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的CT解剖及临床
合集下载
鼻和鼻窦CT解剖
![鼻和鼻窦CT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79dd37e2eff9aef8951e06cb.png)
上颌骨额突冠状层面
鼻骨层面
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 complex,OMC) 第三节
★ 广泛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时提出的新概念
◆ 独立的解剖学结构,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 区域
◆ 是指上颌窦开口、筛漏斗、半月裂孔、钩突和 中鼻道构成的一含气通道
◆ 提供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的空气引流和借 助于黏膜纤毛运动将窦腔内分泌物排出
◆ 窦口鼻道复合体附近有轻微的黏膜病理改变就 可以干扰黏膜清除功能,进而干扰鼻旁窦的通 风换气和引流
▲
鼻 道 窦 口 复 合 体
窦口鼻道复合体
钩突 筛漏斗 半月裂孔 中鼻道 上颌窦开口
常见变异的CT表现
中鼻甲气房、 肥厚或中鼻甲 反向
钩突气房、钩 突偏斜和钩突 肥大
下鼻甲水平
鼻咽层面
中鼻甲水平
上
眶上裂
蝶窦水平
鼻窦卵圆孔层面
鼻窦垂体层面
鼻窦前床突层面Βιβλιοθήκη 鼻窦圆孔层面鼻窦视神经管层面
鼻窦眶下裂后部层面
鼻窦眶下裂中部层面
鼻窦眶下裂前部层面
鼻窦眶下沟层面
鼻窦筛泡层面
鼻窦窦口鼻道复合体层面
鼻窦眶下管层面
鼻窦鼻丘气房层面
窦腔大小及形态变化较大鼻窦ct正常解剖图鼻窦ct正常解剖图4上颌窦上颌窦复合体复合体鼻窦卵圆孔层面鼻窦卵圆孔层面鼻窦垂体层面鼻窦垂体层面鼻窦前床突层面鼻窦前床突层面鼻窦圆孔层面鼻窦圆孔层面鼻窦视神经管层面鼻窦视神经管层面鼻窦眶下裂后部层面鼻窦眶下裂后部层面鼻窦眶下裂中部层面鼻窦眶下裂中部层面鼻窦眶下裂前部层面鼻窦眶下裂前部层面鼻窦眶下沟层面鼻窦眶下沟层面鼻窦筛泡层面鼻窦筛泡层面鼻窦窦口鼻道复合体层面鼻窦窦口鼻道复合体层面鼻窦眶下管层面鼻窦眶下管层面鼻窦鼻丘气房层面鼻窦鼻丘气房层面上颌骨额突冠状层面上颌骨额突冠状层面鼻骨层面鼻骨层面第三节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广泛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时提出的新概念广泛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时提出的新概念独立的解剖学结构独立的解剖学结构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区域是指上颌窦开口是指上颌窦开口筛漏斗筛漏斗半月裂孔半月裂孔钩突和中鼻道构成的一含气通道中鼻道构成的一含气通道提供上颌窦提供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的空气引流和借助于黏膜纤毛运动将窦腔内分泌物排出助于黏膜纤毛运动将窦腔内分泌物排出窦口鼻道复合体附近有轻微的黏膜病理改变就窦口鼻道复合体附近有轻微的黏膜病理改变就可以干扰黏膜清除功能可以干扰黏膜清除功能进而干扰鼻旁窦的通进而干扰鼻旁窦的通风换气和引流风换气和引流窦口鼻道复合体窦口鼻道复合体筛漏斗筛漏斗半月裂孔半月裂孔上颌窦开口上颌窦开口常见变异的ct表现常见变异的ct表现中鼻甲气房中鼻甲气房肥厚或中鼻甲肥厚或中鼻甲反向反向钩突气房钩钩突偏斜和钩突突偏斜和钩突肥大肥大hallerhaller气气?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通气引流的共同通道
鼻咽部的CT解剖
![鼻咽部的CT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d933b6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c.png)
咽鼓管
咽鼓管连接咽腔和鼓室,是中耳的一 部分。
当吞咽或打哈欠时,咽鼓管会开放, 帮助调节鼓室内的气压。
通过咽鼓管,鼓室可以与外界相通, 维持鼓室内的气压平衡。
04 鼻咽部CT检查的临床意义
诊断鼻咽部肿瘤
鼻咽癌
CT检查可以发现鼻咽部的肿瘤,并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 浸润范围,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
CT检查可以发现鼻咽部淋巴瘤的肿大淋巴结,并评估其分布 和数量,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
诊断鼻咽部炎症
鼻窦炎
CT检查可以观察到鼻窦内的炎症病变, 如黏膜增厚、积液等,有助于鼻窦炎 的诊断和评估。
扁桃体炎
CT检查可以观察到扁桃体周围的炎症 病变,如肿胀、积液等,有助于扁桃 体炎的诊断和评估。
情况调整检查方案。
穿着舒适、宽松的衣服, 以便于检查时活动自如。
在检查前应摘除身上的 金属饰品,以免影响检
查结果。
在进行鼻咽部CT检查前 应保持空腹状态,避免 因食物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中的配合
01
02
03
保持静止
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静 止状态,不要随意移动头 部或身体。
遵循医生指导
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呼气、 吸气等动作,以便于医生 更好地观察鼻咽部结构。
鼻咽部的CT解剖
目录
CONTENTS
• 鼻咽部概述 • 鼻咽部的CT解剖图像 • 鼻咽部的主要结构 • 鼻咽部CT检查的临床意义 • 鼻咽部CT解剖的注意事项
01 鼻咽部概述
鼻咽部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鼻咽部位于鼻腔的后部,与口咽 部相连接,上至颅底,下至软腭 水平。
结构
鼻咽部由软腭、咽鼓管、咽隐窝 和咽扁桃体等结构组成,其中咽 隐窝是鼻咽部最深的部分,是鼻 咽癌的好发部位。
咽喉部CT解剖
![咽喉部CT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8704ad61195f312b3169a5d5.png)
青岛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6/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口底和口咽下部层面
青岛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7/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舌骨和舌会厌谷层面
青岛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8/28
剖
课 程
3/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硬腭和鼻咽下部层面
青岛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4/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口腔和口咽上部层面
青岛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5/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舌和口咽中部层面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甲状软骨上缘层面
青岛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咽喉部CT解剖
CT anatomy of Pharynx
Fengchun Liu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2/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6/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口底和口咽下部层面
青岛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7/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舌骨和舌会厌谷层面
青岛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8/28
剖
课 程
3/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硬腭和鼻咽下部层面
青岛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4/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口腔和口咽上部层面
青岛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5/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舌和口咽中部层面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甲状软骨上缘层面
青岛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咽喉部CT解剖
CT anatomy of Pharynx
Fengchun Liu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颅医
骨
学 影
C像
T
学 专
解业
剖
课 程
2/28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癌CT和MR诊疗](https://img.taocdn.com/s3/m/a2b29e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07.png)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部解剖
鼻咽部诸壁
讨论.解剖
顶后壁:自颅底延伸到软硬腭交界水平。
两侧壁: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
下前壁:软腭上面,后鼻孔后缘和鼻中隔后份。
咽颅底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膜,横断面上,起源于翼内 板后缘,向后延伸至颈动脉孔前方;在咽后壁 行走于颈长肌前方,与椎前筋膜形成潜在旳咽 后间隙。
讨论.解剖
鼻咽部CT、MRI解剖
鼻咽腔在平静呼吸时有四种不同形态。方形、 长方形、梯形及双梯形。
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双侧对称,但是咽隐窝能够 不对称,甚至一侧完全闭合。
CT辨别鼻咽部粘膜和粘膜下构造较差。
MRI正常鼻咽粘膜T1WI为略高信号、T2WI为 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讨 论. 解 剖
讨论.体现
鼻咽癌旳MRI体现
1、局部鼻咽粘膜增厚,形成肿块,造成鼻 咽腔不对称变窄。
2、肿瘤组织旳信号强度较均匀,T1WI信号强 度中档信号,T2WI偏高信号强度。假如坏死 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3、Gd-DTPA增强后扫描肿块有较明显强化。
讨论.体现
鼻 咽 癌 超 腔
讨论.超腔
讨论.超腔
讨论
讨论
讨论
海绵窦侵犯CT
讨论
讨论
讨论
颅底骨质破坏
CT:观察骨皮质敏感
• 体现:骨质密度减低或 致密
MRI:
• 优缺陷:观察骨皮质敏 感性较差,但观察骨松 质破坏敏感,能够早期 发觉
• 骨松质破坏
敏感序列:T1WI平扫 体现:T1WI脂肪高信号
降低
斜坡骨质破坏
解剖特点
斜坡骨质破坏-CT
正常斜坡MR
讨论
咽旁肌肉侵犯
鼻咽部解剖
鼻咽部诸壁
讨论.解剖
顶后壁:自颅底延伸到软硬腭交界水平。
两侧壁: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
下前壁:软腭上面,后鼻孔后缘和鼻中隔后份。
咽颅底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膜,横断面上,起源于翼内 板后缘,向后延伸至颈动脉孔前方;在咽后壁 行走于颈长肌前方,与椎前筋膜形成潜在旳咽 后间隙。
讨论.解剖
鼻咽部CT、MRI解剖
鼻咽腔在平静呼吸时有四种不同形态。方形、 长方形、梯形及双梯形。
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双侧对称,但是咽隐窝能够 不对称,甚至一侧完全闭合。
CT辨别鼻咽部粘膜和粘膜下构造较差。
MRI正常鼻咽粘膜T1WI为略高信号、T2WI为 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讨 论. 解 剖
讨论.体现
鼻咽癌旳MRI体现
1、局部鼻咽粘膜增厚,形成肿块,造成鼻 咽腔不对称变窄。
2、肿瘤组织旳信号强度较均匀,T1WI信号强 度中档信号,T2WI偏高信号强度。假如坏死 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3、Gd-DTPA增强后扫描肿块有较明显强化。
讨论.体现
鼻 咽 癌 超 腔
讨论.超腔
讨论.超腔
讨论
讨论
讨论
海绵窦侵犯CT
讨论
讨论
讨论
颅底骨质破坏
CT:观察骨皮质敏感
• 体现:骨质密度减低或 致密
MRI:
• 优缺陷:观察骨皮质敏 感性较差,但观察骨松 质破坏敏感,能够早期 发觉
• 骨松质破坏
敏感序列:T1WI平扫 体现:T1WI脂肪高信号
降低
斜坡骨质破坏
解剖特点
斜坡骨质破坏-CT
正常斜坡MR
讨论
咽旁肌肉侵犯
鼻咽部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
![鼻咽部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d1a4de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f.png)
报告撰写
医生根据解读结果撰写CT诊断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 密度、强化程度等以及诊断意见。
03
鼻咽部肿瘤的CT表现
良性肿瘤的CT表现
形状规则
良性肿瘤在CT上通常呈现 规则的形态,与周围组织 分界清晰。
无淋巴结转移
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出现淋 巴结转移的情况。
密度均匀
良性肿瘤内部的密度较为 均匀,无坏死或钙化。
恶性肿瘤的CT表现
形状不规则
恶性肿瘤在CT上通常呈现不规则的形态,与周围 组织分界模糊。
密度不均匀
恶性肿瘤内部的密度不均匀,可能出现坏死或钙 化。
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在CT上可见淋巴 结肿大。
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CT表现
1 2
骨质破坏
肿瘤侵犯骨骼时,CT上可见骨质破坏或骨膜反应。
邻近器官受压
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时,CT上可见邻近器官受压变 形或移位。
3
淋巴结肿大
肿瘤侵犯淋巴结时,CT上可见淋巴结肿大或融合。
04
鉴别诊断
鼻咽部炎症的鉴别
鼻咽癌与鼻咽部炎症的鉴别诊断
鼻咽癌的CT表现通常为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强化明显,而鼻咽部 炎症的CT表现多为黏膜增厚、肿胀,密度均匀,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不注射造影剂的常规扫描,用于初步判断病变部 位和范围。
02 增强扫描
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与正常 组织,提高诊观察病变的 强化过程,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图像解读与报告
图像解读
医生根据CT图像观察病变部位、形态、 密度、强化程度等信息,结合临床资 料进行诊断。
鼻咽部肿瘤的CT诊 断和鉴别
目录
• 鼻咽部肿瘤概述 • CT诊断技术 • 鼻咽部肿瘤的CT表现 • 鉴别诊断 • 临床应用与价值
医生根据解读结果撰写CT诊断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 密度、强化程度等以及诊断意见。
03
鼻咽部肿瘤的CT表现
良性肿瘤的CT表现
形状规则
良性肿瘤在CT上通常呈现 规则的形态,与周围组织 分界清晰。
无淋巴结转移
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出现淋 巴结转移的情况。
密度均匀
良性肿瘤内部的密度较为 均匀,无坏死或钙化。
恶性肿瘤的CT表现
形状不规则
恶性肿瘤在CT上通常呈现不规则的形态,与周围 组织分界模糊。
密度不均匀
恶性肿瘤内部的密度不均匀,可能出现坏死或钙 化。
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在CT上可见淋巴 结肿大。
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CT表现
1 2
骨质破坏
肿瘤侵犯骨骼时,CT上可见骨质破坏或骨膜反应。
邻近器官受压
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时,CT上可见邻近器官受压变 形或移位。
3
淋巴结肿大
肿瘤侵犯淋巴结时,CT上可见淋巴结肿大或融合。
04
鉴别诊断
鼻咽部炎症的鉴别
鼻咽癌与鼻咽部炎症的鉴别诊断
鼻咽癌的CT表现通常为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强化明显,而鼻咽部 炎症的CT表现多为黏膜增厚、肿胀,密度均匀,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不注射造影剂的常规扫描,用于初步判断病变部 位和范围。
02 增强扫描
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与正常 组织,提高诊观察病变的 强化过程,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图像解读与报告
图像解读
医生根据CT图像观察病变部位、形态、 密度、强化程度等信息,结合临床资 料进行诊断。
鼻咽部肿瘤的CT诊 断和鉴别
目录
• 鼻咽部肿瘤概述 • CT诊断技术 • 鼻咽部肿瘤的CT表现 • 鉴别诊断 • 临床应用与价值
鼻咽部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
![鼻咽部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c66f10c3650e52ea54189808.png)
PPT课件整理
2
2、概 述
正常鼻咽部顶后壁淋巴组织丰富,鼻咽部恶性 淋巴瘤病理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约占整个头颈恶 性肿瘤的3%。好发40-50岁男性。 属结外淋巴结。
PPT课件整理
3
3、病 理 淋巴瘤细胞大小形态相对一致,
以圆形细胞为主,核分裂多见。细胞呈散在分 布,与未分化癌呈巢状分布不同。组织中坏死 明显。肿瘤实质丰富而间质少、嗜银纤维呈网 状分布。
正常鼻咽腔顶壁软组织厚度不超过1cm 。
PPT课件整理
PPT课件整理
4
4、临床表现
鼻塞、流涕、吞咽困难、头痛、嗅觉障碍等, 如果侵及其它器官则引起听力障碍,视力障碍 。
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甚至以此为首发症状。
临床晚期可有鼻中隔穿孔。
多伴有后纵隔和腹腔广泛淋巴结肿大。
PPT课件整理
5
5、淋巴瘤CT诊断
CT检查对判断鼻咽部淋巴瘤的大小、形 态、性质、周围组织关系以及颈部淋巴结的 显示非常有价值,可以明确观察肿瘤对颅底 及相邻骨质有无破坏,对鉴别诊断有着重要 意义。
当肿瘤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结构,肌肉组织 、周围间隙移位,周围骨质受压变形,亦可 有骨质破坏。
PPT课件整理
25
例1 男 18岁
反复右侧鼻腔疼 痛、鼻阻六年余, 伴出血两年
PPT课件整理
26
增强
PPT课件整理
27
例2 男21岁 鼻塞、流涕、头痛一年余
PPT课件整理
28
骨窗
PPT课件整理
29
鼻咽纤维血管瘤
PPT课件整理
21
扩展方向及范围
直接扩展→蝶窦、筛窦、鼻腔及口腔。 经蝶腭孔,咽鼓管咽口处→翼腭窝。 经翼腭窝→眶下裂、颞下窝。 经眶下裂→眼眶。 经蝶窦→颅中窝。
咽喉部影像解剖、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1)
![咽喉部影像解剖、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1)](https://img.taocdn.com/s3/m/60c272030b4e767f5acfcea0.png)
咽部横断面影像解剖
1、鼻咽 2、口咽面、舌骨层面、梨状窝层面
咽部解剖概述
1、鼻咽
2、口咽
口咽上部层面
口咽上部 层面
口咽下部层面
口咽下部层面
3、喉咽
会厌溪 梨状隐窝
会厌层面
舌骨层面
梨状窝层面
喉部解剖概述
1、位于会厌之下 的颈前正中部; 2、其上端是会厌 上缘,下端为环状 软骨下缘
(四)喉: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音器官。 平对C4-6椎体水平,可随吞咽或发音而上下 移动。前方被舌骨下肌群等覆盖,后方邻 接咽,两侧有甲状腺侧叶、颈部大血管和 神经。
喉的组成:由软骨、软骨间的连接、喉肌 和粘膜组成。
1.喉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
2.喉的连接:环勺关节、环甲关节、弹性圆 锥(方甲膜)、甲状舌骨膜。
喉癌
CT表现
可见肿瘤累及喉腔变形、周围浸润、喉软 骨破坏、淋巴结转移。 1.声门上型癌:局部软组织增厚或结节样肿
块,会厌前间隙和喉旁间隙受侵:低密度 的脂肪消失,代之以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的 软组织影。
2.声门型癌:
早期局限于声带内,仅见双侧声带不对称, 一侧声带毛糙、增厚或局限的软组织结节, 肿瘤易侵犯前联合并向对侧声带浸润,由 此向前破坏甲状软骨。向后侵犯杓状软骨 及环杓关节,向外生长累及喉旁间隙。
3、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
前面观
会厌软骨 方形膜
杓状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喉的软骨支架
后面观
喉部X线侧位像
(三) 喉部断面解剖
四个层面: 梨状窝层面 室带层面 声带层面 环状软骨层面
1、梨状窝层面
2、室带层面
鼻咽部正常影像解剖
![鼻咽部正常影像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c89269d5ccbff121dc368323.png)
咽旁间隙
是咽筋膜与邻近筋膜之间的疏松组织间隙
茎突前间隙
咽侧间隙 (以茎突为界)
茎突后间隙
咽后间隙
咽侧间隙
茎突将其分成前后两 部
前隙:较小,内有颈 外动脉和静脉丛通过。 与扁桃体相邻
后隙:较大,与咽后 隙相邻,其中有颈内 动、静脉、Ⅸ、Ⅹ、 Ⅺ、Ⅻ及交感神经干 等穿过
咽后间隙
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 筋膜之间,上起颅底, 下达第1、2胸椎平面
12
1.上颌窦 2.下鼻甲 3. 咬肌 4.下颌支 5.颞肌 6. 翼外肌 7.翼内肌 8.鼻咽部 9.蝶骨翼突内、外侧板 10.下鼻道 11.鼻腔 12.鼻中隔
• 鼻中隔1 • 鼻道2 • 上颌窦3 • 咬肌4 • 翼突外侧板5 • 颞肌6 • 翼外肌7 • 茎突8 • 咽鼓管咽口9 • 下鼻甲10 • 咽隐窝11 • 腮腺12 • 头长肌13 • 齿突15 • 头最长肌17 • 椎动、静脉18 • 脊髓19 • 咽鼓管软骨20
• 鼻中隔5 • 犁骨6 • 眶下壁10 • 中鼻甲11 • 上颌窦12 • 枕内隆凸13 • 颞肌14 • 颧弓15 • 咬肌16 • 关节结节17 • 颈动脉管外
口18
• 颈静脉孔19 • 乳突20 • 棘孔21 • 下颌头22 • 卵圆孔23 • 翼腭窝24 • 翼外肌27
•经 下 鼻 甲 层 面
鼻咽正常MRI解剖
经视神经横断层面
视神经 海绵窦 基底动脉
小脑蚓
筛窦 颞叶
上半规管
经视神经横断层面
筛窦
蝶窦 垂体 颈内动脉 脑桥
第四脑室
经外耳道横断层面
蝶窦
鼓室 小脑蚓
上颌窦 下颌头
外耳道 第四脑室
经外耳道横断层面
鼻咽、口咽部CT扫描
![鼻咽、口咽部CT扫描](https://img.taocdn.com/s3/m/dc3d35ba4afe04a1b071decd.png)
临床表现:鼻咽干燥不适,有黏稠样分泌物不易咳出,故患者咳嗽 频繁常伴有恶心。鼻咽部检查见黏膜慢性充血,增生肥厚,覆以分 泌物或干痂。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层及淋巴组织的弥 漫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鼻咽部干燥,鼻后部有黏稠分泌物,可 有块状分泌物咳出,还可有头痛等。
影像学表现:主要向粘膜表面及腔内生长,表面光滑,外浸不明显, 咽旁间隙变窄不明显,颅底骨质完整,即使形成较明显肿块伴随的 咽鼓管阻塞征象较轻,同侧乳突气房多清晰,与早期鼻咽癌(咽隐 窝变浅没有外浸)鉴别困难,活检确认
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性轻度 到中度强化。磁共振1WI:信号稍高于周围肌肉组织; T2WI:信号高于肌肉T。Gd-DTPA增强T1WI:较明显强化 ,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较均匀,坏死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软组织肿胀增厚。
咽是一漏斗形肌性管道,前后扁 平,位于1-6颈椎前方,为呼吸 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上起自颅底部 下至第6颈椎平面和环状软骨下缘,
与食道相续。 按软腭、会厌游离缘的平面将咽
部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咽的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二)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
(1)平扫
① 体位:仰卧位,两侧外外耳孔与台面等高,头颅正中矢状 面垂直于并对准台面中线。
② 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 扫描范围: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 扫描定位基准线:横断扫描——听眶线(仰卧位) ⑤ 扫描范围:从上往下由中颅凹底至硬腭。 ⑥ 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⑦ 扫描参数:层厚和层间距都是3mm,或薄层扫描。 ⑧ 曝光条件:120kV,≥120mA。 ⑨ 重建算法:标准或高分辨率算法。
影像学表现:主要向粘膜表面及腔内生长,表面光滑,外浸不明显, 咽旁间隙变窄不明显,颅底骨质完整,即使形成较明显肿块伴随的 咽鼓管阻塞征象较轻,同侧乳突气房多清晰,与早期鼻咽癌(咽隐 窝变浅没有外浸)鉴别困难,活检确认
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性轻度 到中度强化。磁共振1WI:信号稍高于周围肌肉组织; T2WI:信号高于肌肉T。Gd-DTPA增强T1WI:较明显强化 ,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较均匀,坏死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软组织肿胀增厚。
咽是一漏斗形肌性管道,前后扁 平,位于1-6颈椎前方,为呼吸 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上起自颅底部 下至第6颈椎平面和环状软骨下缘,
与食道相续。 按软腭、会厌游离缘的平面将咽
部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咽的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二)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
(1)平扫
① 体位:仰卧位,两侧外外耳孔与台面等高,头颅正中矢状 面垂直于并对准台面中线。
② 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 扫描范围: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 扫描定位基准线:横断扫描——听眶线(仰卧位) ⑤ 扫描范围:从上往下由中颅凹底至硬腭。 ⑥ 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⑦ 扫描参数:层厚和层间距都是3mm,或薄层扫描。 ⑧ 曝光条件:120kV,≥120mA。 ⑨ 重建算法:标准或高分辨率算法。
鼻咽癌相关影像解剖
![鼻咽癌相关影像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230f884708a1284ac950435d.png)
• 咽鼓管周围的肌肉包括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上缩肌和 咽鼓管咽肌等,这些肌肉在咽鼓管开闭中起重要作用,
• 腭帆张肌起于翼内板基部、蝶骨嵴角和外耳道软骨外侧 壁,其功能尚可拉前腭使舌有一个坚硬面以对抗压食团进 入咽部。由于是吞咽肌肉,其神经支配为三叉神经的下颌 支。有资料认为腭帆张肌是唯一司咽鼓管开大的肌肉。
• 椎前肌:为头、颈长肌的合称,当其被鼻咽癌 侵犯时,在T2WI 上该肌肉低信号(接近黑色
色)被鼻咽癌的肿瘤中信号(灰色)取代。
• CT增强示鼻咽癌侵及咽后间隙,右侧椎前肌增 大。
T1加权:鼻咽癌向后侵犯,咽后及椎前间隙 弥漫受侵。
咽旁间隙
• 咽旁间隙为咽外侧上颈深部的筋膜间隙,左、右各一,上至颅底,下达舌骨平 面,呈上宽下窄的倒置锥形体。咽筋膜及周围肌肉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间 隙,茎突后间隙及咽后间隙三部分。
• 建议临床中应尽量采用MRI对于原发病灶进行评价,以 便指导合理的治疗。由于近1/3病例的分期发生了改变, 有必要建立新的基于MRI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系统。
孙颖等,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第32卷第14期
A
C B
咽颅底筋膜:为 致密结缔组织 膜,横断面上 起源于翼内板 后缘,向后延 伸至颈动脉孔 前方;在咽后 壁行走于颈长 肌前方,与椎 前筋膜形成潜 在的咽后间 隙。
• 头长肌位于颈椎前外方,主要居于第1~6颈椎前外侧沟 内。从第6颈椎横突至枕骨底外面。
• 颈长肌位于颈椎和上3个胸椎前面,主要居于第3~7颈椎 前外侧沟内。第3胸椎与寰椎前结节之间。
• 在椎体前方近中线处有颈长肌,其起自5~6颈椎,1~3胸 椎体侧部及3~6颈椎横突,止于寰椎前弓、2~6颈椎横突 及椎体侧部。在颈长肌前外侧有头长肌,其外侧有交感神 经颈上节,该节后方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
鼻腔和咽喉的解剖学结构
![鼻腔和咽喉的解剖学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32139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2.png)
神经支配关系
鼻腔
鼻腔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三叉神经的分 支,包括鼻睫神经、上颌神经和蝶腭神 经。这些神经负责传递鼻腔内的感觉信 息,如温度、触觉和痛觉等。
VS
咽喉
咽喉的神经支配较为复杂,涉及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和交感神经等。这些 神经共同支配咽喉部的肌肉运动和感觉传 递,维持正常的吞咽、呼吸和发音功能。
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可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 状。解剖学上,喉癌涉及喉部黏膜的异常增生和肿块形成 ,可影响声带活动。
06
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
诊断方法介绍
前鼻镜检查
通过前鼻镜观察鼻腔前部结构,如鼻中隔、下鼻甲等。
后鼻镜检查
利用后鼻镜观察鼻腔后部及鼻咽部情况。
纤维鼻咽镜检查
纤维鼻咽镜可弯曲,能深入鼻腔和鼻咽部,提供更详细的视图。
鼻息肉
鼻腔或鼻窦内的良性增生,可导致鼻塞、流 涕等症状。解剖学上,鼻息肉表现为鼻腔或 鼻窦内的带蒂肿块,表面光滑。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可引起鼻塞、头 痛等症状。解剖学上,鼻中隔偏曲涉及鼻中
隔骨和软骨的结构异常。
鼻咽癌、喉癌等肿瘤性疾病
要点一
鼻咽癌
要点二
喉癌
发生在鼻腔或鼻窦的恶性肿瘤,可导致鼻塞、流鼻血等症 状。解剖学上,鼻咽癌表现为鼻腔或鼻窦内的异常肿块, 可侵犯周围组织。
声带
位于喉咽部两侧,是发音的 主要结构之一。
04
血管、神经和淋巴系统
血管分布情况
鼻腔
鼻腔内血管丰富,包括动脉和静脉。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分支,为鼻腔提供丰富的血 液供应。静脉则回流至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
咽喉
咽喉部的血管主要来自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以及咽升动脉等,为咽喉提供充足的血液。静脉 回流至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等。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115279a58fb770bf68a551c.png)
MR与CT优缺点对比
成像参数
成像层面 扫描速度 软组织对比度 钙化 骨伪影 心脏大血管 辐射损伤 禁忌症
MRI
多
(T1、T2、N(H))
任意方向 相对长
高 不敏感
无 不用造影剂可显示
无 金属起博器等
CT
单一 (X线吸收系数)
横断 快 低
敏感 有 要用造影剂 有 无
CT:
MRI-TIWI
不同组织
T1 信号强度
肌 翼突基底部、内外板 蝶骨大翼、蝶窦
T1WI T1WI+C
正常鼻咽腔
冠状(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T1WI T1WI+C
正常鼻咽腔
冠状(中部):
咽鼓管圆枕 卵圆孔
垂体 柄 蝶窦 卵圆 孔
下颌N
胼胝 体 侧脑 室
视交 叉
T1WI Gd+T1
鼻咽癌的CT/MR表现
T1WI
Gd+
超腔侵犯:软组织
咽旁间隙 口咽/下咽
鼻腔
超腔侵犯
侧、后壁超腔:UICC 1997规定超出咽颅底筋膜
MRI:显示咽颅底筋膜(侵犯肌肉、脂肪间隙) CT:鼻咽部肿瘤未超出翼内板内侧与颈内动脉内缘/茎突的连线)
前面超腔:肿瘤超过翼内板游离缘/翼腭窝连线,侵犯后鼻孔
咽旁/后间隙
咽粘膜间隙 茎突前间隙 茎突后间隙 咽后间隙
上方,鼻咽顶后部相连,上方为破裂孔
顶后壁:
蝶窦的后下部 蝶骨底部 枕骨底部 第1、2颈椎
前壁:
后鼻孔和鼻中隔后端
下壁:
软腭、第1/2椎间隙
正常鼻咽腔
正常鼻咽腔
形态:
平静呼吸:
成像参数
成像层面 扫描速度 软组织对比度 钙化 骨伪影 心脏大血管 辐射损伤 禁忌症
MRI
多
(T1、T2、N(H))
任意方向 相对长
高 不敏感
无 不用造影剂可显示
无 金属起博器等
CT
单一 (X线吸收系数)
横断 快 低
敏感 有 要用造影剂 有 无
CT:
MRI-TIWI
不同组织
T1 信号强度
肌 翼突基底部、内外板 蝶骨大翼、蝶窦
T1WI T1WI+C
正常鼻咽腔
冠状(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T1WI T1WI+C
正常鼻咽腔
冠状(中部):
咽鼓管圆枕 卵圆孔
垂体 柄 蝶窦 卵圆 孔
下颌N
胼胝 体 侧脑 室
视交 叉
T1WI Gd+T1
鼻咽癌的CT/MR表现
T1WI
Gd+
超腔侵犯:软组织
咽旁间隙 口咽/下咽
鼻腔
超腔侵犯
侧、后壁超腔:UICC 1997规定超出咽颅底筋膜
MRI:显示咽颅底筋膜(侵犯肌肉、脂肪间隙) CT:鼻咽部肿瘤未超出翼内板内侧与颈内动脉内缘/茎突的连线)
前面超腔:肿瘤超过翼内板游离缘/翼腭窝连线,侵犯后鼻孔
咽旁/后间隙
咽粘膜间隙 茎突前间隙 茎突后间隙 咽后间隙
上方,鼻咽顶后部相连,上方为破裂孔
顶后壁:
蝶窦的后下部 蝶骨底部 枕骨底部 第1、2颈椎
前壁:
后鼻孔和鼻中隔后端
下壁:
软腭、第1/2椎间隙
正常鼻咽腔
正常鼻咽腔
形态:
平静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厌谷
喉入口
梨状窝
环后隙
会厌溪
舌会厌正中襞 杓状会厌襞
喉部正常CT表现 1)会厌溪层面:
舌骨 会厌前间隙 杓状会厌襞 会厌软骨 梨状窝
2)梨状窝层面:
甲状软骨 喉旁间隙
3)假声带层面:假声带4)真声带层面:声带
5)声门下区层面:
环状软骨
声门下区
声门型候癌CT
喉癌——声门下区型
谢谢大家!
矢状面鼻咽腔呈J型。
正常鼻咽腔横断面
正 方 形 长 方 形
梯 形
双 梯 形
5
冠状位 1、咽鼓管隆突 2、咽鼓管咽口 3、咽隐窝 4、翼内肌 束 5、咽旁间隙 6、头长肌 7、翼内板 8、翼外板 9、 颈内动脉 10、颈内静脉 11、会厌 12、蝶窦
轴 位
冠状和
矢状位
正常鼻咽部软组织窗
翼腭窝 翼突内外侧板 翼外肌 咽鼓管咽口 圆枕 咽旁间隙 头长肌 咽隐窝
向外侧移位提示病变来自咽 粘膜
向内移位提示来自腮腺深叶
或嚼肌间隙 向前移位提示病变来自颈动 脉鞘
翼窝、颞下窝、翼腭窝
1、翼 窝 翼突内外板
向后伸形成翼窝,内有翼 内肌、腭帆张肌,翼外板 外面附着翼外肌。
2、颞下窝 翼外板与下
颌骨升支之间,内含颞肌、 咀嚼肌、腮腺深叶及下颌 骨喙突等。
3、翼 腭 窝
第C2~C3
前壁:咽峡 舌根 舌扁桃体 口腔顶盖为腭, 前2/3是硬腭,后1/3是软腭. 口腔下方为舌和口底部, 舌前2/3是舌体,后1/3是舌根.
侧壁:腭扁桃体 咽侧索 后壁:淋巴滤泡
口咽腔层面
喉咽(下咽部)
自会厌软骨上缘以下部分,下止于环状软 骨下缘平面,连通食管,该处有环咽肌环 绕,前方为喉,两侧杓会厌皱襞的外下方 各有一深窝为梨状窝。两梨状窝之间,环 状软骨板后方有环后隙与食管入口相通, 当吞咽时梨状窝呈漏斗形张开,食物经环 后隙入食管。在舌根与会厌软骨之间的正 中有舌会厌韧带相连系。韧带两侧为会厌 谷,常为异物存留的部位。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正常鼻咽部骨窗
颈静脉孔
眶下裂
骨性咽 鼓管
舌下神经孔 翼上颌 间隙 卵圆孔
棘孔 颈动脉管
破裂孔
斜坡
鼻咽癌
鼻咽癌早期
鼻咽癌中晚期
上行侵入蝶窦翼腭窝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
右侧咽隐窝变浅(鼻咽癌)
口咽部(中咽)
为软腭游离缘平面至会厌上 缘部分,前方借咽峡(与 口腔相通,向下连通喉咽 部)。咽峡系悬雍垂和软 腭的游离缘、两侧由腭舌 弓及腭咽弓、下由舌背构 成。腭舌弓和腭咽弓间的 深窝称扁桃体窝,内有腭 扁桃体。咽峡的前下部为 舌根,上有舌扁桃体。
巴组织称咽扁桃体
(腺样体或增殖体)
咽的分部
依与鼻腔、口腔 和喉腔的毗邻关系, 咽部分成三部分:
鼻咽 口咽 喉咽
后壁分别平第C1~2、 第C2~3、第C3~6颈椎。
咽腔前壁后面观
喉室
咽旁间隙
前外界:翼内肌
后外界:腮腺
内 界:腭肌
内 容:脂肪、小 涎腺、腮腺残余、 三叉神经、下颌支 等。
咽旁间隙移位提示
咽部CT影像解剖
咽部(鼻咽、口咽、喉咽)
咽是一漏斗形肌性管道,前后扁平, 位于1-6颈椎前方,为呼吸道和消 化道的共同通道。
上起自颅底部 下至第6颈椎平面和环状软骨下缘, 与食道相续。
按软腭、会厌游离缘的平面将咽部 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鼻咽部(上咽)
鼻腔后方 软腭后上方 上自颅底 下至软腭下缘 顶后壁呈穹隆状 顶后壁粘膜下有丰富的淋
顶为蝶骨大翼 前壁为上颌窦内后壁 后壁为翼突 内侧壁为腭骨垂直板 外壁及下壁开放 内容:上颌动脉、上颌 神经、翼腭神经节。
鼻咽部正常影像解剖
横断面上鼻咽腔可呈方形、长方 形或梯形 侧壁由前下向后上: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及咽隐窝 冠状面鼻咽腔位于中线颅底下方, 咽鼓管咽口位于咽圆枕下方,上方为 咽隐窝,