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根尖周炎
【疾病名】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英文名】Acutesuppurativeperiapical
【疾病名】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英文名】Acute suppurative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缩写】【别名】急性牙槽脓肿;急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炎的急性化脓期;Acute alveolar abscess【ICD号】K04.6【概述】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Acute suppurative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也称急性牙槽脓肿(Acute alveolar abscess)或急性根尖周脓肿,是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所致,故又称根尖周炎的急性化脓期。
【流行病学】【病因】绝大多数根尖周组织病变,尤其是炎症性病变,多继发于牙髓病。
因此,凡引起牙髓病的刺激,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根尖周病。
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创伤、化学刺激和免疫学因素。
1.感染 细菌感染是根尖周病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1)引起根尖周炎的细菌,是从感染根管中分离出来。
感染根管是指含有坏死牙髓的根管。
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进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厌氧菌尤其是专性厌氧菌是感染根管内的主要细菌,包括类杆菌(如产黑色素杆菌和不产黑色素杆菌)、梭杆菌、真细菌、丙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和放线菌等,都与根尖周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2)细菌入侵根尖周组织的途径有:①感染的根管:感染或坏死的牙髓组织、根管内的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或副孔波及根尖周组织,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应该指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单纯的牙髓坏死而没有细菌感染,如因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牙髓坏死,是不能引起根尖周炎的。
引起根尖周炎的细菌,不仅存在于主根管,也存在于侧枝根管和牙本质小管。
细菌进入牙本质小管的深度,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在近冠部,细菌入侵牙本质小管较深,近根尖部入侵深度较浅,平均进入牙本质小管的深度0.25mm 左右。
②通过牙周组织或邻牙根尖周感染直接扩展、蔓延:有严重牙周病的患牙,牙周袋深达根尖或接近根尖时,一方面,感染可进入牙髓,再通过牙髓波及到根尖周。
怎么治疗急性根尖周炎?
怎么治疗急性根尖周炎?
一、概述
上个月的时候突然间某同事的嘴右边有一颗大牙特别疼,当时以为是上火了就没太注意,结果第二天发现的右边的脸都有些肿了,把嘴张的大大大的照镜子才看到牙龈肿了。
无奈之下还是去了医院治疗,才知道是患了急性根尖周炎,今天就根据某同事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下怎么治疗急性根尖周炎?
二、步骤/方法:
1、某同事到了医院后,让某同事张嘴看了下,问了下情况,也
就很快的得出了某同事是患了急性根尖周炎。
医生首先是用了一根专用的针把某同事的牙龈肿起部位挑破了,好在流出的不是脓血。
2、然后医生就说某同事这情况要打一吊瓶消炎的和止疼的点滴,某同事也照做了,脸肿成这样有些没法见人了,非常想它快些好起来。
3、带着医生给开了要回到了家,在晚上的时候就发现某同事的
牙疼的好些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某同事的脸,已经消肿了了一大半了,感觉这个病真是来得快去的也快。
4、在这之后的几天,某同事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吃药,在饮食上
也忌辣忌腥,以清淡为主,大概持续了一个星期,某同事的牙齿问题就基本的痊愈了,不过某同事怕复发依然坚持把药吃完了。
急性根尖周炎.pptx
2) 突破皮肤:皮瘘 上尖牙、下切牙 下磨牙(颊窦、皮瘘)
16
3)进入上颌窦(上5、6、7)
17
4)突破鼻底黏膜
18
脓肿引流通道
1. 骨髓---骨膜、黏膜或皮肤---向外排脓
最常见
2. 通过根尖孔---根管---向冠方缺损处排脓
三个条件:
根尖孔粗大
预后最佳
根管通畅
冠部缺损
3. 通过牙周膜---从龈沟,或牙周袋排脓
切排后
曾有咬硬物后 一过性疼痛史
15隐裂致急性根尖周脓肿:骨膜下脓肿阶段
23
临床案例
左下颌反复肿痛4个月,妊娠8月
查体见:36、37除开髓孔外牙 体完整,根管均探痛
病因学改变?
38智齿冠周炎!
24
总结
急性根尖周炎:肿痛为主,定位准确 多由牙髓炎继发,寻找病因学改变是诊断
要点之一 4个阶段: 3个排脓方式
25
4种排脓途径
25
预习与思考
急性根尖周炎与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的 鉴别
急性根尖周脓肿与牙周脓肿的鉴别 慢性根尖周炎的分型、病理变化与临床表
现 各种根尖周炎的相互关系
26
谢谢!
27
11
根尖脓肿排脓方式
1. 骨髓---骨膜、黏膜或皮肤---向外排 2. 通过根尖孔---根管---向冠方缺损处 3. 通过牙周膜--- 从龈沟或牙周袋排脓
12
1、骨髓—骨膜—黏膜或皮肤向外排脓
1)突破黏膜:窦道、瘘管
➢ 口腔前庭: ➢ 舌腭侧:上侧切牙、磨牙腭根、舌根
13
14
21唇窦、 根尖周炎 治疗前后
根尖周组织: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 分类
急性根尖周炎 ➢ 病因:牙髓炎继发,或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
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急性根尖周炎可由牙髓炎或牙髓坏死直接发展而来,也可能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后由慢性根尖周炎转化而致,还有的是在根管治疗过程中由医源性因素引起的“根管治疗间急性发作”。
急性根尖周炎又分为急性浆液性和急性化脓性炎症两个阶段。
1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是急性根尖周炎的早期阶段。
此时,局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根尖周牙周膜充血,出现程度不同的肿胀反应。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患牙有明显的咬合痛、叩痛和自发性以及持续性钝痛,疼痛的部位较局限,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所在的位置。
炎症的最初阶段患者的疼痛感并不强烈,仅自述患牙咬合时轻微疼痛或不适感,有伸长感,咬合时患牙容易与对颌牙先接触而出现疼痛。
这时若将患牙用力咬紧后,疼痛不是加重反而得到缓解。
据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咬合压力能暂时将根尖周牙周膜充血的血管中的血液挤压出去的缘故。
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根尖周组织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患牙的伸长感或浮出感更加明显,自发性疼痛剧烈,咬合时牙齿疼痛加重,不敢与对颌牙接触,影响进食。
临床检查时,患牙有明显甚至剧烈的叩痛,根尖区有明显压痛,牙齿的松动度变化不明显。
如果是牙髓病变引起的急性根尖周炎,牙髓可能存在一定活力,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坏死,因而牙髓电测试或温度测试可能无反应或反应降低。
这种情况下 X线片检查,根尖周骨质没有明显改变,或仅表现根尖周牙周膜间隙增宽。
如果是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的病例,则患牙X线片显示根尖区牙槽骨有透光区,对电诊与温度诊无反应。
2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在大多数情况下,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持续时间并不会很长,少则l~2天,多则数日后即发展成为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在这一阶段,根尖部牙周膜炎性渗出液明显增多,大量白细胞坏死溶解,液化后形成脓液。
由于根尖周围区域脓液积聚增多,破坏了牙周膜纤维及部分牙槽骨质,脓肿便逐渐形成,因此又称为急性牙槽脓肿。
2.1 穿过牙槽骨从黏膜或皮肤排脓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排脓途径。
甲硝唑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应用
甲硝唑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应用简介急性根尖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
甲硝唑作为一种抗感染药物,对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甲硝唑的药理学特点甲硝唑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在细胞质中被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
它能够通过与DNA结合,抑制DNA的合成和细胞分裂,从而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甲硝唑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
甲硝唑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优点急性根尖周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它常常会导致疼痛、脓肿、发热等严重的症状。
甲硝唑在治疗急性根尖周炎方面具有如下优点:1. 抗生素作用强甲硝唑是一种广谱抗生素,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
其抑菌作用强,能够迅速控制感染。
2. 治疗效果显著甲硝唑可以迅速减轻急性根尖周炎的症状,包括疼痛、发热等。
同时,它还可以缩小感染范围,防止病情恶化。
3. 安全性高甲硝唑在治疗急性根尖周炎方面的安全性高。
它的不良反应较少,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
甲硝唑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应用甲硝唑在治疗急性根尖周炎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单药治疗甲硝唑单药治疗可用于根管治疗术后或牙髓炎等引起的急性根尖周炎。
一般建议口服甲硝唑250-50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7-14天。
2. 联合治疗甲硝唑可与其他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如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等。
联合应用能够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病愈率。
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不同病情进行调整。
3. 局部应用甲硝唑也可局部应用,治疗根管治疗术后或根管充填失败等情况引起的急性根尖周炎。
局部应用甲硝唑可通过药物释放系统等途径实现。
甲硝唑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不足之处甲硝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 药物耐药甲硝唑长期使用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治疗效果。
2. 不良反应甲硝唑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在长期使用时。
3. 施用限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甲硝唑;患有癫痫的患者需注意甲硝唑的副作用,在医疗机构指导下使用该药。
结论甲硝唑作为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急性根尖周炎诊断与治疗PPT
消炎药:如地塞米松、泼尼 松等,用于减轻炎症
口腔清洁剂:如氯己定、西 吡氯铵等,用于保持口腔清
洁,防止感染扩散
04
急性根尖周炎的预防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及时发 现口腔问题,预防急性根尖周炎 的发生
检查频率:建议每半年或一年进 行一次口腔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牙周、牙齿、口 腔黏膜等部位的检查
检查注意事项:选择正规医疗机 构,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如实告 知病史和症状
口腔卫生指导
保持口腔清洁: 每天刷牙两次, 使用牙线清洁牙 缝
定期洗牙:每半 年或一年洗牙一 次,去除牙结石 和牙菌斑
避免食物残渣: 饭后及时漱口, 避免食物残渣留 在口腔内
避免咬硬物:避 免咬硬物,如坚 果、骨头等,以 免损伤牙齿和牙 周组织
牙周炎:牙周炎 与急性根尖周炎 的症状相似,但 牙周炎通常伴有 牙龈红肿和牙周 袋形成。
牙周脓肿:牙周 脓肿与急性根尖 周炎的症状相似, 但牙周脓肿通常 伴有牙龈肿胀和 脓肿形成。
牙髓坏死:牙髓 坏死与急性根尖 周炎的症状相似, 但牙髓坏死通常 伴有牙痛和牙髓 暴露。
03
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
急Hale Waihona Puke 期治疗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急性根尖周炎的诊断与治
疗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添加目录项标题 急性根尖周炎的诊断 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 急性根尖周炎的预防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急性根尖周炎的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急性根尖周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的疼痛 肿胀:患牙周围牙龈肿胀,严重时可出现面部肿胀 牙齿松动:患牙可能出现松动,咬合无力 牙周袋:患牙周围可能出现牙周袋,内有脓液流出 体温升高:急性根尖周炎可引起体温升高,严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
根尖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根尖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根尖周组织疾病绝大多数是由牙髓病发展而来。
牙髓中的感染物质可以通过根尖孔引起根尖周组织的炎症。
少数也可因外伤或咬牙合创伤所致。
一、急性根尖周炎(一)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1.临床表现 (1)初期仅有轻微钝痛,根尖部不适,浮起感,咬紧患牙能缓解疼痛。
(2)随病情发展,浮起感加重,出现自发性、持续性疼痛,咬合痛,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
(3)患牙可见龋洞,充填体或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患。
(4)牙齿变色,牙体缺损近髓处探诊无反应,牙周探诊可查及深牙周袋或根分歧病变。
(5)根尖部牙龈疼痛,叩痛(+)~(++)。
(6)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
2.诊断 (1)自发性、持续性疼痛,患牙浮起感,咬合痛,能明确定位患牙。
(2)探诊和叩诊有反应。
(3)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
(4)牙髓炎病史,外伤史和牙髓治疗史。
3.鉴别诊断 (1)创伤性根尖周膜炎有明显的外伤史,咬硬物或牙合包伤病因,牙髓活力正常或对冷热刺激一过性疼痛。
(2)急性牙髓炎表现为自发性阵发痛,放射性痛,疼痛不能明确定位。
4.治疗原则 (1)开髓开放引流,消除急性炎症以缓解疼痛。
(2)全身应用抗生素或其他消炎止痛药物。
(3)急性炎症缓解后,行根管治疗术。
(二)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1.临床表现 (1)自发性剧烈的持续性跳痛。
(2)牙齿浮起感明显,不敢对咬。
(3)随病情发展出现牙龈及面部肿胀,全身乏力,体温升高。
(4)患牙可查及深龋洞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或有牙冠变色,深牙周袋等。
(5)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
(6)根尖部黏膜充血肿胀,牙齿松动,叩痛明显。
(7)严重者相应颌面部软组织肿胀、压痛,颏下或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增高。
(8)X线片检查,急性牙槽脓肿根尖区根周膜轻度增宽或骨硬板模糊不清,慢性根尖炎急性发作时可见根尖区骨质破坏影像。
因脓肿所在部位不同,临床分为三个阶段:①根尖脓肿:脓液聚集在根尖部,得不到引流,故有持续性剧烈跳痛,患牙伸长感明显,咬合时剧痛,叩诊明显疼痛++~+++,牙齿松动Ⅱ°~Ⅲ°,根尖部牙龈充血,无明显肿胀,轻度触痛;②骨膜下脓肿:脓液向骨膜下引流,持续性剧烈跳痛,患牙伸长感加重,明显叩痛,松动Ⅱ°~Ⅲ°,牙龈明显红肿,移行沟变平,触诊有深度波动感,相应面部肿胀,下颌下、颏下淋巴结肿大,多伴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增高,体温升高;③黏膜下脓肿:脓液到达黏膜下,压力降低,疼痛明显减轻,根尖黏膜肿胀已局限,呈半球形隆起,触诊有明显波动感。
第十一章根尖周炎
展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严重时还将发生为颌骨骨髓炎。分为两种:1.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可由牙髓
炎或咬合创伤等引起,可发生于活髓牙或失活牙上。 2.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常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
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而来。又称为急性化脓性根尖脓肿或急性牙槽脓肿,是临床所见的最
严重的牙病之一。
透射影像。
第二节 慢性根尖周炎
•
慢性根尖周炎:是指由于根管内的感染或病原刺激物长期缓慢刺激而导致的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
常表现以增生为主的炎症。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病原刺激増强时,可急性发作,慢性增生性为主的炎症则
转为急性化脓性炎症,当机体抵抗力增强或病原刺激减弱时,急性炎症向慢性炎症转化,受损的根尖周组
• 临床表现:尖周脓肿可穿过牙槽骨及粘膜形成牙龈窦道,或穿通皮肤形成皮肤窦道。一般无自觉症状,叩 诊时有轻微疼痛,有反复肿胀史,X线片显示周有边界不整齐的弥散性稀疏区。
• 病理变化:若拔除患牙,可见根尖有污秽的脓性分泌物黏附,根尖粗糙不平,根尖区牙周膜内脓肿形成, 脓肿中央为坏死液化组织和脓细胞,脓肿周围为炎性肉芽组织,其中散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巨噬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外周包绕着纤维结缔组织。根尖牙骨质和牙槽骨呈现不同程度的吸 收,破骨细胞位于吸收陷窝内,胞浆红染,单核或多个核。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概述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概述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属于根尖周病的一种。
根尖周病是指发生于根尖周组织的炎症性病变,绝大多数是由牙髓病发展而来,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根尖周炎又可分为浆液性和化脓性两种。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又称急性牙槽脓肿,多是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的,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所致,通常称作急性牙槽脓肿或急性根尖脓肿。
此阶段白细胞,尤其是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增多,根尖周中的炎症细胞被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破坏致死。
细胞溶解液化并积聚形成脓液,分解、坏死的白细胞释放出组织水解酶(如胶原酶),致使牙周韧带破坏。
最初,脓液只局限在根尖孔附近的牙周膜内,炎症细胞浸润主要在根尖孔附近的牙槽骨骨髓腔中,此阶段称为根尖脓肿阶段。
若根尖部的脓液得不到通畅的引流,其必向根尖周围更广泛的区域扩散,并从组织结构较薄弱之处突破。
积聚在根尖附近的脓液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排出。
(一)通过骨髓腔突破骨膜、黏膜或皮肤向外排放炎症细胞自根尖附近的牙槽骨骨髓腔迅速在牙槽骨内蔓延,脓液穿过骨松质到达骨外板再通过骨皮质上的营养孔到达骨膜下。
由于骨膜坚韧、致密,不易穿破,脓液在此处积聚,造成局部压力增高。
此阶段称为骨膜下脓肿阶段。
当骨膜下的脓液积聚达到相当的压力时,骨膜破裂,脓液流注于黏膜下或皮肤下,构成黏膜下脓肿或皮下脓肿。
最后脓肿破溃,脓液排出,急性炎症缓解,转为慢性炎症。
上述排脓方式是急性根尖周炎最常见的典型自然发展过程。
这种排脓途径较为复杂,并常伴发颌面部蜂窝织炎。
脓液突破的方向及破口的位置与根尖周组织的解剖关系十分密切,临床上可见到以下4种排脓途径。
l.穿通骨壁突破黏膜牙槽骨唇、颊侧的骨壁较薄,一般情况下上颌前牙、上颌后牙颊根以及下颌牙多从骨的唇、颊侧穿出,在口腔前庭形成骨膜下脓肿或黏膜下脓肿。
若患牙的根尖偏向舌(腭)侧,或为上颌后牙的腭根,脓液则可穿过舌、腭侧骨板在固有口腔中排脓。
破溃于口腔黏膜的排脓孔久不愈合则形成窦道,称为龈窦。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1.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绝大多数根尖周组织病变,尤其是炎症性病变,多继发于牙髓病。
因此,凡引起牙髓病的刺激,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根尖周病。
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创伤、化学刺激和免疫学因素。
感染:细菌感染是根尖周病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引起根尖周炎的细菌,是从感染根管中分离出来。
感染根管是指含有坏死牙髓的根管。
自70年代以来,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进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厌氧菌尤其是专性厌氧菌是感染根管内的主要细菌,包括类杆菌(如产黑色素杆菌和不产黑色素杆菌)、梭杆菌、真细菌、丙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和放线菌等,都与根尖周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细菌入侵根尖周组织的途径有:感染的根管:感染或坏死的牙髓组织、根管内的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或副孔波及根尖周组织,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应该指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单纯的牙髓坏死而没有细菌感染,如因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牙髓坏死,是不能引起根尖周炎的。
引起根尖周炎的细菌,不仅存在于主根管,也存在于侧枝根管和牙本质小管。
细菌进入牙本质小管的深度,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在近冠部,细菌入侵牙本质小管较深,近根尖部入侵深度较浅,平均进入牙本质小管的深度0.25mm左右。
通过牙周组织或邻牙根尖周感染直接扩展、蔓延:有严重牙周病的患牙,牙周袋深达根尖或接近根尖时,一方面,感染可进入牙髓,再通过牙髓波及到根尖周。
另一方面,牙周袋的感染可直接扩展到根尖周组织。
此外邻牙根尖周的感染向周围波及造成邻近牙齿的根尖周病变。
血源性感染: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根尖周组织引起感染称血源性感染。
当根尖周组织受到创伤,包括牙外伤、医源性机械损伤、长期的创伤,或遭到物理、化学的损伤时,通过引菌作用,造成根尖周组织的血源性感染。
临床一般少见。
引菌作用(anachoresis),也称摄菌现象:是指引起根尖周组织感染的细菌来自血液循环。
在进行一些口腔疾病的治疗操作中,如:拔牙、根管治疗、刮治等,可将病变局部的细菌压挤到血流中,出现一时性菌血症。
急性根尖周炎该怎么护理?【健康小知识】
急性根尖周炎该怎么护理?文章导读许多人会以为急性根尖周炎是肩膀疾病,实际上这是牙齿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牙痛,牙龈肿痛,牙周组织溃疡,红肿,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会出现化脓感染的现象,急性根尖周炎的患者,在平时要通过饮食保健和生活调理做好预防工作,这样配合上药物或手术治疗,病情更容易恢复。
饮食保健根尖周病常伴有牙痛,因此不适宜吃辛辣刺激类食物。
预防护理一般局限于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从病理上又分浆液性和化脓性根尖周炎,后一种,症状明显,病情严重,又称为急性牙槽脓肿,它可将化脓性炎症扩散到根尖周外间隙,引起间隙红肿,下脸水肿,影响视力,尤其是小儿,往往把它看成是眼部疾病,送至眼科检查,然后才转回口腔科治疗,这种情况临床并不少见,又如一个下颌第三磨牙的急性牙槽脓肿,它可引起咽旁间隙,嚼肌腮腺间隙,以至颞间隙,颌下间隙,口底诸间隙的化脓性感染,这种病人,病情相当严重,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病人预后差,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而慢性根尖周炎,症状较轻,病程长,发展慢,常常形成瘘管,数月数年不愈,若形成慢性根尖囊肿,较大者可造成面部变形,若本病发生在儿童,可使面颌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以致造成颜面畸形。
1 .治愈:治疗后至少1年内无症状和体征;X线摄片显示根尖周正常。
2.好转:治疗后,疼痛消失,肿胀或娄管消失,X线摄片显示根尖周病变明显缩小。
3.未愈:治疗后,瘘管形成或有反复肿痛,根尖周病变未缩小,防牙病最重要的就是每天的牙齿清洁:正确地刷牙,应采取上下竖刷牙法,早晚刷牙,每个牙面刷8-10次;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清洁相邻的牙齿间隙;咀嚼木糖醇口香糖20分钟左右;每月换一支新牙刷;每3个月看一次牙医,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注意含氟牙膏的用量(尤其是儿童),一般豌豆大小即可;刷牙力度适当,所使用的牙刷如出现刷毛外翻就应更换;如没有牙周疾病可每年到牙科洗一次牙,应到具备良好消毒设施的牙科看牙,以免感染上乙肝,艾滋病;另外,注意少喝碳酸饮料。
急性根尖周炎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根尖周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急性根尖周炎是发生于牙根尖周围的局限性炎症,以剧烈的持续性自发痛和叩痛为特征。
可由急性牙髓炎向根尖周组织扩展而来,但更常见的是慢性炎症的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1.病变早期有咬合痛、浮出感和早接触,但初期用力咬紧患牙可暂时缓解疼痛。
2.病变发展可出现自发性持续性疼痛,患牙浮出和伸长感逐渐加重,轻扣患牙和用患牙咀嚼均引起疼痛。
疼痛范围局限,能定位。
3.急性牙槽脓肿形成后,脓液集中的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各异:(1)急性根尖脓肿有剧烈疼痛,患牙伸长感加重,咬合剧痛,不敢对牙合。
患牙根尖部粘膜潮红,扪时痛。
(2)骨膜下脓肿有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患牙浮起、松动,轻触患牙亦感到跳痛。
所属淋巴结肿大,压痛。
相应颌面部形成蜂窝组织炎而肿胀,患者呈痛苦面容,多伴有白细胞增多,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3)粘膜下脓肿时局部压力减低,疼痛随之减轻,骨膜下脓肿阶段所表现的症状均有所减轻,但有波动感,破溃后形成龈瘘。
【诊断要点】1.病史多有牙髓病史或外伤史或牙髓病治疗史。
2.症状患牙疼痛特征从初期的轻微痛,逐渐发展到自发性持续性剧烈跳痛,从初期的咬紧牙疼减轻,逐渐发展到咬合剧烈疼痛甚至不敢咬合。
患牙浮起、伸长感明显。
疼痛能明确定位。
3.检查可发现患牙龋坏、充填物存在或脱落、牙冠变色等。
叩诊疼痛甚至剧痛。
患牙有不同程度松动。
4.脓肿形成阶段可见根尖区牙龈红肿,龈颊沟变浅,压痛并有波动感。
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
5.除乳牙或年轻恒牙外,牙髓活力检测无反应。
6.X线片显示牙周膜间隙增宽,也可无明显改变,若为慢性根尖炎急性发作者,则可见根尖部牙槽骨破坏的透射影像。
【治疗原则及方案】1.消除急性炎症,解除疼痛症状。
急性根尖周炎必须及时开放髓腔引流,根尖部骨膜下或粘膜下形成脓肿时须切开引流。
2.消除病灶,保留患牙。
急性症状控制后作根管治疗。
急性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是从根尖周牙周膜由浆液性炎症反应到根尖周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可发展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严重时还将发生为颌骨骨髓炎。
分为两种:1.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可由牙髓炎或咬合创伤等引起,可发生于活髓牙或失活牙上。
2.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常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而来。
又称为急性化脓性根尖脓肿或急性牙槽脓肿,是临床所见的最严重的牙病之一。
简介急性根尖周炎指的是自根尖周牙周膜由浆液性炎症反应至根尖周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
可能会发展成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严重时还可能会恶化成颌骨性骨髓炎。
可分为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和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两种情况。
均是临床所见的比较严重的口腔性疾病。
疾病名称急性根尖周炎分类和表现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可由牙髓炎或咬合创伤等引起,可发生于活髓牙或失活牙上。
主要症状是咬合痛。
患者多有牙髓病史、外伤史、不完善的牙髓治疗史;初期只有轻微疼痛或不适,咬紧牙反而感觉舒适;继而发生钝痛、咬合痛,患牙有浮起、伸长感,疼痛为持续性、自发性、局限性的,牙位明确;口腔检查可见患牙叩痛剧烈,甚至松动,扪压根尖相应部位也会引起疼痛,牙髓活力测试多无反应,年轻恒牙或乳牙在牙髓坏死前可有反应;可查到患牙有龋坏、充填体,其他牙体硬组织疾病,牙冠变色或深的牙周袋。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常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而来。
又称为急性化脓性根尖脓肿或急性牙槽脓肿,是临床所见的最严重的牙病之一。
初期根尖脓肿阶段,自发性持续性剧烈跳痛,叩痛(+++),松动III°,轻度扪痛,根尖部牙龈潮红。
发展至骨膜下脓肿阶段,仍有剧烈跳痛、叩痛、松动等症状,患者呈痛苦面容,根尖区牙龈潮红、肿胀,粘膜转折处变浅、变平,扪痛并有深部波动感,相应面颊部软组织呈反应性水肿,区域淋巴结肿大、扪痛,下磨牙患病时可伴有开口受限;全身不适,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严重病例可伴发颌面相应处的蜂窝组织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根尖周炎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一、概述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又称为急性根尖周炎的浆液期,是根尖周炎的发生初期。
主要病理表现为根尖部牙周膜内血管扩张、充血,渗出以浆液为主,局部组织出现水肿,随后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
二、诊断要点
(一)患牙典型的临床症状
1.自发性、持续性钝痛。
2.患牙有伸长感。
3.明显的咬合痛。
4.定位明确,能指出患牙。
5.较严重的阳性病灶牙。
6.患牙松动Ⅰ°。
(二)牙髓活力测试的反应
1.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
2.但乳牙或年轻恒牙可能有反应,甚至出现疼痛。
(三)叩诊和扪诊的反应
1.叩痛(+)~(+++).
2.扪压患牙根尖部有不适或疼痛感。
(四)病史
1.患牙曾有牙髓病史。
2.外伤史。
3.不完善的牙髓治疗史。
三、治疗原则
(一)应急治疗
1.开髓、拔髓,通畅根管引流。
2.全身抗感染止痛。
(二)常规治疗
根管治疗。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一、概述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又称急性牙槽脓肿,多是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的,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所致,通常称作急性牙槽脓肿或急性根尖周脓肿,可分为根尖周脓肿、骨膜下脓肿和黏膜下脓肿三个阶段。
急性根尖周脓肿阶段白细胞,尤其是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增多,根尖周组织中的炎症细胞被细菌及其产物(毒素)破坏致死,细胞溶解、液化并积聚形成脓液,分解、坏死的白细胞释放出组织水解酶(如胶原酶),致使牙周膜破坏。
最初,脓液只局限在根尖孔附近的牙周膜内,炎症细胞浸润主要在根尖孔附近的牙槽骨骨髓腔中,形成根尖周脓肿。
若根尖部的脓液得不到通畅的引流,其会向根尖周围更广泛的区域扩散,并从组织结构较薄弱之处突破。
积聚在根尖附近的脓液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排出。
(一)通过骨髓腔突破骨膜、黏膜或皮肤向外排脓
炎症细胞自根尖附近的牙槽骨骨髓腔迅速在牙槽骨内蔓延,脓液穿过骨松质到达骨外板,再通过骨皮质上的营养孔到达骨膜下。
由于骨膜坚韧、致密,不易穿破,脓液在此处积聚,造成局部压力增高。
此阶段称为骨膜下脓肿阶段。
当骨膜下的脓液积聚达到相当的压力时,骨膜破裂,脓液流注于黏膜下或皮肤下,构成黏膜下脓肿或皮下脓肿。
最后脓肿破溃,脓液排出形成窦道,急性炎症症状缓解,转为慢性炎症。
上述排脓方式是急性根尖周炎最常见的典型自然发展过程。
这种排脓途径较为复杂,常办发颌面部蜂窝组织炎。
脓液突破的方向及破口的位置与根尖部的解剖位置关系十分密切,临床上可见以下4种排脓途径:
1.穿通骨壁突破黏膜牙槽骨唇、颊侧的骨壁较薄,一般情况下上颌前牙、上颌后牙颊根以及下颌多从骨的唇、颊侧穿出,在口腔前庭形成骨膜下脓肿或黏膜下脓肿。
若患牙的根尖偏向舌(腭)侧,或为上颌后牙的腭根,脓液则可穿过舌、腭侧骨板在固有口腔中排脓。
破溃于口腔黏膜的排脓孔久不愈合则形成窦道,称为龈窦。
2.穿通骨壁突破皮肤有少数病例根尖部的脓液不在口腔内排脓,而是穿通骨壁后绕过龈颊沟从皮肤排出,久之形成皮窦。
如下颌切牙的根尖周脓肿有时可穿通面部皮肤,形成颏窦;上颌尖牙可见有于同侧眼眶的内下方皮肤排脓,形成面窦;下颌磨牙的根部脓液也可排放于颊部皮肤,形成颊窦。
3.突破上颌窦壁上颌前磨牙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相毗邻,当上颌窦处于低位时,上颌牙尤其是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第二磨牙的根尖部分就可能被包被在上颌窦当中。
此时它们若发生根尖周炎,可累及上颌窦而并发上颌窦炎,甚至其脓液有可能穿通薄层上颌窦壁向上颌窦内排脓。
这种情况临床上少见。
4.突破鼻底黏膜当上颌中切牙的牙槽突很矮而牙根又很长时,其根尖部的脓液排放有可能在穿通唇侧骨壁后,继续沿骨膜上行而流注于鼻底黏膜下形成脓肿,破溃后向鼻腔内排脓。
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排脓途径。
根尖周
(二)通过根尖孔经根管从冠部缺损处排脓
通过根尖孔经根管从冠部缺损处排脓方式对根尖周组织的破坏最小。
患牙以此方式进行排脓需具备下述条件:根尖孔粗大、根管通畅、冠部缺损(如龋洞)呈开放状态。
患有急性根尖周炎的成人患者很难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
因此,在临床上应尽早将髓腔开通进行引流,在根尖周炎脓液尚未广泛扩散到牙槽骨骨松质时,促使其由此通路排放,尽量减轻炎症对根尖周围组织的损伤。
(三)通过牙周膜从龈沟或牙周袋排放
成人患牙经此方式排脓多发生于同时患有牙周病的情况下,通常预后很差。
因根尖部的脓灶与牙周袋底接近,脓液易从薄弱的牙周膜结缔组织处突破而向牙周袋内排放,形成牙周窦道。
在脓液经过此途径引流的过程中,牙周膜纤维遭到严重破坏,加重牙周病病变,使患牙更为松动,甚至导致患牙脱落。
在临床上经此通路进行引流的还有
另一种情况,即乳牙发生根尖周脓肿。
由于儿童的牙周膜组织
二、诊断要点
三、鉴别诊断
四、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