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请将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我们在实习期间已发放宣传海报、口头劝说及举行“语言交流(普通话与方言)“活动的形式搭理宣传了使用普通话的好处以及如何学好普通话。我们通过自身经历以及专业所学向他们总结了几点有关于如何学好普通话的方法:(1)学好发音(2)记住每个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3)上口练习(4)积极参加艺术语言的实践活动等.虽然实习仅有短短一周的时间,我们接触的人也十分有限。但我认为我们这次实习是有意义的,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宣传了使用普通话的好处。我想通过我们的宣传亦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使用普通话的行列之中。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也调查总结了各自家乡方言中的语法、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差异。下面是我调查的我的家乡滨州惠民方言中的语法、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差异。
语法
1、语音特点
普通话韵母an音节的字, 如安(ān)、氨(ān)、俺(ǎn)、按(àn)滨州惠民话中读作ean韵母中lei音节的字,如擂(lēi)、累(lèi)、雷(léi泪(lèi)滨州惠民话中都在韵母ei前加u,读作luei。滨州惠民话中某些单字有习惯性读法和
特定词中的变读。例如:还(hái)要读作还(hān)要,土堆(duī)读作土堆(zuī),做(zuò)饭读作做(zòu)饭,棉(mián)花读作棉, 胡(hú)集乡读作胡(húo)集乡滨州惠民(部分)方言字音与普通话字音对照表
2、词法特点
滨州惠民方言词法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滨州惠民话中名词缀子、头及方位词、动词缀头的数量较多,例如:麦子(小麦)、棒子(玉米)、洋柿子(西红柿)、豆子(大豆)、蜂子(马蜂)、夜猫子(猫头鹰)、蜜虫子(蚜虫)、地排子(鼹鼠)、胰子(肥皂)、戳子(印章)、酒盅子(酒杯)、婶子(叔母)、妗子(舅母)、小孩子(小孩)、砖头(砖)、舌头(舌)、手指头(手指)、脚指头(脚指)、前头(前面)、后头(后面)、上头(上面)、下头(下面)、吃头、铺头。滨州惠民话中的形容词后缀也比较丰富。例如:热乎乎的、凉飕飕的、苦不溜唧的、辣乎乎的、香喷喷的、臭哄哄的、粘乎乎的、傻乎乎的、黑漆漆的、红彤彤的。在指示代词中,滨州惠民话多用乜(niè) 乜孩子、乜人、乜车。用在判断句中指代人或事物,作主语。例如:乜是张三、乜孩子、乜人、乜车、乜位或数量。例如:乜个人、乜一个人、乜本书、乜一本书、乜头牛、乜一头牛。在量词中,滨州惠民话中的量词用个最多,(普通话中不用个的滨州惠民话经常用)例如:一个(座)房子、一个(只)鸡、一个(顶)帽子、一个(块)砖头、一个(张)桌子等;滨州惠民话还使用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量词。例如:(dú)[乜(dú)花着实好看];犊搂(lòu)[这犊搂(lòu)葡萄快熟了];亭子(乜些棉花三亭子俺纺了一亭子了);
接(乜接地是谁的?)。在“的”字用法中,滨州话中“的”字念di,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常用“的”字组成“的”字词组表示其职业特点。例如:当官的(领导)、种地的(农民)、教书的(教师)、送信的(邮递员)、玩八戏的(杂技演员)、开车的(汽车司机)、要饭的(乞丐)、家里头的(妻子)。在程度副词中,滨州惠民话中一般用杠(gang)着(杠着好、杠着热);着(zhāo)实(着实多、着实厉害);快(快热、快凉、快难受)等等。同时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丰富。例如:漆黑、雪白、煞白、漂白、通红、焦黄、焦绿、焦酸、杠辣、稀甜、咸、崩脆、杠脆、棒硬、冰凉、闷热、崩紧、生疼、溜滑、菲薄、楞厚、老香、挺鲜。
3、句法特点
滨州惠民方言句法与普通话差别较小,多表现在比较句、反复问句、选择关系词语中。普通话比较句说“甲不如乙”,滨州惠民话中常把“不如”说成“不跟(gen)”[俺不跟(gen)他走的快]、“赶不上”(我赶不上人家存钱多);普通话反复问句中常用“好不好”、“是不是”、“行不行”,滨州惠民话还说成:“好啊吧”、“是啊吧”、“行啊吧”等。普通话复句的关联词语递进关系的常用“不但……而且……”,滨州惠民话常用“不光……还……”(他不光上中学,还要上大学);普通话选择关系中未定性选择的关联,常用“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滨州惠民话常用“要不……要不……”(要不你干,要不我干);普通话既定性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常用“与其……不如……”,滨州惠民话常用“……的话……还不如……”(你个人去的话,还不如咱俩去好);普通话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常用“如果……就……”,滨州惠民话常用“要是(要不是)……的话……那就……”(要是你不吃药的话,那就麻烦了)。
4、语法构词特点
(1)“咱”或“俺”作前缀
亲属称谓在背称使用的时候,称谓前会经常加一个“咱”或“俺”字。“咱”和“俺”作前缀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对话人之间同辈,被称呼者是双方共同的亲属,这时加前缀“咱”,比如哥哥对弟弟说“咱爹去哪里了”;而当说话者提到自己的亲属的时候,往往加前缀“俺”,如“俺爹”,这都是正常合逻辑的用法。第二,对话双方是同辈但非亲属关系,被称呼者和受话人是亲属关系,和
说话人无亲属关系,此时往往加“咱”。比如同辈的小王对小李提到小李的外婆说“咱姥娘身体还好么”;有时对话双方并非同辈,这时便往往用“俺”,比如老王比小李年长,提到小李的外婆时,他会说“俺婶子的身体还好么”。第二种情况下,说话人主动地将自己纳入到对方的亲属范围之内,听起来不合逻辑但却合情理,显得特别亲近密切。如果小王(老王)对小李说“你姥娘身体还好么”,虽合逻辑但却会让听话人感觉到十分疏远。
(2)儿化
“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带有“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北方方言里儿化发音非常常见,在亲属称谓的使用中,口语儿化的也十分常见。其特点是:长辈称晚辈时,往往儿化;晚辈称呼长辈一般不儿化。如“侄子儿”“孙子儿”“闺女儿”……晚辈称呼长辈使用儿化发音时,长辈也是在其同辈中属于年龄最小者,象“小叔儿”、“小姑儿”、“小舅儿”等,年龄最小者也往往是最受宠爱者。
(3)其它
有些在普通话中双音节称谓而在本地则是单音节,比如“爸爸”、“妈妈”、“姨妈”、“舅舅”、“姑姑”等在本地方言中称“爹”、“娘”、“姨”、“舅”“姑”。其原因大约一是口语简洁的需要,二是可以显得亲近随意。有些称谓常加“子”作后缀,比如“婶子”、“妗子”、“嫂子”、“舅子”、“姨子”、“侄子”、“外户子”,这种“子”字后缀只有一般的语法意义而无实际的语用意义。
词汇
裤子---单裤玉米---棒子沉默不语---不足声
聊聊---拉拉调皮捣蛋---狗踢等学校---校五
什么时候---多咱软---软活那个---聂个
拖拉机---拖了机壁虎---些猴子蝙蝠---延白虎
饿---握地黄渴---干括放下---高的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